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 越失败?

越努力 越失败?

我们日复一日工作,尊敬上司、待人热心、处世诚恳,深信总有一天能实现心中的梦想。然而,我们却总是被加班、减薪、中年危机、解聘、银行催房贷等梦魇折磨。无所依靠的念头,是否偶尔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压迫着你的胸口,让你透不过气?

你是否也会自问:为何越是勤奋努力,就越是要在微薄薪水和生活现实间挣扎?到底这属于社会的常态、抑或是自己正缓慢地被社会淘汰?

何平坐在专为公司高层员工设置的高职餐厅里吃饭,看着周围的餐桌上大家都在低声谈笑,自己却总是独自一人,何平很有挫败感。

从深圳调往北京总部不久,同事们开始疏远何平,5年来,“午餐文化”这一写字楼现象似乎渐渐与何平无缘。何平的同事和下属都不喜欢他,这一点何平自己心里很清楚。但是无论他做何努力,都收效甚微,他越想和同事们亲近,同事们就越排斥他,即便何平主动要求和他们在一起吃午餐,餐桌上的氛围也由轻松变得低沉。何平很沮丧,干脆也不再做努力——自己一个人吃饭还清净些!

人际关系寡淡也就罢了,工作场合毕竟不是交朋友的地方,但是工作上似乎也越来越不对劲——越想做好,就越是无法得到好的结果。

受母亲的影响,何平奉行“万事不求人”的行事原则,什么事情能自己做,就绝对不愿意麻烦别人,他不喜欢“骚扰”别人;同理,若别人请他帮忙,只要他认为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就会断然回绝。事实上,他很反感自己的下属之间有太多的工作上的交流和互助,原因有二:一方面,部门的有关工作内容必须保密;另一方面,只要员工们之间走得太近,何平就总是会有“失控的感觉”。

若有员工向他请教,他总是很不屑一顾的样子,说一通教训的话,然后让下属自己想办法“找出解决方案”,并随时向自己汇报,这样的做法非常挫伤下属的自尊心。

为了能够“控制全局”,即使工作繁重苦闷(他并不是很喜欢自己这些乏味的工作),何平也不会放手给下属或者向其他同僚求援。每天从早到晚努力加班,成了公司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由于夜夜加班,何平回到家倒头就睡,与父母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他妈妈曾忧心地说:多年来你几乎夜夜加班,个人生活上却没有什么进展,钱也没挣多少,你究竟在忙什么?你怎么想的?

何平的心里其实想得很多:原本期待靠努力和勤奋可以晋升、加薪,然后买房、买车,然后娶妻生子,不再依靠父母……

可他发现自己离这样的梦想愈来愈远——最近,老板提拔了何平的一个下属,还给了他“高级经理”的职位,原因是这个新经理“喜欢与他人分享信息,善于调动和共享资源”。在老板的授意下,新经理正在逐渐接手何平的工作,老板还对他提出了减薪的“建议”。

何平知道老板是在架空自己,希望自己主动提出“辞职”,但是何平心有不甘,他不明白:为何那个总是在上班时间和同事们谈笑、一到下班时间就离开公司的人能够替代终日加班、辛苦忙碌的自己?为何自己“越是努力,就越失败”?

出于沮丧的心态,何平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推销员之死》——年届不惑的威利,辛勤地工作,深信总有一天会实现他的发财梦。却接连面临减薪、解雇、家庭破碎,最后威利在落魄潦倒、身心俱疲的情况下,选择了“砰”一声巨响撞车,自杀留下巨额保险金给家人。 目睹一个“好人”的悲剧总是让人鼻酸,威利的故事对何平尤其震撼,自己目前的处境几乎就是威利的翻版。“我会不会是下一个?”无所依靠的念头,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压迫着何平的胸口,让他透不过气。

经理人的声音

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我努力地想解决问题,可是总是无效,甚至情况越来越糟糕?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同样有效的,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上,当一个人陷入“人脉”的泥潭时,如果他越努力地挣扎,他就下陷得越快。显然,何平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式注定了效果会适得其反——越努力,越失败。

宣亚顾问公司管理顾问林景新:孤立——人际关系上的死结

在人际关系上,何平陷入“越努力与人亲近,却越受排挤”的怪圈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从内心排斥人脉资源的维系。“万事不求人”的信条使他只注重提高工作技能、注重工作投入,却从未好好考虑到人际关系——一种如何让他更好地融入组织文化、更好地使他被组织其他人接受并理解的智慧。

当周围的同事渐渐与他疏远之后,他并没有从根本上寻找问题滋生的原因,而是找了一个生硬的解决方案,令同事与下属不敢接受他的友好。遇到了拒绝之后,他缺乏解决问题的耐心,于是又立刻回到原点。

与何平一样,许多经理人每每来到一个新的职场环境,往往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以为只要埋头苦干就可以赢得上司赏识、受到同事欣赏,其实这种想法非常错误。

在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往往就是人脉的比拼:谁把人脉经营得好,谁就能更容易受到领导及同事的支持,拥有更多的人脉资源与潜在机会。

职场上很多人做着单调乏味的苦差事,就像苦行僧一直忙碌地工作着,而这个时候,另外一些渴望成功的人正在建立自己的人脉。野心勃勃的人总是把时间花在筹谋事业上。

何平需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两者特质他都必须具备,才能出人头地。我们在社交中,可以挑选共度时光的人;但工作上,就不应该挑剔,更不能像何平这样自闭。惟一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悍然拒绝与人合作,而是想出办法建立一种过得去的关系,这样大家才能一起有效地合作共事。 华声在线总编辑孙虹钢:公司中的生存哲学:努力+聪明

站在何平那位老板的角度,何平辛勤努力、热心诚恳的态度的确值得肯定,但他努力的方向和行事方法僵化,难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下,冷酷的老板会做出解雇的决定,倒也不难理解。

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流行“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说法了。何平在困境中进退两难地上演伤感剧,缘于他努力的“无价值性”——何平看起来是在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但是他的工作成绩或工作能力得不到老板的认可,只能说明他还没有弄清楚老板用人的标准和所在职场的规则。 努力工作并没有错,但是在努力的基础上,还需要聪明的工作。这个“聪明”并不是耍什么小伎俩,而是一种工作方法。与小伎俩不同,聪明的工作以努力为工作的前提,以利人利己、个人与公司共同发展为目标。

衡量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看其工作的方式和结果。结果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而方式也同样应该受到重视。聪明的员工都是努力的,因为他非常清楚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与团队、与公司文化融合,最终建立起自己的个人职业品牌,赢得公司内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就不会陷入“越努力越失败”的困境。

永信集团副总裁钟香泉:以思考的价值对待工作

努力是值得鼓励的美德和生活态度,但是偏了方向或方法的努力,就像是一个参加20公里马拉松赛的选手,跑了19公里才发现自己跑错了方向,愈跑离终点愈远,看似没有竞争对手,其实逐步迈向了一个死胡同。

长久以来,何平以“勤劳的价值”而非“思考的价值”工作着,直到被老板架空了,才意识到自己陷入巨大困境。而他的“自己只要认真努力就会得到认可”的错误认知长久以来主导着他的思维,造成了他的困惑。

知识经济加深了竞争的强度,拉开“勤劳的价值”和“思考的价值”两种类型工作者的薪资差距,那些不懂得抬眼看世界、只懂得转圈拉磨型的人,把累积财富的时间愈拉愈长;而那些善于利用周边资源、人脉的人则可以相对轻松地获取财富。

看到一些更加富有、特别是因为新经济崛起的阶级,人们可以觉得艳羡,可以为之痛哭,可以忿忿不平;也可以平心静气,想想在这个巨大分工的社会架构下,有什么工作可以让自己朝“思考的价值”方向迈进。

专家罗月儿的分析:揪出妨碍成功的坏习惯

个案中的何平越想和同事亲近,就越被排斥;越想把工作做好,却得不到好结果。为什么何平总是事与愿违,越努力就越失败? 其实原因在于何平虽然努力,却一股脑把力量用错地方,何平因为抱持着一些自我设限的信念,引发一连串妨碍他成功的坏习惯,身处工作不保的危机,何平却不去思考积极的解决方案,反而去抱怨周围的环境。

何平的处境是值得同情的,因为经过一番努力却换来失败的结果,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许多人在工作中可能或多或少会犯与何平相同的毛病。例如,不喜欢帮助别人、爱掌控全局、事必躬亲、最后落得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的局面。但是,像何平这样受到同事排挤与隔离的处境,可就不是那么单纯与常见了。何平要扭转现况虽非易事,但我希望能通过这个案例来探讨阻碍何平成功的根源,并给出他走出困境的方法。最后希望我们能从何平的经验里,汲取教训,避免重蹈他的覆辙。

坏习惯的源头——自我设限的信念

许多不自觉的坏习惯是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而这些坏习惯则是来自于每个人心中“自我设限的信念”。从个案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何平有“自我设限的信念”深受个人成长背景或家庭所影响,

三个明显的自我设限信念:

■ 自我设限信念一:寻求他人帮忙是个人弱点的展现

拥有这个信念的人,通常害怕被拒绝。有可能是自大或缺乏自信心,这会使他在一个孤岛上独自工作,在缺乏他人回馈的状况下,渐渐失去自我察觉能力,最后只有在遇到危机时才省悟。 ■ 自我设限信念二:用努力来衡量成果,而不是用价值来衡量

抱持这种信念的人,经常把忙碌当作是一种结果,着重在细枝末节上,却不懂得聚焦。这也呼应永信集团副总裁钟香泉认为何平只是以 “勤劳的价值”来工作,认为“自己只要认真努力就会

得到认可”。因此,懂得聚焦是很重要的,聚焦能让你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与时间,你必须问自己,是否为公司创造出价值?还是只是一个辛劳的工作者?

■ 自我设限信念三:认为全盘掌控才是好事

华声在线总编辑孙虹钢提到“努力工作并没有错,但是在努力的基础上,还需要聪明的工作”。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全盘掌控每一件事。何平事必躬亲,不只工作时间长,还是办公室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拼命三郎。这种不聪明的工作模式,让何平完全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自我设限的信念会直接导致坏习惯的出现,上述三种自我受限的信念,让何平不自觉地在工作时重复下列阻碍成功的坏习惯: 不与他人建立人际网络;不寻求他人的协助;不愿意伸出援手;也不愿意指导他人。此时的何平,就像在一个孤岛上埋头苦干,让妨碍成功的坏习惯一一出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如何走出“越努力,越失败”的困境

其实何平是个有梦想的人,他期待晋升、加薪,然后买房、买车、娶妻生子。但现在的何平必须踏实地面对问题,并从下列三方面着手改变:

■ 必须对自己的“自我设限信念”有所察觉

对于自我设限的信念,反省能力高的人会随时检视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则是到危机出现时才有办法意识到自己的信念;而另一种人则是永远也无法察觉自己的信念,并将失败归罪于他人。 值得庆幸的是,何平并没有将自己悲惨的遭遇归罪他人,他试着重新思索为何努力并没有带来正向的结果。如果这时何平身边能有人帮助他,情势的扭转会更容易些。虽然何平的老板无法帮上忙,但何平可以藉由检视自己是否仍然重复“不帮助别人”“不求人帮忙”等坏习惯来检讨他的信念。

■ 设法挑战“自我设限信念”,建立新的信念

何平应为自己建立两个新的信念:第一是“强调工作的结果,而非所付出的努力”。宣亚顾问公司管理顾问林景新提到一个许多经理人常有的迷思,他们认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只要埋头苦干就可以赢得上司或同事的欣赏。但何平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他再怎么苦干,最后却落得被老板减薪的下场。关键在于,何平不清楚老板要的是什么,他应定期与老板讨论对工作结果的期望,并藉由彼此沟通的过程,澄清老板对他的误解。

第二个何平应建立的新信念是“寻求他人帮助是无害的”。寻求他人帮助是一种中立的行为,并不会突显个人的弱点,建议何平每周开始工作计划之前,先检视有哪些工作项目可以寻求同僚、部属或是老板的协助,而不是把所有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 善用自己长处及特质,实践新的信念,培养工作上的好习惯

何平应该是个很内向的人,难道我们希望改变何平内向的性格?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需要改变何平的个性,而是改变他的习惯。何平被外派到北京总部,势必有他过人的工作经验与资历,或在专业能力上具备一定的水准。何平应善用他的长处,培养自我纪律的习惯,例如每周与他人进行几次的信息交换,藉此与他人建立工作的伙伴关系。如此要求自己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成为一种习惯,无形中让自己远离人际孤岛。

何平除了应下定决心好好进行上述三项改变外,更重要的是寻求他人的帮忙,从家人或工作以外的朋友中获得支持。改变坏习惯的过程是不容易的,因此若缺乏旁人的协助与提醒,何平可能永远也走不出他的孤岛。

工作快要不保的何平,只能尽量用上述第一点(重视工作的结果,而非付出的努力)与第二点(善用自己的长处来培养工作上的好习惯) 来扭转老板对他的不良印象。如果尽力了却仍得不到老板的青睐,也必须勇于接受。如果情势已无法挽回,应积极找工作,准备重新开始新的局面,千万不能让自己掉进更消极的深渊里。

如何避免重蹈何平的覆辙?

从何平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1. 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许多人都害怕承认自己的“不知”,怕没面子,殊不知坦率承认自己“不知”的人,反而会获得别人的敬重。因为你的询问,代表你是个不断寻求知识的人,除此之外,寻求帮助的过程可以让你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有些问题常在与人交谈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问题,尤其当你身处压力之下,他人的心理支持更显可贵。因此,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处包括:

▲ 澄清你的想法

▲ 放下心里的大石头

▲ 把真实的问题从想象中厘清

▲ 给你一个不同的观点

▲ 减少被孤立的感觉

2. 不要停止学习

个案中我们看不到何平有花时间在任何的学习活动上,他只是依照过去的方法做事。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累积个人的资产,建议何平应把时间花在投资个人资产上,包括:“知识资产”“人际网络资产”以及“个人品牌资产”等。“知识资产”是靠着不断的学习与充电来累积新知识,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可以帮助你打败竞争对手。

另外我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良好的人际网络有助于你在职场上的发展,何平万事不求人、也不愿麻烦人的态度,阻碍了何平在“人际网络资产”的累积。最后是“个人品牌资产”,了解个人优点,把自己的优点转变成优势,让自己创造比对手更高的价值,精益求精,持续成长,维持个人在专业领域里的优势地位。

好命不如好习惯

请大家想想看,在工作中你是否抱持着自我设限的信念?你是否也有阻碍成功的坏习惯?建议你随时进行自我检查,因为这些设限的信念与坏习惯是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有95%都是习惯性的,因此,“好命不如好习惯”,习惯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成功的人不见得是最聪明的人,也不见得是最有天分的人,但他们绝对是拥有好习惯的人!(完)

越努力 越失败?

我们日复一日工作,尊敬上司、待人热心、处世诚恳,深信总有一天能实现心中的梦想。然而,我们却总是被加班、减薪、中年危机、解聘、银行催房贷等梦魇折磨。无所依靠的念头,是否偶尔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压迫着你的胸口,让你透不过气?

你是否也会自问:为何越是勤奋努力,就越是要在微薄薪水和生活现实间挣扎?到底这属于社会的常态、抑或是自己正缓慢地被社会淘汰?

何平坐在专为公司高层员工设置的高职餐厅里吃饭,看着周围的餐桌上大家都在低声谈笑,自己却总是独自一人,何平很有挫败感。

从深圳调往北京总部不久,同事们开始疏远何平,5年来,“午餐文化”这一写字楼现象似乎渐渐与何平无缘。何平的同事和下属都不喜欢他,这一点何平自己心里很清楚。但是无论他做何努力,都收效甚微,他越想和同事们亲近,同事们就越排斥他,即便何平主动要求和他们在一起吃午餐,餐桌上的氛围也由轻松变得低沉。何平很沮丧,干脆也不再做努力——自己一个人吃饭还清净些!

人际关系寡淡也就罢了,工作场合毕竟不是交朋友的地方,但是工作上似乎也越来越不对劲——越想做好,就越是无法得到好的结果。

受母亲的影响,何平奉行“万事不求人”的行事原则,什么事情能自己做,就绝对不愿意麻烦别人,他不喜欢“骚扰”别人;同理,若别人请他帮忙,只要他认为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就会断然回绝。事实上,他很反感自己的下属之间有太多的工作上的交流和互助,原因有二:一方面,部门的有关工作内容必须保密;另一方面,只要员工们之间走得太近,何平就总是会有“失控的感觉”。

若有员工向他请教,他总是很不屑一顾的样子,说一通教训的话,然后让下属自己想办法“找出解决方案”,并随时向自己汇报,这样的做法非常挫伤下属的自尊心。

为了能够“控制全局”,即使工作繁重苦闷(他并不是很喜欢自己这些乏味的工作),何平也不会放手给下属或者向其他同僚求援。每天从早到晚努力加班,成了公司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由于夜夜加班,何平回到家倒头就睡,与父母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他妈妈曾忧心地说:多年来你几乎夜夜加班,个人生活上却没有什么进展,钱也没挣多少,你究竟在忙什么?你怎么想的?

何平的心里其实想得很多:原本期待靠努力和勤奋可以晋升、加薪,然后买房、买车,然后娶妻生子,不再依靠父母……

可他发现自己离这样的梦想愈来愈远——最近,老板提拔了何平的一个下属,还给了他“高级经理”的职位,原因是这个新经理“喜欢与他人分享信息,善于调动和共享资源”。在老板的授意下,新经理正在逐渐接手何平的工作,老板还对他提出了减薪的“建议”。

何平知道老板是在架空自己,希望自己主动提出“辞职”,但是何平心有不甘,他不明白:为何那个总是在上班时间和同事们谈笑、一到下班时间就离开公司的人能够替代终日加班、辛苦忙碌的自己?为何自己“越是努力,就越失败”?

出于沮丧的心态,何平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推销员之死》——年届不惑的威利,辛勤地工作,深信总有一天会实现他的发财梦。却接连面临减薪、解雇、家庭破碎,最后威利在落魄潦倒、身心俱疲的情况下,选择了“砰”一声巨响撞车,自杀留下巨额保险金给家人。 目睹一个“好人”的悲剧总是让人鼻酸,威利的故事对何平尤其震撼,自己目前的处境几乎就是威利的翻版。“我会不会是下一个?”无所依靠的念头,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压迫着何平的胸口,让他透不过气。

经理人的声音

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我努力地想解决问题,可是总是无效,甚至情况越来越糟糕?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同样有效的,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上,当一个人陷入“人脉”的泥潭时,如果他越努力地挣扎,他就下陷得越快。显然,何平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式注定了效果会适得其反——越努力,越失败。

宣亚顾问公司管理顾问林景新:孤立——人际关系上的死结

在人际关系上,何平陷入“越努力与人亲近,却越受排挤”的怪圈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从内心排斥人脉资源的维系。“万事不求人”的信条使他只注重提高工作技能、注重工作投入,却从未好好考虑到人际关系——一种如何让他更好地融入组织文化、更好地使他被组织其他人接受并理解的智慧。

当周围的同事渐渐与他疏远之后,他并没有从根本上寻找问题滋生的原因,而是找了一个生硬的解决方案,令同事与下属不敢接受他的友好。遇到了拒绝之后,他缺乏解决问题的耐心,于是又立刻回到原点。

与何平一样,许多经理人每每来到一个新的职场环境,往往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以为只要埋头苦干就可以赢得上司赏识、受到同事欣赏,其实这种想法非常错误。

在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往往就是人脉的比拼:谁把人脉经营得好,谁就能更容易受到领导及同事的支持,拥有更多的人脉资源与潜在机会。

职场上很多人做着单调乏味的苦差事,就像苦行僧一直忙碌地工作着,而这个时候,另外一些渴望成功的人正在建立自己的人脉。野心勃勃的人总是把时间花在筹谋事业上。

何平需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两者特质他都必须具备,才能出人头地。我们在社交中,可以挑选共度时光的人;但工作上,就不应该挑剔,更不能像何平这样自闭。惟一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悍然拒绝与人合作,而是想出办法建立一种过得去的关系,这样大家才能一起有效地合作共事。 华声在线总编辑孙虹钢:公司中的生存哲学:努力+聪明

站在何平那位老板的角度,何平辛勤努力、热心诚恳的态度的确值得肯定,但他努力的方向和行事方法僵化,难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下,冷酷的老板会做出解雇的决定,倒也不难理解。

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流行“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说法了。何平在困境中进退两难地上演伤感剧,缘于他努力的“无价值性”——何平看起来是在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但是他的工作成绩或工作能力得不到老板的认可,只能说明他还没有弄清楚老板用人的标准和所在职场的规则。 努力工作并没有错,但是在努力的基础上,还需要聪明的工作。这个“聪明”并不是耍什么小伎俩,而是一种工作方法。与小伎俩不同,聪明的工作以努力为工作的前提,以利人利己、个人与公司共同发展为目标。

衡量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看其工作的方式和结果。结果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而方式也同样应该受到重视。聪明的员工都是努力的,因为他非常清楚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与团队、与公司文化融合,最终建立起自己的个人职业品牌,赢得公司内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就不会陷入“越努力越失败”的困境。

永信集团副总裁钟香泉:以思考的价值对待工作

努力是值得鼓励的美德和生活态度,但是偏了方向或方法的努力,就像是一个参加20公里马拉松赛的选手,跑了19公里才发现自己跑错了方向,愈跑离终点愈远,看似没有竞争对手,其实逐步迈向了一个死胡同。

长久以来,何平以“勤劳的价值”而非“思考的价值”工作着,直到被老板架空了,才意识到自己陷入巨大困境。而他的“自己只要认真努力就会得到认可”的错误认知长久以来主导着他的思维,造成了他的困惑。

知识经济加深了竞争的强度,拉开“勤劳的价值”和“思考的价值”两种类型工作者的薪资差距,那些不懂得抬眼看世界、只懂得转圈拉磨型的人,把累积财富的时间愈拉愈长;而那些善于利用周边资源、人脉的人则可以相对轻松地获取财富。

看到一些更加富有、特别是因为新经济崛起的阶级,人们可以觉得艳羡,可以为之痛哭,可以忿忿不平;也可以平心静气,想想在这个巨大分工的社会架构下,有什么工作可以让自己朝“思考的价值”方向迈进。

专家罗月儿的分析:揪出妨碍成功的坏习惯

个案中的何平越想和同事亲近,就越被排斥;越想把工作做好,却得不到好结果。为什么何平总是事与愿违,越努力就越失败? 其实原因在于何平虽然努力,却一股脑把力量用错地方,何平因为抱持着一些自我设限的信念,引发一连串妨碍他成功的坏习惯,身处工作不保的危机,何平却不去思考积极的解决方案,反而去抱怨周围的环境。

何平的处境是值得同情的,因为经过一番努力却换来失败的结果,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许多人在工作中可能或多或少会犯与何平相同的毛病。例如,不喜欢帮助别人、爱掌控全局、事必躬亲、最后落得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的局面。但是,像何平这样受到同事排挤与隔离的处境,可就不是那么单纯与常见了。何平要扭转现况虽非易事,但我希望能通过这个案例来探讨阻碍何平成功的根源,并给出他走出困境的方法。最后希望我们能从何平的经验里,汲取教训,避免重蹈他的覆辙。

坏习惯的源头——自我设限的信念

许多不自觉的坏习惯是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而这些坏习惯则是来自于每个人心中“自我设限的信念”。从个案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何平有“自我设限的信念”深受个人成长背景或家庭所影响,

三个明显的自我设限信念:

■ 自我设限信念一:寻求他人帮忙是个人弱点的展现

拥有这个信念的人,通常害怕被拒绝。有可能是自大或缺乏自信心,这会使他在一个孤岛上独自工作,在缺乏他人回馈的状况下,渐渐失去自我察觉能力,最后只有在遇到危机时才省悟。 ■ 自我设限信念二:用努力来衡量成果,而不是用价值来衡量

抱持这种信念的人,经常把忙碌当作是一种结果,着重在细枝末节上,却不懂得聚焦。这也呼应永信集团副总裁钟香泉认为何平只是以 “勤劳的价值”来工作,认为“自己只要认真努力就会

得到认可”。因此,懂得聚焦是很重要的,聚焦能让你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与时间,你必须问自己,是否为公司创造出价值?还是只是一个辛劳的工作者?

■ 自我设限信念三:认为全盘掌控才是好事

华声在线总编辑孙虹钢提到“努力工作并没有错,但是在努力的基础上,还需要聪明的工作”。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全盘掌控每一件事。何平事必躬亲,不只工作时间长,还是办公室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拼命三郎。这种不聪明的工作模式,让何平完全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自我设限的信念会直接导致坏习惯的出现,上述三种自我受限的信念,让何平不自觉地在工作时重复下列阻碍成功的坏习惯: 不与他人建立人际网络;不寻求他人的协助;不愿意伸出援手;也不愿意指导他人。此时的何平,就像在一个孤岛上埋头苦干,让妨碍成功的坏习惯一一出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如何走出“越努力,越失败”的困境

其实何平是个有梦想的人,他期待晋升、加薪,然后买房、买车、娶妻生子。但现在的何平必须踏实地面对问题,并从下列三方面着手改变:

■ 必须对自己的“自我设限信念”有所察觉

对于自我设限的信念,反省能力高的人会随时检视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则是到危机出现时才有办法意识到自己的信念;而另一种人则是永远也无法察觉自己的信念,并将失败归罪于他人。 值得庆幸的是,何平并没有将自己悲惨的遭遇归罪他人,他试着重新思索为何努力并没有带来正向的结果。如果这时何平身边能有人帮助他,情势的扭转会更容易些。虽然何平的老板无法帮上忙,但何平可以藉由检视自己是否仍然重复“不帮助别人”“不求人帮忙”等坏习惯来检讨他的信念。

■ 设法挑战“自我设限信念”,建立新的信念

何平应为自己建立两个新的信念:第一是“强调工作的结果,而非所付出的努力”。宣亚顾问公司管理顾问林景新提到一个许多经理人常有的迷思,他们认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只要埋头苦干就可以赢得上司或同事的欣赏。但何平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他再怎么苦干,最后却落得被老板减薪的下场。关键在于,何平不清楚老板要的是什么,他应定期与老板讨论对工作结果的期望,并藉由彼此沟通的过程,澄清老板对他的误解。

第二个何平应建立的新信念是“寻求他人帮助是无害的”。寻求他人帮助是一种中立的行为,并不会突显个人的弱点,建议何平每周开始工作计划之前,先检视有哪些工作项目可以寻求同僚、部属或是老板的协助,而不是把所有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 善用自己长处及特质,实践新的信念,培养工作上的好习惯

何平应该是个很内向的人,难道我们希望改变何平内向的性格?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需要改变何平的个性,而是改变他的习惯。何平被外派到北京总部,势必有他过人的工作经验与资历,或在专业能力上具备一定的水准。何平应善用他的长处,培养自我纪律的习惯,例如每周与他人进行几次的信息交换,藉此与他人建立工作的伙伴关系。如此要求自己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成为一种习惯,无形中让自己远离人际孤岛。

何平除了应下定决心好好进行上述三项改变外,更重要的是寻求他人的帮忙,从家人或工作以外的朋友中获得支持。改变坏习惯的过程是不容易的,因此若缺乏旁人的协助与提醒,何平可能永远也走不出他的孤岛。

工作快要不保的何平,只能尽量用上述第一点(重视工作的结果,而非付出的努力)与第二点(善用自己的长处来培养工作上的好习惯) 来扭转老板对他的不良印象。如果尽力了却仍得不到老板的青睐,也必须勇于接受。如果情势已无法挽回,应积极找工作,准备重新开始新的局面,千万不能让自己掉进更消极的深渊里。

如何避免重蹈何平的覆辙?

从何平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1. 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许多人都害怕承认自己的“不知”,怕没面子,殊不知坦率承认自己“不知”的人,反而会获得别人的敬重。因为你的询问,代表你是个不断寻求知识的人,除此之外,寻求帮助的过程可以让你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有些问题常在与人交谈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问题,尤其当你身处压力之下,他人的心理支持更显可贵。因此,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处包括:

▲ 澄清你的想法

▲ 放下心里的大石头

▲ 把真实的问题从想象中厘清

▲ 给你一个不同的观点

▲ 减少被孤立的感觉

2. 不要停止学习

个案中我们看不到何平有花时间在任何的学习活动上,他只是依照过去的方法做事。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累积个人的资产,建议何平应把时间花在投资个人资产上,包括:“知识资产”“人际网络资产”以及“个人品牌资产”等。“知识资产”是靠着不断的学习与充电来累积新知识,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可以帮助你打败竞争对手。

另外我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良好的人际网络有助于你在职场上的发展,何平万事不求人、也不愿麻烦人的态度,阻碍了何平在“人际网络资产”的累积。最后是“个人品牌资产”,了解个人优点,把自己的优点转变成优势,让自己创造比对手更高的价值,精益求精,持续成长,维持个人在专业领域里的优势地位。

好命不如好习惯

请大家想想看,在工作中你是否抱持着自我设限的信念?你是否也有阻碍成功的坏习惯?建议你随时进行自我检查,因为这些设限的信念与坏习惯是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有95%都是习惯性的,因此,“好命不如好习惯”,习惯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成功的人不见得是最聪明的人,也不见得是最有天分的人,但他们绝对是拥有好习惯的人!(完)


相关内容

  • 心情茶坊 成功与失败
  • 失败是痛苦的,成功是幸福的.但是每个成功的背后又有着多少次的多少次的失败.我们喜欢成功,我们渴望成功.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成功是失败之父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其实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柯达,2012年,柯达公司倒闭重组,曾今的辉煌不复存在,我 ...

  • 笑对失败作文
  • 篇一:笑对失败 失败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块绊脚石,但对一些会笑对失败的人可能就是登上成功的阶梯,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重要的是会正确的看待失败,不要被失败所吓倒,要感谢失败给了你一次学习的机会,给了你一块走向成功的铺路石,失败不会因为你的哭泣而怜悯你,他会因为你的坚强而退缩-- 记得有一次,我再一次重 ...

  • 面对失败作文
  • 面对失败作文(一) 在通往生活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失败.失败橡一块挡路石,阻挡着我们前进,大口吞噬着我们的勇气.有人面对一次次的失败都会放弃,所以他们没有成功.也有许多人面对一次次失败只是淡然面对然后笑一笑在接着干,所以他们成功了,实现了梦想. 说到成功,失败,淡然面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伟大的画家家-达 ...

  • 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 编辑语:坚持就是胜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流传千年的话自有其道理.任何人想要成功,都必须忍受失败.林肯如此,马克思如此,你我也是如此.不要在努力之前给自己设定许多假设,那都是自以为是的借口和后路.同时"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

  • 导致人生失败的31种原因
  • 人生的最大悲剧,就是孜孜不倦的努力却终于失败! 美国一位学者曾经分析了数千人的经历,结果是总人数的 98%都 是失败者.并由此归纳了人们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31 种之多.当你 逐项阅读它们时,要一一检查自己,以求发现将你排斥在成功之外的 有多少种: 1.不利的遗传背景 不利的遗传背景:对于生来就脑力 ...

  • 失败,让我懂得了坚强
  • <失败,让我懂得了坚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中,难免会面临失败,但是这些失败会使我们努力前行,使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居里夫人的成就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没有失败,就不会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居里夫人的失败的失败让她找到了坚强,找到了成功的方法.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 ...

  • 激励人努力的话
  • 接受失败,是我们不常听到或看到的一个命题,我们大都接受的是正面的教育,往往教导我们大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永不言弃坚持到底百折不挠宁死不屈,但我们好多人没想过,勇敢的冷静的理智的去接受失败,有时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不能接受失败,也意味太想去成功了,从心理学上解释,一个人的期望值越大, ...

  • 关于成败的名言466句
  • 关于成败的名言466句 1)当小鸡尚未孵出时,不要计算你有了多少只.-- 雷里 (2)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纪伯伦 (3)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 萧伯纳 (4)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 菲里浦斯 (5)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 ...

  • 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 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1.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 2.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奋斗!--邵海林 4.高考是汇百万人参加的一次练习. 5.不问收获,但问耕 ...

  • 不好意思,你的有些努力不值钱
  • 看到网上有个大四的学生发帖,讲自己的困惑: 我大四了,前三年大部分时间在跟同学斗地主.打麻将,除了牌技,我啥都没进步. 这两个月我在准备考研,但每天都很纠结,特别焦虑,怕一旦考不上,我这几个月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我也不敢用尽全力.而且,同宿舍的人都在找工作,我更怀疑自己的选择了. 我会不会错过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