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案2

《颐和园》教案2

执教者:唐滔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教案2

执教者:唐滔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相关内容

  • 4[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标准格式教案)
  •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美术鉴赏(选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教学内容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 ...

  • 颐和园教案设计
  • <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13个生字.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理清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 ...

  •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设计 ...

  • 颐和园优秀教案
  • 18.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看图理解"横槛"."掩映"等词语. 2 .默读课文,能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风景.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 2 ...

  • [颐和园]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识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 ...

  • 人教版小语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设计特色: 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搜集材料 ...

  •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标准教案
  •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结合社会时代热点 传承优秀传荣文化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兴趣. 兼容并蓄,不要随便批判别人的思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

  • 首都北京教案
  • 首都--北京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新华路小学 吕连清 邮编:116400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关于北京的资料和 北京的图片. 二.[教学课题] 1.认识北京的位置,了解北京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教案
  • 17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