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语文阅读必考题型答题技巧+知识点

河北省 中考语文阅读必考题型答题技巧

记叙文

题目好处、标题的作用、本文标题的妙处、把题目换成···吗?(需要表态)

1. 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童年趣事 评语

2. 标题新颖温馨,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3. 设置了悬念。

4.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感情。例如,荷包蛋里的爱

5. 成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例如,信鸽 母亲的戒指 评语

6. 寓示了主题,突出了文章主旨。

7. 运用了一语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你是一盏灯

8. 交代了写作对象。例如,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9.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交代了人物的身份。例如,快手刘

10. 作者情感的接触点,例如,朱自清---背影

标题含义是表层和深层含义,要从文中体会。

环境、景物描写的好处(本题是自然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了季节时令,暗示时间的推移。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间接突出人物性格、形象。

4.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场所。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7.为后文做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好处

1、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句子作用---例如,不仅···而且···----承上启下(通常) 内容:承接上文···的内容, 引出下文···的内容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非常细致,也可以叫做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表达了···的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其作用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清楚的表示出来。 倒叙,先写结果或把后来发生的过程放在前面来写,然后交代前面发生的事,其作用是造成

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其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充分,文章内容更充实,结构更紧凑,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答此类题:先概括内容,后写作用)

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自然,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客观,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第一段首段作用:

结构上1.开篇点题 2.引出下文3.奠定全文感情基调4.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紧凑5.为下文做铺垫6.交代写作对象,解释文章的叙事线索,统领全文7.倒叙等(吸引读者···)

内容上 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内容,有时要看是否有修辞与描写(有的话,加上其作用)

加点词语:1原意2文中意思3准确、传神、形象等词语4写出了···5表现,表达了···

最后一段作用:

结构上 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紧凑 内容上 含蓄地表达了感情,突出了主旨/升华主旨

赏析句子:1修辞手法2把···比作···,将···人格化等3通用作用4写出了···5表达了···的情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等

修辞手法通用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

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

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排比:

_________

+引起思考和意、 )______(句子描绘的内

概括人物形象方法:1从描写中分析2从词语中挑取3从事件上分析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概括段意2结构上的作用:相照应,总结全文3说明此段中心,表明此段重要性

议论文:论题:需要论证的话题 论点:作者阐述的观点

第一段作用: 用···引出论题/论点,吸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说明文:

首段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内容2吸引读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用···句式+作用,例如:用疑问句式,引起了读者的思考)3点非重点

可不可删去:1表态2解释3定性(表···,例如:通常,表限制、限定)4代入5比较(原句和删后句)6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两段是否可以交换位置?1表态2概括各段内容3是什么顺序,不能改变 例如,此段与上段的内容或某一句子相照应

科学家说的:使文章具有一句,增强说服力,令人信服

说明方法及作用(赏析说明文句子)

1.说明方法,有时不止一种。2说明方法的通用作用。3说明了···的内容

说明方法的通用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作诠释—通俗易懂 摹状貌—具体生动(。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注:学校大多不提倡这个方法,文章中很少遇到。这种说明方法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不同的文体中的。对物体进行描写,语言较生动。) 引资料—增强说服力 列图表—直观形象 说明文----凭实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由浅到深,由概括到具体,由表面到深层

知识积累类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演讲稿···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及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例如:朱自清《春》(实: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虚: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虚实结合

现代诗讲解流程---背景,内容,结构布局,主题

隶书—古朴典雅 楷书—规矩整齐(代表人:颜真卿) 草书--飘逸洒脱 行书--自然流畅 笔画:与:

出:

炽热[chì rè] [解释] 1.温度极高,极热 2.感情和情绪热烈

[bǔ yù]哺育

[解释]1. 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 2.通过教育培养

炙热

[zhì rè]

仿效,照着样子做:~仿(亦作“模仿”)。~刻。~拟(亦作“模拟”)。~写(亦作“模写”)。~状。~印。临~。描~。

[mó]

[yì]

部首:火 释义:火貌。

河北省 中考语文阅读必考题型答题技巧

记叙文

题目好处、标题的作用、本文标题的妙处、把题目换成···吗?(需要表态)

1. 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童年趣事 评语

2. 标题新颖温馨,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3. 设置了悬念。

4.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感情。例如,荷包蛋里的爱

5. 成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例如,信鸽 母亲的戒指 评语

6. 寓示了主题,突出了文章主旨。

7. 运用了一语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你是一盏灯

8. 交代了写作对象。例如,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9.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交代了人物的身份。例如,快手刘

10. 作者情感的接触点,例如,朱自清---背影

标题含义是表层和深层含义,要从文中体会。

环境、景物描写的好处(本题是自然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了季节时令,暗示时间的推移。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间接突出人物性格、形象。

4.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场所。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7.为后文做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好处

1、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句子作用---例如,不仅···而且···----承上启下(通常) 内容:承接上文···的内容, 引出下文···的内容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非常细致,也可以叫做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表达了···的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其作用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清楚的表示出来。 倒叙,先写结果或把后来发生的过程放在前面来写,然后交代前面发生的事,其作用是造成

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其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充分,文章内容更充实,结构更紧凑,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答此类题:先概括内容,后写作用)

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自然,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客观,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第一段首段作用:

结构上1.开篇点题 2.引出下文3.奠定全文感情基调4.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紧凑5.为下文做铺垫6.交代写作对象,解释文章的叙事线索,统领全文7.倒叙等(吸引读者···)

内容上 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内容,有时要看是否有修辞与描写(有的话,加上其作用)

加点词语:1原意2文中意思3准确、传神、形象等词语4写出了···5表现,表达了···

最后一段作用:

结构上 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紧凑 内容上 含蓄地表达了感情,突出了主旨/升华主旨

赏析句子:1修辞手法2把···比作···,将···人格化等3通用作用4写出了···5表达了···的情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等

修辞手法通用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

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

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排比:

_________

+引起思考和意、 )______(句子描绘的内

概括人物形象方法:1从描写中分析2从词语中挑取3从事件上分析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概括段意2结构上的作用:相照应,总结全文3说明此段中心,表明此段重要性

议论文:论题:需要论证的话题 论点:作者阐述的观点

第一段作用: 用···引出论题/论点,吸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说明文:

首段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内容2吸引读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用···句式+作用,例如:用疑问句式,引起了读者的思考)3点非重点

可不可删去:1表态2解释3定性(表···,例如:通常,表限制、限定)4代入5比较(原句和删后句)6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两段是否可以交换位置?1表态2概括各段内容3是什么顺序,不能改变 例如,此段与上段的内容或某一句子相照应

科学家说的:使文章具有一句,增强说服力,令人信服

说明方法及作用(赏析说明文句子)

1.说明方法,有时不止一种。2说明方法的通用作用。3说明了···的内容

说明方法的通用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作诠释—通俗易懂 摹状貌—具体生动(。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注:学校大多不提倡这个方法,文章中很少遇到。这种说明方法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不同的文体中的。对物体进行描写,语言较生动。) 引资料—增强说服力 列图表—直观形象 说明文----凭实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由浅到深,由概括到具体,由表面到深层

知识积累类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演讲稿···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及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例如:朱自清《春》(实: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虚: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虚实结合

现代诗讲解流程---背景,内容,结构布局,主题

隶书—古朴典雅 楷书—规矩整齐(代表人:颜真卿) 草书--飘逸洒脱 行书--自然流畅 笔画:与:

出:

炽热[chì rè] [解释] 1.温度极高,极热 2.感情和情绪热烈

[bǔ yù]哺育

[解释]1. 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 2.通过教育培养

炙热

[zhì rè]

仿效,照着样子做:~仿(亦作“模仿”)。~刻。~拟(亦作“模拟”)。~写(亦作“模写”)。~状。~印。临~。描~。

[mó]

[yì]

部首:火 释义:火貌。


相关内容

  • 三好网暑假免费公开课全程课程回放
  • 新高三: 高三数学复习课 课程简介:函数作为高考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选择题.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解答题侧重于导数与函数.解析几何等综合应用,难度较大.本期高考数学满分导师系统介绍有关函数的三要素.函数奇偶性的技巧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与导数的关联.让新高三一轮复习全面深 ...

  • 对中考历史必考题型的应试技巧的几点探讨
  • [摘要]针对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结合中考必考题型的特点,本文将重点对应试技巧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帮助学生在中考应试过程中掌握大体技巧,取得理想成绩. [关键词]中考历史 必考题型 应试技巧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6 ...

  •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失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初 中语文 阅读理解 题型失分 的原 因及对策分析 文/ 唐梓耕 摘 要 :初 中语 文阅读理 解题 型主要 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 能力,它的 内容广 泛 .题 材各异 ,称 为很 多学生最 头疼的难题 .而从 总体 来看 ,初 中语 文阅读 理解题 占了语文试卷总分数的 3 0 %左右 ,可以 ...

  •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我见
  • 摘要: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现代文阅读虽然是中考中的一道大餐,但在备考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其实现代文阅读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为寻求应试策略.突破难点作好了相应铺垫.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可以说是最让考生头疼的一个部 ...

  • 苦学文言文3年,不如掌握"十字真言"!中考涨上20分没问题!
  • 语文是中高考必考的一个科目,而文言文是必考题型之一,随着据近年来中高考不断的改革,文言文知识分值已经涨了20分.因此,对于想要考高分的学生来说,文言文这块题型必须不能丢分.大家都知道,文言文一般的考察方式是这样的,出题者从一篇古文中选出两到三个句子,需要考生们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是将原本文言文形 ...

  •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一.考题回顾 明确题型 师: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各省市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河南省中考必考的内容.河南省连续10年来 的记叙文阅读,都选取了文质兼美的写人叙事类文章,文中一个个人物形象影响启示着每一位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已经成为河南省记叙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这节课的主题 ...

  • 2012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 湖北省2012年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的四大变化 2011年湖北高校的录取分数线 2012高考考试日期 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武汉教科院给四月调考"号脉"(长江商报) 四月调考试卷部分学科解析(金报)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四大变化 2 ...

  • 小学语文:说明文题型及答题技巧
  • 说明文是小学及初中常考的一种阅读文体,在考试中也最容易得分.说明文的分值在9-11分,一般情况下得到9-10分是很正常的.如何让孩子在学习说明文的开始就能够很好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其实很简单.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说明文各种必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1.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 这类题目从四年级一直到六年 ...

  • 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 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九年级 刘春艳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 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