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育牛黄

体外培育牛黄

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

资料纲要

一、体外培育牛黄是国家中药一类新药。

✓ 牛黄是干燥的牛胆结石, 是名贵的中药材。

✓ 体外培育牛黄是模拟体内胆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在多种酶 作用下,清除胆汁中成石的拮抗成分,制成成石牛胆汁,再通过促发作用, 形成结石核心,由于静电吸引及有机高分子物质的架桥作用,呈网状向核 心层层沉附、增大成牛胆结石。其性状、结构、成分、含量均与天然牛黄 一致;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结果证明安全、有效;临床疗效与天然牛黄一 致,且对某些病种的疗效高于天然牛黄。

二、质量标准采用正式国家药品标准,与药典牛黄标准一致。

✓ 体外培育牛黄的质量标准为正式国家药品标准WS3-45(Z-051)-2003(Z ),

除增加了[游离胆红素检查]外,其它各项(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均与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中牛黄

的质量标准一致。

三、理化性质(性状、结构、成分、含量)与牛 黄一致,且更稳定。

✓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均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3cm 。表面光滑,

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气香,味苦而后甘, 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 显微观察均可见絮状、团絮状棕色胆红素钙颗粒,呈网状结构,网孔7-350µ。

✓ 以连续生产的体外培育牛黄及不同产地的天然牛黄进行对比,分析其成分

(胆红素、胆酸、去氧胆酸、牛磺酸、胆固醇、磷脂、无机盐、氨基酸、 糖蛋白、灰分、水分)及相应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体外培育牛黄的各种 成分及其含量与天然牛黄一致。

四、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指纹图谱表现一致。

✓ 指纹图谱(胆红素类、胆酸类、氨基酸及肽类)的对比分析表明,体外培

育牛黄与天然牛黄成分一致,且比天然牛黄更稳定。

五、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具有相同的药理、药效。

✓ 体外培育牛黄的抗惊厥、镇静、解热、抗菌、消炎、降压等作用与天然牛

黄一致。

✓ 体外培育牛黄的主要药效集中反映在中枢作用方面:除了前述抗惊厥、镇

静、解热作用外,还有耐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保护心功能的 作用。

六、体外培育牛黄临床疗效良好与天然牛黄无统计学差异。

✓ 应用体外培育牛黄及以其为原料药的复方制剂治疗中风、乙脑、急性咽炎、

牙周炎、疖肿病人共1852例,疗效良好,总疗效、临床症状疗效、临床体 征疗效以及病理舌象的改善作用等均与天然牛黄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 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Ⅱ、Ⅲ期临床试验共1852例治疗结果

组别 药名 病名 总例数 愈显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安宫牛黄丸 乙脑 182 93.95 99.45 对照组 安宫牛黄丸 乙脑 78 88.46 97.43 治疗组 单味 乙脑 124 92.74 99.20 对照组 单味 乙脑 41 75.60 87.80 治疗组 安宫牛黄丸 中风 248 47.98 84.78 对照组 安宫牛黄丸 中风 148 47.97 84.93 治疗组 单味 中风 95 37.90 86.30 对照组 单味 中风 32 32.25 80.60 治疗组 片仔癀 急性咽炎 416 75.50 96.64 对照组 片仔癀 急性咽炎 102 80.38 97.06 治疗组 单味 牙周炎 148 90.54 99.32 对照组 单味 牙周炎 39 84.61 94.87 治疗组 单味 疖肿 110 76.36 96.36 对照组 单味 疖肿 39 66.67 94.87 备注:治疗组用体外培育牛黄;对照组用天然牛黄。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

目 录

(1)、牛黄形成机理

(2)、体外培育牛黄机理与工艺研究

(3)、天然牛黄与体外培育牛黄质量标准对比分析 (4)、不同产地的天然牛黄成分及含量的分析研究 (5)、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人工牛黄比较表 (6)、体外培育牛黄成分含量的分析研究

(7)、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相关仪器检测对比性研究 (8)、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游离胆红素含量对比性研究 (9)、体外培育牛黄指纹图谱研究

(10)、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主要药效学对照性研究 (11)、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一般药理对照性研究 (12)、体外培育牛黄耐缺氧、中枢神经作用的研究 (13)、体外培育牛黄急性毒性试验 (14)、体外培育牛黄长期毒性试验 (15)、体外培育牛黄致突变试验

(16)、体外培育牛黄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7)、体外培育牛黄对小鼠微核试验

(18)、体外培育牛黄生殖毒性试验 (19)、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II 、III 期临床对比研究汇总 (20)、安宫牛黄丸(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

II 期临床试验总结—206例临床试验分析

(21)、安宫牛黄丸(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乙脑)II 期临

床试验总结—150例临床研究分析

(22)、片仔癀胶囊(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

炎)Ⅱ期临床试验总结---203例临床试验分析

(23)、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牙周炎Ⅱ期临床试验总结—80例临床

试验分析

(24)、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Ⅱ期临床试验总结—63例临床试

验分析

(25)、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Ⅲ期临床试验总结—339例临床

试验分析

(26)、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乙脑)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278例临床试验分析 (27)、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喉炎)Ⅲ期临床

试验总结—319例临床试验分析 (28)、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牙周炎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112例临床试验分析 (29)、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102例临床试验分析

(1)、牛黄形成机理:

(2)、体外培育牛黄机理与工艺研究

在历经十多年研究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对胆红素 型牛胆结石的认识,模拟体内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根据天然牛黄的 性状、结构、成分、含量特点,应用可调控牛黄质量的配方,在可控条件下的牛 胆结石体外培育,并获得性状、结构、成分、含量、药效、临床疗效与天然牛黄 相一致的体外培育牛黄。 工艺步骤:

成石牛胆汁的生成; 结石核心的形成; 结石的分层培育; 结石的真空干燥。

工艺路线:

搅拌 调pH 值

反应过程

机(摇转)

节p H 培育 燥

(3)

质量标准对比表:

(4)、不同产地的天然牛黄成分及含量的分析研究

参照国内外有关学者对天然牛黄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和结果,对国内外五

个不同产地的优质牛黄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结果如下

(5)、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人工牛黄比较表

(6)、体外培育牛黄成分含量的分析研究

通过对体外培育牛黄处方、制备工艺及其原理的研究,对所生产出的产品 成分含量的研究分析如下:

* n=12 ** n=6

(7)、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相关仪器检测对比性研究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天然牛黄与体外培育牛黄在1730-1350cm-1区间,均有 胆红素盐及胆红素高聚物质的特征峰。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谱仪分析结果: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均见

1690cm-1为羧酸类;1629-1565cm-1为酰胺类;1404cm-1为羟基类。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胆酸、去氧胆酸对照品的图谱与体外培育牛黄、天 然牛黄中的胆酸、去氧胆酸一致。

●薄层色谱分析结果: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色谱中,在与胆酸、去氧胆酸 对照品相应的位臵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微量元素及其含量均 基本一致。

● 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含有相同的17种氨基酸。

(8)、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游离胆红素含量对比性研究

游离胆红素含量对比表

批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平均值 天然牛黄 4.420 3.238 2.026 3.703 4.300 4.50 3.36 2.756 1.294 1.27 3.82 3.153 体外培育牛黄0.500 0.500 0.490 0.630 0.670 0.622 0.550 0.526 0.480 0.460 0.532 0.544

(9)、体外培育牛黄指纹图谱研究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三个提取部位(包括酸水、酸醇和二甲亚砜提取液) 的成分,即胆汁酸类、胆红素类等,均基本一致,但某些成分的比例有差异。 10批体外培育牛黄三个提取部位(包括酸水、酸醇和二甲亚砜提取液)的HPLC 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相似性,说明人工体外培育牛黄的工艺是稳定的。

4批天然牛黄的之间成分也基本一致,但某些成分,尤其是胆汁酸类成分的比例

有较明显差异。

指纹图谱(胆红素类、胆酸类、氨基酸及肽类)的对比分析表明,体外培育 牛黄与天然牛黄成分一致,且比天然牛黄更稳定。

(10)、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主要药效学对照性研究:

体外培育牛黄(TPN )灌胃给药能显著抑制小鼠巴豆油性耳廓水肿,大 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大鼠巴豆油芽囊肿的渗出和增生,抑制白细胞游走反应, 对抗前列腺素E2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酵母致大鼠发热和伤寒副伤寒三联 疫苗侄家兔发热均有明显抑制作用,TPN 对安钠咖致小鼠惊厥,吗啡致小鼠竖 尾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而与戊巴比妥钠台用则有协同催眠作用;TPN 能显 著减低感染金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率。

试验方法:

●1、TPN 的抗炎作用

1.1对小鼠巴豆油性耳廓水肿的影响

1.2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

1.3对大鼠肉芽囊肿的影响

1.4对白细胞游走反应的影响

1.5对大鼠肾上腺素内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1.6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2、TPN 的解热作用

2.1对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2.2对伤寒副伤寒三联疫苗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3、TPN 的中枢作用

3.1对安钠咖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3.2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的影响

3.3对吗啡致小鼠竖尾反应的影响

3.4对尼可刹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3.5对士的宁致惊厥的影响

●4、体外培育牛黄(TPN )的抗菌作用

结论:

●抗炎作用:体外培育牛黄对小白鼠的巴豆油性耳廓水肿,大鼠的角叉菜胶性 足肿胀,羧甲基纤维素所致的白细胞游走反应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表明TPN 对急性炎症的渗出和白细胞的趋化均有抑制作用。TPN 的抗炎作用强度与天然 牛黄相近。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对抗前列腺素有关。

●解热作用:TPN 对酵母所致的大鼠的发热及对伤寒副伤寒三联疫苗致家兔发 热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天然牛黄相似。

●中枢抑制作用:TPN 对安钠咖致小鼠惊厥,吗啡致小鼠竖尾反应有明显的对 抗作用,TPN 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助催眠作用。以上作用强度均与天然牛黄相近。 人工牛黄粉则无上述中枢抑制作用

(11)、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一般药理对照性研究

体外培育牛黄灌胃给药对动物的一般活动无明显影响,对小鼠协调运动有 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血压,但不影 响心率和心电图;对大鼠的呼吸的幅度和频率无明显的影响。

方法: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1对动物一般活动的影响

1.2镇痛作用

1.3对协调运动的影响

1.4对戊巴比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

1.5对小鼠惊厥的影响

1.5.1对安钠咖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1.5.2对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1.5.3对士的宁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1.5.4对吗啡致小鼠竖尾反应的影响

2、对大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结论: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TPN 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无镇痛作用。TPN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天然牛黄相同。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TPN 能明显降低大鼠的血压,但不影响心率的心

电图。这一作用与天然牛黄一致。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TPN 和天然牛黄对大鼠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

影响。

(12)、体外培育牛黄耐缺氧、中枢神经作用的研究

体外培育牛黄的主要药效集中反映在中枢作用方面:除了前述抗惊厥、镇静、解 热作用外,还有耐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1)

***:p <0. 001

(3)

*: p <(4)(13)、体外培育牛黄急性毒性试验

体外培育牛黄按6.55-16.00剂量予小鼠灌胃给药,动物出现活动减少,摄

食量下降,排黄色软便,部分动物死亡。死亡动物肠胃空虚,轻度胀气。存活 动物于给药后1-3天内恢复正常,LD50为9.0(8.0-10.1)g/kg,是临床用量 (0.3g/60kg或5mg/kg)的1800倍。大鼠口服体外培育牛黄的LD50>10g/kg, 是临床用量的2000倍以上。

方法:

受试动物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组。口服途径按体重剂量一次灌胃给予受试 动物,小白鼠的给药容量为40ml/kg,大白鼠为25ml/kg,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 水。腹腔注射途径按体重剂量一次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容量为20ml/kg,对照组 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即观察动物的活动、摄食、呼吸、大便、毛色及死 亡情况共7天。死亡动物及时尸检;存活动物7天后处死并进行尸检。

结论:

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体外培育牛黄给予小鼠和大鼠口服后的急

性毒性很低。小鼠口服TPN 的LD50为9.0(8.0-10.1)g/kg,是人口服用量(0.3g 或5mg/kg)的1800倍。大鼠口服TPN 的LD50大于10g/kg,是人口服用量的 2000倍以上。

(14)、体外培育牛黄长期毒性试验

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耐受体外培育牛黄1500mg/kg/天,达35天;犬耐 受体外培育牛黄500mg/kg/天,共33天;对大鼠和犬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均无不良影响。用药组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各剂量大鼠的血红蛋白和 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方法:

● 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1、一般情况:逐日观察动物的毛色、精神、呼吸、进食、活动、粪便和中毒 表现。每周固定时间测量记录体重一次。

2、血液指标:末次给药后一天,处死动物取血做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 白定量(Hb )、白细胞计数(WBC )及分类(DC )、血小板计数(Pl )和凝血 时间(CT )。

3、血液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酸(GPT )、碱性磷酸酶(AKP )、总蛋白(TP )、 白蛋白(ALB )、血糖(GLU )、总胆红素(T 〃Bili )、总胆固醇(T 〃choles )、 尿素氮(BUN )、肌酐(Gree )。

4、病理检查:末次给药后一天处死动物,作病理检查。

4.1脏体比: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睾丸、子宫、脑、前列腺称重并

求脏体比。

4.2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取肾上腺、胰腺、胃、十二指肠、回肠、 结肠、前列腺、脑、脊髓、心、肝、脾、肺、肾、胸骨(骨、骨髓)、胸腺、 膀胱、子宫、卵巢、睾丸及附睾、视神经。以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 片,HE 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并摄片。

5. 统计学方法:动物体重、血液学指标、病理检查等参数均用IBM 微机进行单 因素方差分析,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P=0.05为有意义的临界点。

● 犬的长期毒性试验

1、临床观察:同大白鼠

2、心电图:Ⅱ导联ECG 用药前后各一次。

3、血液学指标末次给药后一天,处死动物取血作Hb 、RBC 、WBC 。

4、血液生化指标:GPT 、BUN 。

5、尿液分析:尿常规。

6、尸检及病理学组织学检查:

⑴系统尸检

⑵脏器系统:心、肝、脾、肺、肾、肾上腺

⑶组织学检查: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睾丸、卵巢标本,以10%福 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病摄片。 结论:

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耐受TPN1500mg/kg达35天,犬耐受

TPN500mg/kg达33天。结果表明TPN 长期口服大鼠和犬各系统的形态、 结构和功能无不良影响,而且用药组动物的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

(15)、体外培育牛黄致突变试验

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

体外培育牛黄经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和TA102四个菌 株,在掺入量高达10000ug/皿和加S9或不加S9的条件下进行Ames 试验,对 各菌株均未引起回复突变菌落数超过空白对照自发突变菌落数的2倍,表明试 验结果为阴性。

方法:

供试验用的A97、TA98、TA100和TA102四个菌株,先经常规方法进行生 物性状鉴定,符合要求即可供使用。试验时间首先采用点试法对受试样品进行 定性检测。样品的点加量为20微克,同时以甲基甲烷磺酸酯、正定霉素和敌克 松作为阳性对照物。定性试验后用平皿掺入法作进一步测试。受试物的掺入量 分别为10mg 、5mg 、2.5mg 、1.25mg/皿四种不同剂量,蒸馏水为阴性对照,2- 氨基茐为阳性对照。每组均作加S9或不加S9各2个平皿,按细菌总数约为2

×103/皿的数量将菌株加入培养皿内,将平皿臵于37℃培养箱培养48小时,然 后取出计数每皿生长的回变菌落数,实验重复一次。

结论:

体外培育牛黄在本试验条件下,从定性的标准和平皿掺入试验的观测结 果,其对各受试菌株引起的回复菌落数均未超过对照组自发突变菌落数的2倍, 表明试验结果为阴性显示体外培育牛黄对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无明显的致回 复突变作用。

(16)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分别为1.0、10.0和100ug/ml,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 色体畸变进行检测,各剂量组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 明显增高,表明体外培育牛黄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明显致 畸作用。

方法:

按常规人体外周皿培养的方法,每一培养瓶中含RPM1640培养液4ml 。灭 活小牛血清1ml ,PHA (400mg/0.1mg)0.2ml ,青、链霉素各500单位。取健 康人静脉血,按血:肝素(500国际单位/ml)=10:1加入肝素抗凝,每一培养 瓶加全血0.3-.40ml ,臵37℃温箱培养4小时后,按设计剂量要求,分别加入不 同浓度的体外培育牛黄生理盐水溶液,每剂量为2瓶,而后继续培养至72小时 取出,加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1mg/ml),再臵37℃温箱培养4小时后按常规

收获细胞、制片、染色。

结论:

在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分别为1.0、10.0和100ug/ml的试验条件下,对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发的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增加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 学显著性差别意义,试验结果为阴性,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对人外周血淋巴细 胞染色体无明显的致畸变性作用。

(17)、体外培育牛黄对小鼠微核试验

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为50、150和500mg/kg体重对小鼠进行微核试验,检 测各剂量组的动物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PCE/RBC比值的结果,与空白 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培育牛黄对小鼠的体细胞未呈现有 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方法:

供试验用的雄性小鼠以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6只,按试验剂量要求每天上 午一次经口将受试物给予受试动物。连续3天,溶剂对照组动物经口给予等量蒸 馏水,阳性对照组动物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在最后一次给予受试物6小时后, 处死动物。取胸骨骨髓细胞制作涂片、固定、染色,制成的标本备作镜检用。 结论:

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为50、150、500mg/kg体重的试验条件下,对小鼠的骨

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未引起显著增加,表明体外培育牛黄未呈现明显的致突变 性作用。

(18)、生殖毒性试验

● 体外培育牛黄对大鼠的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在本试验条件下,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高达500mg/kg体重,对大鼠生殖行

为和能力、着床数、着床后胚胎存活数、活胎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未观察到不 良影响。对存活的胎仔亦未见明显的致畸胎作用。

方法:

供试动物按体重以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雌雄动物各20只。雌雄动物在交

配前按规定给药期满后,按雌雄1:1合笼进行交配,以每天清晨检查发现有阴 栓者确认雌鼠已交配,并定为孕期第0天。于第0-15天连续 每天按剂量给药一 次,于第20天进行剖检。如雌雄合笼交配两周时间仍未交配成功,此时合笼交 配即终止。于孕期第20天进行剖检,观察受孕情况、着床总数、存活胎仔数、 死亡胚胎数;对每窝存活胎仔的体重、身长、尾长进行测量和检查外观有无异常; 每窝存活胎仔的各半分别按内脏、骨骼检查要求制作标本。始后对透明标本法制

作的胎仔骨骼,以直观观察法检查有无异常并记录于制定的表格内;对经波恩氏 液固定的胎仔标本,用徒手切面法检查胎仔内脏有无异常并记录在特制的表格 中。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体外培育牛黄对大鼠的生殖行为和能力、着床数及着床后胚 胎存活数、存活胎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未观察到不良影响;对存活的胎仔亦未 见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 体外培育牛黄对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

在本试验条件下,体外培育牛黄剂量高达500mg/kg体重,对大鼠妊娠期的

体重,着床后的胚胎存活数,胎仔的生长发育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对胎仔也未见 有明显的致畸胎作用。

方法:

供试验用的动物按雌:雄=1:1合笼进行交配,以每天清晨检查发现有阴栓 者确认雌鼠已交配成功,并定为受孕期的第1天。将每天确认交配成功的雌鼠按 随机法分入各组,直至各组达20只为止。各试验组的每只动物,均于受孕后的 第7-16天按剂量要求,连续每天上午给药一次。受试动物于孕期第21天,在麻 醉的情况下进行剖检,观察受孕情况,黄体数,着床总数,活胎数,死胎数;观 测每只活胎仔的体重、身长、尾长、外观有无异常及性别鉴定;每窝活胎仔的 1/2数量放如75%乙醇溶液进行固定3-5天,然后按制作透明标本法处理备作骨 骼有无异常检查,另外1/2数量的活胎仔放入波恩氏液固定2周,备作检查内脏 有无异常。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体外培育牛黄对大鼠妊娠期的体重、着床 后的胚胎存活数、胎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胎仔也未见有 明显的致畸作用。

● 体外培育牛黄对小鼠未产期生殖毒性试验

小鼠于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受予体外培育牛黄剂量最高达500mg//kg体重,其 对小鼠的正常分娩,幼仔出生后成活及哺育成活,幼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未见 有不良影响作用。

方法:

供试验用的动物按雌:雄=1:1合笼进行交配,以每天清晨检查发现有阴栓 者认为雌鼠已交配成功,并定为受孕期的第1天。将每天确认交配成功的雌鼠按 随机法分入各组,直至各组达16只为止。各试验组的每只动物,均于受孕后的 第16天开始至分娩后第21天,按剂量要求,连续每天上午给药一次。试验中按 设计的表格观察记录受试动物的正常分娩雌鼠数、每窝出生的仔鼠数、出生后第 4天存活的仔鼠数、出生后第21天断奶时仔鼠的存活数、仔鼠的生长发育状况 (其中包括外观有无畸形、仔鼠开始长毛时间和开眼时间、行为活动和体重增长 状况等)。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鼠于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受予体外培育牛黄,剂量最

高达500mg/kg体重,其对小鼠的正常分娩、幼仔出生后成活及哺育成活、

幼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未见有不良影响作用,表明体外培育牛黄对小

鼠无明显的围产期毒性。

(19)、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单剂和复方制剂

II 、III 期临床对比性研究总结

应用体外培育牛黄及以其为原料药的复方制剂治疗中风、乙脑、急性咽炎、牙 周炎、疖肿病人共1852例,疗效良好,与优质天然牛黄无差异(见附表),安全性 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观察、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 电图等,临床试验表明体外培育牛黄无明显毒副作用。

I I 、I I I 期临床试验共1852例治疗结果:

组别 药名 病名 总例数 愈显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安宫牛黄丸(ICCB ) 乙脑 182 93.95 99.45 对照组 安宫牛黄丸(NN ) 乙脑 78 88.46 97.43 治疗组 单味(ICCB ) 乙脑 124 92.74 99.20 对照组 单味(NN ) 乙脑 41 75.60 87.80

治疗组 安宫牛黄丸(ICCB ) 中风 248 47.98 84.78 对照组 安宫牛黄丸(NN ) 中风 148 47.97 84.93 治疗组 单味(ICCB ) 中风 95 37.9 86.30 对照组 单味(NN ) 中风 32 32.25 80.60 治疗组 片仔癀(ICCB ) 急性咽炎 416 75.50 96.64 对照组 片仔癀(NN ) 急性咽炎 102 80.38 97.06 治疗组 单味(ICCB ) 牙周炎 148 90.54 99.32 对照组 单味(NN ) 牙周炎 39 84.61 94.87 治疗组 单味(ICCB ) 疖肿 110 76.36 96.36 对照组 单味(NN ) 疖肿 39 66.67 94.87 注:ICCB:体外培育牛黄, NN:天然牛黄

(20)、安宫牛黄丸(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

II 期临床试验总结——206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客观评价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的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 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西医诊断:⑴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要点 ⑵脑血栓形成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2、年龄40岁以上

3、病程在5天以内者

4、具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者

临床实施方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配至治疗与对照 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例数均应大于100例,同时在3间以上医院进行临床试

验,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为1:1的比例采用双盲法进行观察。

具体的随机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器上的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制成 随机分配卡,用信封密封,信封上的序号与随机分配卡上的序号相同,进行编 号。合格受试者进行临床试验时,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相应的 信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对照药选用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天津达仁堂生产。

治疗方法:所有受试者均在接受目前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处理措施及护理常规 的基础上加用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但应尽 量使治疗组与对照组除加用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含天然牛黄的安

宫牛黄丸外,所接受的其它处理措施保持均衡。

服法:鼻饲或口服

剂量: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为一次一丸, 一天二次。疗程:5天

结果:本研究共有合格受试者206例,中医诊断为中风(痰热闭窍证),西医 诊断均为急性脑出血或急性脑梗塞。治疗组104例(男性64例,女性40例); 对照组104例(男性62例,女性40例)。均为住院病人。

疗效分析:总疗效比较(治疗后5天)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4 9(8.7) 60(57.7) 27(26.0) 8(7.7) 96(92.4)

对照组 102 8(7.8) 50(49.0) 32(31.4) 12(11.8) 90(88.2)

Ridit 分析:u=1.22 P=0.22

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在目前临床常规治疗中风的基础上, 含体外培育牛黄的 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的临床总疗效, 神志状态、语言表达能力、上肢 活动功能、下肢活动功能、发热、谵语、躁扰不宁、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口

噤不开、气粗口臭、面赤身热、鼻鼾痰鸣、两手握固、抽搐、头痛、呕吐、小 便黄赤、大便秘结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病理舌象的改善作用等方面作用均与 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基本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1)、安宫牛黄丸(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乙脑)

II 期临床试验总结——150例临床研究分析

研究目的:客观评价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兼风兼痰(乙脑)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诊断标准:暑温兼风兼痰中医辨证

暑温是暑邪所致的时行疾病。发病季节夏末秋初,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西 医称乙脑,属中医温病暑温、暑湿,其发病多兼风兼痰。

本病发病急,骤然恶寒、高热、神昏谵语、头痛、呕吐、口渴、烦躁不宁、抽 搐、惊厥、颈项强直、牙关紧闭、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数。

乙脑西医诊断:

症状体征: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秋之交,10岁以下儿童。由乙脑病毒 所致。其病急,突然高热、持续不退,谵语、头痛、呕吐、口渴、烦躁不宁、 嗜睡、神志模糊、昏迷、肢体抽搐、呼吸、脉搏加快、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呼吸衰竭、脑疝形成。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和西医诊断标准

2、年龄3~15岁

3、病程在5天以内

4、暑温兼风兼痰

5、普通型

临床实施方案

在两家医院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按

1: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另一间医院为无对照试验。治疗组总例 数应大于100例,对照组总例数应大于50例,3间医院同时进行临床试验。 具体的随机化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器上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制成 随机分配卡,用信封密封,信封上的序号和随机分配卡上的序号相同,进行编 号。合格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时,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顺序拆开号码相应的信 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对照药选用天然的安宫牛黄丸,天津达仁堂生产

治疗方法:所有合格受试者均在接受目前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处理措施及护理 常规的基础上加用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但应尽量使治疗组与对照 组除加用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以外,所接受 的其他处理措施保持均衡。

服法:鼻饲或口服

剂量:含体外培育牛黄或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为:

3岁: 每次1/4丸,每天2次

4-10岁:每次1/2丸,每天2次

11岁以上:每次1丸,每天2次

疗程:5天

总疗效分析

表13. 总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显效(%) 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0 67(67.0) 30(30.0) 3(3.0) 0(0) 100(100)

对照组 50 33(66.0) 10(20.0) 6(12.0) 1(2.0) 49(98)

Ridit 分析:u=0.47 P=0.64

※:对照组有1例治疗后第3天死亡,疗效作无效判定。

结论:在目前临床常规治疗乙脑的基础上,治疗暑温兼风兼痰证乙脑的临床总

疗效,神志状态、发热、抽搐、头痛、呕吐、谵语烦躁、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病理舌象的改善作用,肢体活动受限改善作用,脑膜刺 激征、病理反射转阴率等方面作用均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 应。

(22)、片仔癀胶囊(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炎)

Ⅱ期临床试验总结------203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客观评价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胶囊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炎)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诊断标准:

1、上焦热毒证中医辨证:咽喉疼痛,干燥灼热,口渴,或见发热,大便干或 便秘,尿黄赤,咽部稍红或鲜红、水肿,悬壅垂红肿、咽后壁滤泡增生,舌红, 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2、西医诊断:急性咽炎

① 病史:常有受凉、疲劳、烟酒过度、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等诱因。

② 症状:起病较急,咽部干燥,灼热,疼痛或吞咽痛,发热,畏寒,食欲不

正,四肢酸痛。

③ 检查:咽部粘膜充血,颜色鲜红;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和咽侧淋巴索红肿,

局部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悬壅垂、软腭充血水肿;

咽拭予培养可有致病菌或阴性。

以上具备部分或全部症状,并有1项或1项以上检查所见阳性体征,即可

诊断为急性咽炎。

纳入标准

⒈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⒉年龄18~60岁

⒊病程在5天以内者

临床实施方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配至治疗组

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例数均应大于100例,同时在3间以上医院进行 临床试验,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为1:1的比例采用双盲法进行观察。

具体的随机化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器上的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 制成随机分配卡片,用信封密封,信封上的序号与随机分配卡片上的序号相同, 进行编号。合格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时,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 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 对照药选用含天然牛黄的片仔癀胶囊,漳州制药厂生产。 治疗方法: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胶囊及含天然牛黄的片仔癀胶囊,均为每 粒0.3克,其中体外培育牛黄及天然牛黄均占5%

剂量:每次2粒,每日3次

服法:口服

疗程:5天

总疗效分析:总疗效比较表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1 41(40.6) 38(37.6) 18(17.8) 4(4.0) 97(96)

对照组 102 38(37.3) 47(46.1) 14(13.7) 3(2.9) 99 (97)

Ridit 分析:u=0.05 p=0.96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0.6%,显效率为37.6%;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37.3%, 显效率为46.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胶囊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

咽炎的总疗效、临床症状疗效、临床体征疗效以及病理舌象的改善作用等均与 含天然牛黄的片仔癀胶囊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3)、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牙周炎Ⅱ期临床试验总结

——80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与单味天然牛黄进行比较,以客观评价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胃火 炽盛证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诊断标准

1、中医辨证:

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口臭,重者面部肿胀、恶寒发热、大便秘结、 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或滑。

2、牙周炎西医诊断

⑴ 症状、体征:

牙龈炎症、牙龈周围充血水肿、疼痛、叩击痛、出血、口臭、牙齿松动、

面部肿胀、龈炎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变深、肿胀溢脓,张口受限,重者全 身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

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以上具备部分或全部症状,并有1项或1项以上检查所见阳性体征,即可 诊断。

纳入标准

⒈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⒉年龄18~65 ⒊病程在5天以内者 临床实施方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配至治疗组 与对照组。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为1:1的比例进行双盲法观察。治疗组与对照 组的观察病例数应大于30例。

具体的随机化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器上的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

制成随机分配卡片,用信封密封,信封上的序号与随机分配卡片上的序号相同, 进行编号。合格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时,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 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对照药选用天然牛黄,为武汉药材公司提供的天然京牛黄。 治疗方法 用法:两种药物均每次0.5克,每天一次,涂于患处。

疗程:5天

总疗效分析:总疗效比较表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41 15(36.6) 22(53.7) 3(7.3) 1(2.4) 40(97) 对照组 39 17(43.6) 16(41.0) 4(10.3) 2(5.1) 37(95)

Ridit 分析:u=0.20 p=0.84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36.6%,显效率为53.7%;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43.6%, 显效率为4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 论: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 胃火炽热证牙周炎总疗效、临床症状疗效、临床体征疗效以及病理舌象的改善 作用等均与单味天然牛黄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4)、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Ⅱ期临床试验总结

——63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与单味天然牛黄进行比较,以客观评价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的 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诊断标准 1、中医辨证:

疖肿是由热毒之邪,蕴阻皮肤而致。局部皮肤红肿热痛,范围为1~5cm, 根浅,重者有畏寒、发热。可分为有头疖、无头疖。有头疖为红肿中央有黄白 色脓头,3~5天后自破溢,疼痛减轻。无头疖(暑疖)为结块无头,红肿高突, 剧烈疼痛,2~3日成脓,热毒甚者,发遍全身,几个至几十个,并可出现全身 不适、畏寒、发热烦渴、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数或滑数。 2、西医诊断

(1)症状、体征:起初局部皮肤呈圆锥形隆起的炎性硬块,有红肿痛热。炎症 继续发展,硬块逐渐增大,疼痛加剧,中央组织坏死,溶解形成脓肿,出现白 色脓头,数日后溃破,脓液流出,脓腔逐渐为肉芽组织所填满,形成瘢痕而愈 合。重者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2)体征:局部有皮肤红、隆起、压痛或有波动感,局部皮肤温度增高。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

以上具备部分或全部症状,并有1项或1项以上的检查所见阳性体征,即 可诊断。

纳入标准 ⒈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⒉年龄18~65岁 ⒊病程在5天以内者

临床实施方案: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配 至治疗组与对照组。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为1:1的比例进行双盲法观察。治疗 组与对照组的观察病例数应大于30例。具体的随机化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 器上的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制成随机分配卡片,用信封密封,信封上 的序号与随机分配卡片上的序号相同,进行编号。合格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时, 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 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

对照药选用天然牛黄,为武汉药材公司提供的天然京牛黄。

治疗方法 用法:两种药物均每次0.5克(每个病灶)天1次,涂于患处。 疗程:5天

总疗效分析:总疗效比较表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33 16(48.5) 5(15.2) 10(30.3) 2(6.1) 31(94) 对照组 30 12(40.0) 7(23.3) 9(30.0) 2(6.7) 28(93)

Ridit 分析:u=0.40 p=0.69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8.5%,显效率为15.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40.0%, 显效率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 论:本研究63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味体外培 育牛黄治疗疖肿总疗效、临床症状疗效、临床体征疗效以及病理舌象

的改善作用等均与单味天然牛黄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5)、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339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单味药体外培育牛黄及含体外培育牛黄 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对象与方法: 合格受试对象的确定

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为主 症的一种疾病。

(1)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

(2) 急性起病

(3) 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症状 (4)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有主症2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

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症断。

治疗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在接受目前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处理措施及护理常 规的基础上加用试验药(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单味体外培育牛黄) 或对照药(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单味天然牛黄),当应尽量使治疗组与 对照组所接受的其他处理措施保持均衡。 服法:鼻饲或口服

剂量: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为1次1

丸,每日2次。单味体外培育牛黄胶囊,每日2粒,每日3次。 疗程:5天

结果:本试验在Ⅱ期临床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对单味体外 培育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 考察。由于试验药为单味体外培育牛黄和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 药为单味天然牛黄和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故本试验结果分析为两部分, 即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的临床治疗及其安全性评价以及含体外培育牛黄 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单味体外培育牛黄(与单味天然牛黄对照)临床观察的病例137例(10例为 剔除病例),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与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 临床观察的病例202例(12例为剔除病例)。

第一部分,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临床试验结果

秩和检验 u=0.89 p=0.37 *1例停药数据缺失

治疗组痊愈率为8.4%,显效率为29.5%,有效率为48.4%,总有效率为86.3%;

对照组痊愈率为3.2%,显效率为29.0%,有效率为48.4%,总有效率为80.6%。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第二部分,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临床试验结果

秩和检验 u=0.3 p=0.77

*含2例死亡病例

治疗组痊愈率为4.9%,显效率为29.2%,有效率为45.1%,总有效率为 79.2%;对照组痊愈率为6.5%,显效率为23.9%,有效率为47.8%,总有效率 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前可比性检测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 主要体征,舌象,脉象,肢体活动功能,病理反射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显 著性意义。提示两组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间有较好的均衡性,具有可比 性。

上述结果提示在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单味体外培育牛黄及含体外 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闭症证中风临床疗效分别与天然牛黄,含天 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相似。

(26)、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乙脑)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278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单味药体外培育牛黄及含体外培育

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痰闭窍证(乙脑)的临床疗效及其安 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合格受试对象的确定

诊断标准:暑温是暑邪疫所致的时行疾病。发病季节夏末秋初,多发于10 岁以下儿童。西医称乙脑,属中医温病暑温,暑湿,其发病多兼风兼痰。 本病发病急,骤然恶寒,高热,神昏谵语,头痛,呕吐,口渴,烦躁不宁, 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 所有合格受试者均在接受目前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处理措施及护 理常规的基础上加含体外培育牛黄或天然牛黄胶囊,或加用含体外培育牛黄 的安宫牛黄丸或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但应尽量使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接 受的其他处理措施保持均衡。 服法:鼻饲或口服

剂量:含体外培育牛黄或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为:

2~3岁: 每次1/4丸,每日2次 4~10岁: 每次1/2丸,每日2次 11岁以上:每次1丸,每日2次 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或天然牛黄胶囊均为: 2~5岁:每次1粒,每日2次 6~11岁:每次1粒,每日2次

12岁以上:每次2粒,每日2次 疗程:5天

本实验是在Ⅱ期临床试验基础上,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对单味 体外培育牛黄,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 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由于试验药为单味体外培育牛黄及 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药为单味天然牛黄,含天然牛黄的安宫 牛黄丸,故本试验结果分析为两部分,即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风痰闭 窍证(乙脑)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 疗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第一部分,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临床试验结果

秩和检验 u=1.88 p=0.06

*:对照组有一例治疗后第三天因咽喉部出血,窒息死亡,疗效作无效判定。

治疗组痊愈率为38.7%,显效率为54.0%,有效率为6.5%,总有效率为

99.2%;对照组痊愈率为31.7%,显效率为43.9%,有效率为12.2%,总有效 率为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第二部分,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

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临床试验结果

秩和检验 u=1.34 p=0.18

治疗组痊愈率为45.1%,显效率为45.1%,有效率为8.5%,总有效率为 98.7%;对照组痊愈率为60.7%,显效率为32.1%,有效率为3.6%,总有效率

为96.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65例含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率为38.7%,显效率为 54.0%,有效率为6.5%,总有效率为99.2%;对照组痊愈率为31.7%,显效率 为43.9%,有效率为12.2%,总有效率为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 义。

110例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率为 45.1%,显效率为45.1%,有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痊愈率 为60.7%,显效率为32.1%,有效率为3.6%,总有效率为96.4%。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上述结果提示在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单味体外培育牛黄,含体外 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临床疗效分别与天然牛 黄,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相似。

(27)、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喉炎)

Ⅲ期临床试验总结—319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治疗上焦热毒

(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诊断标准:上焦热毒证中医辨证:咽喉肿痛,干燥灼热,口渴,或见发热,大便 干或便秘,尿黄赤,咽喉稍红或鲜红,水肿,悬雍垂红肿,咽喉壁滤泡曾生,舌 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治疗方法

用法: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每次0.6克,每天3次,口服。 疗程:5天

结果: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观察了受试者319例,均为使用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 仔黄治疗上焦热毒(急性咽炎)患者,全部病人均为门症病人。 合格受试者315例,其中男156例,女159例。剔除病例4例

总疗效分析表

研究结果表明,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黄治疗上焦热毒(急性咽炎)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能明显该善患者的咽喉疼痛,吞咽痛,咽后灼热感,淹干,口渴,

音哑,咽部咽炎,扁桃体肿大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 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有损伤,临床应用安全。

(28)、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牙周炎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112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胃火炽盛证牙周

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诊断标准:胃火炽盛中医辨证: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浓,口臭,重者面部肿胀,

恶寒发热,大便秘结,尿赤短,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或滑。 西医诊断:牙龈炎症,牙龈周围充血水肿,疼痛,扣击痛,出血口臭, 牙齿松动,面部肿胀,龈炎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变深,肿胀溢浓, 张口受限,重者全身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方法:用法:体外培育牛黄0.3克,每天1次,用茶油调成糊状涂与患处。

疗程:5天

结果: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观察了受试者112例,均为使用含体外培育牛黄治疗

牙周炎患者,全部病人均为门症病人。中医辨证均为胃火炽盛证。 112例受试者中共有合格受试者107例,其中男54例,女53例。剔除病 例5例,其中2例病程超过5天,1例年龄小于18岁,2例年龄大于65 岁,3例治疗前已使用过抗生素。

总疗效分析表

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后,患者痊愈率为21.5%,显效率为69.2%,有 效率为9.3%。

研究结果表明,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胃火炽盛证牙周炎有较好的临床 疗效,能明显该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 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有损伤,临床应用安全。

(29)、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102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的临床疗效及

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疖肿是由热毒之邪,蕴阻皮肤而致。局部皮肤红肿痛热,

范围为1-5cm ,跟浅,重者畏寒,发热。可分为头疖,无头疖。有头 疖为红肿中央有黄白色浓头,3-5天后自破溢,疼痛减轻。无头疖(暑 疖)为结块无头,红肿高突,剧烈疼痛,2-3日成浓,热毒甚者,发 遍全身,几个至几十个,并可以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烦渴,便 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数或滑数。

西医诊断:症状,体征:初起局部皮肤呈圆锥形隆起的炎性硬块,有脓 肿,出现白色浓头,数日后溃破,浓液流出,浓腔逐渐为肉芽组织所填 满,形成瘢痕而愈合。重者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体征:局部皮肤红肿,隆起,压痛或有波动感,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

治疗方法:用法:体外培育牛黄0.5克,每天1次,用茶油调成糊状涂与患处。

疗程:5天

结果: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观察了受试者102例,均为使用含体外培育牛黄治疗

疖肿患者,全部病人均为门诊病人。102例受试者中共有合格受试者86 例,其中男46例,女40例。剔除病例16例,其中1例病程为20天,15 例年龄小于18岁。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

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后,患者痊愈率为53.5%,显效率为27.9%,有 效率为16.3%。

本研究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有较好的临 床疗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有损伤,临床应用安全。

41

大鹏药业

体外培育牛黄

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

资料纲要

一、体外培育牛黄是国家中药一类新药。

✓ 牛黄是干燥的牛胆结石, 是名贵的中药材。

✓ 体外培育牛黄是模拟体内胆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在多种酶 作用下,清除胆汁中成石的拮抗成分,制成成石牛胆汁,再通过促发作用, 形成结石核心,由于静电吸引及有机高分子物质的架桥作用,呈网状向核 心层层沉附、增大成牛胆结石。其性状、结构、成分、含量均与天然牛黄 一致;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结果证明安全、有效;临床疗效与天然牛黄一 致,且对某些病种的疗效高于天然牛黄。

二、质量标准采用正式国家药品标准,与药典牛黄标准一致。

✓ 体外培育牛黄的质量标准为正式国家药品标准WS3-45(Z-051)-2003(Z ),

除增加了[游离胆红素检查]外,其它各项(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均与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中牛黄

的质量标准一致。

三、理化性质(性状、结构、成分、含量)与牛 黄一致,且更稳定。

✓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均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3cm 。表面光滑,

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气香,味苦而后甘, 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 显微观察均可见絮状、团絮状棕色胆红素钙颗粒,呈网状结构,网孔7-350µ。

✓ 以连续生产的体外培育牛黄及不同产地的天然牛黄进行对比,分析其成分

(胆红素、胆酸、去氧胆酸、牛磺酸、胆固醇、磷脂、无机盐、氨基酸、 糖蛋白、灰分、水分)及相应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体外培育牛黄的各种 成分及其含量与天然牛黄一致。

四、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指纹图谱表现一致。

✓ 指纹图谱(胆红素类、胆酸类、氨基酸及肽类)的对比分析表明,体外培

育牛黄与天然牛黄成分一致,且比天然牛黄更稳定。

五、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具有相同的药理、药效。

✓ 体外培育牛黄的抗惊厥、镇静、解热、抗菌、消炎、降压等作用与天然牛

黄一致。

✓ 体外培育牛黄的主要药效集中反映在中枢作用方面:除了前述抗惊厥、镇

静、解热作用外,还有耐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保护心功能的 作用。

六、体外培育牛黄临床疗效良好与天然牛黄无统计学差异。

✓ 应用体外培育牛黄及以其为原料药的复方制剂治疗中风、乙脑、急性咽炎、

牙周炎、疖肿病人共1852例,疗效良好,总疗效、临床症状疗效、临床体 征疗效以及病理舌象的改善作用等均与天然牛黄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 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Ⅱ、Ⅲ期临床试验共1852例治疗结果

组别 药名 病名 总例数 愈显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安宫牛黄丸 乙脑 182 93.95 99.45 对照组 安宫牛黄丸 乙脑 78 88.46 97.43 治疗组 单味 乙脑 124 92.74 99.20 对照组 单味 乙脑 41 75.60 87.80 治疗组 安宫牛黄丸 中风 248 47.98 84.78 对照组 安宫牛黄丸 中风 148 47.97 84.93 治疗组 单味 中风 95 37.90 86.30 对照组 单味 中风 32 32.25 80.60 治疗组 片仔癀 急性咽炎 416 75.50 96.64 对照组 片仔癀 急性咽炎 102 80.38 97.06 治疗组 单味 牙周炎 148 90.54 99.32 对照组 单味 牙周炎 39 84.61 94.87 治疗组 单味 疖肿 110 76.36 96.36 对照组 单味 疖肿 39 66.67 94.87 备注:治疗组用体外培育牛黄;对照组用天然牛黄。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

目 录

(1)、牛黄形成机理

(2)、体外培育牛黄机理与工艺研究

(3)、天然牛黄与体外培育牛黄质量标准对比分析 (4)、不同产地的天然牛黄成分及含量的分析研究 (5)、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人工牛黄比较表 (6)、体外培育牛黄成分含量的分析研究

(7)、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相关仪器检测对比性研究 (8)、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游离胆红素含量对比性研究 (9)、体外培育牛黄指纹图谱研究

(10)、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主要药效学对照性研究 (11)、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一般药理对照性研究 (12)、体外培育牛黄耐缺氧、中枢神经作用的研究 (13)、体外培育牛黄急性毒性试验 (14)、体外培育牛黄长期毒性试验 (15)、体外培育牛黄致突变试验

(16)、体外培育牛黄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7)、体外培育牛黄对小鼠微核试验

(18)、体外培育牛黄生殖毒性试验 (19)、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II 、III 期临床对比研究汇总 (20)、安宫牛黄丸(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

II 期临床试验总结—206例临床试验分析

(21)、安宫牛黄丸(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乙脑)II 期临

床试验总结—150例临床研究分析

(22)、片仔癀胶囊(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

炎)Ⅱ期临床试验总结---203例临床试验分析

(23)、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牙周炎Ⅱ期临床试验总结—80例临床

试验分析

(24)、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Ⅱ期临床试验总结—63例临床试

验分析

(25)、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Ⅲ期临床试验总结—339例临床

试验分析

(26)、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乙脑)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278例临床试验分析 (27)、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喉炎)Ⅲ期临床

试验总结—319例临床试验分析 (28)、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牙周炎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112例临床试验分析 (29)、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102例临床试验分析

(1)、牛黄形成机理:

(2)、体外培育牛黄机理与工艺研究

在历经十多年研究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对胆红素 型牛胆结石的认识,模拟体内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根据天然牛黄的 性状、结构、成分、含量特点,应用可调控牛黄质量的配方,在可控条件下的牛 胆结石体外培育,并获得性状、结构、成分、含量、药效、临床疗效与天然牛黄 相一致的体外培育牛黄。 工艺步骤:

成石牛胆汁的生成; 结石核心的形成; 结石的分层培育; 结石的真空干燥。

工艺路线:

搅拌 调pH 值

反应过程

机(摇转)

节p H 培育 燥

(3)

质量标准对比表:

(4)、不同产地的天然牛黄成分及含量的分析研究

参照国内外有关学者对天然牛黄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和结果,对国内外五

个不同产地的优质牛黄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结果如下

(5)、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人工牛黄比较表

(6)、体外培育牛黄成分含量的分析研究

通过对体外培育牛黄处方、制备工艺及其原理的研究,对所生产出的产品 成分含量的研究分析如下:

* n=12 ** n=6

(7)、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相关仪器检测对比性研究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天然牛黄与体外培育牛黄在1730-1350cm-1区间,均有 胆红素盐及胆红素高聚物质的特征峰。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谱仪分析结果: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均见

1690cm-1为羧酸类;1629-1565cm-1为酰胺类;1404cm-1为羟基类。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胆酸、去氧胆酸对照品的图谱与体外培育牛黄、天 然牛黄中的胆酸、去氧胆酸一致。

●薄层色谱分析结果: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色谱中,在与胆酸、去氧胆酸 对照品相应的位臵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微量元素及其含量均 基本一致。

● 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含有相同的17种氨基酸。

(8)、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游离胆红素含量对比性研究

游离胆红素含量对比表

批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平均值 天然牛黄 4.420 3.238 2.026 3.703 4.300 4.50 3.36 2.756 1.294 1.27 3.82 3.153 体外培育牛黄0.500 0.500 0.490 0.630 0.670 0.622 0.550 0.526 0.480 0.460 0.532 0.544

(9)、体外培育牛黄指纹图谱研究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三个提取部位(包括酸水、酸醇和二甲亚砜提取液) 的成分,即胆汁酸类、胆红素类等,均基本一致,但某些成分的比例有差异。 10批体外培育牛黄三个提取部位(包括酸水、酸醇和二甲亚砜提取液)的HPLC 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相似性,说明人工体外培育牛黄的工艺是稳定的。

4批天然牛黄的之间成分也基本一致,但某些成分,尤其是胆汁酸类成分的比例

有较明显差异。

指纹图谱(胆红素类、胆酸类、氨基酸及肽类)的对比分析表明,体外培育 牛黄与天然牛黄成分一致,且比天然牛黄更稳定。

(10)、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主要药效学对照性研究:

体外培育牛黄(TPN )灌胃给药能显著抑制小鼠巴豆油性耳廓水肿,大 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大鼠巴豆油芽囊肿的渗出和增生,抑制白细胞游走反应, 对抗前列腺素E2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酵母致大鼠发热和伤寒副伤寒三联 疫苗侄家兔发热均有明显抑制作用,TPN 对安钠咖致小鼠惊厥,吗啡致小鼠竖 尾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而与戊巴比妥钠台用则有协同催眠作用;TPN 能显 著减低感染金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率。

试验方法:

●1、TPN 的抗炎作用

1.1对小鼠巴豆油性耳廓水肿的影响

1.2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

1.3对大鼠肉芽囊肿的影响

1.4对白细胞游走反应的影响

1.5对大鼠肾上腺素内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1.6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2、TPN 的解热作用

2.1对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2.2对伤寒副伤寒三联疫苗致家兔发热的影响

●3、TPN 的中枢作用

3.1对安钠咖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3.2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的影响

3.3对吗啡致小鼠竖尾反应的影响

3.4对尼可刹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3.5对士的宁致惊厥的影响

●4、体外培育牛黄(TPN )的抗菌作用

结论:

●抗炎作用:体外培育牛黄对小白鼠的巴豆油性耳廓水肿,大鼠的角叉菜胶性 足肿胀,羧甲基纤维素所致的白细胞游走反应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表明TPN 对急性炎症的渗出和白细胞的趋化均有抑制作用。TPN 的抗炎作用强度与天然 牛黄相近。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对抗前列腺素有关。

●解热作用:TPN 对酵母所致的大鼠的发热及对伤寒副伤寒三联疫苗致家兔发 热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天然牛黄相似。

●中枢抑制作用:TPN 对安钠咖致小鼠惊厥,吗啡致小鼠竖尾反应有明显的对 抗作用,TPN 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助催眠作用。以上作用强度均与天然牛黄相近。 人工牛黄粉则无上述中枢抑制作用

(11)、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一般药理对照性研究

体外培育牛黄灌胃给药对动物的一般活动无明显影响,对小鼠协调运动有 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血压,但不影 响心率和心电图;对大鼠的呼吸的幅度和频率无明显的影响。

方法: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1对动物一般活动的影响

1.2镇痛作用

1.3对协调运动的影响

1.4对戊巴比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

1.5对小鼠惊厥的影响

1.5.1对安钠咖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1.5.2对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1.5.3对士的宁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1.5.4对吗啡致小鼠竖尾反应的影响

2、对大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结论: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TPN 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无镇痛作用。TPN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天然牛黄相同。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TPN 能明显降低大鼠的血压,但不影响心率的心

电图。这一作用与天然牛黄一致。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TPN 和天然牛黄对大鼠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

影响。

(12)、体外培育牛黄耐缺氧、中枢神经作用的研究

体外培育牛黄的主要药效集中反映在中枢作用方面:除了前述抗惊厥、镇静、解 热作用外,还有耐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1)

***:p <0. 001

(3)

*: p <(4)(13)、体外培育牛黄急性毒性试验

体外培育牛黄按6.55-16.00剂量予小鼠灌胃给药,动物出现活动减少,摄

食量下降,排黄色软便,部分动物死亡。死亡动物肠胃空虚,轻度胀气。存活 动物于给药后1-3天内恢复正常,LD50为9.0(8.0-10.1)g/kg,是临床用量 (0.3g/60kg或5mg/kg)的1800倍。大鼠口服体外培育牛黄的LD50>10g/kg, 是临床用量的2000倍以上。

方法:

受试动物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组。口服途径按体重剂量一次灌胃给予受试 动物,小白鼠的给药容量为40ml/kg,大白鼠为25ml/kg,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 水。腹腔注射途径按体重剂量一次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容量为20ml/kg,对照组 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即观察动物的活动、摄食、呼吸、大便、毛色及死 亡情况共7天。死亡动物及时尸检;存活动物7天后处死并进行尸检。

结论:

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体外培育牛黄给予小鼠和大鼠口服后的急

性毒性很低。小鼠口服TPN 的LD50为9.0(8.0-10.1)g/kg,是人口服用量(0.3g 或5mg/kg)的1800倍。大鼠口服TPN 的LD50大于10g/kg,是人口服用量的 2000倍以上。

(14)、体外培育牛黄长期毒性试验

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耐受体外培育牛黄1500mg/kg/天,达35天;犬耐 受体外培育牛黄500mg/kg/天,共33天;对大鼠和犬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均无不良影响。用药组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各剂量大鼠的血红蛋白和 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方法:

● 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1、一般情况:逐日观察动物的毛色、精神、呼吸、进食、活动、粪便和中毒 表现。每周固定时间测量记录体重一次。

2、血液指标:末次给药后一天,处死动物取血做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 白定量(Hb )、白细胞计数(WBC )及分类(DC )、血小板计数(Pl )和凝血 时间(CT )。

3、血液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酸(GPT )、碱性磷酸酶(AKP )、总蛋白(TP )、 白蛋白(ALB )、血糖(GLU )、总胆红素(T 〃Bili )、总胆固醇(T 〃choles )、 尿素氮(BUN )、肌酐(Gree )。

4、病理检查:末次给药后一天处死动物,作病理检查。

4.1脏体比: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睾丸、子宫、脑、前列腺称重并

求脏体比。

4.2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取肾上腺、胰腺、胃、十二指肠、回肠、 结肠、前列腺、脑、脊髓、心、肝、脾、肺、肾、胸骨(骨、骨髓)、胸腺、 膀胱、子宫、卵巢、睾丸及附睾、视神经。以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 片,HE 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并摄片。

5. 统计学方法:动物体重、血液学指标、病理检查等参数均用IBM 微机进行单 因素方差分析,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P=0.05为有意义的临界点。

● 犬的长期毒性试验

1、临床观察:同大白鼠

2、心电图:Ⅱ导联ECG 用药前后各一次。

3、血液学指标末次给药后一天,处死动物取血作Hb 、RBC 、WBC 。

4、血液生化指标:GPT 、BUN 。

5、尿液分析:尿常规。

6、尸检及病理学组织学检查:

⑴系统尸检

⑵脏器系统:心、肝、脾、肺、肾、肾上腺

⑶组织学检查: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睾丸、卵巢标本,以10%福 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病摄片。 结论:

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耐受TPN1500mg/kg达35天,犬耐受

TPN500mg/kg达33天。结果表明TPN 长期口服大鼠和犬各系统的形态、 结构和功能无不良影响,而且用药组动物的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

(15)、体外培育牛黄致突变试验

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

体外培育牛黄经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和TA102四个菌 株,在掺入量高达10000ug/皿和加S9或不加S9的条件下进行Ames 试验,对 各菌株均未引起回复突变菌落数超过空白对照自发突变菌落数的2倍,表明试 验结果为阴性。

方法:

供试验用的A97、TA98、TA100和TA102四个菌株,先经常规方法进行生 物性状鉴定,符合要求即可供使用。试验时间首先采用点试法对受试样品进行 定性检测。样品的点加量为20微克,同时以甲基甲烷磺酸酯、正定霉素和敌克 松作为阳性对照物。定性试验后用平皿掺入法作进一步测试。受试物的掺入量 分别为10mg 、5mg 、2.5mg 、1.25mg/皿四种不同剂量,蒸馏水为阴性对照,2- 氨基茐为阳性对照。每组均作加S9或不加S9各2个平皿,按细菌总数约为2

×103/皿的数量将菌株加入培养皿内,将平皿臵于37℃培养箱培养48小时,然 后取出计数每皿生长的回变菌落数,实验重复一次。

结论:

体外培育牛黄在本试验条件下,从定性的标准和平皿掺入试验的观测结 果,其对各受试菌株引起的回复菌落数均未超过对照组自发突变菌落数的2倍, 表明试验结果为阴性显示体外培育牛黄对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无明显的致回 复突变作用。

(16)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分别为1.0、10.0和100ug/ml,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 色体畸变进行检测,各剂量组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 明显增高,表明体外培育牛黄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明显致 畸作用。

方法:

按常规人体外周皿培养的方法,每一培养瓶中含RPM1640培养液4ml 。灭 活小牛血清1ml ,PHA (400mg/0.1mg)0.2ml ,青、链霉素各500单位。取健 康人静脉血,按血:肝素(500国际单位/ml)=10:1加入肝素抗凝,每一培养 瓶加全血0.3-.40ml ,臵37℃温箱培养4小时后,按设计剂量要求,分别加入不 同浓度的体外培育牛黄生理盐水溶液,每剂量为2瓶,而后继续培养至72小时 取出,加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1mg/ml),再臵37℃温箱培养4小时后按常规

收获细胞、制片、染色。

结论:

在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分别为1.0、10.0和100ug/ml的试验条件下,对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发的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增加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 学显著性差别意义,试验结果为阴性,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对人外周血淋巴细 胞染色体无明显的致畸变性作用。

(17)、体外培育牛黄对小鼠微核试验

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为50、150和500mg/kg体重对小鼠进行微核试验,检 测各剂量组的动物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PCE/RBC比值的结果,与空白 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培育牛黄对小鼠的体细胞未呈现有 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方法:

供试验用的雄性小鼠以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6只,按试验剂量要求每天上 午一次经口将受试物给予受试动物。连续3天,溶剂对照组动物经口给予等量蒸 馏水,阳性对照组动物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在最后一次给予受试物6小时后, 处死动物。取胸骨骨髓细胞制作涂片、固定、染色,制成的标本备作镜检用。 结论:

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为50、150、500mg/kg体重的试验条件下,对小鼠的骨

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未引起显著增加,表明体外培育牛黄未呈现明显的致突变 性作用。

(18)、生殖毒性试验

● 体外培育牛黄对大鼠的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在本试验条件下,体外培育牛黄的剂量高达500mg/kg体重,对大鼠生殖行

为和能力、着床数、着床后胚胎存活数、活胎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未观察到不 良影响。对存活的胎仔亦未见明显的致畸胎作用。

方法:

供试动物按体重以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雌雄动物各20只。雌雄动物在交

配前按规定给药期满后,按雌雄1:1合笼进行交配,以每天清晨检查发现有阴 栓者确认雌鼠已交配,并定为孕期第0天。于第0-15天连续 每天按剂量给药一 次,于第20天进行剖检。如雌雄合笼交配两周时间仍未交配成功,此时合笼交 配即终止。于孕期第20天进行剖检,观察受孕情况、着床总数、存活胎仔数、 死亡胚胎数;对每窝存活胎仔的体重、身长、尾长进行测量和检查外观有无异常; 每窝存活胎仔的各半分别按内脏、骨骼检查要求制作标本。始后对透明标本法制

作的胎仔骨骼,以直观观察法检查有无异常并记录于制定的表格内;对经波恩氏 液固定的胎仔标本,用徒手切面法检查胎仔内脏有无异常并记录在特制的表格 中。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体外培育牛黄对大鼠的生殖行为和能力、着床数及着床后胚 胎存活数、存活胎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未观察到不良影响;对存活的胎仔亦未 见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 体外培育牛黄对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

在本试验条件下,体外培育牛黄剂量高达500mg/kg体重,对大鼠妊娠期的

体重,着床后的胚胎存活数,胎仔的生长发育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对胎仔也未见 有明显的致畸胎作用。

方法:

供试验用的动物按雌:雄=1:1合笼进行交配,以每天清晨检查发现有阴栓 者确认雌鼠已交配成功,并定为受孕期的第1天。将每天确认交配成功的雌鼠按 随机法分入各组,直至各组达20只为止。各试验组的每只动物,均于受孕后的 第7-16天按剂量要求,连续每天上午给药一次。受试动物于孕期第21天,在麻 醉的情况下进行剖检,观察受孕情况,黄体数,着床总数,活胎数,死胎数;观 测每只活胎仔的体重、身长、尾长、外观有无异常及性别鉴定;每窝活胎仔的 1/2数量放如75%乙醇溶液进行固定3-5天,然后按制作透明标本法处理备作骨 骼有无异常检查,另外1/2数量的活胎仔放入波恩氏液固定2周,备作检查内脏 有无异常。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体外培育牛黄对大鼠妊娠期的体重、着床 后的胚胎存活数、胎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胎仔也未见有 明显的致畸作用。

● 体外培育牛黄对小鼠未产期生殖毒性试验

小鼠于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受予体外培育牛黄剂量最高达500mg//kg体重,其 对小鼠的正常分娩,幼仔出生后成活及哺育成活,幼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未见 有不良影响作用。

方法:

供试验用的动物按雌:雄=1:1合笼进行交配,以每天清晨检查发现有阴栓 者认为雌鼠已交配成功,并定为受孕期的第1天。将每天确认交配成功的雌鼠按 随机法分入各组,直至各组达16只为止。各试验组的每只动物,均于受孕后的 第16天开始至分娩后第21天,按剂量要求,连续每天上午给药一次。试验中按 设计的表格观察记录受试动物的正常分娩雌鼠数、每窝出生的仔鼠数、出生后第 4天存活的仔鼠数、出生后第21天断奶时仔鼠的存活数、仔鼠的生长发育状况 (其中包括外观有无畸形、仔鼠开始长毛时间和开眼时间、行为活动和体重增长 状况等)。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鼠于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受予体外培育牛黄,剂量最

高达500mg/kg体重,其对小鼠的正常分娩、幼仔出生后成活及哺育成活、

幼仔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未见有不良影响作用,表明体外培育牛黄对小

鼠无明显的围产期毒性。

(19)、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单剂和复方制剂

II 、III 期临床对比性研究总结

应用体外培育牛黄及以其为原料药的复方制剂治疗中风、乙脑、急性咽炎、牙 周炎、疖肿病人共1852例,疗效良好,与优质天然牛黄无差异(见附表),安全性 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观察、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 电图等,临床试验表明体外培育牛黄无明显毒副作用。

I I 、I I I 期临床试验共1852例治疗结果:

组别 药名 病名 总例数 愈显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安宫牛黄丸(ICCB ) 乙脑 182 93.95 99.45 对照组 安宫牛黄丸(NN ) 乙脑 78 88.46 97.43 治疗组 单味(ICCB ) 乙脑 124 92.74 99.20 对照组 单味(NN ) 乙脑 41 75.60 87.80

治疗组 安宫牛黄丸(ICCB ) 中风 248 47.98 84.78 对照组 安宫牛黄丸(NN ) 中风 148 47.97 84.93 治疗组 单味(ICCB ) 中风 95 37.9 86.30 对照组 单味(NN ) 中风 32 32.25 80.60 治疗组 片仔癀(ICCB ) 急性咽炎 416 75.50 96.64 对照组 片仔癀(NN ) 急性咽炎 102 80.38 97.06 治疗组 单味(ICCB ) 牙周炎 148 90.54 99.32 对照组 单味(NN ) 牙周炎 39 84.61 94.87 治疗组 单味(ICCB ) 疖肿 110 76.36 96.36 对照组 单味(NN ) 疖肿 39 66.67 94.87 注:ICCB:体外培育牛黄, NN:天然牛黄

(20)、安宫牛黄丸(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

II 期临床试验总结——206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客观评价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的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 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西医诊断:⑴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要点 ⑵脑血栓形成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2、年龄40岁以上

3、病程在5天以内者

4、具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者

临床实施方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配至治疗与对照 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例数均应大于100例,同时在3间以上医院进行临床试

验,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为1:1的比例采用双盲法进行观察。

具体的随机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器上的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制成 随机分配卡,用信封密封,信封上的序号与随机分配卡上的序号相同,进行编 号。合格受试者进行临床试验时,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相应的 信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对照药选用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天津达仁堂生产。

治疗方法:所有受试者均在接受目前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处理措施及护理常规 的基础上加用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但应尽 量使治疗组与对照组除加用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含天然牛黄的安

宫牛黄丸外,所接受的其它处理措施保持均衡。

服法:鼻饲或口服

剂量: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为一次一丸, 一天二次。疗程:5天

结果:本研究共有合格受试者206例,中医诊断为中风(痰热闭窍证),西医 诊断均为急性脑出血或急性脑梗塞。治疗组104例(男性64例,女性40例); 对照组104例(男性62例,女性40例)。均为住院病人。

疗效分析:总疗效比较(治疗后5天)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4 9(8.7) 60(57.7) 27(26.0) 8(7.7) 96(92.4)

对照组 102 8(7.8) 50(49.0) 32(31.4) 12(11.8) 90(88.2)

Ridit 分析:u=1.22 P=0.22

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在目前临床常规治疗中风的基础上, 含体外培育牛黄的 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的临床总疗效, 神志状态、语言表达能力、上肢 活动功能、下肢活动功能、发热、谵语、躁扰不宁、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口

噤不开、气粗口臭、面赤身热、鼻鼾痰鸣、两手握固、抽搐、头痛、呕吐、小 便黄赤、大便秘结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病理舌象的改善作用等方面作用均与 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基本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1)、安宫牛黄丸(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乙脑)

II 期临床试验总结——150例临床研究分析

研究目的:客观评价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兼风兼痰(乙脑)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诊断标准:暑温兼风兼痰中医辨证

暑温是暑邪所致的时行疾病。发病季节夏末秋初,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西 医称乙脑,属中医温病暑温、暑湿,其发病多兼风兼痰。

本病发病急,骤然恶寒、高热、神昏谵语、头痛、呕吐、口渴、烦躁不宁、抽 搐、惊厥、颈项强直、牙关紧闭、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数。

乙脑西医诊断:

症状体征: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秋之交,10岁以下儿童。由乙脑病毒 所致。其病急,突然高热、持续不退,谵语、头痛、呕吐、口渴、烦躁不宁、 嗜睡、神志模糊、昏迷、肢体抽搐、呼吸、脉搏加快、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呼吸衰竭、脑疝形成。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和西医诊断标准

2、年龄3~15岁

3、病程在5天以内

4、暑温兼风兼痰

5、普通型

临床实施方案

在两家医院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按

1: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另一间医院为无对照试验。治疗组总例 数应大于100例,对照组总例数应大于50例,3间医院同时进行临床试验。 具体的随机化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器上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制成 随机分配卡,用信封密封,信封上的序号和随机分配卡上的序号相同,进行编 号。合格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时,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顺序拆开号码相应的信 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对照药选用天然的安宫牛黄丸,天津达仁堂生产

治疗方法:所有合格受试者均在接受目前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处理措施及护理 常规的基础上加用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但应尽量使治疗组与对照 组除加用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以外,所接受 的其他处理措施保持均衡。

服法:鼻饲或口服

剂量:含体外培育牛黄或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为:

3岁: 每次1/4丸,每天2次

4-10岁:每次1/2丸,每天2次

11岁以上:每次1丸,每天2次

疗程:5天

总疗效分析

表13. 总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显效(%) 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0 67(67.0) 30(30.0) 3(3.0) 0(0) 100(100)

对照组 50 33(66.0) 10(20.0) 6(12.0) 1(2.0) 49(98)

Ridit 分析:u=0.47 P=0.64

※:对照组有1例治疗后第3天死亡,疗效作无效判定。

结论:在目前临床常规治疗乙脑的基础上,治疗暑温兼风兼痰证乙脑的临床总

疗效,神志状态、发热、抽搐、头痛、呕吐、谵语烦躁、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病理舌象的改善作用,肢体活动受限改善作用,脑膜刺 激征、病理反射转阴率等方面作用均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 应。

(22)、片仔癀胶囊(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炎)

Ⅱ期临床试验总结------203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客观评价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胶囊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炎)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诊断标准:

1、上焦热毒证中医辨证:咽喉疼痛,干燥灼热,口渴,或见发热,大便干或 便秘,尿黄赤,咽部稍红或鲜红、水肿,悬壅垂红肿、咽后壁滤泡增生,舌红, 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2、西医诊断:急性咽炎

① 病史:常有受凉、疲劳、烟酒过度、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等诱因。

② 症状:起病较急,咽部干燥,灼热,疼痛或吞咽痛,发热,畏寒,食欲不

正,四肢酸痛。

③ 检查:咽部粘膜充血,颜色鲜红;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和咽侧淋巴索红肿,

局部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悬壅垂、软腭充血水肿;

咽拭予培养可有致病菌或阴性。

以上具备部分或全部症状,并有1项或1项以上检查所见阳性体征,即可

诊断为急性咽炎。

纳入标准

⒈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⒉年龄18~60岁

⒊病程在5天以内者

临床实施方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配至治疗组

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例数均应大于100例,同时在3间以上医院进行 临床试验,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为1:1的比例采用双盲法进行观察。

具体的随机化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器上的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 制成随机分配卡片,用信封密封,信封上的序号与随机分配卡片上的序号相同, 进行编号。合格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时,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 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 对照药选用含天然牛黄的片仔癀胶囊,漳州制药厂生产。 治疗方法: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胶囊及含天然牛黄的片仔癀胶囊,均为每 粒0.3克,其中体外培育牛黄及天然牛黄均占5%

剂量:每次2粒,每日3次

服法:口服

疗程:5天

总疗效分析:总疗效比较表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1 41(40.6) 38(37.6) 18(17.8) 4(4.0) 97(96)

对照组 102 38(37.3) 47(46.1) 14(13.7) 3(2.9) 99 (97)

Ridit 分析:u=0.05 p=0.96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0.6%,显效率为37.6%;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37.3%, 显效率为46.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胶囊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

咽炎的总疗效、临床症状疗效、临床体征疗效以及病理舌象的改善作用等均与 含天然牛黄的片仔癀胶囊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3)、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牙周炎Ⅱ期临床试验总结

——80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与单味天然牛黄进行比较,以客观评价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胃火 炽盛证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诊断标准

1、中医辨证:

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口臭,重者面部肿胀、恶寒发热、大便秘结、 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或滑。

2、牙周炎西医诊断

⑴ 症状、体征:

牙龈炎症、牙龈周围充血水肿、疼痛、叩击痛、出血、口臭、牙齿松动、

面部肿胀、龈炎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变深、肿胀溢脓,张口受限,重者全 身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

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以上具备部分或全部症状,并有1项或1项以上检查所见阳性体征,即可 诊断。

纳入标准

⒈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⒉年龄18~65 ⒊病程在5天以内者 临床实施方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配至治疗组 与对照组。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为1:1的比例进行双盲法观察。治疗组与对照 组的观察病例数应大于30例。

具体的随机化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器上的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

制成随机分配卡片,用信封密封,信封上的序号与随机分配卡片上的序号相同, 进行编号。合格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时,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 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对照药选用天然牛黄,为武汉药材公司提供的天然京牛黄。 治疗方法 用法:两种药物均每次0.5克,每天一次,涂于患处。

疗程:5天

总疗效分析:总疗效比较表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41 15(36.6) 22(53.7) 3(7.3) 1(2.4) 40(97) 对照组 39 17(43.6) 16(41.0) 4(10.3) 2(5.1) 37(95)

Ridit 分析:u=0.20 p=0.84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36.6%,显效率为53.7%;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43.6%, 显效率为4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 论: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 胃火炽热证牙周炎总疗效、临床症状疗效、临床体征疗效以及病理舌象的改善 作用等均与单味天然牛黄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4)、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Ⅱ期临床试验总结

——63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与单味天然牛黄进行比较,以客观评价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的 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诊断标准 1、中医辨证:

疖肿是由热毒之邪,蕴阻皮肤而致。局部皮肤红肿热痛,范围为1~5cm, 根浅,重者有畏寒、发热。可分为有头疖、无头疖。有头疖为红肿中央有黄白 色脓头,3~5天后自破溢,疼痛减轻。无头疖(暑疖)为结块无头,红肿高突, 剧烈疼痛,2~3日成脓,热毒甚者,发遍全身,几个至几十个,并可出现全身 不适、畏寒、发热烦渴、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数或滑数。 2、西医诊断

(1)症状、体征:起初局部皮肤呈圆锥形隆起的炎性硬块,有红肿痛热。炎症 继续发展,硬块逐渐增大,疼痛加剧,中央组织坏死,溶解形成脓肿,出现白 色脓头,数日后溃破,脓液流出,脓腔逐渐为肉芽组织所填满,形成瘢痕而愈 合。重者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2)体征:局部有皮肤红、隆起、压痛或有波动感,局部皮肤温度增高。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

以上具备部分或全部症状,并有1项或1项以上的检查所见阳性体征,即 可诊断。

纳入标准 ⒈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⒉年龄18~65岁 ⒊病程在5天以内者

临床实施方案: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配 至治疗组与对照组。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为1:1的比例进行双盲法观察。治疗 组与对照组的观察病例数应大于30例。具体的随机化方法通过操作Casio 计算 器上的随机数字键,得出随机数字,制成随机分配卡片,用信封密封,信封上 的序号与随机分配卡片上的序号相同,进行编号。合格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时, 依其进入试验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上规定的治疗 分组及医嘱进行治疗。 对照药的选择

对照药选用天然牛黄,为武汉药材公司提供的天然京牛黄。

治疗方法 用法:两种药物均每次0.5克(每个病灶)天1次,涂于患处。 疗程:5天

总疗效分析:总疗效比较表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33 16(48.5) 5(15.2) 10(30.3) 2(6.1) 31(94) 对照组 30 12(40.0) 7(23.3) 9(30.0) 2(6.7) 28(93)

Ridit 分析:u=0.40 p=0.69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8.5%,显效率为15.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40.0%, 显效率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 论:本研究63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味体外培 育牛黄治疗疖肿总疗效、临床症状疗效、临床体征疗效以及病理舌象

的改善作用等均与单味天然牛黄相似。且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5)、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339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单味药体外培育牛黄及含体外培育牛黄 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闭窍证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对象与方法: 合格受试对象的确定

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为主 症的一种疾病。

(1)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

(2) 急性起病

(3) 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症状 (4)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有主症2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

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症断。

治疗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在接受目前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处理措施及护理常 规的基础上加用试验药(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单味体外培育牛黄) 或对照药(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或单味天然牛黄),当应尽量使治疗组与 对照组所接受的其他处理措施保持均衡。 服法:鼻饲或口服

剂量: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为1次1

丸,每日2次。单味体外培育牛黄胶囊,每日2粒,每日3次。 疗程:5天

结果:本试验在Ⅱ期临床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对单味体外 培育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 考察。由于试验药为单味体外培育牛黄和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 药为单味天然牛黄和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故本试验结果分析为两部分, 即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的临床治疗及其安全性评价以及含体外培育牛黄 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单味体外培育牛黄(与单味天然牛黄对照)临床观察的病例137例(10例为 剔除病例),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与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 临床观察的病例202例(12例为剔除病例)。

第一部分,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临床试验结果

秩和检验 u=0.89 p=0.37 *1例停药数据缺失

治疗组痊愈率为8.4%,显效率为29.5%,有效率为48.4%,总有效率为86.3%;

对照组痊愈率为3.2%,显效率为29.0%,有效率为48.4%,总有效率为80.6%。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第二部分,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临床试验结果

秩和检验 u=0.3 p=0.77

*含2例死亡病例

治疗组痊愈率为4.9%,显效率为29.2%,有效率为45.1%,总有效率为 79.2%;对照组痊愈率为6.5%,显效率为23.9%,有效率为47.8%,总有效率 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前可比性检测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 主要体征,舌象,脉象,肢体活动功能,病理反射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显 著性意义。提示两组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间有较好的均衡性,具有可比 性。

上述结果提示在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单味体外培育牛黄及含体外 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闭症证中风临床疗效分别与天然牛黄,含天 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相似。

(26)、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乙脑)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278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单味药体外培育牛黄及含体外培育

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痰闭窍证(乙脑)的临床疗效及其安 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合格受试对象的确定

诊断标准:暑温是暑邪疫所致的时行疾病。发病季节夏末秋初,多发于10 岁以下儿童。西医称乙脑,属中医温病暑温,暑湿,其发病多兼风兼痰。 本病发病急,骤然恶寒,高热,神昏谵语,头痛,呕吐,口渴,烦躁不宁, 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 所有合格受试者均在接受目前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处理措施及护 理常规的基础上加含体外培育牛黄或天然牛黄胶囊,或加用含体外培育牛黄 的安宫牛黄丸或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但应尽量使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接 受的其他处理措施保持均衡。 服法:鼻饲或口服

剂量:含体外培育牛黄或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为:

2~3岁: 每次1/4丸,每日2次 4~10岁: 每次1/2丸,每日2次 11岁以上:每次1丸,每日2次 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或天然牛黄胶囊均为: 2~5岁:每次1粒,每日2次 6~11岁:每次1粒,每日2次

12岁以上:每次2粒,每日2次 疗程:5天

本实验是在Ⅱ期临床试验基础上,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对单味 体外培育牛黄,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 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由于试验药为单味体外培育牛黄及 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药为单味天然牛黄,含天然牛黄的安宫 牛黄丸,故本试验结果分析为两部分,即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风痰闭 窍证(乙脑)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 疗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第一部分,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临床试验结果

秩和检验 u=1.88 p=0.06

*:对照组有一例治疗后第三天因咽喉部出血,窒息死亡,疗效作无效判定。

治疗组痊愈率为38.7%,显效率为54.0%,有效率为6.5%,总有效率为

99.2%;对照组痊愈率为31.7%,显效率为43.9%,有效率为12.2%,总有效 率为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第二部分,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

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临床试验结果

秩和检验 u=1.34 p=0.18

治疗组痊愈率为45.1%,显效率为45.1%,有效率为8.5%,总有效率为 98.7%;对照组痊愈率为60.7%,显效率为32.1%,有效率为3.6%,总有效率

为96.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65例含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率为38.7%,显效率为 54.0%,有效率为6.5%,总有效率为99.2%;对照组痊愈率为31.7%,显效率 为43.9%,有效率为12.2%,总有效率为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 义。

110例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率为 45.1%,显效率为45.1%,有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痊愈率 为60.7%,显效率为32.1%,有效率为3.6%,总有效率为96.4%。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上述结果提示在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单味体外培育牛黄,含体外 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乙脑)临床疗效分别与天然牛 黄,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相似。

(27)、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上焦热毒证(急性咽喉炎)

Ⅲ期临床试验总结—319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治疗上焦热毒

(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诊断标准:上焦热毒证中医辨证:咽喉肿痛,干燥灼热,口渴,或见发热,大便 干或便秘,尿黄赤,咽喉稍红或鲜红,水肿,悬雍垂红肿,咽喉壁滤泡曾生,舌 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治疗方法

用法: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癀,每次0.6克,每天3次,口服。 疗程:5天

结果: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观察了受试者319例,均为使用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 仔黄治疗上焦热毒(急性咽炎)患者,全部病人均为门症病人。 合格受试者315例,其中男156例,女159例。剔除病例4例

总疗效分析表

研究结果表明,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片仔黄治疗上焦热毒(急性咽炎)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能明显该善患者的咽喉疼痛,吞咽痛,咽后灼热感,淹干,口渴,

音哑,咽部咽炎,扁桃体肿大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 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有损伤,临床应用安全。

(28)、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牙周炎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112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胃火炽盛证牙周

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诊断标准:胃火炽盛中医辨证: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浓,口臭,重者面部肿胀,

恶寒发热,大便秘结,尿赤短,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或滑。 西医诊断:牙龈炎症,牙龈周围充血水肿,疼痛,扣击痛,出血口臭, 牙齿松动,面部肿胀,龈炎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变深,肿胀溢浓, 张口受限,重者全身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方法:用法:体外培育牛黄0.3克,每天1次,用茶油调成糊状涂与患处。

疗程:5天

结果: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观察了受试者112例,均为使用含体外培育牛黄治疗

牙周炎患者,全部病人均为门症病人。中医辨证均为胃火炽盛证。 112例受试者中共有合格受试者107例,其中男54例,女53例。剔除病 例5例,其中2例病程超过5天,1例年龄小于18岁,2例年龄大于65 岁,3例治疗前已使用过抗生素。

总疗效分析表

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后,患者痊愈率为21.5%,显效率为69.2%,有 效率为9.3%。

研究结果表明,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胃火炽盛证牙周炎有较好的临床 疗效,能明显该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 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有损伤,临床应用安全。

(29)、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102例临床试验分析

研究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对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的临床疗效及

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考察。

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疖肿是由热毒之邪,蕴阻皮肤而致。局部皮肤红肿痛热,

范围为1-5cm ,跟浅,重者畏寒,发热。可分为头疖,无头疖。有头 疖为红肿中央有黄白色浓头,3-5天后自破溢,疼痛减轻。无头疖(暑 疖)为结块无头,红肿高突,剧烈疼痛,2-3日成浓,热毒甚者,发 遍全身,几个至几十个,并可以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烦渴,便 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数或滑数。

西医诊断:症状,体征:初起局部皮肤呈圆锥形隆起的炎性硬块,有脓 肿,出现白色浓头,数日后溃破,浓液流出,浓腔逐渐为肉芽组织所填 满,形成瘢痕而愈合。重者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体征:局部皮肤红肿,隆起,压痛或有波动感,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

治疗方法:用法:体外培育牛黄0.5克,每天1次,用茶油调成糊状涂与患处。

疗程:5天

结果: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观察了受试者102例,均为使用含体外培育牛黄治疗

疖肿患者,全部病人均为门诊病人。102例受试者中共有合格受试者86 例,其中男46例,女40例。剔除病例16例,其中1例病程为20天,15 例年龄小于18岁。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

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后,患者痊愈率为53.5%,显效率为27.9%,有 效率为16.3%。

本研究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单味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疖肿有较好的临 床疗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有损伤,临床应用安全。

41

大鹏药业


相关内容

  • 脑血栓如何康复用药最好
  • 脑血栓如何康复用药最好? 吉林华康药业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 更新时间:2010-5-28 [字体: ] 脑血栓如何康复:一旦脑血管斑块增多,血管狭窄,血流缓慢,加上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即血管病变和血液病变同时作用,导致脑血流阻断而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就形成了脑血栓.脑血栓多形成在大中型动脉血管处,使得 ...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说明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说明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说明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两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 ...

  • 国家.湖南省基本药物目录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2009版 说 明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两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本目 ...

  • 山东省增补药物目录说明
  • 附件: <山东省增补药物目录>说明 (2010年版 农村基层部分和社区部分) 2009年8月,卫生部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年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山东省增补药物目录(2010年版 农村基层部分和社区部 ...

  • 15动物类题目
  • 15动物类题目 一.最佳选择题 1.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的是 A.鸡内金 B.牛黄 C.僵蚕 D.麝香 E.鹿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牛黄的性状鉴别:蛋黄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 ...

  • 十八反十九畏
  • 十八反 半娄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

  •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三胚胎工程知识点填空和答案
  • 专题3 胚胎工程 (一)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受精作用 1.精子与卵细胞的发生过程 (1)精子的发生:精原细胞先进行 分裂后进行 分裂:变形过程中, ___________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发育为顶体, 演变为精子的尾, 在尾基部形成线粒体鞘膜,其他物质浓缩为 直至脱落.[ 为精子运动 提供能量] ...

  • 2009年最新版医保目录说明
  • 2009年最新版医保目录说明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开具处方和参保人员购买与使用药品不受<药品目录>的限制. "凡例"是对& ...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凡例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凡例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开具处方和参保人员购买与使用药品不受<药品目录>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