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8卷第1期

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于贵明

(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西欧工业化初期,以圣西门、付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系统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他们从批判剥削制度入手,设计了人类应该实现的和谐社会形态,提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虽然他们的思想过于理想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而被称为“空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思想的闪光点越来越为后人所重视。在今天,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1-0005—04

18世纪后期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彻底革新了西欧的生产方式,从而为西欧和北美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工业革命也深刻地改变了西欧的社会性结构,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社

创造者,而资本家则是工人的剥削者。由于工人群众起初没有认识到剥夺他们工作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严酷的早期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他们最初的斗争采取了捣毁机器、破坏工厂的形式。传说一个名叫内德・卢德的英国工人是破坏机器的首倡者,因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这场捣毁机器的运动被称为“卢德运动”。

在工业革命前期,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都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就促使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的许多社会精英对现有制度的发展进行探索。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提出要改变旧制度的不合理因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因为当时社会的突出问题是对抗、冲突的普遍化,所以他们在设计理想的社会制度时,就把社会和谐放在了突出地位。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二、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内容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是在批判现存社会不和谐现象过程中提出的,而当时社会的不和

会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一时期的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和建立理想社会的种种设想,其中的社会和谐主张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8世纪中叶,在英国首先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工业革命”。从1760年到1860年,经过100多年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革命将英国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到了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

命的冲击开始波及到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的意义

不仅在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根本变革,还带来了社会结构方面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出大机器

生产,而且创造了大机器生产的组织形式——工厂

制度。

从19世纪初开始,西欧许多国家的工人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分享共同命运、具有共同利益的阶级。许多工人得出结论:只有工人才是财富的真正

[收稿日期]20LO一01—08

[作者简介】于贵明(1960一),男,山东省烟台市人,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学

研究.

万方数据

谐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所以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也就散见于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各个方面之中。归纳起来,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尽管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还不发达,其社会根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显现,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已经从现实情况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对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在此前提下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

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中,以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最为出色。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傅立叶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备受称颂的文明造成的灾祸所作的讽刺和批判火花。”【11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运动,是在它不断地重新创造出来而又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他指出,工人虽然创造了大量的产品,使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只不过为富人创造了“幸福”。“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工人的贫困在随着生产发展的程度而增长”。【21在他的著作里,用大量事实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法两国的无产者遭受剥削的悲惨情景,痛斥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罪行。

欧文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着这个时代的特征。这就是他把批判锋芒更加明确指向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欧文明确指出:“私有制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受的无数灾祸的原因。”∞1在欧文看来,私有制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祸根。

其次,设计了理想社会形态。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进行了描绘。圣西门的理想是“实业制

度”,付立叶设计的是“和谐社会”——法朗吉,欧文

则致力于建立“劳动公社”。他们所设计的理想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生产有组织、有计划。空想社会主义者普遍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危害,所以在他们所设计的未来社会中处于第一位的是生产的有组织,有计划性。圣西门设想在“实业制度”下,科学院负责编制计划,然后叫实业家委员会审查,最后交银行家执行。傅立叶的“法朗吉”里,不仅生产领

万方数据

域的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流通领域、商业劳动要联合协作,而且家务劳动、教育劳动、科学劳动、艺术劳动也要联合与协作。整个社会要把这七种劳动组织起来形成协调而完整的体系。欧文为“劳动公社”制定的组织法的名称是《新和协公社组织法》,认为每个公社都是“一个由农、工、商、学结合起来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由公社总理事会统一管理。

二是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与先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不同,在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设计的和谐社会中,都普遍反对禁欲主义,因此也普遍要求发展科学技术,繁荣文化教育,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圣西门说过,国家为自己规定的唯一合理目的就是用最小的管理费用生产更多的东西,他预言在实业制度下农工商业、科学和艺术都将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将得到迅速的提高。傅立叶认为,和谐制度是要人类最终摆脱一切苦难折磨的社会制度,建立这样的制度首先就要创造大规模的生产、高度的科学和优美的艺术。欧文认为,公社制度将利用最近100年来的发明和发现,根据科学原理组织社会,并以简单而合理的平等和正义原则管理社会,人们就有可能在每天不到四小时的有益而愉快的劳动条件下,使全社会拥有大量品质优良的产品。

三是实现权利平等,自由发展。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利不平等,个人的发展受到固定分工的严重约束,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吸收了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权思想,并推而广之到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他们首先把劳动权看作是最主要的“天赋人权”,认为一切人都有平等的劳动机会,一切人都要平等地参加劳动。其次是政治权利的平等。他们设想,在和谐制度下,所有人都有平等的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平等的享受权利和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妇女也获得了解放,取得了与男子一样平等的权利。在和谐制度下,由于旧式分工不复存在,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都非常全面,生产劳动成为了一种娱乐,劳动生产力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必要终身被束缚在一种职业上,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自由地发展自我。

四是实现合理分配,保障社会福利。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配方面普遍反对平均主义,认为每一个人的能力及其贡献是不同的,所以在分配所得方面也存在差别。圣西门提出了每个人的收入也应当与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的思想。傅立

叶明确表示,协作制度是绝不主张平均主义的,在“和谐制度”下,任何平均主义都是政治的毒药,他提出按照“资本、劳动力和才能来确立”的分配才是合理的分配。欧文认为,一切民族都有分配自己的财富的方式,在英国当时合理的分配只能在公平交易市场中进行,劳动者凭证明参与共同劳动份额的劳动券,在交易市场领取相应的劳动产品。欧文的分配理论本意是反对资本参与分配的,但是在实践中、在共同劳动产品范围以外,他实际上还是承认资本获得利润的权利。

另外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还有其他一些特点。例如消灭城乡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理想的基本内容。

最后,规划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人们之所以给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冠以“空想”之名,主要是因为他们所主张的和谐社会实现途径不现实、不科学。在当时,他们既没有找到谁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又没有找到实现和谐社会的可行道路。

圣西门从“理性支配世界”出发,认为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人民群众,而是具有高度“理性”的天才人物,劳动人民在社会变革中只能是一支消极的政治力量。他说:“法国居民虽是一种物质力量,并且热烈的希望恢复秩序,但是他们只有依靠有天才的人,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得到改造。”【41圣西门从“社会的变革,应当用和平方式实践”的观点出发,把实现实业制度的途径,具体规定为争取舆论和扩大宣传。傅立叶也一样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他把建立和谐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四种人的通力合作上:“第一是创办人或合作社的首脑;第二是谈判家;第三是宣传家;第四是发明家。”¨1傅立叶认为变革现存社会制度和实现和谐制度绝不能通过

暴力革命的道路。在他看来,革命是“最坏的一种社

会灾难”。只有通过和平改造现存社会的方法,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和谐。欧文在如何改造资本主义制度

问题上,一样反对暴力革命,把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制

度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企图用劝说、示范的办法去开导现有政府及其代表人物,接受他理想的社会制度方案。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受益者和捍卫者,注定了圣西门、傅

万方数据

立叶、欧文这些杰出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理想在当时只能是“空想”。

三、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恩格斯所说:“虽然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L61在今天,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展生产力。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设计和谐社会时,都主张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生产工艺、严密的组织管理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共同福利。为了提高生产力,他们甚至承认了私有财产积极意义,允许资本、土地、生产工具及个人存款人股分取红利,以此来激励私有者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增进社会成员的共同福利。同样,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是稳稳当当甚至死气沉沉的和谐,而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和谐;是一种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不断追求进步的和谐。在这个社会里,一切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劳动、知识、资本、创造都应该有发挥所长的环境;一切有利于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力量都应该有用武之地。

第二,必须把尊重劳动作为社会首要的价值取向。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最鄙视不劳而获。圣西门曾以寓言的方式设想,如果法国所有的贵族、教士、官吏都在一次海难中死去,这种损失对于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假如法国失去了所有最博学的知识分子、有才干的银行家、工厂主、商人、技术工人和农业生产者,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他把这些有用的阶级统称为“工业家”,也就是归为劳动阶层。过去,我们认为这是圣西门认识的局限性,但今天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却证明圣西门的这个判断还是有历史眼光的。欧文依据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L¨在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社会出现资本与劳动在分配方面的不平衡,特别是过分向资本倾斜,劳动所得占的

比重过低.就必定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如果劳动者连工资都不能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就可能还是“空想”。

第三,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在空想社

说。“博爱”意识的匮乏是我国道德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必须通过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广播电视各方面努力促使社会各界补上这一课。特别要强化企业家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化解社会“仇富”心态。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是针对100多年前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来的,他们的设想大多都只是纸上谈兵,即使有的付诸实施,结果也以失败而告终。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在《共产党宣言》中肯定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提倡的“社会和谐”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历史上有些思想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的思想学说在当时可能被人认为不现实、不可行,但若干年后却会成为人们实实在在的追求。当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恰恰是这样一些人。所以研究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将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05.

会主义者设计的和谐社会中,一方面根据个人的能

力和对社会贡献大小分配,鼓励人的个性和才华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要平均分配生活必需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尽管这些观点中还有平均主义痕迹,但是他们承认差别,重视公平,这对我们是有启示意义的。我们现阶段无论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来源等都已经多样化;不同地区和个人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财富多寡、生活状况也都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法律政策的制定要面对这个现实,立足于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前提下,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能因为只求效率而牺牲公平,产生两极分化。过去我们一直把“按需分配”当作共产主义分配原则推到遥远的将来,实际上,为全体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今天就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要求,没有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保障,和谐社会是建不成的。

第四,重视用道德劝导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伦理道德和理性原则来设计理想社会,用理性的原则来改造社会,这固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所在。但是不可否认用道德的手段来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有其独特的优势。事实上,后来西方社会富裕阶层的捐助推动了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起了很大作用。可以

Onthe

[2]傅立叶选集(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47.

[3]欧文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

[4]圣西门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74.[5]傅立叶选集(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7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566.

[7]欧文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17.

【责任编辑:赵连志]

Harmomom

(Inner

SocietyIdeologyofUtopianSocialismandItsPracticalSignificance

YuGuiming

MongoliaFinanceandEconomicsCollege,Huhhot,InnerMongolia,010051)

Abstract:AttheearlystageofindustrializationinwesternEurope,utopiansocialists-representedbysaint—si—mort-Fourier

and

Irving,elaboratetheideaofconstructingharmonioussocietyindetail.Startingfromcriticizing

ex-

ploitationsystem。theydesignharmonioussocialpatternthathumanbeingshouldrealize-putforwardtheapproaches

to

realizeharmonioussociety.Sincetheirthoughts舢℃tooidealisticandcannotberealizedatthattime。itisknown

socialdevelopment.theshiningpointsofitisdrawingmore

of

髂utopian.However-with

days。theharmonious

and

moreattentions,Nowa—

thebuild—

thoughtsutopian

socialistsisofgreattheoreticalvalue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to

ingofharmonioussocialismsociety.

Key8

words:utopian

socialism;workingclass;harmonioussociety

万方数据

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于贵明

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2010,8(1)0次

参考文献(7条)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2.傅立叶选集(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47.3.欧文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4.圣西门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74.5.傅立叶选集(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79.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66.7.欧文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17.

相似文献(9条)

1.学位论文 童萍 恩格斯的科学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2003

思格斯的科学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精华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恩格斯哲学理论为根基的,同其哲学思想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中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以往的伦理学说(特别是德国古典伦理学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伦理思想),不断地总结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和道德现象,使其道德观经历了从人道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逐步建立了其科学道德观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伦理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并在恩格斯晚年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和系统化.恩格斯的道德观科学地闸明了道德决定于社会经济关系,道德的阶级性、具体性和历史性,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历史类型等一系列道德的基本原理;系统论述了善与恶、自由与必然等道德范畴和爱情、婚姻、家庭道德,这无论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本身还是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都大有裨益.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党全民都十分重视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认真学习和研究恩格斯的科学道德观并坚定不移地以其为指导,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现状;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充分发挥道德的功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批判继承传统道德,进行道德创新,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

2.期刊论文 张步仁.ZHAN Bu-ren 论和谐社会由空想到现实的发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论,并最早进行了和谐社会的实践.21世纪和谐社会要由空想变成现实,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第三,缩小而不是继续扩大已经存在的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先富真正地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

3.学位论文 曹宏伟 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与毛泽东农民革命理论及其现实思考 2006

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体系的主体内容,孕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40至8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唯一科学理论。毫无疑问,工人革命理论生成、发展的时代、社会条件与中国现代化革命和建设展开的时代、社会性质截然不同,而且,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毕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革命的看法和观点,带有那个时代和地域的烙印,具有很强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如何认识这些局限性,以便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承继、发展与创新,这正是本课题所意欲达到的目的。

若想探讨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指导价值,首先要对这一理论的生成从源头上进行追溯,作出追本逐末的综合分析。尤其需从历史根源上探寻西欧特有的城邦与城市的兴起对西欧完成向近代转型的历史作用,它们是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产生于西欧的独特历史背景因素。19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开始明朗和激化,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新兴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并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社会历史舞台。同时,空想社会主义也异常活跃在西欧的政治历史舞台上。可以说,当时西欧完全具备了工人革命理论生成的社会、经济、阶级和思想基础。另外,工人革命理论只所以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是因为他们独特的个人条件和身处德国这一特定的社会客观条件所决定的。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毕竟产生于100多年前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对这一理论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应与时惧进,正确理解、诠释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使其保持科学性与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

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毛泽东的农民革命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恩所倡导的工人革命不仅要解放工人阶级本身,也正如他们所言:“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解放”。所以,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题中之义,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所涵盖的农民思想是毛泽东农民革命学说产生的理论根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在秉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又将其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这块土壤上,在中国革命的实际中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农民革命理论。中国革命的历史和实践已充分证明,毛泽东农民革命理论是引导我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唯一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农民革命理论的当今价值集中体现在“农民主体”这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法上。是它联结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成就了中国革命,成就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业。这是因为,从古至今,农民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他们始终扮演着恢宏悲壮的重要角色。农民是近代多次民主革命运动的主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创造现代化前提的主体力量。当中国大地上开始现代化建设运动时,农民又责无旁贷地成为建设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创造主体。在这里,农民是现代化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

现代化是一场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不仅指工农业经济等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为现代化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历

史过程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即人的现代化的过程。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解决占人口八成的农民的现代化问题,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整体上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民现代化成为本文论证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当代价值的现实落脚点。

工人革命理论与农民主体的中国现代化具有相反相承的关系,是一对相反相承的问题。“反”体现了两者的特殊性,“承”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性——实践性,即它必须面向现实。我们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遗产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对社会的实践的发展做出新的概括,对时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将马克思主义付之于实践,使之成为美好的现实,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就是‘马克思灵魂’的命运和前途”,这也正是本文立题意图所在。

4.学位论文 谭智奇 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研究 2009

在当代学术研究中,很少有人对马克思的资本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其实马克思的资本伦理思想很丰富,“商品”、“货币”、“工资”、“利润”等都是马克思“资本”内容的体现。马克思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将资本的研究与道德的研究放在同一层面,通过对以资本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进行批判。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资本家、资本与工人、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得出资本伦理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恶”。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为资本家劳动受到资本家剥削,资本家与工人表现为不平等性。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资本家的剥削性,工人阶级被剥削性。工人在劳动中处于一种异化状态,而这种异化的实质即资本伦理的缺失。马克思也认识到,尽管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恶”,但却仍掩盖不了其“善”的一面,并对资本的“善”作了分析。我们要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善”与“恶”的分析,从而正确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即抑制资本的“恶”,发展资本的“善”。

本文运用文本研究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马克思早期的一系列经济学手稿以及《资本论》中的资本伦理思想的来源、逻辑思路、基本内容进行解读,同时对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立足马克思的文本,对资本伦理概念进行界定。论文首先从资本、伦理的起源、概念入手,结合马克思著作中对资本与伦理的分析得出资本伦理的含义:资本伦理是资本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善恶观念。凡是符合社会发展本质的,就是善,反之就是恶。也可以说,资本伦理就是资本与社会道德的一种关系,它反映的是资本与人类社会、资本与人、资本与资本之间的各种关系。

第二部分论述了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的资本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方法论。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为其研究资本伦理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二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理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为马克思研究资本伦理提供了间接性的资本伦理思想内容;三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从而分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伦理思想;四是恩格斯从具体的资本主义社会实际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不平等性,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性的批判,为马克思研究资本伦理思想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 第三部分主要梳理了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形成过程。马克思的资本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一系列手稿和《资本论》中。在一系列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工资、货币、资本、分工、需要、私有制和分配的分析,初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伦理思想。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剩余价值、劳动力以及商品的流通过程的进一步分析,系统的论述了资本伦理思想。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资本的产生、发展过程,辩证地分析了资本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其反人道性,资本的增值性及其掠夺性,资本的平等性及其压迫性等资本伦理的基本内容。

第五部分探讨了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第一是要正确认识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资本伦理价值观;第三是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抑制资本的消极伦理影响。

本文重点在于从历史出发,深入考察和总结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从文本出发,深入探讨马克思一系列《手稿》及《资本论》中的资本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从现实出发,探索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本文的创新点:首先,通过解读文本,力图从发生学的角度挖掘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以便全面深入地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其次,对于资本伦理的善恶含义及其内容的辩证分析,对于如何正确对待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要素的资本,即人格化的资本伦理思想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5.期刊论文 董玉整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探求2005,""(z1)

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的理想,甚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历史上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现实的工人阶级运动实践,才提出了具有科学内涵的共产主义社会构想.在中,他们就曾预言,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和生产都将采取"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形式组织起来.在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建立这种联合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中,他们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消灭三大差别,达到社会整体的真正和谐.

6.学位论文 韩竹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2007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但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却非常丰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根本点,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

论文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它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同时从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和各国工人阶级组织创办的教育机构的实践中汲取有益成分。

论文从教育的本质、作用、目的和教育公正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有促进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实现教育公正。

论文列举了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三代领导人针对不同的时代背景,将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出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教育方针。最后论文分析了对当前中国出现的教育公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说明教育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的重大贡献,对解决中国教育公平问题和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毫无疑问,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7.学位论文 糜海波 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演变 2009

阶级是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一个关键概念。马克思在扬弃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阶级观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经济学、政治学研究和近乎一生的革命实践,创立了自己的阶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阶级是经济关系范畴,这个关系是对抗性的,它形成于生产过程中。其基本目标在于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公正,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即“自由王国”的共产主义提供理论根据。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社会的经济结构,职业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的特点。现实生活的演变必然会引起思想观念上的诸多反映,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主义等当代社会思潮使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及其旨趣受到了冲击,国外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阶级和阶级政治的内涵以时代性阐释。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多极化、分层化,需要对工人阶级的范畴重新界定,新中间阶级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以剥削、职业、身份为标准的阶级阶层分析显现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在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等的经典社会分层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社会研究的冲突论范式及功能论范式;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同维度解读社会阶级,拓展了阶级划分的理论视野;从强调阶级意识、阶级斗争到政治文化的实践介入,体现出对阶级形成的动态研究。在阶级关系上,以剥削、支配和异化等概念为核心较为全面地论证了阶级关系的新特征,重构了剥削和异化理论;以马克思的阶级定义为基石对剥削的道德界域与异化的形态、归因和消除路径进行了发展和补充。鉴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级结构趋于简单化的状况已演化为十分复杂的局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对此作出了后现代取向的理论回应,引发了对关涉马克思阶级观的历史哲学理论有效性的论争。以“阶级还原论”的解构、革命主体的破碎说、理性选择与博弈论诠释了西方工人运动衰退的缘由,从而出现了从阶级政治到非阶级政治、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对抗、从阶级民主到激进民主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向。认为传统的经济组织关系已变得支离破碎,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变得更为复杂,不再表现为对立阶级间的直接对抗。种族、代际和性别冲突日益变成重要的独立斗争,争取意识形态统治和控制的斗争变得至关重要。其中去阶级化的政治哲学理念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大背离。

8.期刊论文 许耀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2004,""(5)

和谐,是指世间的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由于社会主义致力于人的解放、幸福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这样的社会不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必然充满和谐.早在1842年,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里,就把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直接称为"和谐与

自由"的社会,并且指出,新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和谐",而是"全体和谐".马克思曾经称赞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光辉灿烂的处女作".

9.学位论文 王熙文 由劳动权概念分析引发的修宪建议 2007

人类历史发展至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工人阶级处于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之中,先进的机械开始排斥劳动者,导致劳动者大量过剩。为了获得生存,劳动人民丢对劳动权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自然法学派的思想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并丰富了劳动权思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把权利从自然法的应然状态转化为法定状态,将劳动权写入宪法,成为法定的权利。

从理论层面来看,劳动应是公民的一项法律权利,无论是从世界各国宪法的立法实践来看,还是从公民劳动所应具有的法律性质来看,把劳动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立法是合理的选择。然而,“八二宪法”不仅把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写入,还把劳动是公民的义务同时加以强调。该规定在理论上将会产生难以克服的矛盾;从实践层面上讲,公民劳动义务性的规定会使许多人处于两难的境地;从国际层面上讲,有构成强迫劳动职工罪之嫌。 通过各个层面分析,对我国宪法第42条第1款应进行修改。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mgcjxyxb-zhb201001002.aspx授权使用:华中科技大学(wfhzkjd),授权号:df9fa3de-4b74-4458-b655-9e5b01698098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9日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8卷第1期

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于贵明

(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西欧工业化初期,以圣西门、付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系统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他们从批判剥削制度入手,设计了人类应该实现的和谐社会形态,提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虽然他们的思想过于理想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而被称为“空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思想的闪光点越来越为后人所重视。在今天,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1-0005—04

18世纪后期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彻底革新了西欧的生产方式,从而为西欧和北美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工业革命也深刻地改变了西欧的社会性结构,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社

创造者,而资本家则是工人的剥削者。由于工人群众起初没有认识到剥夺他们工作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严酷的早期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他们最初的斗争采取了捣毁机器、破坏工厂的形式。传说一个名叫内德・卢德的英国工人是破坏机器的首倡者,因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这场捣毁机器的运动被称为“卢德运动”。

在工业革命前期,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都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就促使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的许多社会精英对现有制度的发展进行探索。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提出要改变旧制度的不合理因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因为当时社会的突出问题是对抗、冲突的普遍化,所以他们在设计理想的社会制度时,就把社会和谐放在了突出地位。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二、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内容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是在批判现存社会不和谐现象过程中提出的,而当时社会的不和

会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一时期的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和建立理想社会的种种设想,其中的社会和谐主张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8世纪中叶,在英国首先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工业革命”。从1760年到1860年,经过100多年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革命将英国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到了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

命的冲击开始波及到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的意义

不仅在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根本变革,还带来了社会结构方面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出大机器

生产,而且创造了大机器生产的组织形式——工厂

制度。

从19世纪初开始,西欧许多国家的工人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分享共同命运、具有共同利益的阶级。许多工人得出结论:只有工人才是财富的真正

[收稿日期]20LO一01—08

[作者简介】于贵明(1960一),男,山东省烟台市人,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学

研究.

万方数据

谐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所以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也就散见于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各个方面之中。归纳起来,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尽管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还不发达,其社会根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显现,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已经从现实情况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对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在此前提下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

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中,以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最为出色。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傅立叶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备受称颂的文明造成的灾祸所作的讽刺和批判火花。”【11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运动,是在它不断地重新创造出来而又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他指出,工人虽然创造了大量的产品,使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只不过为富人创造了“幸福”。“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工人的贫困在随着生产发展的程度而增长”。【21在他的著作里,用大量事实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法两国的无产者遭受剥削的悲惨情景,痛斥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罪行。

欧文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着这个时代的特征。这就是他把批判锋芒更加明确指向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欧文明确指出:“私有制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受的无数灾祸的原因。”∞1在欧文看来,私有制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祸根。

其次,设计了理想社会形态。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进行了描绘。圣西门的理想是“实业制

度”,付立叶设计的是“和谐社会”——法朗吉,欧文

则致力于建立“劳动公社”。他们所设计的理想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生产有组织、有计划。空想社会主义者普遍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危害,所以在他们所设计的未来社会中处于第一位的是生产的有组织,有计划性。圣西门设想在“实业制度”下,科学院负责编制计划,然后叫实业家委员会审查,最后交银行家执行。傅立叶的“法朗吉”里,不仅生产领

万方数据

域的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流通领域、商业劳动要联合协作,而且家务劳动、教育劳动、科学劳动、艺术劳动也要联合与协作。整个社会要把这七种劳动组织起来形成协调而完整的体系。欧文为“劳动公社”制定的组织法的名称是《新和协公社组织法》,认为每个公社都是“一个由农、工、商、学结合起来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由公社总理事会统一管理。

二是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与先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不同,在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设计的和谐社会中,都普遍反对禁欲主义,因此也普遍要求发展科学技术,繁荣文化教育,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圣西门说过,国家为自己规定的唯一合理目的就是用最小的管理费用生产更多的东西,他预言在实业制度下农工商业、科学和艺术都将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将得到迅速的提高。傅立叶认为,和谐制度是要人类最终摆脱一切苦难折磨的社会制度,建立这样的制度首先就要创造大规模的生产、高度的科学和优美的艺术。欧文认为,公社制度将利用最近100年来的发明和发现,根据科学原理组织社会,并以简单而合理的平等和正义原则管理社会,人们就有可能在每天不到四小时的有益而愉快的劳动条件下,使全社会拥有大量品质优良的产品。

三是实现权利平等,自由发展。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利不平等,个人的发展受到固定分工的严重约束,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吸收了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权思想,并推而广之到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他们首先把劳动权看作是最主要的“天赋人权”,认为一切人都有平等的劳动机会,一切人都要平等地参加劳动。其次是政治权利的平等。他们设想,在和谐制度下,所有人都有平等的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平等的享受权利和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妇女也获得了解放,取得了与男子一样平等的权利。在和谐制度下,由于旧式分工不复存在,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都非常全面,生产劳动成为了一种娱乐,劳动生产力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必要终身被束缚在一种职业上,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自由地发展自我。

四是实现合理分配,保障社会福利。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配方面普遍反对平均主义,认为每一个人的能力及其贡献是不同的,所以在分配所得方面也存在差别。圣西门提出了每个人的收入也应当与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的思想。傅立

叶明确表示,协作制度是绝不主张平均主义的,在“和谐制度”下,任何平均主义都是政治的毒药,他提出按照“资本、劳动力和才能来确立”的分配才是合理的分配。欧文认为,一切民族都有分配自己的财富的方式,在英国当时合理的分配只能在公平交易市场中进行,劳动者凭证明参与共同劳动份额的劳动券,在交易市场领取相应的劳动产品。欧文的分配理论本意是反对资本参与分配的,但是在实践中、在共同劳动产品范围以外,他实际上还是承认资本获得利润的权利。

另外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还有其他一些特点。例如消灭城乡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理想的基本内容。

最后,规划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人们之所以给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冠以“空想”之名,主要是因为他们所主张的和谐社会实现途径不现实、不科学。在当时,他们既没有找到谁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又没有找到实现和谐社会的可行道路。

圣西门从“理性支配世界”出发,认为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人民群众,而是具有高度“理性”的天才人物,劳动人民在社会变革中只能是一支消极的政治力量。他说:“法国居民虽是一种物质力量,并且热烈的希望恢复秩序,但是他们只有依靠有天才的人,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得到改造。”【41圣西门从“社会的变革,应当用和平方式实践”的观点出发,把实现实业制度的途径,具体规定为争取舆论和扩大宣传。傅立叶也一样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他把建立和谐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四种人的通力合作上:“第一是创办人或合作社的首脑;第二是谈判家;第三是宣传家;第四是发明家。”¨1傅立叶认为变革现存社会制度和实现和谐制度绝不能通过

暴力革命的道路。在他看来,革命是“最坏的一种社

会灾难”。只有通过和平改造现存社会的方法,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和谐。欧文在如何改造资本主义制度

问题上,一样反对暴力革命,把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制

度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企图用劝说、示范的办法去开导现有政府及其代表人物,接受他理想的社会制度方案。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受益者和捍卫者,注定了圣西门、傅

万方数据

立叶、欧文这些杰出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理想在当时只能是“空想”。

三、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恩格斯所说:“虽然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L61在今天,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展生产力。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设计和谐社会时,都主张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生产工艺、严密的组织管理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共同福利。为了提高生产力,他们甚至承认了私有财产积极意义,允许资本、土地、生产工具及个人存款人股分取红利,以此来激励私有者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增进社会成员的共同福利。同样,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是稳稳当当甚至死气沉沉的和谐,而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和谐;是一种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不断追求进步的和谐。在这个社会里,一切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劳动、知识、资本、创造都应该有发挥所长的环境;一切有利于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力量都应该有用武之地。

第二,必须把尊重劳动作为社会首要的价值取向。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最鄙视不劳而获。圣西门曾以寓言的方式设想,如果法国所有的贵族、教士、官吏都在一次海难中死去,这种损失对于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假如法国失去了所有最博学的知识分子、有才干的银行家、工厂主、商人、技术工人和农业生产者,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他把这些有用的阶级统称为“工业家”,也就是归为劳动阶层。过去,我们认为这是圣西门认识的局限性,但今天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却证明圣西门的这个判断还是有历史眼光的。欧文依据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L¨在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社会出现资本与劳动在分配方面的不平衡,特别是过分向资本倾斜,劳动所得占的

比重过低.就必定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如果劳动者连工资都不能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就可能还是“空想”。

第三,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在空想社

说。“博爱”意识的匮乏是我国道德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必须通过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广播电视各方面努力促使社会各界补上这一课。特别要强化企业家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化解社会“仇富”心态。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是针对100多年前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来的,他们的设想大多都只是纸上谈兵,即使有的付诸实施,结果也以失败而告终。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在《共产党宣言》中肯定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提倡的“社会和谐”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历史上有些思想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的思想学说在当时可能被人认为不现实、不可行,但若干年后却会成为人们实实在在的追求。当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恰恰是这样一些人。所以研究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将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05.

会主义者设计的和谐社会中,一方面根据个人的能

力和对社会贡献大小分配,鼓励人的个性和才华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要平均分配生活必需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尽管这些观点中还有平均主义痕迹,但是他们承认差别,重视公平,这对我们是有启示意义的。我们现阶段无论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来源等都已经多样化;不同地区和个人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财富多寡、生活状况也都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法律政策的制定要面对这个现实,立足于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前提下,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能因为只求效率而牺牲公平,产生两极分化。过去我们一直把“按需分配”当作共产主义分配原则推到遥远的将来,实际上,为全体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今天就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要求,没有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保障,和谐社会是建不成的。

第四,重视用道德劝导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伦理道德和理性原则来设计理想社会,用理性的原则来改造社会,这固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所在。但是不可否认用道德的手段来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有其独特的优势。事实上,后来西方社会富裕阶层的捐助推动了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起了很大作用。可以

Onthe

[2]傅立叶选集(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47.

[3]欧文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

[4]圣西门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74.[5]傅立叶选集(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7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566.

[7]欧文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17.

【责任编辑:赵连志]

Harmomom

(Inner

SocietyIdeologyofUtopianSocialismandItsPracticalSignificance

YuGuiming

MongoliaFinanceandEconomicsCollege,Huhhot,InnerMongolia,010051)

Abstract:AttheearlystageofindustrializationinwesternEurope,utopiansocialists-representedbysaint—si—mort-Fourier

and

Irving,elaboratetheideaofconstructingharmonioussocietyindetail.Startingfromcriticizing

ex-

ploitationsystem。theydesignharmonioussocialpatternthathumanbeingshouldrealize-putforwardtheapproaches

to

realizeharmonioussociety.Sincetheirthoughts舢℃tooidealisticandcannotberealizedatthattime。itisknown

socialdevelopment.theshiningpointsofitisdrawingmore

of

髂utopian.However-with

days。theharmonious

and

moreattentions,Nowa—

thebuild—

thoughtsutopian

socialistsisofgreattheoreticalvalue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to

ingofharmonioussocialismsociety.

Key8

words:utopian

socialism;workingclass;harmonioussociety

万方数据

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于贵明

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2010,8(1)0次

参考文献(7条)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2.傅立叶选集(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47.3.欧文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4.圣西门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74.5.傅立叶选集(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79.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66.7.欧文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17.

相似文献(9条)

1.学位论文 童萍 恩格斯的科学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2003

思格斯的科学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精华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恩格斯哲学理论为根基的,同其哲学思想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中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以往的伦理学说(特别是德国古典伦理学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伦理思想),不断地总结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和道德现象,使其道德观经历了从人道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逐步建立了其科学道德观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伦理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并在恩格斯晚年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和系统化.恩格斯的道德观科学地闸明了道德决定于社会经济关系,道德的阶级性、具体性和历史性,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历史类型等一系列道德的基本原理;系统论述了善与恶、自由与必然等道德范畴和爱情、婚姻、家庭道德,这无论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本身还是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都大有裨益.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党全民都十分重视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认真学习和研究恩格斯的科学道德观并坚定不移地以其为指导,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现状;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充分发挥道德的功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批判继承传统道德,进行道德创新,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

2.期刊论文 张步仁.ZHAN Bu-ren 论和谐社会由空想到现实的发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论,并最早进行了和谐社会的实践.21世纪和谐社会要由空想变成现实,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第三,缩小而不是继续扩大已经存在的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先富真正地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

3.学位论文 曹宏伟 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与毛泽东农民革命理论及其现实思考 2006

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体系的主体内容,孕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40至8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唯一科学理论。毫无疑问,工人革命理论生成、发展的时代、社会条件与中国现代化革命和建设展开的时代、社会性质截然不同,而且,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毕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革命的看法和观点,带有那个时代和地域的烙印,具有很强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如何认识这些局限性,以便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承继、发展与创新,这正是本课题所意欲达到的目的。

若想探讨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指导价值,首先要对这一理论的生成从源头上进行追溯,作出追本逐末的综合分析。尤其需从历史根源上探寻西欧特有的城邦与城市的兴起对西欧完成向近代转型的历史作用,它们是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产生于西欧的独特历史背景因素。19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开始明朗和激化,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新兴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并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社会历史舞台。同时,空想社会主义也异常活跃在西欧的政治历史舞台上。可以说,当时西欧完全具备了工人革命理论生成的社会、经济、阶级和思想基础。另外,工人革命理论只所以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是因为他们独特的个人条件和身处德国这一特定的社会客观条件所决定的。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毕竟产生于100多年前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对这一理论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应与时惧进,正确理解、诠释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使其保持科学性与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

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毛泽东的农民革命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恩所倡导的工人革命不仅要解放工人阶级本身,也正如他们所言:“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解放”。所以,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题中之义,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所涵盖的农民思想是毛泽东农民革命学说产生的理论根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在秉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又将其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这块土壤上,在中国革命的实际中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农民革命理论。中国革命的历史和实践已充分证明,毛泽东农民革命理论是引导我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唯一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农民革命理论的当今价值集中体现在“农民主体”这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法上。是它联结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成就了中国革命,成就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业。这是因为,从古至今,农民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他们始终扮演着恢宏悲壮的重要角色。农民是近代多次民主革命运动的主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创造现代化前提的主体力量。当中国大地上开始现代化建设运动时,农民又责无旁贷地成为建设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创造主体。在这里,农民是现代化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

现代化是一场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不仅指工农业经济等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为现代化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历

史过程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即人的现代化的过程。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解决占人口八成的农民的现代化问题,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整体上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民现代化成为本文论证马克思工人革命理论当代价值的现实落脚点。

工人革命理论与农民主体的中国现代化具有相反相承的关系,是一对相反相承的问题。“反”体现了两者的特殊性,“承”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性——实践性,即它必须面向现实。我们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遗产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对社会的实践的发展做出新的概括,对时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将马克思主义付之于实践,使之成为美好的现实,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就是‘马克思灵魂’的命运和前途”,这也正是本文立题意图所在。

4.学位论文 谭智奇 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研究 2009

在当代学术研究中,很少有人对马克思的资本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其实马克思的资本伦理思想很丰富,“商品”、“货币”、“工资”、“利润”等都是马克思“资本”内容的体现。马克思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将资本的研究与道德的研究放在同一层面,通过对以资本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进行批判。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资本家、资本与工人、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得出资本伦理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恶”。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为资本家劳动受到资本家剥削,资本家与工人表现为不平等性。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资本家的剥削性,工人阶级被剥削性。工人在劳动中处于一种异化状态,而这种异化的实质即资本伦理的缺失。马克思也认识到,尽管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恶”,但却仍掩盖不了其“善”的一面,并对资本的“善”作了分析。我们要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善”与“恶”的分析,从而正确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即抑制资本的“恶”,发展资本的“善”。

本文运用文本研究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马克思早期的一系列经济学手稿以及《资本论》中的资本伦理思想的来源、逻辑思路、基本内容进行解读,同时对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立足马克思的文本,对资本伦理概念进行界定。论文首先从资本、伦理的起源、概念入手,结合马克思著作中对资本与伦理的分析得出资本伦理的含义:资本伦理是资本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善恶观念。凡是符合社会发展本质的,就是善,反之就是恶。也可以说,资本伦理就是资本与社会道德的一种关系,它反映的是资本与人类社会、资本与人、资本与资本之间的各种关系。

第二部分论述了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的资本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方法论。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为其研究资本伦理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二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理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为马克思研究资本伦理提供了间接性的资本伦理思想内容;三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从而分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伦理思想;四是恩格斯从具体的资本主义社会实际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不平等性,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性的批判,为马克思研究资本伦理思想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 第三部分主要梳理了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形成过程。马克思的资本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一系列手稿和《资本论》中。在一系列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工资、货币、资本、分工、需要、私有制和分配的分析,初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伦理思想。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剩余价值、劳动力以及商品的流通过程的进一步分析,系统的论述了资本伦理思想。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资本的产生、发展过程,辩证地分析了资本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其反人道性,资本的增值性及其掠夺性,资本的平等性及其压迫性等资本伦理的基本内容。

第五部分探讨了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第一是要正确认识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资本伦理价值观;第三是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抑制资本的消极伦理影响。

本文重点在于从历史出发,深入考察和总结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从文本出发,深入探讨马克思一系列《手稿》及《资本论》中的资本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从现实出发,探索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本文的创新点:首先,通过解读文本,力图从发生学的角度挖掘马克思资本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以便全面深入地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其次,对于资本伦理的善恶含义及其内容的辩证分析,对于如何正确对待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要素的资本,即人格化的资本伦理思想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5.期刊论文 董玉整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探求2005,""(z1)

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的理想,甚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历史上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现实的工人阶级运动实践,才提出了具有科学内涵的共产主义社会构想.在中,他们就曾预言,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和生产都将采取"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形式组织起来.在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建立这种联合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中,他们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消灭三大差别,达到社会整体的真正和谐.

6.学位论文 韩竹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2007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但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却非常丰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根本点,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

论文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它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同时从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和各国工人阶级组织创办的教育机构的实践中汲取有益成分。

论文从教育的本质、作用、目的和教育公正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有促进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实现教育公正。

论文列举了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三代领导人针对不同的时代背景,将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出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教育方针。最后论文分析了对当前中国出现的教育公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说明教育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的重大贡献,对解决中国教育公平问题和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毫无疑问,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7.学位论文 糜海波 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演变 2009

阶级是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一个关键概念。马克思在扬弃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阶级观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经济学、政治学研究和近乎一生的革命实践,创立了自己的阶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阶级是经济关系范畴,这个关系是对抗性的,它形成于生产过程中。其基本目标在于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公正,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即“自由王国”的共产主义提供理论根据。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社会的经济结构,职业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的特点。现实生活的演变必然会引起思想观念上的诸多反映,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主义等当代社会思潮使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及其旨趣受到了冲击,国外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阶级和阶级政治的内涵以时代性阐释。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多极化、分层化,需要对工人阶级的范畴重新界定,新中间阶级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以剥削、职业、身份为标准的阶级阶层分析显现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在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等的经典社会分层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社会研究的冲突论范式及功能论范式;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同维度解读社会阶级,拓展了阶级划分的理论视野;从强调阶级意识、阶级斗争到政治文化的实践介入,体现出对阶级形成的动态研究。在阶级关系上,以剥削、支配和异化等概念为核心较为全面地论证了阶级关系的新特征,重构了剥削和异化理论;以马克思的阶级定义为基石对剥削的道德界域与异化的形态、归因和消除路径进行了发展和补充。鉴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级结构趋于简单化的状况已演化为十分复杂的局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对此作出了后现代取向的理论回应,引发了对关涉马克思阶级观的历史哲学理论有效性的论争。以“阶级还原论”的解构、革命主体的破碎说、理性选择与博弈论诠释了西方工人运动衰退的缘由,从而出现了从阶级政治到非阶级政治、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对抗、从阶级民主到激进民主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向。认为传统的经济组织关系已变得支离破碎,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变得更为复杂,不再表现为对立阶级间的直接对抗。种族、代际和性别冲突日益变成重要的独立斗争,争取意识形态统治和控制的斗争变得至关重要。其中去阶级化的政治哲学理念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大背离。

8.期刊论文 许耀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2004,""(5)

和谐,是指世间的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由于社会主义致力于人的解放、幸福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这样的社会不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必然充满和谐.早在1842年,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里,就把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直接称为"和谐与

自由"的社会,并且指出,新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和谐",而是"全体和谐".马克思曾经称赞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光辉灿烂的处女作".

9.学位论文 王熙文 由劳动权概念分析引发的修宪建议 2007

人类历史发展至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工人阶级处于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之中,先进的机械开始排斥劳动者,导致劳动者大量过剩。为了获得生存,劳动人民丢对劳动权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自然法学派的思想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并丰富了劳动权思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把权利从自然法的应然状态转化为法定状态,将劳动权写入宪法,成为法定的权利。

从理论层面来看,劳动应是公民的一项法律权利,无论是从世界各国宪法的立法实践来看,还是从公民劳动所应具有的法律性质来看,把劳动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立法是合理的选择。然而,“八二宪法”不仅把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写入,还把劳动是公民的义务同时加以强调。该规定在理论上将会产生难以克服的矛盾;从实践层面上讲,公民劳动义务性的规定会使许多人处于两难的境地;从国际层面上讲,有构成强迫劳动职工罪之嫌。 通过各个层面分析,对我国宪法第42条第1款应进行修改。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mgcjxyxb-zhb201001002.aspx授权使用:华中科技大学(wfhzkjd),授权号:df9fa3de-4b74-4458-b655-9e5b01698098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9日


相关内容

  • 马原简答题
  • 一.认识来源于实践. 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认识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实践,一种是传承,前者比如说测量水的沸点,后者如学生从书上学知识.但传承的认识也来自于别人的实践.实践和承传是源和流的关系.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只有放在实践中才知道.水的沸点究竟是不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 ...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版教学大纲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 分:3 适用专业:文.理.工.管各专业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教育公共 ...

  • 马基本各章节读书笔记
  • 第1章读书笔记 (2011-04-14 19:57: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义的多角度理解 (2)马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哲②政经③科社 (3)对马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4)作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是 ...

  • 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重大意义
  •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伟大旗帜高举,是十七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七大的一个突出贡献.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意蕴丰厚,思想深刻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是对自 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是特 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 最佳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重点:划清两个界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 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 ...

  • 2015版最新毛概课程教学大纲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 ...

  • 毛概论文选题参考2013
  • 毛邓三论文选题(供参考) 一.选题说明及写作要求:以下提供了既属于本课程范围,又体现理论与现实相联系的论文选题方向.选题方向不等同论文题目,题目自拟.选题后面括号里是提示,可以选取某一方面写作.当然也可按照你们的思路写作. 选题方向是参考,也可选择本课程范围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正文字数在3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