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身心修养3

传统文化与身心修养

国学术数常识

引言

1、东西方学术基点的差异——元气说和原子说 2、术数的源头——清净心、圣言量 3、理、象、数、占 一、太极、阴阳、四象

1、太极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周易·系辞上传》)

道 真如 法性 上帝 真主 本体 元气

2、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传》)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 a. 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圣人对事物相对属性的抽象和概括。

b.阴阳的属性 凡是动的、升的、刚的、外的、热的、明的、男的、无形的、功能性的均属阳;凡是静的、降的、内的、冷的、

暗的、女的、有形的、物质性的均属阴。 c. 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对立、消长、对立、消长、互根、转化、多层、同步 d.阴阳的价值 平衡、和谐 3、四象:

少阳 太阳 少阴 太阴 东 南 西 北

春 夏 秋 冬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生 长 收 藏 温 热 凉 寒 儿童 青年 中年 老年

二、卦与爻:

卦者,挂也;爻者,交也。

1、八卦: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天 泽 火 雷 风 水 山 地 健 说 丽 动 入 陷 止 顺 马 羊 雉 龙 鸡 豕 狗 牛 父 少女 中女 长男 长女 中男 少男 母

首 口 目 足 股 耳 手 腹 2、六十四卦:八卦的交替重叠。

初爻 二爻 三爻 四爻 五爻 上爻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三才:天地人

天道~阴阳 人道~仁义 地道~刚柔

三、五行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圣人对事物五种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的抽象和概括,是阴阳的具体表现形态。 2、生、克、乘、侮 3、五行的类属: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气 风 热 湿 燥 寒 五臭 臊 焦 香 腥 腐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窍 眼 舌 口 鼻 耳 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兽 青龙 朱雀 勾陈 白虎 玄武 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 五虫 毛虫 羽虫 倮虫 介虫 鳞虫 4、五行与八卦

东方震木 东南巽木 南方离火 西南坤土 西方兑金 西北乾金 北方坎水 东北艮土 三、天干地支

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

1、干支名目: a.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b.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天干与五行

东方甲乙木 南方丙丁火 中央戊己土 西方庚辛金 北方壬癸水 3、地支与五行

春季寅卯木 夏季巳午火 秋季申酉金 冬季亥子水 辰未戌丑四季土

佛教文化概论

 有关论述

培根:

粗知哲学,每使人倾向无神论,然而精研哲学,则使人皈依宗教。

恩格斯: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辨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爱因斯坦: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现代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罗素:

各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孙中山:

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章太炎: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梁启超: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陈独秀:

佛法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教育,是释迦牟尼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 佛教的基本内容:

“诸法实相”,即宇宙人生的真相。

 佛教的宗旨: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佛法与现代科学

 物理学

* 相对论

质能转换 一真法界

时空相对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

美国航天航空管理局NASA 斯丹〃奥顿莫博士 * 量子力学

波粒二象性 楞严经卷三:“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 心理学

* 潜意识

末那识(我执) 阿赖耶识(藏识) * 认识论

依报(器世界) 正报(情世界) 烦恼障(我执) 所知障(法执)

 辩证法

* 无常观

世界:成住坏空 事物:生住异灭 人生:生老病死 * 缘起观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缘起性空 相有体空

佛教的世界观

 何为世界?

《楞严经》卷四曰:“云何名为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  世界的划分

从规模上分:

小世界 小千世界 中千世界 大千世界 微尘世界 从依正上分:

情世界(正报) 器世界(依报) 从生命维度上分“十法界”(六凡 + 四圣):

六凡:地狱、鬼、畜牲、人、修罗、天 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 六凡归纳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 华藏世界

* 华藏世界(二十层)第十三层有娑婆世界(忍土)。 * 娑婆世界有十亿个小世界。 * 小世界的状况:

以须弥山为中心,有一个四王天,一个忉利天;还有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 劫的概念

* 小劫:(84000-10)×100×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 中劫:含二十个小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 大劫:含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为一世界由成到毁的年数。

* 芥子劫:在方圆40里的城池内,全部堆放着芥子,天人每百年从这里取走一粒芥子,直到拿完为止。

* 磐石劫:方圆40里的磐石,天人每500年下来一次,用衣袖往磐石上一甩,将磐石表面抹掉一点,直到把磐石侵蚀殆尽。

佛教的人生观

 四圣谛:苦、集、灭、道。前二为流转门,后二为还灭门。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集:无明烦恼而起惑造业

恶业、善业、无记业 别业、共业 定业、不定业 引业、满业  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佛法的修证

 三宝、三藏和三学

三宝:佛、法、僧 三藏:经、律、论 三学:戒、定、慧

 五乘

人乘(修五戒)、天乘(修十善) 、声闻乘(修四谛)、缘觉乘(修十二因缘)、 菩萨乘(修六度)

小乘:声闻乘 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中乘:缘觉乘 辟支佛

大乘:菩萨乘 菩提萨埵 觉有情 通愿 别愿 * 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五戒和十善

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不杀( 放生)、不盗(布施)、不邪淫(净行)、不妄语(诚实语)、不两舌(和诤语)、不恶口(柔软语)、不绮语(质直语)、不贪(不净观)、不嗔(慈悲观)、不痴(因缘观)  六度:

6 5 4 3 2 1 般 禅 精 忍 持 布 若 定 进 辱 戒 施 │ │ │ │ │ │ ┌┴┐ ┌┴┐ ┌┴┐ ┌┴┐ ┌┴┐ ┌┴┐ 一法生 意口身 求修断 无法生 摄摄摄 无法财 切空空 定定定 化精精 生忍忍 众善律 畏布布 智智智 精进进 法 生法仪 布施施 智 进 忍 戒戒戒 施

└┬┘ └┬┘ └┬┘ └┬┘ └┬┘ └┬┘ │ │ │ │ │ │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愚 散 懈 嗔 毁 悭 痴 乱 怠 恚 犯 贪

净土常识

 何为净土?

圣人所住的国土,与"秽土"相对。净土宗专指弥陀净土(西方极乐世界) 四土:凡圣同居土 方便有余土 实报庄严土 常寂光土  弥陀净土的由来

《无量寿经》 世间自在王如来 世饶王 法藏比丘

千亿岁闻法 五劫思维 四十八愿 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 《阿弥陀经》 十万亿佛土 于今十劫  竖超三界和横超三界

竖超:靠自力 横超:靠自力和他力(阿弥陀佛愿力)  横生四土  净土宗经典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 世亲菩萨《往生论》  九品往生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边地往生  净土“三资粮”

信 愿 行

 净土法门的特点和意义

* 净宗法语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无量寿经》 ——《大集经》

此事本来也太奇,顿教一念越三祇。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佛云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夏莲居居士 ——永明大师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处度此身。 释迦所以兴出世,为说弥陀本愿海。 ——善导大师 ——德森法师 * 易行难信

易行:十念必生 难信:无比殊胜 * 无上法门

诸佛本怀 诸根普被 一生补处 第一弟子 处处指归 * 末法时代唯一法门 《像法决疑经》:“本师灭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坐禅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  净土与禅、密、律

法门平等 普皆回向

人生态度小议

– 常作反思维 – 亲近善知识 – 随缘不攀缘 – 处处结善缘 – 处事常被动 – 看什么都好 – 低头看得破 – 生活要俭朴

附录: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解深密经》

八正道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 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

——《大智度论》

般若三种

文字般若 观照般若 实相般若

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和敬

见和同解 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 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 利和同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坛经》

吕洞宾在黄龙禅师处后偈语

一日清闲自在仙 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六神:灵、性、神、意、魄、魂)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 广修供养 忏悔业障 随喜功德 请转法轮 请佛住世 常随佛学 恒顺众生 普皆回向 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依智不依识 依义不依语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四念处

观身不净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观受是苦 四摄

布施 爱语 利行 同事 四魔

烦恼魔 五阴魔 死魔 天魔

四种念佛

实相念佛 观像念佛 观想念佛 持名念佛

神通五种

修通 报通 依通 妖通 鬼通

世尊十大弟子

舍利佛——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 富楼那——说法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迦旃延——论议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难陀——多闻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

苏东坡偈语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五不正见

身见 边见 见取见 戒禁取见 邪见 五浊

命浊 众生浊 烦恼浊 见浊 劫浊 五明

声明 工巧明 医方明 因明 内明 五不翻

一、秘密不翻 二、含多义不翻 三、此方无不翻 四、顺古不翻 五、尊重不翻

传统文化与身心修养

国学术数常识

引言

1、东西方学术基点的差异——元气说和原子说 2、术数的源头——清净心、圣言量 3、理、象、数、占 一、太极、阴阳、四象

1、太极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周易·系辞上传》)

道 真如 法性 上帝 真主 本体 元气

2、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传》)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 a. 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圣人对事物相对属性的抽象和概括。

b.阴阳的属性 凡是动的、升的、刚的、外的、热的、明的、男的、无形的、功能性的均属阳;凡是静的、降的、内的、冷的、

暗的、女的、有形的、物质性的均属阴。 c. 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对立、消长、对立、消长、互根、转化、多层、同步 d.阴阳的价值 平衡、和谐 3、四象:

少阳 太阳 少阴 太阴 东 南 西 北

春 夏 秋 冬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生 长 收 藏 温 热 凉 寒 儿童 青年 中年 老年

二、卦与爻:

卦者,挂也;爻者,交也。

1、八卦: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天 泽 火 雷 风 水 山 地 健 说 丽 动 入 陷 止 顺 马 羊 雉 龙 鸡 豕 狗 牛 父 少女 中女 长男 长女 中男 少男 母

首 口 目 足 股 耳 手 腹 2、六十四卦:八卦的交替重叠。

初爻 二爻 三爻 四爻 五爻 上爻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三才:天地人

天道~阴阳 人道~仁义 地道~刚柔

三、五行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圣人对事物五种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的抽象和概括,是阴阳的具体表现形态。 2、生、克、乘、侮 3、五行的类属: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气 风 热 湿 燥 寒 五臭 臊 焦 香 腥 腐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窍 眼 舌 口 鼻 耳 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兽 青龙 朱雀 勾陈 白虎 玄武 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 五虫 毛虫 羽虫 倮虫 介虫 鳞虫 4、五行与八卦

东方震木 东南巽木 南方离火 西南坤土 西方兑金 西北乾金 北方坎水 东北艮土 三、天干地支

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

1、干支名目: a.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b.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天干与五行

东方甲乙木 南方丙丁火 中央戊己土 西方庚辛金 北方壬癸水 3、地支与五行

春季寅卯木 夏季巳午火 秋季申酉金 冬季亥子水 辰未戌丑四季土

佛教文化概论

 有关论述

培根:

粗知哲学,每使人倾向无神论,然而精研哲学,则使人皈依宗教。

恩格斯: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辨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爱因斯坦: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现代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罗素:

各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孙中山:

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章太炎: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梁启超: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陈独秀:

佛法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教育,是释迦牟尼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 佛教的基本内容:

“诸法实相”,即宇宙人生的真相。

 佛教的宗旨: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佛法与现代科学

 物理学

* 相对论

质能转换 一真法界

时空相对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

美国航天航空管理局NASA 斯丹〃奥顿莫博士 * 量子力学

波粒二象性 楞严经卷三:“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 心理学

* 潜意识

末那识(我执) 阿赖耶识(藏识) * 认识论

依报(器世界) 正报(情世界) 烦恼障(我执) 所知障(法执)

 辩证法

* 无常观

世界:成住坏空 事物:生住异灭 人生:生老病死 * 缘起观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缘起性空 相有体空

佛教的世界观

 何为世界?

《楞严经》卷四曰:“云何名为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  世界的划分

从规模上分:

小世界 小千世界 中千世界 大千世界 微尘世界 从依正上分:

情世界(正报) 器世界(依报) 从生命维度上分“十法界”(六凡 + 四圣):

六凡:地狱、鬼、畜牲、人、修罗、天 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 六凡归纳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 华藏世界

* 华藏世界(二十层)第十三层有娑婆世界(忍土)。 * 娑婆世界有十亿个小世界。 * 小世界的状况:

以须弥山为中心,有一个四王天,一个忉利天;还有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 劫的概念

* 小劫:(84000-10)×100×2,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 中劫:含二十个小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 大劫:含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共有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为一世界由成到毁的年数。

* 芥子劫:在方圆40里的城池内,全部堆放着芥子,天人每百年从这里取走一粒芥子,直到拿完为止。

* 磐石劫:方圆40里的磐石,天人每500年下来一次,用衣袖往磐石上一甩,将磐石表面抹掉一点,直到把磐石侵蚀殆尽。

佛教的人生观

 四圣谛:苦、集、灭、道。前二为流转门,后二为还灭门。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集:无明烦恼而起惑造业

恶业、善业、无记业 别业、共业 定业、不定业 引业、满业  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佛法的修证

 三宝、三藏和三学

三宝:佛、法、僧 三藏:经、律、论 三学:戒、定、慧

 五乘

人乘(修五戒)、天乘(修十善) 、声闻乘(修四谛)、缘觉乘(修十二因缘)、 菩萨乘(修六度)

小乘:声闻乘 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中乘:缘觉乘 辟支佛

大乘:菩萨乘 菩提萨埵 觉有情 通愿 别愿 * 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五戒和十善

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不杀( 放生)、不盗(布施)、不邪淫(净行)、不妄语(诚实语)、不两舌(和诤语)、不恶口(柔软语)、不绮语(质直语)、不贪(不净观)、不嗔(慈悲观)、不痴(因缘观)  六度:

6 5 4 3 2 1 般 禅 精 忍 持 布 若 定 进 辱 戒 施 │ │ │ │ │ │ ┌┴┐ ┌┴┐ ┌┴┐ ┌┴┐ ┌┴┐ ┌┴┐ 一法生 意口身 求修断 无法生 摄摄摄 无法财 切空空 定定定 化精精 生忍忍 众善律 畏布布 智智智 精进进 法 生法仪 布施施 智 进 忍 戒戒戒 施

└┬┘ └┬┘ └┬┘ └┬┘ └┬┘ └┬┘ │ │ │ │ │ │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愚 散 懈 嗔 毁 悭 痴 乱 怠 恚 犯 贪

净土常识

 何为净土?

圣人所住的国土,与"秽土"相对。净土宗专指弥陀净土(西方极乐世界) 四土:凡圣同居土 方便有余土 实报庄严土 常寂光土  弥陀净土的由来

《无量寿经》 世间自在王如来 世饶王 法藏比丘

千亿岁闻法 五劫思维 四十八愿 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 《阿弥陀经》 十万亿佛土 于今十劫  竖超三界和横超三界

竖超:靠自力 横超:靠自力和他力(阿弥陀佛愿力)  横生四土  净土宗经典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 世亲菩萨《往生论》  九品往生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边地往生  净土“三资粮”

信 愿 行

 净土法门的特点和意义

* 净宗法语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无量寿经》 ——《大集经》

此事本来也太奇,顿教一念越三祇。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佛云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夏莲居居士 ——永明大师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处度此身。 释迦所以兴出世,为说弥陀本愿海。 ——善导大师 ——德森法师 * 易行难信

易行:十念必生 难信:无比殊胜 * 无上法门

诸佛本怀 诸根普被 一生补处 第一弟子 处处指归 * 末法时代唯一法门 《像法决疑经》:“本师灭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坐禅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  净土与禅、密、律

法门平等 普皆回向

人生态度小议

– 常作反思维 – 亲近善知识 – 随缘不攀缘 – 处处结善缘 – 处事常被动 – 看什么都好 – 低头看得破 – 生活要俭朴

附录: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解深密经》

八正道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 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

——《大智度论》

般若三种

文字般若 观照般若 实相般若

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和敬

见和同解 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 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 利和同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坛经》

吕洞宾在黄龙禅师处后偈语

一日清闲自在仙 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六神:灵、性、神、意、魄、魂)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 广修供养 忏悔业障 随喜功德 请转法轮 请佛住世 常随佛学 恒顺众生 普皆回向 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依智不依识 依义不依语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四念处

观身不净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观受是苦 四摄

布施 爱语 利行 同事 四魔

烦恼魔 五阴魔 死魔 天魔

四种念佛

实相念佛 观像念佛 观想念佛 持名念佛

神通五种

修通 报通 依通 妖通 鬼通

世尊十大弟子

舍利佛——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 富楼那——说法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迦旃延——论议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难陀——多闻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

苏东坡偈语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五不正见

身见 边见 见取见 戒禁取见 邪见 五浊

命浊 众生浊 烦恼浊 见浊 劫浊 五明

声明 工巧明 医方明 因明 内明 五不翻

一、秘密不翻 二、含多义不翻 三、此方无不翻 四、顺古不翻 五、尊重不翻


相关内容

  • 教育原理与艺术考试要点
  • 教育原理与艺术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主要考选择题,细节自己看书! 第二章 教育功能 一.教育的人口功能: 1.调控人口数量: 2.改善人口结构: 3.提高人口质量: 4.促进人口流动.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2.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

  •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鲁人版) 第11课: 1.青春期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性机能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急剧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2.怎样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①青春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 ②应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

  • 艺术修养与个人成长
  • 艺术修养与个人成长 引言:本文从艺术修养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作用谈起,从艺术修养与专业学习.艺术修养与身心健康.艺术修养与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入手,并对大学生中理工科学生和人文艺术类学生在对待"艺术修养"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予以点评,同时从宏观的角度,浅谈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做的一 ...

  • 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
  • 2008-01-25    汤一介    乾元国学圈    点击: 966 摘要:如果我们以儒家的"合天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来为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思想资源,以"同人我"(人我合一)的观念来解决"人与人" ...

  • 跆拳道总结
  • 跆拳道总结 跆拳道是一项重礼仪.强意志.健身体的体育运动,已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它发源于朝鲜半岛,同中国武术一样都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精神.跆拳道是人们把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通过肢体有力的运作表现出来,其所有动作都以自身的防卫本能作为基础,然后逐渐变为一种主观信 ...

  • 加强党性修养主要靠行动
  • 加强党性修养,主要靠行动 一 什么是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性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二 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 因为党性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所需具备的品质,包括:对国家.人民.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这也是党员区别于一般人民群众的基本特征.因此一 ...

  • 东方玄学核心思想是什么
  • 东方玄学核心思想是什么 东方玄学文化传播公司刘济熊 东方玄学融儒.道.佛.名.法.武.医,易,风水,辟谷等诸家学说经典,讨论世界有无.本末.动静.阴阳哲学,遵循自然规律,倡导孝道,修身养性,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爱护自然与保护环境,轻松快乐生活,传播健康.积极.正能量,引导人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促进人 ...

  • 2015大学生学习礼仪的心得体会
  • 第一篇 在大二的这个学期,我选修了魅力礼仪课程.我觉得这是作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选修课,所以在选择过程中我的态度非常谨慎.我觉得自身的修养还有欠缺,气质方面还打不到效果,经再三思量和对比后,之所以选修这门课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魅力礼仪>课程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礼 ...

  • 克己复礼--讲[论语]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历代以来的解释很多,如韩愈解释的"仁"为"博爱之谓仁",这是墨子的"兼爱"思想,还有宋明理学家讲的"诚&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