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张国宪Ξ

提要 本文根据能否进入句式“他低我三届”和“他比我低三届”, 把三价形容词分为典型和非典型的两类, 考察了两者的特性以及它们与补足语之间的语义和句法组配。文章还讨论了句式对价载体和语义角色的制约, 并在此基础上对配价方法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三价形容词 配价方法 句式 综合 解释

1 三价形容词的概念是文炼、袁杰(1990) , (。依据配价理论, :

(1) (2) (3) 。

每个例子中有两个名词性成分和一个数量成分, 分别受价载体形容词(小、高、低) 的支配。可以码化为:

S 1.  N 1+A +N 2+Q

我们把典型的三价形容词规定为能够进入上述框架的形容词。能够进入该框架的形容词通常有:高、矮、大、小、低、长(zh ǎng ) 。这些典型的三价形容词有其明显的特点:

1) 语义上具有[+述人]特征, 它为占据其空位的N 1和N 2指派具有非意志活动的有生主体, 语法上表现为表人的专有名词或人称代词。

2) 典型的三价形容词的量可以用数值的方式记载, 如“五十公分高”、“矮三厘米”等, 值得注意的是, 在非三价句式中正向形容词(如:高、宽) 可以表全量, 负向形容词(如:矮、窄) 只能表差量, 但是S 1的三价句式中却都表示差量。

3) 韵律特征上表现为单音节, 这是因为双音形容词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状态性, 具有程②度量成分, 这势必造成形容词本身的非数值量与句式中的数值量相斥。

S 1中的N 2也可以借助介词“比”以有标记形式位于价载体之前:

(1’) 黑荞麦比你小两岁, 也奔十九了。

(2’) 老张比我高一头。

(3’) 他比我低三届。③

这种格式可以码化为:

S 2.  N 1+PN 2+A +Q

Ξ本文在第二届全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上海,1999年12月) 上宣读, 此次发表略有修改。28

张国宪: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据我们观察, 能够进入S 2格式的形容词并不限于“高、矮、大、小、低、长”等, 比如:

(4) 北京时间比东京晚一个小时。

(5) 这根绳子比那根短两米。

(6) 东北大米比本地大米贵一毛五。

进入S 2式的形容词还有:宽窄厚薄深浅贵便宜粗细长(ch án ) 短年轻冷热重轻快慢早晚远近多少。

这类形容词与“高”类形容词的特征基本相近, 最大差别只是语义上绝大多数的形容词不具有[+述人]特征, 由此它们不能进入与之相应的S 1格式。比较:

(4’) 3北京时间晚东京一个小时。

(5’) 3这根绳子短那根两米。

(6’) 3东北大米贵本地大米一毛五。

依据标记理论“, 高”类形容词是无标记的“宽”, , 前者是典型的三价形容词, 后者是非典型的三价形容词综上, 为:1) 。句式与价载体之

) , 。间是一种2 与补足语的组配

2. 1语义组配

三价形容词的语义配置式由谓词(P ) 和三个语义角色(X 、Y 、Z ) 构成, 可以构成语义配置式:P(当事、参照、结果)

配置式中的P 为占据语义空位的X 指派当事格, 表示执行非意志活动的主体成分, 其中典型三价形容词选择有生主体, 准三价形容词可选择无生主体; 为Y 指派参照格, 表示比较的基准, 参照成分必须与主体成分具有语义上的同一性, 属相同语义范畴的事物; 而为Z 指派结果格, 通常情况下是确定量, 以表示偏差的程度。

2. 2句法组配

依据我们收集到的语料分析, 在形式类的选择上, 三价形容词要求填补其主体成分和参照成分的补足语必须是名词性成分, 而填补其结果成分的补足语须由数量词语来充任, 以表示量的偏差。

标记特征上, 主体成分和结果成分为无标记补足语, 参照成分为自由补足语, 可以是无标记的(如:S1中的参照成分) , 也可以是有标记的, 标记词通常由“比”充任(如:S2中的参照成分)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参照成分采取何种特征形式与其分布密切相关, 分布在形容词前为有标记形式, 形容词后为无标记形式。

在汉语的历史语料中, 参照成分无论是位于形容词之前还是位于形容词之后, 都可以是有标记的, 位于形容词之前用“比”, 处于形容词之后用“于”。如:a.季氏比泰山富。b. 季氏富于泰山。桥本万太郎(1987) 把它们归入不同的结构类型, 前者是逆行结构, 后者是顺行结

④构。从源流方面考察, 我们认为S 1句式并不来源于b 式, 它不是由b 式脱落标记词“于”然后再加上数量词构成的, 而可能的结论是与动词的双宾句存在着某种历史上的亲缘关系。

29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这点可以从参照成分的构成相异性上得到佐证。从现有的语料看, 当S 1的参照成分为无标记形式时, 其构成形式受到极大的限制, 通常只能选择光杆的人称代词、表人的专有名词和亲属称谓名词, 三者的合法感受度为: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表人的专有名词。而一旦将参照成分换用成其他非光杆形式, 会使句子极不自然, 合法度降低:

(7) a. 班主任大你一旬。

b. 班主任大弟弟一旬。

c. 班主任大李晶晶一旬。

d. ? 班主任大金融系三班的李晶晶一旬。

(比较:班主任比金融系三班的李晶晶大一旬)

从(7) a —d 句子的出现频度呈斜面状态, 处于斜面低部的d 句接受度极低。形容词句的这种句法限制, 与动词双宾句的近宾也不能是复杂形式, 是具有极强的共通性的, 而b 式则不存在这种限制。

S 2来源于a 式, a ,a 式中的形容词可以由两类词充任:; (他比我积极) 。S 2, 如:这本书比那本书贵三块钱。

3 句式对价载体和语义角色的制约

3. 1句式意义

三价形容词句法配价的有序形式为:

S 1.  N 1+A +N 2+Q      S 2.  N 1+PN 2+A +Q

S 1和S 2是两个语义相近的构造, 句中的形容词都跟三个语义角色发生联系, 它们对应的概括句式意义为:表示人. 事物间的量差。

(gestalt ) 。从历史来源的角度审认知语法认为, 一个结构式就是一个形义结合的“完形”

视,S 1和S 2是不同表达式引申的结果, 身上仍带有明显的“源句式”的烙印, 表现出其结构在语言形式距离上的差异, 所以也必然对应出在概念距离上的语义区别。我们是不是可以说, 这种语义区别主要聚焦为:S1句式偏重于数量意义,S 2句式偏重于状态意义。有一个有趣的句法现象可以证明我们的观点, 那就是, 在表述句里S 1中的Q 通常是确定量, 而S 2则可以是不确定量:

(8) 3他高我一点儿。

(9) 3他大弟弟好几岁。他比我高一点儿。他比弟弟大好几岁。

此外,3. 3的凸现差异也是一个佐证, 是这种概念结构差别的一个极好的注脚。

3. 2句式对价载体的制约

以往的配价分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向, 它只考察价载体对价语的支配能力, 试图通过谓词配价能力的描写来推导和说明句子的合法性, 而语法结构式对价载体的选择却被忽略或根本认识不清。按照认知语法学的观点, 进入句式的任何实例都是对句式的整体意义的例示。因而, 价载体作为句式整体意义的组成部分也理应受到制约。

S 1是汉语双宾句式的引申, 典型的双宾句的核心语义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在句式30

张国宪: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语义的引申上, 双宾句的受事语义表述经历了一个从典型的“给予”类句式中的物质实体(递他这块砖) 到“取得”类句式中实体意义相当弱化的价值量(赢了我两盘[棋]) 的转喻。(张伯江,1999) 在我们看来“, 他高我两公分”与“他赢了我两盘”无论是句式语义还是形式结构都存在着清楚的平行关系, 它们共同偏重数量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S 1中N 1和N 2的高生命度限制更是对动词双宾句基本语义的直接继承。

我们假设,S 2来源于差比句。差比句式的焦点语义集中在具有程度差异的形容词谓语上,S 2中的Q 只不过是汉语差比句的引申:

(10) a. 他比我高。    c. 他比我高几公分。

b. 他比我高点儿。  d. 他比我高两公分。

(10) c 、d 中的Q 直接导源于差比句形容词后的不定量词语。从功能上来看, 这儿的Q 并不偏重于表达数量意义,d 句中的“两公分”, 但仍可寻觅到它对原义的继承关系:“中的“两公分”只能是确数, 而“他比我高两公分”中的“S 1和S 212

这个蕴含式表示S 2, 2S 1。如何解释S 1与S 2, 。比如, 在我们收集到的语料中, +]S 1句式:

他比我小两岁

3他年轻我两岁他比我年轻两岁

对于这类现象, 以往只能用约定俗成来解释, 而依配价语法的谓词(价载体) 至高无上的视点更是无从说明。假如我们从句式语义的角度则可能会得到一些阐释, 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由于形容词的词义(年轻:年纪不大, 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927页) 与S 1句式整体意义不匹配。因为动词也好形容词也好, 作为价载体进入句式, 与其他语义角色一样, 毫无例外地只不过是句式意义的一个实例(instance ) 罢了。

3. 3语义角色的凸现(prominence ) 程度

由于句式整体意义的影响, 语义角色进入句式在凸现程度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S 1[主体, 参照, 结果]     S 2[主体, 参照, 结果]

就S 1而言, 主体成分和结果成分是凸现角色, 参照成分相对是非凸现角色; 而就S 2而言, 主体成分和参照成分是凸现角色, 结果成分则是非凸现角色。用配价语法的术语来说,S 1的主体成分和结果成分是必有补足语, 参照成分是可有补足语, 所以隐去结果成分以后, 句子将不成立:

(12) 他小我三岁。     →3他小我。

而S 2有所不同, 它的主体成分和参照成分是必有补足语, 结果成分则是可有补足语, 所以句子中假如不出现结果成分的话, 句子仍然合法:

(13) 他比我小三岁。    →他比我小。

这种凸现情况表明, 不同的句式对语义角色的隐现有不同的句法要求。(11) 他小我两岁

31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4 配价方法的反思

4. 1分析与综合

配价语法属于分析语法, 是一种原子的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假设是谓语动词(形容词) 控制相关的名词, 以语义或句法上的依存性来说明句子的合法性。比如:

(14) 小王笑了。

(15) 小王笑老李。

用配价来说明:(14) 中的“笑”表示“露出愉快的表情”, 是一价, 跟一个名词发生联系; (15) 中的“笑”表示“讥笑”, 是二价, 跟两个名词发生联系。这儿有词义上的依据, 可以说明一些现象。不过有些情况较为复杂, 如:

(16) 他端了两碗饭。

这儿的“端”带一个施事和一个受事, 是二价, 没有争议。(:

(17) 他端了人家两碗饭。

“端”跟三个名词性成分相联系, 话, 面临着如何处理(17) 的初衷, 有“, , 因为配价语法的最终形式是一部配价词典。要想说明例(17) 的合法性, , 因为句式意义对价载体的词义有制约作用。沈家煊(2000) 注意到动词意义与结构意义之间的交互作用, 认为动词进入句式, 一般的条件是动词义须是句式义的一个实例, 但是动词进入句式又不限于此, 当动词义和句式义之间有一种“使成”关系时动词也可以进入相应的句式, 常见的情况有两种:a) 动词表示的是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得以实现的“手段”;b ) 动词表示的是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得以实现的“原因”。寻绎出价载体进入“非常规配价句式”的真正动因, 这种作法概括性强, 对一些相类或相关的问题作类处理, 避免了就单一词语的定价所作的繁复的特殊说明和定价纠葛。

张国宪(1993) 为了避免过多的兼价问题, 曾用替换框架来过渡, 比如, 认为三价形容词可能出现的替换框架有四种:

Ⅰa 1+A +a 2+a 3 (他高我三公分)

Ⅱa 1+a 2+A +a 3 (他比我高三公分)

Ⅲa 1+A +a 3

Ⅳa 1+A (他高三公分) (他高)

其实这儿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句式意义, 价载体的意义在不同的句式中并不完全等价, 因此把框架中的形容词统统都视为三价缺乏心理现实性。

从价载体的语义出发去推导与之相关的补足成分以及句子的合法性是分析路向, 而从句式意义出发去考察价载体与补足语的组配以及对价载体的制约是综合路向, 二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对句子的语法现象作出完整的说明。

4. 2描写与解释

配价语法又属于描写语法, 要求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价数、价质和价类等, 对一些相关的32

张国宪: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现象无法也不追求作出相应的概括。如张国宪、周国光(1997) 分析三价索取动词的变换关系时作了如下的描述:

 S 1.  N 1+A +N 2+Q S 2.  N 1+PN 2+A +Q

孙青收李扬一百元钱 → 孙青向李扬收一百元钱

3政府征收农民公粮 ← 政府向农民征收公粮

现在看来还要作一些补充:

他抢了我一百元钱 →3他向我抢了一百元钱

配价语法在补足成分的句法配序描写上仅此而已, 不作深究。为什么同为三价动词“, 收”可以出现在两种句式之中, 而“抢”只有S 1“, 征收”只有S 2, 对于这些相关的语法现象缺乏合理的解释和应有的概括。配价语法要进一步深入, 就必须加大解释的力度。

附注

①文炼、袁杰(1990) 注⒅指出,Chao Y uan Ren (1968:690) , 形容词(Adjectives with N oncognate Objects ) , 并举了“, 这里的形容词“大”在句中支配三个成分“:姐姐”“、和, 并主张这里的一个向也可以介词结构形式出现, 如:。

(中国语文》②《

1998年第6③) ④今天的山东方言尤其是中部、东部地区的比较句格式还多用“A +形容词+起+B ”这种顺行结构。例如沂南:他高起我———他比我高、坐车快起走路———坐车比走路快。请参看曹志耘《汉语方言里表示动

(语言教学与研究》作次序的后置词》《1998年第4期) 。

参考文献

范 晓(1986) 交接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3期。

范 晓 朱晓亚(1998) 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汉语学习》, 第6期。

陆俭明(1989) 量度形容词《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3期。

桥本万太郎(1987) 《语言地理类型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家煊(2000) 句式和配价《中国语文》, 第4期。

文 炼(1982) 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 第1期。

文 炼 袁 杰(1990) 谈谈动词的“向”《汉语论丛》,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袁毓林(1998)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伯江(1999)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中国语文》, 第3期。

张国宪(1993)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选择性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张国宪(2000)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中国语文》, 第5期。

张国宪 周国光(1997) 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汉语学习》, 第2期。

作者简介

张国宪, 男,1954年生于安徽。1986年和1990年赴上海师范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斌先生专攻汉语语法学, 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语言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动词研究和形容词研究方面成果丰厚, 先后在《中国语文》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33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 LD

(SH 3JI , H %N Y ? JI %OXU ∗)

N o . 1 2002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Concerning the verbal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object  …………………………………………………………………L U Jianming , p5Based on a com 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 finds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object of the verb with a of by varied factors , such as the nature of the , the exist 2ence or absence of le , ,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 2tion of of the object.

On the ”measure word g è+object of b ǎ”in the B ǎ2sentence

 in modern Chinese ………………………[Japan ]SUGIMURA H irofumi , p18This paper attem pts to explain from a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the phenomenon of the object of b ǎpreceded by the measure w ord g èin the B ǎ2sentence in m odern Chinese. It first discusses thoroughly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tw o patterns of ”b ǎ+y íge +Np +V ”and ”b ǎ+ge +Np +V ”, with em phasis on the ”y íge +Np ”in the former. That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mechanism that brings about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latter pattern and 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g è.

Some thoughts on the valence analysis of the triple valence adjective  and its approaches ……………………………………ZHANG G uoxian , p28This paper identifies three prominent features of typical and non 2typical triple va 2lence adjectives. The semantic distribution of the triple valence adjective inv olves is com 2posed of the predicate (P ) and three semantic roles. Syntactically , the triple valence ad 2jective requires that the principal and referential filler must be nominal whereas the resul 2tative filler must be a ”numeral +measure w ord ”phrase. There are tw o sentence pat 2terns that are semantically synonym ous , therefore , they have constrains on the valence carrier as well as semantic roles. Finally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only by combining anal 2ysis and synthesis , can the syntactic phenomena of sentences be explained. On the other

hand it could be m ore explanatory , if m ore w ork on generalization is done , although the valence grammar is descriptive in nature.

The aspectual signi ficance of the su ffix le and its syntactic conditions

 ……………………………………………………………………JIN Lixin , p34

This paper 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ormal structures , starting from the sim plest form and proceeding to those with variables such as le , or various object or subject inserted , using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s in classical em pirical science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 tw o im plicate realized aspects :the conclusive and continuous and tw o im plicate contin 2uous aspects of action and state. It als o shows that these aspects are marked by le and other syntactic conditions , whose sim plest forms in 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CHEN Xiaohe , p44

This is of analysis of the head verb phrase (HVP ) in 2the experiment , it was attem pted to mark all HVP follow 2ing the b ǎ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w ords in the corpus have been marked automatically , but not parts of speech.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linguistic knowledge , guided by the classification of HVP and supported by a list of specifically chosen verbs with sufficient syntactic information. And in the analysis , the author als o make use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corpus drawn from actual training. The result of experi 2ment is that the average rate of correctness of the open testing is up to 93%.A study of community w ords and lexical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TIAN Xiaolin , p53

Based on a collection of w ords that are very popular in H ong K ong community , this paper shows that part of the community w ords can be a s ource of Chinese v ocabulary and can be em ployed into the standardized v ocabulary.

A century of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 een Chinese and E nglish

 ………………………………………………………………PAN Wenguo , p60

The paper presents a birds ’eye 2view over the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een the En 2glish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s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It divides the hundred years of study into tw o different periods :the period before 1977when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mainly by individual linguists out of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Chinese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张国宪Ξ

提要 本文根据能否进入句式“他低我三届”和“他比我低三届”, 把三价形容词分为典型和非典型的两类, 考察了两者的特性以及它们与补足语之间的语义和句法组配。文章还讨论了句式对价载体和语义角色的制约, 并在此基础上对配价方法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三价形容词 配价方法 句式 综合 解释

1 三价形容词的概念是文炼、袁杰(1990) , (。依据配价理论, :

(1) (2) (3) 。

每个例子中有两个名词性成分和一个数量成分, 分别受价载体形容词(小、高、低) 的支配。可以码化为:

S 1.  N 1+A +N 2+Q

我们把典型的三价形容词规定为能够进入上述框架的形容词。能够进入该框架的形容词通常有:高、矮、大、小、低、长(zh ǎng ) 。这些典型的三价形容词有其明显的特点:

1) 语义上具有[+述人]特征, 它为占据其空位的N 1和N 2指派具有非意志活动的有生主体, 语法上表现为表人的专有名词或人称代词。

2) 典型的三价形容词的量可以用数值的方式记载, 如“五十公分高”、“矮三厘米”等, 值得注意的是, 在非三价句式中正向形容词(如:高、宽) 可以表全量, 负向形容词(如:矮、窄) 只能表差量, 但是S 1的三价句式中却都表示差量。

3) 韵律特征上表现为单音节, 这是因为双音形容词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状态性, 具有程②度量成分, 这势必造成形容词本身的非数值量与句式中的数值量相斥。

S 1中的N 2也可以借助介词“比”以有标记形式位于价载体之前:

(1’) 黑荞麦比你小两岁, 也奔十九了。

(2’) 老张比我高一头。

(3’) 他比我低三届。③

这种格式可以码化为:

S 2.  N 1+PN 2+A +Q

Ξ本文在第二届全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上海,1999年12月) 上宣读, 此次发表略有修改。28

张国宪: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据我们观察, 能够进入S 2格式的形容词并不限于“高、矮、大、小、低、长”等, 比如:

(4) 北京时间比东京晚一个小时。

(5) 这根绳子比那根短两米。

(6) 东北大米比本地大米贵一毛五。

进入S 2式的形容词还有:宽窄厚薄深浅贵便宜粗细长(ch án ) 短年轻冷热重轻快慢早晚远近多少。

这类形容词与“高”类形容词的特征基本相近, 最大差别只是语义上绝大多数的形容词不具有[+述人]特征, 由此它们不能进入与之相应的S 1格式。比较:

(4’) 3北京时间晚东京一个小时。

(5’) 3这根绳子短那根两米。

(6’) 3东北大米贵本地大米一毛五。

依据标记理论“, 高”类形容词是无标记的“宽”, , 前者是典型的三价形容词, 后者是非典型的三价形容词综上, 为:1) 。句式与价载体之

) , 。间是一种2 与补足语的组配

2. 1语义组配

三价形容词的语义配置式由谓词(P ) 和三个语义角色(X 、Y 、Z ) 构成, 可以构成语义配置式:P(当事、参照、结果)

配置式中的P 为占据语义空位的X 指派当事格, 表示执行非意志活动的主体成分, 其中典型三价形容词选择有生主体, 准三价形容词可选择无生主体; 为Y 指派参照格, 表示比较的基准, 参照成分必须与主体成分具有语义上的同一性, 属相同语义范畴的事物; 而为Z 指派结果格, 通常情况下是确定量, 以表示偏差的程度。

2. 2句法组配

依据我们收集到的语料分析, 在形式类的选择上, 三价形容词要求填补其主体成分和参照成分的补足语必须是名词性成分, 而填补其结果成分的补足语须由数量词语来充任, 以表示量的偏差。

标记特征上, 主体成分和结果成分为无标记补足语, 参照成分为自由补足语, 可以是无标记的(如:S1中的参照成分) , 也可以是有标记的, 标记词通常由“比”充任(如:S2中的参照成分)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参照成分采取何种特征形式与其分布密切相关, 分布在形容词前为有标记形式, 形容词后为无标记形式。

在汉语的历史语料中, 参照成分无论是位于形容词之前还是位于形容词之后, 都可以是有标记的, 位于形容词之前用“比”, 处于形容词之后用“于”。如:a.季氏比泰山富。b. 季氏富于泰山。桥本万太郎(1987) 把它们归入不同的结构类型, 前者是逆行结构, 后者是顺行结

④构。从源流方面考察, 我们认为S 1句式并不来源于b 式, 它不是由b 式脱落标记词“于”然后再加上数量词构成的, 而可能的结论是与动词的双宾句存在着某种历史上的亲缘关系。

29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这点可以从参照成分的构成相异性上得到佐证。从现有的语料看, 当S 1的参照成分为无标记形式时, 其构成形式受到极大的限制, 通常只能选择光杆的人称代词、表人的专有名词和亲属称谓名词, 三者的合法感受度为: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表人的专有名词。而一旦将参照成分换用成其他非光杆形式, 会使句子极不自然, 合法度降低:

(7) a. 班主任大你一旬。

b. 班主任大弟弟一旬。

c. 班主任大李晶晶一旬。

d. ? 班主任大金融系三班的李晶晶一旬。

(比较:班主任比金融系三班的李晶晶大一旬)

从(7) a —d 句子的出现频度呈斜面状态, 处于斜面低部的d 句接受度极低。形容词句的这种句法限制, 与动词双宾句的近宾也不能是复杂形式, 是具有极强的共通性的, 而b 式则不存在这种限制。

S 2来源于a 式, a ,a 式中的形容词可以由两类词充任:; (他比我积极) 。S 2, 如:这本书比那本书贵三块钱。

3 句式对价载体和语义角色的制约

3. 1句式意义

三价形容词句法配价的有序形式为:

S 1.  N 1+A +N 2+Q      S 2.  N 1+PN 2+A +Q

S 1和S 2是两个语义相近的构造, 句中的形容词都跟三个语义角色发生联系, 它们对应的概括句式意义为:表示人. 事物间的量差。

(gestalt ) 。从历史来源的角度审认知语法认为, 一个结构式就是一个形义结合的“完形”

视,S 1和S 2是不同表达式引申的结果, 身上仍带有明显的“源句式”的烙印, 表现出其结构在语言形式距离上的差异, 所以也必然对应出在概念距离上的语义区别。我们是不是可以说, 这种语义区别主要聚焦为:S1句式偏重于数量意义,S 2句式偏重于状态意义。有一个有趣的句法现象可以证明我们的观点, 那就是, 在表述句里S 1中的Q 通常是确定量, 而S 2则可以是不确定量:

(8) 3他高我一点儿。

(9) 3他大弟弟好几岁。他比我高一点儿。他比弟弟大好几岁。

此外,3. 3的凸现差异也是一个佐证, 是这种概念结构差别的一个极好的注脚。

3. 2句式对价载体的制约

以往的配价分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向, 它只考察价载体对价语的支配能力, 试图通过谓词配价能力的描写来推导和说明句子的合法性, 而语法结构式对价载体的选择却被忽略或根本认识不清。按照认知语法学的观点, 进入句式的任何实例都是对句式的整体意义的例示。因而, 价载体作为句式整体意义的组成部分也理应受到制约。

S 1是汉语双宾句式的引申, 典型的双宾句的核心语义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在句式30

张国宪: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语义的引申上, 双宾句的受事语义表述经历了一个从典型的“给予”类句式中的物质实体(递他这块砖) 到“取得”类句式中实体意义相当弱化的价值量(赢了我两盘[棋]) 的转喻。(张伯江,1999) 在我们看来“, 他高我两公分”与“他赢了我两盘”无论是句式语义还是形式结构都存在着清楚的平行关系, 它们共同偏重数量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S 1中N 1和N 2的高生命度限制更是对动词双宾句基本语义的直接继承。

我们假设,S 2来源于差比句。差比句式的焦点语义集中在具有程度差异的形容词谓语上,S 2中的Q 只不过是汉语差比句的引申:

(10) a. 他比我高。    c. 他比我高几公分。

b. 他比我高点儿。  d. 他比我高两公分。

(10) c 、d 中的Q 直接导源于差比句形容词后的不定量词语。从功能上来看, 这儿的Q 并不偏重于表达数量意义,d 句中的“两公分”, 但仍可寻觅到它对原义的继承关系:“中的“两公分”只能是确数, 而“他比我高两公分”中的“S 1和S 212

这个蕴含式表示S 2, 2S 1。如何解释S 1与S 2, 。比如, 在我们收集到的语料中, +]S 1句式:

他比我小两岁

3他年轻我两岁他比我年轻两岁

对于这类现象, 以往只能用约定俗成来解释, 而依配价语法的谓词(价载体) 至高无上的视点更是无从说明。假如我们从句式语义的角度则可能会得到一些阐释, 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由于形容词的词义(年轻:年纪不大, 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927页) 与S 1句式整体意义不匹配。因为动词也好形容词也好, 作为价载体进入句式, 与其他语义角色一样, 毫无例外地只不过是句式意义的一个实例(instance ) 罢了。

3. 3语义角色的凸现(prominence ) 程度

由于句式整体意义的影响, 语义角色进入句式在凸现程度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S 1[主体, 参照, 结果]     S 2[主体, 参照, 结果]

就S 1而言, 主体成分和结果成分是凸现角色, 参照成分相对是非凸现角色; 而就S 2而言, 主体成分和参照成分是凸现角色, 结果成分则是非凸现角色。用配价语法的术语来说,S 1的主体成分和结果成分是必有补足语, 参照成分是可有补足语, 所以隐去结果成分以后, 句子将不成立:

(12) 他小我三岁。     →3他小我。

而S 2有所不同, 它的主体成分和参照成分是必有补足语, 结果成分则是可有补足语, 所以句子中假如不出现结果成分的话, 句子仍然合法:

(13) 他比我小三岁。    →他比我小。

这种凸现情况表明, 不同的句式对语义角色的隐现有不同的句法要求。(11) 他小我两岁

31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4 配价方法的反思

4. 1分析与综合

配价语法属于分析语法, 是一种原子的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假设是谓语动词(形容词) 控制相关的名词, 以语义或句法上的依存性来说明句子的合法性。比如:

(14) 小王笑了。

(15) 小王笑老李。

用配价来说明:(14) 中的“笑”表示“露出愉快的表情”, 是一价, 跟一个名词发生联系; (15) 中的“笑”表示“讥笑”, 是二价, 跟两个名词发生联系。这儿有词义上的依据, 可以说明一些现象。不过有些情况较为复杂, 如:

(16) 他端了两碗饭。

这儿的“端”带一个施事和一个受事, 是二价, 没有争议。(:

(17) 他端了人家两碗饭。

“端”跟三个名词性成分相联系, 话, 面临着如何处理(17) 的初衷, 有“, , 因为配价语法的最终形式是一部配价词典。要想说明例(17) 的合法性, , 因为句式意义对价载体的词义有制约作用。沈家煊(2000) 注意到动词意义与结构意义之间的交互作用, 认为动词进入句式, 一般的条件是动词义须是句式义的一个实例, 但是动词进入句式又不限于此, 当动词义和句式义之间有一种“使成”关系时动词也可以进入相应的句式, 常见的情况有两种:a) 动词表示的是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得以实现的“手段”;b ) 动词表示的是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得以实现的“原因”。寻绎出价载体进入“非常规配价句式”的真正动因, 这种作法概括性强, 对一些相类或相关的问题作类处理, 避免了就单一词语的定价所作的繁复的特殊说明和定价纠葛。

张国宪(1993) 为了避免过多的兼价问题, 曾用替换框架来过渡, 比如, 认为三价形容词可能出现的替换框架有四种:

Ⅰa 1+A +a 2+a 3 (他高我三公分)

Ⅱa 1+a 2+A +a 3 (他比我高三公分)

Ⅲa 1+A +a 3

Ⅳa 1+A (他高三公分) (他高)

其实这儿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句式意义, 价载体的意义在不同的句式中并不完全等价, 因此把框架中的形容词统统都视为三价缺乏心理现实性。

从价载体的语义出发去推导与之相关的补足成分以及句子的合法性是分析路向, 而从句式意义出发去考察价载体与补足语的组配以及对价载体的制约是综合路向, 二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对句子的语法现象作出完整的说明。

4. 2描写与解释

配价语法又属于描写语法, 要求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价数、价质和价类等, 对一些相关的32

张国宪: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现象无法也不追求作出相应的概括。如张国宪、周国光(1997) 分析三价索取动词的变换关系时作了如下的描述:

 S 1.  N 1+A +N 2+Q S 2.  N 1+PN 2+A +Q

孙青收李扬一百元钱 → 孙青向李扬收一百元钱

3政府征收农民公粮 ← 政府向农民征收公粮

现在看来还要作一些补充:

他抢了我一百元钱 →3他向我抢了一百元钱

配价语法在补足成分的句法配序描写上仅此而已, 不作深究。为什么同为三价动词“, 收”可以出现在两种句式之中, 而“抢”只有S 1“, 征收”只有S 2, 对于这些相关的语法现象缺乏合理的解释和应有的概括。配价语法要进一步深入, 就必须加大解释的力度。

附注

①文炼、袁杰(1990) 注⒅指出,Chao Y uan Ren (1968:690) , 形容词(Adjectives with N oncognate Objects ) , 并举了“, 这里的形容词“大”在句中支配三个成分“:姐姐”“、和, 并主张这里的一个向也可以介词结构形式出现, 如:。

(中国语文》②《

1998年第6③) ④今天的山东方言尤其是中部、东部地区的比较句格式还多用“A +形容词+起+B ”这种顺行结构。例如沂南:他高起我———他比我高、坐车快起走路———坐车比走路快。请参看曹志耘《汉语方言里表示动

(语言教学与研究》作次序的后置词》《1998年第4期) 。

参考文献

范 晓(1986) 交接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3期。

范 晓 朱晓亚(1998) 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汉语学习》, 第6期。

陆俭明(1989) 量度形容词《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3期。

桥本万太郎(1987) 《语言地理类型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家煊(2000) 句式和配价《中国语文》, 第4期。

文 炼(1982) 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 第1期。

文 炼 袁 杰(1990) 谈谈动词的“向”《汉语论丛》,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袁毓林(1998)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伯江(1999)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中国语文》, 第3期。

张国宪(1993)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选择性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张国宪(2000)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中国语文》, 第5期。

张国宪 周国光(1997) 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汉语学习》, 第2期。

作者简介

张国宪, 男,1954年生于安徽。1986年和1990年赴上海师范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斌先生专攻汉语语法学, 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语言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动词研究和形容词研究方面成果丰厚, 先后在《中国语文》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33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 LD

(SH 3JI , H %N Y ? JI %OXU ∗)

N o . 1 2002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Concerning the verbal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object  …………………………………………………………………L U Jianming , p5Based on a com 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 finds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object of the verb with a of by varied factors , such as the nature of the , the exist 2ence or absence of le , ,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 2tion of of the object.

On the ”measure word g è+object of b ǎ”in the B ǎ2sentence

 in modern Chinese ………………………[Japan ]SUGIMURA H irofumi , p18This paper attem pts to explain from a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the phenomenon of the object of b ǎpreceded by the measure w ord g èin the B ǎ2sentence in m odern Chinese. It first discusses thoroughly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tw o patterns of ”b ǎ+y íge +Np +V ”and ”b ǎ+ge +Np +V ”, with em phasis on the ”y íge +Np ”in the former. That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mechanism that brings about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latter pattern and 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g è.

Some thoughts on the valence analysis of the triple valence adjective  and its approaches ……………………………………ZHANG G uoxian , p28This paper identifies three prominent features of typical and non 2typical triple va 2lence adjectives. The semantic distribution of the triple valence adjective inv olves is com 2posed of the predicate (P ) and three semantic roles. Syntactically , the triple valence ad 2jective requires that the principal and referential filler must be nominal whereas the resul 2tative filler must be a ”numeral +measure w ord ”phrase. There are tw o sentence pat 2terns that are semantically synonym ous , therefore , they have constrains on the valence carrier as well as semantic roles. Finally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only by combining anal 2ysis and synthesis , can the syntactic phenomena of sentences be explained. On the other

hand it could be m ore explanatory , if m ore w ork on generalization is done , although the valence grammar is descriptive in nature.

The aspectual signi ficance of the su ffix le and its syntactic conditions

 ……………………………………………………………………JIN Lixin , p34

This paper 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ormal structures , starting from the sim plest form and proceeding to those with variables such as le , or various object or subject inserted , using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s in classical em pirical science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 tw o im plicate realized aspects :the conclusive and continuous and tw o im plicate contin 2uous aspects of action and state. It als o shows that these aspects are marked by le and other syntactic conditions , whose sim plest forms in 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CHEN Xiaohe , p44

This is of analysis of the head verb phrase (HVP ) in 2the experiment , it was attem pted to mark all HVP follow 2ing the b ǎ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w ords in the corpus have been marked automatically , but not parts of speech.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linguistic knowledge , guided by the classification of HVP and supported by a list of specifically chosen verbs with sufficient syntactic information. And in the analysis , the author als o make use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corpus drawn from actual training. The result of experi 2ment is that the average rate of correctness of the open testing is up to 93%.A study of community w ords and lexical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TIAN Xiaolin , p53

Based on a collection of w ords that are very popular in H ong K ong community , this paper shows that part of the community w ords can be a s ource of Chinese v ocabulary and can be em ployed into the standardized v ocabulary.

A century of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 een Chinese and E nglish

 ………………………………………………………………PAN Wenguo , p60

The paper presents a birds ’eye 2view over the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een the En 2glish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s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It divides the hundred years of study into tw o different periods :the period before 1977when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mainly by individual linguists out of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Chinese


相关内容

  • 镀铬溶液三价铬含量高怎样处理
  • 镀铬溶液三价铬含量高怎样处理 镀铬三价铬升高很多电镀厂都遇到过而且是件很头疼的问题,一般三价铬升高只能通过大阳极小阴极电解处理,阳极表面积是阴极表面积的20-30倍,按阳极面积每平方分米2-3安培给电流电解,电解前检查每根阳极必须都导电,最好化验一下药液中硫酸含量,若硫酸含量高电解前最好把硫酸降至正 ...

  • 皮革中六价铬的产生原因和检测方法
  • 原料皮本身并不含有铬元素,但是在被加工为成品革后检测出了六价铬,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皮革中六价铬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两类.一是制革材料中含有六价铬:二是在制革或存放过程中,铬鞣革中的部分三价铬被氧化变成六价铬.由于制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许多种材料和多道工序,因此,皮革制品中六价铬的形 ...

  • 环保无害化电镀的若干研究论述
  • 摘 要:21世纪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且人类在这一发展时期的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因此,研发环保无害化电镀尤其必要,具体以无铬钝化和三价铬电镀在电镀工业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中三价铬电镀分为硫酸盐体系和氯化物体系.在本案,作者以三价铬电镀为例,浅析环保无害化电镀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三价铬电镀:镀液:镀铬 ...

  • 镀锌钝化方法概述
  • 2007年12月涂 装 与 电 镀33 镀锌钝化方法概述 黄永兵 (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030027) 摘 要 简要介绍镀锌后彩虹色钝化处理.军绿化钝化处理.蓝白色钝化处理..关键词 镀锌; 钝化; 清洁生产 镀锌的后处理包括除氢.出光和钝化等工序, 其目的是消除缺陷, , 蚀能力 ...

  •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确定实验条件的方法,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 掌握TU-1901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仪器. 二.实验原理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目前一般采用邻二氮菲法.该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且稳定 ...

  • 含砷废水的处理办法
  • 1. 砷的处理办法 废水中的三价砷可以用沉淀法进行回收,如硫酸厂中的废水,可用硫化钠在20~40℃下进行处理,所得的硫化砷用硫酸铜在70℃进行处理,冷却后进行分离,分出硫化铜后,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在>70℃通入空气或氧,使砷成为五价,再分出硫化铜,溶液通入二氧化硫或硫酸厂的尾气,使五价砷还 ...

  • 三价铬与传统六价铬
  • 三价铬与传统六价铬 三价, 传统 1.未来我国电镀工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电镀企业的数量增长很快.但与此同时,部分电镀产品市场逐步被塑料制品和涂料制品取代,使得生产能力增加和市场需求减少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预计在近期内,电镀产品的市场总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应尽快削减本行业过剩的 ...

  • 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铁矿石中的全铁
  • 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铁矿石中的全铁 测定铁的方法很多,含铁高的试样,普遍采用氯化亚锡为还原剂的重铬酸钾容量法,该法比较方便,过量的氯化亚锡很容易除去,重铬酸钾滴定溶液比较稳定,可直接作为标准溶液.在0.5-1.8N的盐酸溶液中,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变化很明显,受温度的影响(30°以下)较 ...

  • 含铁锰地下水的危害及除铁除锰技术
  • 含铁锰地下水的危害及除铁除锰技术 一.含铁锰地下水的形成 铁在地球表面分布很广,地壳中的铁质多半分散在各种晶质岩和沉积岩中,它们都是难溶性的化合物.这些铁质大量的进入水中,一般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含碳酸的地下水,对岩层中二价铁的氧化物起溶解作用. 在水的循环中,部分雨水由地表渗入地下的过程中,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