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重点

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材料分析 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能动性的活动3、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有积极消极之分。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2、个体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什么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其次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因为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对象,所以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是培养人。另外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和社会教育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设想和规定。

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经历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社会经历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与性质 经济基础与教育的关系:一切社会形态的教育都必须以经济为基础,经济要发展也必须靠教育来促进与推动经济才能发展。

课程,即教育内容,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门学科,简称学科或科目。广义的课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其进程。从层面看,广义的课程包括(1)总体的课程计划,或者说课程设计、课程设置;(2)分学科的课程标准,或者说教学大纲;(3)课程内容,也就是各学科的教材。从内容看,广义的课程包含: (1)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3)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原因如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论述题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掌握知识能力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3能力的发展制约着知识的掌握4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片面发展能力偏向(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2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思想品(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3防止忽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倾向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的条件。防止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倾向

教师地位的看法(联系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课程中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他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对实践对象学生所起的主导作用。教育是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具有主导作用是必然的,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任务、内容和衡量这种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失去了内涵、对象和归宿。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师中心论”显然是错误的。

什么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又称班级教学,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效的扩大了教学的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难以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及时的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

德育是什么?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上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教育的功能经济功能:1教育是使可能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主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政治功能:1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2传播思想,制造政治舆论和思潮3促进政治民主化。文化功能:1传递,保存文化2传播,交流文化3创造,更新文化

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和社会教育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设想和规定。

人发展的规律辨析:顺序性(自上而下)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个体差异性 整体性 互补性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阅读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研究法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赫尔巴特 斯宾塞 布鲁纳 施瓦布 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为基础结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活动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卢梭 杜威 罗杰斯 陶行知 观点:1学生是课程的中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什么是教师(培养人的人)广义:指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传授给教育对象的教育工作者

狭义:指受过专门训练,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职人员。

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油第几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按一定方向、次序发展的特性,必须遵循有具体到抽象、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总体顺序,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阶段性 指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3.不平衡性指人的身心发展在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得早晚上都不均衡的特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善于捕捉和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最佳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4个别差异行指不同个体在身心特征的发展速度水平及优势领域上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既注重全面发展有突出优势与特长,促进个性的发展。5整体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使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整体的特性,要求教育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复杂完整的个体,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各方面教育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存在的最根本原因,不仅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教学的价值追求就是提升青少年的发展水平,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通过教学,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规范,为在智能品德美感体制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活动还会学生提供一种特有的学习生活。这种学习生活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的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其中与教师、同学、学习内容结成复杂的社会关系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逐步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走向成熟。因此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般说来,知识越多,视野越宽阔,思维越活跃,

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清道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的内容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逻辑性和侧重性;讲授的方法注意启发性和诱导性;讲授语言应当做到语音准确,词语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讲授时间合理。什么是奖惩?奖励是在行为发生后为维持和增强其行为倾向给予的一种报酬。惩罚是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奖惩形式1.奖励的形式,根据内容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②方式,代偿式和给予式③实施者,学校组织给出,拥有权力的个人给予的奖励2.惩罚的形式④行为发生后给予的惩罚,分自然惩罚与人为惩罚。奖惩的心理学意义是什么?1奖励与惩罚有助于学生心理成长,适应社会发展,整个社会是建立在某种奖惩的体系上的。奖惩共用才是完整的教育。2奖惩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建立明确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3奖惩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合理的奖励惩罚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责任感,能锻炼学生意志和人的尊严感。奖惩的负面心理效应?奖励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信赖教师的情感,使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人希望重复获得这种体验,奖励能使被奖励的动机获得强化,使被奖励的行为重复发生。奖励还可以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激发潜力,使学生继续追求新目标。1.过多的奖励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2.不必要的奖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3.不恰当的奖励影响学生性格发展4.过高的奖励可能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是奖励对创造动机的消退作用。5.不恰当的奖励影响师生关系。

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材料分析 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能动性的活动3、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有积极消极之分。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2、个体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什么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其次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因为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对象,所以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是培养人。另外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和社会教育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设想和规定。

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经历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社会经历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与性质 经济基础与教育的关系:一切社会形态的教育都必须以经济为基础,经济要发展也必须靠教育来促进与推动经济才能发展。

课程,即教育内容,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门学科,简称学科或科目。广义的课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其进程。从层面看,广义的课程包括(1)总体的课程计划,或者说课程设计、课程设置;(2)分学科的课程标准,或者说教学大纲;(3)课程内容,也就是各学科的教材。从内容看,广义的课程包含: (1)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3)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原因如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论述题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掌握知识能力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3能力的发展制约着知识的掌握4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片面发展能力偏向(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2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思想品(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3防止忽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倾向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的条件。防止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倾向

教师地位的看法(联系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课程中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他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对实践对象学生所起的主导作用。教育是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具有主导作用是必然的,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任务、内容和衡量这种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失去了内涵、对象和归宿。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师中心论”显然是错误的。

什么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又称班级教学,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效的扩大了教学的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难以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及时的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

德育是什么?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上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教育的功能经济功能:1教育是使可能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主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政治功能:1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2传播思想,制造政治舆论和思潮3促进政治民主化。文化功能:1传递,保存文化2传播,交流文化3创造,更新文化

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和社会教育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设想和规定。

人发展的规律辨析:顺序性(自上而下)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个体差异性 整体性 互补性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阅读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研究法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赫尔巴特 斯宾塞 布鲁纳 施瓦布 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为基础结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活动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卢梭 杜威 罗杰斯 陶行知 观点:1学生是课程的中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什么是教师(培养人的人)广义:指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传授给教育对象的教育工作者

狭义:指受过专门训练,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职人员。

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油第几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按一定方向、次序发展的特性,必须遵循有具体到抽象、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总体顺序,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阶段性 指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3.不平衡性指人的身心发展在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得早晚上都不均衡的特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善于捕捉和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最佳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4个别差异行指不同个体在身心特征的发展速度水平及优势领域上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既注重全面发展有突出优势与特长,促进个性的发展。5整体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使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整体的特性,要求教育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复杂完整的个体,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各方面教育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存在的最根本原因,不仅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教学的价值追求就是提升青少年的发展水平,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通过教学,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规范,为在智能品德美感体制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活动还会学生提供一种特有的学习生活。这种学习生活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的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其中与教师、同学、学习内容结成复杂的社会关系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逐步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走向成熟。因此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般说来,知识越多,视野越宽阔,思维越活跃,

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清道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的内容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逻辑性和侧重性;讲授的方法注意启发性和诱导性;讲授语言应当做到语音准确,词语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讲授时间合理。什么是奖惩?奖励是在行为发生后为维持和增强其行为倾向给予的一种报酬。惩罚是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奖惩形式1.奖励的形式,根据内容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②方式,代偿式和给予式③实施者,学校组织给出,拥有权力的个人给予的奖励2.惩罚的形式④行为发生后给予的惩罚,分自然惩罚与人为惩罚。奖惩的心理学意义是什么?1奖励与惩罚有助于学生心理成长,适应社会发展,整个社会是建立在某种奖惩的体系上的。奖惩共用才是完整的教育。2奖惩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建立明确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3奖惩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合理的奖励惩罚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责任感,能锻炼学生意志和人的尊严感。奖惩的负面心理效应?奖励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信赖教师的情感,使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人希望重复获得这种体验,奖励能使被奖励的动机获得强化,使被奖励的行为重复发生。奖励还可以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激发潜力,使学生继续追求新目标。1.过多的奖励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2.不必要的奖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3.不恰当的奖励影响学生性格发展4.过高的奖励可能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是奖励对创造动机的消退作用。5.不恰当的奖励影响师生关系。


相关内容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 From 百科知识_印刷百科_科印印刷网 Jump to: , 以下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说明: ∙ 根据的相关标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领域分为数理.化学.地学.生命.信息.材料.工程七大类. ∙ ∙ ∙ 不含已被摘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多家联合 ...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关于发布2008年工程与材料领域 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 ...

  • 六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你知道吗?
  • 六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你知道吗? 1.北京师范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国家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1992年被中共中央确立为中央直管副部级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珠峰计划"20所大学之一.国家"2 ...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精神,致力于创造.发 ...

  • 教育学考研学校与排名
  • 教育学考研招生学校以及排名 一.教育学一级学科中的教育学考研学校排名: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南京师范大学5华南师范大学6华中师范大学7东北师范大学8浙江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西北师范大学2湖南师范大学3辽宁师范大学4曲阜师范大学5厦门大学6陕西师范大学7福建师范 ...

  • 2016填志愿:"低分"考生也能上的9所211名校
  • 考研择校很多人想选名校,211.985之类的,不过名校中的选择率也不是均等的,有些211工程院校不太受青睐,比如北京邮电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大学等,下面小编为你详细解读解读. 1.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 ...

  • 中国大学前20名
  • (一)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4月26日, 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 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 1928年更 名为& ...

  •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分析
  •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分析 2.1.高考落榜事件每年都在发生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不幸事件每年都在重复发生.那就是我们在第一节中说过的"高分低就"和"高分落榜"情况,每年都重复发生在不同考生身上.许多考生就是因为高考志愿填报不科学不合理,原本可以上好大学好专业的, ...

  • 国家重点学科
  •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到200 ...

  • 雄伟的大学校门
  • 河北工业大学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北运河畔,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前身为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艺学堂,光绪皇帝钦点周学熙为学堂首任督办.为中国最早的工科高校,并创办了中国高校最早的校办工厂和"工学并举"的办学先河. 北京大学.一直是不少高中生顶礼膜拜的偶像的具体化:北京大 学校门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