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高姓全史

2007年11月30日,我到厦门参加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大会和世界高姓宗亲首届联谊大会时,见到了广州大学教授、民族史专家、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路加宗亲,他嘱我为《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作述评,以为此书出版10周年之际增补再版序,我觉得实不敢当,只好赶着鸭子上架了。

中华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演进、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以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习俗等的发展和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华姓氏文化典藉丰富多彩,至今犹存的以姓氏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琳琅满目,高姓是其中之一。高姓杰出人物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华文明社会发展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为帝王者叱咤风云,纵横捭阖;为人臣者尽忠尽节,鞠躬尽瘁;为文者传道授义,为武者陷阵冲锋……。不知有多少高姓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将帅之家的功勋美德,名流千古,永芳百世。探究高姓的祖先及支系的来龙去脉,“认祖归宗,昭示后人”,发掘传统高氏文化的优秀成份,弘扬祖宗功勋美德,启迪后代立志创业,秉承健康的高氏家庭伦理道德,忠孝美德,诚信和谐的人文精神,力求溶入时代精神,服务于民族复兴大业,是我的夙愿和追求。当然也不排除我怀有姓高的宗族情结。虽然我手头也有两本写高姓的书,但是,当我见到高路加教授写的这部《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著作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时时捧读,天天翻看。不仅一次次为路加教授睿智的思想和深邃的见解所折服,同时也深深为路加宗亲执着的宗族民族情怀所感动。这部著作的确是一部开创研究高姓源流先河的力作,是一部研究高姓历史的奠基之作,是一部研究高姓文化的蓝本,也可以说,是第一部高姓全史、高姓百科全书。

我国民族史学界长期忽视汉民族的研究。以至汉民族的来源、形成、发展情况模糊不清。对姓氏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研究更是忽视有加,更不必说,历史上高姓和其他某些姓氏相比,缺乏纂修总谱、统谱的传统,撰写高姓历史无现成蓝本可据,姓氏学界对高姓又罕有研究。高路加教授作为民族史研究专家,一贯主张民族研究应包括对汉民族的研究。同时,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以姓氏宗族为单位,不失为深化汉民族史研究的一条可行途径和一个新角度”的富有创见性的新观点。他作为广州大学岭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率先致力于岭南姓氏与移民文化研究,默默跋涉在岭南山水间,开展田野工作,挖掘抢救民间资料,数年间,竟几乎走遍了岭南大地,捧献出《岭海姓源》系列文章等成果,其中尤以对岭南高姓的源流、分布的探讨最为深入。路加教授考虑到本身姓高,对高姓群体开展实地调查比较方便,他于1992年末向全国许多高姓知名人士发函,征求族谱、家庭历史和人物资料,得到广泛支持;同时开始认真查阅浩瀚的有关文献资料,先后到全国各地高姓聚居地进行溯源调查,终于完成了富有开创性的学术专著《高姓群体的历史和传统》,此书1997年10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9万字,分为九章,分别对高姓的先祖、高姓群体的形成、鼎盛、转折、南渡、分布定型、文化传统及各时期杰出人物作了开创性的全面系统的阐述,首次为高姓的起源、发展、人物事迹等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框架。特别是,路加教授不仅到各地方志办、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广泛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还不避艰辛,跋涉十余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搜集了大量民间口碑传说和族谱资料,用力甚勤,为学术界贡献了丰富的新材料。该书资料翔实,不仅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也具有很强的资料性。该书的确是一部材料扎实,言必有据,富有新意,雅俗共赏的学术佳作。

中山大学人类学专家黄淑娉教授对该书评价说:“姓氏研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海外华人的认同,满足其寻根问祖的需要,有一定现实意义。因而近年来我国渐趋兴盛,但多停留在根据古代姓氏著作一般介绍或修谱的阶段,上升到学术研究层次的还不多见,该书是这一领域少有的力作”。

路加教授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在该书中突破了传统姓氏著作关于高姓来源的一些陈说的局限,首次鲜明地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新观点。主要是:第一,指出高姓来自多元,如姜齐之高、高元之高、高阳氏之高、高句丽之高,拓跋之高等等;同时又历史地、辩证地指出,今天汉族高姓仍保存族谱或始祖传说的,基本上全部认同于出自姜齐之高的高姓主流“渤海高”,因而融为一体;但今天许多汉族高姓成员都不能排除源于齐高之外的各种来源之一的可能性,因此,多种来源都应视为今天全体汉族高姓的先祖。从而为“中华民族内部各族自古以来就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命题补充了有力的论据。对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广韵》等古籍提到的高姓五望族“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以前人们不知其详,路加教授通过在浩瀚史籍中搜寻材料,在书中对这五望的来源、始祖、人物、事迹一一作了探索,初步揭开了历史的迷雾。第三,提出“高姓五王朝说”即高句丽、北燕、北齐、荆南、大中国(大理)。还介绍了高开道称燕王和渤海国高永昌称皇帝两个短暂政权。第四,提出“高家将”说。从史料和族谱中挖掘出北宋高琼武将世家的辉煌历史及后裔繁衍迁徙的情况,将其和北宋开国元勋高怀德家族并称为两支“北宋高家将”,同“杨家将”并驾齐驱。认为这一支系可看作宋代以后世系最清晰的渤海高氏的主流。第五,指出现存浙江《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为“高氏名谱”。首次简明清晰地构建出了高姓世系表;统一了“世孙说”的计算方法:第8世即8世孙。第六,书中还根据大量馆藏和民间族谱及口碑资料分省探讨了全国高姓的源流、分布和人物。同时陆续发表系列高姓文章,例如《渤海高氏与高姓宗族》、《声威显赫的北宋“高家将”》、《宋将高怀德的生平、先世及后裔》、《闽粤高姓源流述略》、《大理国高氏事迹、源流考述》等。该书为高姓发展历程建立了完整体系,首次对历代人物和家族的大量内容作了系统的介绍.书中内容已广泛辗转传播,对于普及高姓历史知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引发和推动了高姓历史文化的研究热潮。近期闽粤浙赣黔等地修谱很多都参考了这一成果。迄今,各种高姓研究书籍文章基本上也都沿袭路加教授建立的这一体系。甚至,有的“研究”书籍还全盘抄袭,例如《中华姓氏谱·高》。

路加教授祖籍人文荟萃的江南,是现代研究高姓史的开拓者,是高姓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面旗帜,他坚持不懈,严谨治学,无论在民族史还是在姓氏文化学术领域,都有相当高的造诣和深邃的创见,在高姓群体和民族姓氏学界影响深远,声名卓著。

正如中山大学人类学专家黄淑娉教授1998年在她对《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述评中所说:目前已有关于单个姓氏著作问世,如《中华姓氏通书》丛书中七、八种,也有一些文章,但对高姓的研究论著还是一个空白。一个主要原因是:历史上高姓和其他某些姓氏相比,缺乏纂修总谱、统谱的传统。因而没有现成蓝本可供参考,发展脉络,传衍世系均甚难查考,研究难度极大。本书作者完全凭个人独立研究,首次为高姓宗族的起源、发展、迁徙、人物、事迹、文化传统等理出一个头绪,建构起一个体系。本书可说是高姓全史、高姓百科全书,填补了姓氏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

高 忠 诚

二OO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于西北师大

2007年11月30日,我到厦门参加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大会和世界高姓宗亲首届联谊大会时,见到了广州大学教授、民族史专家、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路加宗亲,他嘱我为《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作述评,以为此书出版10周年之际增补再版序,我觉得实不敢当,只好赶着鸭子上架了。

中华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演进、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以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习俗等的发展和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华姓氏文化典藉丰富多彩,至今犹存的以姓氏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琳琅满目,高姓是其中之一。高姓杰出人物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华文明社会发展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为帝王者叱咤风云,纵横捭阖;为人臣者尽忠尽节,鞠躬尽瘁;为文者传道授义,为武者陷阵冲锋……。不知有多少高姓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将帅之家的功勋美德,名流千古,永芳百世。探究高姓的祖先及支系的来龙去脉,“认祖归宗,昭示后人”,发掘传统高氏文化的优秀成份,弘扬祖宗功勋美德,启迪后代立志创业,秉承健康的高氏家庭伦理道德,忠孝美德,诚信和谐的人文精神,力求溶入时代精神,服务于民族复兴大业,是我的夙愿和追求。当然也不排除我怀有姓高的宗族情结。虽然我手头也有两本写高姓的书,但是,当我见到高路加教授写的这部《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著作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时时捧读,天天翻看。不仅一次次为路加教授睿智的思想和深邃的见解所折服,同时也深深为路加宗亲执着的宗族民族情怀所感动。这部著作的确是一部开创研究高姓源流先河的力作,是一部研究高姓历史的奠基之作,是一部研究高姓文化的蓝本,也可以说,是第一部高姓全史、高姓百科全书。

我国民族史学界长期忽视汉民族的研究。以至汉民族的来源、形成、发展情况模糊不清。对姓氏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研究更是忽视有加,更不必说,历史上高姓和其他某些姓氏相比,缺乏纂修总谱、统谱的传统,撰写高姓历史无现成蓝本可据,姓氏学界对高姓又罕有研究。高路加教授作为民族史研究专家,一贯主张民族研究应包括对汉民族的研究。同时,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以姓氏宗族为单位,不失为深化汉民族史研究的一条可行途径和一个新角度”的富有创见性的新观点。他作为广州大学岭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率先致力于岭南姓氏与移民文化研究,默默跋涉在岭南山水间,开展田野工作,挖掘抢救民间资料,数年间,竟几乎走遍了岭南大地,捧献出《岭海姓源》系列文章等成果,其中尤以对岭南高姓的源流、分布的探讨最为深入。路加教授考虑到本身姓高,对高姓群体开展实地调查比较方便,他于1992年末向全国许多高姓知名人士发函,征求族谱、家庭历史和人物资料,得到广泛支持;同时开始认真查阅浩瀚的有关文献资料,先后到全国各地高姓聚居地进行溯源调查,终于完成了富有开创性的学术专著《高姓群体的历史和传统》,此书1997年10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9万字,分为九章,分别对高姓的先祖、高姓群体的形成、鼎盛、转折、南渡、分布定型、文化传统及各时期杰出人物作了开创性的全面系统的阐述,首次为高姓的起源、发展、人物事迹等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框架。特别是,路加教授不仅到各地方志办、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广泛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还不避艰辛,跋涉十余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搜集了大量民间口碑传说和族谱资料,用力甚勤,为学术界贡献了丰富的新材料。该书资料翔实,不仅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也具有很强的资料性。该书的确是一部材料扎实,言必有据,富有新意,雅俗共赏的学术佳作。

中山大学人类学专家黄淑娉教授对该书评价说:“姓氏研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海外华人的认同,满足其寻根问祖的需要,有一定现实意义。因而近年来我国渐趋兴盛,但多停留在根据古代姓氏著作一般介绍或修谱的阶段,上升到学术研究层次的还不多见,该书是这一领域少有的力作”。

路加教授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在该书中突破了传统姓氏著作关于高姓来源的一些陈说的局限,首次鲜明地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新观点。主要是:第一,指出高姓来自多元,如姜齐之高、高元之高、高阳氏之高、高句丽之高,拓跋之高等等;同时又历史地、辩证地指出,今天汉族高姓仍保存族谱或始祖传说的,基本上全部认同于出自姜齐之高的高姓主流“渤海高”,因而融为一体;但今天许多汉族高姓成员都不能排除源于齐高之外的各种来源之一的可能性,因此,多种来源都应视为今天全体汉族高姓的先祖。从而为“中华民族内部各族自古以来就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命题补充了有力的论据。对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广韵》等古籍提到的高姓五望族“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以前人们不知其详,路加教授通过在浩瀚史籍中搜寻材料,在书中对这五望的来源、始祖、人物、事迹一一作了探索,初步揭开了历史的迷雾。第三,提出“高姓五王朝说”即高句丽、北燕、北齐、荆南、大中国(大理)。还介绍了高开道称燕王和渤海国高永昌称皇帝两个短暂政权。第四,提出“高家将”说。从史料和族谱中挖掘出北宋高琼武将世家的辉煌历史及后裔繁衍迁徙的情况,将其和北宋开国元勋高怀德家族并称为两支“北宋高家将”,同“杨家将”并驾齐驱。认为这一支系可看作宋代以后世系最清晰的渤海高氏的主流。第五,指出现存浙江《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为“高氏名谱”。首次简明清晰地构建出了高姓世系表;统一了“世孙说”的计算方法:第8世即8世孙。第六,书中还根据大量馆藏和民间族谱及口碑资料分省探讨了全国高姓的源流、分布和人物。同时陆续发表系列高姓文章,例如《渤海高氏与高姓宗族》、《声威显赫的北宋“高家将”》、《宋将高怀德的生平、先世及后裔》、《闽粤高姓源流述略》、《大理国高氏事迹、源流考述》等。该书为高姓发展历程建立了完整体系,首次对历代人物和家族的大量内容作了系统的介绍.书中内容已广泛辗转传播,对于普及高姓历史知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引发和推动了高姓历史文化的研究热潮。近期闽粤浙赣黔等地修谱很多都参考了这一成果。迄今,各种高姓研究书籍文章基本上也都沿袭路加教授建立的这一体系。甚至,有的“研究”书籍还全盘抄袭,例如《中华姓氏谱·高》。

路加教授祖籍人文荟萃的江南,是现代研究高姓史的开拓者,是高姓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面旗帜,他坚持不懈,严谨治学,无论在民族史还是在姓氏文化学术领域,都有相当高的造诣和深邃的创见,在高姓群体和民族姓氏学界影响深远,声名卓著。

正如中山大学人类学专家黄淑娉教授1998年在她对《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述评中所说:目前已有关于单个姓氏著作问世,如《中华姓氏通书》丛书中七、八种,也有一些文章,但对高姓的研究论著还是一个空白。一个主要原因是:历史上高姓和其他某些姓氏相比,缺乏纂修总谱、统谱的传统。因而没有现成蓝本可供参考,发展脉络,传衍世系均甚难查考,研究难度极大。本书作者完全凭个人独立研究,首次为高姓宗族的起源、发展、迁徙、人物、事迹、文化传统等理出一个头绪,建构起一个体系。本书可说是高姓全史、高姓百科全书,填补了姓氏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

高 忠 诚

二OO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于西北师大


相关内容

  •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
  •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 ...

  • [战争与和平]-在线阅读及全文检索
  • 第一卷 第一部 第01节第一部 第02节第一部 第03节第一部 第04节第一部 第05节 第一部 第06节第一部 第07节第一部 第08节第一部 第09节第一部 第10节 第一部 第11节第一部 第12节第一部 第13节第一部 第14节第一部 第15节 第一部 第16节第一部 第17节第一部 第18 ...

  • 中国文化之最
  • 1 第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 2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水经注 3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 文心雕龙 4 第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地理志 山海经 5 第一部科普作品 梦溪笔谈 6 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 7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 通典 8 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著 天工开物 9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 ...

  • 语文橱窗1
  • 高中语文常见常用知识(一)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 2011.2012郑州大学本科一批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 数学 药学 法学 会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水利水电工程 应用心理学 572 600 576 583 581 632 588 596 576 582 591 621 578 585 578 591 576 589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

  • 英语导读一千句2
  • 记忆训练 英语导读1000第一套 记忆训练 英语导读1000第一套 Sometimes People 洪洞牡丹书院专用 洪洞牡丹书院专用 记忆训练 英语导读1000第一套 Term Very洪洞牡丹书院专用 记忆训练 英语导读1000第一套 Polite Those洪洞牡丹书院专用 记忆训练 英语导 ...

  • 中国文坛第一知多少
  • 中国文坛第一知多少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

  • 中国文学史上的各种"第一"
  •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 蔡琰一般指蔡文姬 汉末三国时期才女 主要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主要成就首次创造五言体长篇自传叙事诗 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主要成就诗词创作.诗词理论 代表作品&l ...

  •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
  •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语文常识汇编3)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赫胥黎的<天演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 ...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txt 都看看还有印象没 忘了多少或本来记得多少 语文课离我们现在好远好远,早在记忆里模糊了 1.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