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运会辽宁体育场馆建设及其后效应研究付革,等
十二届全运会辽宁体育场馆建设
及其后效应研究
付
革(东北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大连
116025)
王洁群(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摘
要
国务院批准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于
的运行中心、接待中心、新闻中心。2009年9月28日,位于浑南奥体中心东侧的辽宁体育训练中心游泳馆及网球中心隆重竣工。作为辽宁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的重要场馆,辽宁体育训练中心游泳馆与网球中心占地面积9.3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万平方米。两座场馆都是参照奥运标准建设,不仅设施一流,而且达到了举办国际室内单项体育比赛的标准。网球决赛馆同时也是一座多功能体育馆,可承办网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举重、摔跤、柔道等多个项目的比赛,可谓是“一馆多能”。辽宁体育训练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场
2013年在辽宁举行。省政府也将办好全运写入政府工
作报告,有决心在辽宁举办一次全新的全运会,我们应该认清全运会性质和变化,借鉴以往举办城市的成功经验。抓住承办大型赛事的机遇,规划体育场馆的建设,挖掘其产生的后效应,全面发展辽宁经济,提升辽宁经济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十二运辽宁体育场馆
1承办十二运辽宁体育场馆的建设状况馆———万人比赛训练综合馆也于2009年10月16日落成。大连体育中心计划总投资48.8亿元,由“一场四馆”及综合服务区组成。到2011年底,整个体育中心将全部建设完工。
十二届全运会所设的31个大项分别安排在辽宁的14个城市进行。形成了全省共办全运会,推动辽宁共同发展的格局。辽宁承办十二运会需要87个比赛场馆。采取“改建为主,新建为辅,长远规划,服务大众”的原则。现有53个,正在建设的16个,拟建的18个。目前一场体育场馆建设的热潮,席卷辽宁各地。省领导提出了各市都要建“一场三馆一中心”的要求。总投资近20亿元辽宁体育训练中心省属沈阳浑南体育训练中心和投资10多亿元的省射击射箭中心(柏叶基地)已于2009年底竣工。
集训练、竞赛和全民健身为一体的辽宁省体育训练中心选址在沈阳浑南黄金地段,与奥体中心交相辉映,如此大型的体育训练基地在辽宁历史上是首次建设。浑南新城作为全运会主赛场所在地,将建设“三村三中心”,地点位于浑南新城南北轴的东侧。“三村”是指官员村、运动员村和媒体村;“三中心”是指全运会
2后奥运时代沈阳体育场馆经营状况
大型体育场馆是为大型比赛而修建的,而且投资巨大,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大型比赛的需要。赛事过后场馆可持续的经营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的关注点。沈阳市奥体中心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基本上确立了“以体为本”的理念,场馆经营性开放比率不断提高,经营领域也不断拓宽。体育场馆经营项目投资、引进和管理,由过去的政府单一型逐步形成场馆、社会、企业、外资等多元化的参与局面。经营项目逐渐多样化,除“以体为本”,提供体育活动、竞赛项目外,还提供健身娱乐、保健康复、旅游休闲、文艺演出、商务会展以及餐饮服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作者简介:付革(1967-),男,本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基金项目:201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0DGL009)。
随着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沈阳奥体中心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管理利用被提上了日程。大部分体育场馆已从行政管理方式转向企业化经营趋势,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益成为了场馆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大型场馆维护和运营缺少必要的资金保障;体育场地的结构不尽合理;体育场地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体育场地建设地区分布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的不完善:场馆建设的选址;场馆经营的模式;场馆管理的模式。
“共赢”以此体现。而山东第十一届全运会,场馆建设直接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大致创造250亿元的
GDP,提供了8.99万个就业岗位;与场馆建设同时进
行的配套设施建设,其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总量为
1000个亿。创造了1722亿元的GDP。提供了62.7万
个就业岗位。
筹备十一运会期间,山东省新建训练场馆17个、改造20个;修建、改建全运村、城市主干道、飞机场、火车站、港口、公共服务、城市文化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城市绿化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m2以上,城市规
3十二运体育场馆建设的“辐射”效应分析划发展进一步优化。十届全运会后,江苏也拉动、建设了一个新城区———河西新区,成为城市新的中心区。
大型运动会需要众多体育竞赛场馆和配套设施,国际经验证明,筹办大型运动会特别是综合性的、国际性的运动会将显著提升主办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以此来带动经济增长。1988年汉城主办奥运会的一个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本国的经济飞跃寻求第二次发展契机,尽管总投资高达31亿多美元,是前所未有的数字,但是他们用有所值,不仅彻底改变了汉城的面貌,而且有力地带动了韩国各个经济系统的发展。专家认为,1980-1988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之所以能够翻一番经济年平均增长9%,其中1998年达到2位数,奥运会的有力刺激是主要因素之一。
全运会赛事既要有场馆建设又要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这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将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广东省在九运会场馆建设方面投资40亿元,其中18亿元是省政府财政拨款,其余22亿元由各赛区市、县、区筹资解决。九运会开创了全运会场馆建设市场化、商业化的先河。江苏省十运会场馆建设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赛场不再集中在中心城市及其周边,而是遍布江苏省所有13个省辖市。其融资方式已经演化为典型的建设—营运—转让项目的结构模式,即成为由政府、发起人、贷款人、承包商、特许经营人及融资公司等各方共同参与、协调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社会融资模式下建设起来的全运会体育场馆,一方面满足了全运会举办期间训练、比赛和观赏的需求,为体育竞技者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平台,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次精彩的竞技展示,保证全运会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注意赛后利用,又满足了全民健身和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的需要,将文化、体育、会展、旅游、商贸、娱乐等融入其中,
广东省通过举办六运会、九运会,使广州市的城市建——设提前了10-15年,并拉动、兴起了一个新城区—天河区。1987年六运会时,天河体育中心周围还是一片菜地,2001年九运会时,那里已成为繁华的闹市区。全运会也将让辽宁道路交通建设大跨步发展。为全运会新建和改建的轻轨、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也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生存、强大的关键。文化的软实力建设才是体育事业发展壮大及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省的必由之路。我们应放弃单纯的竞技成绩及经济效益追求,充分把握文化价值,展示各运动项目中的文化内涵,将“饱含着文化的运动”这一概念渗入公众的内心,让他们通过运动的魅力感受文化,透过文化的阐释更深刻的理解运动,使运动的影响更为深刻,打动人心。印制全运承办城市的风光、文化纪念册,宣传和推广体育及城市文化。借全运会的推广,文化的宣传和普及,采取多种营销措施,营销赛会的资源和品牌、赛会所在地的文化及那些具有民族和传统特色的,或者特有的优势文化资源,从而营销整个赛会承办地点的城市品牌形象。开辟具有健身指导意义的特色旅游项目,通过特色体育名城、健身基地、讲述代表性运动相关的文化。透过体育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陆亨伯,谢萍萍,郑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
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典型体育场馆的分析[J].
(下转第6页)
查年金现值表,当利率为14%,期限4年的年金现值系数为2.914,期限为10年的年金现值系数为
参考文献:
5.216。
旧空调的年均使用成本(单位:元)=(200000-
[1]何勇.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构建的
理论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
2000)÷2.914+2000×14%+1000=78227.8
新空调的年均使用成本(单位:元)=(220000-
[2]王艳,魏来.奥运争光竞技体育服务产品提供方
式的实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
——以南[3]兰兰.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培育策略—宁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9,(6).
3500)÷5.216+3500×l4%+6000=47996.90
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新空调的年使用成本低于继续使用旧空调的年均使用成本,而旧空调的有效使用年限只有四年,四年以后要更新。因此,现在更新有利。
目前,体育在经营管理中做好事前的投资决策、事中检查、事后分析显得十分重要,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活。把好投资决策关,是增加社会效益的关键,也是避免经营决策失误的重要措施。作为从事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应该经常抓好投资决策这项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政策出台提供基础,精打细算,增收节支,这是十分必要的。
[4]赵伟.在我国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4).
[5]宋秀丽.后奥运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探
析[J].体育与科学,2008,(5).
——[6]王进,顾璕佶.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的路径选择—
BOT向PFI的转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0,(4).
(收稿日期:2011—04—20)
!!!!!!!!!!!!!!!!!!!!!!!!!!!!!!!!!!!!!!!!!!!!!!!!!!!!!!!!!!!!!!!!!!!!!!!!!!!!!!!!!!!
(上接第10页)2004,(4):445-447.
[4]马运超,孙晋海.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体育设施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4):27-30.
凸现。兴建符合城市体育功能定位的大型体育场馆,是推动体育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城市体育场馆的修建对于提高城市的经济增长会产生超出预期的效果。
[5]史兵,王宇红.关于构建国家体育地理信息系
参考文献:
统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1-8.
[6]陈旸.基于GIS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1]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9,7.
研究[J].经济地理,2010,(8):1254-1258.
[7]郑美艳,王正伦,张艳.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国民
经济评价研究(Ⅱ)———经济合理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
[2]陈林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政策选
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3):75-82.
[3]马志和,马志强,戴健,等.“中心地理论”与城市
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收稿日期:2011—04—20)
!!!!!!!!!!!!!!!!!!!!!!!!!!!!!!!!!!!!!!!!!!!!!!!!!!!!!!!!!!!!!!!!!!!!!!!!!!!!!!!!!!!
(上接第12页)1056-1058.
[4]石岩.中外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比较研
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10.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5-7.
[2]曾庆贺,马书军,陈元欣,等.大型体育场馆市场
化供给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17-20.
[5]李洋,荆雯.承办十二运会对辽宁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作用的初探[J].体育世界,2010,(8):69-71.
(收稿日期:2011—04—20)
[3]喻小红,朱翔,朱佩娟.公共体育场馆产业化发
展的对策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
十二届全运会辽宁体育场馆建设及其后效应研究付革,等
十二届全运会辽宁体育场馆建设
及其后效应研究
付
革(东北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大连
116025)
王洁群(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摘
要
国务院批准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于
的运行中心、接待中心、新闻中心。2009年9月28日,位于浑南奥体中心东侧的辽宁体育训练中心游泳馆及网球中心隆重竣工。作为辽宁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的重要场馆,辽宁体育训练中心游泳馆与网球中心占地面积9.3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万平方米。两座场馆都是参照奥运标准建设,不仅设施一流,而且达到了举办国际室内单项体育比赛的标准。网球决赛馆同时也是一座多功能体育馆,可承办网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举重、摔跤、柔道等多个项目的比赛,可谓是“一馆多能”。辽宁体育训练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场
2013年在辽宁举行。省政府也将办好全运写入政府工
作报告,有决心在辽宁举办一次全新的全运会,我们应该认清全运会性质和变化,借鉴以往举办城市的成功经验。抓住承办大型赛事的机遇,规划体育场馆的建设,挖掘其产生的后效应,全面发展辽宁经济,提升辽宁经济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十二运辽宁体育场馆
1承办十二运辽宁体育场馆的建设状况馆———万人比赛训练综合馆也于2009年10月16日落成。大连体育中心计划总投资48.8亿元,由“一场四馆”及综合服务区组成。到2011年底,整个体育中心将全部建设完工。
十二届全运会所设的31个大项分别安排在辽宁的14个城市进行。形成了全省共办全运会,推动辽宁共同发展的格局。辽宁承办十二运会需要87个比赛场馆。采取“改建为主,新建为辅,长远规划,服务大众”的原则。现有53个,正在建设的16个,拟建的18个。目前一场体育场馆建设的热潮,席卷辽宁各地。省领导提出了各市都要建“一场三馆一中心”的要求。总投资近20亿元辽宁体育训练中心省属沈阳浑南体育训练中心和投资10多亿元的省射击射箭中心(柏叶基地)已于2009年底竣工。
集训练、竞赛和全民健身为一体的辽宁省体育训练中心选址在沈阳浑南黄金地段,与奥体中心交相辉映,如此大型的体育训练基地在辽宁历史上是首次建设。浑南新城作为全运会主赛场所在地,将建设“三村三中心”,地点位于浑南新城南北轴的东侧。“三村”是指官员村、运动员村和媒体村;“三中心”是指全运会
2后奥运时代沈阳体育场馆经营状况
大型体育场馆是为大型比赛而修建的,而且投资巨大,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大型比赛的需要。赛事过后场馆可持续的经营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的关注点。沈阳市奥体中心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基本上确立了“以体为本”的理念,场馆经营性开放比率不断提高,经营领域也不断拓宽。体育场馆经营项目投资、引进和管理,由过去的政府单一型逐步形成场馆、社会、企业、外资等多元化的参与局面。经营项目逐渐多样化,除“以体为本”,提供体育活动、竞赛项目外,还提供健身娱乐、保健康复、旅游休闲、文艺演出、商务会展以及餐饮服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作者简介:付革(1967-),男,本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基金项目:201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0DGL009)。
随着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沈阳奥体中心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管理利用被提上了日程。大部分体育场馆已从行政管理方式转向企业化经营趋势,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益成为了场馆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大型场馆维护和运营缺少必要的资金保障;体育场地的结构不尽合理;体育场地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体育场地建设地区分布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的不完善:场馆建设的选址;场馆经营的模式;场馆管理的模式。
“共赢”以此体现。而山东第十一届全运会,场馆建设直接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大致创造250亿元的
GDP,提供了8.99万个就业岗位;与场馆建设同时进
行的配套设施建设,其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总量为
1000个亿。创造了1722亿元的GDP。提供了62.7万
个就业岗位。
筹备十一运会期间,山东省新建训练场馆17个、改造20个;修建、改建全运村、城市主干道、飞机场、火车站、港口、公共服务、城市文化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城市绿化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m2以上,城市规
3十二运体育场馆建设的“辐射”效应分析划发展进一步优化。十届全运会后,江苏也拉动、建设了一个新城区———河西新区,成为城市新的中心区。
大型运动会需要众多体育竞赛场馆和配套设施,国际经验证明,筹办大型运动会特别是综合性的、国际性的运动会将显著提升主办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以此来带动经济增长。1988年汉城主办奥运会的一个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本国的经济飞跃寻求第二次发展契机,尽管总投资高达31亿多美元,是前所未有的数字,但是他们用有所值,不仅彻底改变了汉城的面貌,而且有力地带动了韩国各个经济系统的发展。专家认为,1980-1988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之所以能够翻一番经济年平均增长9%,其中1998年达到2位数,奥运会的有力刺激是主要因素之一。
全运会赛事既要有场馆建设又要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这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将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广东省在九运会场馆建设方面投资40亿元,其中18亿元是省政府财政拨款,其余22亿元由各赛区市、县、区筹资解决。九运会开创了全运会场馆建设市场化、商业化的先河。江苏省十运会场馆建设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赛场不再集中在中心城市及其周边,而是遍布江苏省所有13个省辖市。其融资方式已经演化为典型的建设—营运—转让项目的结构模式,即成为由政府、发起人、贷款人、承包商、特许经营人及融资公司等各方共同参与、协调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社会融资模式下建设起来的全运会体育场馆,一方面满足了全运会举办期间训练、比赛和观赏的需求,为体育竞技者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平台,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次精彩的竞技展示,保证全运会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注意赛后利用,又满足了全民健身和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的需要,将文化、体育、会展、旅游、商贸、娱乐等融入其中,
广东省通过举办六运会、九运会,使广州市的城市建——设提前了10-15年,并拉动、兴起了一个新城区—天河区。1987年六运会时,天河体育中心周围还是一片菜地,2001年九运会时,那里已成为繁华的闹市区。全运会也将让辽宁道路交通建设大跨步发展。为全运会新建和改建的轻轨、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也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生存、强大的关键。文化的软实力建设才是体育事业发展壮大及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省的必由之路。我们应放弃单纯的竞技成绩及经济效益追求,充分把握文化价值,展示各运动项目中的文化内涵,将“饱含着文化的运动”这一概念渗入公众的内心,让他们通过运动的魅力感受文化,透过文化的阐释更深刻的理解运动,使运动的影响更为深刻,打动人心。印制全运承办城市的风光、文化纪念册,宣传和推广体育及城市文化。借全运会的推广,文化的宣传和普及,采取多种营销措施,营销赛会的资源和品牌、赛会所在地的文化及那些具有民族和传统特色的,或者特有的优势文化资源,从而营销整个赛会承办地点的城市品牌形象。开辟具有健身指导意义的特色旅游项目,通过特色体育名城、健身基地、讲述代表性运动相关的文化。透过体育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陆亨伯,谢萍萍,郑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
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典型体育场馆的分析[J].
(下转第6页)
查年金现值表,当利率为14%,期限4年的年金现值系数为2.914,期限为10年的年金现值系数为
参考文献:
5.216。
旧空调的年均使用成本(单位:元)=(200000-
[1]何勇.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构建的
理论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
2000)÷2.914+2000×14%+1000=78227.8
新空调的年均使用成本(单位:元)=(220000-
[2]王艳,魏来.奥运争光竞技体育服务产品提供方
式的实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
——以南[3]兰兰.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培育策略—宁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9,(6).
3500)÷5.216+3500×l4%+6000=47996.90
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新空调的年使用成本低于继续使用旧空调的年均使用成本,而旧空调的有效使用年限只有四年,四年以后要更新。因此,现在更新有利。
目前,体育在经营管理中做好事前的投资决策、事中检查、事后分析显得十分重要,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活。把好投资决策关,是增加社会效益的关键,也是避免经营决策失误的重要措施。作为从事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应该经常抓好投资决策这项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政策出台提供基础,精打细算,增收节支,这是十分必要的。
[4]赵伟.在我国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4).
[5]宋秀丽.后奥运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探
析[J].体育与科学,2008,(5).
——[6]王进,顾璕佶.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的路径选择—
BOT向PFI的转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0,(4).
(收稿日期:2011—04—20)
!!!!!!!!!!!!!!!!!!!!!!!!!!!!!!!!!!!!!!!!!!!!!!!!!!!!!!!!!!!!!!!!!!!!!!!!!!!!!!!!!!!
(上接第10页)2004,(4):445-447.
[4]马运超,孙晋海.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体育设施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4):27-30.
凸现。兴建符合城市体育功能定位的大型体育场馆,是推动体育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城市体育场馆的修建对于提高城市的经济增长会产生超出预期的效果。
[5]史兵,王宇红.关于构建国家体育地理信息系
参考文献:
统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1-8.
[6]陈旸.基于GIS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1]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9,7.
研究[J].经济地理,2010,(8):1254-1258.
[7]郑美艳,王正伦,张艳.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国民
经济评价研究(Ⅱ)———经济合理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
[2]陈林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政策选
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3):75-82.
[3]马志和,马志强,戴健,等.“中心地理论”与城市
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收稿日期:2011—04—20)
!!!!!!!!!!!!!!!!!!!!!!!!!!!!!!!!!!!!!!!!!!!!!!!!!!!!!!!!!!!!!!!!!!!!!!!!!!!!!!!!!!!
(上接第12页)1056-1058.
[4]石岩.中外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比较研
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10.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5-7.
[2]曾庆贺,马书军,陈元欣,等.大型体育场馆市场
化供给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17-20.
[5]李洋,荆雯.承办十二运会对辽宁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作用的初探[J].体育世界,2010,(8):69-71.
(收稿日期:2011—04—20)
[3]喻小红,朱翔,朱佩娟.公共体育场馆产业化发
展的对策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