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话俗语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这两句话俗语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做人要精,做事要明,说的是 我们做事情要认真,要有条理,不要稀里糊涂,浑浑噩噩。更不要不清不楚的办事。在工作中要多想、多问、多做。但是 我们要精在明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大公无私,要为民着想。不要谋私利,干私事。

先做人 后做事。是教育我们。要想做好事就必须拥有好的道德品质。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和教育经验。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被我们认为是坏人的人,也做过不少的好事。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辩证的看一个问题。不要过于偏激。要坚持走实践出真知的中庸和谐社会。

在金钱欲和权利欲高度崇拜和极力索求的今天,做人的标准似乎降低了许多,许多是不择手段、不当得利、甚至丧心病狂。前几天听复旦大学著名哲学教授王建峰的讲课,记忆深刻,人道做人的学问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下) 字体[大 中 小] 颜色[蓝 绿 黑]

分类:其它 创建于:2007-05-31 被查看:4741次 [收藏:日记|作者] [评论]

人道做人的学问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

五、做人与行道

既然做人行道才能挪界,我们就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做人行道呢?我们的教育中缺少这一课,所以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不仅仅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也不知道,圣贤之学断档至少有三代人的时间了。我父亲早已经退休了,他曾经说过:“我退休以后才开始学做人”。可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补上这人生第一课。“人道人道,做人行道”,做人也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

1、性存五常之德

德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天德,是天赋与人的天性。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的力量。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五常之中仁德是根本,仁慈就是仁德。仁是体,慈是用,表现出来就是爱。能够不讲条件地的博爱就是慈,慈的本体就是仁,它们是一体三面,同出而异名。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论语》二十篇中有“里仁”一篇,专门谈仁的体和用。仁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不能离开具体的事项空对空地讨论,所以孔子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仁者爱人”,有爱心,能够爱人、爱物就是仁。这是孔子不得已的说法,因为爱毕竟还不是仁的全部境界和内容。普通人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喜欢就爱,不喜欢就不爱,所以爱字里面有心(简化字的爱连心也没有了)。慈则是爱的升华,是没有条件的爱。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就是慈。

五常之德的根本在仁,有了“仁”才有“义礼智信”四德,所以仁为五德之首。日本人五德中做到了四个,偏偏缺少仁德,所以日本这个民族虽然传统继承得好,“义礼智信”都做到了,但始终都不能执世界文化之首,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仁”。所以,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才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君子在吃一餐饭这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离开五常之德,于造次颠沛之间,更是如此。

2、心明三界之理

理是规律、规则和秩序。人能明理守分,安于自己的本位,就能减少妄念,就能正心。人道有三理,就是:性界的天理、心界的道理、身界的情理,人都要明了,才能立住命。

什么是天理?宇宙的因果律就是天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造什么业受什么报,就是天理。人将天理丢了,不信因果,任性而为,所以才受苦受罪。要知道天生能人是帮助笨人的,能人不帮笨人,能人变笨。天生富人是帮助穷人的,富人不帮穷人,富人变穷。天生贵人是帮助贱人的,贵人不帮贱人,贵人变贱人。仔细看看身边的例子吧,这就是天理!

什么是道理?五伦、十义就是道理。做人就要恪守五伦之道,否则就失去了人格(做人的资格)。五常是天道,五伦是人道;在天言五德,在人道就表现为五种伦常关系。例如,父子之间讲仁,仁德是父子之道。夫妻之间讲智,智慧是夫妻之道。朋友之间讲信,诚信是友道。君臣之间讲义,义者宜也。能将事情做得恰到好处、适度适宜就是义,就是君臣之道。兄弟之间要讲礼,礼是社会秩序的总称,知道长先幼后,互助互爱,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人的天性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伦常秩序,如果不明五伦之道,颠倒伦常关系,社会怎么能不乱呢!

什么是情理呢?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推己及人的人之常情就是情理。知恩报恩、恤寡怜贫、尊老爱幼、不欺辱弱者,都是情理。做人不可以不明天理、不讲道理、不顾情理。不信因果,任意而为,天理就没了;不守本分,伦常定不住位,道理就失了;做事奸诈,专为自己打算,情理沦丧了。人人都如此,世界还能不乱吗?

天理没了就有灾,属天曹管;道理没了就生病,属地曹管;情理没了就有罪,属人曹管。因为三曹不清,才有天下大乱,所以丢天理的伤福,亏道理的伤禄,亏情理的伤寿。福禄寿俱损,做人哪里能有好结果呢?

3、身行五论之道

“行道”就是笃行“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五种伦常之道。五伦之道是人与人之间的五种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两个角色),五对十个角色就是“十义”(十个道义)。

父子一体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报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

夫妇之间是一体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夫妻之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可以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合和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兄弟之间是一体,在五常之中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悲伤的是父母,所以《弟子规》中才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古人有一首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讲得很有味道。诗中说:“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兄弟不和,总是因为“争、贪”而起的争端,其中各自的妻室往往没有起到好作用。想想古人的兄弟之情、姊妹之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处处约束自己,为兄弟姐妹提供方便。兄弟本是同气连枝,一母所生,各自的后代又都叶茂枝繁,成为新一伦的弟兄。父一辈如果能做出“兄友弟恭”的好样板,后代的兄弟姊妹以至于堂兄弟、堂姊妹之间也一定会效法。这是比遗财给子孙重要得多,所以孔子才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朋友之间是一体,原则是“朋义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义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有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还一报的。

六、行道与立命

五伦之首是父子之道,原则是父慈子孝。父母道叫慈道,严就是慈,爱即是害。传统家教中父母教子严格得很,父亲偏重于一个严字,母亲偏重于一个慈字,所以古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慈”。父母下面对应的子道就是孝道。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字,千经万论都是这个字的发挥,都

是对这个字的解释而已。懂了孝这个字就算“明道”,遵照孝之理去做就是“行道”就是修行,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孝是个上老下子的会意字,老子合为一体,老就是子,子就是老。从自己这一代算起,向上追无穷,向下推也无穷,这个直贯天地、无穷无尽的血缘通道就叫孝。祖先积累的福德,就是依靠这条“孝”的管道遗传给子孙后代。不讲孝、不尽孝的人,是自断祖先遗德的通道。这个损失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子孙万代都会因为你的不孝而被断了这条血脉传承的根,这个罪责就背得太大了。将孝道的仁爱之心向外面一层一层地展开,就是兄弟之道、夫妻之道、朋友之道和君臣之道。懂了孝,其他四道就自然全都懂了;不明白孝道,其他四道也不可能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忠臣必出于孝子”的道理。

五伦十义,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要立命就要行道,就是要把人生的十个角色演好。

我们学道不成,病在哪里呢?病在好高恶低,不知道高处有险,低处安然,就象打井一样,越低才越有水,人做事也得这样,要在下边兜底补漏。别人不要的你捡起来,别人不干的你去干,别人厌恶的你别嫌,象水的就下把一切东西全都托起来,就是德,就是“上善若水”,所以老子才说:“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人的心理都是爱高、爱好,哪知道事全糟在高上、坏在好上。高处哪里有道呢?高处不胜寒。我们是正眼没开把道看错了,所以离道远了。

孔子说过:“命者名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民不从”。有的人听了,就给自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现代有起名公司,还打着孔子的旗号。孔子所说的名,指的是人的名分、本分,也就是人所处的本位空间。本分就是人的命,守住本分就能立住天命。什么是天命?子思在《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天命就是天赋予人的性,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立住天命就是挪到了性界。做人行道,会做几个人就得着几条道。若是不尽职、不尽力、喜虚荣、做假事、有名无实,就立不住命。

例如我是公司的职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立命。如果超越自己的本分越俎代庖,指手画脚地瞎指挥,别人一定不服气。这就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民不从”,结果是好心不得好报。你一定觉得很委屈,受累不讨好,但责任完全在你,因为你不守本分越位而行,不但劳而无功,反而有过。

七、行道的要诀

因此,行道的要诀,第一是“素位而行”。人要“素位而行”,做事不出本位,说话不出本位,思想不出本位,才能当体成真。若是生为女身羡慕男人,贫穷人妄想富贵,做这个想那个,全是出位、丢命,是没有办法成道的。第二是“道找一面”,就是只问自己,不要管对方。借用交通规则上的一句话就是“车行车道,人行人道,各行其道。”如此,交通秩序才能正常。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也是自发的,出自于至诚。简单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属于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了。自动尽道才是善,互相要道就变成恶了。今天多数家庭都不和睦,就是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呢?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在对面、在对方身上,在自己身上的是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像做领导的只问自己敬不敬,不管部下忠不忠。当丈夫的只问自己义不义,不管妻子顺不顺,这才是“立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道找一面,就是克己,自己要认不是,不找别人的不对。不管父母慈不慈,只问自己孝没孝;不管兄弟义不义,只问自己悌没悌;不管别人好不好,只问自己诚不诚。要将会行道的人当现身说法的“法师”,向他学习;把不会行道的人当引以为戒的“戒师”,不要那样去做,人人就都能成道了把会行道的当法师,向他去学;把不会行道的当‘戒师’,不要那样去做。

会做人的,人与自然之间产生向心力,形成互动,可以聚万灵。不会做人的,产生离心力,形成反方向的互背,可以散万灵。可见,人的福德和好运气都是被自己丢光的。见一个人要研究一个人的道,见一物要研究一物的理,就叫聚万灵。能明白对面人的道,才称得起一个“人”字。不明白谁的道,就对不起谁,不明白物的理就对不起物。当儿子的不明父道,就对不起父亲;当丈夫的不明妻道,就对不起妻子。明白对面人的道,才称得起是个“明白人”

没有贪来的德,没有争来的功,没有搅来的福。事是人做的,会做人才会做事,先有成人后有成事。把事

做好,助人成事是功,有功的人必能掌权。若是自己夸功、与人争功,或是身子虽做,内心不满,那叫劳而无功。明白人帮助愚人叫有德,愚人能相信明白人也是有德,天生智者原为的是帮助愚人。明白人不帮愚人是违天命,愚人不信明白人也是违天命。遇着愚人,能低在愚人之下把他托起来,叫做能屈;遇着高人,志向要超过他,不被欺住,叫做能伸。能如此,才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八、结语

以上我们讲了“人道做人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首先要认识人有双重属性和双重需求,人道与动物道的区别就是人有本性,动物有本能,违反本性做人做事就是生活在动物道,与禽兽无异。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就要学会“挪界”,以期超凡入圣,横出三界。做一个合格的人,就一定要性存五常之德,心明三界之理,身行五伦之道。要“素位行道”、敦伦尽分,恪尽职守,立住天命。道有邪正,要是用正道做人把人当真了,有成人必有成事。要是背道做人,纵有万贯家财,也有人亡财散的那一天。财产越多越不出好人,因为钱财属水水多必淹人。

“如何做人”是当今中国文化复兴的当务之急。“人道人道,做人行道”不会做人就无法行道,不行道就无法积功累德。没有功德,人的生命质量一定会堕落。因此,弘扬“人道做人的学问”,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责任,也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在此我谨与在座的诸位共勉。

这两句话俗语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做人要精,做事要明,说的是 我们做事情要认真,要有条理,不要稀里糊涂,浑浑噩噩。更不要不清不楚的办事。在工作中要多想、多问、多做。但是 我们要精在明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大公无私,要为民着想。不要谋私利,干私事。

先做人 后做事。是教育我们。要想做好事就必须拥有好的道德品质。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和教育经验。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被我们认为是坏人的人,也做过不少的好事。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辩证的看一个问题。不要过于偏激。要坚持走实践出真知的中庸和谐社会。

在金钱欲和权利欲高度崇拜和极力索求的今天,做人的标准似乎降低了许多,许多是不择手段、不当得利、甚至丧心病狂。前几天听复旦大学著名哲学教授王建峰的讲课,记忆深刻,人道做人的学问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下) 字体[大 中 小] 颜色[蓝 绿 黑]

分类:其它 创建于:2007-05-31 被查看:4741次 [收藏:日记|作者] [评论]

人道做人的学问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

五、做人与行道

既然做人行道才能挪界,我们就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做人行道呢?我们的教育中缺少这一课,所以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不仅仅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也不知道,圣贤之学断档至少有三代人的时间了。我父亲早已经退休了,他曾经说过:“我退休以后才开始学做人”。可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补上这人生第一课。“人道人道,做人行道”,做人也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

1、性存五常之德

德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天德,是天赋与人的天性。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的力量。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五常之中仁德是根本,仁慈就是仁德。仁是体,慈是用,表现出来就是爱。能够不讲条件地的博爱就是慈,慈的本体就是仁,它们是一体三面,同出而异名。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论语》二十篇中有“里仁”一篇,专门谈仁的体和用。仁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不能离开具体的事项空对空地讨论,所以孔子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仁者爱人”,有爱心,能够爱人、爱物就是仁。这是孔子不得已的说法,因为爱毕竟还不是仁的全部境界和内容。普通人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喜欢就爱,不喜欢就不爱,所以爱字里面有心(简化字的爱连心也没有了)。慈则是爱的升华,是没有条件的爱。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就是慈。

五常之德的根本在仁,有了“仁”才有“义礼智信”四德,所以仁为五德之首。日本人五德中做到了四个,偏偏缺少仁德,所以日本这个民族虽然传统继承得好,“义礼智信”都做到了,但始终都不能执世界文化之首,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仁”。所以,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才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君子在吃一餐饭这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离开五常之德,于造次颠沛之间,更是如此。

2、心明三界之理

理是规律、规则和秩序。人能明理守分,安于自己的本位,就能减少妄念,就能正心。人道有三理,就是:性界的天理、心界的道理、身界的情理,人都要明了,才能立住命。

什么是天理?宇宙的因果律就是天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造什么业受什么报,就是天理。人将天理丢了,不信因果,任性而为,所以才受苦受罪。要知道天生能人是帮助笨人的,能人不帮笨人,能人变笨。天生富人是帮助穷人的,富人不帮穷人,富人变穷。天生贵人是帮助贱人的,贵人不帮贱人,贵人变贱人。仔细看看身边的例子吧,这就是天理!

什么是道理?五伦、十义就是道理。做人就要恪守五伦之道,否则就失去了人格(做人的资格)。五常是天道,五伦是人道;在天言五德,在人道就表现为五种伦常关系。例如,父子之间讲仁,仁德是父子之道。夫妻之间讲智,智慧是夫妻之道。朋友之间讲信,诚信是友道。君臣之间讲义,义者宜也。能将事情做得恰到好处、适度适宜就是义,就是君臣之道。兄弟之间要讲礼,礼是社会秩序的总称,知道长先幼后,互助互爱,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人的天性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伦常秩序,如果不明五伦之道,颠倒伦常关系,社会怎么能不乱呢!

什么是情理呢?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推己及人的人之常情就是情理。知恩报恩、恤寡怜贫、尊老爱幼、不欺辱弱者,都是情理。做人不可以不明天理、不讲道理、不顾情理。不信因果,任意而为,天理就没了;不守本分,伦常定不住位,道理就失了;做事奸诈,专为自己打算,情理沦丧了。人人都如此,世界还能不乱吗?

天理没了就有灾,属天曹管;道理没了就生病,属地曹管;情理没了就有罪,属人曹管。因为三曹不清,才有天下大乱,所以丢天理的伤福,亏道理的伤禄,亏情理的伤寿。福禄寿俱损,做人哪里能有好结果呢?

3、身行五论之道

“行道”就是笃行“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五种伦常之道。五伦之道是人与人之间的五种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两个角色),五对十个角色就是“十义”(十个道义)。

父子一体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报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

夫妇之间是一体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夫妻之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可以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合和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兄弟之间是一体,在五常之中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悲伤的是父母,所以《弟子规》中才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古人有一首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讲得很有味道。诗中说:“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兄弟不和,总是因为“争、贪”而起的争端,其中各自的妻室往往没有起到好作用。想想古人的兄弟之情、姊妹之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处处约束自己,为兄弟姐妹提供方便。兄弟本是同气连枝,一母所生,各自的后代又都叶茂枝繁,成为新一伦的弟兄。父一辈如果能做出“兄友弟恭”的好样板,后代的兄弟姊妹以至于堂兄弟、堂姊妹之间也一定会效法。这是比遗财给子孙重要得多,所以孔子才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朋友之间是一体,原则是“朋义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义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有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还一报的。

六、行道与立命

五伦之首是父子之道,原则是父慈子孝。父母道叫慈道,严就是慈,爱即是害。传统家教中父母教子严格得很,父亲偏重于一个严字,母亲偏重于一个慈字,所以古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慈”。父母下面对应的子道就是孝道。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字,千经万论都是这个字的发挥,都

是对这个字的解释而已。懂了孝这个字就算“明道”,遵照孝之理去做就是“行道”就是修行,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孝是个上老下子的会意字,老子合为一体,老就是子,子就是老。从自己这一代算起,向上追无穷,向下推也无穷,这个直贯天地、无穷无尽的血缘通道就叫孝。祖先积累的福德,就是依靠这条“孝”的管道遗传给子孙后代。不讲孝、不尽孝的人,是自断祖先遗德的通道。这个损失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子孙万代都会因为你的不孝而被断了这条血脉传承的根,这个罪责就背得太大了。将孝道的仁爱之心向外面一层一层地展开,就是兄弟之道、夫妻之道、朋友之道和君臣之道。懂了孝,其他四道就自然全都懂了;不明白孝道,其他四道也不可能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忠臣必出于孝子”的道理。

五伦十义,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要立命就要行道,就是要把人生的十个角色演好。

我们学道不成,病在哪里呢?病在好高恶低,不知道高处有险,低处安然,就象打井一样,越低才越有水,人做事也得这样,要在下边兜底补漏。别人不要的你捡起来,别人不干的你去干,别人厌恶的你别嫌,象水的就下把一切东西全都托起来,就是德,就是“上善若水”,所以老子才说:“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人的心理都是爱高、爱好,哪知道事全糟在高上、坏在好上。高处哪里有道呢?高处不胜寒。我们是正眼没开把道看错了,所以离道远了。

孔子说过:“命者名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民不从”。有的人听了,就给自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现代有起名公司,还打着孔子的旗号。孔子所说的名,指的是人的名分、本分,也就是人所处的本位空间。本分就是人的命,守住本分就能立住天命。什么是天命?子思在《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天命就是天赋予人的性,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立住天命就是挪到了性界。做人行道,会做几个人就得着几条道。若是不尽职、不尽力、喜虚荣、做假事、有名无实,就立不住命。

例如我是公司的职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立命。如果超越自己的本分越俎代庖,指手画脚地瞎指挥,别人一定不服气。这就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民不从”,结果是好心不得好报。你一定觉得很委屈,受累不讨好,但责任完全在你,因为你不守本分越位而行,不但劳而无功,反而有过。

七、行道的要诀

因此,行道的要诀,第一是“素位而行”。人要“素位而行”,做事不出本位,说话不出本位,思想不出本位,才能当体成真。若是生为女身羡慕男人,贫穷人妄想富贵,做这个想那个,全是出位、丢命,是没有办法成道的。第二是“道找一面”,就是只问自己,不要管对方。借用交通规则上的一句话就是“车行车道,人行人道,各行其道。”如此,交通秩序才能正常。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也是自发的,出自于至诚。简单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属于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了。自动尽道才是善,互相要道就变成恶了。今天多数家庭都不和睦,就是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呢?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在对面、在对方身上,在自己身上的是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像做领导的只问自己敬不敬,不管部下忠不忠。当丈夫的只问自己义不义,不管妻子顺不顺,这才是“立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道找一面,就是克己,自己要认不是,不找别人的不对。不管父母慈不慈,只问自己孝没孝;不管兄弟义不义,只问自己悌没悌;不管别人好不好,只问自己诚不诚。要将会行道的人当现身说法的“法师”,向他学习;把不会行道的人当引以为戒的“戒师”,不要那样去做,人人就都能成道了把会行道的当法师,向他去学;把不会行道的当‘戒师’,不要那样去做。

会做人的,人与自然之间产生向心力,形成互动,可以聚万灵。不会做人的,产生离心力,形成反方向的互背,可以散万灵。可见,人的福德和好运气都是被自己丢光的。见一个人要研究一个人的道,见一物要研究一物的理,就叫聚万灵。能明白对面人的道,才称得起一个“人”字。不明白谁的道,就对不起谁,不明白物的理就对不起物。当儿子的不明父道,就对不起父亲;当丈夫的不明妻道,就对不起妻子。明白对面人的道,才称得起是个“明白人”

没有贪来的德,没有争来的功,没有搅来的福。事是人做的,会做人才会做事,先有成人后有成事。把事

做好,助人成事是功,有功的人必能掌权。若是自己夸功、与人争功,或是身子虽做,内心不满,那叫劳而无功。明白人帮助愚人叫有德,愚人能相信明白人也是有德,天生智者原为的是帮助愚人。明白人不帮愚人是违天命,愚人不信明白人也是违天命。遇着愚人,能低在愚人之下把他托起来,叫做能屈;遇着高人,志向要超过他,不被欺住,叫做能伸。能如此,才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八、结语

以上我们讲了“人道做人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首先要认识人有双重属性和双重需求,人道与动物道的区别就是人有本性,动物有本能,违反本性做人做事就是生活在动物道,与禽兽无异。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就要学会“挪界”,以期超凡入圣,横出三界。做一个合格的人,就一定要性存五常之德,心明三界之理,身行五伦之道。要“素位行道”、敦伦尽分,恪尽职守,立住天命。道有邪正,要是用正道做人把人当真了,有成人必有成事。要是背道做人,纵有万贯家财,也有人亡财散的那一天。财产越多越不出好人,因为钱财属水水多必淹人。

“如何做人”是当今中国文化复兴的当务之急。“人道人道,做人行道”不会做人就无法行道,不行道就无法积功累德。没有功德,人的生命质量一定会堕落。因此,弘扬“人道做人的学问”,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责任,也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在此我谨与在座的诸位共勉。


相关内容

  • 赏民间谚语俗语,明深邃哲学道理
  • [教学素材]赏民间谚语俗语,明深邃哲学道理 我国民间谚语.俗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劳动.生活丰富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世代相传.妇孺皆知的这些谚语和俗语,既以其独特的方式阐释了自然界.社会.人生普遍存在的道理和法则,也在以一种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体裁,对人们进行着世界观 ...

  • 谈礼貌教案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9<谈礼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课文通过"牛皋岳飞问路差异大.学生主动道歉得谅解.总理理发 ...

  • 俗语体现的哲学道理
  •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组尊 ...

  • 哲学与生活教材中名言 俗语包含的哲学道理
  • <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的名言.俗语.成语的哲学道理 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p4--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再胃里,但也 ...

  • 检验流传千古的11大健康俗语
  • 检验流传千古的11大健康俗语(组图) 摘要:很多健康俗语你可能听过不止一次传的人多了,似乎也慢慢地成为了"事实".针对那些老生常谈的健康俗语,我们请权威专家做了解答. 1.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是真是假:此话虽然有些夸大,但苹果的确有益健康.它富含抗氧化物质,可减少患某些癌 ...

  • 职业素养培训总结
  • 为学 由一节培训课所想到的 读书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学生处或者系里举办的一些课程接触到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东西,只是,那时候的概念仅仅就是泛泛而论,触及的只是皮毛,隐隐约约的知道,人总要走向社会,要有一份工作来谋生,然后贡献于社会,至于究竟该怎么做,却是一片茫然.在听完丁聪老师的讲课之后,心中豁然开朗,虽 ...

  •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运用确凿的事实,无可辩驳的道理,逻辑严密的语言进行论证和反驳,从而揭示客观事物本质,阐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阅读议论文要掌握以下几点: 1 寻找或提炼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 ...

  • 8[人生寓言]教案
  • 8.人生寓言 学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 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人们的 ...

  • 普通话资料
  • 普通话资料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说好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