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上怎样讲历史人物

中学历史课堂上怎样讲历史人物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历史教学法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讲述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采用“以事带人”和“以人带事”两种方法。

一、以事带人

这是历史课讲授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要方法。因为中学历史课本是通史体裁,这种方法可以便好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中讲授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以事带人。

历史中的每个历史事件都要涉及一些历史人物,其中既有积极地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也有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人物。教师应考虑各个历史事件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其中应重点地突出哪几个人,要起什么样的教育作用。例如:以《中国历史》第四册讲到的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谈判的问题来说,必须涉及的历史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及蒋介石、张治中等人。前三人中,对王若飞同志是点到即可,重点应讲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及蒋介石、张治中等人。前三人中,对王若飞同志是点到即可,重点应讲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在这两位历史人物中,又应突出毛泽东同志,因为他是双方谈判中的

两个重要人物之,而且,以他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活动,紧系着中国四万万人民未来的命运,中国的前途。讲周恩来同志,则要突出他是毛泽东同志最亲密、最得力的助手。后两人中,要重点讲出蒋介石的假和谈、真备战,阴谋与美帝国主义相勾结,借谈到掩护他的备战,或者把发动内战的罪责转嫁给中国共产党人的险恶用心。至于张治中先生,则使学生了解他是愿为实现国共合作而奔波的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即可。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这样的“以事带人”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地加以研究。一方面认真地考虑为了讲透该段教材应突出哪些人的哪些思想和活动;另一方面要深入地挖掘这些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中的教育因素。既不要由于学习,钻研不够而舍掉这些人的重要思想和活动,而把历史讲成枯燥的、空洞的结论;也不要离开该史实中的重要人物的重要思想和活动,只是为了“进行思想教育”而大讲其他方面的思想和活动;更不要把次要人物的活动;更不要把次要人物的活动讲得过多。总之一,一切都应由教材的中心思想出发。

二、以人带事

虽然,总的说来历史课堂教学中讲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以事带人,但是,如果遇到某个历史人物的活动与这一段历史发展过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作用十分重大时,也可以用“以人带事”的方法来讲授。例如,中国历史中的秦始皇、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物,以及世界历史中的马克恩、恩格斯、列宁等人物就可以这样讲;还有许多文

化史中的人物。例如,孔子、屈原、华佗、张仲景、张衡、王充等,也可以这样讲,这种讲法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只要所讲的比重与该人物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得当,取材又很典型、精炼,教学时间又允许的话,教师就可以较多地采用这种方法。例如,以《中国历史》第一册中的“商鞅变法”来说,它本来是以事带人的,但我在教学中却是用“以人带事”的方法来讲的。

我基本上是按照《史记·商君列传》的内容进行叙述的。我讲了秦国落后于东方各大国,各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发愤图强,下诏求贤。我讲了商鞅入秦求见,商鞅和秦孝公几次谈话的情形。第一次,秦孝公打盹发愤,到第四次,商鞅提出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方法,秦孝公才和他促膝而淡,而且谈了几天。我又讲了变法实现以前和贵族的辩论,商鞅的“立木为信”。我讲了第一次变法内容和变法后公子虔的犯法及受处罚;而人民则从“三年便之”至“十年大悦”。讲到商鞅在第一次变法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变法,废井田、开阡陌。讲到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贵族处死商鞅的过程,最后指出,商鞅虽然被贵族杀害了,但是,旧法已经不能重复,贵族的势力在变法过程中已经被打了下去,封建地主的经济地位已经巩固;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为以后秦灭六国,开始奠定了物质的基础。有意思的是,这种讲法,不仅在当时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的秩序,气氛好,而且后来在这个班和别的不用这种讲法的班级进行测试比较时发现(即在事先不通知学生,都未做考试的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同试题的测验),这种讲法的新知识遗忘率低,而用通常的“砸

死知识”的方法讲授的新知识的遗忘率却是短时间内显得低,长时间看显得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但是,在讲授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定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讲出时势造英雄的内在联系,而不要讲成孤立的历史人物。如果孤立地讲一个个的历史人物,不仅不能说明历史本身的内在联系,而且很难使青少年理解这些杰出的人物是时代的产儿的道理,会有意无意地使学生们唯心地看待历史人物。

2、要注意历史的情节。无论是以人带事还是以事带人,都应以叙述法为主而辅之以讲解法等方法来讲授。在叙述的过程中,应注意抓住典型的情节,以突出重点、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谈判。这在当时是一件影响中外的大事。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在西安事变后的狠毒手段,是举世皆知的。这时,他忽然三次电邀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是去呢还是不去呢?为了争取国内和平的一切可能的时机,也为了争取和教育人民,党中央经过再三考虑后决定派自己的领袖亲赴重庆进行谈判。这是党中央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其中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如果在讲课时加上,范文澜夫妇赶到延安机场劝毛泽东同志不要去重庆,以及毛泽东同志到重庆机场时,重庆的女工们打出“人民的救星”的标语来迎接自己的领袖和当年参加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一些国民党元老激动得热泪横流的情节,学生们就会这种大无畏的无产

阶级革命精神所感染,加深对党的认识,并为自己的领袖在谈判中的所取得的胜利而高兴、自豪;与自己领袖的安全共呼吸,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不讲这些,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这些人物虽也都按时出现了,教学效果却会很一般的。

3、要适当地引用历史人物在当时的语言和讲述当时的具体行动,这也是好历史人物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讲到《中国历史》第四册中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指挥西北野战军粉碎蒋介石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主动撤离延安时,我是这样讲的:“在临走前,毛泽东同志作好了一切部署,又让身边的警卫员在窑洞打扫干净,把书摆齐,说:“让他们(指胡宗南的官兵)看看我们都是看什么书的。”这时,警卫员报告说:“胡宗南的军队已经到了城门口了。”大家都为毛泽东和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的安全担心时,毛泽东同志仍镇定自若地走出窑洞对身边的同志们说:“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之后,就开始领导同志们转战陕北了„„”这样一讲,学生们就会具体地意识到:这不是逃跑,是有计划的撤退。而且他们会为毛泽东同志的超人的军事胆略而高兴,也会满怀胜利信心很有兴味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4、要注意抓住历史人物的服装、发式等特点。这对把历史人物讲“活”,发展学生们的想象来说是很有益处的。例如,讲到《中国历史》第二册中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闯王进北京时,我形容说:“李闯王头戴毡笠,身穿蓝布箭衣”。学生一听就觉得这是一位很威武,

又艰苦朴素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又如,只是由于说明发式的不同,同学们就能想象出明朝和清朝时的人物形象的特征。

5、讲述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讲述法和展示图片、照片等直观教具。这有利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北美独立战争”时,结合教材内容展示华盛顿的照片,康华利向华盛顿投降的照片,就很有益处。这样做时,要注意对图片、照片的选择,宁缺勿滥。在一节课的重点部分没有图片、照片的情况下,次要部分有照片,不能用。还要考虑到一节课中使用图片、照片的数量,一会一张,弄得同学们眼花缭乱,反而会冲淡重点部分的印角。选用什么,选用多少,都要服从,服务于自己的教学目的。

总之,我们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勇于追求真理,建立远大理想。

中学历史课堂上怎样讲历史人物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历史教学法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讲述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采用“以事带人”和“以人带事”两种方法。

一、以事带人

这是历史课讲授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要方法。因为中学历史课本是通史体裁,这种方法可以便好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中讲授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以事带人。

历史中的每个历史事件都要涉及一些历史人物,其中既有积极地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也有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人物。教师应考虑各个历史事件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其中应重点地突出哪几个人,要起什么样的教育作用。例如:以《中国历史》第四册讲到的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谈判的问题来说,必须涉及的历史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及蒋介石、张治中等人。前三人中,对王若飞同志是点到即可,重点应讲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及蒋介石、张治中等人。前三人中,对王若飞同志是点到即可,重点应讲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在这两位历史人物中,又应突出毛泽东同志,因为他是双方谈判中的

两个重要人物之,而且,以他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活动,紧系着中国四万万人民未来的命运,中国的前途。讲周恩来同志,则要突出他是毛泽东同志最亲密、最得力的助手。后两人中,要重点讲出蒋介石的假和谈、真备战,阴谋与美帝国主义相勾结,借谈到掩护他的备战,或者把发动内战的罪责转嫁给中国共产党人的险恶用心。至于张治中先生,则使学生了解他是愿为实现国共合作而奔波的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即可。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这样的“以事带人”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地加以研究。一方面认真地考虑为了讲透该段教材应突出哪些人的哪些思想和活动;另一方面要深入地挖掘这些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中的教育因素。既不要由于学习,钻研不够而舍掉这些人的重要思想和活动,而把历史讲成枯燥的、空洞的结论;也不要离开该史实中的重要人物的重要思想和活动,只是为了“进行思想教育”而大讲其他方面的思想和活动;更不要把次要人物的活动;更不要把次要人物的活动讲得过多。总之一,一切都应由教材的中心思想出发。

二、以人带事

虽然,总的说来历史课堂教学中讲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以事带人,但是,如果遇到某个历史人物的活动与这一段历史发展过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作用十分重大时,也可以用“以人带事”的方法来讲授。例如,中国历史中的秦始皇、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物,以及世界历史中的马克恩、恩格斯、列宁等人物就可以这样讲;还有许多文

化史中的人物。例如,孔子、屈原、华佗、张仲景、张衡、王充等,也可以这样讲,这种讲法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只要所讲的比重与该人物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得当,取材又很典型、精炼,教学时间又允许的话,教师就可以较多地采用这种方法。例如,以《中国历史》第一册中的“商鞅变法”来说,它本来是以事带人的,但我在教学中却是用“以人带事”的方法来讲的。

我基本上是按照《史记·商君列传》的内容进行叙述的。我讲了秦国落后于东方各大国,各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发愤图强,下诏求贤。我讲了商鞅入秦求见,商鞅和秦孝公几次谈话的情形。第一次,秦孝公打盹发愤,到第四次,商鞅提出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方法,秦孝公才和他促膝而淡,而且谈了几天。我又讲了变法实现以前和贵族的辩论,商鞅的“立木为信”。我讲了第一次变法内容和变法后公子虔的犯法及受处罚;而人民则从“三年便之”至“十年大悦”。讲到商鞅在第一次变法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变法,废井田、开阡陌。讲到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贵族处死商鞅的过程,最后指出,商鞅虽然被贵族杀害了,但是,旧法已经不能重复,贵族的势力在变法过程中已经被打了下去,封建地主的经济地位已经巩固;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为以后秦灭六国,开始奠定了物质的基础。有意思的是,这种讲法,不仅在当时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的秩序,气氛好,而且后来在这个班和别的不用这种讲法的班级进行测试比较时发现(即在事先不通知学生,都未做考试的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同试题的测验),这种讲法的新知识遗忘率低,而用通常的“砸

死知识”的方法讲授的新知识的遗忘率却是短时间内显得低,长时间看显得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但是,在讲授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定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讲出时势造英雄的内在联系,而不要讲成孤立的历史人物。如果孤立地讲一个个的历史人物,不仅不能说明历史本身的内在联系,而且很难使青少年理解这些杰出的人物是时代的产儿的道理,会有意无意地使学生们唯心地看待历史人物。

2、要注意历史的情节。无论是以人带事还是以事带人,都应以叙述法为主而辅之以讲解法等方法来讲授。在叙述的过程中,应注意抓住典型的情节,以突出重点、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谈判。这在当时是一件影响中外的大事。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在西安事变后的狠毒手段,是举世皆知的。这时,他忽然三次电邀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是去呢还是不去呢?为了争取国内和平的一切可能的时机,也为了争取和教育人民,党中央经过再三考虑后决定派自己的领袖亲赴重庆进行谈判。这是党中央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其中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如果在讲课时加上,范文澜夫妇赶到延安机场劝毛泽东同志不要去重庆,以及毛泽东同志到重庆机场时,重庆的女工们打出“人民的救星”的标语来迎接自己的领袖和当年参加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一些国民党元老激动得热泪横流的情节,学生们就会这种大无畏的无产

阶级革命精神所感染,加深对党的认识,并为自己的领袖在谈判中的所取得的胜利而高兴、自豪;与自己领袖的安全共呼吸,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不讲这些,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这些人物虽也都按时出现了,教学效果却会很一般的。

3、要适当地引用历史人物在当时的语言和讲述当时的具体行动,这也是好历史人物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讲到《中国历史》第四册中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指挥西北野战军粉碎蒋介石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主动撤离延安时,我是这样讲的:“在临走前,毛泽东同志作好了一切部署,又让身边的警卫员在窑洞打扫干净,把书摆齐,说:“让他们(指胡宗南的官兵)看看我们都是看什么书的。”这时,警卫员报告说:“胡宗南的军队已经到了城门口了。”大家都为毛泽东和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的安全担心时,毛泽东同志仍镇定自若地走出窑洞对身边的同志们说:“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之后,就开始领导同志们转战陕北了„„”这样一讲,学生们就会具体地意识到:这不是逃跑,是有计划的撤退。而且他们会为毛泽东同志的超人的军事胆略而高兴,也会满怀胜利信心很有兴味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4、要注意抓住历史人物的服装、发式等特点。这对把历史人物讲“活”,发展学生们的想象来说是很有益处的。例如,讲到《中国历史》第二册中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闯王进北京时,我形容说:“李闯王头戴毡笠,身穿蓝布箭衣”。学生一听就觉得这是一位很威武,

又艰苦朴素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又如,只是由于说明发式的不同,同学们就能想象出明朝和清朝时的人物形象的特征。

5、讲述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讲述法和展示图片、照片等直观教具。这有利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北美独立战争”时,结合教材内容展示华盛顿的照片,康华利向华盛顿投降的照片,就很有益处。这样做时,要注意对图片、照片的选择,宁缺勿滥。在一节课的重点部分没有图片、照片的情况下,次要部分有照片,不能用。还要考虑到一节课中使用图片、照片的数量,一会一张,弄得同学们眼花缭乱,反而会冲淡重点部分的印角。选用什么,选用多少,都要服从,服务于自己的教学目的。

总之,我们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勇于追求真理,建立远大理想。


相关内容

  • 怎样上好一节高中历史课
  • 怎样上好一节高中历史课 一. 导入语要耐人寻味,吸引学生 怎样上好一节历史课,我想,同仁们都各有千秋,绝对不可能千篇一律,经验丰富的同行们甚至会身怀绝技.但是,我认为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导入语一定要耐人寻味,才能吸引学生.例如,我在上洋务运动这节课时,引入甲午战争的情节,再引入海军建设问题,这样就 ...

  • 修改堂上作文训练(三)-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 堂上作文(三)--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导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 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

  • 谈历史课堂上的过渡语
  • 课堂过渡语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其实,对于老师来说,每上一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又仿佛像一场演说家,何尝不需要"过渡"?在课堂上具有一个"架桥搭梯"本 ...

  • 中学小课题研究课题指南
  • 中学小课题研究指南(参考) 一.综合管理类课题 1.农村初中校本研究中培养教师积极性的实践与研究 2.家庭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3.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模式 4.优化初三毕业班管理策略的思考 5.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行动研究 二.德育类课题 1.论班级活跃分子管理的研究 2.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 3.多给 ...

  • 历史课上如何讲历史
  • 针对课程不受重视.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兴致不高的现象-- 历史课上如何讲历史 本报记者 肖家鑫 程远州 王锦涛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1日 12 版) 教学困境 由于在升学考试中成绩占比较低,历史课并不受重视,教师惯性地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 穿越剧对历史教学的影响是好是坏? ...

  • 童心美育 读[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心得
  • 童心美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读书笔记 尼乐思悦 教育需要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学生作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个体,他的行为必然会有思想做指导,我们更多的要去发现学生的想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善学生的行为.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关注学生出现的现象,还要深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

  • 案例:怎样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口说话
  • 怎样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口说话 米峪镇中学 邰虎林 2012年11月 怎样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口说话 米峪镇中学 邰虎林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冷场"的现象.不管是全班学生还是提问个别学生,都哑口无言,让人很是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不善于说话,不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 ...

  • 班主任寄语怎么写
  • 班主任寄语:怎样学好文综 对于文科生来说,文综的学习尤为重要。从高考角度来说,不仅仅是因为文综总分300分,在高考分值中比重最高。更因为从得分的角度上看,相对于语数外,文综增分的潜力更大。如果数学、英语学习不好,很难在短期内,甚至在三年的高中学习中弥补上来,但文综,即便是一个没有什么基础和兴趣的学生 ...

  •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几个关系
  •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破了语文课"一部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老师应怎样去教语文?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应处理好那几个关系?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