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的作用

  摘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淡化知识”的呼声此起彼伏,而素有枯燥之称的陈述性知识自然成了众矢之的。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有正确认识。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在帮助学习新知识、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和促进思维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陈述性知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74-01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流行起来。由此,语文知识就从高高在上的地位被拉了下来,尤其是素有枯燥之称的陈述性知识。人们认为这类知识非常机械、僵化,所以提出“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主张,不可否认,其主观动机当然是好的。但仔细思量,不无偏颇之处。把知识传授中的缺点和错误,归罪于知识本身,这是很荒谬的。其实,知识之于人(尤其学生个体)的发展,就好比是水之源、木之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知识的一种――陈述性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陈述性知识的概念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它是一种静态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一般被认为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用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界定的语文知识。韩雪屏在对语文知识的分类时,把语文的陈述性知识认为是语文规律的陈述性知识,这种知识指的是从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等基础理论学科中提取出来的最精要的、对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最有用的知识。这类知识大部分以三种形式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命题、命题网络。   二、语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的作用   (一)陈述性知识可以帮助学习新知识和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指出,学习的条件之一就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基础知识(就是陈述性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有了很多陈述性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可能性也会增大,那么学生的学习将变得有意义。总之,从建构主义来说,现代的学习观是人们基于已知的旧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积累的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改的背景下,人们提出要重视语文实践,重视程序性知识,不要过多注重那些僵化的陈述性知识。其实,仔细思考,这是不合理的。试想一下,如果真是那样,那岂不是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吗?在语文教学中,程序性知识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通过陈述性知识的纳入,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语文任务,才能获得关于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而且陈述性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非常有益。   就拿写作技能来说,陈述性知识对写作技能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划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由于可以直接用语言描述,属于陈述性知识。Hayes & Flower认为,长时记忆中与写作有关的知识包括主题知识、读者知识和修辞。陈述性知识越丰富,越会有大量的写作观念产生,写作时就不会出现不知道该写什么以及该如何下笔的问题了。同样,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语塞现象也是由于缺乏有关主题的陈述性知识造成的。   (三)陈述性知识肩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双重角色   “语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上看,它是指语文学科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是语文学科独有的“个性修养”,应该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包括语感能力)等等。从广义上看,语文素养包括狭义上的语文素养,以及与其有关联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品位等方面。陈述性知识属于语文知识层面,而语文知识不仅是其他素养目标养成的基础,语文知识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素养目标,语文知识的双重身份使语文知识本身在语文素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由此,可以看出,陈述性知识作为语文知识的一部分,作为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其作用之大。   (四)陈述性知识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是经过历史锤炼、淘洗而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产,尤其那些原理、概念都是经过人们反复推敲,验证而产生的,其自身内部就体现了人们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这些具有逻辑思维的陈述性知识对自身的思维发展也有作用。   总之,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追求合理的新的教育理念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权衡全局,在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忽视学生掌握系统的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所反对的只是教学陈述性知识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对语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要有正确认识,尤其对于它的积极作用,这样才会使教学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4).

  摘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淡化知识”的呼声此起彼伏,而素有枯燥之称的陈述性知识自然成了众矢之的。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有正确认识。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在帮助学习新知识、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和促进思维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陈述性知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74-01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流行起来。由此,语文知识就从高高在上的地位被拉了下来,尤其是素有枯燥之称的陈述性知识。人们认为这类知识非常机械、僵化,所以提出“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主张,不可否认,其主观动机当然是好的。但仔细思量,不无偏颇之处。把知识传授中的缺点和错误,归罪于知识本身,这是很荒谬的。其实,知识之于人(尤其学生个体)的发展,就好比是水之源、木之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知识的一种――陈述性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陈述性知识的概念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它是一种静态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一般被认为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用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界定的语文知识。韩雪屏在对语文知识的分类时,把语文的陈述性知识认为是语文规律的陈述性知识,这种知识指的是从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等基础理论学科中提取出来的最精要的、对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最有用的知识。这类知识大部分以三种形式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命题、命题网络。   二、语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的作用   (一)陈述性知识可以帮助学习新知识和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指出,学习的条件之一就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基础知识(就是陈述性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有了很多陈述性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可能性也会增大,那么学生的学习将变得有意义。总之,从建构主义来说,现代的学习观是人们基于已知的旧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积累的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改的背景下,人们提出要重视语文实践,重视程序性知识,不要过多注重那些僵化的陈述性知识。其实,仔细思考,这是不合理的。试想一下,如果真是那样,那岂不是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吗?在语文教学中,程序性知识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通过陈述性知识的纳入,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语文任务,才能获得关于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而且陈述性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非常有益。   就拿写作技能来说,陈述性知识对写作技能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划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由于可以直接用语言描述,属于陈述性知识。Hayes & Flower认为,长时记忆中与写作有关的知识包括主题知识、读者知识和修辞。陈述性知识越丰富,越会有大量的写作观念产生,写作时就不会出现不知道该写什么以及该如何下笔的问题了。同样,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语塞现象也是由于缺乏有关主题的陈述性知识造成的。   (三)陈述性知识肩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双重角色   “语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上看,它是指语文学科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是语文学科独有的“个性修养”,应该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包括语感能力)等等。从广义上看,语文素养包括狭义上的语文素养,以及与其有关联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品位等方面。陈述性知识属于语文知识层面,而语文知识不仅是其他素养目标养成的基础,语文知识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素养目标,语文知识的双重身份使语文知识本身在语文素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由此,可以看出,陈述性知识作为语文知识的一部分,作为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其作用之大。   (四)陈述性知识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是经过历史锤炼、淘洗而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产,尤其那些原理、概念都是经过人们反复推敲,验证而产生的,其自身内部就体现了人们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这些具有逻辑思维的陈述性知识对自身的思维发展也有作用。   总之,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追求合理的新的教育理念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权衡全局,在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忽视学生掌握系统的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所反对的只是教学陈述性知识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对语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要有正确认识,尤其对于它的积极作用,这样才会使教学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4).


相关内容

  •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1
  •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某课题是指向实践和应用问题的研究,但又不能达到可应用的水平.该课题是属于( )的研究. A .基础理论研究 B .外推的基础科学研究 C .应用水平研究 D .实践水平研究 2.中学心理学的性质是( ) A .自然科学 B .社会科 ...

  • 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陈述方式
  • 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陈述方式 高三数学 邱振均 摘要: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新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遵循七个原则,数学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可以采用五要素方式. 关键字: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 ...

  • 高等教育心理学[1]
  •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心理学 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也可称作研究行为的科学. 个体心理 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心理特性,人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 ...

  •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教育心理学是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 ...

  • 如 何 说 课
  • 如 何 说 课 鄞州教研室 闻黎明 E-mail: 第一部分 一.说课的概念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二.说课的目的 说课教师按照课的教学设想.设计思路及理论依据,利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分析,把自己的教 ...

  • 教师说课技巧:说课中的注意事项
  • 中公教育专家指导:说课考评制度已有多年,许多人对于说课的特点.要求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了解得还不是很清楚.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1.说课的理论性 说课重在说理,这个"理"就是理论和原理.然而,一些教师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例如,在"说教学方法&q ...

  • 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 点击数:797 次  录入时间:2010-4-12 16:47:00  编辑:walter-75 一.物理教学目标的内涵.特点与功能 (一)物理教学目标的内涵 美国的课程专家布卢姆(B.S Bloom)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指导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 ...

  • 第八章 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高等教师岗前培训材料)
  • 第八章 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评价目标] 1. 识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心智技能.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等术语. 2. 理解学习策略的内涵,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3. 了解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心智技能的实质. 4. 运用心智技能形 ...

  • 小学语文知识要点
  • 一年级知识要点 内容 汉语 拼音 要点 1.能记会写音序表的大小写字母. 2.能记会写会拼读音节. 3.整体认读音节 1.能认读要求认读的生字,会组词并与形近 字相区别. 2.能按笔顺写要求会写的字,能够说出字的 笔顺. 3. 能够说出笔画名称和汉字的结构及偏旁部 首.会准确数笔画. 4.认识学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