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及解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正是学好科学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一个人不仅要具备健康的身体,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一个人会犯罪,除过失犯罪外都是由于各种心理问题导致的,纵观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其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盲目的冲动

盲目的朋友义气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腐朽的观念,是现代网络时代青少年精神空虚时的寄托,而朋友义气成了青少年的精神之柱。例如由暴力漫画改编而来的《古惑仔》系列电影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暴力血腥片段曾经为中国内陆的黑社会发展提供了模板。很多人以此步入了黑道生涯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的80、90时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得青少年犯罪成为一种潮流。

2、极端的逆反心理

在当今社会,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一方面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子女娇生惯养,另一方面父母因为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心切,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由于年龄的差异、心理状态各异,两代人之间容易形成代沟,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亲子关系如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家庭内部的违法犯罪现象,如出现家长打骂子女,子女伤害甚至杀害父母、祖父母等案例。

3、自卑、孤独心理

多数青少年个性好强,喜欢表现自己。但是,有些青少年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无法在学校好好表现自己,感到自卑、孤独,于是他们便开始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聊天便趁虚而入,占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网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事物的引诱而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旦他们缺钱上网,就可能引发财产犯罪。有的青少年与人发生矛盾,便盲目摸仿网络游戏中的打斗手段残害他人身体,导致青少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甚至杀人案的发生。

4、网瘾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网瘾会导致青少年道德的弱化并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

要预防青少年犯罪,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思想根源,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矫正心理偏差、医治心理疾病,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平安,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

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在性格上往往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

学会自我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的自我完善,一方面是要肯定并发扬青少年自身性格中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是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并主动而及时地克服自己性格的缺点和弱点。我们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

2、要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多采的法制教育活动。笔者作为三门峡市依法治市讲师团的讲师曾被邀请到学校给青少年讲法制课,结合自己所办案例和青少年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反映效果良好。通过这些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3、灵活应变,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每个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是坏事,但有时也是好事,关键看一个人如何面对。有人在挫折面前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选择了犯罪道路;有人历经挫折,越挫越勇,意志越来越坚强,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在挫折面前反应如何,往往体现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因此青少年必须学会承受各种压力与挫折,善于运用各种合理的自我调节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青少年们需要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

4、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相互认知、相互理解而建立起来的心理联系。通过人际交往,一个人才能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将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有不少青少年因为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引诱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青少年在交友方面要非常慎重。有些失足青少年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缺乏家长和老师们的关爱。父母和老师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心态,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对其进行正确的疏导和教育。

5.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黄色”、“灰色”和“黑色”这“三大污染”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大力打击学校周边犯罪与学校犯罪,对青少年加强疏导教育,及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解决。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对网络媒体以及社交平台加以监督,学校以及家长要积极与青少年进行交流,及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的疏导。

14法学2班 王鹏兴 [1**********]43

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及解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正是学好科学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一个人不仅要具备健康的身体,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一个人会犯罪,除过失犯罪外都是由于各种心理问题导致的,纵观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其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盲目的冲动

盲目的朋友义气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腐朽的观念,是现代网络时代青少年精神空虚时的寄托,而朋友义气成了青少年的精神之柱。例如由暴力漫画改编而来的《古惑仔》系列电影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暴力血腥片段曾经为中国内陆的黑社会发展提供了模板。很多人以此步入了黑道生涯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的80、90时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得青少年犯罪成为一种潮流。

2、极端的逆反心理

在当今社会,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一方面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子女娇生惯养,另一方面父母因为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心切,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由于年龄的差异、心理状态各异,两代人之间容易形成代沟,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亲子关系如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家庭内部的违法犯罪现象,如出现家长打骂子女,子女伤害甚至杀害父母、祖父母等案例。

3、自卑、孤独心理

多数青少年个性好强,喜欢表现自己。但是,有些青少年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无法在学校好好表现自己,感到自卑、孤独,于是他们便开始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聊天便趁虚而入,占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网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事物的引诱而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旦他们缺钱上网,就可能引发财产犯罪。有的青少年与人发生矛盾,便盲目摸仿网络游戏中的打斗手段残害他人身体,导致青少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甚至杀人案的发生。

4、网瘾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网瘾会导致青少年道德的弱化并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

要预防青少年犯罪,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思想根源,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矫正心理偏差、医治心理疾病,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平安,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

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在性格上往往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

学会自我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的自我完善,一方面是要肯定并发扬青少年自身性格中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是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并主动而及时地克服自己性格的缺点和弱点。我们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

2、要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多采的法制教育活动。笔者作为三门峡市依法治市讲师团的讲师曾被邀请到学校给青少年讲法制课,结合自己所办案例和青少年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反映效果良好。通过这些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3、灵活应变,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每个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是坏事,但有时也是好事,关键看一个人如何面对。有人在挫折面前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选择了犯罪道路;有人历经挫折,越挫越勇,意志越来越坚强,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在挫折面前反应如何,往往体现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因此青少年必须学会承受各种压力与挫折,善于运用各种合理的自我调节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青少年们需要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

4、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相互认知、相互理解而建立起来的心理联系。通过人际交往,一个人才能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认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将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有不少青少年因为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引诱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青少年在交友方面要非常慎重。有些失足青少年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缺乏家长和老师们的关爱。父母和老师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心态,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对其进行正确的疏导和教育。

5.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黄色”、“灰色”和“黑色”这“三大污染”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大力打击学校周边犯罪与学校犯罪,对青少年加强疏导教育,及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解决。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对网络媒体以及社交平台加以监督,学校以及家长要积极与青少年进行交流,及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的疏导。

14法学2班 王鹏兴 [1**********]43


相关内容

  •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
  • 310地理(1)班 陈思源 摘要: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生中的花季.在这个绚烂的季节里,是极不稳定的一个时期,同时也应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稳定,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其影响因素主 ...

  • 青少年成长心理烦恼需要多方共同帮助化解!
  • 青少年成长心理烦恼需要多方共同帮助化解! 青少年成长心理烦恼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存在的,只是程度和原因不同,那么,想要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这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帮忙化解才行! 被泛化和庸俗化的成功导向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

  • 社区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
  • 社区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评估与处理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在我国, 10~24岁的青少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在传统上被当作 最健康的人群,但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不断突现,心理卫生问题也日渐增多,全国14~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12.20%.为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状况 ...

  •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已引起团市委的重视,xx年,团市委成立了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为我市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马家爵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乃至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年11月至12月, ...

  •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法律经纬 ・01 (中)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周晓慧 摘 要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应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以此来预防和 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等方面来改善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环境,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预防和 ...

  •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法政学院 09思政2班 陈尧 2009644247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青少年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以几何倍数递增,这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认识世界提供了平台和窗口:但另一方面,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许多不良信息使青少年的心理发生改变,青少年自杀率和犯罪率不断提高.所以我们需从内因与 ...

  • 青少年心理健康之现状分析
  • [摘 要] 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本篇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

  • 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 摘 要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时它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受到重视.本文从体育的本质.民族传统体育.西方竞技体育以及休闲体育对青少 ...

  •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人际素质的研究
  • 摘要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4063名青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我国青少年人际素质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2)青少年在整体人际素质及人际交往.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等各维度上的年级变化呈现一定差异,整体人际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