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陌生化_理论在_动物农场_中的应用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卷第’期A&&!年B&月

()*+,-.)/0*-12314)-. 5,6*78+9:3-;

#C

>).?%&@)?’

F;8? A&&!

“陌生化”《动物农场》浅析理论在中的应用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AGB&&&;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A%’&&&$摘

《动物农场》要: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成名作品,这部作品以政治寓言的形式对当时的政

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把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给读者。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深刻,文字浅显、明晰。被认为是A&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并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以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动物农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理论为依托,对进行解读,分别从故事题材、故事情节以及语言表现“陌生化”《动物农场》“陌生化”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技巧运用在中产生的艺术效果。理论的应用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

《动物农场》“陌生化”关键词:;理论;故事题材;故事情节;语言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5’"B?HG

文献标识码:I

(A&&!)文章编号:B&&%J AB%G&’J &&!"J &%

一、引言

《动物农场》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部作品以隐喻的形式描写革命的发生、革命的背叛和革命的残酷:一个农场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群起反抗,赶走了农场主;它们

建立起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细心的读者自可看出,此书不属于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蕴含教训的传统寓言,而是对现代政治生活的一种寓言式解构。《动物农场》被公认为A&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对于这本书的成功,陌生化理论的运用应该是功不可

“陌生化”“陌生化L 理论及手没。本文将在以下对法在这本小说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地介绍。“陌生化”《动物农场》二、理论及其在中的应用“陌生化”“反常化”又称,它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国文论家维克托・什克洛夫

斯基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无意识的自动化”《作为技巧的艺术》“陌表现,在一文中首次提出

生化”理论。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日常生活是不断————————————————

反复的,许多东西人们慢慢的习以为常,从而对其

丧失新鲜感,导致人们对事物感觉的迟钝、麻木及对事物的无意识的自动接受。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用新奇陌生的魅力唤醒人们即将沉睡的注意力,去除习惯化、自动化,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和审视身边的平常事。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M “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

N B O %%

“陌生化”并不重要。”据此,克什洛夫斯基对

“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的概念做了详细地阐释,

起人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的感

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突破人的实用目的,超越个人的种种利害关系和偏见的限制,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由此,原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毫不起眼,毫无新鲜可感的东西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鲜明可感,从而引起人们的新颖之感和专心关注,使人们归真返朴,重新回到感觉的震颤瞬

N A O AK ”“陌生化”间。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是使读者

收稿日期:A&&!J &KJ A"

(B!H" J )作者简介:徐静,女,江苏盐城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

!"

摆脱“自动化”的生活模式,通过陌生效应获得了

对艺术和人生的新的感受。“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语言风格上,还表现在大的篇章结构、叙事技巧

和人物的塑造上,如情节的安排,故事的题材选

择等。一个作家之所以在作品中会采用“陌生化”的手法,其用意在于使那些陈腔滥调、呆板僵硬

的东西变的有新鲜感,以新颖来抓住读者的好奇心理,吸引读者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其作品的深刻含义,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大道理。笔者认为,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主

要归功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具体表现在故事

题材、故事情节和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让人们在熟知的世界中去感受它的陌生性。

(一)故事题材的“陌生化”应用《动物农场》是作者于#!$%年出版的一部作品,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政治背景而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一提到有关政治的小说,人们往往会想到沉重的文字,犀利的话语,针砭时弊的批评以及善恶分明的主题。但是这部作品却是从题目开

始,就让人们对它的题材有了一些了解。“动物”和政治有关吗?写动物的绝大多数不是寓言和童

话吗?小说《动物农场》刻画了一群生活在曼纳农

场里的动物,因不堪人类农场主虐待,又受了一头老猪的“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思想启迪,终于有一天在猪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革命,把农场主赶走,自己当了主人。他们开始自己管

理农场,并改名为“动物农场”,推行“动物主义”,

全体动物享有平等权力,共同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果实。但不久领导革命的猪们发生了分裂,一头猪被宣布为革命的敌人,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特别待遇,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还与曾经的敌人———人类———同流合污,一起压榨曾经一起起义的动物们。最终蜕变成为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主义的七大原则也只剩下一条&“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

平等”。“动物农场”的名字也被抛弃,小说就在猪

们和人类举杯畅饮、同屋共乐中结束。

《动物农场》这部寓言小说,通过夸张、影射、强烈的反讽,叙述了动物世界里,权力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独裁,愚昧的动物们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极权主义的俘虏。奥威尔试图通过这则动物寓言揭示社会现实真相,唤起处于半麻木状态中的人们对社会政治现实的清醒认识。’()

这部作品题材的陌生化正是体现在这里:作者运用童话的形式,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动物自己管理自己的故事,但是这并不单纯是一个令孩子着迷的童话故事,它运用童话的外衣来表达对政治事件的看法,这才是作者写作的目的。给政治穿上童话的外

衣,题材的陌生化使读者们摆脱了对政治小说的厌烦,相反,他们会带着一种兴趣来阅读。

(二)故事情节的“陌生化”应用

对于读者来说,动物尤其是农场动物往往是温顺的,和善的,能与人类和平相处的,但是这个故事却与绝大多数读者的观点大相径庭:琼斯先生的农场本是一个普通的农场,可是农场上的动

物们却不同寻常。在“老上校”———一头曾经获过

奖的公猪的鼓舞之下,农场上的动物最终造反,把农场的主人琼斯先生赶走,自己当家做了主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后来的情况并不是像动物们

所预料的。小猪“雪球”想带领大家共同建设美好

的家园,可是,另一头猪“拿破仑”却在九只大狗的

仗势下,赶走了“雪球”,成为农场的统治者。它最

后学着人类穿上睡衣,睡在人类的床上,喝着酒。为了自己的需要它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改了自己所定下的戒律,和人类进行贸易。故事的结尾竟然是以猪和人的完全修好收场。在一般童话、寓言故事里,猪的形象总是笨头笨脑的,成天是吃了

睡,睡了吃的形象。但《动物农场》里的猪,却颠覆

了以往童话、寓言里温顺、愚蠢的形象,变得老谋深算,凶猛沉稳,我行我素,最终成了继人类之后

的农场独裁者。“猪是最聪明的动物,教育和组织

其他动物”,它们对于阅读和写字已经十分地熟练,但羊、鸡、鸭等其他动物连*、+、, 几个字母都

学不会。所以,在干农活时,

“猪并没有实际工作,只是指导和监督其他动物工作。猪的知识较高,自

然就负担起领导的重任。”起义的领导者之一———

拿破仑”公猪,更是精心于谋权,在设局赶走起义另一个领导者———“雪球”后,成为动物农场的独裁者。统治期间他开始通过不断删改先前的法规,用新制度为自己捞取特权,让其他动物任劳任怨

为他服务,把自己辛苦所得的劳动成果归功于

“拿破仑”的英明领导,还让他们至死都保持身为动物农场一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此情此景,令人欲哭无泪,欲笑不能,只能激起读者对无知的动物更深刻的同情和对极权社会的痛恨。

这样的情节安排,完全使读者从传统的,对动物的固定思维中摆脱出来,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农场的动物,尤其是猪,它还有这个能

耐。“陌生化”的效果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语言表现形式的“陌生化”应用

奥威尔在完成《动物农场》之前,早就形成了

自己的写作风格,如弃用花哨的辞藻,文风平实有力等,而这些风格时时能体现出作者自己的价值

观和他的真诚。在《动物农场》中,作者的语言风格

!"

体现亦是如此,而他自成一体的语言风格正体现了“陌生化”的效果。总结归纳具体如下:

第一,作者在这本小说中,避免使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修辞格#力求语言平实。

众所周知一些常用的辞格,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对于文章的创作有很大的好处。它们很容易进入到读者的脑海里,使读者阅读时轻松、自在,

例如一些短语:$%&$’&()*&

(循规蹈矩),+),&+%-.’/’%,%0&+

(残酷欺凌),/$1*,/’%-(,&+$%/’%-(,&+2)$’

(肩并肩的),3(14)*$%$’&’1*,/%5给好处),1*16&$%.+)*,(别有企图),78’)((&/9’&&(

(阿基琉斯之踵),/21*/%*.(天鹅绝唱),’%$:&,

(温床)等很容易进入你的脑海里,用起来很舒适读起来也很上口。但是正因为这个原因,奥威尔却避免使用这些耳熟能详的辞格。他认为,常用的一些辞格短语使读者变得太安逸,而不能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进一步反应。这往往削弱了作品带给读者的一些强烈的效果。而相反,放弃使用这些修辞短语,读者往往会得到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唤起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觉。

例如在书中,作者在描写琼斯先生和他的几个雇员,被动物们突如其来的反抗和暴动赶走

时,写到:“75$&+%*(41;%;&*$%+$2%$’&4.10&-3$+4)*.$%,&5&*,$’&;/&(0&/1*,$%%

>? @AB

(仅仅过了一小会儿,琼斯他们就放弃了进行自卫的尝试,溜之大吉。)>C @DE 在这句中,

溜之大吉”作者用了“$%%

,%./”G 如丧家之犬H ,

这样的描写既形象又生动,但是作者却就此收笔,留给读者一定的空间去体会和玩味,使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从而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另外,在作者描写“拿破仑”将两只绵羊宰杀时,作者写到“$’&+&21/13)(&%58%+3/&/(4)*.

:&5%+&I13%(&%*’/5&&$”

,>? @EC

(直至拿破仑脚下尸骸成了堆)

>C @EE

在这句话中,作者完全可以加上“1;%-*$1)*%-/3)(&%58%+3/&/F G 尸骸堆积如山H 。同

样作者就此收笔,并没有加上增强表达效果的一些辞格。这种陌生化效果的实用,能使读者从一个安逸的阅读接受者,转换成一个积极的阅读思考者。

第二,作者在写作时尽量使用简短的单词而避免使用长而复杂的单词。

福克纳曾批评海明威在创作时,词语选择有

限,用词过于简单,但是海明威却回答说:“可怜的!"

福克纳啊,难道他真的认为大块头的词语有大智慧吗?他以为我不懂那些新词汇,我其实都明白。但是

我只用那些老的、简单的和好的词语。”奥威尔创作

《动物农场》时,运用的词汇同样都是很简单、很简洁的单词。例如:J’&*K%6&+’&1+,$’)/’&5&$8’&,$’&/;1((/$+12’1$2’)8’’&2%+&)*/-;;&+$%

5)+&2)$’$’&+&/$=>? @AD

(拳击手一听到这话,便摘下他夏天带着防苍蝇钻进耳朵的一顶小草帽,把它跟

其他东西一样扔到火堆上去。)>C @D" 在这一段中,作

者运用了非常简短的单词,简洁易懂。许多作者和读者都有共识,认为文章的词汇应该多样,新的和旧的,长的和短的应该混合使用,这样文章的阅读将会不再单调。但是正如海明威所说的,作者并不是不懂那些新词汇,只是他觉得老的和简单的好词更能表达故事的主题。由此可见作者在这本书中,词汇的实用也体现了陌生化的效果。这种陌生化的写作吸引着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去体会故事的真谛。

三、结语

《动物农场》之所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精彩的故事内容自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乔

治・奥威尔在《动物农场》中打破传统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故事题材、故事情节以及语言表现形式的“陌生化”处理,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感受能力,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接受定势。文学作品如欲永葆其可感性,就必须不断地变换其表现形式,因为表现形式的变化,从另一种意义上而言就是感受方式的变

化”。>L @D!A 《动物农场》中“陌生化”手法的应用让读

者自己对已有的观念去怀疑、去质问,达到了延长读者审美感的目的,令读者重新回味思索这个世界,这就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D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批评>M @=内布拉斯加: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D!LC=>A @方珊=形式主义文论>M @=济南N 山东教育出版社,ABBA=

>O @王雪芹=浅析《动物农场》中对人性讽刺的修辞方法>P @=大学英语,ABB" G C H =

>? @Q&%+.&R+2&((=7*);1(S1+;>M @=T%*,%*:U&*.-)*V(1/W/)8/,ABBO=>C @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M @=荣如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ABBE=>L @张冰=陌生化研究N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ABBB=

责任编校

文方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卷第’期A&&!年B&月

()*+,-.)/0*-12314)-. 5,6*78+9:3-;

#C

>).?%&@)?’

F;8? A&&!

“陌生化”《动物农场》浅析理论在中的应用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AGB&&&;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A%’&&&$摘

《动物农场》要: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成名作品,这部作品以政治寓言的形式对当时的政

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把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给读者。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深刻,文字浅显、明晰。被认为是A&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并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以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动物农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理论为依托,对进行解读,分别从故事题材、故事情节以及语言表现“陌生化”《动物农场》“陌生化”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技巧运用在中产生的艺术效果。理论的应用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

《动物农场》“陌生化”关键词:;理论;故事题材;故事情节;语言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5’"B?HG

文献标识码:I

(A&&!)文章编号:B&&%J AB%G&’J &&!"J &%

一、引言

《动物农场》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部作品以隐喻的形式描写革命的发生、革命的背叛和革命的残酷:一个农场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群起反抗,赶走了农场主;它们

建立起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细心的读者自可看出,此书不属于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蕴含教训的传统寓言,而是对现代政治生活的一种寓言式解构。《动物农场》被公认为A&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对于这本书的成功,陌生化理论的运用应该是功不可

“陌生化”“陌生化L 理论及手没。本文将在以下对法在这本小说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地介绍。“陌生化”《动物农场》二、理论及其在中的应用“陌生化”“反常化”又称,它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国文论家维克托・什克洛夫

斯基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无意识的自动化”《作为技巧的艺术》“陌表现,在一文中首次提出

生化”理论。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日常生活是不断————————————————

反复的,许多东西人们慢慢的习以为常,从而对其

丧失新鲜感,导致人们对事物感觉的迟钝、麻木及对事物的无意识的自动接受。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用新奇陌生的魅力唤醒人们即将沉睡的注意力,去除习惯化、自动化,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和审视身边的平常事。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M “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

N B O %%

“陌生化”并不重要。”据此,克什洛夫斯基对

“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的概念做了详细地阐释,

起人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的感

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突破人的实用目的,超越个人的种种利害关系和偏见的限制,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由此,原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毫不起眼,毫无新鲜可感的东西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鲜明可感,从而引起人们的新颖之感和专心关注,使人们归真返朴,重新回到感觉的震颤瞬

N A O AK ”“陌生化”间。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是使读者

收稿日期:A&&!J &KJ A"

(B!H" J )作者简介:徐静,女,江苏盐城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

!"

摆脱“自动化”的生活模式,通过陌生效应获得了

对艺术和人生的新的感受。“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语言风格上,还表现在大的篇章结构、叙事技巧

和人物的塑造上,如情节的安排,故事的题材选

择等。一个作家之所以在作品中会采用“陌生化”的手法,其用意在于使那些陈腔滥调、呆板僵硬

的东西变的有新鲜感,以新颖来抓住读者的好奇心理,吸引读者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其作品的深刻含义,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大道理。笔者认为,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主

要归功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具体表现在故事

题材、故事情节和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让人们在熟知的世界中去感受它的陌生性。

(一)故事题材的“陌生化”应用《动物农场》是作者于#!$%年出版的一部作品,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政治背景而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一提到有关政治的小说,人们往往会想到沉重的文字,犀利的话语,针砭时弊的批评以及善恶分明的主题。但是这部作品却是从题目开

始,就让人们对它的题材有了一些了解。“动物”和政治有关吗?写动物的绝大多数不是寓言和童

话吗?小说《动物农场》刻画了一群生活在曼纳农

场里的动物,因不堪人类农场主虐待,又受了一头老猪的“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思想启迪,终于有一天在猪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革命,把农场主赶走,自己当了主人。他们开始自己管

理农场,并改名为“动物农场”,推行“动物主义”,

全体动物享有平等权力,共同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果实。但不久领导革命的猪们发生了分裂,一头猪被宣布为革命的敌人,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特别待遇,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还与曾经的敌人———人类———同流合污,一起压榨曾经一起起义的动物们。最终蜕变成为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主义的七大原则也只剩下一条&“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

平等”。“动物农场”的名字也被抛弃,小说就在猪

们和人类举杯畅饮、同屋共乐中结束。

《动物农场》这部寓言小说,通过夸张、影射、强烈的反讽,叙述了动物世界里,权力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独裁,愚昧的动物们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极权主义的俘虏。奥威尔试图通过这则动物寓言揭示社会现实真相,唤起处于半麻木状态中的人们对社会政治现实的清醒认识。’()

这部作品题材的陌生化正是体现在这里:作者运用童话的形式,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动物自己管理自己的故事,但是这并不单纯是一个令孩子着迷的童话故事,它运用童话的外衣来表达对政治事件的看法,这才是作者写作的目的。给政治穿上童话的外

衣,题材的陌生化使读者们摆脱了对政治小说的厌烦,相反,他们会带着一种兴趣来阅读。

(二)故事情节的“陌生化”应用

对于读者来说,动物尤其是农场动物往往是温顺的,和善的,能与人类和平相处的,但是这个故事却与绝大多数读者的观点大相径庭:琼斯先生的农场本是一个普通的农场,可是农场上的动

物们却不同寻常。在“老上校”———一头曾经获过

奖的公猪的鼓舞之下,农场上的动物最终造反,把农场的主人琼斯先生赶走,自己当家做了主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后来的情况并不是像动物们

所预料的。小猪“雪球”想带领大家共同建设美好

的家园,可是,另一头猪“拿破仑”却在九只大狗的

仗势下,赶走了“雪球”,成为农场的统治者。它最

后学着人类穿上睡衣,睡在人类的床上,喝着酒。为了自己的需要它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改了自己所定下的戒律,和人类进行贸易。故事的结尾竟然是以猪和人的完全修好收场。在一般童话、寓言故事里,猪的形象总是笨头笨脑的,成天是吃了

睡,睡了吃的形象。但《动物农场》里的猪,却颠覆

了以往童话、寓言里温顺、愚蠢的形象,变得老谋深算,凶猛沉稳,我行我素,最终成了继人类之后

的农场独裁者。“猪是最聪明的动物,教育和组织

其他动物”,它们对于阅读和写字已经十分地熟练,但羊、鸡、鸭等其他动物连*、+、, 几个字母都

学不会。所以,在干农活时,

“猪并没有实际工作,只是指导和监督其他动物工作。猪的知识较高,自

然就负担起领导的重任。”起义的领导者之一———

拿破仑”公猪,更是精心于谋权,在设局赶走起义另一个领导者———“雪球”后,成为动物农场的独裁者。统治期间他开始通过不断删改先前的法规,用新制度为自己捞取特权,让其他动物任劳任怨

为他服务,把自己辛苦所得的劳动成果归功于

“拿破仑”的英明领导,还让他们至死都保持身为动物农场一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此情此景,令人欲哭无泪,欲笑不能,只能激起读者对无知的动物更深刻的同情和对极权社会的痛恨。

这样的情节安排,完全使读者从传统的,对动物的固定思维中摆脱出来,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农场的动物,尤其是猪,它还有这个能

耐。“陌生化”的效果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语言表现形式的“陌生化”应用

奥威尔在完成《动物农场》之前,早就形成了

自己的写作风格,如弃用花哨的辞藻,文风平实有力等,而这些风格时时能体现出作者自己的价值

观和他的真诚。在《动物农场》中,作者的语言风格

!"

体现亦是如此,而他自成一体的语言风格正体现了“陌生化”的效果。总结归纳具体如下:

第一,作者在这本小说中,避免使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修辞格#力求语言平实。

众所周知一些常用的辞格,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对于文章的创作有很大的好处。它们很容易进入到读者的脑海里,使读者阅读时轻松、自在,

例如一些短语:$%&$’&()*&

(循规蹈矩),+),&+%-.’/’%,%0&+

(残酷欺凌),/$1*,/’%-(,&+$%/’%-(,&+2)$’

(肩并肩的),3(14)*$%$’&’1*,/%5给好处),1*16&$%.+)*,(别有企图),78’)((&/9’&&(

(阿基琉斯之踵),/21*/%*.(天鹅绝唱),’%$:&,

(温床)等很容易进入你的脑海里,用起来很舒适读起来也很上口。但是正因为这个原因,奥威尔却避免使用这些耳熟能详的辞格。他认为,常用的一些辞格短语使读者变得太安逸,而不能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进一步反应。这往往削弱了作品带给读者的一些强烈的效果。而相反,放弃使用这些修辞短语,读者往往会得到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唤起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觉。

例如在书中,作者在描写琼斯先生和他的几个雇员,被动物们突如其来的反抗和暴动赶走

时,写到:“75$&+%*(41;%;&*$%+$2%$’&4.10&-3$+4)*.$%,&5&*,$’&;/&(0&/1*,$%%

>? @AB

(仅仅过了一小会儿,琼斯他们就放弃了进行自卫的尝试,溜之大吉。)>C @DE 在这句中,

溜之大吉”作者用了“$%%

,%./”G 如丧家之犬H ,

这样的描写既形象又生动,但是作者却就此收笔,留给读者一定的空间去体会和玩味,使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从而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另外,在作者描写“拿破仑”将两只绵羊宰杀时,作者写到“$’&+&21/13)(&%58%+3/&/(4)*.

:&5%+&I13%(&%*’/5&&$”

,>? @EC

(直至拿破仑脚下尸骸成了堆)

>C @EE

在这句话中,作者完全可以加上“1;%-*$1)*%-/3)(&%58%+3/&/F G 尸骸堆积如山H 。同

样作者就此收笔,并没有加上增强表达效果的一些辞格。这种陌生化效果的实用,能使读者从一个安逸的阅读接受者,转换成一个积极的阅读思考者。

第二,作者在写作时尽量使用简短的单词而避免使用长而复杂的单词。

福克纳曾批评海明威在创作时,词语选择有

限,用词过于简单,但是海明威却回答说:“可怜的!"

福克纳啊,难道他真的认为大块头的词语有大智慧吗?他以为我不懂那些新词汇,我其实都明白。但是

我只用那些老的、简单的和好的词语。”奥威尔创作

《动物农场》时,运用的词汇同样都是很简单、很简洁的单词。例如:J’&*K%6&+’&1+,$’)/’&5&$8’&,$’&/;1((/$+12’1$2’)8’’&2%+&)*/-;;&+$%

5)+&2)$’$’&+&/$=>? @AD

(拳击手一听到这话,便摘下他夏天带着防苍蝇钻进耳朵的一顶小草帽,把它跟

其他东西一样扔到火堆上去。)>C @D" 在这一段中,作

者运用了非常简短的单词,简洁易懂。许多作者和读者都有共识,认为文章的词汇应该多样,新的和旧的,长的和短的应该混合使用,这样文章的阅读将会不再单调。但是正如海明威所说的,作者并不是不懂那些新词汇,只是他觉得老的和简单的好词更能表达故事的主题。由此可见作者在这本书中,词汇的实用也体现了陌生化的效果。这种陌生化的写作吸引着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去体会故事的真谛。

三、结语

《动物农场》之所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精彩的故事内容自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乔

治・奥威尔在《动物农场》中打破传统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故事题材、故事情节以及语言表现形式的“陌生化”处理,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感受能力,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接受定势。文学作品如欲永葆其可感性,就必须不断地变换其表现形式,因为表现形式的变化,从另一种意义上而言就是感受方式的变

化”。>L @D!A 《动物农场》中“陌生化”手法的应用让读

者自己对已有的观念去怀疑、去质问,达到了延长读者审美感的目的,令读者重新回味思索这个世界,这就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D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批评>M @=内布拉斯加: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D!LC=>A @方珊=形式主义文论>M @=济南N 山东教育出版社,ABBA=

>O @王雪芹=浅析《动物农场》中对人性讽刺的修辞方法>P @=大学英语,ABB" G C H =

>? @Q&%+.&R+2&((=7*);1(S1+;>M @=T%*,%*:U&*.-)*V(1/W/)8/,ABBO=>C @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M @=荣如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ABBE=>L @张冰=陌生化研究N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ABBB=

责任编校

文方

(“


相关内容

  •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喜福会> ...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论<最危险的游戏 ...

  •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 ...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广告翻 ...

  •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美国梦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 ...

  •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2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3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4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5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 ...

  •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2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 ...

  •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 ...

  • 浅析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 浅析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赵昌爽 环境学院 2010 给水排水工程 [1**********] (徐州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人类从"地心说"的认识水平发展到"日心说"理论,用了1000多年的时间.但是在20世纪不到100年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