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知识普及

发表者:杨刚 1828人已访问

慢性硬膜下血肿

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从解剖学来讲,它是发生在硬脑膜和脑蛛网膜之间的慢性出血,由于形成过程缓慢而有别于急性期,血肿多为液态,对脑组织产生的压力也是渐进的,临床上初始症状较轻,以后随着颅内压的持续增高而逐渐加重。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本病表现为慢性过程,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手术,效果满意。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因未及时诊治、病情危重或伴有并发症者。

2.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怎么发生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外伤有关,但有一部分病人确实没有外伤史,但颅内也发生了慢性硬膜下血肿,因此有学者认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为相对独立于颅脑创伤以外的疾病。目前公认的出血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脑组织相对萎缩颅腔相对增大有关,遇有外伤后,脑组织和颅骨相对运动,使脑表面进入失状窦的桥静脉撕裂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引起硬脑膜内膜炎性反应形成包膜,新生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使局部纤维蛋白过度溶解,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后者的抗凝作用使血肿腔失去凝血机能,导致新生包膜的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从而使血肿不断扩大。

3.哪些人容易得慢性硬膜下血肿?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和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头伤后一段时间(3周以上),逐渐出现头痛、呕吐、精神障碍或局源性脑症状,均应考虑发生本病,应及时找专科医生诊治。不能提供头伤史的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临床上有时难与颅内肿瘤和先天性脑积水相区别,但CT、磁共振成像或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及时手术的患者大多预后良好。部分术后患者再次出现症状或疗效欠佳,均应CT复查。

4.如何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该病的唯一方法,最常用到的是头颅CT的检查,当血肿在CT片中呈现等密度(和脑组织的的影像相当)而边界不明显时,需要做头颅MRI检查。

6.那些人需要做CT检查?

分两类人:一类是有明确的外伤史,40岁以上的人头外伤后3日内具体情况,头颅CT可查、可不查,但2周后一定要复查,40岁以下的,如果有典型脑震荡(伤后有一过性昏迷,醒后感头痛、头晕等,有逆行性健忘,头CT检查未见异常)表现的人,两周后也一定要复查头CT。另一类是没有明确的外伤史而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小便失禁、智力障碍等症状时,无论年龄大小,尽早做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

7. 如何治疗?吃药管用吗?

一般来讲,该病无药可医,有人试图通过应用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加快血肿的吸收,却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血肿量进一步增加了,原因就如发病机理一样不得而知,近来有医生报道单纯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也取得良好效果,不过尚属探索阶段。通常认为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随着治疗病例不断积累,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发现这个病有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一些特殊病例需要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制定出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8.手术是怎么做的?手术风险大吗?

一、首选的方法是钻孔引流,疗效堪称满意,如无其他并发症,预后多较良好。因此,即使病人老年病笃,亦需尽力救治,甚至进行床旁锥颅引流,只要治疗及时,常能转危为安。

1、钻孔或锥孔冲洗引流术:根据血肿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前后两孔(一高一低)。于局麻下,先于前份行颅骨钻孔或采用颅锥锥孔,进入血肿腔后即有陈血及棕褐色碎血块流出,然后用硅胶管或8号尿管小心放入囊腔,长度不能超过血肿腔半径,进一步引流液态血肿。同样方法于较低处(后份)再钻孔或锥孔引流,放入导管,继而通过两个导管,用生理盐水轻轻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术毕,将两引流管分别另行头皮刺孔引出颅外,接灭菌密封引流袋。高位的引流管排气,低位的排液,约3~5日拔除。

2、前囱侧角硬脑膜下穿刺术:小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前囱未闭者,可行前囱行硬膜下穿刺抽吸积血。选用针尖斜面较短的肌肉针头,经前囱外侧角采45度角斜行穿向额或顶硬膜下,进针0.5~1.0cm即有棕褐色液体抽出,每次抽出量以15~20ml为度。若为双侧应左右交替穿刺,抽出血液常逐日变淡,血肿体积亦随之减小,如有鲜血抽出及/或血肿不见缩小,则需改行剖开术。

二、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适用于包膜较肥厚或已有钙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剖开方法已如前述,掀开骨瓣后,可见青紫增厚的硬脑膜。先切开一小孔,缓缓排出积血,待颅内压稍降后瓣状切开硬膜及紧贴其下的血肿外膜,一并翻开可以减少渗血。血肿内膜与蛛网膜多无愈着,易于分离,应予切除,但不能用力牵拉,以免撕破内外膜交界缘,该处容易出血,可在近缘0.5cm处剪断。术毕,妥善止血,分层缝合硬脑膜及头皮各层、血肿腔置管引流3~5天。对双侧血肿应分期分侧手术。

三、术后血肿复发的处理:无论是钻孔冲洗引流还是开颅手术切除,都有血肿复发的问题。常见的复发原因有:老年病人脑萎缩,术后脑膨起困难;血肿包膜坚厚,硬膜下腔不能闭合;血肿腔内有血凝块未能彻底清除;新鲜出血而致血肿复发。因此,须注意防范,术后宜采用头低位、卧向患侧,多饮水,不用强力脱水剂,必要时适当补充低渗液体;对包膜坚厚或有钙化者应施行开颅术予以切除;血肿腔内有固态凝血块时,或有新鲜出血时,应采用骨瓣或窗开颅,彻底清除。术后引流管高位排气,低位排液,均外接封闭式引流瓶(袋),同时经腰穿或脑室注入生理盐水;术后残腔积液、积气的吸收和脑组织膨起需时10~20天,故应作动态的CT观察,如果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即使硬膜下仍有积液,亦不必急于再次手术。

10. 慢性硬膜下血肿有特殊类型吗?有特别提醒注意的吗?

慢性硬膜下血肿决大部分呈液态,表现为酱油样或咖啡水样,但有一部分是由慢性硬膜下积液(清水样的脑脊液)发展而来,这需要观察,并非一定手术不可。另一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包膜很厚,或者大部分机化甚至钙化,质地坚韧或坚硬,这就需要开较大骨窗手术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颅手术。

总之,对于老人尤其是上年纪的,千万别轻视了

轻微的头外伤,另外,对于自己或周围的朋友、亲人,如果出现了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利等耳熟能详的症状时,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要及时就医。

发表者:杨刚 1828人已访问

慢性硬膜下血肿

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从解剖学来讲,它是发生在硬脑膜和脑蛛网膜之间的慢性出血,由于形成过程缓慢而有别于急性期,血肿多为液态,对脑组织产生的压力也是渐进的,临床上初始症状较轻,以后随着颅内压的持续增高而逐渐加重。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本病表现为慢性过程,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手术,效果满意。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因未及时诊治、病情危重或伴有并发症者。

2.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怎么发生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外伤有关,但有一部分病人确实没有外伤史,但颅内也发生了慢性硬膜下血肿,因此有学者认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为相对独立于颅脑创伤以外的疾病。目前公认的出血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脑组织相对萎缩颅腔相对增大有关,遇有外伤后,脑组织和颅骨相对运动,使脑表面进入失状窦的桥静脉撕裂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引起硬脑膜内膜炎性反应形成包膜,新生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使局部纤维蛋白过度溶解,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后者的抗凝作用使血肿腔失去凝血机能,导致新生包膜的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从而使血肿不断扩大。

3.哪些人容易得慢性硬膜下血肿?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和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头伤后一段时间(3周以上),逐渐出现头痛、呕吐、精神障碍或局源性脑症状,均应考虑发生本病,应及时找专科医生诊治。不能提供头伤史的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临床上有时难与颅内肿瘤和先天性脑积水相区别,但CT、磁共振成像或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及时手术的患者大多预后良好。部分术后患者再次出现症状或疗效欠佳,均应CT复查。

4.如何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该病的唯一方法,最常用到的是头颅CT的检查,当血肿在CT片中呈现等密度(和脑组织的的影像相当)而边界不明显时,需要做头颅MRI检查。

6.那些人需要做CT检查?

分两类人:一类是有明确的外伤史,40岁以上的人头外伤后3日内具体情况,头颅CT可查、可不查,但2周后一定要复查,40岁以下的,如果有典型脑震荡(伤后有一过性昏迷,醒后感头痛、头晕等,有逆行性健忘,头CT检查未见异常)表现的人,两周后也一定要复查头CT。另一类是没有明确的外伤史而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小便失禁、智力障碍等症状时,无论年龄大小,尽早做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

7. 如何治疗?吃药管用吗?

一般来讲,该病无药可医,有人试图通过应用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加快血肿的吸收,却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血肿量进一步增加了,原因就如发病机理一样不得而知,近来有医生报道单纯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也取得良好效果,不过尚属探索阶段。通常认为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随着治疗病例不断积累,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发现这个病有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一些特殊病例需要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制定出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8.手术是怎么做的?手术风险大吗?

一、首选的方法是钻孔引流,疗效堪称满意,如无其他并发症,预后多较良好。因此,即使病人老年病笃,亦需尽力救治,甚至进行床旁锥颅引流,只要治疗及时,常能转危为安。

1、钻孔或锥孔冲洗引流术:根据血肿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前后两孔(一高一低)。于局麻下,先于前份行颅骨钻孔或采用颅锥锥孔,进入血肿腔后即有陈血及棕褐色碎血块流出,然后用硅胶管或8号尿管小心放入囊腔,长度不能超过血肿腔半径,进一步引流液态血肿。同样方法于较低处(后份)再钻孔或锥孔引流,放入导管,继而通过两个导管,用生理盐水轻轻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术毕,将两引流管分别另行头皮刺孔引出颅外,接灭菌密封引流袋。高位的引流管排气,低位的排液,约3~5日拔除。

2、前囱侧角硬脑膜下穿刺术:小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前囱未闭者,可行前囱行硬膜下穿刺抽吸积血。选用针尖斜面较短的肌肉针头,经前囱外侧角采45度角斜行穿向额或顶硬膜下,进针0.5~1.0cm即有棕褐色液体抽出,每次抽出量以15~20ml为度。若为双侧应左右交替穿刺,抽出血液常逐日变淡,血肿体积亦随之减小,如有鲜血抽出及/或血肿不见缩小,则需改行剖开术。

二、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适用于包膜较肥厚或已有钙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剖开方法已如前述,掀开骨瓣后,可见青紫增厚的硬脑膜。先切开一小孔,缓缓排出积血,待颅内压稍降后瓣状切开硬膜及紧贴其下的血肿外膜,一并翻开可以减少渗血。血肿内膜与蛛网膜多无愈着,易于分离,应予切除,但不能用力牵拉,以免撕破内外膜交界缘,该处容易出血,可在近缘0.5cm处剪断。术毕,妥善止血,分层缝合硬脑膜及头皮各层、血肿腔置管引流3~5天。对双侧血肿应分期分侧手术。

三、术后血肿复发的处理:无论是钻孔冲洗引流还是开颅手术切除,都有血肿复发的问题。常见的复发原因有:老年病人脑萎缩,术后脑膨起困难;血肿包膜坚厚,硬膜下腔不能闭合;血肿腔内有血凝块未能彻底清除;新鲜出血而致血肿复发。因此,须注意防范,术后宜采用头低位、卧向患侧,多饮水,不用强力脱水剂,必要时适当补充低渗液体;对包膜坚厚或有钙化者应施行开颅术予以切除;血肿腔内有固态凝血块时,或有新鲜出血时,应采用骨瓣或窗开颅,彻底清除。术后引流管高位排气,低位排液,均外接封闭式引流瓶(袋),同时经腰穿或脑室注入生理盐水;术后残腔积液、积气的吸收和脑组织膨起需时10~20天,故应作动态的CT观察,如果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即使硬膜下仍有积液,亦不必急于再次手术。

10. 慢性硬膜下血肿有特殊类型吗?有特别提醒注意的吗?

慢性硬膜下血肿决大部分呈液态,表现为酱油样或咖啡水样,但有一部分是由慢性硬膜下积液(清水样的脑脊液)发展而来,这需要观察,并非一定手术不可。另一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包膜很厚,或者大部分机化甚至钙化,质地坚韧或坚硬,这就需要开较大骨窗手术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颅手术。

总之,对于老人尤其是上年纪的,千万别轻视了

轻微的头外伤,另外,对于自己或周围的朋友、亲人,如果出现了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利等耳熟能详的症状时,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要及时就医。


相关内容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近年来随着CT 的普及, 临床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例呈增多趋势.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CS-DH 病例进行分析, 探讨CSDH 的诊断和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 男19例, 女5例, 男女之比为3.8:1;年龄46-8 ...

  • 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下水瘤.正常颅压脑积水与脑萎缩诊断鉴别
  • 什么是硬脑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者.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都是由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绝大多数都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其 ...

  • 造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因素
  •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Stavrinou P,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17 Mar;99:465-470. doi: 10.1016/j.wneu.2016.12.058. Epub 2016 Dec 23.] 慢性硬膜下 ...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作者:王仁菊 周勇 姜勇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4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老年CSDH 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结 ...

  • 脑外科知识点总结
  • 脑外科知识点总结 一.神经外科病情观察的内容 1.意识分级: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为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改变. 依据程度的不同,意识障碍可分为: 嗜睡:最轻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持续处于睡眠状态,但可被轻度刺激或言语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 ...

  •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 国匿垄经痘堂挫丝皇b登堂苤壶!!!!至筮!垒鲞箜!塑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刘永刚 综述 林贵军+ 高峰审校 (辽宁医学院校外培训基地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49) 摘 要: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aematoma,CSDH)的发病机制,渗透压梯度及 ...

  • [海外中医]日本东洋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作者简介] 田中耕一郎    毕业于北海道大学教育学学士,富山大学医学部研究生,东邦大学医学部博士后,现工作于东邦大学医学部东洋医学研究室. [编者的话]   中医学传入日本以后,被日本人称之为汉方,或汉方医学.与日本人的哲学思想.民族性格.道德规范.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相结合后,已带有本民族文化 ...

  •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真题演练(二)
  • 专业知识神经系统及头颈部(一) 101.患者,男,60岁.头痛,CT示左额叶有一4cm×2.5cm低密度病变,内有斑片样钙化,轻度不均匀强化,灶周轻度水肿,中线右偏.最大的可能是 A.少突胶质细胞瘤 B.B.脑膜瘤 C.胶质母细胞瘤 D.转移瘤 E.恶性淋巴瘤 答案:A 102.患者,男,65岁.左 ...

  • 老人经常摔跤要警惕慢性颅内血肿
  • 患者,男性,87岁,主因行走不稳,精神委靡半月就诊.患者因年事已高,冬天穿衣过多,导致行走不便.故在家中走动时不慎多次摔跤.最后一次在2周前,由于摔伤头部较重,还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因为醒后仅有头皮少量出血,没有头痛.呕吐.肢体瘫痪.视力障碍,所以家属未深究.后发现患者行走不稳,精神委靡,进食减少,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