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政治文明

NO.6,2007

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王同彤

摘 要: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作为工业革命的的发起国,英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思想和社会领域,工业革命直接催生了现代民主思想,彻底改变了英国的政治体制,实现了较为彻底的民主制度。

关键词:英国工业革命;民主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D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7)06003003

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国民经济的主体由农业向工业转换。除了在经济领域给人类带来深刻变化之外,工业革命对思想和社会领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工业革命直接催生了现代民主思想,从而彻底地改变了以往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那么,原本是经济领域的技术变革为何会推及到其他领域并引起变革?工业革命是怎样导致英国议会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度的?为何在工业革命的前提下,民主制才得以确立?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上述问题。

一、工业革命的内涵

工业革命作为一个独有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层次。通常我们提到工业革命,首先想到的就是18世纪发端于英国的那场物质层面的革命。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一个标志,之后随着棉纺织业的兴起,一系列相关工业如冶金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等统统得到带动。1784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并迅速应用到几乎所有工业部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带来了比以往几个世纪合起来还庞大的生产力。由工业化推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商业等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仅从经济角度看,工业很快战胜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跃成为第一大经济部门。这种变化说明,英国从一个农业国逐渐变为工业国,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被誉为/世界工场0。

除了物质层面的巨大变革,工业革命的另一层含

义就是社会层面的变化。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劳动组织形式,工厂制出现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劳动生产方式。仍以英国为例,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占主导地位,一个个古老的手工作坊徒承师业,代代相传。而且各种行业均有着严格的清规戒律,来约束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自由流动,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向贵族和土地占有者缴纳赋税。工业革命的发展打破了这一切。1768年,世界上第一座水力棉纱厂在英国建立,之后一座座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率先采用机器的工厂里,工人和机器被集合在一起,根据工厂主的安排进行搭配,实际上成了机器的附属物。即便在没有采用机器的行业,工厂制同样迅速发展,在这些行业,工人被集中起来进行分工生产,一件产品被分隔成多道不同的工序,这样虽然每个工人不能精通整件产品的生产,但会成为某一工序的熟练工,同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也大为改进。

伴随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新的社会分层、社会现象也应运而生,较为显著的有两点: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这两点与近代民主制度的形成又息息相关。

在英国,工业革命使原有的社会结构逐渐演变为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在这一过程中,三大阶级各自的命运也不相同:贵族阶级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工人阶级数量急剧膨胀,工厂制工人成为工人阶级主体,手工业工人逐渐没落。

就这样,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经济领域迅速

收稿日期:20070828

作者简介:王同彤(1983)),男,江苏徐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欧洲近代思想史。

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SOCIALISM

30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政治文明

NO.6,2007

扩展到社会领域,除了创造出难以置信的财富之外,也震撼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得工业资产阶级不但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而且控制了国民经济,经济地位开始超过传统的占据主导地位的贵族阶级,同时在政治方面也要求更多的权力来为其阶级利益服务。工人阶级在形成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自身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弱势地位,开始不断的斗争以争取权利。贵族阶级一方面认识到在经济上已经无法和资产阶级抗衡,一方面又不愿放弃权力。由此,工业革命将整个政治制度和社会推到了民主化变革的前沿,而三方势力的博弈贯穿了整个变革的始终。

二、理论的准备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轫之时,集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意识的思想理论也出现了,为其民主化进程作了充足的理论准备。亚当#斯密的5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6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为工业资产阶级追逐财富进行了辩护。他认为:第一,劳动创造财富,一切财富均来源于劳动,而工业资本家等资产阶级成员正是最辛勤的劳动者;第二,政府不应该干预个人追逐自己利益的行为;第三,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工人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主张对地主征税,反对对资本家征收利润税。大卫#李嘉图在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际,进一步从经济学角度深化了斯密的理论,除了继承了斯密的阶级划分观点外,他还指出,这三大阶级的利益是彼此对立的,其间关系此消彼长,所以将来的社会是要致力于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李嘉图还认为,一切财富来自劳动,但资本家应该得到报酬,即利润,且工业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而地租收入是不义之财,是妨害资本家和工人利益的。这就从经济学角度捍卫了资产阶级利益的正当性。

政治学方面,杰里米#边沁创立了功利主义学说,集中体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功利主义主张功利是衡量人类行为的基本标准和自然法则,但追逐功利的行为只有在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时才是善的、合理的,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其行为都应遵循这一准则,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各人追求个人的幸福,就会形成社会的普遍幸福,但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之间难免会有冲突,这时候就需要国家来进行调理,即国家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多数幸福出发制定政策,使政策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意愿。同时国家权力应该保持在最低限度内,以不妨碍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据功利主义学说,边沁提出扩大民主、反对不合理选举制度、施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劳资关系等具体主张,由于符合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一出现就得到了热烈的拥护。

工业革命引发民主化进程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两支力量上:一是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体,努力在框架内进行上层议会改革以推进政治民主化;一是以工人阶

级为主,以集会斗争为主要形式,走下层激进路线,试图获得权利,推进社会民主化。历史上多数革命或改革往往发起于中上层阶级,然后向下动员,引起下层阶级的更激进运动。而且,下层人民的压力往往是最强大的,在民主化进程中始终是整个变革阵营的稳固支柱。这样,中等阶级在工业革命中赢得了经济权,便向贵族索要政治权力,以保护经济利益;工人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失去了经济权,为生存而争取政治权利以保护自身利益。贵族寡头则陷入两面夹攻之中,在此合击之下,贵族阶级若拒绝对现存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整个社会将陷入动荡和对抗,光荣革命以来的社会稳定将遭到破坏。而稳定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因为改革而使社会动荡,阻碍发展,这是社会各个阶层所不愿看到的。

三、现实的推进

虽然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光荣革命实际是在客观历史环境下,贵族与王权互相妥协的产物,尽管其奠定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一个民主的框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主权,议会权利来自选民意志。但在运作当中,这个缺乏民众基础的制度实际是一个贵族寡头制的政府,特别是在选举制度方面,尽管国家权力来自选民的选举,但由于没有普选权、公开投票、衰败选邑等问题,整个选举制度背离了真正的民主。就连光荣革命的理论阐释者和辩护人洛克也曾指出,/一个只有虚名的城镇与一个郡一样具有选派两名议员的权利,这是荒谬的,需要予以纠正。0休谟也主张改革选举制度,从而使议会代表权更平等。然而,任何变化都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8世纪60年代,英国就经历了威尔克斯事件,揭开了民主化的序幕,而接下来的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更是在事实和思想上给予英国朝野以极大的冲击。同时,在不断的斗争中,英国政坛上两个重要的派别,辉格党和托利党也逐渐形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萌发,他们欢呼法国大革命,落脚点却是在英国,即推进英国的政治民主化。但是,资产阶级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还只占有一小部分,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都远远低于传统贵族阶级。所以,在18世纪历次的激进改革运动中,工业资产阶级几乎没有动作,甚至和政府一道反对工人阶级激进改革运动,他们专心于工业革命,致力于发财致富。布林顿在5革命剖析6中提到:/资产阶级的第一代满足于财富的获得,但随着他们拥有的财富在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便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利益了,而是开始要求分享政治权力。0

到了19世纪,随着工厂制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已经不再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群体,他们在与土地贵族的较量中,深刻意识到政治权力对于经济利益的影响,/他们开始发现,他们必须干预国家政治,因

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SOCIALISM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1

政治文明

NO.6,2007

为政治总是干预他们0。资产阶级这样做是有根据的,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家五分之四的财产掌握在他们手里,资产阶级现在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正在兴起的社会的选民0,也就是说它已被确认为新兴社会中正在扩展的部分,只是还没有被目前的选举制度所容纳。/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与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0。

1815年,英国政府公布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5谷物法6,受到侵害的工业资产阶级立即组织起来,参与并领导了议会改革运动,建立了/伯明翰同盟0,并不时召开群众大会,拉拢工人阶级一同对抗贵族。最终在1832年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其主要内容为:取消土地贵族控制的/腐败选区0,把议席转让给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在选举资格上,降低财产限制。通过改革,全国新增选民32万人,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选举权。/1832年的改革法案承认资产阶级进入国家的政治(议会),他们不再被排除在土地精英的禁地之外0。

不过,1832年仅仅是建立民主制度的开始。数据表明,这一次的议会改革不过增加了32万选民,人数也只是从总人口的2%增加到3.3%,绝大多数的英国人,尤其是工人阶级,仍然被限制在政权之外。但是,1832年议会改革,开创了通过改革实现政治民主化的道路,较之早先的法国大革命,改革更理性、更成熟地保留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让渡政治权利以保持社会稳定。1832年的改革法案并不是民主化的终点,而只是一个转折点。原先处于社会低层、游离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被吸收进来,这是前所未有的先例,不但工业资产阶级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赋予更低层的工人阶级以信心。事实也正是如此。1867年议会改革,赋予城市工人政治选举权;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之后,逐步调整自身政策,积极推进社会立法,在贵族阶级和工人阶级中求得平衡,最终确立了自己统治阶级的地位。

四、结论

英国民主化进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冲破了过去一成不变的等级制度,使得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平等和民主的意识深入人心。这些都是民主化进程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英国民主化进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避免了流血冲突的革命,而以渐进式的改革来达成目的,这样做不但每一步名实相符,且降低了民主化的成本,这一点也是由于工业革命先于改革开展所决定的。工业革命使得资产阶级成长壮大,充当了民主化进程的主导者和缓冲人,促进了社会和

解,使得社会在改革中没有分裂。反观之后欧洲大陆的民主化进程,均由于这一缓冲阶层或缺失、或力量不足,而直接导致了暴力革命,最明显的是法国。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英、法两国经济水平发展相差无几,但由于法国大革命把法国推入几十年的动荡,而英国继续稳定发展,结果,英国迅速将法国甩在后面。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避免了革命,继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同时开始了由政治民主化向社会民主化转变的过程。而法国则在1830、1848年又发生了两次革命,拉大了和英国的距离,一直到第二帝国时期,才真正驶上工业化的道路。

但不应该忽视的是,尽管工业资产阶级以民主的守护者自居,但这时候的民主意义还是相当狭隘的,是相对于/君主0的/民主0。实际上,正是凭着工业革命积累起来的资产这一决定性条件,工业资产阶级才击败了以往的土地贵族,进而上升为统治阶级。从进步意义上来说,工业革命确实改变了占有社会财富的手段,使原有的固定的社会等级关系转换为变动的社会等级关系。但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并没使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发生变化,从英国几次议会改革就可以看出,真正有效的民主只存在于资产阶级内部,只是在其内部权力纷争无法评断之时,才把工人阶级拉入投票行列以改变均势。这恰好说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不可能是根本意义上的民主。

总之,英国工业革命是民主化进程的必要条件,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政治制度。正确认识英国工业革命与民主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对于考察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钱乘旦,陈晓律.5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

式溯源6[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 E.P汤普森.5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6[M].译林出版

社,2001.

[3] 钱乘旦.5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6[M].南京出版

社,1992.

[4] 蒋梦引主编.5英国史6[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8.

[5] 李季山.5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6[M].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1.

[6] 林举岱.5英国工业革命史6[M].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9.[7] 李宏图.5试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起源与历史作用6

[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

[编辑:潘庆磊]

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SOCIALISM

32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政治文明

NO.6,2007

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王同彤

摘 要: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作为工业革命的的发起国,英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思想和社会领域,工业革命直接催生了现代民主思想,彻底改变了英国的政治体制,实现了较为彻底的民主制度。

关键词:英国工业革命;民主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D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7)06003003

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国民经济的主体由农业向工业转换。除了在经济领域给人类带来深刻变化之外,工业革命对思想和社会领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工业革命直接催生了现代民主思想,从而彻底地改变了以往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那么,原本是经济领域的技术变革为何会推及到其他领域并引起变革?工业革命是怎样导致英国议会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度的?为何在工业革命的前提下,民主制才得以确立?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上述问题。

一、工业革命的内涵

工业革命作为一个独有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层次。通常我们提到工业革命,首先想到的就是18世纪发端于英国的那场物质层面的革命。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一个标志,之后随着棉纺织业的兴起,一系列相关工业如冶金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等统统得到带动。1784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并迅速应用到几乎所有工业部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带来了比以往几个世纪合起来还庞大的生产力。由工业化推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商业等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仅从经济角度看,工业很快战胜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跃成为第一大经济部门。这种变化说明,英国从一个农业国逐渐变为工业国,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被誉为/世界工场0。

除了物质层面的巨大变革,工业革命的另一层含

义就是社会层面的变化。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劳动组织形式,工厂制出现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劳动生产方式。仍以英国为例,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占主导地位,一个个古老的手工作坊徒承师业,代代相传。而且各种行业均有着严格的清规戒律,来约束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自由流动,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向贵族和土地占有者缴纳赋税。工业革命的发展打破了这一切。1768年,世界上第一座水力棉纱厂在英国建立,之后一座座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率先采用机器的工厂里,工人和机器被集合在一起,根据工厂主的安排进行搭配,实际上成了机器的附属物。即便在没有采用机器的行业,工厂制同样迅速发展,在这些行业,工人被集中起来进行分工生产,一件产品被分隔成多道不同的工序,这样虽然每个工人不能精通整件产品的生产,但会成为某一工序的熟练工,同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也大为改进。

伴随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新的社会分层、社会现象也应运而生,较为显著的有两点: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这两点与近代民主制度的形成又息息相关。

在英国,工业革命使原有的社会结构逐渐演变为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在这一过程中,三大阶级各自的命运也不相同:贵族阶级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工人阶级数量急剧膨胀,工厂制工人成为工人阶级主体,手工业工人逐渐没落。

就这样,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经济领域迅速

收稿日期:20070828

作者简介:王同彤(1983)),男,江苏徐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欧洲近代思想史。

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SOCIALISM

30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政治文明

NO.6,2007

扩展到社会领域,除了创造出难以置信的财富之外,也震撼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得工业资产阶级不但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而且控制了国民经济,经济地位开始超过传统的占据主导地位的贵族阶级,同时在政治方面也要求更多的权力来为其阶级利益服务。工人阶级在形成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自身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弱势地位,开始不断的斗争以争取权利。贵族阶级一方面认识到在经济上已经无法和资产阶级抗衡,一方面又不愿放弃权力。由此,工业革命将整个政治制度和社会推到了民主化变革的前沿,而三方势力的博弈贯穿了整个变革的始终。

二、理论的准备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轫之时,集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意识的思想理论也出现了,为其民主化进程作了充足的理论准备。亚当#斯密的5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6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为工业资产阶级追逐财富进行了辩护。他认为:第一,劳动创造财富,一切财富均来源于劳动,而工业资本家等资产阶级成员正是最辛勤的劳动者;第二,政府不应该干预个人追逐自己利益的行为;第三,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工人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主张对地主征税,反对对资本家征收利润税。大卫#李嘉图在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际,进一步从经济学角度深化了斯密的理论,除了继承了斯密的阶级划分观点外,他还指出,这三大阶级的利益是彼此对立的,其间关系此消彼长,所以将来的社会是要致力于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李嘉图还认为,一切财富来自劳动,但资本家应该得到报酬,即利润,且工业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而地租收入是不义之财,是妨害资本家和工人利益的。这就从经济学角度捍卫了资产阶级利益的正当性。

政治学方面,杰里米#边沁创立了功利主义学说,集中体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功利主义主张功利是衡量人类行为的基本标准和自然法则,但追逐功利的行为只有在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时才是善的、合理的,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其行为都应遵循这一准则,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各人追求个人的幸福,就会形成社会的普遍幸福,但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之间难免会有冲突,这时候就需要国家来进行调理,即国家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多数幸福出发制定政策,使政策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意愿。同时国家权力应该保持在最低限度内,以不妨碍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据功利主义学说,边沁提出扩大民主、反对不合理选举制度、施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劳资关系等具体主张,由于符合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一出现就得到了热烈的拥护。

工业革命引发民主化进程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两支力量上:一是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体,努力在框架内进行上层议会改革以推进政治民主化;一是以工人阶

级为主,以集会斗争为主要形式,走下层激进路线,试图获得权利,推进社会民主化。历史上多数革命或改革往往发起于中上层阶级,然后向下动员,引起下层阶级的更激进运动。而且,下层人民的压力往往是最强大的,在民主化进程中始终是整个变革阵营的稳固支柱。这样,中等阶级在工业革命中赢得了经济权,便向贵族索要政治权力,以保护经济利益;工人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失去了经济权,为生存而争取政治权利以保护自身利益。贵族寡头则陷入两面夹攻之中,在此合击之下,贵族阶级若拒绝对现存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整个社会将陷入动荡和对抗,光荣革命以来的社会稳定将遭到破坏。而稳定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因为改革而使社会动荡,阻碍发展,这是社会各个阶层所不愿看到的。

三、现实的推进

虽然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光荣革命实际是在客观历史环境下,贵族与王权互相妥协的产物,尽管其奠定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一个民主的框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主权,议会权利来自选民意志。但在运作当中,这个缺乏民众基础的制度实际是一个贵族寡头制的政府,特别是在选举制度方面,尽管国家权力来自选民的选举,但由于没有普选权、公开投票、衰败选邑等问题,整个选举制度背离了真正的民主。就连光荣革命的理论阐释者和辩护人洛克也曾指出,/一个只有虚名的城镇与一个郡一样具有选派两名议员的权利,这是荒谬的,需要予以纠正。0休谟也主张改革选举制度,从而使议会代表权更平等。然而,任何变化都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8世纪60年代,英国就经历了威尔克斯事件,揭开了民主化的序幕,而接下来的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更是在事实和思想上给予英国朝野以极大的冲击。同时,在不断的斗争中,英国政坛上两个重要的派别,辉格党和托利党也逐渐形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萌发,他们欢呼法国大革命,落脚点却是在英国,即推进英国的政治民主化。但是,资产阶级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还只占有一小部分,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都远远低于传统贵族阶级。所以,在18世纪历次的激进改革运动中,工业资产阶级几乎没有动作,甚至和政府一道反对工人阶级激进改革运动,他们专心于工业革命,致力于发财致富。布林顿在5革命剖析6中提到:/资产阶级的第一代满足于财富的获得,但随着他们拥有的财富在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便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利益了,而是开始要求分享政治权力。0

到了19世纪,随着工厂制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已经不再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群体,他们在与土地贵族的较量中,深刻意识到政治权力对于经济利益的影响,/他们开始发现,他们必须干预国家政治,因

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SOCIALISM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1

政治文明

NO.6,2007

为政治总是干预他们0。资产阶级这样做是有根据的,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家五分之四的财产掌握在他们手里,资产阶级现在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正在兴起的社会的选民0,也就是说它已被确认为新兴社会中正在扩展的部分,只是还没有被目前的选举制度所容纳。/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与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0。

1815年,英国政府公布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5谷物法6,受到侵害的工业资产阶级立即组织起来,参与并领导了议会改革运动,建立了/伯明翰同盟0,并不时召开群众大会,拉拢工人阶级一同对抗贵族。最终在1832年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其主要内容为:取消土地贵族控制的/腐败选区0,把议席转让给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在选举资格上,降低财产限制。通过改革,全国新增选民32万人,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选举权。/1832年的改革法案承认资产阶级进入国家的政治(议会),他们不再被排除在土地精英的禁地之外0。

不过,1832年仅仅是建立民主制度的开始。数据表明,这一次的议会改革不过增加了32万选民,人数也只是从总人口的2%增加到3.3%,绝大多数的英国人,尤其是工人阶级,仍然被限制在政权之外。但是,1832年议会改革,开创了通过改革实现政治民主化的道路,较之早先的法国大革命,改革更理性、更成熟地保留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让渡政治权利以保持社会稳定。1832年的改革法案并不是民主化的终点,而只是一个转折点。原先处于社会低层、游离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被吸收进来,这是前所未有的先例,不但工业资产阶级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赋予更低层的工人阶级以信心。事实也正是如此。1867年议会改革,赋予城市工人政治选举权;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之后,逐步调整自身政策,积极推进社会立法,在贵族阶级和工人阶级中求得平衡,最终确立了自己统治阶级的地位。

四、结论

英国民主化进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冲破了过去一成不变的等级制度,使得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平等和民主的意识深入人心。这些都是民主化进程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英国民主化进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避免了流血冲突的革命,而以渐进式的改革来达成目的,这样做不但每一步名实相符,且降低了民主化的成本,这一点也是由于工业革命先于改革开展所决定的。工业革命使得资产阶级成长壮大,充当了民主化进程的主导者和缓冲人,促进了社会和

解,使得社会在改革中没有分裂。反观之后欧洲大陆的民主化进程,均由于这一缓冲阶层或缺失、或力量不足,而直接导致了暴力革命,最明显的是法国。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英、法两国经济水平发展相差无几,但由于法国大革命把法国推入几十年的动荡,而英国继续稳定发展,结果,英国迅速将法国甩在后面。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避免了革命,继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同时开始了由政治民主化向社会民主化转变的过程。而法国则在1830、1848年又发生了两次革命,拉大了和英国的距离,一直到第二帝国时期,才真正驶上工业化的道路。

但不应该忽视的是,尽管工业资产阶级以民主的守护者自居,但这时候的民主意义还是相当狭隘的,是相对于/君主0的/民主0。实际上,正是凭着工业革命积累起来的资产这一决定性条件,工业资产阶级才击败了以往的土地贵族,进而上升为统治阶级。从进步意义上来说,工业革命确实改变了占有社会财富的手段,使原有的固定的社会等级关系转换为变动的社会等级关系。但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并没使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发生变化,从英国几次议会改革就可以看出,真正有效的民主只存在于资产阶级内部,只是在其内部权力纷争无法评断之时,才把工人阶级拉入投票行列以改变均势。这恰好说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不可能是根本意义上的民主。

总之,英国工业革命是民主化进程的必要条件,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政治制度。正确认识英国工业革命与民主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对于考察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钱乘旦,陈晓律.5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

式溯源6[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 E.P汤普森.5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6[M].译林出版

社,2001.

[3] 钱乘旦.5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6[M].南京出版

社,1992.

[4] 蒋梦引主编.5英国史6[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8.

[5] 李季山.5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6[M].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1.

[6] 林举岱.5英国工业革命史6[M].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9.[7] 李宏图.5试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起源与历史作用6

[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

[编辑:潘庆磊]

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SOCIALISM

32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相关内容

  • 高一历史导学案
  • 学案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资产阶级革命 ⎧⎪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 王朝统治的阻碍.(1)背景⎨⎪② 和 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①爆发: 年开始,胜利后议会处死国王 .⎧⎪ ...

  • 2016届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专题十二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第36课时.doc
  • 课后达标检测36 第36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

  • 资本主义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
  • 资本主义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 本专题讲授的是从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开始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新航路开辟,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 ...

  • 7-1英国宪章运动教案
  • 第五单元 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课标: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史料解读.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法制和 ...

  •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2)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3)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 ( ...

  •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材料题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材料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张老师组织了一次世界近代史"学史方法"交流活动.以下材 料选自这次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影响
  • : 帝国主义侵略阻碍了世界现代化进程 人类社会在十七世纪之前一直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人们都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生活方式,整个世界处于封建社会甚至是奴隶社会,以及部分地区的原始社会.然而十七世纪,随着西方国家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冒险家们怀着对东方黄金的渴望,新航路开辟成功,整个世界开始紧密 ...

  •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道点总结人教版
  •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一.背景:资本主义在封建母体中孕育 1.经济发展: (1)工业出现及发展 (2)农场和牧场的出现 (3)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2.资产阶级的壮大: (1)力量壮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2)宗教形成--清教 (3)思想发展--反对"君权神授&quo ...

  • 大国崛起解说词
  • 一个国家的崛起势必对整个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大陆外有两个大的岛屿,一个叫不列颠岛,另一个 叫爱尔兰岛, 前者的全部加上后者的北半部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了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 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即英国.这个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的岛国, 直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