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1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第 1 页 共 6 页

B.气旋造成 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9.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P、K处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暖锋、暖 锋 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C

D

A

B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 2 页 共 6 页

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题。 15.丙处有一大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A

B

C

D

右图为 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16~17题。 16.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 B.6月 C.10月 D.12月

17.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18.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 B C

D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20.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2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 B.②是岩浆岩 C.③是变质岩 D.④是岩浆

第 3 页 共 6 页

图15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图A-06

图A-07

22.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读右图回答18~19题。 25.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6.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8.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

第 4 页 共 6 页

M

2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3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 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32.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 的是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 环节,④表示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 表示 作用。

3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 C 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 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 。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 。

3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甲、乙两处, 为高气压中心, 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 ,图中乙处中 ....

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 (填“上升” 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

第 5 页 共 6 页

是 。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 ;此时长春刮 风。

3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第 6 页 共 6 页

高中地理必修1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第 1 页 共 6 页

B.气旋造成 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9.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P、K处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暖锋、暖 锋 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C

D

A

B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 2 页 共 6 页

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题。 15.丙处有一大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A

B

C

D

右图为 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16~17题。 16.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 B.6月 C.10月 D.12月

17.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18.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 B C

D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20.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2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 B.②是岩浆岩 C.③是变质岩 D.④是岩浆

第 3 页 共 6 页

图15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图A-06

图A-07

22.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读右图回答18~19题。 25.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6.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8.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

第 4 页 共 6 页

M

2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3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 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32.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 的是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 环节,④表示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 表示 作用。

3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 C 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 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 。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 。

3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甲、乙两处, 为高气压中心, 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 ,图中乙处中 ....

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 (填“上升” 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

第 5 页 共 6 页

是 。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 ;此时长春刮 风。

3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第 6 页 共 6 页


相关内容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总体来看,以高中必修模块为主,成绩呈现方式倾向于等级制赋分 从各省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来看,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 第一类是全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代表性的省市有安徽.天津.山东.黑龙江等. 如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设语文.数学. ...

  • 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2009年福建高考考试说明
  • 今年是我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的第一年,我省所有科目首次实现自行命题.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最大变化在于绝大多数科目都设置了选考题.昨天,备受全省考生和家长关注的2009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正式出台,对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各科的亮点.考试范围.试卷结构和试题难易度比例作了详细 ...

  • 实施高中新课程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论坛)改革的帷幕. 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动力.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是,2006年及之前先行 ...

  • 新课程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特色比较
  • 新课程省份 高考改革方案特色比较 高考研究 2009-02-20 1250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到2014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 ...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地理)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地 理 (试行)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检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修习程度的终结性考试.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旨在全面检测普通高中学生完成地理学科必修课程后的学业水平,考查 ...

  •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 返回 导航 首页 分类 专题 客户端 充值 建筑 考研 小说 微案例 日报 分享 收藏 下载 1/3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上传人:lflvpeipei 2012-03-31 举报 相关文档 doc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提纲及要点)(人教版) 热度: doc高一地理 ...

  • 部分省区部分省区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 . . . . . . . 部分省区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率先于2004年进行高中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及宁夏将于2007年迎来第一次课改后的高考.目前几个省区的2007年新高考方案的修改稿或定稿已纷纷出炉.分文理,考综合能力,成为已有方案的省区的共同选择. 2007年海南 会考成绩进总分综合评价作 ...

  •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
  •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 地 理 试 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程辰)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 ...

  •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含答案)
  •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模拟题 2014.1.6.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 .7月1 日 B .5月1 日 C .8月1日 D .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 . 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