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7.5 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大小比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共1个课时,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线段的长短比较”,“角与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好这一节可以为以后角度的计算和角与角的关系的认识以及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预计达到这样几个教学目标:(1)进一步分清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及大小的认识;(2)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角的大小;(3)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角平分线;(4)角的相关计算以及几何语言的规范书写。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估计学生对于角的分类应该没什么问题(小学学过的),那么重点就是角的大小比较,这将通过学生感知体验使学生掌握,而对于角的相关计算以及几何语言的规范书写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几何刚刚起步,还接触的不多,并且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能力,这个难点的突破我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作阐述说明。

二、教学方法

我将通过给出情境——抛出问题——学生探索交流——归纳反思——提高拓展这样一个师引导启发,学生探索交流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体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乐趣。

三、学生学法

通过与《线段长短比较》的类比得出角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引导进一步掌握角的分类,通过两块三角板的拼搭,学生自主操作学习,渗透角的和差的意义,学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突破难点,从而学会角度的相关计算,通过教师板演,学生模仿,从而规范学生几个语言的书写。

四、教学流程

在这里我将分为八个环节进行说明:(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二)学习新知,尝试练习;(三)例题精讲一;(四)探索交流,师生互动;(五)例题精讲二;(六)课堂反馈;

(七)归纳小结;(八)作业布置。

下面我对这几个环节的设置逐一进行说明: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我打算直接由课件给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问: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请问怎么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有哪些方法?学生很快就会回答出:度量法,叠合法。然后追问度量法,叠合法的具体定义和操作,继续追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角与角的度量,老师这里有两个角(课件给出),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具体方法有吗?【通过与线段类比引出课题,学生很容易接受】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新知,尝试练习。学生很容易想到角的大小比较也有度量法和叠合法,那么就继续追问,度量法怎么量,量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叠合法怎么叠,具体的操作方法应该是怎么样的?一般学生是答的上来的,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那么教师再作个引导。比如:叠合法时两个角顶点和边的位置的放法(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顶点重合,其中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条边的同侧)。

接着,设置一个学生互动题:量一量,比一比:

要求同学分别画两个角,然后给同桌估计,判断大小。

画的时候巡视教室,估计会有学生画直角,如果没有就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问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回顾按角度的大小分类,这里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来体验数学的奥妙。

第三个环节是例题精选,也就是书上的例1,但是我在第二个小问前添加一个问题:在这个图形中有哪些角,请一一表示出来,在这里作个铺垫照顾到后面的学生。

第四个环节是探索交流,师生互动。在这里设置一个学生活动来突破难点。请同学们观察一副三角板的角度特征。讨论回答用三角板可以组合画出多少个不同角度的角。(在这里只要求学生能够拼凑出一些角度就可以了,不需要全部拼出来)这样,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体验探索,让他们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中的乐趣,进一步感知教的大小,初步认识角的和差的计算。接着,给学生一些神秘感,说老师也来拼一个角,用三角板的一个角沿其中一条边翻折,则构成一个相对较大的角,问:沿的这条线所在的射线与整个较大的角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也演示下,通过演示后学生应该较容易想到这样翻折后所沿的那条线两边的两个角是相等的,于是我可以提出角平分线的定义,然后再添一条线就是课本上的例2,这样就顺利进入第五个环节。

第五个环节就是课本例2的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算角的度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通过刚刚两块三角板的演示,等学生算出结果之后,先让学生口述过程,然后教师板演整个过程,并告诉他们以后应该学会规范的书写几何语言。

第六个环节则是课堂反馈,我选择的是课内练习3和作业题第五题,其中第五题可能会稍有难度,如果时间充裕就讲解,时间不够就放到课后提高。

第七个环节是归纳总结,小结是根据板书进行条目式小结,要求学生可以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八个环节是作业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程度分层作业,其中作业本必做,书本B 组题选做,并且留一个课后思考题:你还能用三角板拼出哪些度数的脚,三角板中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7.5 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大小比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共1个课时,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线段的长短比较”,“角与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好这一节可以为以后角度的计算和角与角的关系的认识以及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预计达到这样几个教学目标:(1)进一步分清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及大小的认识;(2)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角的大小;(3)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角平分线;(4)角的相关计算以及几何语言的规范书写。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估计学生对于角的分类应该没什么问题(小学学过的),那么重点就是角的大小比较,这将通过学生感知体验使学生掌握,而对于角的相关计算以及几何语言的规范书写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几何刚刚起步,还接触的不多,并且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能力,这个难点的突破我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作阐述说明。

二、教学方法

我将通过给出情境——抛出问题——学生探索交流——归纳反思——提高拓展这样一个师引导启发,学生探索交流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体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乐趣。

三、学生学法

通过与《线段长短比较》的类比得出角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引导进一步掌握角的分类,通过两块三角板的拼搭,学生自主操作学习,渗透角的和差的意义,学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突破难点,从而学会角度的相关计算,通过教师板演,学生模仿,从而规范学生几个语言的书写。

四、教学流程

在这里我将分为八个环节进行说明:(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二)学习新知,尝试练习;(三)例题精讲一;(四)探索交流,师生互动;(五)例题精讲二;(六)课堂反馈;

(七)归纳小结;(八)作业布置。

下面我对这几个环节的设置逐一进行说明: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我打算直接由课件给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问: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请问怎么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有哪些方法?学生很快就会回答出:度量法,叠合法。然后追问度量法,叠合法的具体定义和操作,继续追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角与角的度量,老师这里有两个角(课件给出),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具体方法有吗?【通过与线段类比引出课题,学生很容易接受】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新知,尝试练习。学生很容易想到角的大小比较也有度量法和叠合法,那么就继续追问,度量法怎么量,量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叠合法怎么叠,具体的操作方法应该是怎么样的?一般学生是答的上来的,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那么教师再作个引导。比如:叠合法时两个角顶点和边的位置的放法(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顶点重合,其中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条边的同侧)。

接着,设置一个学生互动题:量一量,比一比:

要求同学分别画两个角,然后给同桌估计,判断大小。

画的时候巡视教室,估计会有学生画直角,如果没有就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问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回顾按角度的大小分类,这里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来体验数学的奥妙。

第三个环节是例题精选,也就是书上的例1,但是我在第二个小问前添加一个问题:在这个图形中有哪些角,请一一表示出来,在这里作个铺垫照顾到后面的学生。

第四个环节是探索交流,师生互动。在这里设置一个学生活动来突破难点。请同学们观察一副三角板的角度特征。讨论回答用三角板可以组合画出多少个不同角度的角。(在这里只要求学生能够拼凑出一些角度就可以了,不需要全部拼出来)这样,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体验探索,让他们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中的乐趣,进一步感知教的大小,初步认识角的和差的计算。接着,给学生一些神秘感,说老师也来拼一个角,用三角板的一个角沿其中一条边翻折,则构成一个相对较大的角,问:沿的这条线所在的射线与整个较大的角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也演示下,通过演示后学生应该较容易想到这样翻折后所沿的那条线两边的两个角是相等的,于是我可以提出角平分线的定义,然后再添一条线就是课本上的例2,这样就顺利进入第五个环节。

第五个环节就是课本例2的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算角的度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通过刚刚两块三角板的演示,等学生算出结果之后,先让学生口述过程,然后教师板演整个过程,并告诉他们以后应该学会规范的书写几何语言。

第六个环节则是课堂反馈,我选择的是课内练习3和作业题第五题,其中第五题可能会稍有难度,如果时间充裕就讲解,时间不够就放到课后提高。

第七个环节是归纳总结,小结是根据板书进行条目式小结,要求学生可以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八个环节是作业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程度分层作业,其中作业本必做,书本B 组题选做,并且留一个课后思考题:你还能用三角板拼出哪些度数的脚,三角板中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相关内容

  • 7.5角的大小比较(含答案)-
  • 7.5 角的大小比较 ◆基础训练 1.填空: (1)1直角=______°=______平角=_______周角: (2) (3) 3429 平角=_____°,它是______角(填"钝"."锐"或"直"): 周角=______°,它是_ ...

  • 一级公共营养师人日数
  • 1. 人日数 一般我们一日三餐齐全看做1,把早餐看作0.3.午餐为0.4.晚餐为0.3. 例如:周一,爸爸在家吃了早餐和午餐,晚餐在外面吃.那么,爸爸周一的人日数为: 0.3×1+0.4×1+0.3×0=0.7 换言之,爸爸周一在家吃饭只是占有了0.7个人日数. 周二,妈妈早晨在家吃饭,中午.晚上都 ...

  •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知识点.题型整理及答案
  • 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 ...

  • 人日数.混合系数
  • 试题1.某膳食调查的人群由三类人员组成,其中能量RNI 为3200kcal 的有12人, 3100kcal 的有10人,2600kcal 的有6人,全部人均进行了2天的膳食调查,该人群的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80g/人·日.(15分)(本体主要考察折合标准人系数) 1. 计算该人群中三种不同能量需要的亚 ...

  • 质量管理_课程设计报告
  •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工业工程 胡利强 目录 一.质量功能展开课程设计概述 ................................................................................................... 3 二.质量功能展开的应 ...

  • 大小球研究连载(8):波胆分析基本方法(下)
  • 腾讯彩票给大家带来足彩入门系列连载.上期是"大小球研究连载(7):波胆分析基本方法(中)",今天是"大小球研究连载(8):波胆分析基本方法(下)". (三)降水对比法 此方法又是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扩展.对于可能实现的某种结果,博彩公司间是不应该存在较大差异的,这 ...

  • 太阳光的质量研究
  • 太阳光的质量研究(1) 林永寿 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自1900年普朗克(Max plank)提出量子假设和1905年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光量子假设的一百多年以来,世界科技界认为光的静止质量为零.这一结论反映在<不列颠百科全书&g ...

  • 高级制冷设备维修工应会试题全
  • 1.1.1 电压比较器的识别与测量 测量方法与测量结果 选择数字万用表,选择量程直流20V 档,电压电压取10V 由于R2.R3对称所以比较器5脚电压为5V ,改变Rt 变阻器,当比较器4脚大于5V 时,2脚输出为0V ,当比较器4脚小于5V 时,2脚输出为10V . 2.1.1 制冷压缩机曲轴主轴 ...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柱尺寸--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柱尺寸 由于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又能提供宽敞而灵活的使用空间,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建筑造型的可塑性较强,在建筑设计中倍受青睐.然而,一旦选择框架结构就要面临有关柱尺寸如何确定的问题,包括柱网尺寸和柱截面尺寸. (一)柱网尺寸 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受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