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斗蛐蛐的皇帝朱瞻基

朱瞻基(1399~1435)

爱斗蛐蛐的皇帝朱瞻基

明朝第五任宣德皇帝朱瞻基,他是个文武双全的风流皇帝,因斗蛐蛐和换皇后,赢得了“风流天子”的称号。

《朱瞻基·斗鹌鹑图》

多才多艺的宣德皇帝朱瞻基还有个喜欢斗蟋蟀的特殊嗜好。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其热衷的程度甚至让他得了个“促织天子”。此图是对明代帝王宫廷生活的写实描绘。

范曾《促织图》

宣德皇帝朱瞻基爱斗蟋蟀,有文字为依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名著《聊斋》中,有一篇题为《促织》的文章,一开始讲的就是“宣德间,宫中尚促织(蟋蟀)之戏,岁征民间。”由于朝廷下令要全国各地进贡蟋蟀。

明宣德青花《岁寒三友纹蟋蟀罐》

在历代御制的官窑器物中,蟋蟀罐几乎不曾见过,惟有明代的宣德年间是个例外,制作之精美,数量之多绝无仅有,过去曾有人称宣德为“蟋蟀皇帝”,看来真是“名副其实”。

明宣德青花《缠枝牡丹纹蟋蟀罐》

保存完好的传世宣德蟋蟀罐也不断在拍卖会上面世。2004年,在厦门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青花鹰雁纹蟋蟀罐,从50万元人民币起价,经过30多次竞价较量,最后以200万元(约24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明宣德青花《五彩花鸟蟋蟀罐》

南宋权相贾似道作为一代权相,“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他作为斗蟋爱好者,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蟋蟀研究的专门著作《促织经》。

《促织经》原著今已不传,现在见到的是明人周履靖的续增本。全书洋洋万言,详细地介绍了捕捉、收买、喂养、斗胜、医伤、治病、繁殖等方法。

“论斗”一节,有“促织三拗”之说。拗者,不顺常情也。三拗是:“赢叫输不叫,一也;雌上雄背,二也;过蜑有力,三也。”蜑,即精囊。过蜑,精囊肥大。

周履靖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尤其对蟋蟀交配习性的发现,更是发前人所未发,颇足称述。在今天,对于昆虫学史的研究,亦不失为一份难得的史料。

蛐蛐儿也讲究重量等级。斗蛐蛐儿之前,要把蛐蛐儿放在专门的“舀子”里,用专门的“秤(读平声)儿”称出蛐蛐儿的体重。现在用专门的电子秤了。

“秤儿杆”是象牙的,比筷子还细,固定在一个一尺左右见方的红木框子里。它能把蛐蛐儿的体重精确到一两的万分之一(两、钱、分、厘、毫)。一般的蛐蛐儿的体重在六厘左右,八厘就是大蛐蛐儿了,称体重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竞争。

赵艳文《斗蛐蛐》

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斗架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蟋蟀相遇会用触角辨别对方,两雄相遇必然露出两颗大牙,一决高下。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

王弘力《清·斗蟋蟀》

一场激战就开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昂,向主人邀功请赏。

白露、秋分、寒露,是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期。“勇战三秋”,就指的是这三个节气。

【注】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趋织。蛐蛐儿,学名叫蟋蟀,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比较普遍的名字是促织。因为一听见蛐蛐儿叫唤就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冬天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朱瞻基(1399~1435)

爱斗蛐蛐的皇帝朱瞻基

明朝第五任宣德皇帝朱瞻基,他是个文武双全的风流皇帝,因斗蛐蛐和换皇后,赢得了“风流天子”的称号。

《朱瞻基·斗鹌鹑图》

多才多艺的宣德皇帝朱瞻基还有个喜欢斗蟋蟀的特殊嗜好。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其热衷的程度甚至让他得了个“促织天子”。此图是对明代帝王宫廷生活的写实描绘。

范曾《促织图》

宣德皇帝朱瞻基爱斗蟋蟀,有文字为依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名著《聊斋》中,有一篇题为《促织》的文章,一开始讲的就是“宣德间,宫中尚促织(蟋蟀)之戏,岁征民间。”由于朝廷下令要全国各地进贡蟋蟀。

明宣德青花《岁寒三友纹蟋蟀罐》

在历代御制的官窑器物中,蟋蟀罐几乎不曾见过,惟有明代的宣德年间是个例外,制作之精美,数量之多绝无仅有,过去曾有人称宣德为“蟋蟀皇帝”,看来真是“名副其实”。

明宣德青花《缠枝牡丹纹蟋蟀罐》

保存完好的传世宣德蟋蟀罐也不断在拍卖会上面世。2004年,在厦门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青花鹰雁纹蟋蟀罐,从50万元人民币起价,经过30多次竞价较量,最后以200万元(约24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明宣德青花《五彩花鸟蟋蟀罐》

南宋权相贾似道作为一代权相,“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他作为斗蟋爱好者,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蟋蟀研究的专门著作《促织经》。

《促织经》原著今已不传,现在见到的是明人周履靖的续增本。全书洋洋万言,详细地介绍了捕捉、收买、喂养、斗胜、医伤、治病、繁殖等方法。

“论斗”一节,有“促织三拗”之说。拗者,不顺常情也。三拗是:“赢叫输不叫,一也;雌上雄背,二也;过蜑有力,三也。”蜑,即精囊。过蜑,精囊肥大。

周履靖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尤其对蟋蟀交配习性的发现,更是发前人所未发,颇足称述。在今天,对于昆虫学史的研究,亦不失为一份难得的史料。

蛐蛐儿也讲究重量等级。斗蛐蛐儿之前,要把蛐蛐儿放在专门的“舀子”里,用专门的“秤(读平声)儿”称出蛐蛐儿的体重。现在用专门的电子秤了。

“秤儿杆”是象牙的,比筷子还细,固定在一个一尺左右见方的红木框子里。它能把蛐蛐儿的体重精确到一两的万分之一(两、钱、分、厘、毫)。一般的蛐蛐儿的体重在六厘左右,八厘就是大蛐蛐儿了,称体重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竞争。

赵艳文《斗蛐蛐》

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斗架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蟋蟀相遇会用触角辨别对方,两雄相遇必然露出两颗大牙,一决高下。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

王弘力《清·斗蟋蟀》

一场激战就开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昂,向主人邀功请赏。

白露、秋分、寒露,是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期。“勇战三秋”,就指的是这三个节气。

【注】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趋织。蛐蛐儿,学名叫蟋蟀,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比较普遍的名字是促织。因为一听见蛐蛐儿叫唤就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冬天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相关内容

  • 明朝历代皇帝
  • 明朝历代皇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乐 仁宗,朱高炽,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 ...

  • 诚孝张皇后,诚孝张皇后简介
  • 诚孝张皇后朱高炽元配.宣宗朱瞻基之母明朝 人物简介: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永城(今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 ...

  • 明清皇帝年号庙号谥号年代对照表
  • 姓名庙号朱元璋明太祖朱允炆明惠宗朱棣明成祖朱高炽明仁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钰明代宗朱祁镇明英宗朱见深明宪宗朱祐樘明孝宗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熜明世宗朱载垕明穆宗朱翊钧明神宗朱常洛明光宗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检 明思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爱新觉罗 ...

  • 明清世系表
  • 明清世系表 小辉辉 明朝世系表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

  • 明朝历史简介
  • 明朝历史简介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 ...

  • 明十三陵及明朝各皇帝总结
  • 明十三陵及明朝各皇帝总结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 帝,268年,平均在位17年 问题: 在中记载了明洪武帝朱元璋对后代的取名方法,为了防止后代子孙重名,朱元璋将他二十六个儿子的 后代全部取了二十代谱名,每个儿子后代谱名都不一样,后 ...

  • 北京十三陵导游词
  • 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闻名的十三陵.在周围40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一)概况 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寻找"吉壤".先后曾指定潭 ...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
  •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  北 宋 南 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仁宗 赵祯 ...

  • 五年级音乐[蝈蝈和蛐蛐]说课稿
  •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第十册第六课 <蝈 蝈 和 蛐 蛐>说 课 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X ,是XX 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第十册第六课<蝈蝈和蛐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