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日关系

当前的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周边关系,同时也是近期最受关注的国际双边关系。 中日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41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巨大发展,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于众所周知的的原因,当前两国关系处在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受到严重影响。

(过去的40年是中日关系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给两国人民带来实惠最多的40年,两国关系在各领域、各层次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2012年9 月,两国关系因日本政府“购岛”受到严重冲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 中日关系困难局面的表现?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如何改善双方的关系?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 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双方应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两国关系面临的问题,推动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发展。”

一、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

自日方去年9月宣布“购买”钓鱼岛、实现“国有化”,挑起争端后,中日关系已呈恶化趋势。 ——新华网

自去年钓鱼岛矛盾激化以来,中国官方形容中日关系时频频使用“严峻”“严重”等词。

2012年9月9日,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进行了交谈。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表明了中方立场。胡锦涛郑重指出,近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 2012年9月27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前众议长、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等日本友好人士代表指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这本应成为两国关系更好发展的机遇之年,但由于日方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执意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把中日关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

2012年9月28日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6指出,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中日关系面临严峻形势。

2013年5月1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演讲中表示:去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两国关系因日本政府“购岛”受到严重冲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如不及时处置,将会朝着与“合作共赢”目标相背离的方向越走越远。

2013年8月3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京会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时提到,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

专家、媒体谈中日关系使用词汇:

紧张、倒退、政冷经冷、僵局、低谷、低潮、冰点、恶化、最低谷、冷和平、冷对抗、最差时期、最坏时期等。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认为,当前中日关系从政治关系来看,是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差时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也认为中日关系已走到41年来的“最坏时期”。专家宋荣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

书长)认为两国已进入“冷和平”时代。

1、主要表现

第一、高层接触中断。

国家首脑间缺少往来。两国高层交往骤减并陷于停滞。

一年来中日正部级以上的接触寥寥无几,政府首脑以上没有接触,两国外长即使同时出席东盟外长会都没有实现会晤。尽管日本首相多次提出希望与中方领导人会晤,但始终坚持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立场,中日缺少高层会晤的政治基础。如今,两国政府换届后高层互访尚无期。

去年9月,日本时任首相野田佳彦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俄罗斯短暂会谈后,日中高层接触中断。如果此次能在俄罗斯实现“站立会谈”,将是日中双方现政权的首次高层交谈。6月末7月初举行的东盟外长系列会议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也曾意欲和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未果。

据日本共同社2013年8月23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意欲在9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会议上,寻找机会和预计也将出席该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站立会谈”。

2013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山口那津男还向习近平转交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亲笔信。这是自去年9月中日关系因钓鱼岛“国有化”问题恶化以来中国领导人首次与日本执政党高层举行会谈。

2013年4月8日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博鳌与习近平会面。 这是中日双方罕见的一次高层接触,但是习近平见福田“未提中日关系”.

2013年8月3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京会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第二、经济贸易缩减

钓鱼岛争端爆发后,在政治关系“冷冻”的状态下,经济关系也受到了较大冲击。经贸合作失去动力。

2013年8月14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日中之间的贸易额为147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8%,这是上半年数据自2009年以来首次同比下滑。如果这个下滑速度保持到了今年年底,中日贸易总额也许会跌破3000亿美元。

中日关系的现状决定了日系车在中国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牌。 第三、民间对立情绪蔓延。

2013年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纪念日,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九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在北京发布。调查显示:两国公众始终看重中日关系,但对现状的认可度急剧下降;中日双方相互好感度降至9年来最低值;

调查显示,中国普通公众对日好感度为5.2%,去年为31.8%;日本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为9.6%,去年为15.6%。因受中日关系恶化的影响,两国的普通公众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与2012年相比均大幅下降并跌至2005年以来调查的最低值,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90.1%日本人和92.8%中国人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认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人也比去年有所增加。

据统计,去年“购岛”事件发生后,双方游客人数下降了30%左右,特别是团体旅游下降幅度更是高达70%以上。

这说明,两国民众感情产生对立倾向,严重恶化。

2、原因

“当前中日关系陷入严重困难局面是日方一手造成的。”外交部发言人

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责任完全在日方。日方领导人言行不一,一面说对话,一面不断挑衅、侵犯中国领土主权,释放错误的历史观。

——新华社评论

专家宋荣华:造成中日之间这种“冷和平”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顽固不化,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国力提升让日本感到不服气,不愿沦为亚洲的二流国家。

因此,中日钓鱼岛之争不是一岛之争,而是综合国力和国家意志的较量,其结果将奠定彼此在未来东亚格局中的地位。

(1)直接原因: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立场

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在钓鱼岛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09/14

围绕所谓“购岛”,日方抛出了种种谬论,试图掩人耳目,混淆视听。 日方的谬论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条:

一曰钓鱼岛是“无主地”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大量文献史料表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15世纪以前,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商人、渔民即把钓鱼岛等当作航海标志,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早在明朝初期,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这一点日本在近代以前的有关史料也是明确承认的。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不是一句空话,不是查无实据,而是铁证如山。

二曰中日“不存在领土争议”论。日本利用甲午战争非法窃取钓鱼岛,二战结束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业已回归中国版图。1951年,日本同美国等国家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即现在的冲绳)交由美国管理。1953年,美国控制下的琉球民政府擅自扩大管辖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裹挟其中。1971年,日、美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又擅自把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中国政府对日、美这种私相授受中国领土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不予承认。历史不容翻案。日方否认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争端,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直接挑战。

三曰中日在搁置领土争议问题上“不存在共识”论。这更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共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门由此开启,中日关系才有了40年的巨大发展,东亚地区才有了40年的稳定与安宁。现在日本当局对两国当年的共识矢口否认,缺乏最起码的国家诚信,也严重动摇了中日政治互信的基础。

四曰政府出面“购岛”是“被逼无奈”论。日方说政府“购岛”是为了避免石原“购岛”对中日关系可能造成的伤害,是为了保持钓鱼岛所谓的“平稳、稳定”,这完全是托词和借口。我们看到的事实和结果是,石原先是搭台,上演“购岛”闹剧,日政府“犹抱琵琶半遮面”随后登场,和石原一唱一和演“双簧”,目的就是强化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所谓“法理地位”。如果听信日本政府的辩解,我们不禁要问,日本到底谁当家?我们该和谁打交道?日方如此折腾,钓鱼岛哪里还有什么“平稳、稳定”?

这场钓鱼岛风波完全是日方一手挑起的,目的就是要改写日本当年非法窃取中国领土的不光彩历史,否定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这种企图是徒劳的、无益的。 ——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

中日此番僵局,祸起日本政府不顾历史事实和中方的严正立场,于去年9月执意推进所谓钓鱼岛“国有化”。时至今日10个月有余,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立场没有丝毫改变。

在钓鱼岛问题上,安倍不承认钓鱼岛问题客观存在争议,反复强调“决不妥协”、“寸步不让”、“决不会让钓鱼岛有争议这种事情发生”,并派出公务船不断入侵中国钓鱼岛海域。

据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泰国期间,一方面强调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一方面又称要改善日中关系。

程永华说:“ 日本政府对窃取中国钓鱼岛的历史视而不见,对40年前两国领导人达成的谅解不予承认,对日本民众要求改善中日关系的呼声置若罔闻,在双方有关对话磋商中缺乏诚意,致使磋商沟通未取得实质进展。”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洪磊表示:日方一直竭力回避钓鱼岛问题,甚至连问题存在本身都不愿承认,不愿同中方进行认真和实质性的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日方所谓“双无立场”即钓鱼岛无主权争议,无谈判余地,为对话设置障碍。

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责任完全在日方。日方领导人言行不一,一面不断挑衅、侵犯中国领土主权,释放错误的历史观,还企图拉拢域外势力,对中国形成“围堵”;一面又在释放所谓“善意”,表示“双方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十分重要”。试问,在日方始终竭力回避钓鱼岛问题,甚至连问题存在本身都不愿承认的情势下,两国之间怎么会存在交流磋商需要的起码的气氛。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践踏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本质上是不能彻底反省和清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2)深层次原因:国力“此起彼落”下的战略博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表面上看由钓鱼岛问题引发,深层次原因是两国总的国家发展战略存在一定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大慧分析,日本“购岛”等一系列挑衅动作的背后,实际是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危机感。日本“购岛”绝非仅仅维护其所谓的“主权”。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日本战略重心由北向南调整,迅速崛起的中国成为防范重点。钓鱼岛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战略要道,日本强化对钓鱼岛及周边各岛的“防卫”意在遏制中国。

宋荣华: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客座教授认为造成中日之间这种“冷和平”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顽固不化,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国力提升让日本感到不服气,不愿沦为亚洲的二流国家。因此,中日钓鱼岛之争不是一岛之争,而是综合国力和国家意志的较量,其结果将奠定彼此在未来东亚格局中的地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认为,当前,中日国力对比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一事实,使得许多日本人难以接受并陷入焦虑,担心解决与中国的领土争端“时不我待”,不惜在钓鱼岛问题上放手一搏。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晓峰认为,中日友好的前40年,是“为友

好而友好”的40年,当时日本经济实力在中国之上,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对其构成威胁和挑战。而现在,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的GDP在2010年超越日本,尽管这一单纯数据说明不了太大问题,但是其象征意义很大,对日本人的心理冲击也很大。

中日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国力的此消彼长,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崛起给日本的社会心理和外交政策造成了巨大冲击。

近年来,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对比迅速变化,双方国力呈现“此起彼落”之势。中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日本的疑虑和担忧,同时,日本的国力虽然相对衰减,但并未放弃争夺地区主导权的努力,其国内部分势力甚至有为本国“安全”而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在地区格局尚未落定的情况下,双方之间带有“对抗”色彩的博弈还将持续相当时间,这是中日之间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近年来,在对华关系上,日本一直保持着非常不健康的心态和行为。日本视中国为最大的外部威胁和竞争对手,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尤其是海上的军事现代化让日本寝食难安;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影响力的增长也让日本难以适应,日本接受不了中日间剧烈的实力对比变化,对一个强大的中国感到害怕。为此,除在钓鱼岛及东海问题上与中国较劲外,日本还极尽所能地在各领域强化对中国的牵制。

随着中国力量的壮大,尤其是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以及日方声称的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包括进出海洋活动的增加、海军力量的发展和中国加强对钓鱼岛列屿的管理等,使日本产生了无谓的紧张和焦虑感,担心中国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日本非法长期霸占钓鱼岛列屿。所以想在中国力量还未完全发展前,争占钓鱼岛列屿。

二、中国的立场

(1)1、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

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中方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坚定不移。同时我们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领土争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 2012/09/10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附属的南小岛、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

中国坚决反对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定不移,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

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

中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同时,一直保持克制和负责任态度,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管控和解决问题。

日本政府“购岛”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通过国家领导人公开表态、多渠道高级别外交交涉等方式,明确表达了反对日本政府“购

岛”的严正立场;通过发表外交部声明、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在中央电视台发布钓鱼岛及周边海域气象预报及海洋环境预报等举措,强化了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宣示;通过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等措施,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在钓鱼岛及其附近海洋的实际存在。上述反制措施有理、有利、有节,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和法律效果。

2013年7月22日,国家海洋局与中国海警局同时挂牌,海上维权执法力度加强。过去进入钓鱼岛海域的中国海监总队只能通过船上电子显示屏和无线电宣示主权,今后中国执法船不但将配备武器,也可能把他国船舶的船员作为“犯罪嫌疑人”进行拘留。

中日之间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就钓鱼岛问题保持着接触和磋商。

双方启动两国副外长钓鱼岛问题磋商:2012-09-24,日本常务副外长河相周夫抵达北京的。25日上午,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就当前中日关系特别是钓鱼岛问题举行了磋商。

(2)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

2013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习近平表示,中日互为重要近邻,邦交正常化40年来,各领域合作深度和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力促进了两国各自的发展。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事实证明,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应坚持遵守。新形势下,我们要像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那样,体现出国家责任、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推动中日关系克服困难,继续向前发展。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洪磊表示:中日互为重要近邻,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在发展中日关系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主张中日双方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中方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继续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大局。

中日四个政治文件: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已签署四个政治文件。分别是1972年恢复邦交时发表的《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1978年两国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及2008年两国发表的《关于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四个政治文件,汇聚了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殷切希望,共同组成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认为,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和精神

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是:

中日两国共同为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建设性贡献,是新时代赋予两国的庄严责任。基于这一认识,今后中日两国将全面发展在双边、地区及国际等各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为两国、亚洲以及世界作出贡献,在此过程中相互获得利益并扩大共同利益,借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到新的高度。

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是:

相互支持和平发展,增进政治互信。保持并加强两国高层往来。努力提高各

自政策的透明度。扩大和深化两国政府、议会、政党的交流与对话。

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在能源、环保、金融、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充实和完善合作机制。

加强防务对话与交流,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

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广泛开展两国青少年、媒体、友城、民间团体之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

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课题。共同致力于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双方赞成联合国包括安理会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在开放、透明、包容等三项原则基础上促进东亚区域合作。

三、如何改善中日关系

习近平强调,要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着眼大局,把握方向,及时妥善处理好两国间存在的敏感问题。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日方应正视历史和现实,以实际行动,同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日方应尊重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正确处理历史问题。

程大使说,中日关系迟迟未摆脱严峻局面,给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希望日方正视历史和现实,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的办法,推动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外交部发言人:“当前的关键是日方在解决钓鱼岛问题上拿出诚意,采取切实措施,做出切实努力,以改善中日关系。”“日方应纠正错误,为消除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空喊对话口号解决不了问题。”

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

中日要持久和平友好,关键是日本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防止右翼势力把日本引向邪路、歪路;关键是日本一些人要摒弃冷战思维,接受而不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关键是日本不要在钓鱼岛问题上一错再错,否则只会害人又害己。 程永华指出,改善当前中日关系要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是妥善解决钓鱼岛问题。希望日方正视历史和现实,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处理钓鱼岛问题的办法,推动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二是日方务必慎重对待历史问题。历史问题事关中日关系基础,反映日本政策趋向,关系日本今后走向。近期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出现消极动向,引起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希望日方能够认识到历史问题的严重性,继续恪守迄今所做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不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切实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上世纪,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及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不容回避、更不容抵赖的史实。

二战后的日本从来没有从根本上承认和反思过这段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侵略战争。尤其是近年来,日本社会更是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要发诡词谬说,公开否认战争罪行等等为侵华历史翻案的事态,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

一个不能够尊重历史的国家,又怎能取信于周边各国?当前最值得我们警惕的是,随着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与进步力量的萎缩,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论不断增加。如果其一意孤行地循着这条路走下去,不仅会成为影响地区和平稳

定的消极因素,甚至可能重新走上发动侵略战争的老路。

近一年多时间里,特别是安倍政权上台之后,日本右翼政客更是在抹杀历史、挑起争端的邪路上飞奔。从将钓鱼岛非法“国有化”,到宣称要取消反思意味的“河野谈话”、“村山谈话”,以成为“正常国家”为名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再到放言“慰安妇制度有必要”、“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应当”,“侵略需重新定义”„„论调之荒谬、作为之极端令人侧目,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愤慨和同声谴责。

安倍上台后就领土问题不与中方对话。他一方面标榜“和中国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在国际社会沽名钓誉;另一方面却坚称中日之间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问题,更不承认双方曾经达成搁置争议的共识,拒绝通过和平对话解决问题。 而安倍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作为更是让人吃惊。安倍多次明言,对于在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未能参拜靖国神社感到“悔恨至极”,上任后已经两次向靖国神社赠送供品或祭祀费,其副首相麻生太郎等阁僚更是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认识上,安倍要么说“国际上对侵略概念没有定论”,要么辩解“我一次也没有说过日本没有侵略”,就是不愿说日本曾经侵略。实际上他在2006年出版的书中早就说过德国侵略,可见他并不是不明白侵略的概念,只是轮到日本时就装糊涂。8月15日,在政府主办、每年例行的“战殁者追悼式”上,安倍致辞中不再像此前历届首相那样提到日本过去给亚洲国家人民带来痛苦的历史,也不再提及“不战誓言”。连日本保守报纸《产经新闻》也承认,安倍内阁在历史问题上的表态已经退回到1993年细川内阁之前的方式。在日本与中、韩两国关系处于低潮之时,安倍的做法无疑会使日本与邻国的关系雪上加霜。

一方面在领土问题上不断挑战底线,而且坚持不对话,另一方面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再揭邻国人民感情伤疤,这难道就符合安倍所说的“国家利益”吗?

当今,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正在成为威胁东亚国家和平发展的两大问题,安倍的外交和政策取向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缓和紧张,更使日本战后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和平国家”形象信誉扫地。

从安倍8月15日在每年例行的“战殁者追悼式”上的讲话内容可以看出,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比连续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好多少,甚至出现倒退。安倍如果真的想改善与邻国关系,就应该正视目前成为最大问题的领土和历史认识问题,拿出积极态度来,否则中日关系恐怕会愈行愈远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 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才能搞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 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历史,能否尊重中国等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当政者对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的态度事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不管日本领导人以何种形式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其实质都是企图否认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那段侵略历史,继而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必将遭到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和同声谴责。 李总理指出:“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这番讲话切中当前中日关系倒退的实质和要害,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2013年7月21日,安倍新政权在参议院选举获胜,中日关系走向何方不仅中日两国国民关注,国际社会也十分关心。在安倍新政权执政的7个月里,非但没有人们期望的那样改变由于“购岛”事件跌入低谷的中日关系,反而由于对华的强硬态度出现了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那么,安倍新政权在参议院选举获胜后对华政策是否会改变,中日关系是否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目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

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安倍属于右倾保守势力,施政纲领提出修宪、将自卫队提升为国防军以及走“正常国家”之路等三个方面与改善中日关系格格不入。安倍7个月以来对华的种种表现也证明了起“言行一致”。并且,在短短几个月内,他本人和高官频繁出访东南亚和东北亚国家,以最大的限度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安倍在执政期间,中日关系的改善恐怕是遥遥无期。

另一种看法则正好相反。理由是中日关系的改善是客观的趋势,不能由任何人左右和决定。任何执政党执政的首要任务都是发展经济,日本无论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和方针,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日本要发展经济,必然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为此,安倍参议院大选后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目前双方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尽快改善中日两国关系使之健康发展。

分析来看,安倍在领土问题上绝不会轻易让步。在他眼里,钓鱼岛是一颗战略棋子,是与中国对峙抗衡的地缘争夺前沿,需要硬顶死扛,同时还可以认为炒作制造“中国威胁”和“安全危机”,从而推动修宪、国防正常化以及军事大国化的夙愿。

但是,日本的经济振兴绝对离不开中国。安倍要想政权长久,坐实安倍经济学兑现惠民承诺,就要和中国维持稳定的经济往来和双边关系大局。所以,他也会对华不断做些试探和接触。说白了,就是大局关系正常使得在经济上得利,同时以日美同盟来制约中国,这就是安倍对华的战略设计。这一战略根本上是在抑制中国崛起带来的权利变动,今后若干年内都很难有根本性的调整,因此,中日双边关系也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改善。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但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中国家地位都没有变,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巩固和延长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核心利益,也是国家外交的总目标,看待国际形势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和战略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方位拓展和完善外交工作布局。

当今国际形势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以意识形态论敌友、不以强硬论英雄。

当前的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周边关系,同时也是近期最受关注的国际双边关系。 中日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41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巨大发展,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于众所周知的的原因,当前两国关系处在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受到严重影响。

(过去的40年是中日关系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给两国人民带来实惠最多的40年,两国关系在各领域、各层次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2012年9 月,两国关系因日本政府“购岛”受到严重冲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 中日关系困难局面的表现?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如何改善双方的关系?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 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双方应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两国关系面临的问题,推动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发展。”

一、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

自日方去年9月宣布“购买”钓鱼岛、实现“国有化”,挑起争端后,中日关系已呈恶化趋势。 ——新华网

自去年钓鱼岛矛盾激化以来,中国官方形容中日关系时频频使用“严峻”“严重”等词。

2012年9月9日,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进行了交谈。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表明了中方立场。胡锦涛郑重指出,近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 2012年9月27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前众议长、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等日本友好人士代表指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这本应成为两国关系更好发展的机遇之年,但由于日方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执意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把中日关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

2012年9月28日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6指出,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中日关系面临严峻形势。

2013年5月1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演讲中表示:去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两国关系因日本政府“购岛”受到严重冲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如不及时处置,将会朝着与“合作共赢”目标相背离的方向越走越远。

2013年8月3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京会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时提到,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

专家、媒体谈中日关系使用词汇:

紧张、倒退、政冷经冷、僵局、低谷、低潮、冰点、恶化、最低谷、冷和平、冷对抗、最差时期、最坏时期等。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认为,当前中日关系从政治关系来看,是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差时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也认为中日关系已走到41年来的“最坏时期”。专家宋荣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

书长)认为两国已进入“冷和平”时代。

1、主要表现

第一、高层接触中断。

国家首脑间缺少往来。两国高层交往骤减并陷于停滞。

一年来中日正部级以上的接触寥寥无几,政府首脑以上没有接触,两国外长即使同时出席东盟外长会都没有实现会晤。尽管日本首相多次提出希望与中方领导人会晤,但始终坚持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立场,中日缺少高层会晤的政治基础。如今,两国政府换届后高层互访尚无期。

去年9月,日本时任首相野田佳彦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俄罗斯短暂会谈后,日中高层接触中断。如果此次能在俄罗斯实现“站立会谈”,将是日中双方现政权的首次高层交谈。6月末7月初举行的东盟外长系列会议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也曾意欲和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未果。

据日本共同社2013年8月23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意欲在9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会议上,寻找机会和预计也将出席该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站立会谈”。

2013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山口那津男还向习近平转交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亲笔信。这是自去年9月中日关系因钓鱼岛“国有化”问题恶化以来中国领导人首次与日本执政党高层举行会谈。

2013年4月8日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博鳌与习近平会面。 这是中日双方罕见的一次高层接触,但是习近平见福田“未提中日关系”.

2013年8月3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京会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第二、经济贸易缩减

钓鱼岛争端爆发后,在政治关系“冷冻”的状态下,经济关系也受到了较大冲击。经贸合作失去动力。

2013年8月14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日中之间的贸易额为147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8%,这是上半年数据自2009年以来首次同比下滑。如果这个下滑速度保持到了今年年底,中日贸易总额也许会跌破3000亿美元。

中日关系的现状决定了日系车在中国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牌。 第三、民间对立情绪蔓延。

2013年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纪念日,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九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在北京发布。调查显示:两国公众始终看重中日关系,但对现状的认可度急剧下降;中日双方相互好感度降至9年来最低值;

调查显示,中国普通公众对日好感度为5.2%,去年为31.8%;日本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为9.6%,去年为15.6%。因受中日关系恶化的影响,两国的普通公众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与2012年相比均大幅下降并跌至2005年以来调查的最低值,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90.1%日本人和92.8%中国人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认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人也比去年有所增加。

据统计,去年“购岛”事件发生后,双方游客人数下降了30%左右,特别是团体旅游下降幅度更是高达70%以上。

这说明,两国民众感情产生对立倾向,严重恶化。

2、原因

“当前中日关系陷入严重困难局面是日方一手造成的。”外交部发言人

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责任完全在日方。日方领导人言行不一,一面说对话,一面不断挑衅、侵犯中国领土主权,释放错误的历史观。

——新华社评论

专家宋荣华:造成中日之间这种“冷和平”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顽固不化,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国力提升让日本感到不服气,不愿沦为亚洲的二流国家。

因此,中日钓鱼岛之争不是一岛之争,而是综合国力和国家意志的较量,其结果将奠定彼此在未来东亚格局中的地位。

(1)直接原因: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立场

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在钓鱼岛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09/14

围绕所谓“购岛”,日方抛出了种种谬论,试图掩人耳目,混淆视听。 日方的谬论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条:

一曰钓鱼岛是“无主地”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大量文献史料表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15世纪以前,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商人、渔民即把钓鱼岛等当作航海标志,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早在明朝初期,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这一点日本在近代以前的有关史料也是明确承认的。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不是一句空话,不是查无实据,而是铁证如山。

二曰中日“不存在领土争议”论。日本利用甲午战争非法窃取钓鱼岛,二战结束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业已回归中国版图。1951年,日本同美国等国家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即现在的冲绳)交由美国管理。1953年,美国控制下的琉球民政府擅自扩大管辖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裹挟其中。1971年,日、美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又擅自把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中国政府对日、美这种私相授受中国领土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不予承认。历史不容翻案。日方否认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争端,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直接挑战。

三曰中日在搁置领土争议问题上“不存在共识”论。这更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共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门由此开启,中日关系才有了40年的巨大发展,东亚地区才有了40年的稳定与安宁。现在日本当局对两国当年的共识矢口否认,缺乏最起码的国家诚信,也严重动摇了中日政治互信的基础。

四曰政府出面“购岛”是“被逼无奈”论。日方说政府“购岛”是为了避免石原“购岛”对中日关系可能造成的伤害,是为了保持钓鱼岛所谓的“平稳、稳定”,这完全是托词和借口。我们看到的事实和结果是,石原先是搭台,上演“购岛”闹剧,日政府“犹抱琵琶半遮面”随后登场,和石原一唱一和演“双簧”,目的就是强化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所谓“法理地位”。如果听信日本政府的辩解,我们不禁要问,日本到底谁当家?我们该和谁打交道?日方如此折腾,钓鱼岛哪里还有什么“平稳、稳定”?

这场钓鱼岛风波完全是日方一手挑起的,目的就是要改写日本当年非法窃取中国领土的不光彩历史,否定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这种企图是徒劳的、无益的。 ——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

中日此番僵局,祸起日本政府不顾历史事实和中方的严正立场,于去年9月执意推进所谓钓鱼岛“国有化”。时至今日10个月有余,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立场没有丝毫改变。

在钓鱼岛问题上,安倍不承认钓鱼岛问题客观存在争议,反复强调“决不妥协”、“寸步不让”、“决不会让钓鱼岛有争议这种事情发生”,并派出公务船不断入侵中国钓鱼岛海域。

据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泰国期间,一方面强调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一方面又称要改善日中关系。

程永华说:“ 日本政府对窃取中国钓鱼岛的历史视而不见,对40年前两国领导人达成的谅解不予承认,对日本民众要求改善中日关系的呼声置若罔闻,在双方有关对话磋商中缺乏诚意,致使磋商沟通未取得实质进展。”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洪磊表示:日方一直竭力回避钓鱼岛问题,甚至连问题存在本身都不愿承认,不愿同中方进行认真和实质性的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日方所谓“双无立场”即钓鱼岛无主权争议,无谈判余地,为对话设置障碍。

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责任完全在日方。日方领导人言行不一,一面不断挑衅、侵犯中国领土主权,释放错误的历史观,还企图拉拢域外势力,对中国形成“围堵”;一面又在释放所谓“善意”,表示“双方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十分重要”。试问,在日方始终竭力回避钓鱼岛问题,甚至连问题存在本身都不愿承认的情势下,两国之间怎么会存在交流磋商需要的起码的气氛。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践踏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本质上是不能彻底反省和清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2)深层次原因:国力“此起彼落”下的战略博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表面上看由钓鱼岛问题引发,深层次原因是两国总的国家发展战略存在一定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大慧分析,日本“购岛”等一系列挑衅动作的背后,实际是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危机感。日本“购岛”绝非仅仅维护其所谓的“主权”。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日本战略重心由北向南调整,迅速崛起的中国成为防范重点。钓鱼岛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战略要道,日本强化对钓鱼岛及周边各岛的“防卫”意在遏制中国。

宋荣华: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客座教授认为造成中日之间这种“冷和平”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顽固不化,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国力提升让日本感到不服气,不愿沦为亚洲的二流国家。因此,中日钓鱼岛之争不是一岛之争,而是综合国力和国家意志的较量,其结果将奠定彼此在未来东亚格局中的地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认为,当前,中日国力对比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一事实,使得许多日本人难以接受并陷入焦虑,担心解决与中国的领土争端“时不我待”,不惜在钓鱼岛问题上放手一搏。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晓峰认为,中日友好的前40年,是“为友

好而友好”的40年,当时日本经济实力在中国之上,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对其构成威胁和挑战。而现在,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的GDP在2010年超越日本,尽管这一单纯数据说明不了太大问题,但是其象征意义很大,对日本人的心理冲击也很大。

中日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国力的此消彼长,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崛起给日本的社会心理和外交政策造成了巨大冲击。

近年来,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对比迅速变化,双方国力呈现“此起彼落”之势。中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日本的疑虑和担忧,同时,日本的国力虽然相对衰减,但并未放弃争夺地区主导权的努力,其国内部分势力甚至有为本国“安全”而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在地区格局尚未落定的情况下,双方之间带有“对抗”色彩的博弈还将持续相当时间,这是中日之间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近年来,在对华关系上,日本一直保持着非常不健康的心态和行为。日本视中国为最大的外部威胁和竞争对手,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尤其是海上的军事现代化让日本寝食难安;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影响力的增长也让日本难以适应,日本接受不了中日间剧烈的实力对比变化,对一个强大的中国感到害怕。为此,除在钓鱼岛及东海问题上与中国较劲外,日本还极尽所能地在各领域强化对中国的牵制。

随着中国力量的壮大,尤其是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以及日方声称的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包括进出海洋活动的增加、海军力量的发展和中国加强对钓鱼岛列屿的管理等,使日本产生了无谓的紧张和焦虑感,担心中国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日本非法长期霸占钓鱼岛列屿。所以想在中国力量还未完全发展前,争占钓鱼岛列屿。

二、中国的立场

(1)1、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

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中方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坚定不移。同时我们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领土争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 2012/09/10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附属的南小岛、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

中国坚决反对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定不移,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

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

中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同时,一直保持克制和负责任态度,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管控和解决问题。

日本政府“购岛”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通过国家领导人公开表态、多渠道高级别外交交涉等方式,明确表达了反对日本政府“购

岛”的严正立场;通过发表外交部声明、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在中央电视台发布钓鱼岛及周边海域气象预报及海洋环境预报等举措,强化了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宣示;通过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等措施,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在钓鱼岛及其附近海洋的实际存在。上述反制措施有理、有利、有节,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和法律效果。

2013年7月22日,国家海洋局与中国海警局同时挂牌,海上维权执法力度加强。过去进入钓鱼岛海域的中国海监总队只能通过船上电子显示屏和无线电宣示主权,今后中国执法船不但将配备武器,也可能把他国船舶的船员作为“犯罪嫌疑人”进行拘留。

中日之间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就钓鱼岛问题保持着接触和磋商。

双方启动两国副外长钓鱼岛问题磋商:2012-09-24,日本常务副外长河相周夫抵达北京的。25日上午,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就当前中日关系特别是钓鱼岛问题举行了磋商。

(2)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

2013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习近平表示,中日互为重要近邻,邦交正常化40年来,各领域合作深度和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力促进了两国各自的发展。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事实证明,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应坚持遵守。新形势下,我们要像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那样,体现出国家责任、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推动中日关系克服困难,继续向前发展。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洪磊表示:中日互为重要近邻,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在发展中日关系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主张中日双方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中方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继续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大局。

中日四个政治文件: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已签署四个政治文件。分别是1972年恢复邦交时发表的《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1978年两国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及2008年两国发表的《关于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四个政治文件,汇聚了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殷切希望,共同组成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认为,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和精神

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是:

中日两国共同为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建设性贡献,是新时代赋予两国的庄严责任。基于这一认识,今后中日两国将全面发展在双边、地区及国际等各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为两国、亚洲以及世界作出贡献,在此过程中相互获得利益并扩大共同利益,借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到新的高度。

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是:

相互支持和平发展,增进政治互信。保持并加强两国高层往来。努力提高各

自政策的透明度。扩大和深化两国政府、议会、政党的交流与对话。

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在能源、环保、金融、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充实和完善合作机制。

加强防务对话与交流,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

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广泛开展两国青少年、媒体、友城、民间团体之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

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课题。共同致力于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双方赞成联合国包括安理会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在开放、透明、包容等三项原则基础上促进东亚区域合作。

三、如何改善中日关系

习近平强调,要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着眼大局,把握方向,及时妥善处理好两国间存在的敏感问题。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日方应正视历史和现实,以实际行动,同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日方应尊重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正确处理历史问题。

程大使说,中日关系迟迟未摆脱严峻局面,给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希望日方正视历史和现实,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的办法,推动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外交部发言人:“当前的关键是日方在解决钓鱼岛问题上拿出诚意,采取切实措施,做出切实努力,以改善中日关系。”“日方应纠正错误,为消除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空喊对话口号解决不了问题。”

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

中日要持久和平友好,关键是日本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防止右翼势力把日本引向邪路、歪路;关键是日本一些人要摒弃冷战思维,接受而不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关键是日本不要在钓鱼岛问题上一错再错,否则只会害人又害己。 程永华指出,改善当前中日关系要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是妥善解决钓鱼岛问题。希望日方正视历史和现实,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处理钓鱼岛问题的办法,推动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二是日方务必慎重对待历史问题。历史问题事关中日关系基础,反映日本政策趋向,关系日本今后走向。近期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出现消极动向,引起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希望日方能够认识到历史问题的严重性,继续恪守迄今所做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不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切实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上世纪,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及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不容回避、更不容抵赖的史实。

二战后的日本从来没有从根本上承认和反思过这段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侵略战争。尤其是近年来,日本社会更是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要发诡词谬说,公开否认战争罪行等等为侵华历史翻案的事态,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

一个不能够尊重历史的国家,又怎能取信于周边各国?当前最值得我们警惕的是,随着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与进步力量的萎缩,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论不断增加。如果其一意孤行地循着这条路走下去,不仅会成为影响地区和平稳

定的消极因素,甚至可能重新走上发动侵略战争的老路。

近一年多时间里,特别是安倍政权上台之后,日本右翼政客更是在抹杀历史、挑起争端的邪路上飞奔。从将钓鱼岛非法“国有化”,到宣称要取消反思意味的“河野谈话”、“村山谈话”,以成为“正常国家”为名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再到放言“慰安妇制度有必要”、“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应当”,“侵略需重新定义”„„论调之荒谬、作为之极端令人侧目,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愤慨和同声谴责。

安倍上台后就领土问题不与中方对话。他一方面标榜“和中国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在国际社会沽名钓誉;另一方面却坚称中日之间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问题,更不承认双方曾经达成搁置争议的共识,拒绝通过和平对话解决问题。 而安倍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作为更是让人吃惊。安倍多次明言,对于在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未能参拜靖国神社感到“悔恨至极”,上任后已经两次向靖国神社赠送供品或祭祀费,其副首相麻生太郎等阁僚更是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认识上,安倍要么说“国际上对侵略概念没有定论”,要么辩解“我一次也没有说过日本没有侵略”,就是不愿说日本曾经侵略。实际上他在2006年出版的书中早就说过德国侵略,可见他并不是不明白侵略的概念,只是轮到日本时就装糊涂。8月15日,在政府主办、每年例行的“战殁者追悼式”上,安倍致辞中不再像此前历届首相那样提到日本过去给亚洲国家人民带来痛苦的历史,也不再提及“不战誓言”。连日本保守报纸《产经新闻》也承认,安倍内阁在历史问题上的表态已经退回到1993年细川内阁之前的方式。在日本与中、韩两国关系处于低潮之时,安倍的做法无疑会使日本与邻国的关系雪上加霜。

一方面在领土问题上不断挑战底线,而且坚持不对话,另一方面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再揭邻国人民感情伤疤,这难道就符合安倍所说的“国家利益”吗?

当今,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正在成为威胁东亚国家和平发展的两大问题,安倍的外交和政策取向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缓和紧张,更使日本战后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和平国家”形象信誉扫地。

从安倍8月15日在每年例行的“战殁者追悼式”上的讲话内容可以看出,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比连续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好多少,甚至出现倒退。安倍如果真的想改善与邻国关系,就应该正视目前成为最大问题的领土和历史认识问题,拿出积极态度来,否则中日关系恐怕会愈行愈远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 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才能搞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 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历史,能否尊重中国等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当政者对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的态度事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不管日本领导人以何种形式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其实质都是企图否认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那段侵略历史,继而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必将遭到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和同声谴责。 李总理指出:“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这番讲话切中当前中日关系倒退的实质和要害,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2013年7月21日,安倍新政权在参议院选举获胜,中日关系走向何方不仅中日两国国民关注,国际社会也十分关心。在安倍新政权执政的7个月里,非但没有人们期望的那样改变由于“购岛”事件跌入低谷的中日关系,反而由于对华的强硬态度出现了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那么,安倍新政权在参议院选举获胜后对华政策是否会改变,中日关系是否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目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

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安倍属于右倾保守势力,施政纲领提出修宪、将自卫队提升为国防军以及走“正常国家”之路等三个方面与改善中日关系格格不入。安倍7个月以来对华的种种表现也证明了起“言行一致”。并且,在短短几个月内,他本人和高官频繁出访东南亚和东北亚国家,以最大的限度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安倍在执政期间,中日关系的改善恐怕是遥遥无期。

另一种看法则正好相反。理由是中日关系的改善是客观的趋势,不能由任何人左右和决定。任何执政党执政的首要任务都是发展经济,日本无论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和方针,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日本要发展经济,必然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为此,安倍参议院大选后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目前双方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尽快改善中日两国关系使之健康发展。

分析来看,安倍在领土问题上绝不会轻易让步。在他眼里,钓鱼岛是一颗战略棋子,是与中国对峙抗衡的地缘争夺前沿,需要硬顶死扛,同时还可以认为炒作制造“中国威胁”和“安全危机”,从而推动修宪、国防正常化以及军事大国化的夙愿。

但是,日本的经济振兴绝对离不开中国。安倍要想政权长久,坐实安倍经济学兑现惠民承诺,就要和中国维持稳定的经济往来和双边关系大局。所以,他也会对华不断做些试探和接触。说白了,就是大局关系正常使得在经济上得利,同时以日美同盟来制约中国,这就是安倍对华的战略设计。这一战略根本上是在抑制中国崛起带来的权利变动,今后若干年内都很难有根本性的调整,因此,中日双边关系也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改善。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但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中国家地位都没有变,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巩固和延长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核心利益,也是国家外交的总目标,看待国际形势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和战略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方位拓展和完善外交工作布局。

当今国际形势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以意识形态论敌友、不以强硬论英雄。


相关内容

  • 可达矩阵快速算法
  • 传递闭包Warshall方法计算可达矩阵简要介绍 ① 在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R的传递闭包是包含R的X上的最小的传递关系.R的传递闭包在数字图像处理的图像和视觉基础.图的连通性描述等方面都是基本概念.一般用B表示定义在具有n个元素的集合X上关系R的n×n二值矩阵,则传递闭包的矩阵B+可如下计算: B+ ...

  • 用友U8+V12.1公共插件V7.6操作手册(业务协同平台)
  • U8V12.1公共插件V7.6业务协同平台 操作手册 + U8研发中心 2015年08月 目录 1 2 实施准备.............................................................................................. ...

  • [公务员培训]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100分
  •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 1.我国与周边( )国家有领土领海资源争议.(单选题 1 分) A.1 个 B.2 个 C.4 个 D.6 个 2.当今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单选题 1 分) A.欠发达国家 B.落后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 3.我国总体仍处于可 ...

  • 当前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应处理好的五种关系
  • 2011年第9期 理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焦点笔谈 当前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应处理好的五种关系 朱德全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要:以笔谈的形式,分析和思考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现实状况,提出当前职 ...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
  •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国家制度.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作为养老制度的关键环节,在筹资模式的选择中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如何选择科学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养老保险 ...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政策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政策 软件1012 江超伟 2010813084 摘要: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呈现出"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 ...

  • 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
  • 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 ...

  • 当前大国关系的发展及变化
  • 当前大国关系的发展及变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1991年冷战结束 ...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摘要: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国际形势,是制定正确的对内对外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这一判断应成为我们正确看待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指导思想.站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当前中美关系
  • 浅谈当前中美关系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这是继2006年的访美后又一次历史性的访问,国际舆论对此次访美活动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美关系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就当前中美关系来看,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两国的对话沟通非常密切.在过去的两年中,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