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略考------天下胡姓出安定

安定胡姓:天下胡姓出安定

天下胡姓出安定,这是广泛流传在中华百家姓著作、百家姓杂志、姓氏网站上的标题。近年来,总在无意之间,有“天下胡姓出安定、安定胡姓、胡姓郡望、安定郡望声望最高、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安定郡、安定胡氏成为天下胡姓最为显达最为庞大的一支,安定成为了后世胡氏最普遍也是最响亮的堂号,“安定堂”成了胡姓的突出标志,安定堂:源出安定郡 ,胡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安定郡”,“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后世的胡氏子孙往往喜欢归宗于安定,安定胡姓成为最为庞大的分支”,以及南方的《安定胡氏族谱》,南方的安定书院等姓氏文化信息强力撞进视野,摆脱不得,挥之不去。

安定即泾州,泾川是安定郡、泾州的治所。虽然安定郡在西汉初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但在东汉己迁至甘肃泾川,从此就一直未离开泾川。另外,临泾也在甘肃泾川。所以,泾川占尽了安定郡、泾州无尽的历史风光,泾川在当代也成了安定郡、泾州的代名词。如此密集得有震撼力的“天下胡姓出安定”文化信息互动在当代时空,当泾川人知道之后,完全有责任关注这一历史文化,文化历史。现将无数姓氏著作、姓氏网站上关于“胡姓与安定”及关联的篇章摘录如下,这仅仅是无数胡姓姓氏文章组成的书林一叶。

网络劲传:天下胡姓出安定

《明宗网》《中华百家姓·胡姓》载:安定胡姓:天下胡姓出安定

胡姓郡望主要有安定郡、新蔡郡、淮阳郡、吉州等。在唐代以前,胡姓郡望主要在安定、新蔡两地,其中安定声望最高。安定郡是汉代设置的,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甘肃泾川)。隋初,胡氏在安定一带繁衍发展形成望族。其后裔胡奋在曹魏入晋以后,他的独女被选为晋武帝贵人,使其家族更加显盛,后来在今河南新蔡繁衍,成为当地一个望族。

安定胡姓出过不少人物,其始祖为《晋书》中记载的胡遵。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6个儿子,最著名的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了镇南大将军。

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姓、范阳卢姓、太原郭姓、河东柳姓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唐宋以后,安定胡氏一部分胡姓人迁到河南新蔡,另有一部分迁往泰州如皋县。宋代著名学者胡瑗就出于这个宗族,别人称他为安定先生,《安定临泾胡太后家族世系表》共三十世,始祖为胡遵。第二代胡奋之女胡芳为贵嫔,第六代胡国珍之女选入掖庭,为充华世妇,生子元诩。元诩即位后为孝明帝,尊生母胡氏为皇太后,她临朝听政,权倾朝野。第七代胡盛之女又当了孝明帝皇后。

安定成为胡姓著名的郡望是在两晋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西汉时胡建始居安定。胡建曾任安定太守,“出门名户,占系陈国”,就是陈国胡公满的后裔。东汉时,太尉胡广为安定人。三国时,魏荆州刺史胡质为安定人,其子胡威为青州刺史、平春侯,又迁居淮南。安定胡氏历经两晋,世代官宦,权倾朝野,由此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安定胡氏成为天下胡姓最为显达、最庞大的一支。

西晋永熙至永宁太年间(290-302年),胡奋的裔孙胡哲从宿迁复迁至武陵石公桥。这时期,安定成了胡姓的一个重要郡望地。安定的胡建以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扬名于世。

胡建(?-公元前86年),字子孟,西汉河东(今晋南地区)人。天汉年间(公元前100-公元前97年),胡建在禁卫军中担任代理守军正丞。当时的监军卸史违反军纪军规,为谋取私利,私自派人将北军军营的垣墙打通,与社会上做买卖。胡建先斩后奏,将监御吏斩首示众,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

汉武帝末年,胡建出任渭城县县令。渭城县处于京师长安附近,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常常出入于此,难于治理。胡建不畏权贵,严惩恶势力,保护百姓利益。当时,辅政大臣上官桀的孙女是昭帝的皇后,其父上官安与昭帝姐姐的情夫互相勾结,作恶多端。京兆尹樊福对他们的不法行为常有箝制,被视为眼中钉,惨遭杀害。而刺客就隐藏在昭帝姐姐的食邑地渭域的住宅中。胡建派兵包围其住宅,搜捕刺客。昭帝的姐姐依仗权势,不但不交出刺客,还唆使仆射弹劾胡建派巡城之人伤杀了她的家奴,用箭射她的甲第。上官桀下令逮捕胡建。胡建愤懑不已以自杀表示抗议。当时,京城附近官吏百姓都为胡建鸣不平,特为他立祠奉祀。安定胡姓将胡建奉为始祖。

《胡姓史话——中华姓氏文化丛书系列》(黄启昌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版 ﹚载:

战国以降,胡姓子孙开始了为求得生存发展而四处播迁和创业的艰难历程。到东汉以后,胡氏名人辈出,史不绝书。南北朝时期,是胡氏姓族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当时已崛起了与王、卢等门阀士族相抗衡的安定胡氏,而以刘宋名将胡藩为代表的江西奉新华林胡氏也开始崭露头角。安定胡氏以北魏宣武胡太后为代表,合门显贵,历数代近200年而不衰,成为胡氏最早的著族。因为这样,安定成为了后世胡氏最普遍也是最响亮的堂号,“安定堂”成了胡姓的突出标志。

百度网《胡姓》载: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历史名人

胡安:汉初著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1、郡望

安定郡:① 汉代设置,治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

2、堂号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胡姓宗祠通用对联

苏湖世第 、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著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出自胡姓安定堂始祖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安定胡姓:天下胡姓出安定

天下胡姓出安定,这是广泛流传在中华百家姓著作、百家姓杂志、姓氏网站上的标题。近年来,总在无意之间,有“天下胡姓出安定、安定胡姓、胡姓郡望、安定郡望声望最高、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安定郡、安定胡氏成为天下胡姓最为显达最为庞大的一支,安定成为了后世胡氏最普遍也是最响亮的堂号,“安定堂”成了胡姓的突出标志,安定堂:源出安定郡 ,胡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安定郡”,“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后世的胡氏子孙往往喜欢归宗于安定,安定胡姓成为最为庞大的分支”,以及南方的《安定胡氏族谱》,南方的安定书院等姓氏文化信息强力撞进视野,摆脱不得,挥之不去。

安定即泾州,泾川是安定郡、泾州的治所。虽然安定郡在西汉初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但在东汉己迁至甘肃泾川,从此就一直未离开泾川。另外,临泾也在甘肃泾川。所以,泾川占尽了安定郡、泾州无尽的历史风光,泾川在当代也成了安定郡、泾州的代名词。如此密集得有震撼力的“天下胡姓出安定”文化信息互动在当代时空,当泾川人知道之后,完全有责任关注这一历史文化,文化历史。现将无数姓氏著作、姓氏网站上关于“胡姓与安定”及关联的篇章摘录如下,这仅仅是无数胡姓姓氏文章组成的书林一叶。

网络劲传:天下胡姓出安定

《明宗网》《中华百家姓·胡姓》载:安定胡姓:天下胡姓出安定

胡姓郡望主要有安定郡、新蔡郡、淮阳郡、吉州等。在唐代以前,胡姓郡望主要在安定、新蔡两地,其中安定声望最高。安定郡是汉代设置的,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甘肃泾川)。隋初,胡氏在安定一带繁衍发展形成望族。其后裔胡奋在曹魏入晋以后,他的独女被选为晋武帝贵人,使其家族更加显盛,后来在今河南新蔡繁衍,成为当地一个望族。

安定胡姓出过不少人物,其始祖为《晋书》中记载的胡遵。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6个儿子,最著名的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了镇南大将军。

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姓、范阳卢姓、太原郭姓、河东柳姓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唐宋以后,安定胡氏一部分胡姓人迁到河南新蔡,另有一部分迁往泰州如皋县。宋代著名学者胡瑗就出于这个宗族,别人称他为安定先生,《安定临泾胡太后家族世系表》共三十世,始祖为胡遵。第二代胡奋之女胡芳为贵嫔,第六代胡国珍之女选入掖庭,为充华世妇,生子元诩。元诩即位后为孝明帝,尊生母胡氏为皇太后,她临朝听政,权倾朝野。第七代胡盛之女又当了孝明帝皇后。

安定成为胡姓著名的郡望是在两晋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西汉时胡建始居安定。胡建曾任安定太守,“出门名户,占系陈国”,就是陈国胡公满的后裔。东汉时,太尉胡广为安定人。三国时,魏荆州刺史胡质为安定人,其子胡威为青州刺史、平春侯,又迁居淮南。安定胡氏历经两晋,世代官宦,权倾朝野,由此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安定胡氏成为天下胡姓最为显达、最庞大的一支。

西晋永熙至永宁太年间(290-302年),胡奋的裔孙胡哲从宿迁复迁至武陵石公桥。这时期,安定成了胡姓的一个重要郡望地。安定的胡建以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扬名于世。

胡建(?-公元前86年),字子孟,西汉河东(今晋南地区)人。天汉年间(公元前100-公元前97年),胡建在禁卫军中担任代理守军正丞。当时的监军卸史违反军纪军规,为谋取私利,私自派人将北军军营的垣墙打通,与社会上做买卖。胡建先斩后奏,将监御吏斩首示众,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

汉武帝末年,胡建出任渭城县县令。渭城县处于京师长安附近,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常常出入于此,难于治理。胡建不畏权贵,严惩恶势力,保护百姓利益。当时,辅政大臣上官桀的孙女是昭帝的皇后,其父上官安与昭帝姐姐的情夫互相勾结,作恶多端。京兆尹樊福对他们的不法行为常有箝制,被视为眼中钉,惨遭杀害。而刺客就隐藏在昭帝姐姐的食邑地渭域的住宅中。胡建派兵包围其住宅,搜捕刺客。昭帝的姐姐依仗权势,不但不交出刺客,还唆使仆射弹劾胡建派巡城之人伤杀了她的家奴,用箭射她的甲第。上官桀下令逮捕胡建。胡建愤懑不已以自杀表示抗议。当时,京城附近官吏百姓都为胡建鸣不平,特为他立祠奉祀。安定胡姓将胡建奉为始祖。

《胡姓史话——中华姓氏文化丛书系列》(黄启昌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版 ﹚载:

战国以降,胡姓子孙开始了为求得生存发展而四处播迁和创业的艰难历程。到东汉以后,胡氏名人辈出,史不绝书。南北朝时期,是胡氏姓族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当时已崛起了与王、卢等门阀士族相抗衡的安定胡氏,而以刘宋名将胡藩为代表的江西奉新华林胡氏也开始崭露头角。安定胡氏以北魏宣武胡太后为代表,合门显贵,历数代近200年而不衰,成为胡氏最早的著族。因为这样,安定成为了后世胡氏最普遍也是最响亮的堂号,“安定堂”成了胡姓的突出标志。

百度网《胡姓》载: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历史名人

胡安:汉初著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1、郡望

安定郡:① 汉代设置,治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

2、堂号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胡姓宗祠通用对联

苏湖世第 、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著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

“淮海家声”,出自胡姓安定堂始祖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而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姓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等六个县、宁县四个县),子孙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相关内容

  • 2.管理制度对管理者的最基本要求
  • [原文]挈1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擽2然扶持心国,且若是其固也.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主之所极3然帅群臣而首4乡5之者,则举义志6也.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7定也.綦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仲尼无置锥之地,诚义 ...

  • [优秀作文]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天下虽然安定,但是如果忘记战争的威胁或没有防备战争的准备必定会出现危险.安定天下如此,其实做人也如此.半个月的军训让我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平时我们就如那温室里的花朵,并未经历过大风大雨,也就并未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因此军训唤起了勇于经历困苦的意识. 军训让我明白虽然我们并 ...

  • 范仲淹与宋代新儒学
  • 范仲淹与宋代新儒学    分类:大学学报 作者:李存山 字数:2878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期 主持人语: 儒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干,而宋明理学则是传统儒学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东亚儒教文明的成型形态.宋明儒学一直受到中国思想文化史领域学者的关注.古代岳麓书院本就是宋明理学 ...

  • 01[管子·牧民第一]白话译文
  • <管子·牧民第一>白话译文 --------------------------------------------------------------------------------作者:[新法家] 来源:[] 浏览:[703] 2006-5-12 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 ...

  • 三国志卷 后主传
  • 三国志卷.蜀书三 后主传 (2014-01-04 08:55:05) 转载▼ 分类: 三国演义 后主传,后主名禅,字公嗣,先主刘备之子.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20),先主当了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待先主登上皇位后,便册封刘禅说:"章武元年(221)五月十二日,皇帝诏示:太子刘禅,我遭际 ...

  • 对秦始皇嬴政的个性.行为和焚书坑儒事件的分析
  • 不同的人书写不同的历史.人都是主观的,凡主观的都难免片面.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事件:秦始皇"焚书"和"坑'儒'"两大事件需要历史的看待和分析.从<史记>中透露的点滴信息分析,这两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背后是不同的哲学思想.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 ...

  •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做了哪些改革
  •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做了哪些改革 齐桓公改革 众所周知,齐桓公在上位之后任用管仲,改革齐国的各项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最后才成功的成为了当世霸主,那么当时齐桓公时期的改革到底是哪些方面呢?接下来小编我就为大家系统的介绍一下齐桓公的改革. 齐桓公小白 首先齐桓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政治优势,毕竟祖上是姜太公 ...

  • 墨子与孙子忧患意识之比较及其现实意义
  • 墨子与孙子忧患意识的比较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 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殿堂中,有一种观念意识--忧患意识,总结,凝聚了人们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和前途的关怀.墨子与孙子的忧患意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们既具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但都洋溢着一种以民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 张良人物分析
  • 中文化 分类: <史记>人物 王者师之张良 --读<留侯世家> 几乎所有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刘邦评价张良的话:"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位"王者师".是后代那些梦想通过辅佐君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