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体。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接近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或阶层)概念。中等收入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变而改变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集体的总称概念。

中文名

中等收入群体

性 质

集体

特 征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

优 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变而改变

目录 1. 1 划分标准

2. 收入群体

3. 社会学理论

4. 2 衡量

5. 物质财富

1. 精神财富

2. 3 扩大比重

3. 缩小差距

4. 加速转移

5. 4 涵义

1. 5 如何界定

2. 6 “橄榄型”格局

3. 7 意义

4. 8 措施

1. 9 主要成员

2. 10 影响

3. 11 如何稳定和扩大

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

编辑

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群体

从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说,收入上下限应该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这个群体的收入下限:等于全社会成员的平均收入;上限:高于平均收入两倍。例:以2009年为例,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0700元,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其上限为:32100元。由此算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大约为30%。

而社会学认为:在一个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中间阶层应占到一个社会的60%-70%,所以,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还是大大偏低。瑞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超过了60%(例:在“中等收入者网络认知状况调查”中,大部分网友认为中等收入者年收入应为5万-10万,这与专家给出的1-3.2万的区间,有较大的差距)。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存在着较高的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例:在2009年,收入低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达62%。这部分人主要在农村,占农村总人口的85%左右。因此,中国现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类似于一个宽底座的金字塔,与橄榄型收入分布相差甚远。

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学理论

橄榄型社会是稳定的社会。认为有社会责任心的中间阶层应该是社会中坚,但这有待于这个阶层的“自我意识(即常说的公民意识)”的形成。

社会学理论:一个社会大致可分为4个阶层:富裕阶层、中间(中等)阶层、劳工阶层和贫弱阶层。中间阶层的出现,使原来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的数列;收入和财产从富裕到贫穷逐级递减,这就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所以,在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有60%-70%的人口属于中间阶层,这样的社会才是稳定的。按照这一划分,中等收入群体,正类似中间阶层。去年年底网络上走红的一个“被”字,获得很多人的共鸣,而最近虏获不少人心的则是一个“伪”字。前者说的是工资“被增长”、听证“被代表”等等。后者说的“伪中产”、“伪幸福”——表面光鲜的中等收入群体,很大一部分却是“房奴”、“车奴”、“卡奴”等众“某奴”的加身,再加上“短腿”的社会保障、高强度的工作、烦心的子女教育,使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感知越来越敏感。“"伪中产" 的" 伪幸福"”的感叹,既是部分中等收入人群疲于奔命的现实写照,也流露出他们的无奈和期盼。

中等收入群体衡量

编辑

中等收入群体物质财富

收入和财产:

“收入中等,宽裕有余”。

标志:在房有车,有一定的金融资产。中国社会的小康生活水平是中间阶层的中国式表达

中等收入群体精神财富

职业声望和自我认同:职业稳定性。

社会评价:因资本经济的崛起,知识分子、白领、专业人士常是中间阶层的近义词。 社会认同:因中间阶层意味着一种人人和家庭的有尊严、可持续的生活形态,所以社会认同率高,社会大众都想成为中间阶层。说明一个社会在生活态度上的积极上进。中国至今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因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分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并且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低于平均增长速度,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低收入人群的比重会随之增加。要使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必须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超过平均增长速度。

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比重

编辑

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差距

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

政府需要加大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力度,防范两极分化特别是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

中等收入群体加速转移

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城乡收入差距。 两个转移:一是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二是发展教育,包括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

中等收入群体涵义

编辑

收入水平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唯一划分依据

中等收入群体以收入水平作为唯一标准的划分依据。中等收入群体的核心词语是中等收入,判断哪些收入者可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因子——中等收入者的唯一标准,就是收入水平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区间,收入水平低于或高于中等收入水平的人们,都不能成为中等收入者。

中等收入群体是中等收入者之集合

有些论者把中等收入群体与中等收入者混为一谈,作为统一概念来使用,是值得商榷的。中等收入者是指收入属于中等水平的人,可以是某一个人,例如张三是中等收入者、李四是中等收入者; 而中等收入群体则是由张三、李四、王五等中等收入者所组成。

中等收入群体是中等收入者之集合

测定中等收入水平是以一定区域内(如一个国家、一个省市) 、一定时期内(如一年) 为约束因素的,界定收入者是不是中等收入者,必须看在测定中等收入水平的同一时空范围内,其收入水平是否处在中等收入水平区间之内。一旦离开了这一约束因素,把一个中国公民的收入水平与美国的中等收入进行水平比较,或者将一个公民今年的收入水平与十年后的中国中等收入水平进行比较,来界定其是不是中等收入者,则明显违背了界定的可比性和可行合理性原则。

中等收入群体是运动变化的

中等收入群体是由全部中等收入者所构成的,能否成为中等收入者,要看这个人的收入水平是否在中等收入水平区间内。中等收入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构成分子——中等收入者具有进入、成长、退出中等收入群体之运动特征。在社会生活中,随着人们生产经营技能和资本累积的变化,有些人的创收能力提升较快,另一些人的收能力提升较慢,随之而来的是有些人的收入水平将会从低等水平上升到中等水平而成为中等收入者,有一些人的收入水平将会从中等水平上升到高等水平而成为高等收入者,与此同时,也必将会有一些人的收入水平从中等水平下降到低等水平而成为低等收入者,有一些人的收入水平从高等水平下降到中等水平而成为中等收入者,这是经济社会竞争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等收入群体如何界定

编辑

从字面上理解,“中等收入者”就是收入中等的人。根据财政部有关专家的分析,中国城镇人口户(一般按3口之家计算)均税前收入6万-20万元,就是中国比较标准的“中等收入者”。户均收入6万元是中等收入群体的起点,这个起点与2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相吻合的。因为计税收入3000元前面有社会保险费用和公积金费用的适当费用扣除,大约人均500元,这样实际起征点是2500元,折合年薪就是30000元。3口之家两人工作正好是6万元。由此看来,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者都是中等收入者。

[1]

中等收入群体“橄榄型”格局

编辑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目标就是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极大多数老百姓比较满意的收入分配格局。这体现了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低、扩中、调高”的基本思路。

中等收入群体意义

编辑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有利于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个健全的社会结构必然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中等收入者占最大比重,富裕者和贫穷者都占极少数。因此,只有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者比重越来越大时,社会结构才会越来越健全,越来越趋于合理化。“消灭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也是要实现中待收入者队伍的壮大。

中等收入群体措施

编辑

首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依靠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分配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其次,政府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劳动者不能只是等靠要。勤劳致富是每个劳动者应有的本色,国家也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第三,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第四,大力发展经济,确保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 中等收入群体主要成员

编辑

1. 科技企业家

在过去,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待遇不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虽然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知名度,形成了无形资产,但不能变现的无形资产,实际是无资产。无形资产要有形化,有形资产要证券化,证券资产要货币化,三化的提出,首先把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财富化了。比如说联想总裁柳传志,他把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管理投资到企业,所得到的股份资产已达到了市场价格的几千万。袁隆平的冠名权是250万股,每一股上市40块钱,他利用他的科学技术来作为资本。随着公司的发展、上市,他的资本就可以变现,从证券资产变为货币资产。这批人今后越来越多,他们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收入就会越来越高。

2. 金融证券行业高级管理人员

金融证券行业是一个新型的行业,也是一个报酬比较高的行业,特别是一个比较快地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这个接轨不仅是体制上接轨,而且报酬上也在接轨。这批人收入较高,有的人已经相当高了。现在金融证券界,年薪50万以上的大有人在,年薪在100万以上的也不是个别。这是金融证券界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这些人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高消费。

3.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外企进入中国以后,实行管理人员本土化,而不仅是一般职工本土化,而且高级管理人员也会逐渐本土化。这样以来,有一批人就成为进入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叫新买办。这批人,待遇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发工资的,但他享受中国的低物价、拿高薪享受低价的服务。

4. 中介机构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外之间的交流会普遍增多。比方说律师、会计师、评估师,这些人既要为国内企业服务,也要为国外企业服务。外国的中介机构收费非常高。同样,我国中介机构对外企收费也很高。虽然是以人民币支付,计价是以美元计价。

5. 各行各业的专家,比如说医生

因为有些人到医院去,宁可出高价请医术高明的专家诊治。一个手术可能收几万,甚至一二十万都可能;因为命是最要紧的,一个拥有巨资的富翁是舍得用高价请医术高明的医生的。今后会有一大批医生也可能成为高收入者。

6. 国企高管和私企个体经营户

国企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份铁饭碗工作,国企高管虽不如公司老板腰缠万贯,但是和普通大众相比,那绝对是小康以上生活水平。私企个体经营户虽然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只要本着诚实守信,公正公平的经验理念,相比之下,也是高收入一族。

中等收入群体影响

编辑

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中等收入群体不仅自身要消费,而且要投资,所以也是证券市场的一个最重要的投资者,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从政治上来说,这批人是现存社会制度坚决的维护者。这批人怕动乱,动乱就会使物价上涨,钞票贬值,经济社会受到影响。这批人最希望也最有可能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逐渐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的扩大中间阶层这个队伍,这个队伍扩大了,社会就比较稳定。过去资本主义社会是“金字塔型”。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鼓型”的社会,两头小,中间大。中国现在还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到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队伍,经济稳定是政治稳定的前提。往往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就是经济不稳定。

中等收入群体如何稳定和扩大

编辑

除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切实控制房价以外,中等收入者也可以自我释压。比如如何减少房奴?一般来说,你家房贷不超过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40%,就不是房奴;超过了40%才能称之为房奴。拒绝房奴,可以选择租房。以北京市为例,目前租售比已经达到1:600-1:1000,租房肯定比买房合算。所谓租售比是指每个月的月租与房屋总价的比值,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300。租售比在1:300以内,中等收入者买房合适;而租售比在1:300以外,中等收入者租房合适。如果把买房作为住有所居的唯一选项,那就比较麻烦了。[2]

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有三个源:一 是干得好,二 是挣得好,三 花得好。

政府如何稳定和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重点有四个:一是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人士,形成一个高效的职业社会;二是鼓励大家创业,打破垄断,减少巨富,让更多专业人士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三是着眼于低收入者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在个人工资谈判过程中用脚投票的能力;四是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提高普通工人在工资谈判过程中用手投票的能力。除了这些重点以外,还可以考虑对中等收入群体适当减税。减税的焦点也不一定是非提高起征点不可,也可以在起征点不变的情况下考虑适度降低各档的税率。

中国未来要加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改变一些不合理的东西: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府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劳动者不能只是“等靠要”,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另一方面要不断创造,未来创造比制造更加重要。二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不能让财富成为群众的负担,不让中等收入者成为房奴。三是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现阶段只有完善分好“蛋糕”的制度建设,才能进一步提高做大“蛋糕”的积极性。四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缩小现阶段的各种不合理收入差距,比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平均主义思想不能抬头,历史已经证明了,绝对平均也是很不公平的。

中等收入群体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体。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接近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或阶层)概念。中等收入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变而改变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集体的总称概念。

中文名

中等收入群体

性 质

集体

特 征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

优 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变而改变

目录 1. 1 划分标准

2. 收入群体

3. 社会学理论

4. 2 衡量

5. 物质财富

1. 精神财富

2. 3 扩大比重

3. 缩小差距

4. 加速转移

5. 4 涵义

1. 5 如何界定

2. 6 “橄榄型”格局

3. 7 意义

4. 8 措施

1. 9 主要成员

2. 10 影响

3. 11 如何稳定和扩大

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

编辑

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群体

从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说,收入上下限应该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这个群体的收入下限:等于全社会成员的平均收入;上限:高于平均收入两倍。例:以2009年为例,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0700元,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其上限为:32100元。由此算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大约为30%。

而社会学认为:在一个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中间阶层应占到一个社会的60%-70%,所以,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还是大大偏低。瑞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超过了60%(例:在“中等收入者网络认知状况调查”中,大部分网友认为中等收入者年收入应为5万-10万,这与专家给出的1-3.2万的区间,有较大的差距)。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存在着较高的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例:在2009年,收入低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达62%。这部分人主要在农村,占农村总人口的85%左右。因此,中国现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类似于一个宽底座的金字塔,与橄榄型收入分布相差甚远。

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学理论

橄榄型社会是稳定的社会。认为有社会责任心的中间阶层应该是社会中坚,但这有待于这个阶层的“自我意识(即常说的公民意识)”的形成。

社会学理论:一个社会大致可分为4个阶层:富裕阶层、中间(中等)阶层、劳工阶层和贫弱阶层。中间阶层的出现,使原来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的数列;收入和财产从富裕到贫穷逐级递减,这就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所以,在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有60%-70%的人口属于中间阶层,这样的社会才是稳定的。按照这一划分,中等收入群体,正类似中间阶层。去年年底网络上走红的一个“被”字,获得很多人的共鸣,而最近虏获不少人心的则是一个“伪”字。前者说的是工资“被增长”、听证“被代表”等等。后者说的“伪中产”、“伪幸福”——表面光鲜的中等收入群体,很大一部分却是“房奴”、“车奴”、“卡奴”等众“某奴”的加身,再加上“短腿”的社会保障、高强度的工作、烦心的子女教育,使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感知越来越敏感。“"伪中产" 的" 伪幸福"”的感叹,既是部分中等收入人群疲于奔命的现实写照,也流露出他们的无奈和期盼。

中等收入群体衡量

编辑

中等收入群体物质财富

收入和财产:

“收入中等,宽裕有余”。

标志:在房有车,有一定的金融资产。中国社会的小康生活水平是中间阶层的中国式表达

中等收入群体精神财富

职业声望和自我认同:职业稳定性。

社会评价:因资本经济的崛起,知识分子、白领、专业人士常是中间阶层的近义词。 社会认同:因中间阶层意味着一种人人和家庭的有尊严、可持续的生活形态,所以社会认同率高,社会大众都想成为中间阶层。说明一个社会在生活态度上的积极上进。中国至今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因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分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并且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低于平均增长速度,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低收入人群的比重会随之增加。要使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必须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超过平均增长速度。

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比重

编辑

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差距

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

政府需要加大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力度,防范两极分化特别是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

中等收入群体加速转移

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城乡收入差距。 两个转移:一是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二是发展教育,包括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

中等收入群体涵义

编辑

收入水平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唯一划分依据

中等收入群体以收入水平作为唯一标准的划分依据。中等收入群体的核心词语是中等收入,判断哪些收入者可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因子——中等收入者的唯一标准,就是收入水平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区间,收入水平低于或高于中等收入水平的人们,都不能成为中等收入者。

中等收入群体是中等收入者之集合

有些论者把中等收入群体与中等收入者混为一谈,作为统一概念来使用,是值得商榷的。中等收入者是指收入属于中等水平的人,可以是某一个人,例如张三是中等收入者、李四是中等收入者; 而中等收入群体则是由张三、李四、王五等中等收入者所组成。

中等收入群体是中等收入者之集合

测定中等收入水平是以一定区域内(如一个国家、一个省市) 、一定时期内(如一年) 为约束因素的,界定收入者是不是中等收入者,必须看在测定中等收入水平的同一时空范围内,其收入水平是否处在中等收入水平区间之内。一旦离开了这一约束因素,把一个中国公民的收入水平与美国的中等收入进行水平比较,或者将一个公民今年的收入水平与十年后的中国中等收入水平进行比较,来界定其是不是中等收入者,则明显违背了界定的可比性和可行合理性原则。

中等收入群体是运动变化的

中等收入群体是由全部中等收入者所构成的,能否成为中等收入者,要看这个人的收入水平是否在中等收入水平区间内。中等收入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构成分子——中等收入者具有进入、成长、退出中等收入群体之运动特征。在社会生活中,随着人们生产经营技能和资本累积的变化,有些人的创收能力提升较快,另一些人的收能力提升较慢,随之而来的是有些人的收入水平将会从低等水平上升到中等水平而成为中等收入者,有一些人的收入水平将会从中等水平上升到高等水平而成为高等收入者,与此同时,也必将会有一些人的收入水平从中等水平下降到低等水平而成为低等收入者,有一些人的收入水平从高等水平下降到中等水平而成为中等收入者,这是经济社会竞争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等收入群体如何界定

编辑

从字面上理解,“中等收入者”就是收入中等的人。根据财政部有关专家的分析,中国城镇人口户(一般按3口之家计算)均税前收入6万-20万元,就是中国比较标准的“中等收入者”。户均收入6万元是中等收入群体的起点,这个起点与2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相吻合的。因为计税收入3000元前面有社会保险费用和公积金费用的适当费用扣除,大约人均500元,这样实际起征点是2500元,折合年薪就是30000元。3口之家两人工作正好是6万元。由此看来,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者都是中等收入者。

[1]

中等收入群体“橄榄型”格局

编辑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目标就是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极大多数老百姓比较满意的收入分配格局。这体现了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低、扩中、调高”的基本思路。

中等收入群体意义

编辑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有利于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个健全的社会结构必然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中等收入者占最大比重,富裕者和贫穷者都占极少数。因此,只有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者比重越来越大时,社会结构才会越来越健全,越来越趋于合理化。“消灭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也是要实现中待收入者队伍的壮大。

中等收入群体措施

编辑

首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依靠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分配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其次,政府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劳动者不能只是等靠要。勤劳致富是每个劳动者应有的本色,国家也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第三,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第四,大力发展经济,确保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 中等收入群体主要成员

编辑

1. 科技企业家

在过去,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待遇不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虽然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知名度,形成了无形资产,但不能变现的无形资产,实际是无资产。无形资产要有形化,有形资产要证券化,证券资产要货币化,三化的提出,首先把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财富化了。比如说联想总裁柳传志,他把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管理投资到企业,所得到的股份资产已达到了市场价格的几千万。袁隆平的冠名权是250万股,每一股上市40块钱,他利用他的科学技术来作为资本。随着公司的发展、上市,他的资本就可以变现,从证券资产变为货币资产。这批人今后越来越多,他们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收入就会越来越高。

2. 金融证券行业高级管理人员

金融证券行业是一个新型的行业,也是一个报酬比较高的行业,特别是一个比较快地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这个接轨不仅是体制上接轨,而且报酬上也在接轨。这批人收入较高,有的人已经相当高了。现在金融证券界,年薪50万以上的大有人在,年薪在100万以上的也不是个别。这是金融证券界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这些人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高消费。

3.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外企进入中国以后,实行管理人员本土化,而不仅是一般职工本土化,而且高级管理人员也会逐渐本土化。这样以来,有一批人就成为进入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叫新买办。这批人,待遇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发工资的,但他享受中国的低物价、拿高薪享受低价的服务。

4. 中介机构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外之间的交流会普遍增多。比方说律师、会计师、评估师,这些人既要为国内企业服务,也要为国外企业服务。外国的中介机构收费非常高。同样,我国中介机构对外企收费也很高。虽然是以人民币支付,计价是以美元计价。

5. 各行各业的专家,比如说医生

因为有些人到医院去,宁可出高价请医术高明的专家诊治。一个手术可能收几万,甚至一二十万都可能;因为命是最要紧的,一个拥有巨资的富翁是舍得用高价请医术高明的医生的。今后会有一大批医生也可能成为高收入者。

6. 国企高管和私企个体经营户

国企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份铁饭碗工作,国企高管虽不如公司老板腰缠万贯,但是和普通大众相比,那绝对是小康以上生活水平。私企个体经营户虽然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只要本着诚实守信,公正公平的经验理念,相比之下,也是高收入一族。

中等收入群体影响

编辑

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中等收入群体不仅自身要消费,而且要投资,所以也是证券市场的一个最重要的投资者,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从政治上来说,这批人是现存社会制度坚决的维护者。这批人怕动乱,动乱就会使物价上涨,钞票贬值,经济社会受到影响。这批人最希望也最有可能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逐渐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的扩大中间阶层这个队伍,这个队伍扩大了,社会就比较稳定。过去资本主义社会是“金字塔型”。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鼓型”的社会,两头小,中间大。中国现在还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到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队伍,经济稳定是政治稳定的前提。往往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就是经济不稳定。

中等收入群体如何稳定和扩大

编辑

除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切实控制房价以外,中等收入者也可以自我释压。比如如何减少房奴?一般来说,你家房贷不超过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40%,就不是房奴;超过了40%才能称之为房奴。拒绝房奴,可以选择租房。以北京市为例,目前租售比已经达到1:600-1:1000,租房肯定比买房合算。所谓租售比是指每个月的月租与房屋总价的比值,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300。租售比在1:300以内,中等收入者买房合适;而租售比在1:300以外,中等收入者租房合适。如果把买房作为住有所居的唯一选项,那就比较麻烦了。[2]

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有三个源:一 是干得好,二 是挣得好,三 花得好。

政府如何稳定和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重点有四个:一是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人士,形成一个高效的职业社会;二是鼓励大家创业,打破垄断,减少巨富,让更多专业人士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三是着眼于低收入者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在个人工资谈判过程中用脚投票的能力;四是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提高普通工人在工资谈判过程中用手投票的能力。除了这些重点以外,还可以考虑对中等收入群体适当减税。减税的焦点也不一定是非提高起征点不可,也可以在起征点不变的情况下考虑适度降低各档的税率。

中国未来要加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改变一些不合理的东西: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府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劳动者不能只是“等靠要”,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另一方面要不断创造,未来创造比制造更加重要。二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不能让财富成为群众的负担,不让中等收入者成为房奴。三是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现阶段只有完善分好“蛋糕”的制度建设,才能进一步提高做大“蛋糕”的积极性。四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缩小现阶段的各种不合理收入差距,比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平均主义思想不能抬头,历史已经证明了,绝对平均也是很不公平的。


相关内容

  •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路径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路径分析 作者:刘超 丁波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02期 摘要:十八大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使农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 ...

  • 2016安徽政法干警面试热点:中等收入标准需要精准界定
  •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各地正陆续出台相关办法,落实这一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 ...

  • 专家:中国10年内中等收入群体将扩大到6亿人
  • 12月1日,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策与体制"为主题的第8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暨第76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市开幕.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目前大约占23%,在此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有望达到40%以上. 当前,中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涉及诸多利益关系的协调. ...

  • 论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与实现中国梦
  • 中国梦浓缩了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的社会理想,为更多的社会底层人士向上流动.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创造了广阔的平台.更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行列,将极大地激发其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增强其当家作主的社会责任感,大大调动其服务公众.报效祖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 ...

  • 中国居民消费群体的分析与研究
  • 近1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我国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已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投资去向,把握国内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于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将起到一定作用. 一.消费群体日趋多层次化 1.城市与 ...

  • 缩小收入差距是当务之急
  • 据推算,在2009年,收入低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达62%.这部分低收入人群主要在农村,占农村总人口的85%左右.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现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类似于一个宽底座的金字塔,与"橄榄型"收入分布相差甚远. 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

  • 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挑战
  • 作者:王一鸣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347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29748元,按年均汇率计算已经超过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划分,人均国民收入978-1.19万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其中以3855美元为界,在此以下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此以上为中等偏上收入国 ...

  • 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
  • 摘要:本文基于消费结构升级,探讨了当前扩大我国消费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分析了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升级的过程,提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是解决当前消费问题的关键.由此,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升级:收入水平:消费空间 中图分类号:F1 ...

  • 热点收入差距如何缩小
  • 问题反馈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1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2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3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4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5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6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1 2012年,您最关注什么? --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收入改善位居榜首,缩小贫富差距列在次席.这是对104个城市300个县居民抽样调查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