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

二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学”“易为人”“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

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经》的节选。

板书课题:《三字经》

二、学习课文

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非”: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七)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教

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和正确拼写“苟”“教”“择”“处”“杼”“窦”“惰”等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孟子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的事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二、初步诵读和感知

1.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自己试读课文,要求把复杂的拼音、不

懂的字词标识出来。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标记生字的情况。

2.教师范读,或利用音频示范正确的读音,让学生跟读。学生跟读至少2遍。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不同的字词。

三、识字写字

1.板书,把生字写在黑板上:

“苟”“教”“择”“处”“杼”“窦”“惰”

步骤:每写一个字,先出示字形结构,然后给拼音,并让学生跟读。

2.写字:

(1)要求学生边读边写,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写字。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写字习惯。

(2)点名抽查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字,纠正不良的写字习惯。

四、诵读感悟

1.点名一两个孩子试读一下课文。让其他孩子注意他读得对不对,指出读错的音。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读不好的音。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他们校正自己读音。

3.布置学生自由读,要大声阅读课文,把文句读通顺。

4.分组分角色朗读,一半读上句,一半读下句。读2遍之后,交替读。要求达到读得快、读得准。

5.教师再一次范读,读出感情色彩。

五、内容选讲

1.内容梗概略讲:

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初”:开始。“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

“性”:与生俱来的东西。

“习”:后天环境的影响。

人既生之后,环境影响各异,性随之而变,逐渐变得差异越来越大。——这就是 “习相远”的意思。

先天为性,后天为习。

第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苟:如果

乃:就

迁:变化

道:方法、规律

贵:可贵

以:认为、以为

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

第三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择邻处:

播放动漫或图片:《孟母三迁》

老师讲故事

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

(为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断机杼:

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布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第四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师: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

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

扬:传播

小结:无论孟母还是窦禹钧,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是在讲哪三个字的含义?

(有义方)

第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学生解释后,老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体会:

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

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不可倦怠。

小结: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

2.讲“日积月累”模块“弈秋教棋”的故事。

(1)这一故事以弈秋的两个学生学棋的不同效果为正反教材,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

(2)两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本来接近,但是学习的效果却迥乎不同,为什么?

(3)这里所提供的弈秋的故事,只是辅助领悟《人之初》的文章精义,无需在这一典故上做过多引导,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概,形成整体的生动认识即可。

3.“诗歌赏读”模块。诵读杜甫的《春夜喜雨》。

(1)点出:春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正是家庭教育的特点。

(2)范读一下生字。

(3)播放这首诗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4)让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5)让学生齐读,分角色对读,加深印象,达到背诵的程度。

六、结束

布置作业。生字练习或诵读。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背诵《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体会《三字经》中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以朗读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背诵《三字经》,体会其中的含义,理解做子女对父母的爱。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明白孝与悌源于对长辈的感恩。 教学准备:《感恩的心》、“孔融让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 教师讲故事《黄香温席》。2. 同学们,小黄香用自己的身体去为父亲暖被褥,你说他冷不冷?想象父亲的表情怎样,会对小黄香说什么?

3. 你想对这位同龄人说点什么?

二、诵读、品读解意

〈一〉1.这么感人的故事,我们的祖先用了最简洁的语言记录在了《三字经》中,你能找得到吗?(板书《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

2.朗读(自由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3.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理解句子,教师相机点拨。

(小黄香九岁就知道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褥,让父亲睡得更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每个子女都应该做到的。)

4.虽然黄香用身体为父亲暖被褥的这一举动在我们这个衣食无忧的年代已经过时了,但他的什么不过时?(他对父亲爱的回报、感恩)

5.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怀着这份敬佩再来读一次。

〈二〉1.在《三字经》中还记载着一位小时侯就懂得谦让的名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孔融)

2.你能找到记录他的那句话吗?(“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3.在这句话里藏着一个故事,题目是_(《孔融让梨》,请一名学生来讲这个故事)

4.(出示图片)猜一下这幅图里哪个小孩是孔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哥哥们说明了什么?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会说什么?

5.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所以受到了世人的赞颂。

三、拓展

1.感恩自古就是我们中国人最推崇的一件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好多关于“感恩”的故事。(学生讲有关故事)

2.我们也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我们身边的人。

3.同学们边为自己感谢的人制作卡片,边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4.展示卡片。

板书: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

一、教材解读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经典研读

(1)整体把握

第2课选取的文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孩子学习须趁早,否则老大徒伤悲,否则不知义。学习的首要内容是做人,即亲师友、习礼仪,做人的基本点是孝和悌(两个典故是为了说明这点)。小孩子在父教、师严的情况下,应该专心求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树立小发奋读书的观念。

(2)字句梳理

①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子”,指小孩子。“不学”,即不肯读书。“非所宜”,不应如此。“幼”,年少之时。“老”,年老之时。“何为”,是反问句,可以解释为“有什么作为呢?”或“有什么用处呢?”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器”,指器物。“义”,做人的道理。“玉不琢 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③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少时”,小时候。“亲”,亲近。“师友”,良师益友。“礼仪”,礼节、仪式。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九”,九岁。“执”,坚持始终,身体力行。这是一个讲孝顺的故事。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皇帝赞叹:“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⑤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弟”,即悌,在这里当动词解,意思是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长”,兄长。“知”,明白。“宜先知”,应该早早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传诵千百年,关键就在于“谦让”二字。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而孔融表现的就是弟恭。

(3)全文翻译

小孩子不努力学习,是不应该的。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哪能有所作为。

玉石不经过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弟,正当年少的时候,应该亲近良师益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仪。

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在冬天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尊敬兄长,是从小就应该明白的道理。

2.辅助练习

⑴神奇汉字

“学”字,本作“壆”,像双手构木为屋形。后来下面加“子”字,为义符,表示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是学习。老师通过对“学”字字形与字义关系的讲解,告诉学生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加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⑵日积月累

“聪明的孔融”的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是课文“融四岁,能让梨”关于孔融故事的扩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这一模块突出了孔融的思维敏捷,聪明机智。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的概念,将孔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可谓机巧。孔融面对陈韪的轻视与刁难,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机智。这一模块可以和课文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一句结合起来讲,最好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画或视频,以直观的形象加以传授。激发学生的才思潜能,让他们在生活、

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长期坚持下去。

⑶诗歌赏读

孟郊的这一首古诗《劝学》比较浅显易懂。它旨在说明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此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学习知识和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知识如同击石有火一样,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获得,人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自然而然地获得。

3.思考与练习说明

“说一说”模块是围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又列举了庄子、诸葛亮、岳飞等人的劝学格言,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可以增进对原文的理解与回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诵读课文,了解关于孝悌的两个历史典故。教师还可以添加自己熟悉的故事。

(2)导入环节,可以从现在入手,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孝顺父母

和对人友善的故事,然后导入。

(3)课堂实践环节,可以结合“读一读”模块进行。在诵读和讲述内容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4)教学准备方面,教师要找到课文那些故事的相关图片,至少要有课文中相关人物的图片,以辅助教学。另外,如果能够备好相关的动画故事或视频,就更理想。

2.(1)认读生字

本课要特别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①教师要示范读音,要求学生将不懂的字标出来。

②教师对难懂的生字,要给予讲解。课文中“方”“弟”等字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差别很大,教师尤其要注意讲解,避免学生误解。

(2)诵读感悟

教师要通过增加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教师的诵读指导很重要,避免单纯机械的模仿。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

②教师将较难读的词语点出来,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

③教师在保证识字和诵读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讲解,同时要将“日积月累”“诗歌赏读”模块的内容结合进来。建议以故事的形式重点讲讲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

其一,黄香温席,可见参考资料2,如有图片或者动画更佳。 其二,孔融让梨,可见参考资料3、4、5,介绍孔融的生平以及让梨的故事,引导学生谈谈如何谦让。

(3)课堂实践

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令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尊敬长辈,善待

他人。力图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观,懂得一些基本的礼仪。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孝悌的事例,来讲述课文,使学生更生动地理解经典。

四、参考资料

1.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2.黄香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

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七十上》)

[译文]

黄香,字文强,是江夏安陆人。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思念母亲面容憔悴,始终为母亲守丧,乡里人称赞他特别孝顺。十二岁的时候,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表现,召他为自己门下的孝子,对他非常爱护和看重。黄香家中贫苦,没有仆人,凡事都自己亲身去做,吃苦耐劳,尽心奉养家人。最终博学经书典籍,精研道术,能写文章,京城人称赞他是“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3.孔融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众宾客都很惊讶。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

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想必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

三字经教学设计

授课基本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目的: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5、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师简介《三字经》,板书:言简意赅,内容丰富。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复习已学语句

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4、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释义

1、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

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四、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五、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4、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6、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六、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七、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 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三字经教案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课题】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对学生

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

2、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熟诵新学语句。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一、导入

1、复习:齐背学过的三字经的句子。

2、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是怎样读书的吗?这节课我

们就和《三字经》一起回到古代的学堂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

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为(二声),至(四声)”

3、说说你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想像古代学生读书的情景:透过学堂的窗户,你看到

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对他们读的书有哪些了解?

生根据查找资料交流自己对“四书”的了解。 (《大学》 、《中庸》、《论语》 、《孟子》 )

句意: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

才可以读“四书”。

4、请学生试着说说新学语句所含着的意思

5、学生自由诵读。指名读。

6、小组齐诵,比赛。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三字经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课题】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论语》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的言论及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1、复习: 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句子。

2、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四书”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四书的第一本书《论语》。

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2、学生自由读,提出不认识的字。

教师引导学生正音“论(二声)”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5、 介绍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6、学生自由诵读。指名读。

7、小组齐诵,比赛。

三、 知识拓展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许多故事和言论,我们先来学几句吧!

言必信,行必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板书设计】

三字经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课题】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孟子》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孟子》,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书”中的第一本书,你们还记得《三字经》中是如何说的吗?(学生齐诵上节新学语句)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四书”的内容。

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2、学生试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3、教师介绍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4、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以学生自学为主,总结《三字经》书写的规律

句意:《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3、学生自由诵读,自创游戏形式。

4、小组齐诵

【板书设计】

孟子 思想家 教育家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

【课题】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了解曾子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曾子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句子。

2、说说句意。

二、学习新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学生自由朗读,提出不认识的字。

教师指导认读:曾(zēng)、修(xiū)、至(zhì)、治(zhì)

3、教师领读句子。指名读,正音。

4、教师介绍《大学》和孟子。

《大学》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一。《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为古代科举选仕的必考科目,堪称东方的“圣经”。

《大学》是指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上小学,识文及学习洒扫之事,十五岁入大学,学习做人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从篇幅上看,《大学》虽远不及《论语》,但其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与《论语》同样不朽。

曾子(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现山东省今济宁市)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5、再读句子,理解大意。先请学生练习说,教师再补充。 句意: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6、练读,背诵。

【板书设计】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曾子(曾参)

【课题】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2、懂得读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学到很多知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背诵前面学过的句子。

2、交流: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

3、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读书有关。

二、学习新知识。

1、小黑板出示句子: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2、学生自由读,正音:熟、孝、经。

3、小组读,齐读。

4、教师讲解:“孝经”、“六经”

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六经: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5、学生练习说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指导。

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6、练习读句子。练习背诵。

三、总结:

通过你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课题】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懂得祖国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为此骄傲。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前面学过的句子。

2、“六经”指什么?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句子: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学生自由读,正音:易

3、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4、理解“当讲求”:应当仔细阅读。

5、学生练习说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指导。

句意:《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

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三、朗读成诵。

自由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四、总结。

1、拓展:你还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经典书籍?

(《史记》、《汉书》、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

2、你读过古代的什么书?交流。

3、教师: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为此感到骄傲。

五、作业:

买几本古代的少儿版的名著进行阅读。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 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

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 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做到姿势正确,书写工整。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 本课的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学生: 课前请学生问一问、学一学各类三字经文,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或图片。

教材简析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是一幅古老而辉煌的历史长卷,它蕴藏着多少精妙绝伦的文化,饱含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华夏子孙。黄河魂、长江源,是不朽的壮歌。历史呼唤我们,世界呼唤我们,爱这个世界吧!让我们的孩子也来品味这悠久的文化,感受这古老的文明,保护这绿色的星球。

本课采用了中国古代蒙学读物的方式,提供了琅琅上口的三字文,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诵读中识字学词语。课文内容左边部分是以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为题材,右边部分则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编写的。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祖国历史的悠久、山河的壮丽,并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课文三字一顿,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学生认识生字,掌握读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练习写好字。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得

正确连贯。

* 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开火车读、小老师教读、齐读等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提醒学生读准以下字的读音:“传”、“之”、 “重”、“川”是翘舌音;“命”是后鼻韵。生字的字形,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记忆字形。如“已”字可以结合熟字“己”来比较记忆。

* 指导学生书写时,应强调首先要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按笔画顺序工整地书写。注意“川”第一笔是竖撇,可别写成“竖”。“远”是半包围结构,“辶”的捺要写平。

* 鼓励学生自主积累。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朋友,老师背的是什么?

2. 谁也会背“三字经”?背给大家听听。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组有趣的“三字经”。

二、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1.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三、检查识字情况

1. 请小老师来教读。

2. 齐读。

3. 开火车读。

四、朗读课文

1. 借助汉语拼音,读通第一组韵文。

2. 同桌互读,读通句子,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全班讨论。边读边议。

4. 分组自学第二组韵文。

5. 读读议议。

五、拓展练习

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学生展示收集的图片或资料发表意见。)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 课后第三题,可读读要写的字。

2. 你认为哪些字难记?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3. 先写4个独体字,注意要写得匀称。

4. 再写左右结构的字。 “孙”是左右同宽的字。

5. 接着写上下结构的字。“华”字 “一”要稳,“炎”字上小下大。

6. “远”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辶”的捺要写平。

参考资料

★ 相传,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

大约五千年以前,在我国原始社会处于晚期的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最强盛的有以炎帝为首领的“苗”和以黄帝为首领的“夏”两大部落。

据古书记载,黄帝姬姓,少典之子,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先居住在西北姬水附近,后迁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是后人对轩辕的尊称。

炎帝,号烈山氏(或厉山氏)。传说中上古姜姓领袖。原先居住

在西北姜水附近,与黄帝部落世代通婚,后向东南发展到中原地区。当炎帝部落渐渐衰落时,黄帝部落却正处在兴盛时期。

黄帝曾与炎帝结盟,在涿鹿之战中杀死了扰乱邻近部落安宁的蚩尤。后来,炎黄二帝又发生矛盾,在阪泉之野一战,黄帝征服炎帝,建立了统一联盟的社会机构,黄帝成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因他们定居在黄河流域的华山之间,夏水之旁,故取名华夏族。因为炎帝和黄帝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有人称我们是炎黄子孙。

★ 黄河——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书《山海经》、《水经注》均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无定河、沁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远在五六十万年前,“蓝田人”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公主岭一带; 传说黄帝、尧、舜、禹的都城也在这附近; 在我国六大古都中,黄河流域的西安、洛阳、开封占其一半。可见,黄河流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使我国成为了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 大熊猫,又叫熊猫、猫熊、大猫熊。哺乳动物,体长约

1.3~1.6米,形状像熊,尾短,头、胸、腹、背、臀白色,四肢、两耳、眼圈黑褐色,毛粗而厚,性耐寒。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吃竹叶、竹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动物。

★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之初,禀性本来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如果对孩子不严加教育,孩子善良的禀性就会改变。教诲一个人按照本性发展的方法,贵

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不懈。)

★ 新三字经

惜校誉 敬师长 爱同学 守规章

求知识 甘勤苦 昔苏秦 锥刺股

强体魄 练书画 辨美丑 分清浊

常劳动 多磨炼 学无涯 不停步

三字经 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二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杨)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古筝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老师当作家长,师加以引导与鼓励,)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字经教学设计

自学《三字经》第三部分:

1.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我们这样的方法,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继续学习《三字经》节选文的第二部分。

2.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按照我们大屏幕中的学习方法,学习读背内容中的第二部分“三字经”。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开始合作学请

一小组同学先给大家读一读。

哪一小组来向大家汇报一下句意,主要内容。可让两小组汇报 哪组同学能给大家来背一背请上台为大家表演。

分两小组汇报。(师说,哪一小组同学已经完成学习任务,请举手。)

4第一小组

5、哪一小组的同学能给大家把两部分都来背一背(拍掌打节奏背。)

6、哪一组的同学敢站上台来和我们大屏幕上古代孩童进行一次擂台赛,和他们比一比看谁背得有韵味,有节奏。(两部分全背)

师小节:今天,我们仅仅学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根据你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你还知道《三字经》有哪些内容吗?(六方面)(学生答,师板节)师:《三字经》内容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体现出作者重在让人懂礼仪而非仅仅求知的思想。

拓展:——漫谈《三字经》

1. 老师知道《三字经》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蒙学教材之一。那么,你还知道《三字经》的那些知识?请你根据你课前所查资料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把你准备的课件展示给大家看看。

2. 如果学生说得不到的地方教师补充。(总之一句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生的答案种类:①有关《三字经》的特点,出处,作者等。②还流传于国外,世界流传,译成英、日、韩等文。③说几句三字经,再可以为大家讲一段典故或常识,可配以自己提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④根据三字经的句意可引申为名言警句等。⑤还可以向大家背一背你掌握的三字经。⑥谈与《三字经》同类的书,还有《千字文》《百

家姓》《增广贤文》《弟子规》还有《三字经》不同的版本等。)

3. 师小结:(漫谈部分)

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通过课前大量的搜集资料,我们学习和积累了这么多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全部交流,老师希望课外我们组织一次漫谈《三字经》的活动,真正地让我们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品德,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五:总结:

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三字经》是怎么样的一本书?(生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总结。)

师语:是的,《三字经》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它包含了教育、道德、学习、常识、历史等等内容,它不愧为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蒙学教材,不愧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老师相信,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一定会不断进步,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2、编一编:通过我们对《三字经》的读背,对《三字经》知识的交流,我们对它有更深一层的了解,那老师有一个提议,你想不想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学习、规章等为内容,编几句“三字经”呢?向我们的古代《三字经》挑战,老师想: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编出一本《新三字经》来。

3、你们先看大屏幕,老师编了几句,关于学英语的“三字经”,大家可以参照一下,然后大家开始编写。4、学生编好了,教师在幻灯下让学生展示。

(师说:同学们个个真是小天才,编写的三字经真精彩,老师祝愿你们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把我们的民族文

化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六 布置作业:

1 希望同学们继续编一编自己的《三字经》。

2 认真阅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增光贤文》这些书籍,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和家长、老师、同学讨论。

七 结尾语:

同学们,让我们在民族文化的气息中结束我们的这节课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在一系列国画背景下、古二胡音乐声中,学生轻松地诵背《三字经》结束本课。)

二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学”“易为人”“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

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经》的节选。

板书课题:《三字经》

二、学习课文

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非”: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七)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教

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和正确拼写“苟”“教”“择”“处”“杼”“窦”“惰”等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孟子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的事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二、初步诵读和感知

1.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自己试读课文,要求把复杂的拼音、不

懂的字词标识出来。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标记生字的情况。

2.教师范读,或利用音频示范正确的读音,让学生跟读。学生跟读至少2遍。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不同的字词。

三、识字写字

1.板书,把生字写在黑板上:

“苟”“教”“择”“处”“杼”“窦”“惰”

步骤:每写一个字,先出示字形结构,然后给拼音,并让学生跟读。

2.写字:

(1)要求学生边读边写,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写字。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写字习惯。

(2)点名抽查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字,纠正不良的写字习惯。

四、诵读感悟

1.点名一两个孩子试读一下课文。让其他孩子注意他读得对不对,指出读错的音。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读不好的音。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他们校正自己读音。

3.布置学生自由读,要大声阅读课文,把文句读通顺。

4.分组分角色朗读,一半读上句,一半读下句。读2遍之后,交替读。要求达到读得快、读得准。

5.教师再一次范读,读出感情色彩。

五、内容选讲

1.内容梗概略讲:

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初”:开始。“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

“性”:与生俱来的东西。

“习”:后天环境的影响。

人既生之后,环境影响各异,性随之而变,逐渐变得差异越来越大。——这就是 “习相远”的意思。

先天为性,后天为习。

第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苟:如果

乃:就

迁:变化

道:方法、规律

贵:可贵

以:认为、以为

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

第三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择邻处:

播放动漫或图片:《孟母三迁》

老师讲故事

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

(为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断机杼:

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布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第四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师: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

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

扬:传播

小结:无论孟母还是窦禹钧,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是在讲哪三个字的含义?

(有义方)

第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学生解释后,老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体会:

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

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不可倦怠。

小结: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

2.讲“日积月累”模块“弈秋教棋”的故事。

(1)这一故事以弈秋的两个学生学棋的不同效果为正反教材,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

(2)两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本来接近,但是学习的效果却迥乎不同,为什么?

(3)这里所提供的弈秋的故事,只是辅助领悟《人之初》的文章精义,无需在这一典故上做过多引导,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概,形成整体的生动认识即可。

3.“诗歌赏读”模块。诵读杜甫的《春夜喜雨》。

(1)点出:春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正是家庭教育的特点。

(2)范读一下生字。

(3)播放这首诗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4)让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5)让学生齐读,分角色对读,加深印象,达到背诵的程度。

六、结束

布置作业。生字练习或诵读。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背诵《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体会《三字经》中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以朗读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背诵《三字经》,体会其中的含义,理解做子女对父母的爱。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明白孝与悌源于对长辈的感恩。 教学准备:《感恩的心》、“孔融让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 教师讲故事《黄香温席》。2. 同学们,小黄香用自己的身体去为父亲暖被褥,你说他冷不冷?想象父亲的表情怎样,会对小黄香说什么?

3. 你想对这位同龄人说点什么?

二、诵读、品读解意

〈一〉1.这么感人的故事,我们的祖先用了最简洁的语言记录在了《三字经》中,你能找得到吗?(板书《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

2.朗读(自由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3.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理解句子,教师相机点拨。

(小黄香九岁就知道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褥,让父亲睡得更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每个子女都应该做到的。)

4.虽然黄香用身体为父亲暖被褥的这一举动在我们这个衣食无忧的年代已经过时了,但他的什么不过时?(他对父亲爱的回报、感恩)

5.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怀着这份敬佩再来读一次。

〈二〉1.在《三字经》中还记载着一位小时侯就懂得谦让的名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孔融)

2.你能找到记录他的那句话吗?(“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3.在这句话里藏着一个故事,题目是_(《孔融让梨》,请一名学生来讲这个故事)

4.(出示图片)猜一下这幅图里哪个小孩是孔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哥哥们说明了什么?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会说什么?

5.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所以受到了世人的赞颂。

三、拓展

1.感恩自古就是我们中国人最推崇的一件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好多关于“感恩”的故事。(学生讲有关故事)

2.我们也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我们身边的人。

3.同学们边为自己感谢的人制作卡片,边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4.展示卡片。

板书: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

一、教材解读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经典研读

(1)整体把握

第2课选取的文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孩子学习须趁早,否则老大徒伤悲,否则不知义。学习的首要内容是做人,即亲师友、习礼仪,做人的基本点是孝和悌(两个典故是为了说明这点)。小孩子在父教、师严的情况下,应该专心求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树立小发奋读书的观念。

(2)字句梳理

①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子”,指小孩子。“不学”,即不肯读书。“非所宜”,不应如此。“幼”,年少之时。“老”,年老之时。“何为”,是反问句,可以解释为“有什么作为呢?”或“有什么用处呢?”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器”,指器物。“义”,做人的道理。“玉不琢 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③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少时”,小时候。“亲”,亲近。“师友”,良师益友。“礼仪”,礼节、仪式。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九”,九岁。“执”,坚持始终,身体力行。这是一个讲孝顺的故事。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皇帝赞叹:“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⑤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弟”,即悌,在这里当动词解,意思是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长”,兄长。“知”,明白。“宜先知”,应该早早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传诵千百年,关键就在于“谦让”二字。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而孔融表现的就是弟恭。

(3)全文翻译

小孩子不努力学习,是不应该的。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哪能有所作为。

玉石不经过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弟,正当年少的时候,应该亲近良师益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仪。

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在冬天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尊敬兄长,是从小就应该明白的道理。

2.辅助练习

⑴神奇汉字

“学”字,本作“壆”,像双手构木为屋形。后来下面加“子”字,为义符,表示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是学习。老师通过对“学”字字形与字义关系的讲解,告诉学生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加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⑵日积月累

“聪明的孔融”的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是课文“融四岁,能让梨”关于孔融故事的扩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这一模块突出了孔融的思维敏捷,聪明机智。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的概念,将孔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可谓机巧。孔融面对陈韪的轻视与刁难,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机智。这一模块可以和课文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一句结合起来讲,最好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画或视频,以直观的形象加以传授。激发学生的才思潜能,让他们在生活、

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长期坚持下去。

⑶诗歌赏读

孟郊的这一首古诗《劝学》比较浅显易懂。它旨在说明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此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学习知识和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知识如同击石有火一样,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获得,人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自然而然地获得。

3.思考与练习说明

“说一说”模块是围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又列举了庄子、诸葛亮、岳飞等人的劝学格言,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可以增进对原文的理解与回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诵读课文,了解关于孝悌的两个历史典故。教师还可以添加自己熟悉的故事。

(2)导入环节,可以从现在入手,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孝顺父母

和对人友善的故事,然后导入。

(3)课堂实践环节,可以结合“读一读”模块进行。在诵读和讲述内容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4)教学准备方面,教师要找到课文那些故事的相关图片,至少要有课文中相关人物的图片,以辅助教学。另外,如果能够备好相关的动画故事或视频,就更理想。

2.(1)认读生字

本课要特别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①教师要示范读音,要求学生将不懂的字标出来。

②教师对难懂的生字,要给予讲解。课文中“方”“弟”等字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差别很大,教师尤其要注意讲解,避免学生误解。

(2)诵读感悟

教师要通过增加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教师的诵读指导很重要,避免单纯机械的模仿。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

②教师将较难读的词语点出来,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

③教师在保证识字和诵读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讲解,同时要将“日积月累”“诗歌赏读”模块的内容结合进来。建议以故事的形式重点讲讲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

其一,黄香温席,可见参考资料2,如有图片或者动画更佳。 其二,孔融让梨,可见参考资料3、4、5,介绍孔融的生平以及让梨的故事,引导学生谈谈如何谦让。

(3)课堂实践

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令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尊敬长辈,善待

他人。力图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观,懂得一些基本的礼仪。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孝悌的事例,来讲述课文,使学生更生动地理解经典。

四、参考资料

1.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2.黄香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

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七十上》)

[译文]

黄香,字文强,是江夏安陆人。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思念母亲面容憔悴,始终为母亲守丧,乡里人称赞他特别孝顺。十二岁的时候,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表现,召他为自己门下的孝子,对他非常爱护和看重。黄香家中贫苦,没有仆人,凡事都自己亲身去做,吃苦耐劳,尽心奉养家人。最终博学经书典籍,精研道术,能写文章,京城人称赞他是“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3.孔融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众宾客都很惊讶。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

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想必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

三字经教学设计

授课基本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目的: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5、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师简介《三字经》,板书:言简意赅,内容丰富。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复习已学语句

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4、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释义

1、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

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四、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五、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4、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6、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六、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七、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 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三字经教案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课题】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对学生

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

2、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熟诵新学语句。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一、导入

1、复习:齐背学过的三字经的句子。

2、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是怎样读书的吗?这节课我

们就和《三字经》一起回到古代的学堂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

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为(二声),至(四声)”

3、说说你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想像古代学生读书的情景:透过学堂的窗户,你看到

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对他们读的书有哪些了解?

生根据查找资料交流自己对“四书”的了解。 (《大学》 、《中庸》、《论语》 、《孟子》 )

句意: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

才可以读“四书”。

4、请学生试着说说新学语句所含着的意思

5、学生自由诵读。指名读。

6、小组齐诵,比赛。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三字经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课题】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论语》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的言论及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1、复习: 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句子。

2、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四书”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四书的第一本书《论语》。

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2、学生自由读,提出不认识的字。

教师引导学生正音“论(二声)”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5、 介绍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6、学生自由诵读。指名读。

7、小组齐诵,比赛。

三、 知识拓展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许多故事和言论,我们先来学几句吧!

言必信,行必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板书设计】

三字经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课题】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孟子》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孟子》,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书”中的第一本书,你们还记得《三字经》中是如何说的吗?(学生齐诵上节新学语句)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四书”的内容。

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2、学生试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3、教师介绍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4、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以学生自学为主,总结《三字经》书写的规律

句意:《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3、学生自由诵读,自创游戏形式。

4、小组齐诵

【板书设计】

孟子 思想家 教育家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

【课题】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了解曾子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曾子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句子。

2、说说句意。

二、学习新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学生自由朗读,提出不认识的字。

教师指导认读:曾(zēng)、修(xiū)、至(zhì)、治(zhì)

3、教师领读句子。指名读,正音。

4、教师介绍《大学》和孟子。

《大学》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一。《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为古代科举选仕的必考科目,堪称东方的“圣经”。

《大学》是指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上小学,识文及学习洒扫之事,十五岁入大学,学习做人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从篇幅上看,《大学》虽远不及《论语》,但其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与《论语》同样不朽。

曾子(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现山东省今济宁市)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5、再读句子,理解大意。先请学生练习说,教师再补充。 句意: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6、练读,背诵。

【板书设计】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曾子(曾参)

【课题】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2、懂得读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学到很多知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背诵前面学过的句子。

2、交流: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

3、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读书有关。

二、学习新知识。

1、小黑板出示句子: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2、学生自由读,正音:熟、孝、经。

3、小组读,齐读。

4、教师讲解:“孝经”、“六经”

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六经: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5、学生练习说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指导。

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6、练习读句子。练习背诵。

三、总结:

通过你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课题】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懂得祖国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为此骄傲。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前面学过的句子。

2、“六经”指什么?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句子: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学生自由读,正音:易

3、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4、理解“当讲求”:应当仔细阅读。

5、学生练习说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指导。

句意:《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

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三、朗读成诵。

自由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四、总结。

1、拓展:你还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经典书籍?

(《史记》、《汉书》、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

2、你读过古代的什么书?交流。

3、教师: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为此感到骄傲。

五、作业:

买几本古代的少儿版的名著进行阅读。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 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

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 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做到姿势正确,书写工整。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 本课的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学生: 课前请学生问一问、学一学各类三字经文,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或图片。

教材简析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是一幅古老而辉煌的历史长卷,它蕴藏着多少精妙绝伦的文化,饱含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华夏子孙。黄河魂、长江源,是不朽的壮歌。历史呼唤我们,世界呼唤我们,爱这个世界吧!让我们的孩子也来品味这悠久的文化,感受这古老的文明,保护这绿色的星球。

本课采用了中国古代蒙学读物的方式,提供了琅琅上口的三字文,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诵读中识字学词语。课文内容左边部分是以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为题材,右边部分则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编写的。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祖国历史的悠久、山河的壮丽,并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课文三字一顿,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学生认识生字,掌握读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练习写好字。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得

正确连贯。

* 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开火车读、小老师教读、齐读等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提醒学生读准以下字的读音:“传”、“之”、 “重”、“川”是翘舌音;“命”是后鼻韵。生字的字形,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记忆字形。如“已”字可以结合熟字“己”来比较记忆。

* 指导学生书写时,应强调首先要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按笔画顺序工整地书写。注意“川”第一笔是竖撇,可别写成“竖”。“远”是半包围结构,“辶”的捺要写平。

* 鼓励学生自主积累。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朋友,老师背的是什么?

2. 谁也会背“三字经”?背给大家听听。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组有趣的“三字经”。

二、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1.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三、检查识字情况

1. 请小老师来教读。

2. 齐读。

3. 开火车读。

四、朗读课文

1. 借助汉语拼音,读通第一组韵文。

2. 同桌互读,读通句子,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全班讨论。边读边议。

4. 分组自学第二组韵文。

5. 读读议议。

五、拓展练习

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学生展示收集的图片或资料发表意见。)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 课后第三题,可读读要写的字。

2. 你认为哪些字难记?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3. 先写4个独体字,注意要写得匀称。

4. 再写左右结构的字。 “孙”是左右同宽的字。

5. 接着写上下结构的字。“华”字 “一”要稳,“炎”字上小下大。

6. “远”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辶”的捺要写平。

参考资料

★ 相传,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

大约五千年以前,在我国原始社会处于晚期的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最强盛的有以炎帝为首领的“苗”和以黄帝为首领的“夏”两大部落。

据古书记载,黄帝姬姓,少典之子,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先居住在西北姬水附近,后迁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是后人对轩辕的尊称。

炎帝,号烈山氏(或厉山氏)。传说中上古姜姓领袖。原先居住

在西北姜水附近,与黄帝部落世代通婚,后向东南发展到中原地区。当炎帝部落渐渐衰落时,黄帝部落却正处在兴盛时期。

黄帝曾与炎帝结盟,在涿鹿之战中杀死了扰乱邻近部落安宁的蚩尤。后来,炎黄二帝又发生矛盾,在阪泉之野一战,黄帝征服炎帝,建立了统一联盟的社会机构,黄帝成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因他们定居在黄河流域的华山之间,夏水之旁,故取名华夏族。因为炎帝和黄帝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有人称我们是炎黄子孙。

★ 黄河——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书《山海经》、《水经注》均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无定河、沁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远在五六十万年前,“蓝田人”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公主岭一带; 传说黄帝、尧、舜、禹的都城也在这附近; 在我国六大古都中,黄河流域的西安、洛阳、开封占其一半。可见,黄河流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使我国成为了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 大熊猫,又叫熊猫、猫熊、大猫熊。哺乳动物,体长约

1.3~1.6米,形状像熊,尾短,头、胸、腹、背、臀白色,四肢、两耳、眼圈黑褐色,毛粗而厚,性耐寒。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吃竹叶、竹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动物。

★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之初,禀性本来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如果对孩子不严加教育,孩子善良的禀性就会改变。教诲一个人按照本性发展的方法,贵

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不懈。)

★ 新三字经

惜校誉 敬师长 爱同学 守规章

求知识 甘勤苦 昔苏秦 锥刺股

强体魄 练书画 辨美丑 分清浊

常劳动 多磨炼 学无涯 不停步

三字经 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二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杨)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古筝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老师当作家长,师加以引导与鼓励,)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字经教学设计

自学《三字经》第三部分:

1.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我们这样的方法,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继续学习《三字经》节选文的第二部分。

2.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按照我们大屏幕中的学习方法,学习读背内容中的第二部分“三字经”。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开始合作学请

一小组同学先给大家读一读。

哪一小组来向大家汇报一下句意,主要内容。可让两小组汇报 哪组同学能给大家来背一背请上台为大家表演。

分两小组汇报。(师说,哪一小组同学已经完成学习任务,请举手。)

4第一小组

5、哪一小组的同学能给大家把两部分都来背一背(拍掌打节奏背。)

6、哪一组的同学敢站上台来和我们大屏幕上古代孩童进行一次擂台赛,和他们比一比看谁背得有韵味,有节奏。(两部分全背)

师小节:今天,我们仅仅学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根据你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你还知道《三字经》有哪些内容吗?(六方面)(学生答,师板节)师:《三字经》内容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体现出作者重在让人懂礼仪而非仅仅求知的思想。

拓展:——漫谈《三字经》

1. 老师知道《三字经》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蒙学教材之一。那么,你还知道《三字经》的那些知识?请你根据你课前所查资料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把你准备的课件展示给大家看看。

2. 如果学生说得不到的地方教师补充。(总之一句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生的答案种类:①有关《三字经》的特点,出处,作者等。②还流传于国外,世界流传,译成英、日、韩等文。③说几句三字经,再可以为大家讲一段典故或常识,可配以自己提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④根据三字经的句意可引申为名言警句等。⑤还可以向大家背一背你掌握的三字经。⑥谈与《三字经》同类的书,还有《千字文》《百

家姓》《增广贤文》《弟子规》还有《三字经》不同的版本等。)

3. 师小结:(漫谈部分)

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通过课前大量的搜集资料,我们学习和积累了这么多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全部交流,老师希望课外我们组织一次漫谈《三字经》的活动,真正地让我们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品德,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五:总结:

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三字经》是怎么样的一本书?(生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总结。)

师语:是的,《三字经》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它包含了教育、道德、学习、常识、历史等等内容,它不愧为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蒙学教材,不愧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老师相信,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一定会不断进步,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2、编一编:通过我们对《三字经》的读背,对《三字经》知识的交流,我们对它有更深一层的了解,那老师有一个提议,你想不想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学习、规章等为内容,编几句“三字经”呢?向我们的古代《三字经》挑战,老师想: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编出一本《新三字经》来。

3、你们先看大屏幕,老师编了几句,关于学英语的“三字经”,大家可以参照一下,然后大家开始编写。4、学生编好了,教师在幻灯下让学生展示。

(师说:同学们个个真是小天才,编写的三字经真精彩,老师祝愿你们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把我们的民族文

化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六 布置作业:

1 希望同学们继续编一编自己的《三字经》。

2 认真阅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增光贤文》这些书籍,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和家长、老师、同学讨论。

七 结尾语:

同学们,让我们在民族文化的气息中结束我们的这节课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在一系列国画背景下、古二胡音乐声中,学生轻松地诵背《三字经》结束本课。)


相关内容

  • 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
  •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 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 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 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 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 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 ...

  •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 三角城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教材名称:榆中县三角城小学校本教材 学科名称:弟子规 授课年级:一年级 授课教师:魏永萍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一年级校本课程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喜新好奇,求知欲强,记忆力非凡.古德云:"教儿婴孩, ...

  • 校本教材编写总结
  • 校本教材编写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从舆论宣传的春雷阵阵发展到实质操作的百花齐放,校本教研好比肥沃的土壤,在园丁们的辛勤栽培与灌溉下,培植出无数奇花异葩.鼎屏四小的校本之花也顺应而开了.现将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做以下总结: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猛烈冲击着小学教学管理 ...

  •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授课教师:张蔚 张燕妮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周五 通过手工制作课,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善于挖掘美的脑,一双善于创造美的手,可以让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活动目的 本学期开设的手工制作地方课程活动为一部分有手工制 ...

  • 2009年上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 一、上期工作情况: 过去的一学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全体教师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视为教学教研工作的灵魂,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看为教学教研生命线,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反思和讨论,提高了认识,强化了责任,明确了目标,教育教学出现了新的一页。教育观念有了新 ...

  • 学校教学管理经验材料
  • 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我校的教学工作在镇教办的直接领导下,在镇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突出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我们本着:求真.求实.灵活.创新的原则实施工作,我校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进步和提高. 一.常规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 ...

  • 教研教改记录.2doc
  • 教研教改记录 一.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加强教研教改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优化管理为突破口,奋力打造我校教育新形象,努力把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上新台阶. 二. 工作目标: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学科教 ...

  • 2012-2013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 苑口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课程改革,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二.总体 ...

  • 三年级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章 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 ...

  • 2011年下学期教研教改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实施方案为指导,遵循“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科研先行”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依托教育科研工作,以“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研究”为切入点,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