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夏至]阅读答案

2010年贵州毕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夏  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 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为防止害虫发生。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主要有京师求雨、龙灯求雨等,祈求风调雨顺。

22.结合文本,说说夏至这天具有什么特点?(2分)

23.过了夏至,华南西部的气候有什么变化?(2分)

24.文章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用来说明什么?(2分)

25.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出两种,并指出相关语句。(4分)

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2分)

23.雨水量显著增加,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2分)

24.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  (2分)

25.列数字: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4分)

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

举例子: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2010年贵州毕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夏  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 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为防止害虫发生。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主要有京师求雨、龙灯求雨等,祈求风调雨顺。

22.结合文本,说说夏至这天具有什么特点?(2分)

23.过了夏至,华南西部的气候有什么变化?(2分)

24.文章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用来说明什么?(2分)

25.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出两种,并指出相关语句。(4分)

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2分)

23.雨水量显著增加,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2分)

24.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  (2分)

25.列数字: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4分)

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

举例子: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相关内容

  • 山东初中语文阅读答案
  • 四.欣赏山水文化之和谐(11分) 26.(2分)中国人对山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27.(3分)A C B 28.(2分)文章引用徐霞客的例子,一是为了说明徐霞客对山水的态度是为了向大地求知,他有别于一般中国人纯欣赏的态度.(1分)二是为了使文章 ...

  • 说明文概括信息题型分类
  • [平谷一模](二)阅读<漫话对联>,完成第14-16题.(共12分) 漫话对联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 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 ...

  • 地球的运动
  • 让地球"动"起来 让学生在"动"中学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念(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2. 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特点.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关系 ...

  • 2017届初三二模语文卷-崇明区(含答案)
  • 2017届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2.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 ...

  •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 ...

  •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二
  • 期末复习二 第 一 部 分 ( 26分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qīn( )佩 ②zhuó( )著 ③惊心动pò( ) ④中西合bì( )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训,给人以幽雅.活泼的感受. ②为了筹 ...

  • 必考点专练2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必考点专练2 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建议用时:45分钟) (2014•调研)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完成1-3题 . 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 ( ). A.兰 ...

  • 2015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一答案
  • 真题领悟:1. 解析 国际标准时间是0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0时区在东8区的西边,相差8个时区,所以国际标准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即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是2013年12月1日17时30分. 答案 A 2. 解析 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原则上以180°经线为界:另一条是 ...

  • 地理名称趣闻阅读答案
  • 读一读,做一做. 地理名称趣闻 阿非利加洲简称非洲,是世界上最热的大陆.它有一个外号叫"世界的火炉",这是因为它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阳光直射地面."阿非利加"在拉丁语中就是"阳光灼热"的意思.骄阳下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