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

1、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上老师是引路人,应该像手电筒一样,站在学生身后,照亮学生前进的路。把课堂还给孩子,让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沃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才能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地涌流。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找到了教育的“根部”. 教育只有让孩子满意,才是最大的满意。教育是什么?是开发学生的创

造,是保全学生的灵性,是呵护思想的成长。

我说得形象一点,要扮演好四个角色。

“哑巴”: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讲;“忍者”: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和批评学生的错误;“懒汉”:要敢于把学习问题踢还给学生,千万别太过于勤快;“大

忽悠”:教师的最大作用体现在对学的激励、点燃、激发上。

高效课堂主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锻炼学生的“一传”——让学生动起来,和知识直接对话。这个对话的过程就是“学习”,学习即经历,即失败、

反馈、矫正。

用情感教育替代大脑教育 没有心灵参与的教育是空洞的,是假教育。你只用大脑教育孩子,这种教育甚至是无效的,再努力也是无效的。你不用大脑教育孩子

的时候,其实心灵的沟通就是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关于教育的四个比喻

尺子: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用一把尺子量多个人。这把尺子就像一根指挥棒,把很多优秀的人才赶进了失败的泥潭里。而真正的教育是用多把尺子量多个人,就是怎样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成为教育的出路所在。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

记了,教育就是提供给每个学生一双合脚的鞋而已。

杯子:

假如杯子是人格,水就是一个人的才能。先把杯子做大做好,然后就能盛装更多的水,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尽力往粗糙的杯子里

装水,溢出来了也不管不顾,任由泛滥。

镜子:

教育者的角色应当是镜子,而不是裁判、法官。镜子的作用是让孩子看清楚自己,从而提升自己。教育要回到根本上来,这个根本就是生命本身,生命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活力和能量,不可过于干预。因此,真正的教育是呵护生命的教育,是温暖心灵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只是牧者,而不是管教者。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十重十轻,本末倒置:重方法,轻道理;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习惯;重灌输,轻体验;重技巧,轻状态;重借鉴,轻反思;重条件,轻效果;重

理性,轻温度;重现象,轻原因;重奉献,轻待遇。

杂草:

我们的教育过于依赖心理学,就像我们的农夫过于依赖农药化肥一样。在教育问题上,其逻辑的建立是基于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而不只是医学和心理学。人是最大的自然,相对于这个“大自然”而言,心理学和医学的方法无异于农药和化肥。打个比方,园子里长满了杂草,医学就是用刀割去,但不除根,心理学就是用火烧,春风吹又生,而教育的方法是种植庄稼,清除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植庄稼,庄稼一生长,杂草自然退却。教育更像农业。 『林格/文』

主张一、教育就是“选鞋子”。

让每一双鞋子合脚,让鞋子去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适应鞋子。这句话的

隐喻是,“教育应努力适合儿童。”

主张二、教育就是“打麻将”。

让农村不认字的老太太学会打麻将,最好的方式不是办班,先教识字、再教专业课,而是帮助她找到三个陪练,在动手中学习,如同毛主席讲的“在战争中

学习战争”。这句话的隐喻是“教育是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主张三、教育就是“找水源”。

是鼓励和驱赶着教师疲于“给水”吗?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假如“没水”怎么办?“水”是“馊”的怎么办?教师不需要从繁重的工作中“减负”吗?见缝插针的教师专业化培训是不是对教师权益和业余生活的变相践踏?解放教育的希望还在于要解放教师,教育必须从指望发挥教师的“个人作用”,到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动,实现师生相长的“大目标”,这句话的隐

喻是,“和学生一起寻找水源”。

主张四、教育即“放手”、“放生”。

教育是情感、是生活、是尊重„„是一切围绕着“人”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但核心是“发展人”。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这句话的隐喻是“教育即自主发展”。2、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 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 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

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3、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

的个性。

4、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 性。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

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 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 学生就经常质疑。

5、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6、自育自学是教育之真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培养全面发

展、健康成长的人作为教育目标

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下,所谓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自育自学能力是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是培养其他多种能力的基础和发端,是人生有所作为的必备本领,又是人生无尽追求的崇高境界。作为学校,这负责,那负责,让学生会自育、会自学,才是最有价值、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负责。作为教育,这素质,那素质,凸显会自育、会自学的素质,才是基础厚实、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着落的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就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自学应是主线,教师引导应是基础,结构改革应是关键。只有从结构上突破,才有可能使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中终生受益。60多年前,陶行知曾经大声疾呼,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年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这“六大解放”确实是一个重大命题。如果不着力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不能让学生基本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六大解放”是一个也解放不

出来的。

7、教材是剧本,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树立多元智能理

念);

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

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

8、有效教学(来自老黄网易博客)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包括教学时间、教学精力、教学努力等等)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

求。为此,我认为可以用“四有论”来描述“有效教学”。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往往用经济学的方法把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

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对教学目标与特

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4、有魅力: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就是教师受学

生欢迎的程度来进行评价。

我认为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是建立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什么?就是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这45分钟时间度过幸福的时光。但是,教师的幸福是建立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假如我们牺牲了学生的发展,不加控制地展示教师的才华和魅力,我说得尖刻一点,这个教师的幸福是不道德的,你牺牲了学生的发展。有的老师的观摩课,45分钟的课上了50分钟,后面的几分钟上什么?他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编的两首诗推荐给孩子们,渲染人文。我问他,你的课堂是读文本还是读你的小诗啊,是让孩子学习文本的语言还是学习你的本领呢?假如我们把我们的基点,我们的起始点和教学的落脚点都放在学生这一头

上,

教育新理念

1、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上老师是引路人,应该像手电筒一样,站在学生身后,照亮学生前进的路。把课堂还给孩子,让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沃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才能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地涌流。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找到了教育的“根部”. 教育只有让孩子满意,才是最大的满意。教育是什么?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是保全学

生的灵性,是呵护思想的成长。

我说得形象一点,要扮演好四个角色。

“哑巴”: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讲;“忍者”: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和批评学生的错误;“懒汉”:要敢于把学习问题踢还给学生,千万别太过于勤快;“大忽悠”:

教师的最大作用体现在对学的激励、点燃、激发上。

高效课堂主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锻炼学生的“一传”——让学生动起来,和知识直接对话。这个对话的过程就是“学习”,学习即经历,即失败、反馈、

矫正。

用情感教育替代大脑教育 没有心灵参与的教育是空洞的,是假教育。你只用大脑教育孩子,这种教育甚至是无效的,再努力也是无效的。你不用大脑教育孩子

的时候,其实心灵的沟通就是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关于教育的四个比喻

尺子: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用一把尺子量多个人。这把尺子就像一根指挥棒,把很多优秀的人才赶进了失败的泥潭里。而真正的教育是用多把尺子量多个人,就是怎样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成为教育的出路所在。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

记了,教育就是提供给每个学生一双合脚的鞋而已。

杯子:

假如杯子是人格,水就是一个人的才能。先把杯子做大做好,然后就能盛装更多的水,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尽力往粗糙的杯子里

装水,溢出来了也不管不顾,任由泛滥。

镜子:

教育者的角色应当是镜子,而不是裁判、法官。镜子的作用是让孩子看清楚自己,从而提升自己。教育要回到根本上来,这个根本就是生命本身,生命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活力和能量,不可过于干预。因此,真正的教育是呵护生命的教育,是温暖心灵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只是牧者,而不是管教者。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十重十轻,本末倒置:重方法,轻道理;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习惯;重灌输,轻体验;重技巧,轻状态;重借鉴,轻反思;重条件,轻效果;重

理性,轻温度;重现象,轻原因;重奉献,轻待遇。

杂草:

我们的教育过于依赖心理学,就像我们的农夫过于依赖农药化肥一样。在教育问题上,其逻辑的建立是基于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而不只是医学和心理学。人是最大的自然,相对于这个“大自然”而言,心理学和医学的方法无异于农药和化肥。打个比方,园子里长满了杂草,医学就是用刀割去,但不除根,心理学就是用火烧,春风吹又生,而教育的方法是种植庄稼,清除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植庄稼,庄稼一生长,杂草自然退却。教育更像农业。 『林格/文』

主张一、教育就是“选鞋子”。

让每一双鞋子合脚,让鞋子去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适应鞋子。这句话的

隐喻是,“教育应努力适合儿童。”

主张二、教育就是“打麻将”。

让农村不认字的老太太学会打麻将,最好的方式不是办班,先教识字、再教专业课,而是帮助她找到三个陪练,在动手中学习,如同毛主席讲的“在战争中

学习战争”。这句话的隐喻是“教育是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主张三、教育就是“找水源”。

是鼓励和驱赶着教师疲于“给水”吗?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假如“没水”怎么办?“水”是“馊”的怎么办?教师不需要从繁重的工作中“减负”吗?见缝插针的教师专业化培训是不是对教师权益和业余生活的变相践踏?解放教育的希望还在于要解放教师,教育必须从指望发挥教师的“个人作用”,到发

挥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动,实现师生相长的“大目标”,这句话的隐喻是,“和学生一

起寻找水源”。

主张四、教育即“放手”、“放生”。

教育是情感、是生活、是尊重……是一切围绕着“人”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但核心是“发展人”。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这句话的隐喻是“教育即自主发展”。2、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 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 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

向发展。

3、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4、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 性。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 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 学生就经常质疑。

5、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6、自育自学是教育之真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培养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的人作为教育目标

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下,所谓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自育自学能力是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是培养其他多种能力的基础和发端,是人生有所作为的必备本领,又是人生无尽追求的崇高境界。作为学校,这负责,那负责,让学生会自育、会自学,才是最有价值、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负责。作为教育,这素质,那素质,凸显会自育、会自学的素质,才是基础厚实、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着落的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就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自学应是主线,教师引导应是基础,结构改革应是关键。只有从结构上突破,才有可能使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中终生受益。60多年前,陶行知曾经大声疾呼,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年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这“六大解放”确实是一个重大命题。如果不着力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不能

让学生基本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六大解放”是一个也解放不出来

的。

7、教材是剧本,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树立多元智能理

念);

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

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

8、有效教学(来自老黄网易博客)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包括教学时间、教学精力、教学努力等等)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

求。为此,我认为可以用“四有论”来描述“有效教学”。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往往用经济学的方法把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对教学目标与特

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4、有魅力: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就是教师受学

生欢迎的程度来进行评价。

我认为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是建立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什么?就是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这45分钟时间度过幸福的时光。但是,教师的幸福是建立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假如我们牺牲了学生的发展,不加控制地展示教师的才华和魅力,我说得尖刻一点,这个教师的幸福是不道德的,你牺牲了学生的发展。有的老师的观摩课,45分钟的课上了50分钟,后面的几分钟上什么?他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编的两首诗推荐给孩子们,渲染人文。我问他,你的课堂是读文本还是读你的小诗啊,是让孩子学习文本的语言还是学习你的本领呢?假如我们把我们的基点,我们的起始点和教学的落脚点都放在学生这一头

上,

教育教学新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教育教学类

18、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9、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20、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

21、“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2、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3、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4、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

25、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26、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7、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8、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

29、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30、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31、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2、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33、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34、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5、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36、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7、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38、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

39、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40、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41、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42、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3、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44、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45、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

46、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47、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

48、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

地工作。

49、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

性所消磨。

评价类

50、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

凡的人。

51、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

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

52、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

53、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

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

信其长处。

54、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我坚信:忧郁、自卑将不复存

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片晴空。

5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

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6、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

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57、健全的人格是二十一世纪的护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58、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

59、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

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60、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

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

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61、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

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62、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

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

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63、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64、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

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6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

作者:顾明远 孟繁华

发布时间:2004-3-10 已经阅读347次

教育理论自然不能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归根结底它是要走向“大众”的,因此一部分教育理论图书必须要讲“老百姓的话”,教育理论不能被专家和学者垄断

我们需要能讲到教师心里的理念

张树伟 陈为友

《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是顾明远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孟繁华博士主编的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图书。这是一本具有“平民”品质的教育理论图书。这里我们说的平民品质,是说教育理论图书跳出学术图书通常具有的那种艰深和晦涩,以一种平易近人的风格向我们阐释了关于教育理念的相关知识。在逻辑上,《国际教育新理念》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一一阐述了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和学的教育理念。可以说,这本书以谨严的逻辑、完备恰当的内容和平易近人的文风,真正成为中小学教师以及在校师范大学学生自我教育的图书,是一本成就名师的奠基性图书。

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教育还背负着过于功利的目的时候,教育者往往有些手足无措的恐慌。教育行为自身并不能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延续自己,在教育行为背后必须有着支撑它的力量。但显然,很多教师仍然在迷惑之中,一个显著的表现就在于,他们的教育不过是教育行为而已,而且是一种重复性的教育行为,即教育已经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种机械的劳动自然会让许多教育者丧失信心,丧失对教育本身以及自己的信心。在他们的眼里,教育已经完全职业化,也就是教育庸俗化,教育不再承担什么,而只是被动地传达时代的要求,向社会输送所谓的合格人才。自然,这种合格的人才是相当可疑的,毕竟丧失活力的教育行为所塑造的人才的创造性和对社会的推动性作用很可能是相当有限的,甚至是相反的。

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当你站在讲台上,除了你要教会学生的那些知识外,你是否有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有一个大的理论背景支撑着你,你是否还有更自信的东西让你胸中充溢着激情,让你觉出你的责任和使命,而不是让自己在繁琐的近乎原始遗传式的知识传递中迷失自己?每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着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理由,让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站在讲台上,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教育的规律,而不是在迷惑和混沌中进行,简单地说,每个教师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教育理念是他们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背景和力量的源泉。

我们并不缺乏教育理念,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林林总总的教育理念能否从研究者的视野进入到一线的教育者的视野中去。这需要一个畅通的途径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飞跃。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或者说教育乌托邦,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理念包括宏观理念和一般教育理念,尽管有些已经被理论界提出了很多年,但仍然是教育乌托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仍然相当大,超过了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者双方的想象。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和很大程度上,双方都固守着自己的阵营,各自为政,尽管主观上,双方并不想造成这种境况,也有沟通的愿望和努力,但积重难返,在客观上存在着“老死不相往来”的弊病。

如果你看一看各个师范大学(它们培养的学生是我们这个时代基础教育的最主要的执行者和实践者)的教育学类图书,你就知道差距在哪里。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如果说教育的实践者都不知道自己还需要进行终身教育,不知道国际教育理念的发展状况和趋向,不理解教育理念的支撑对反抗教育平庸化、机械化的作用,何谈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因而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想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的教育理念的高起点的把握。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教育新理念》是一本很及时的教材,对我们因教育理念的忽视而带来的种种不良的后果有相当大的矫正作用,对我们将教育乌托邦转变为现实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说过这种转变要依赖于一个畅通的通道来实现,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本书的贡献不在于提出了多少崭新的理念,那也不是本书的意图,尽管本书在向我们传达国际教育新理念的同时有着编著者的创新和本土化的努力,但它的贡献在于让教育理论脱下了神秘和晦涩的面纱,真正地面向最需要进行教育理念更新的中小学教师们,用他们能够听懂的语言去激发双方的沟通。一本书最终是在读者那里完成的,读者基于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对所阅读的图书进行再创造,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图书能够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要让读者能够在紧张又喜悦的阅读情绪中沉入到图书的阅读中去,简而言之,图书要有真正的亲近读者并且提升读者的态度。这看似简单,却需要图书编著者有宽博深厚的知识背景和对这些知识的把握,同时又要对读者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有深刻的洞察。尽管,谈到国际教育的新理念,要涉及许多概念和问题,要详尽地说明它们,需要相当专

业的语言系统,但那种专业化的艰深并不适合中小学的教师,相反还会促使他们离开。在这方面,书中尽可能地从实际需要出发,删繁就简,以简洁的语言让读者对教育的各种理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国际教育新理念》就为教育理念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要完成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的转化,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位置、责任,要有使命感。就当前的新课程的大环境来说,在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抱着极大兴趣的同时,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走向何方,还很值得怀疑。客观地说,在高考仍然是教师真正的指挥棒的时候,真正能够明白并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老师并不是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可以这样说,并不是老师都是一些冥顽不化的人,关键在于他们还没有新的路途可走,只好沿袭着旧的模式。在繁忙的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当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别,更不用说清醒地思索、梳理和借鉴传统教育的经验、规律来扩充和发展当代的教育理论,并用当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因而,首先要让我们的教师明白,哪些是适合当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哪些是应该抛弃的教育观念,哪些是可以借鉴并加以发展和运用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当代国际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把这些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完成中国化,从而指导中国的教育实践。《国际教育新理念》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促使从事教育的读者完成自身的定位和对自己所依赖的教育观念和所使用的教学方式的归拢和定位,从而有鉴别地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受教育这个词语,尽管,这只是一个习惯的说法,但受教育这个词本身是可疑的,它是传统教育背景下的知识原始遗传式教学的术语。自然,我们不能拒绝受教育,但时代更要求我们去学习,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习者塑造成合乎某个要求、某种规范的人,尽管,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那却不是教育的全部,或者说不能成为教育的核心所在。正如书中所强调的那样,教育的目的是要人们具有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能力。

只有教师头脑有了对教育理念相对成熟的理解并形成为自己所占有的知识图景,他们才能完成理念的更新,明白自己在教育理念大坐标中的位置和自己应该依靠的教育理念,明白自己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努力的方向以及自己的责任、使命所在。正如顾明远先生在《国际教育新理念》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4第8版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4第8版

2004年3月10日

教育新理念

1、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上老师是引路人,应该像手电筒一样,站在学生身后,照亮学生前进的路。把课堂还给孩子,让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沃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才能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地涌流。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找到了教育的“根部”. 教育只有让孩子满意,才是最大的满意。教育是什么?是开发学生的创

造,是保全学生的灵性,是呵护思想的成长。

我说得形象一点,要扮演好四个角色。

“哑巴”: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讲;“忍者”: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和批评学生的错误;“懒汉”:要敢于把学习问题踢还给学生,千万别太过于勤快;“大

忽悠”:教师的最大作用体现在对学的激励、点燃、激发上。

高效课堂主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锻炼学生的“一传”——让学生动起来,和知识直接对话。这个对话的过程就是“学习”,学习即经历,即失败、

反馈、矫正。

用情感教育替代大脑教育 没有心灵参与的教育是空洞的,是假教育。你只用大脑教育孩子,这种教育甚至是无效的,再努力也是无效的。你不用大脑教育孩子

的时候,其实心灵的沟通就是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关于教育的四个比喻

尺子: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用一把尺子量多个人。这把尺子就像一根指挥棒,把很多优秀的人才赶进了失败的泥潭里。而真正的教育是用多把尺子量多个人,就是怎样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成为教育的出路所在。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

记了,教育就是提供给每个学生一双合脚的鞋而已。

杯子:

假如杯子是人格,水就是一个人的才能。先把杯子做大做好,然后就能盛装更多的水,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尽力往粗糙的杯子里

装水,溢出来了也不管不顾,任由泛滥。

镜子:

教育者的角色应当是镜子,而不是裁判、法官。镜子的作用是让孩子看清楚自己,从而提升自己。教育要回到根本上来,这个根本就是生命本身,生命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活力和能量,不可过于干预。因此,真正的教育是呵护生命的教育,是温暖心灵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只是牧者,而不是管教者。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十重十轻,本末倒置:重方法,轻道理;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习惯;重灌输,轻体验;重技巧,轻状态;重借鉴,轻反思;重条件,轻效果;重

理性,轻温度;重现象,轻原因;重奉献,轻待遇。

杂草:

我们的教育过于依赖心理学,就像我们的农夫过于依赖农药化肥一样。在教育问题上,其逻辑的建立是基于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而不只是医学和心理学。人是最大的自然,相对于这个“大自然”而言,心理学和医学的方法无异于农药和化肥。打个比方,园子里长满了杂草,医学就是用刀割去,但不除根,心理学就是用火烧,春风吹又生,而教育的方法是种植庄稼,清除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植庄稼,庄稼一生长,杂草自然退却。教育更像农业。 『林格/文』

主张一、教育就是“选鞋子”。

让每一双鞋子合脚,让鞋子去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适应鞋子。这句话的

隐喻是,“教育应努力适合儿童。”

主张二、教育就是“打麻将”。

让农村不认字的老太太学会打麻将,最好的方式不是办班,先教识字、再教专业课,而是帮助她找到三个陪练,在动手中学习,如同毛主席讲的“在战争中

学习战争”。这句话的隐喻是“教育是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主张三、教育就是“找水源”。

是鼓励和驱赶着教师疲于“给水”吗?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假如“没水”怎么办?“水”是“馊”的怎么办?教师不需要从繁重的工作中“减负”吗?见缝插针的教师专业化培训是不是对教师权益和业余生活的变相践踏?解放教育的希望还在于要解放教师,教育必须从指望发挥教师的“个人作用”,到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动,实现师生相长的“大目标”,这句话的隐

喻是,“和学生一起寻找水源”。

主张四、教育即“放手”、“放生”。

教育是情感、是生活、是尊重„„是一切围绕着“人”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但核心是“发展人”。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这句话的隐喻是“教育即自主发展”。2、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 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 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

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3、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

的个性。

4、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 性。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

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 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 学生就经常质疑。

5、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6、自育自学是教育之真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培养全面发

展、健康成长的人作为教育目标

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下,所谓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自育自学能力是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是培养其他多种能力的基础和发端,是人生有所作为的必备本领,又是人生无尽追求的崇高境界。作为学校,这负责,那负责,让学生会自育、会自学,才是最有价值、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负责。作为教育,这素质,那素质,凸显会自育、会自学的素质,才是基础厚实、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着落的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就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自学应是主线,教师引导应是基础,结构改革应是关键。只有从结构上突破,才有可能使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中终生受益。60多年前,陶行知曾经大声疾呼,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年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这“六大解放”确实是一个重大命题。如果不着力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不能让学生基本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六大解放”是一个也解放不

出来的。

7、教材是剧本,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树立多元智能理

念);

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

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

8、有效教学(来自老黄网易博客)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包括教学时间、教学精力、教学努力等等)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

求。为此,我认为可以用“四有论”来描述“有效教学”。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往往用经济学的方法把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

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对教学目标与特

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4、有魅力: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就是教师受学

生欢迎的程度来进行评价。

我认为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是建立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什么?就是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这45分钟时间度过幸福的时光。但是,教师的幸福是建立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假如我们牺牲了学生的发展,不加控制地展示教师的才华和魅力,我说得尖刻一点,这个教师的幸福是不道德的,你牺牲了学生的发展。有的老师的观摩课,45分钟的课上了50分钟,后面的几分钟上什么?他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编的两首诗推荐给孩子们,渲染人文。我问他,你的课堂是读文本还是读你的小诗啊,是让孩子学习文本的语言还是学习你的本领呢?假如我们把我们的基点,我们的起始点和教学的落脚点都放在学生这一头

上,

教育新理念

1、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上老师是引路人,应该像手电筒一样,站在学生身后,照亮学生前进的路。把课堂还给孩子,让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沃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才能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地涌流。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找到了教育的“根部”. 教育只有让孩子满意,才是最大的满意。教育是什么?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是保全学

生的灵性,是呵护思想的成长。

我说得形象一点,要扮演好四个角色。

“哑巴”: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讲;“忍者”: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和批评学生的错误;“懒汉”:要敢于把学习问题踢还给学生,千万别太过于勤快;“大忽悠”:

教师的最大作用体现在对学的激励、点燃、激发上。

高效课堂主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锻炼学生的“一传”——让学生动起来,和知识直接对话。这个对话的过程就是“学习”,学习即经历,即失败、反馈、

矫正。

用情感教育替代大脑教育 没有心灵参与的教育是空洞的,是假教育。你只用大脑教育孩子,这种教育甚至是无效的,再努力也是无效的。你不用大脑教育孩子

的时候,其实心灵的沟通就是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关于教育的四个比喻

尺子: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用一把尺子量多个人。这把尺子就像一根指挥棒,把很多优秀的人才赶进了失败的泥潭里。而真正的教育是用多把尺子量多个人,就是怎样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成为教育的出路所在。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

记了,教育就是提供给每个学生一双合脚的鞋而已。

杯子:

假如杯子是人格,水就是一个人的才能。先把杯子做大做好,然后就能盛装更多的水,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尽力往粗糙的杯子里

装水,溢出来了也不管不顾,任由泛滥。

镜子:

教育者的角色应当是镜子,而不是裁判、法官。镜子的作用是让孩子看清楚自己,从而提升自己。教育要回到根本上来,这个根本就是生命本身,生命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活力和能量,不可过于干预。因此,真正的教育是呵护生命的教育,是温暖心灵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只是牧者,而不是管教者。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十重十轻,本末倒置:重方法,轻道理;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习惯;重灌输,轻体验;重技巧,轻状态;重借鉴,轻反思;重条件,轻效果;重

理性,轻温度;重现象,轻原因;重奉献,轻待遇。

杂草:

我们的教育过于依赖心理学,就像我们的农夫过于依赖农药化肥一样。在教育问题上,其逻辑的建立是基于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而不只是医学和心理学。人是最大的自然,相对于这个“大自然”而言,心理学和医学的方法无异于农药和化肥。打个比方,园子里长满了杂草,医学就是用刀割去,但不除根,心理学就是用火烧,春风吹又生,而教育的方法是种植庄稼,清除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植庄稼,庄稼一生长,杂草自然退却。教育更像农业。 『林格/文』

主张一、教育就是“选鞋子”。

让每一双鞋子合脚,让鞋子去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适应鞋子。这句话的

隐喻是,“教育应努力适合儿童。”

主张二、教育就是“打麻将”。

让农村不认字的老太太学会打麻将,最好的方式不是办班,先教识字、再教专业课,而是帮助她找到三个陪练,在动手中学习,如同毛主席讲的“在战争中

学习战争”。这句话的隐喻是“教育是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主张三、教育就是“找水源”。

是鼓励和驱赶着教师疲于“给水”吗?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假如“没水”怎么办?“水”是“馊”的怎么办?教师不需要从繁重的工作中“减负”吗?见缝插针的教师专业化培训是不是对教师权益和业余生活的变相践踏?解放教育的希望还在于要解放教师,教育必须从指望发挥教师的“个人作用”,到发

挥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动,实现师生相长的“大目标”,这句话的隐喻是,“和学生一

起寻找水源”。

主张四、教育即“放手”、“放生”。

教育是情感、是生活、是尊重……是一切围绕着“人”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但核心是“发展人”。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这句话的隐喻是“教育即自主发展”。2、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 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 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

向发展。

3、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4、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 性。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 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 学生就经常质疑。

5、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6、自育自学是教育之真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培养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的人作为教育目标

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下,所谓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自育自学能力是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是培养其他多种能力的基础和发端,是人生有所作为的必备本领,又是人生无尽追求的崇高境界。作为学校,这负责,那负责,让学生会自育、会自学,才是最有价值、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负责。作为教育,这素质,那素质,凸显会自育、会自学的素质,才是基础厚实、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着落的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就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自学应是主线,教师引导应是基础,结构改革应是关键。只有从结构上突破,才有可能使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中终生受益。60多年前,陶行知曾经大声疾呼,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年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这“六大解放”确实是一个重大命题。如果不着力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不能

让学生基本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六大解放”是一个也解放不出来

的。

7、教材是剧本,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树立多元智能理

念);

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

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

8、有效教学(来自老黄网易博客)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包括教学时间、教学精力、教学努力等等)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

求。为此,我认为可以用“四有论”来描述“有效教学”。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往往用经济学的方法把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对教学目标与特

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4、有魅力: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就是教师受学

生欢迎的程度来进行评价。

我认为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是建立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什么?就是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这45分钟时间度过幸福的时光。但是,教师的幸福是建立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假如我们牺牲了学生的发展,不加控制地展示教师的才华和魅力,我说得尖刻一点,这个教师的幸福是不道德的,你牺牲了学生的发展。有的老师的观摩课,45分钟的课上了50分钟,后面的几分钟上什么?他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编的两首诗推荐给孩子们,渲染人文。我问他,你的课堂是读文本还是读你的小诗啊,是让孩子学习文本的语言还是学习你的本领呢?假如我们把我们的基点,我们的起始点和教学的落脚点都放在学生这一头

上,

教育教学新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教育教学类

18、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9、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20、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

21、“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2、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3、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4、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

25、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26、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7、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8、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

29、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30、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31、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2、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33、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34、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5、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36、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7、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38、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

39、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40、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41、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42、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3、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44、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45、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

46、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47、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

48、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

地工作。

49、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

性所消磨。

评价类

50、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

凡的人。

51、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

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

52、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

53、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

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

信其长处。

54、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我坚信:忧郁、自卑将不复存

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片晴空。

5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

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6、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

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57、健全的人格是二十一世纪的护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58、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

59、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

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60、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

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

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61、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

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62、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

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

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63、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64、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

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6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

作者:顾明远 孟繁华

发布时间:2004-3-10 已经阅读347次

教育理论自然不能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归根结底它是要走向“大众”的,因此一部分教育理论图书必须要讲“老百姓的话”,教育理论不能被专家和学者垄断

我们需要能讲到教师心里的理念

张树伟 陈为友

《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是顾明远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孟繁华博士主编的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图书。这是一本具有“平民”品质的教育理论图书。这里我们说的平民品质,是说教育理论图书跳出学术图书通常具有的那种艰深和晦涩,以一种平易近人的风格向我们阐释了关于教育理念的相关知识。在逻辑上,《国际教育新理念》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一一阐述了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和学的教育理念。可以说,这本书以谨严的逻辑、完备恰当的内容和平易近人的文风,真正成为中小学教师以及在校师范大学学生自我教育的图书,是一本成就名师的奠基性图书。

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教育还背负着过于功利的目的时候,教育者往往有些手足无措的恐慌。教育行为自身并不能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延续自己,在教育行为背后必须有着支撑它的力量。但显然,很多教师仍然在迷惑之中,一个显著的表现就在于,他们的教育不过是教育行为而已,而且是一种重复性的教育行为,即教育已经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种机械的劳动自然会让许多教育者丧失信心,丧失对教育本身以及自己的信心。在他们的眼里,教育已经完全职业化,也就是教育庸俗化,教育不再承担什么,而只是被动地传达时代的要求,向社会输送所谓的合格人才。自然,这种合格的人才是相当可疑的,毕竟丧失活力的教育行为所塑造的人才的创造性和对社会的推动性作用很可能是相当有限的,甚至是相反的。

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当你站在讲台上,除了你要教会学生的那些知识外,你是否有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有一个大的理论背景支撑着你,你是否还有更自信的东西让你胸中充溢着激情,让你觉出你的责任和使命,而不是让自己在繁琐的近乎原始遗传式的知识传递中迷失自己?每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着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理由,让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站在讲台上,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教育的规律,而不是在迷惑和混沌中进行,简单地说,每个教师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教育理念是他们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背景和力量的源泉。

我们并不缺乏教育理念,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林林总总的教育理念能否从研究者的视野进入到一线的教育者的视野中去。这需要一个畅通的途径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飞跃。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或者说教育乌托邦,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理念包括宏观理念和一般教育理念,尽管有些已经被理论界提出了很多年,但仍然是教育乌托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仍然相当大,超过了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者双方的想象。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和很大程度上,双方都固守着自己的阵营,各自为政,尽管主观上,双方并不想造成这种境况,也有沟通的愿望和努力,但积重难返,在客观上存在着“老死不相往来”的弊病。

如果你看一看各个师范大学(它们培养的学生是我们这个时代基础教育的最主要的执行者和实践者)的教育学类图书,你就知道差距在哪里。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如果说教育的实践者都不知道自己还需要进行终身教育,不知道国际教育理念的发展状况和趋向,不理解教育理念的支撑对反抗教育平庸化、机械化的作用,何谈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因而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想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的教育理念的高起点的把握。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教育新理念》是一本很及时的教材,对我们因教育理念的忽视而带来的种种不良的后果有相当大的矫正作用,对我们将教育乌托邦转变为现实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说过这种转变要依赖于一个畅通的通道来实现,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本书的贡献不在于提出了多少崭新的理念,那也不是本书的意图,尽管本书在向我们传达国际教育新理念的同时有着编著者的创新和本土化的努力,但它的贡献在于让教育理论脱下了神秘和晦涩的面纱,真正地面向最需要进行教育理念更新的中小学教师们,用他们能够听懂的语言去激发双方的沟通。一本书最终是在读者那里完成的,读者基于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对所阅读的图书进行再创造,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图书能够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要让读者能够在紧张又喜悦的阅读情绪中沉入到图书的阅读中去,简而言之,图书要有真正的亲近读者并且提升读者的态度。这看似简单,却需要图书编著者有宽博深厚的知识背景和对这些知识的把握,同时又要对读者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有深刻的洞察。尽管,谈到国际教育的新理念,要涉及许多概念和问题,要详尽地说明它们,需要相当专

业的语言系统,但那种专业化的艰深并不适合中小学的教师,相反还会促使他们离开。在这方面,书中尽可能地从实际需要出发,删繁就简,以简洁的语言让读者对教育的各种理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国际教育新理念》就为教育理念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要完成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的转化,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位置、责任,要有使命感。就当前的新课程的大环境来说,在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抱着极大兴趣的同时,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走向何方,还很值得怀疑。客观地说,在高考仍然是教师真正的指挥棒的时候,真正能够明白并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老师并不是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可以这样说,并不是老师都是一些冥顽不化的人,关键在于他们还没有新的路途可走,只好沿袭着旧的模式。在繁忙的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当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别,更不用说清醒地思索、梳理和借鉴传统教育的经验、规律来扩充和发展当代的教育理论,并用当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因而,首先要让我们的教师明白,哪些是适合当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哪些是应该抛弃的教育观念,哪些是可以借鉴并加以发展和运用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当代国际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把这些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完成中国化,从而指导中国的教育实践。《国际教育新理念》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促使从事教育的读者完成自身的定位和对自己所依赖的教育观念和所使用的教学方式的归拢和定位,从而有鉴别地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受教育这个词语,尽管,这只是一个习惯的说法,但受教育这个词本身是可疑的,它是传统教育背景下的知识原始遗传式教学的术语。自然,我们不能拒绝受教育,但时代更要求我们去学习,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习者塑造成合乎某个要求、某种规范的人,尽管,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那却不是教育的全部,或者说不能成为教育的核心所在。正如书中所强调的那样,教育的目的是要人们具有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能力。

只有教师头脑有了对教育理念相对成熟的理解并形成为自己所占有的知识图景,他们才能完成理念的更新,明白自己在教育理念大坐标中的位置和自己应该依靠的教育理念,明白自己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努力的方向以及自己的责任、使命所在。正如顾明远先生在《国际教育新理念》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4第8版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4第8版

2004年3月10日


相关内容

  • "服务育人"职业教育新理念的内涵与特点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管理理念需要与时俱进."服务育人"中职教育新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广义的内涵与现代化的特点使得中职教育的管理方式更加人本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育人: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 ...

  • 08.2J[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教育新理念>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让人思想敏锐.视野开阔的书--<教育新理念>,作者袁振国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 ...

  • 教育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3篇
  • 教育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3篇 <教育新理念>是一本由袁振国编写的书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贴切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从课堂到课程.从学科到学术观念更新的问题.下面是教育新理念培训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教育新理念培训心得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每一位教 ...

  •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
  •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后箐完小 董有良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教育新理念>一书的理念学习,使我感受很深.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 ...

  • 教育新理念,学校教育的一盏明灯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新理念,学校教育的一盏明灯 作者:崔治军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3期 手捧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者袁振国先生写的<教育新理论>一书,让我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翻开每页细细读来, ...

  • 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新的作风
  •   为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最近公司购买下发了《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自动自发》四本书,要求中层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学习,本人逐字逐句的学习领会,深受教育和启发。下面就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新的作风问题,谈些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

  • 学习教育新理念的心得体会
  •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在课余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 ...

  • 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新作风的会议发言
  • 为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最近公司购买下发了<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自动自发>四本书,要求中层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学习,本人逐字逐句的学习领会,深受教育和启发.下面就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新的作风问题,谈些个人的认 ...

  •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 教育新理念新得体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 ...

  •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自己的教学理论学习很不够,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