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6* 黄河颂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洗星海;了解黄河的有关历史与文化。

二、能力目标: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爱国情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以热爱祖国山河为荣、危害祖国山河为耻的意识。

【导学在线】

《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我们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艺术的好材料。

【自主先学】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山巅( )澎湃( )( )屏障( )( ) .....

狂澜( )哺育( )九曲连环( ) ...

附答案:

Diān pãng pài píng zhàng lán bǔ qū

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部分,也可以投入地尽情歌唱,然后闭上眼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构建一幅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看谁描绘得好。

答案略

三、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附答案: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四、你还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句?请至少写出三句。

答案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入海流

【自我检测】

一、“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 、 、 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层次,有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二、说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附答案:一、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二、1、比喻,形象地突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

黄河哺育滋养了时代炎黄子孙。

2、反复,强调了作者赞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的决心。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深层品读】

一、诗歌开头对黄河的人称是“它”,结尾换成了“你”,这一人称的改变有何作用。

附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就如同作者与黄河面对面交谈倾诉,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也更自然地抒发出来,更是亲切感人。

二、歌词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并列出例句。

附答案:(1)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2)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3)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拓展延伸】

一、与《长江之歌》比较,说说两首歌词有什么相同之处。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

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

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附答案:这两篇歌词都以喻语人,借歌颂黄河、长江来歌颂我们的民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它们风格相近,都属于直白抒情、热情豪迈类的歌词。

【综合实践】

某班准备开展题为“长江——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

附答案:1、长江干流上的大型水电大坝有哪些?

2、江入大荒流。

3、示例:①爱护母亲河,就是爱护我们自己。②母亲河——我们生命的血脉。

【体验中考】

读光未然《黄河颂》的结尾部分,完成后面问题。(2008年湖北省潜江市中考试题)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下面的几种感情基调,不符合此节诗朗读要求的一项是( )

A、雄浑豪迈 B、澎湃激昂 C、悲壮高亢 D、含蓄委婉

2、结尾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在朗读语调上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附答案:1、D 2、后一句的语调应读得更高一些。因为这样读,一句比一句更有气势,尤其在全诗结束时,给人以昂扬向上之感,更能突出豪迈气概,更好地表达出一种坚定决心。

7 最后一课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积累掌握基本词语,了解都德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

领会本文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品味小说语言特点,赏析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高度的爱国热情,认识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重要性,为祖国明天做出贡献。

【导学在线】

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有许多课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妙趣横生的,有激烈争论的,有使人茅塞顿开的„„但“我”永生难忘的却是“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是什么原因使这堂课成为最后一课?课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自主先学】

一、填空:

1、国作家素是 、 、 ,其中 是主要的。

2、《最后一课》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 和

的典型形象,主人公是 , 是线索人物,起着贯穿情节、深化主题的作用。

附答案:1、法 都德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 人物形象

2、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

二、选择:

1、为下面词语选择正确用字,填入括号中。

(1)xuān( )闹 A、宣 B、渲 C、喧

(2)kuàng( )课 A、旷 B、矿 C、眶

(3)ào( )悔 A、奥 B、澳 C、懊

(4)qí( )祷 A、祁 B、祈 C、乞

2、常见的破折号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

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句中的破折号属于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放学了,——你们走吧。”( )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4)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

停步,只是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附答案:1、C A C B 2、B C A D

3、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附答案:(1)拟人。这与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形象地体现了小弗郎士天真好玩的性格特点。

(2)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小弗郎士此时此刻对于祖国语言及祖国的深厚感情。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深层品读】

一、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二、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三、阅读鉴赏

①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③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⑤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第①段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

2、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3、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出了“法兰西万岁!”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改为“他转身朝着黑板,举臂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

6、第⑤段通过描写和

7、对第⑤段中破折号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折

附答案:三、1、这钟声和号声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使韩麦尔

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激愤,是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为中心思想的升华做了最后的铺垫和烘托。

2、因为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这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

号声,这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此时他的内心极度悲愤和痛苦。

3、因为韩麦尔老师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小

弗郎士对老师的爱国感情十分崇敬,所以觉得他高大。

4、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5、不好,因为此时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6、神态 动作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显示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7、B

【拓展延伸】

类文阅读,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节选)

郑振铎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的不停的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留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1、“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一句中所说的“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

2、在“最后一课”上,“我”有哪些不同与往常的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

3、选文的最后一段写学生们对黑板、粉笔、课桌、课椅等的依恋,目的是什么?

4、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附答案:1、这“最后的一课”是指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残酷蹂躏中国大地前的“最后一课”;是指不受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干扰下的“最后一课”;是指中国的师生能享受自己作为中国国民权利和义务的“最后一课”。

2、在“最后一课”上“我”带着坚毅的决心、沉着、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这种表

情是因为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之气。

3、为了借这些来衬托学生们对自己学校的依恋,对自己家乡的依恋,对自己祖国的依恋,同时也

表达了学生们对破坏这种宁静生活的罪魁——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愤慨。

4、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都是通过这“最后一课”的情景、气氛、师生的表情来表达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语言积累】

一、抄录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并选词注音。

二、本文韩麦尔先生说:“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可见,明天是靠不住的。我国清代学者钱鹤滩对此深有感触,并写了一首《明日歌》,请上网搜索出《明日歌》,记在笔记本上。 三、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附答案:二、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随文练笔】

一、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你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从文中找

依据。

二、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了解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二、能力目标:

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领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在线】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给人以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自主先学】

一、朗读全文,然后填空。 1、本文是一篇用 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 ,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 和

2、本文以大河奔流比喻 ,以崎岖险路比喻 ,在艰难困

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

情怀和 感情。

附答案:1、散文 李大钊 学者 诗人

2、民族生命的进程 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 革命乐观主义 强烈的爱国主义

二、音形义(在括号内注音或填汉字,在横线上释义)

(1)险峻( ) (2)崎岖( ) ..

(3)zhuó( )流 (4)阻yì( )

(5)雄健:

(6)逼狭( ):

(7)魄势:

(8)亦复如是:

附答案:(1)jùn (2)qí qū (3)浊 (4)抑 (5)强健有力

(6)bī xiá 狭窄 (7)魄力和气势 (8)也是像这样

三、补全短语

(1)( )环( )折 (2)( )壁( )崖

(3)一( )万里 (4)崎( )险阻

附答案:(1)回 曲 (2)绝 断 (3)泻 (4)岖

四、运用下列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险阻 崎岖 回环曲折

答案略,答题要求:重在词语意思的正确理解,所写的句段要努力做到语意完整、流畅。 【课堂检测】

分组朗诵比赛(指定一个小组朗读2——3个段落),看哪组读得更好,并能够读出文章的磅礴激

越的情感。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深层品读】

一、文中“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二、作者为什么要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联系起来?

三、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二段同第三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附答案:一、“艰难的国运”指国家正处于坎坷、挫折、灾难深重的时期;“雄健的国民”指具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英勇而自信的精神的人民。

二、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当时正逢艰难险阻的境界,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而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三、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拓展延伸】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精神吗?为什么?

附答案:还需要。因为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语言积累】

朗读课文,尽可能背诵一、二两段。

9* 土地的誓言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导学在线】

《土地的誓言》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是进行爱家乡教育的极好范例。

【自主先学】

一、音形义(在括号内注音或填汉字,在横线上释义)

(1)嗥鸣( ) (2)默契( ) (3)污秽( ) (4)炽( )痛 ....

(5)泛滥( ): .

(6)斑斓( ): .

(7)亘( )古: .

(8)怪dàn( ):

附答案:(1)háo (2)qì (3)huì (4)chì (5)làn 江河湖泊里的水溢出 (6)lán 灿烂多彩 (7)gân 远古 (8)诞 荒诞离奇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不必拘泥于原文,只要搭配得当即可。

(1)( )的白桦林 (2)( )的白桦树

(3)( )的高粱 (4)( )的鹿群

(5)( )的山雕 (6)( )的原野

附答案:(1)整齐 (2)笔直 (3)沉甸甸 (4)机警 (5)凶猛 (6)广袤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变化的是第 句和第 句。

①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

②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

的狂风。

③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

④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

附答案:①和② 【课堂检测】

一、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来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解释?

二、简要概括出本文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附答案:一、从文章末尾作者壮怀激烈地发誓来看,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二、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内心

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深层品读】

一、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答: 附答案:“土地黑黑的”改成“黑色的土地”;“眼睛似黑玉”改成“黑玉的眼睛”。

二、一般而言,文章的人称应该是统一的,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附答案: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情感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语言积累】

一、本文生字生词较多,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二、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随文练笔】

仿写训练

由仿写到独创是学习作文的必由之路。仿得多了,也就“熟”了,“熟”了也就“巧”了。“仿”不是照抄,而是仿照着样子学习写作。一是仿内容的创意,二是仿结构的技巧,要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要求:认真阅读和揣摩课文第一部分“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和第二部分“在故乡的土地上,„„留着我的手印”这两段文字,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进行仿写练习。写完后在小组内传阅、交流、评点、修改,再选优在全班交流、展示。

10 木兰诗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当堂背诵诗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二、能力目标:

学习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导学在线】

《木兰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木兰的动人之处吧。

【自主先学】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机杼( ) 可汗( )( ) 鞍鞯( )( ) 辔头( ) ......

燕山(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赏赐( ) .....

傍地走( ) 阿姊( )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2、愿为市鞍马( )3、旦辞黄河去(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5、朔气传金柝( )6、赏赐百千强( )7、惟闻女叹...

息( )8、旦辞爷娘去( )9、对镜帖花黄( )10、火伴皆惊忙( ) ....

三、默写

四、填空

1、诗中概述战争旷日长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

3、诗中写“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诗句,表现了:

五、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六、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附答案:四、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不贪图富贵,热爱和平的劳动生活。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是使用铺排手法,全诗大半是类似的铺排式语句,请仔细体味,说说运用这种铺排手法的作用。

附答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等,都不是在说废话,而是使用铺排手法,起着渲 11

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全诗大半是类似的铺排式语句,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拓展延伸】

一、木兰从军后战功赫赫,为什么她却执意辞官返乡?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你喜欢诗中的花木兰吗?为什么?请简述理由。

附答案:一、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也是对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二、答案略,答题要求: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意识人物的传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阐述理由时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随文练笔】

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12

6* 黄河颂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洗星海;了解黄河的有关历史与文化。

二、能力目标: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爱国情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以热爱祖国山河为荣、危害祖国山河为耻的意识。

【导学在线】

《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我们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艺术的好材料。

【自主先学】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山巅( )澎湃( )( )屏障( )( ) .....

狂澜( )哺育( )九曲连环( ) ...

附答案:

Diān pãng pài píng zhàng lán bǔ qū

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部分,也可以投入地尽情歌唱,然后闭上眼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构建一幅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看谁描绘得好。

答案略

三、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附答案: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四、你还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句?请至少写出三句。

答案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入海流

【自我检测】

一、“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 、 、 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层次,有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二、说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附答案:一、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二、1、比喻,形象地突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

黄河哺育滋养了时代炎黄子孙。

2、反复,强调了作者赞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的决心。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深层品读】

一、诗歌开头对黄河的人称是“它”,结尾换成了“你”,这一人称的改变有何作用。

附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就如同作者与黄河面对面交谈倾诉,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也更自然地抒发出来,更是亲切感人。

二、歌词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并列出例句。

附答案:(1)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2)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3)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拓展延伸】

一、与《长江之歌》比较,说说两首歌词有什么相同之处。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

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

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附答案:这两篇歌词都以喻语人,借歌颂黄河、长江来歌颂我们的民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它们风格相近,都属于直白抒情、热情豪迈类的歌词。

【综合实践】

某班准备开展题为“长江——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

附答案:1、长江干流上的大型水电大坝有哪些?

2、江入大荒流。

3、示例:①爱护母亲河,就是爱护我们自己。②母亲河——我们生命的血脉。

【体验中考】

读光未然《黄河颂》的结尾部分,完成后面问题。(2008年湖北省潜江市中考试题)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下面的几种感情基调,不符合此节诗朗读要求的一项是( )

A、雄浑豪迈 B、澎湃激昂 C、悲壮高亢 D、含蓄委婉

2、结尾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在朗读语调上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附答案:1、D 2、后一句的语调应读得更高一些。因为这样读,一句比一句更有气势,尤其在全诗结束时,给人以昂扬向上之感,更能突出豪迈气概,更好地表达出一种坚定决心。

7 最后一课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积累掌握基本词语,了解都德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

领会本文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品味小说语言特点,赏析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高度的爱国热情,认识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重要性,为祖国明天做出贡献。

【导学在线】

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有许多课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妙趣横生的,有激烈争论的,有使人茅塞顿开的„„但“我”永生难忘的却是“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是什么原因使这堂课成为最后一课?课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自主先学】

一、填空:

1、国作家素是 、 、 ,其中 是主要的。

2、《最后一课》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 和

的典型形象,主人公是 , 是线索人物,起着贯穿情节、深化主题的作用。

附答案:1、法 都德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 人物形象

2、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

二、选择:

1、为下面词语选择正确用字,填入括号中。

(1)xuān( )闹 A、宣 B、渲 C、喧

(2)kuàng( )课 A、旷 B、矿 C、眶

(3)ào( )悔 A、奥 B、澳 C、懊

(4)qí( )祷 A、祁 B、祈 C、乞

2、常见的破折号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

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句中的破折号属于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放学了,——你们走吧。”( )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4)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

停步,只是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附答案:1、C A C B 2、B C A D

3、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附答案:(1)拟人。这与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形象地体现了小弗郎士天真好玩的性格特点。

(2)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小弗郎士此时此刻对于祖国语言及祖国的深厚感情。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深层品读】

一、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二、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三、阅读鉴赏

①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③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⑤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第①段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

2、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3、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出了“法兰西万岁!”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改为“他转身朝着黑板,举臂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

6、第⑤段通过描写和

7、对第⑤段中破折号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折

附答案:三、1、这钟声和号声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使韩麦尔

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激愤,是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为中心思想的升华做了最后的铺垫和烘托。

2、因为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这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

号声,这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此时他的内心极度悲愤和痛苦。

3、因为韩麦尔老师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小

弗郎士对老师的爱国感情十分崇敬,所以觉得他高大。

4、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5、不好,因为此时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6、神态 动作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显示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7、B

【拓展延伸】

类文阅读,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节选)

郑振铎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的不停的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留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1、“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一句中所说的“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

2、在“最后一课”上,“我”有哪些不同与往常的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

3、选文的最后一段写学生们对黑板、粉笔、课桌、课椅等的依恋,目的是什么?

4、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附答案:1、这“最后的一课”是指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残酷蹂躏中国大地前的“最后一课”;是指不受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干扰下的“最后一课”;是指中国的师生能享受自己作为中国国民权利和义务的“最后一课”。

2、在“最后一课”上“我”带着坚毅的决心、沉着、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这种表

情是因为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之气。

3、为了借这些来衬托学生们对自己学校的依恋,对自己家乡的依恋,对自己祖国的依恋,同时也

表达了学生们对破坏这种宁静生活的罪魁——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愤慨。

4、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都是通过这“最后一课”的情景、气氛、师生的表情来表达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语言积累】

一、抄录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并选词注音。

二、本文韩麦尔先生说:“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可见,明天是靠不住的。我国清代学者钱鹤滩对此深有感触,并写了一首《明日歌》,请上网搜索出《明日歌》,记在笔记本上。 三、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附答案:二、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随文练笔】

一、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你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从文中找

依据。

二、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了解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二、能力目标:

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领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在线】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给人以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自主先学】

一、朗读全文,然后填空。 1、本文是一篇用 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 ,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 和

2、本文以大河奔流比喻 ,以崎岖险路比喻 ,在艰难困

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

情怀和 感情。

附答案:1、散文 李大钊 学者 诗人

2、民族生命的进程 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 革命乐观主义 强烈的爱国主义

二、音形义(在括号内注音或填汉字,在横线上释义)

(1)险峻( ) (2)崎岖( ) ..

(3)zhuó( )流 (4)阻yì( )

(5)雄健:

(6)逼狭( ):

(7)魄势:

(8)亦复如是:

附答案:(1)jùn (2)qí qū (3)浊 (4)抑 (5)强健有力

(6)bī xiá 狭窄 (7)魄力和气势 (8)也是像这样

三、补全短语

(1)( )环( )折 (2)( )壁( )崖

(3)一( )万里 (4)崎( )险阻

附答案:(1)回 曲 (2)绝 断 (3)泻 (4)岖

四、运用下列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险阻 崎岖 回环曲折

答案略,答题要求:重在词语意思的正确理解,所写的句段要努力做到语意完整、流畅。 【课堂检测】

分组朗诵比赛(指定一个小组朗读2——3个段落),看哪组读得更好,并能够读出文章的磅礴激

越的情感。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深层品读】

一、文中“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二、作者为什么要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联系起来?

三、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二段同第三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附答案:一、“艰难的国运”指国家正处于坎坷、挫折、灾难深重的时期;“雄健的国民”指具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英勇而自信的精神的人民。

二、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当时正逢艰难险阻的境界,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而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三、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拓展延伸】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精神吗?为什么?

附答案:还需要。因为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语言积累】

朗读课文,尽可能背诵一、二两段。

9* 土地的誓言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导学在线】

《土地的誓言》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是进行爱家乡教育的极好范例。

【自主先学】

一、音形义(在括号内注音或填汉字,在横线上释义)

(1)嗥鸣( ) (2)默契( ) (3)污秽( ) (4)炽( )痛 ....

(5)泛滥( ): .

(6)斑斓( ): .

(7)亘( )古: .

(8)怪dàn( ):

附答案:(1)háo (2)qì (3)huì (4)chì (5)làn 江河湖泊里的水溢出 (6)lán 灿烂多彩 (7)gân 远古 (8)诞 荒诞离奇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不必拘泥于原文,只要搭配得当即可。

(1)( )的白桦林 (2)( )的白桦树

(3)( )的高粱 (4)( )的鹿群

(5)( )的山雕 (6)( )的原野

附答案:(1)整齐 (2)笔直 (3)沉甸甸 (4)机警 (5)凶猛 (6)广袤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变化的是第 句和第 句。

①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

②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

的狂风。

③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

④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

附答案:①和② 【课堂检测】

一、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来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解释?

二、简要概括出本文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附答案:一、从文章末尾作者壮怀激烈地发誓来看,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二、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内心

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深层品读】

一、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答: 附答案:“土地黑黑的”改成“黑色的土地”;“眼睛似黑玉”改成“黑玉的眼睛”。

二、一般而言,文章的人称应该是统一的,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附答案: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情感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语言积累】

一、本文生字生词较多,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二、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随文练笔】

仿写训练

由仿写到独创是学习作文的必由之路。仿得多了,也就“熟”了,“熟”了也就“巧”了。“仿”不是照抄,而是仿照着样子学习写作。一是仿内容的创意,二是仿结构的技巧,要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要求:认真阅读和揣摩课文第一部分“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和第二部分“在故乡的土地上,„„留着我的手印”这两段文字,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进行仿写练习。写完后在小组内传阅、交流、评点、修改,再选优在全班交流、展示。

10 木兰诗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

当堂背诵诗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二、能力目标:

学习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导学在线】

《木兰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木兰的动人之处吧。

【自主先学】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机杼( ) 可汗( )( ) 鞍鞯( )( ) 辔头( ) ......

燕山(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赏赐( ) .....

傍地走( ) 阿姊( )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2、愿为市鞍马( )3、旦辞黄河去(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5、朔气传金柝( )6、赏赐百千强( )7、惟闻女叹...

息( )8、旦辞爷娘去( )9、对镜帖花黄( )10、火伴皆惊忙( ) ....

三、默写

四、填空

1、诗中概述战争旷日长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

3、诗中写“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诗句,表现了:

五、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六、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附答案:四、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不贪图富贵,热爱和平的劳动生活。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是使用铺排手法,全诗大半是类似的铺排式语句,请仔细体味,说说运用这种铺排手法的作用。

附答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等,都不是在说废话,而是使用铺排手法,起着渲 11

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全诗大半是类似的铺排式语句,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交流展示】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合作探究: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员罗列的问题进行归类,并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拓展延伸】

一、木兰从军后战功赫赫,为什么她却执意辞官返乡?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你喜欢诗中的花木兰吗?为什么?请简述理由。

附答案:一、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也是对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二、答案略,答题要求: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意识人物的传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阐述理由时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自主命题】

对于本文,你能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吗?请将你设计的题跟同学交流。

【随文练笔】

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12


相关内容

  • 2017年部编教材七下语文教学计划
  • 2017年部编教材七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9)班.(10)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级共有学生87人,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差距较大,10班明显语文较弱,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效有一定提高,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课后认真作业也比较马虎,也有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 ...

  • 人教版语文七下字词复习带答案
  • 七下语文字词复习带 第一单元 cuán( )成 确záo( ) 菜qí( ) 桑shân ( ) ....脑suǐ( ) 收liǎn( ) bî( )学 人迹hǎn( )至 bǐ( ) 谷 蝉tuì( ) 人声dǐng( )沸 kuī( ) 甲 zhǒng zhàng( ) 叮zhǔ( ) lí( ...

  • 七下语文教学计划
  • 情况分析 一.大纲对本年级的要求: 1.掌握七年级(下) 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 ...

  • 七下语文第6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 七下语文第6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姓名: 日期: 26课 猫 一.重点词汇. 污涩(w ū sâ)红绫(h ïng líng )怂恿(s ǒng yǒng )怅然(ch àng rán ) 蜷伏(qu án fú)悲楚(b ýi chǔ)惩戒(ch ãng jiâ) 妄下断语(w àng xià duà ...

  • 七下语文全期教学计划
  •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期教学计划 一.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千古涛声 1 长江-------------------------郭风 2 筏子-------------------------袁鹰 比较?探究 诗歌三首 当我死时------------------余光中 黄河颂---------- ...

  • 2015暑假作业语文海南人教七下答案
  • 暑假作业语文人教七下答案 ■第一单元■ ☾小小语音屋☽ 蓄 徨 kāi 虐 xiào 迥 ☾诊所小医生☽ 刻 脍 炙 心 闻 盛 引 ☾修改病句☽ 1."是否"去掉 2."就"改为"才" 3."经常搞小动作"和" ...

  •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整合教案
  • <这堂课没有流行歌曲>教案 教学说明: 有位老师说,她的一位学生在一次很偶然的谈话中告诉她:"我知道9.11,可是我不知道9.18."说这话的是她的班长,一个很乖很有上进心的好孩子.她的心被刺痛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也有同感.现在的中学生爱国热情不高,缺乏对历史尤其是中 ...

  •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试题
  •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8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1.nièrú( ) 2.nì( )味 3.斑máo( ) 4.蝉tuì( ) 5.收liǎn( ) 6.kuī( )甲 7.人声dǐng( )沸 二.名言警句积累.(4分) 8.珍惜时间: 9.珍视友谊: 10.热爱学习: 11.人生志向 ...

  • 七下语文文学常识.课文内容理解
  •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 原名 ,我国伟大的 . . .我们学过他的课文还有 . (写出两篇).本课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2.& ...

  • 应聘语文教师简历范文
  • 应聘语文教师简历范文 姓 名:xxx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87-11-16 民 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现居住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联系电话:0311-88888888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专/兼职皆可 应聘职位:教师,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助教,班主任,培训师 应聘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