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分析

论文关键词:西部地区特色经济 论文摘 要:本文从特色经济的概念、理论基础和

特征出发.在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主导特色产业选择与应注意的问题.对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几

年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东西部地区差异日益加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

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国家在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为西部

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在国家有限的资金投入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得到最大

效益.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据此.西部地区应该依据本区域的特点.发展

特色经济.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一、特色经济的概念、理论基础和特征 有人认为特色经济就是区域经济;有人认为特色经济是效率经济;也有人认为特色经济就是

市场经济。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总体而言.特色经济主要是指

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区域优势资源为依托.依靠科学

技术和资源的差异性.形成具有规模化、异质化的特色产业群.能将产前、产中、产后诸多

环节连接起来.从而带动本行业、本地区的发展.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终能

够成为本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特色经济的提出主要是建立在优势理论基础之上的。最

早的优势理论是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主要观点是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

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如果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各国的资源就

能得到正确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继斯密之后.李嘉图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于1817年提出相

对优势理论.认为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存在差异.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并

在国家间进行交换.通过贸易增进利益。其后.赫克歇尔和俄林又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为基础.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简称H-O理论。该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中比较成本差异的

来源.认为各国国内商品价格比例或比较成本的不同.是由于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

和生产各种商品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重不同。 依据上述理论.我们认为区域应该集

中主要力量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获得比较利益.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由

于特色经济是比较而言的.特色经济也是可以转化的。今天视为特色的.明天就不一定有特

色;这方面有特色.其他方面就不一定有特色;这一层次上或范围内有特色.在另一层次上

或范围中就不一定有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讲.特色经济又是不断开拓进取、创新的经济。特

色经济具有开放性、优势性、规模性、连带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它是扬优成势的经济.也

是追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大力发展特色经

济才能把优势凝聚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empirenews.page--] 二、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

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贫困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虽然资源丰富.但在很大程度上尚

不能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现实的生产力。西部地区应冲破原区际分工中的角

色,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按照梯度理论的理念,发展自有特色,创造自有技术。特色经济

无疑是西部地区的必然选择。 西部地区虽属落后地区,但同样要面临国际化的竞争。在

国际竞争中,西部地区同样面临着技术革命的挑战。目前,各种新技术并不因其已在生产中

获得应用而放慢速度,而是在生产和开发两个方面迅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西部地区要适应国际化的这种竞争,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适用技术,开发特色产

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经济为方式。 西部地区资

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的39,3%,林木蓄积量占41,9%;草场面积占全国的89,6%;

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52,3%;煤炭约占60%;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金属矿产种类

繁多,储量巨大。西北西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黑金属和有色金属基地。同时,西部集中了我

国5大天然牧场,是重要的畜牧业区。这种优势不仅规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于开发和

利用资源,而且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保证。西部地区若要化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就

必须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明显,建设条件有利,技术起点高,具有较好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对整个经济发展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并形成产业群,逐步形成

本区域的特色经济。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往往愈是贫困地区的生育观念

愈陈旧、落后,在“多子多福”的观念支配下,西部地区的生育率居高不下。同时,三大产

业从业人员比例不协调。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全国2003年平均水平为49.1%.西部

地区都高于这一水平.最高的云南为72.7%。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从第一产业中分

化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必然趋势。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有效解决这一问

题的途径就是选择容纳劳动力很多的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 [1][2]下一页

三、特色经济发展中必须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特色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根据本区域

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所以区域选择某一产业作为

特色经济的主导特色产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本地区的特色资源为基础

以本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是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内在要求。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

资金、人才、技术缺乏,盲目追风,发展高技术产业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应紧抓资源优势型

产业,通过逐步加深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加相关产品的附加值来逐步增加区域竞争力,实现

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经济腾飞。区域的资源禀赋情况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

[!--empirenews.page--] (二)以市场为导向 特色经济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市场的作

用就不会是特色经济,而且没有市场前景的产业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因而,选择主导特色产

业时,一定要关注它是否具有市场前景,是否能快速占领市场,是否能快速将产品转化为利

润。 (三)注重产业关联度 西部地区在发展特色经济时应大力培植关联度大的特色

产业,并将其作为本区域的主导特色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其链条一般很长,对其他产业的

带动效应较大,因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同时由于环节较多,还可以达到产业持续

发展目的。反之则会使经济发展空间受限,导致经济发展不能持久。所以特色经济中主导特

色产业是否具有较大的关联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注重产业的潜在发展规

模 选择主导特色产业时,应首先预测其潜在发展规模。只有可以发展为较大规模的产业

才能不断获得规模效益,有可能不断发展适用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品

牌,有较大的带动效益,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应结合市场的需求情况,

预测产业的发展规模,着力培植具有较大规模趋势的产业。 (五)注重环境保护 西

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不能走牺牲环境促进发展的老路。从全国生

态系统脆弱程度排序来看,西部地区除广西为中度脆弱省份外,云南(0.5925)、内蒙古

(0.8045)、四川(0.6285)为强度脆弱省份;新疆(0.6537)、陕西(0.6613)、贵州(0.7153)、

甘肃(0.7821)、青海(0.8045)、西藏(0.8329)、宁夏(O.8353)为极强脆弱省份。西部地

区在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要注重循环经济理念的贯穿,防

止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增加环境成本,从而限制区域的后续发展空间。

(六)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地区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不断增强产业的竞

争力,而产业竞争力又突出表现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西部地区若想使本地区真正

形成特色经济,就要在利用资源特色优势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研

究,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还要注

重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使特色经济永葆活力。 (七)重视发展产业的动态调整 由

于区域内的各种条件都在不停变化着,因而在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区域内资源状况

的变化、区域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要选择与当前情况相符合的产业作为发

展重点,不能毫无目的地普遍发展,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发展,应该以变化的眼光来有侧重地

发展主导特色产业。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在制定本地区产业发展政策时,往往把着眼点

放在国家要优先发展的产业,很少考虑本地区的资源和要素禀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地区产

业结构趋同。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逐步踏上了特色经济发展之

路。如西藏提出了突出六大重点、五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宁夏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

农牧业为基础的加工产业;新疆的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在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上;内蒙古则发展以畜牧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云南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等。其中发展最好的当数内蒙古的特色经济,这一特色经济的成功培植使得内蒙古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其他省区应主动学习内蒙古特色经济的发展经验,重视特色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改善本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西部地区特色经济 论文摘 要:本文从特色经济的概念、理论基础和

特征出发.在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主导特色产业选择与应注意的问题.对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几

年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东西部地区差异日益加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

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国家在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为西部

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在国家有限的资金投入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得到最大

效益.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据此.西部地区应该依据本区域的特点.发展

特色经济.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一、特色经济的概念、理论基础和特征 有人认为特色经济就是区域经济;有人认为特色经济是效率经济;也有人认为特色经济就是

市场经济。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总体而言.特色经济主要是指

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区域优势资源为依托.依靠科学

技术和资源的差异性.形成具有规模化、异质化的特色产业群.能将产前、产中、产后诸多

环节连接起来.从而带动本行业、本地区的发展.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终能

够成为本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特色经济的提出主要是建立在优势理论基础之上的。最

早的优势理论是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主要观点是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

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如果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各国的资源就

能得到正确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继斯密之后.李嘉图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于1817年提出相

对优势理论.认为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存在差异.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并

在国家间进行交换.通过贸易增进利益。其后.赫克歇尔和俄林又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为基础.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简称H-O理论。该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中比较成本差异的

来源.认为各国国内商品价格比例或比较成本的不同.是由于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

和生产各种商品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重不同。 依据上述理论.我们认为区域应该集

中主要力量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获得比较利益.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由

于特色经济是比较而言的.特色经济也是可以转化的。今天视为特色的.明天就不一定有特

色;这方面有特色.其他方面就不一定有特色;这一层次上或范围内有特色.在另一层次上

或范围中就不一定有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讲.特色经济又是不断开拓进取、创新的经济。特

色经济具有开放性、优势性、规模性、连带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它是扬优成势的经济.也

是追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大力发展特色经

济才能把优势凝聚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empirenews.page--] 二、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

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贫困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虽然资源丰富.但在很大程度上尚

不能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现实的生产力。西部地区应冲破原区际分工中的角

色,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按照梯度理论的理念,发展自有特色,创造自有技术。特色经济

无疑是西部地区的必然选择。 西部地区虽属落后地区,但同样要面临国际化的竞争。在

国际竞争中,西部地区同样面临着技术革命的挑战。目前,各种新技术并不因其已在生产中

获得应用而放慢速度,而是在生产和开发两个方面迅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西部地区要适应国际化的这种竞争,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适用技术,开发特色产

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经济为方式。 西部地区资

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的39,3%,林木蓄积量占41,9%;草场面积占全国的89,6%;

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52,3%;煤炭约占60%;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金属矿产种类

繁多,储量巨大。西北西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黑金属和有色金属基地。同时,西部集中了我

国5大天然牧场,是重要的畜牧业区。这种优势不仅规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于开发和

利用资源,而且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保证。西部地区若要化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就

必须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明显,建设条件有利,技术起点高,具有较好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对整个经济发展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并形成产业群,逐步形成

本区域的特色经济。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往往愈是贫困地区的生育观念

愈陈旧、落后,在“多子多福”的观念支配下,西部地区的生育率居高不下。同时,三大产

业从业人员比例不协调。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全国2003年平均水平为49.1%.西部

地区都高于这一水平.最高的云南为72.7%。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从第一产业中分

化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必然趋势。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有效解决这一问

题的途径就是选择容纳劳动力很多的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 [1][2]下一页

三、特色经济发展中必须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特色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根据本区域

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所以区域选择某一产业作为

特色经济的主导特色产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本地区的特色资源为基础

以本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是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内在要求。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

资金、人才、技术缺乏,盲目追风,发展高技术产业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应紧抓资源优势型

产业,通过逐步加深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加相关产品的附加值来逐步增加区域竞争力,实现

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经济腾飞。区域的资源禀赋情况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

[!--empirenews.page--] (二)以市场为导向 特色经济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市场的作

用就不会是特色经济,而且没有市场前景的产业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因而,选择主导特色产

业时,一定要关注它是否具有市场前景,是否能快速占领市场,是否能快速将产品转化为利

润。 (三)注重产业关联度 西部地区在发展特色经济时应大力培植关联度大的特色

产业,并将其作为本区域的主导特色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其链条一般很长,对其他产业的

带动效应较大,因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同时由于环节较多,还可以达到产业持续

发展目的。反之则会使经济发展空间受限,导致经济发展不能持久。所以特色经济中主导特

色产业是否具有较大的关联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注重产业的潜在发展规

模 选择主导特色产业时,应首先预测其潜在发展规模。只有可以发展为较大规模的产业

才能不断获得规模效益,有可能不断发展适用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品

牌,有较大的带动效益,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应结合市场的需求情况,

预测产业的发展规模,着力培植具有较大规模趋势的产业。 (五)注重环境保护 西

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不能走牺牲环境促进发展的老路。从全国生

态系统脆弱程度排序来看,西部地区除广西为中度脆弱省份外,云南(0.5925)、内蒙古

(0.8045)、四川(0.6285)为强度脆弱省份;新疆(0.6537)、陕西(0.6613)、贵州(0.7153)、

甘肃(0.7821)、青海(0.8045)、西藏(0.8329)、宁夏(O.8353)为极强脆弱省份。西部地

区在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要注重循环经济理念的贯穿,防

止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增加环境成本,从而限制区域的后续发展空间。

(六)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地区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不断增强产业的竞

争力,而产业竞争力又突出表现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西部地区若想使本地区真正

形成特色经济,就要在利用资源特色优势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研

究,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还要注

重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使特色经济永葆活力。 (七)重视发展产业的动态调整 由

于区域内的各种条件都在不停变化着,因而在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区域内资源状况

的变化、区域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要选择与当前情况相符合的产业作为发

展重点,不能毫无目的地普遍发展,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发展,应该以变化的眼光来有侧重地

发展主导特色产业。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在制定本地区产业发展政策时,往往把着眼点

放在国家要优先发展的产业,很少考虑本地区的资源和要素禀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地区产

业结构趋同。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逐步踏上了特色经济发展之

路。如西藏提出了突出六大重点、五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宁夏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

农牧业为基础的加工产业;新疆的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在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上;内蒙古则发展以畜牧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云南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等。其中发展最好的当数内蒙古的特色经济,这一特色经济的成功培植使得内蒙古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其他省区应主动学习内蒙古特色经济的发展经验,重视特色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改善本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相关内容

  • 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产业结构原因分析
  • 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产业结构原因分析 张光全 (中共本溪市委党校,辽宁本溪117008) [摘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分配差距状况与地区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地区产业结构的 差异是三大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 ...

  • 西部大开发政策
  • 西部大开发政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发 ...

  • 人口社会学论文
  • 浅议瑷珲-腾冲线及当前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取 的鼓励人口向西部迁移的建议和对策 邵佳禹 摘要:瑷珲-腾冲线是胡焕庸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是关于中国人口地理分布密度特征的一个经典模型.我国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时,在进行人口向西部迁移时也以瑷珲-腾冲线为背景模版,集合了一系列的建议从而采取一些有建 ...

  • 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摘要:在总结西部地区农特产品市场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农特产品市场营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西部地区农特产品市场营销主要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问题:对策 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由于所处的区域经济基础差.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加之当地自身底 ...

  • 辩论:西部大开发引知更重要准备
  • 西部大开发背景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 ...

  •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 2008年3月 第29卷第1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r.,2008Vol.29,No.1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经济学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马海霞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 ...

  •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
  •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 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 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 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 ...

  • 关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 关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背景材料 1.2004年2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文章指出,西部大开发实施三年多来,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进展. 2.2003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 ...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 2012届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1.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合作发展研究 2.产业组织视角下的军民融合及其规制研究 3.陕西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4.我国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问题探讨 5.××省(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6.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7.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