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霞村的时候]与[德伯家的苔丝]

《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比较研

摘 要: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我国著名女作家丁玲创作的一部

短篇小说,贞贞是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

著名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贞贞

和苔丝这两个人物进行了比较,虽然她们两人都善良、美丽、纯洁,

但她们对生活价值的理解和态度是不同的。

关键词:贞贞;苔丝;比较

一、贞贞和苔丝都是善良、美丽和纯洁的化身

贞贞是一位美丽聪明的农村姑娘。“她的脸色红润,声音清晰。”

(丁玲,2006:144)她追求纯洁而又幸福的爱情,她与同村的夏

大宝相恋,尽管夏大宝很穷,贞贞的家人也强烈反对这门亲事,但

贞贞依然真诚热烈地爱着夏大宝。贞贞的父亲让她嫁给一个家境殷

实的米铺老板,她死活不同意。在绝望之中,贞贞竟跑到天主教堂

去做姑姑。不幸的是在那儿贞贞遇到了日寇,他们侮辱了她又把她

带到军营做了军妓。后来,虽身患重疾,但为了信仰,为了能够发

挥自身价值,她毅然而然的决定为八路军提供情报。贞贞为了革命

的胜利和人民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和贞洁,她的身体尽管已经

被玷污了,但是她的灵魂仍旧圣洁,她的内心依旧是纯洁清白的。

出于后悔也是因为同情,夏大宝向贞贞求婚。然而贞贞没有屈从

于家人的劝说,而是毅然拒绝了夏大宝。因为她很清楚,如果和夏

大宝成婚,他们的婚姻会始终蒙在阴影之下,与其婚后承受巨大的

精神痛苦,还不如现在就硬下心来放弃这门婚事。这样夏大宝还可

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一点充分体现出贞贞对别人

的尊重还有对自身的尊重。通过她对革命的献身和对夏大宝求婚的

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善良和对别人的考虑和体谅。不论在日本

鬼子的军营还是在自己家乡,贞贞总是在关心着别人的幸福,她的

确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好姑娘。

《德伯家的苔丝》中,小说开头通过作家的描述就可以看到苔丝

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苔丝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预示着她将会有

和她同伴所不同的经历——尽管她‘满腔的纯情还没有带上人生的

经验’,但她头上系着一根引人注目的红色发带。”(bronfen, 1993:

74) 这根红色发带使苔丝在一群穿白色的队伍里显得与众不同,这

也许预示着她的命运会和一般女孩不同。

苔丝内心纯洁善良,作为家中的长女,为了改变家里贫穷的状况,

她不得不到附近有钱人家德伯太太的府邸去认本家。然而,她太单

纯又缺乏生活经验,遭到了所谓的表哥亚历克的诱惑而失身。后来

苔丝去一个农场当了挤奶工,在那她遇到了安吉尔并爱上了他。被

亚历克诱奸的经历使苔丝背上了无休无止的负罪感,因此尽管她内

心深爱安吉尔,却迟迟不敢接受他的爱情。但最后出于强烈的爱,

苔丝还是与安吉儿结婚了。苔丝的母亲告诉她不要向她未来的丈夫

讲任何关于自己过去的事情,但是苔丝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她

不想欺骗安吉儿。新婚之夜,苔丝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不想遭

到的竟是安吉儿无情的抛弃。小说最后,苔丝最终杀死了亚历克。

在她的生命最终时刻,她还是那么善良无私,她乞求安吉尔娶自己

的妹妹丽莎·露。苔丝总是关心着别人的幸福。然而,她的纯洁和

善良带给她的不是幸福而是悲惨和最终的死亡。

总之,贞贞和苔丝都是美丽善良的女孩。虽然她们都失去了少女

的贞洁,但是内心都是圣洁的。

二、贞贞和苔丝对生活价值的理解

贞贞被鬼子掳去,身心均受重创。但所遭受的灾难并未蒙垢于她

的心灵,她曾两次从日本军队中逃出,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扶病

冒险给游击队通风报信。贞贞始终都是乐观、自信,一直在不断追

求着幸福的新生活。她意识到自己所做一切的价值和意义:“我看

见日本鬼子吃败仗,游击队四处活动,人心一天天好起来,我想我

吃点苦,也划得来,我总得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 (丁玲,

2006:144-145)

贞贞以为革命做过工作作为精神支柱,满怀自信与尊严回到村子

里,她没有被不幸和痛苦压垮,从她和叙述者“我”的第一次见面

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贞贞被亚桂邀请到窑洞来作客,在叙述者

“我”还在犹豫怎样开始他们的谈话才不会伤害到贞贞的感受和尊

严时,贞贞倒先开口了。当贞贞提到她所受的苦难时,她好象在回

忆一件过去很久的事情一样,一点都没有表现出要别人同情的样

子。“后来亚桂倒哭了,贞贞反来劝她。” (丁玲,2006:145)这

些都充分体现出贞贞的乐观和坚强不屈。回到家乡后,流言和诽谤

也没有使贞贞失去勇气,带着对新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理解,她

决定离开霞村,开始新生活。

然而,苔丝在遭遇不幸后,失去了自我,对待生活是悲观的。在

被亚历克诱奸后,苔丝回到家乡。为逃避乡亲们的讥讽,她只有等

到天黑后才敢出门。她甚至“把雨天诠释成‘她心灵中模糊的道德

神灵对她的软弱所表达的不可挽救的悲伤’。”(ackerman, 1996: 23)

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老马之死的愧疚感,苔丝同意去认亲。

见到亚历克后,苔丝觉得不知为什么就是“不喜欢有德伯先生在那

儿”。(哈代,2001:36)但是她最后还是接受了亚历克给她的工作。

在苔丝发现亚历克对她行为不轨时,她打算回家,但是既然已经答

应了这份工作,“怎么可以由于这种感情上的原因把行李弄回去从

而破坏整个重振家业的计划?要是这样她将如何面对父母呢?”

(哈代,2001:44)最后苔丝还是去了。但是在德伯家,亚历克趁

机诱奸了她。

苔丝的父亲去世后,她的家人不得不搬出原来的房子,落到了无

处栖息的境地。亚历克则利用这个机会让苔丝回到了自己身边。苔

丝为了家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她再次做了亚历克的情妇。因此,

可以看到苔丝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同命运顽强抗争,她做出的每

一个决定和每一次牺牲都是为了家人的利益。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两位女主人公都美丽、纯洁、善良,但

她们对生活价值的理解和态度是不同的。苔丝对待生活悲观,她完

全为自己的家庭而活,然而贞贞是乐观的,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不

同的生活态度使她们的命运也不尽相同,贞贞投身了革命,得到了

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这双重压迫斗争的机会,最后她选择去新的

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而苔丝认为她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应有

的代价,最终她因为杀死亚历克而被绞死,成了社会和家人的牺牲

品。

参考文献:

[1]ackerman, robert. thomas hardy’s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2]bronfen, elisabeth. pay as you go: exchanges of bodies

and signs [a]. in higonnet, margaret r. (ed.), the sence of

sex: feminists perspectives on hardy. pp. 72-81. urbana &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3.

[3]丁玲著、王荣编注.丁玲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4]哈代著、郑大民译.德伯维尔家的苔丝[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2001。

《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比较研

摘 要: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我国著名女作家丁玲创作的一部

短篇小说,贞贞是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

著名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贞贞

和苔丝这两个人物进行了比较,虽然她们两人都善良、美丽、纯洁,

但她们对生活价值的理解和态度是不同的。

关键词:贞贞;苔丝;比较

一、贞贞和苔丝都是善良、美丽和纯洁的化身

贞贞是一位美丽聪明的农村姑娘。“她的脸色红润,声音清晰。”

(丁玲,2006:144)她追求纯洁而又幸福的爱情,她与同村的夏

大宝相恋,尽管夏大宝很穷,贞贞的家人也强烈反对这门亲事,但

贞贞依然真诚热烈地爱着夏大宝。贞贞的父亲让她嫁给一个家境殷

实的米铺老板,她死活不同意。在绝望之中,贞贞竟跑到天主教堂

去做姑姑。不幸的是在那儿贞贞遇到了日寇,他们侮辱了她又把她

带到军营做了军妓。后来,虽身患重疾,但为了信仰,为了能够发

挥自身价值,她毅然而然的决定为八路军提供情报。贞贞为了革命

的胜利和人民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和贞洁,她的身体尽管已经

被玷污了,但是她的灵魂仍旧圣洁,她的内心依旧是纯洁清白的。

出于后悔也是因为同情,夏大宝向贞贞求婚。然而贞贞没有屈从

于家人的劝说,而是毅然拒绝了夏大宝。因为她很清楚,如果和夏

大宝成婚,他们的婚姻会始终蒙在阴影之下,与其婚后承受巨大的

精神痛苦,还不如现在就硬下心来放弃这门婚事。这样夏大宝还可

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一点充分体现出贞贞对别人

的尊重还有对自身的尊重。通过她对革命的献身和对夏大宝求婚的

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善良和对别人的考虑和体谅。不论在日本

鬼子的军营还是在自己家乡,贞贞总是在关心着别人的幸福,她的

确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好姑娘。

《德伯家的苔丝》中,小说开头通过作家的描述就可以看到苔丝

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苔丝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预示着她将会有

和她同伴所不同的经历——尽管她‘满腔的纯情还没有带上人生的

经验’,但她头上系着一根引人注目的红色发带。”(bronfen, 1993:

74) 这根红色发带使苔丝在一群穿白色的队伍里显得与众不同,这

也许预示着她的命运会和一般女孩不同。

苔丝内心纯洁善良,作为家中的长女,为了改变家里贫穷的状况,

她不得不到附近有钱人家德伯太太的府邸去认本家。然而,她太单

纯又缺乏生活经验,遭到了所谓的表哥亚历克的诱惑而失身。后来

苔丝去一个农场当了挤奶工,在那她遇到了安吉尔并爱上了他。被

亚历克诱奸的经历使苔丝背上了无休无止的负罪感,因此尽管她内

心深爱安吉尔,却迟迟不敢接受他的爱情。但最后出于强烈的爱,

苔丝还是与安吉儿结婚了。苔丝的母亲告诉她不要向她未来的丈夫

讲任何关于自己过去的事情,但是苔丝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她

不想欺骗安吉儿。新婚之夜,苔丝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不想遭

到的竟是安吉儿无情的抛弃。小说最后,苔丝最终杀死了亚历克。

在她的生命最终时刻,她还是那么善良无私,她乞求安吉尔娶自己

的妹妹丽莎·露。苔丝总是关心着别人的幸福。然而,她的纯洁和

善良带给她的不是幸福而是悲惨和最终的死亡。

总之,贞贞和苔丝都是美丽善良的女孩。虽然她们都失去了少女

的贞洁,但是内心都是圣洁的。

二、贞贞和苔丝对生活价值的理解

贞贞被鬼子掳去,身心均受重创。但所遭受的灾难并未蒙垢于她

的心灵,她曾两次从日本军队中逃出,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扶病

冒险给游击队通风报信。贞贞始终都是乐观、自信,一直在不断追

求着幸福的新生活。她意识到自己所做一切的价值和意义:“我看

见日本鬼子吃败仗,游击队四处活动,人心一天天好起来,我想我

吃点苦,也划得来,我总得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 (丁玲,

2006:144-145)

贞贞以为革命做过工作作为精神支柱,满怀自信与尊严回到村子

里,她没有被不幸和痛苦压垮,从她和叙述者“我”的第一次见面

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贞贞被亚桂邀请到窑洞来作客,在叙述者

“我”还在犹豫怎样开始他们的谈话才不会伤害到贞贞的感受和尊

严时,贞贞倒先开口了。当贞贞提到她所受的苦难时,她好象在回

忆一件过去很久的事情一样,一点都没有表现出要别人同情的样

子。“后来亚桂倒哭了,贞贞反来劝她。” (丁玲,2006:145)这

些都充分体现出贞贞的乐观和坚强不屈。回到家乡后,流言和诽谤

也没有使贞贞失去勇气,带着对新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理解,她

决定离开霞村,开始新生活。

然而,苔丝在遭遇不幸后,失去了自我,对待生活是悲观的。在

被亚历克诱奸后,苔丝回到家乡。为逃避乡亲们的讥讽,她只有等

到天黑后才敢出门。她甚至“把雨天诠释成‘她心灵中模糊的道德

神灵对她的软弱所表达的不可挽救的悲伤’。”(ackerman, 1996: 23)

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老马之死的愧疚感,苔丝同意去认亲。

见到亚历克后,苔丝觉得不知为什么就是“不喜欢有德伯先生在那

儿”。(哈代,2001:36)但是她最后还是接受了亚历克给她的工作。

在苔丝发现亚历克对她行为不轨时,她打算回家,但是既然已经答

应了这份工作,“怎么可以由于这种感情上的原因把行李弄回去从

而破坏整个重振家业的计划?要是这样她将如何面对父母呢?”

(哈代,2001:44)最后苔丝还是去了。但是在德伯家,亚历克趁

机诱奸了她。

苔丝的父亲去世后,她的家人不得不搬出原来的房子,落到了无

处栖息的境地。亚历克则利用这个机会让苔丝回到了自己身边。苔

丝为了家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她再次做了亚历克的情妇。因此,

可以看到苔丝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同命运顽强抗争,她做出的每

一个决定和每一次牺牲都是为了家人的利益。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两位女主人公都美丽、纯洁、善良,但

她们对生活价值的理解和态度是不同的。苔丝对待生活悲观,她完

全为自己的家庭而活,然而贞贞是乐观的,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不

同的生活态度使她们的命运也不尽相同,贞贞投身了革命,得到了

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这双重压迫斗争的机会,最后她选择去新的

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而苔丝认为她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应有

的代价,最终她因为杀死亚历克而被绞死,成了社会和家人的牺牲

品。

参考文献:

[1]ackerman, robert. thomas hardy’s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2]bronfen, elisabeth. pay as you go: exchanges of bodies

and signs [a]. in higonnet, margaret r. (ed.), the sence of

sex: feminists perspectives on hardy. pp. 72-81. urbana &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3.

[3]丁玲著、王荣编注.丁玲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4]哈代著、郑大民译.德伯维尔家的苔丝[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2001。


相关内容

  • 樊正伦:中华文化与养生之顺四时
  • 樊正伦:中华文化与养生之顺四时 千年药典籍,神秘莫测,您知道四季轮回与人体之间潜藏的关联吗,您知道如何饮食才能真正养生吗,情绪对健康究竟有没有影响,草根树皮为何能治百病,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作客健康大讲堂,为您打开中华医学经典的大门,破译先人的养生之道. 养生首先要顺四时,就是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 ...

  • 我们小时候真幼稚你是那一个呢?
  • 1.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 2.追在别人后面踩别人的影子 3.对着电扇张大嘴喊"啊~"然后听颤抖音 4.挤塑料包装纸上的气泡听啪啪的声音 5.拿刀切橡皮,用圆规戳桌子,把笔帽吸在舌头上,用胶条缠手指 6.把三层的纸巾一层层分成薄片 7.撕老式墙的墙皮并以撕下最大块为荣 8.摩红砖头 ...

  • 给80后:谨此纪念我们那再也回不来的小时候
  • 给80后:谨此纪念我们那再也回不来的小时候 再也回不去的小时候,总是莫名回想起小时候的快乐和烦恼,想着那个无忧的童年,想着那时候的酸梅粉,跳皮筋,扔沙包--那时候的一切.(来源 心融网) 小时候.特天真,特容易满足, 吃一毛钱的辣条,喝一毛钱一袋的冰水, 天天都是脏兮兮的,袖口总是油光可鉴,每天自己 ...

  • 小时候的我们
  • 小时候的我们 小时候.特天真,特容易满足,- 吃一毛钱的辣条,一毛钱两袋的唐僧肉,喝一毛钱一袋的冰水- 天天都是脏兮兮的,袖口总是油光可鉴,每天自己都纳闷自己的手哪来那么脏,- 永远不会有无聊的时候,总是有做不完的游戏,老鹰抓小鸡,警察抓小偷,跳皮筋,踢毽子,骑马打仗,弹溜溜蛋,砸磕的,丢沙包等等, ...

  • 有时候有时候
  • 有时候有时候 有时候,日子关闭了我们,只需我们的心不苦死,日子便持久不是一汪死水,而我们,依然也会在日子中敞开最美的姿态. 有时候,人生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在人生现已不可能回头的时候,对自个的终身感到悔恨,赢了全世界却输了自个. 有时候,再多的专家定见,也比不上你对某事的观念,大多数情况下,别人都帮 ...

  • 不看后悔的恋爱秘籍,塑造男人的形象
  • 女孩子喜欢的男人形象(男人必读,看完郁闷死~~) 1.看到她吃饭香的样子夸他胃口这么好,却一点也不胖 2.陪她一起去游泳,即使你不会游还可能被水呛到,要她帮你做人工呼吸 3.和她一起去爬山,登到山顶在好多人面前大声的喊出她的名字,告诉她你爱她 4.给她写首小诗,对着她大声的念出来,即使写的不好 5. ...

  • 半夜12点千万别做这件事 小心麻烦不断
  • 6.子时不能下决定 悟道老师解析:其实不仅仅是子时,午时也如此.因为子时.午时都是阴阳相交的时候,因此通常不能做大决定.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子时是一阳生,午时是一阴生.夜里头的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个时候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要护阳.而中午时候,就是十一点到 ...

  • 打工和创业,你如何选择
  • 打工和创业,你如何选择 毕业了,你是打工呢?还是自己创业呢??或许每个人都有创业当老板的梦想吧!但是,初出茅庐,你知道创业有多苦吗?如果你对单独创业还没有形成理论上的概念,那么劝你一句:莫冲动!还是先来这里看看打工与创业的经典差别吧! 1.打工的人把梦想托付给机会,创业的人把生命交付给信念和上帝; ...

  • [赢在校招]打工者和创业者的区别
  • 当打工者在喝酒吃饭骂老板,揣摩各种"机会"的时候,创业者在考虑的却是:如何团结更多的资源发展发展?如何生存下去?如何安全地运营?你是打工的命还是当老板的命?其实,这种区别不只在办公室的座位上,而在日常工作的心态之中.以下是打工与创业的47个区别: 1.打工的人把梦想托付给机会,创 ...

  • 其实,我并没有很想有个男朋友
  • 文/简书@越前离桑 感谢作者授权"她刊"发布 搬到新家的第一天,一个人昏天暗地的收拾了整整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已是我想要的样子.安窗帘的时候因为太高,被重重摔回床上的那一刻,眼泪在眼圈打转. 那个时候,好想有个男朋友. 大学的第二年,皮肤严重过敏后不能去上课,成周的请假,窝在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