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沧[经炀帝行宫]_学优高考网

经炀帝行宫

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①刘沧:唐朝诗人,后人评价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②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

参考译文

这里曾经是御驾亲临的地方,而今一片萧然。浮云流水之间,一代王朝就这样销声匿迹了。美人们香消玉殒,她们将自己的满腹怨恨化为芳草,随东风生长蔓延,如今这行宫已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凄凄芳草在无言地诉说着炀帝当年的荒淫残忍。夕阳西下,水面上烟波浩渺,满眼凄迷,行宫前那几棵残存的柳树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姿,枯枝败叶在风中萧索地摇曳。我正陷于行宫兴废的沉思之中,微风吹来,明月当空,古渡上响起了悠扬的渔歌声。

赏析:

《经炀帝行宫》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作品。此诗托古讽今,借隋炀帝的荒淫误国以讽刺晚唐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状物极富韵致,显得情真意远,尤其是结尾情韵悠长,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此诗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首联“此地”,即指炀帝行宫。炀帝于此玩美女、杀无辜,极尽荒淫残暴之能事。但曾几何时,一个广袤四海的美好江山,便付诸东流了。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人言“浮云流水”转眼而逝,但不能赶上隋炀帝败亡的速度。这“竟如何”三字,尽情地嘲弄了这个昏君的迅速亡国。这种寓严肃于调侃的笔法,最为警策。

颔联转入对炀帝罪行的控诉:“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此联之妙,在于实景寓意。以实景论,它是写行宫的破落、荒凉,宫内早已空无一人。从这情景中也清楚地看到了炀帝的荒淫残暴。“香销”,香销玉殒,蛾眉亡身;而且已是“南国美人尽”。为了满足一己的淫欲,搜罗尽了而且也毁灭尽了南国的美女,真是罪恶滔天。“怨入”承上句,主要写“美人”之怨。美人香销,其怨随东风入而化为芳草;芳草无涯,人怨无边。这就把抽象的感情写成了具体而真实可感的形象。如为一般郊野旅游,“东风芳草”自然不失为令人心旷神怡之景;但此处为炀帝行宫,这断瓦颓墙,芳草萋萋,却是典型的伤痍之景;这萋萋的芳草,犹含美人怨魂的幽泣。“多”字更令人毛骨悚然。

颈联写出宫所见。炀帝喜柳,当年行宫之前,隋堤之上,自是处处垂柳掩映。而此时是“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上句以残柳“点缀”行宫,自见历史对其暴政的嘲弄;“露叶”冠以“空”字,自见诗人慨叹之情。下句,烟波浩浩,川水渺渺,空余堤柳,龙舟不在。且各冠以“残柳”和“夕阳”,给晚照之景笼上一层凄凉黯淡的色彩。这里虽无一讥讽语,却得思与景偕、物与神游之妙。

尾联回应诗题,却不是直吐胸中块垒。《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语结情最好。”这“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就是“以景语结情”。它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扣紧讽晚唐当世之旨。“行人”,作者自指,诗人游罢行宫,自然地想起这些广陵(即扬州)旧事──由于炀帝的荒淫残暴,激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末次南游,酿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不久隋朝即告灭亡。但诗之妙,却在于作者写得含而不露,只写诗人“遥起广陵思”的情怀;所思内容,却留待读者去想象,去咀嚼。只见诗人沉思之际,在这古渡明月之下,又传来了琅琅渔歌。作者亦不明言棹歌的内容是什么。但联系诗人“喜谈今古”、“深怨唐室”的身世,自然地使人想到屈原《渔父》中的名句:“举世皆浊兮我独清,众人皆醉兮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古贤和隐者的唱答,也正是诗人此刻的心声;从而将咏古和讽今融为一体,以景语完成了诗的题旨。

此诗之可贵,在于诗人咏古别具一格,写得清新自然,娓娓动听,挹之而源不尽,咀之而味无穷。全诗共八句,句句是即景,句句含深意;景真、情长、意远,构成了此诗特有的空灵浪漫风格。

本文转自学优高考网,如有侵权原作者权益,请告知

经炀帝行宫

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①刘沧:唐朝诗人,后人评价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②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

参考译文

这里曾经是御驾亲临的地方,而今一片萧然。浮云流水之间,一代王朝就这样销声匿迹了。美人们香消玉殒,她们将自己的满腹怨恨化为芳草,随东风生长蔓延,如今这行宫已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凄凄芳草在无言地诉说着炀帝当年的荒淫残忍。夕阳西下,水面上烟波浩渺,满眼凄迷,行宫前那几棵残存的柳树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姿,枯枝败叶在风中萧索地摇曳。我正陷于行宫兴废的沉思之中,微风吹来,明月当空,古渡上响起了悠扬的渔歌声。

赏析:

《经炀帝行宫》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作品。此诗托古讽今,借隋炀帝的荒淫误国以讽刺晚唐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状物极富韵致,显得情真意远,尤其是结尾情韵悠长,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此诗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首联“此地”,即指炀帝行宫。炀帝于此玩美女、杀无辜,极尽荒淫残暴之能事。但曾几何时,一个广袤四海的美好江山,便付诸东流了。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人言“浮云流水”转眼而逝,但不能赶上隋炀帝败亡的速度。这“竟如何”三字,尽情地嘲弄了这个昏君的迅速亡国。这种寓严肃于调侃的笔法,最为警策。

颔联转入对炀帝罪行的控诉:“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此联之妙,在于实景寓意。以实景论,它是写行宫的破落、荒凉,宫内早已空无一人。从这情景中也清楚地看到了炀帝的荒淫残暴。“香销”,香销玉殒,蛾眉亡身;而且已是“南国美人尽”。为了满足一己的淫欲,搜罗尽了而且也毁灭尽了南国的美女,真是罪恶滔天。“怨入”承上句,主要写“美人”之怨。美人香销,其怨随东风入而化为芳草;芳草无涯,人怨无边。这就把抽象的感情写成了具体而真实可感的形象。如为一般郊野旅游,“东风芳草”自然不失为令人心旷神怡之景;但此处为炀帝行宫,这断瓦颓墙,芳草萋萋,却是典型的伤痍之景;这萋萋的芳草,犹含美人怨魂的幽泣。“多”字更令人毛骨悚然。

颈联写出宫所见。炀帝喜柳,当年行宫之前,隋堤之上,自是处处垂柳掩映。而此时是“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上句以残柳“点缀”行宫,自见历史对其暴政的嘲弄;“露叶”冠以“空”字,自见诗人慨叹之情。下句,烟波浩浩,川水渺渺,空余堤柳,龙舟不在。且各冠以“残柳”和“夕阳”,给晚照之景笼上一层凄凉黯淡的色彩。这里虽无一讥讽语,却得思与景偕、物与神游之妙。

尾联回应诗题,却不是直吐胸中块垒。《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语结情最好。”这“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就是“以景语结情”。它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扣紧讽晚唐当世之旨。“行人”,作者自指,诗人游罢行宫,自然地想起这些广陵(即扬州)旧事──由于炀帝的荒淫残暴,激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末次南游,酿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不久隋朝即告灭亡。但诗之妙,却在于作者写得含而不露,只写诗人“遥起广陵思”的情怀;所思内容,却留待读者去想象,去咀嚼。只见诗人沉思之际,在这古渡明月之下,又传来了琅琅渔歌。作者亦不明言棹歌的内容是什么。但联系诗人“喜谈今古”、“深怨唐室”的身世,自然地使人想到屈原《渔父》中的名句:“举世皆浊兮我独清,众人皆醉兮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古贤和隐者的唱答,也正是诗人此刻的心声;从而将咏古和讽今融为一体,以景语完成了诗的题旨。

此诗之可贵,在于诗人咏古别具一格,写得清新自然,娓娓动听,挹之而源不尽,咀之而味无穷。全诗共八句,句句是即景,句句含深意;景真、情长、意远,构成了此诗特有的空灵浪漫风格。

本文转自学优高考网,如有侵权原作者权益,请告知


相关内容

  • 皇帝故事:隋炀帝杨广一生逍遥,死后却没个像样的棺材
  • 隋炀帝杨广自幼聪慧过人,在十几岁时就被封为武卫大将军等职务,更是在平定叛乱时屡立战功,得到了隋文帝的欢心. 在隋文帝和太子杨勇闹矛盾之时,真理抓住这个机会,想夺得太子之位,经过文献皇后和杨素的周旋,隋文帝废除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平常表现的还算乖巧,深得他老爹的器重,也打算把皇位让给他.但他 ...

  • 中国历代王朝怎样"选秀"
  • "选秀女"在中国历史悠久,形成制度,也近2000年了. "选秀女"是近代的说法,古代叫"采选".指通过正式规范的途径,从民间挑选貌美色丽.素质上乘的女子入宫服侍皇帝皇族.采选的制度是东汉首开其端.在此之前,历代朝廷充实后宫,或强夺,或挑选, ...

  • 隋炀帝和他的扬州城
  • 隋炀帝和他的扬州城 (作者 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学 刘见华) 2013年4月,扬州市北郊的楼盘工地,考古发掘出的一处墓葬,出土的墓志铭文残缺不全,关键的"隋故炀帝墓志"却清晰可见,成为证明墓主身份的最有力证据.而代表天子的十三环蹀躞带和两颗五十岁男性的牙齿都与隋炀帝符合,成为辅证.旁 ...

  • 李商隐[隋宫]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原文]: 隋宫 李商隐 紫泉①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②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④,终古垂杨⑤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⑥? [注释]: ①紫泉:长安的一条水,此代指长安.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③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④古人以为 ...

  •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 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 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 以论证.他 ...

  • 裴矩:在忠与佞之间
  • 名列"五贵" 裴矩,字弘大,原名裴世矩,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名讳,改名裴矩.裴矩之父裴讷之曾任北齐太子舍人,但英年早逝,裴矩从襁褓时便由伯父裴让之抚养.裴矩的伯父裴让之.裴诹之都是南北朝名臣,裴矩出身这样的家庭,年少博学,并且"留情世事",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当 ...

  •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
  •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 趣味故事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 ...

  • 扬州旅游攻略
  • 扬州旅游攻略 D1瘦西湖--大明寺--观音山一线 第一天早茶当然是富春茶社(老店在老城区得胜桥35号,汽车根本进不去,步行或叫辆人力车:市中心淮海路上有家新店,扬子江北路299号,就在时代广场西边,去那比较方便:另外西区来鹤台广场也有家分店.),特色名点三丁包被誉为"天下一品", ...

  • 隋朝若无此人,强大繁荣将胜过唐朝
  •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乱时代,汉朝瓦解,政治混乱,五族内迁,社会动荡,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数百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汉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一半. 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从乱世中统一的皇帝,只有两个,一个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一个隋文帝杨坚,为隋唐盛世打下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