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叙永一中 章浩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商人的积极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来?

其实,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商业”、“商品”、“商旅”诸词也都由此而来。

那么,古代商业又是如何兴起并逐步发展的呢?追溯这一切,得先从商周时期讲起。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业繁荣

1、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业在商代有了初步发展,商人在商品交换中,使用海贝、骨贝等货币,且商业为官府控制。

3、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加。

4、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有了良好的发展,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

5、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均有无而通万物”的记载。

6、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唐人的《估客乐》描写了商人为了转贩求利而天南海北无所不至的情形。

6、宋元时代的小说戏曲中,也有许多有关商人远行贩运的故事。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

7、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运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在这些商帮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二、“市”的发展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思考: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答: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一)“市“的发展

1、秦汉时期对“市”的管理

(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之中,违反法令者要受到处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因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的。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9处。

2、六朝“草市”形成

六朝时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于这种“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3、唐代的“草市”和“夜市”

(1)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王建《汴路即事》诗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杜牧也曾经说,江淮地方的“草市”,大多在水运方便的地方,富室大户往往在这里聚居。“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唐代“夜市”比较繁荣,杜荀鹤的诗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描写的就是“夜市”的情形。“夜市”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在当时,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4、宋代“市”的繁荣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方便了交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兰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5、明清都市的繁华

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往往“千街错绣”,“灯火连昼”。富商们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六 朝 草市形成

唐 代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对比汉、唐两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二)、商人重利轻别离

1、商人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反映了他们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张籍的《贾客乐》诗中也有关于商人具体生活情状的描写。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描述了当时民间经商热的状况:“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2、古代的商运

(1)商人的活跃,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大的都市,往往四方商船荟萃,远帆云集。

(2)唐代水上商运,有所谓“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船上可以长期居住,甲板上甚至有可种植的菜圃,操驾的水手多达数百人。“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每年往返一次,所获利润十分可观。

(3)当时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许多官吏也纷纷参与争利,以致朝廷不得不严令限制。

3、客商的风险

古代客商时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从遗存的古代社会史料看,旅途盗劫为患是十分普遍的。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商业都会的兴起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汉代都市也因商业的集中,形成“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繁荣景象。

(2)王莽曾经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长安和“五都”管理市场的官员,都改称“五均司市师”。“五都”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东)、邯郸(今河北邯郸)、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宛(今河南南阳)、成都(今四川成都)。可见,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在《汉书·地理志》中被称做“都会”的城市,还有蓟(今北京)、江陵(今湖北江陵)、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吴(今江苏苏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等地。

(4)南北朝时代出现的著名商业都市,有建康(今江苏南京)、山阴(今浙江绍兴)、襄阳(今湖北襄樊)、郢州(今湖北武汉)、交州(今越南河内东北)等。

(5)唐代长安的市已经由定时而聚的形式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以外,扬州也是“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2、繁华的商业都市

(1)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形容汴京(今河南开封)商市的繁荣时,使用“市井最盛”“处处拥门”“车马阗拥,不可驻足”一类词汇,说最热闹的地方,市人通宵达旦,往来不绝。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如相国寺庙会每月开放五次,商贾云集,百货杂陈,各种门类的商店和手工作坊都汇聚于此,各种珍宝异物也都荟萃其中。

(2)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说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区段“地值寸金”。吴江且的盛泽镇,也曾“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名镇汉口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当时与汉口镇齐名的,还人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城镇。

注: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的都市也因为商业的集中,出现了繁荣景象。王莽曾在长安和“五都”,即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著名商业都市,有建康、山阴、襄阳、郢州、交州。

(4)唐代除了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广陵也是“雄富冠天下”。

(5)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夜市三更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6)清代繁华的都市有苏州、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四、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6、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7、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8、出现了区域性商帮。

9、发展艰难而曲折。

五、我国古代商业的重要表现和特征

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商业的主要表现在:(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叶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有的更是专业性的集散市集)。(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这种情况在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下来即出现了货币。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统一了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4)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商人组织是与商人的自然组织──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亲缘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则表现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6)城市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知识结构 汉代:乡村商业和商运都很活跃,已存在季节性买卖,但并不追求利润,仍强调农本

古代商业的繁荣唐代:商旅往来频繁,道路通畅,行商安全

宋元:海外贸易尤为发展迅速

明代: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

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比标价,收受金钱必须投入陶

制容钱器,否则受罚

汉代:集中贸易,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且夜市繁盛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

定期庙会集市

明清: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商人的活跃 商人为逐利往来奔波, 是中国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

的人群

战国:有的城市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

商业都会的崛起 南北朝、唐代:商业都会繁荣

宋代:商业都会夜市、晓市都很繁华,还有定期庙会集市

清代:出现许多名镇

[课后反思]

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

知识链接: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叙永一中 章浩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商人的积极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来?

其实,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商业”、“商品”、“商旅”诸词也都由此而来。

那么,古代商业又是如何兴起并逐步发展的呢?追溯这一切,得先从商周时期讲起。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业繁荣

1、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业在商代有了初步发展,商人在商品交换中,使用海贝、骨贝等货币,且商业为官府控制。

3、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加。

4、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有了良好的发展,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

5、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均有无而通万物”的记载。

6、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唐人的《估客乐》描写了商人为了转贩求利而天南海北无所不至的情形。

6、宋元时代的小说戏曲中,也有许多有关商人远行贩运的故事。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

7、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运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在这些商帮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二、“市”的发展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思考: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答: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一)“市“的发展

1、秦汉时期对“市”的管理

(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之中,违反法令者要受到处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因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的。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9处。

2、六朝“草市”形成

六朝时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于这种“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3、唐代的“草市”和“夜市”

(1)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王建《汴路即事》诗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杜牧也曾经说,江淮地方的“草市”,大多在水运方便的地方,富室大户往往在这里聚居。“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唐代“夜市”比较繁荣,杜荀鹤的诗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描写的就是“夜市”的情形。“夜市”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在当时,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4、宋代“市”的繁荣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方便了交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兰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5、明清都市的繁华

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往往“千街错绣”,“灯火连昼”。富商们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六 朝 草市形成

唐 代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对比汉、唐两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二)、商人重利轻别离

1、商人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反映了他们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张籍的《贾客乐》诗中也有关于商人具体生活情状的描写。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描述了当时民间经商热的状况:“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2、古代的商运

(1)商人的活跃,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大的都市,往往四方商船荟萃,远帆云集。

(2)唐代水上商运,有所谓“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船上可以长期居住,甲板上甚至有可种植的菜圃,操驾的水手多达数百人。“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每年往返一次,所获利润十分可观。

(3)当时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许多官吏也纷纷参与争利,以致朝廷不得不严令限制。

3、客商的风险

古代客商时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从遗存的古代社会史料看,旅途盗劫为患是十分普遍的。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商业都会的兴起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汉代都市也因商业的集中,形成“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繁荣景象。

(2)王莽曾经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长安和“五都”管理市场的官员,都改称“五均司市师”。“五都”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东)、邯郸(今河北邯郸)、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宛(今河南南阳)、成都(今四川成都)。可见,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在《汉书·地理志》中被称做“都会”的城市,还有蓟(今北京)、江陵(今湖北江陵)、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吴(今江苏苏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等地。

(4)南北朝时代出现的著名商业都市,有建康(今江苏南京)、山阴(今浙江绍兴)、襄阳(今湖北襄樊)、郢州(今湖北武汉)、交州(今越南河内东北)等。

(5)唐代长安的市已经由定时而聚的形式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以外,扬州也是“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2、繁华的商业都市

(1)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形容汴京(今河南开封)商市的繁荣时,使用“市井最盛”“处处拥门”“车马阗拥,不可驻足”一类词汇,说最热闹的地方,市人通宵达旦,往来不绝。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如相国寺庙会每月开放五次,商贾云集,百货杂陈,各种门类的商店和手工作坊都汇聚于此,各种珍宝异物也都荟萃其中。

(2)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说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区段“地值寸金”。吴江且的盛泽镇,也曾“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名镇汉口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当时与汉口镇齐名的,还人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城镇。

注: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的都市也因为商业的集中,出现了繁荣景象。王莽曾在长安和“五都”,即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著名商业都市,有建康、山阴、襄阳、郢州、交州。

(4)唐代除了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广陵也是“雄富冠天下”。

(5)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夜市三更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6)清代繁华的都市有苏州、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四、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6、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7、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8、出现了区域性商帮。

9、发展艰难而曲折。

五、我国古代商业的重要表现和特征

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商业的主要表现在:(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叶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有的更是专业性的集散市集)。(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这种情况在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下来即出现了货币。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统一了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4)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商人组织是与商人的自然组织──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亲缘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则表现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6)城市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知识结构 汉代:乡村商业和商运都很活跃,已存在季节性买卖,但并不追求利润,仍强调农本

古代商业的繁荣唐代:商旅往来频繁,道路通畅,行商安全

宋元:海外贸易尤为发展迅速

明代: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

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比标价,收受金钱必须投入陶

制容钱器,否则受罚

汉代:集中贸易,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且夜市繁盛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

定期庙会集市

明清: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商人的活跃 商人为逐利往来奔波, 是中国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

的人群

战国:有的城市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

商业都会的崛起 南北朝、唐代:商业都会繁荣

宋代:商业都会夜市、晓市都很繁华,还有定期庙会集市

清代:出现许多名镇

[课后反思]

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

知识链接: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相关内容

  • 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 商业: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城市: 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 商路:从大漠驼铃到南海云帆 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 ...

  •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A201501
  •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A)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测要求]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理解"重农抑商".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 ...

  •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主题解析和内容分析 文章发布人:李长福 文章发布时间:2010-8-22 10:26:55 分类:必修2 作者:李长福 文载<中学历史报>2008年第3期 一.主题解析 1.专题设置依据 今天的中国是由昨天发展而来,要了解当今中国的国情,就必须了解 ...

  • 中国古代史上的一般规律
  • 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般规律 一.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统一的一般规律 (一)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统一的一般原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四次大统一的局面,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及一些局部地区的统一,其出现的原因有其规律可循: 1.社会生产力的 ...

  • 田中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doc
  • 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备考指要] 1.关于城镇化进程问题,注意联系近代中国 ...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的发展 •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 国家政策 商人(交易主体) 交通 • 市场(交易场所) 货币(媒介) • 商品(内容) 古代商业发展状况 •隋唐时期为何商业能得到发展? •原因: •经济: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交通:京杭大运河开凿,对外交通发达 •政治:国家统一.交流频繁 ...

  • 专题10.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 [新课标专题十]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qu ...

  • 高二历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复习学案
  • 高二历史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复习学案 一. 主干梳理 (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1)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 的国家. (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并将其逐渐推广 ...

  •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古近代中国经济
  •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古近代中国经济 考点归纳: 1.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 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 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