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二、课程代码:12006520

三、课程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

四、课程负责人:李伟红

五、学时和学分:32学时,2学分

六、课程性质:选修

七、适用专业:测控

八、选课对象:大学本科二、三年级

九、预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机械原理

十、使用教材:廖念钊编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十一、参考书目:邢闽芳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十二、开课单位:光电工程学院

十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不仅是机械电子工业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基础,而且也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技术基础。可以说,没有互换性生产原则的指导,没有测量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电子工业不可能获得发展。《互换性与测员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及机电结合类各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结合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础知识。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等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

十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由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组成,它们有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又相互有密切的联系。互换性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要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本原理及各类结合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础知识。测量技术部分主要由实验课完成。要使学生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方法,接受测量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几何量测量的能力。作业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公差表格,合理选用公差配合,进行精度设计计算的重要手段。

十五、课程的主要内容:

1. 互换性、公差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1) 互换性的定义、实质及其分类,互换性与机械设计、制造、管理、使用等方面

的关系,互换性生产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公差的基本概念。

(3)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其及发展概况。

(4)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

(5) 互换性、公差与标准化的关系。

2. 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

(1) 有关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的术语及其定义。

(2) 有关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定义,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3)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体系与结构,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国标规定的公差带

与配合。

(4) 公差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测量技术基础

(1) 测量、检验的基本概念及在机械制造中的意义、作用。

(2) 测量的四要素。

(3) 量块的特性与作用。

(4) 计量器和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其基本术语。

4. 形状与位置公差

形状和位置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公差项目。

(1) 各种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及公等带。

(2) 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原则,可逆原则。

(3) 形位公差选用与标注方法。

5. 表面粗糙度

(1)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 表面粗糙度评定基准,评定参数与数值系列。

(3)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4) 表面粗糙度测量。

6.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1) 滚动轴承互换性的特点,滚动轴承与相配孔、轴结合的互换性要求。

(2) 滚动轴承公差配合中有关精度等级。

(3) 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配合的种类及其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与滚动轴承相配的孔、轴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图样标注。

7. 光滑极限量规

(1) 泰勒原则。

(2) 量规公差带。

(3) 量规设计。

8. 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1) 齿轮传动使用要求及互换性特点。

(2) 齿轮加工误差概述。

(3) 单个齿轮的评定指标。

(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5) 齿轮副的精度和齿侧间隙。

9. 尺寸链

(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含义。

(2) 尺寸链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 解尺寸链的方法:完全互换法和概率法。

十六、学时分配

(1) 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1学时

(2) 孔与轴的继续与配合 4学时

(3) 测量技术基础 2学时

(4) 形状和位置公差 8学时

(5) 表面粗糙度 1学时

(6)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2学时

(7) 光滑极限量规 2学时

(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9) 尺寸链 4学时 4学进

讲课小计 28学时

实验

共计

十七、能承担此课的教师:李伟红 8/2学时 32学时

大纲制订者:李伟红

大纲审定者: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二、课程代码:12006520

三、课程英文名称: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

四、课程负责人:李伟红

五、学时和学分:32学时,2学分

六、课程性质:选修

七、适用专业:测控

八、选课对象:大学本科二、三年级

九、预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机械原理

十、使用教材:廖念钊编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十一、参考书目:邢闽芳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十二、开课单位:光电工程学院

十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不仅是机械电子工业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基础,而且也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技术基础。可以说,没有互换性生产原则的指导,没有测量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电子工业不可能获得发展。《互换性与测员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及机电结合类各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结合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础知识。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等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

十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由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组成,它们有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又相互有密切的联系。互换性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要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本原理及各类结合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础知识。测量技术部分主要由实验课完成。要使学生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方法,接受测量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几何量测量的能力。作业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公差表格,合理选用公差配合,进行精度设计计算的重要手段。

十五、课程的主要内容:

1. 互换性、公差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1) 互换性的定义、实质及其分类,互换性与机械设计、制造、管理、使用等方面

的关系,互换性生产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公差的基本概念。

(3)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其及发展概况。

(4)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

(5) 互换性、公差与标准化的关系。

2. 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

(1) 有关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的术语及其定义。

(2) 有关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定义,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3)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体系与结构,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国标规定的公差带

与配合。

(4) 公差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测量技术基础

(1) 测量、检验的基本概念及在机械制造中的意义、作用。

(2) 测量的四要素。

(3) 量块的特性与作用。

(4) 计量器和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其基本术语。

4. 形状与位置公差

形状和位置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公差项目。

(1) 各种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及公等带。

(2) 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原则,可逆原则。

(3) 形位公差选用与标注方法。

5. 表面粗糙度

(1)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 表面粗糙度评定基准,评定参数与数值系列。

(3)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4) 表面粗糙度测量。

6.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1) 滚动轴承互换性的特点,滚动轴承与相配孔、轴结合的互换性要求。

(2) 滚动轴承公差配合中有关精度等级。

(3) 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配合的种类及其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与滚动轴承相配的孔、轴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图样标注。

7. 光滑极限量规

(1) 泰勒原则。

(2) 量规公差带。

(3) 量规设计。

8. 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1) 齿轮传动使用要求及互换性特点。

(2) 齿轮加工误差概述。

(3) 单个齿轮的评定指标。

(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5) 齿轮副的精度和齿侧间隙。

9. 尺寸链

(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含义。

(2) 尺寸链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 解尺寸链的方法:完全互换法和概率法。

十六、学时分配

(1) 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1学时

(2) 孔与轴的继续与配合 4学时

(3) 测量技术基础 2学时

(4) 形状和位置公差 8学时

(5) 表面粗糙度 1学时

(6)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2学时

(7) 光滑极限量规 2学时

(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9) 尺寸链 4学时 4学进

讲课小计 28学时

实验

共计

十七、能承担此课的教师:李伟红 8/2学时 32学时

大纲制订者:李伟红

大纲审定者:


相关内容

  •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教务处<关于课程标准的编制要求>来制定的,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 ...

  • 11.[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二) 适用专业 本标准适用于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 学时 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60标准学时. 二. 课程定位 (一)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及必须对机械知识有所了解的其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 ...

  • 现代飞机制造技术之飞机装配复习题
  • 第二节.飞机研制工作的一般过程及特殊要求 1.飞机研制工作一般包括哪几个过程? 飞机研制的一般过程包括:概念性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原型机试制.原型机试飞.批生产(准备). 第三节.飞机装配准确度和飞机装配过程 1.简述飞机结构的分解.以及设计分离面和工艺分离面的定义. 某些部件.段件和组合件之 ...

  • 模具钳工技术
  • <模具钳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模具钳工技术 学时:56 授课对象:模具设计与制造高职生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l ...

  • 课程英文翻译
  • 课程的英文词汇() 雕塑艺术欣赏 Appreciation of Sculptural Art 调节装置 Regulation Equipment 动态规划 Dynamic Programming 动态无损检测 Dynamic Non-Destruction Measurement 动态信号分析与仪 ...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 第一章 什么叫互换性?为什么说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原则? 答:(1)互换性是指机器零件(或部件)相互之间可以代换且能保证使用要 求的一种特性. (2)因为互换性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1-2 按互 ...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模拟试卷及答案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某一尺寸进行系列测量得到一列测得值,测量精度明显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此温度误差为(A)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粗大误差 2.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叫(A) A.相对误差 B.极限误差 ...

  • 互换性实验报告样本
  • 1.给出IEA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学科定义. 答: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生活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2.简述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发展特点. 答:(1).19世纪末 ...

  • 互换性试题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复习资料 一. 是非判断题:(是划"√"非划"×") 1.只要将零件的基本尺寸一致,则零件就具有互换性. (×) 2.数字为正的偏差称为上偏差,数字为负的偏差称为下偏差. (×) 3.误差是加工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公差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