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性质实验

实验1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

姓名:王婷 学号:41007188 班级:化学四班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技巧;

2. 初步掌握本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氧气的制备方法:

△MnO 21. 氯酸钾法: 2KclO3 2KCl+3O2↑

2. 高锰酸钾法:2MnO 4 + MnO2 + O2↑

MnO2 3. 过氧化氢法: 2H2O 22O + O2↑

4. 氧气的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O 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O 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 2约30mL) 。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

(1)O 2 + S = SO2 (条件:点燃)

(2) O2 + P = P2O 5 (条件:点燃)

(3) O2 + C = CO2 (条件:点燃)

(4) O2 + Fe = Fe3O 4 (条件:点燃)

三、实验仪器

硬质大试管、锥形瓶、分液漏斗、橡皮塞、玻璃弯管、酒精灯、火柴、垫木、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橡皮软管、铁架台(配铁夹) 、玻璃棒、药匙、脱脂棉、托盘天平、燃烧匙、大烧杯、坩埚钳、细河砂、镊子、试管及试管架

四、实验药品

KClO 3、MnO 2、KMnO 4、30% H2O 2、红磷、硫黄、木炭、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

五、实验内容

1.O 2的制取与收集

(1)KMnO 4加热分解法

取15g KMnO4入硬质试管中,管口放好脱脂棉后,塞紧单孔塞。否则,药品会随产生的气流喷向试管口。KMnO 4反应安全, 约可得1000mL 的O 2。装置如下图,点燃酒精灯后,先均匀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试管的中下部加热,导气管开始有气泡冒出,待

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即表示管中空气排尽,这时将导气管伸进集气瓶集气。当气泡量略有减小时,可移动酒精灯向试管底部加热。当集气瓶口冒出第一个气泡时,表示已集满O 2,这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如此连续收集6瓶。实验完毕,

先取出导管再撤离灯火,以防水被倒吸。

(2)H2O 2分解法

在蒸馏烧瓶中装入0.5~1.5g MnO2,用带有分液漏斗的塞子塞

住烧瓶,分液漏斗中装入H 2O 2,其质量分数以10%~15%为宜(与水的

体积比:1∶1~1∶4) 。溶液中H 2O 2过少,反应太慢,过多则因反应剧烈而引起爆炸事故。30%的H 2O 2 20mL ,完全分解后可收集到O 2约2000mL 。由于H 2O 2易分解,稀释时应当用蒸馏水,并在用前稀释。实验装置如图2。H 2O 2制O 2不用加热,常温下即可反应。

图2 H2O 2分解制取氧气装置

2.O 2的性质

(1)硫在O 2中的燃烧

取一洁净的燃烧匙,放入少量硫黄粉,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将燃着的硫匙由上往下缓缓伸进集有O 2的集气瓶中,这时火焰的颜色呈现为明亮的蓝紫色,并伴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生成。为避免污染空气,将燃烧匙取出后及时淬入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

(2)磷在O 2 中的燃烧

将燃烧匙处理干净后,放入少量红磷,点燃后,缓慢伸进盛满O 2的集气瓶中,火焰呈亮黄色,并有大量白烟附着在瓶壁上。取出燃烧匙,及时淬入冷水中处理,以免污染空气。

(3)碳在O 2中的燃烧

用坩埚钳或镊子夹取一小段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再缓慢伸进盛满O 2的集气瓶中,可看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并发出白光。给此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

(4)铁在O 2中的燃烧

准备一条铁丝(粗细以石棉网上的铁丝为度或比它更细) ,砂纸擦亮后弯成螺旋状,其端部缚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烧至火焰将尽时,伸入铺有一层细河砂的集气瓶中,会看到铁丝在O 2中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的熔融物Fe 3O 4。

(5)蜡烛在O 2中的燃烧

用小刀截取长约1cm 长蜡烛一段,放入燃烧匙,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蜡烛的火焰更加亮白,集气瓶中注入少量石灰水,振荡后变混浊。

六、注意事项

1.30%的H 2O 2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注意防护。

2. 在装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为:连接装置后,导管伸入水槽中,用手握试管,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也可预热)

3. 连接装置时,导管只需胶塞少许;铁夹应夹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应用外焰加热药品,加热前需先预热;

4.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须待气泡连续均匀后在收集;

5. 用KMnO 4加热分解法收集O 2 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应在试管口附近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进入导管或水槽;制备完成后应先移除导管再停止加热,以免倒流,试管炸裂;

6. 做O 2性质实验时,燃烧物一定要放置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是中学的第一个实验,重点在于掌握本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并规范实验操作,不在以“作”为主,而是以演示实验为主,虽然实验操作简单,但细节更需注意。通过此次实验我了解了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规范了许多细节操作,收益颇多。

实验1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

姓名:王婷 学号:41007188 班级:化学四班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技巧;

2. 初步掌握本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氧气的制备方法:

△MnO 21. 氯酸钾法: 2KclO3 2KCl+3O2↑

2. 高锰酸钾法:2MnO 4 + MnO2 + O2↑

MnO2 3. 过氧化氢法: 2H2O 22O + O2↑

4. 氧气的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O 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O 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 2约30mL) 。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

(1)O 2 + S = SO2 (条件:点燃)

(2) O2 + P = P2O 5 (条件:点燃)

(3) O2 + C = CO2 (条件:点燃)

(4) O2 + Fe = Fe3O 4 (条件:点燃)

三、实验仪器

硬质大试管、锥形瓶、分液漏斗、橡皮塞、玻璃弯管、酒精灯、火柴、垫木、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橡皮软管、铁架台(配铁夹) 、玻璃棒、药匙、脱脂棉、托盘天平、燃烧匙、大烧杯、坩埚钳、细河砂、镊子、试管及试管架

四、实验药品

KClO 3、MnO 2、KMnO 4、30% H2O 2、红磷、硫黄、木炭、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

五、实验内容

1.O 2的制取与收集

(1)KMnO 4加热分解法

取15g KMnO4入硬质试管中,管口放好脱脂棉后,塞紧单孔塞。否则,药品会随产生的气流喷向试管口。KMnO 4反应安全, 约可得1000mL 的O 2。装置如下图,点燃酒精灯后,先均匀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试管的中下部加热,导气管开始有气泡冒出,待

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即表示管中空气排尽,这时将导气管伸进集气瓶集气。当气泡量略有减小时,可移动酒精灯向试管底部加热。当集气瓶口冒出第一个气泡时,表示已集满O 2,这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如此连续收集6瓶。实验完毕,

先取出导管再撤离灯火,以防水被倒吸。

(2)H2O 2分解法

在蒸馏烧瓶中装入0.5~1.5g MnO2,用带有分液漏斗的塞子塞

住烧瓶,分液漏斗中装入H 2O 2,其质量分数以10%~15%为宜(与水的

体积比:1∶1~1∶4) 。溶液中H 2O 2过少,反应太慢,过多则因反应剧烈而引起爆炸事故。30%的H 2O 2 20mL ,完全分解后可收集到O 2约2000mL 。由于H 2O 2易分解,稀释时应当用蒸馏水,并在用前稀释。实验装置如图2。H 2O 2制O 2不用加热,常温下即可反应。

图2 H2O 2分解制取氧气装置

2.O 2的性质

(1)硫在O 2中的燃烧

取一洁净的燃烧匙,放入少量硫黄粉,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将燃着的硫匙由上往下缓缓伸进集有O 2的集气瓶中,这时火焰的颜色呈现为明亮的蓝紫色,并伴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生成。为避免污染空气,将燃烧匙取出后及时淬入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

(2)磷在O 2 中的燃烧

将燃烧匙处理干净后,放入少量红磷,点燃后,缓慢伸进盛满O 2的集气瓶中,火焰呈亮黄色,并有大量白烟附着在瓶壁上。取出燃烧匙,及时淬入冷水中处理,以免污染空气。

(3)碳在O 2中的燃烧

用坩埚钳或镊子夹取一小段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再缓慢伸进盛满O 2的集气瓶中,可看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并发出白光。给此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

(4)铁在O 2中的燃烧

准备一条铁丝(粗细以石棉网上的铁丝为度或比它更细) ,砂纸擦亮后弯成螺旋状,其端部缚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烧至火焰将尽时,伸入铺有一层细河砂的集气瓶中,会看到铁丝在O 2中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的熔融物Fe 3O 4。

(5)蜡烛在O 2中的燃烧

用小刀截取长约1cm 长蜡烛一段,放入燃烧匙,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蜡烛的火焰更加亮白,集气瓶中注入少量石灰水,振荡后变混浊。

六、注意事项

1.30%的H 2O 2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注意防护。

2. 在装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为:连接装置后,导管伸入水槽中,用手握试管,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也可预热)

3. 连接装置时,导管只需胶塞少许;铁夹应夹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应用外焰加热药品,加热前需先预热;

4.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须待气泡连续均匀后在收集;

5. 用KMnO 4加热分解法收集O 2 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应在试管口附近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进入导管或水槽;制备完成后应先移除导管再停止加热,以免倒流,试管炸裂;

6. 做O 2性质实验时,燃烧物一定要放置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是中学的第一个实验,重点在于掌握本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并规范实验操作,不在以“作”为主,而是以演示实验为主,虽然实验操作简单,但细节更需注意。通过此次实验我了解了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规范了许多细节操作,收益颇多。


相关内容

  • 课题2氧气评课稿
  • <氧气>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 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 ...

  • 氧气教案9
  •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本节课通过观察与 实验,来了解与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 燃烧).通过性质来理解氧气的用途.通过氧气的化学性质来了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教 会学生观察实 ...

  • 2.1性质活泼的氧气
  •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5•绵阳)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 ...

  • 历史的长河
  •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 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 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 2.能区别简单的 ...

  •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 氧气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 ...

  •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标] 1.知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部分性质: 2.初步学会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并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 [难点]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 ...

  • 氧气说课稿
  •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 ...

  • 第二单元空气
  •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 ...

  • 氧气的制取说课
  •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本节教材从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和用心思考的能力. ...

  •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天星中学 杨志国 [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本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