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房调研报告

建设新农村 加速奔小康

----农村住房调查报告 摘要:

2009年7月,我们迎来了大学里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利用好暑假,也是我们大学生的必

修课。因此,我们土木工程系利用了短学期组织了实践活动,我们土木0801第二小分队的活

动名为“农村住房调查”,意在让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对农村住房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为未来专业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切身的体验。 我的家乡是浙江省丽水市,本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经济发展相

对于浙江省的其他市要有所靠后,但是丽水是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的天然大氧

吧,是个修身养息的好去处。 此次调查,是我单独进行的,观察了丽水市莲都区近郊的黄泥敦村,使用问卷调查的形

式了解了该村的大体住房状况以及环境、生活状况。 关键词:实践 农村住房 环境卫生 生活条件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

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专业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直来深受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今年,土木系领导组织安排我们土木专业的大一学生进行

农村住房调查的暑期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农村住房有所了解,对未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有

所帮助。紧密结合土木专业的同时,更让同学们对农村建筑,建设新农村等有所关注。通过

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锻炼了同学们的交流能力,又使广大学生加深了对社会、农村、群众

的了解。

一、农村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丽水市莲都区东郊的火车站附近。据该村村民介绍,进入90年代后,交通便利

多了,近郊的农村随着市区的发展也渐渐的发展起来,村民许多都去了市区打工赚钱,农产

品的销量也逐渐好起来,一些村民将祖先那留传下的土房子拆除,建起来新房。先富带动后

富,一些发家致富的村民调动了其他村民,开始种植越来越多的水果蔬菜,越来越多的人到

城里工作。村里的人们渐渐都富裕了,土房子越来越少,取代它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楼房。

而今,绝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舒适的房子,但是还是有很少一部分村民存在住房困难的问题。

二、房屋状况

走进村落,首先观察到房屋分布非常整齐,主干道两边各分部房屋,户与户之间的前后

间隔大约为5~7米。每户人家的房子都是三层楼的,很少看见有两层的住户。通过走访调查,

了解到一般农村一户人家都是4口人,有的孩子多的也有5、6个人住一户的。 据了解,该村大部分房屋是建于大约20年前的,由于那时候物价并不是很高,所以200

㎡以上的房屋造价也不过是17000元到20000元之间,一些装修材料好的也就20000多。那

时建成的房屋都是经过设计的,有的村民说设 计过的房子住起来安心且舒服,的确如此,有几户人家连顶层漏水都罕见。70%的住户的

住房是全屋装修的,他们住房的外墙大多数用的是瓷砖,但是也有少数是马赛克和瓷砖同时

使用,还有及少数是用砖。另外30%的住户外墙并没有经过特殊的装修,只是用水泥。 大部分的住户卫生间和室内地板均用瓷砖,根据他们所说的,瓷砖清洁起来比较方便,

而且价格也不是很高,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住户用的是水泥地。过去,他们在修建的过程中,

房屋楼板材料均用预制板,且房屋层高大多数用户都设计为3.2m ,每家每户都拥有两个或者

三个厕所,方便家庭成员的使用。

三、农村居住的环境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这是走进黄泥敦村的第一

印象,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村民处理垃圾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2003年以来,该村进行垃

圾集中处理,要求村民将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但那时很多人不习惯用垃圾桶,他们习惯

于将垃圾倾倒在自留地或是河边,有的村民甚至把垃圾扫到路上。为此,该村按照热爱家乡、

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创业致富、家邻和睦、生态绿化、勤俭节约、乐于奉献、

卫生整洁十项要求,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将村民中存在的陋习搬上广播进行曝光,让

村民在收听中提高文明意识,改变村民的思想,渐渐地,垃圾桶里满起来了。 垃圾桶越来

越满,带来的是村庄变得干净而整洁了。以前的黄泥敦,被形容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

差”,村民卫生意识极差,垃圾到处扔,污水随地流,村庄环境极为恶劣。而今,黄泥敦村发

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道路两边整齐有序,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眼下,“干净整洁”已成

为黄泥敦村民心目中衡量家庭文明的标准之一。

四、关于新农村建设

据新华社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10月26日发布《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提出我

国将在2010年初步解决并改善农村环境问题。 《行动计划》说,我国将在2010年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地区工

业企业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饮用水环境得到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

控制,新增一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

强,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我市坚持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制定住房规划和政策,搞好土地合理供应、

集约利用和管理,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

调节解决,坚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促进房产业的持续发展。健全廉租房制度,

加快廉租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资融资机制,综合

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加强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和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各个部门,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所以我认为,一定要

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原有的方针政策,总结经验、纠正不足,除此之外,我想还需要做到以

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方面,一定要继续提高农村办学质量,努力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在医疗方面,相关部门应多组织村民,居民体检,开展传染病的宣传防治工作;

3. 在收入方面,需要为百姓提供多方面的收入渠道,特别是需要扩大农产品市场,为农

民增收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也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一定作用。

4. 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坚持实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健全的社会

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空间”,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

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更加重视、强化这项工作。

5.在住房方面,要尽快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困难问题,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使危房

住户尽快新搬入新建住宅。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抓紧建立科学,合理的住

房保障体系。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

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

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

展。 参考文献:《都市快报》、丽水信息港篇二: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的调查报告 学号:*** 调查人:*** 指导老师:*** 时间:2013年10月02日——2013年10月03日 地点:*** 正文:

【关键字】

农村; 住房; 问题; 工作 根据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我利用国庆假期,选择自己的家乡,开展了以“农村住房建

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家乡的基本情况。我的家乡位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要按照“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1,家乡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地改善,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房屋

是村民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了钱,首先要盖房,是中国农民的传统。住房在

中国农民的心中有着较重的地位,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地解决住房建设问题是重中之

重。 农村住房建设中的问题:

一、村庄布局相对散乱, 旧村面貌有待改善。目前,农 村住宅由于分散建设,没有形 成一个整体的村庄形象。村庄 四周新房林立,村内破破烂烂, 布局散乱,形成了“空心村”。 旧村、空心村布局混乱,道路 不畅,配套缺乏,卫生较差, 与新农村建设极不相称。新农 村建设面临着“年年建新房,年年不见新农村”的尴尬局面。

二、农民正常建房需求量大,建房用地得不到保证。近年来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对

农村私人建房用地从严审批,而相应配套政策却未及时跟上,导致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的住房

困难户无法申请宅基地建房。而这些农户当中许多又属于无实力到集镇和城区购房,迫于无

奈在本来应该拆除整理复耕的旧村庄内,再次进行翻建加层,甚至未批先建,给村庄建设和

宅基地整理复耕工作带来极大的被1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1 / 4 动。

三、违章建筑势头难控,“一户两宅”情况普遍。近年来,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农村

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仍十分突出。部分农民

违章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企盼在今后旧村改造、征地拆迁中得到更多的补偿,从而使得

违章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农村建新不拆旧的情况十分普遍,部分农民建了新房不拆旧房。

四、农村建房用地困难,新农村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农村规划点集中建造村民住宅,

必然涉及农户之间宅基地调剂问题。由于群众“恋土”心态较为严重,村民补偿要求高等因

素的存在,使得村民之间难以达成调剂共识,导致土地征用、调剂难以实施,农民建房无法

供地,无形中加大了村民建房的难度。部分村民借土地征用之机,对拆迁安置提出过分要求,

不给满足就不让征地,阻碍建设,也是导致农村建房用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农村的建

设需要大量资金做好路、排、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房后基础设施配套

不及时,提供配套后相应设施不完善或档次不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进入新农村生

活 的意愿。

根据调查成果,结合老师的指导,我认为,农村住房建设作为加快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载

体,多层次推进农村住房集聚建设和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体系、机制。

特别是要加快完成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鼓励村庄整理,优化资源利用。加快改造步伐,允许以房屋置换土地,获取建房指

标,加大宅基地整理力度,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土地整理后增加的农用地要全部用于农民建

房,把节约出来的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农民社保和小区配套、物业管理资金以及发展壮大村集

体经济。

二是科学合理分配建房指标,加大帮扶力度。年度用地指标分配,优先考虑并保证一定

比例的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切实解决农民住宅建设难。对无力建房的困难户、危房户,

可通过村集体统一调剂农户新建住宅后闲置的部分旧房,安置一批无力建房的无房户、危房

户,确保其居住安全。

三是统筹协调,突破农民 住宅建设的规划制约。要在现 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 优化村庄规划点布局。坚持长 期性原则,为农村住房改造建 设和其他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统筹 考虑农村生产生活需要和公共 服务配套,方便群众的生活。 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公 寓的建设。坚持同步规划原则, 在编制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的同时,抓好旧村改造利用规划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规划,使

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宅基地复垦工作得以统筹有序推进。坚持节约用地原则,严格执行有

关政策法规,村庄规划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努力实现农村住房建设新增用地与建设用地复

垦土地总量平衡。

2 / 4 四是打造平安工程。坚持“凭图施工、内行人建房、凭合同审批”的工作要求,加强农

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加强施工队伍和施工环节管理,将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管理从土地使用

审批、登记延伸到建筑施工管理。加强农民建房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科学建房,提

高农村房屋防灾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村镇建筑

工匠的培训和资质管理,推行建筑许可证制度,坚持有图施工、持证上岗、按图施工,保证

农民住宅建设的安全与质量。 五是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及法律监督作用。避免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侵

犯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破坏土地资源。依托旧村落的现有规模进行改造,因地制宜,不搞一刀

切的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破坏土地资源,大

搞房地产开发的政府部门和其他人员,坚决给以严厉的打击。确保党的农村经济改革路线顺

利的进行下去。

最后,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

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2 十分

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新农村住房建设问题的背后是深植

于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农村经

济改革路线,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建设水平;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为城乡建设发展赢得空间;有利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农村跨越式

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案例应用版)[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2] 江华, 杨秀琴.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3] 韩俊. 中国农村土地问题调查[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

[4] 马艳敏. 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调研报告[r/ol]. [2013-11-9]. 附:实践日志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调查的实践日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 3 / 4 4 / 4 签名:篇三:农村住房调研报告(报纸发表)

【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材料】 酒泉市农村住房现状及发展对策 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 史 勇

(2009年4月5日) 农村住房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直观的反映,也是 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最集中的体现。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改造是全面实现小康、促

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是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能力和综合经济实力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我

市农村房屋建设和管理处于盲目无序状态,在当前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

破解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困境、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农村房屋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农村

各项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和科学化轨道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我市农村住房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市以新农村小康住宅示范点建设为龙头,大 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取得了较好成效。

1、人均住房面积明显上升。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群 众住房较为宽敞,基本上达到了“住有所居”的目标。全市农村现有住房2798.11万平

方米,户均住房面积174.77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6.78平方米,部分乡(镇)超过

50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近10平方米。

2、建设改造速度加快。2003年,我市全面启动新农村 建设以来,先后建成敦煌南湖乡、肃州上坝镇、玉门花海镇、金塔鼎新镇、瓜州环城乡

等一批样式美观、结构坚固、抗灾性能好的小康住宅示范点工程,农村住房条件发生了显著

变化。6年来,全市新建改建农村住房4万户,其中新建2.8万套,占总农户的19%。全市砖

木砖混结构的住房比重达到了33%,比2003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小康示范村农户砖木、

砖混结构住房比重达到63%。

3、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以新农村建设、 集镇建设和“村村通”道路建设为载体,通过饮水工程建设、沼气推广使用、厕所圈舍

改造、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使农村旧貌换新颜,逐步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居

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全市农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9%,居民点硬化率达到80.3%,有线电视入户

率达到97%,太阳能热水器用户突破2万户,沼气用户达到1.6万座。

4、住房大多以方便民生为主。我市大多农民都以土地 耕作为主,其住房一般都与耕地相邻,村民间住房分布相对零散,主要以方便农业生产

为前提。

二、农村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住房结构以砖土木、土坯房为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我市农村砖土木、土坯房

的比例占农村住房总面积的67.42%。该部分房屋建筑标准低、使用年限长、维修不到位,存

在严重的安全因隐患,防灾、抗灾能力极差。“5.12”汶川地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资料显

示,80%的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地震死亡人数90%也在农村。一旦发生地震,这部分房屋

就会大量倒塌,给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2、建房超标准占地,土地浪费严重。目前,国家实行 “一户一宅”的私人宅基地政策,农民大多各自修建庭院式住房,前房后圈,占地面积

较多。虽然我市规定宅基地使用面积最多一户不超过0.5亩,但实际上农村超标建房、违章

搭建现象十分严重,群众戏言“前有广场,后有操场”。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

而且还滋生了相互攀比的不良之风。

3、部分村庄布局不合理,村容村貌亟待改善。受地理 条件和传统风水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庄房屋随地势而建,还有的在住宅的布局上

论风水、讲朝向,有的村民建新房对上辈遗留下来的老宅舍不得拆除,致使村庄建设布局零

乱乱、土地利用率低,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整体居住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此外,受传统生

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习 惯于把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合二为一,住房和畜禽圈舍建在 一块,使大部分的村庄卫生条件无法改善,脏乱差现象严重。

4、使用功能不尽完善,配套设施不到位。长期以来,农村大多数建房是自己摸索着建,

外观虽一次比一次好,一家比一家强,但住宅设计不合理、质量无保证、设施不配套等现状,

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浪费严重。同时,道路、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

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建设滞后,配套性、共享性差,普遍不能适应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

活质量要求。

5、住房普遍没有规划设计,整体质量欠佳。目前,农 村修建住房一般都是凭借传统经验和建筑施工常识进行,整个建房过程缺乏科学的施工

管理、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认定。农民建房几乎都没有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

工匠组成,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专业水平低,工艺落后,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加

之部分农户建房用的是旧房子拆下的建筑材料,质量整体欠佳,抗灾能力较差。针对存在的

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生产收入不高, 经济支付能力有限,收入水平是制约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主要因素;二是因近年建材涨

价,建筑费用不断提高,造成修建房屋成本高,农民无力承受;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人 口逐年减少,加之,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部分有钱的农户不愿意在农村重新

修建房屋;四是住房规划缺乏指导,在住房建设上仍沿袭祖辈传统模式,风俗习惯难改,攀

比心理严重,贪大求阔,质量难以保证。

三、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管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民自建住房仍是农村住

房建设和供给的主要模式。因此,要结合农村住房建设实际和当地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科

学合理地编制乡(镇)、村住房建设规划,把农村建设纳入全市总体规划布局,统一规划管理,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严肃性。在具体操作中,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习性,在“节

能、节地、节材、环保”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现实需要、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农村未来发展

趋势,使实用性和前瞻性有机结合。同时,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把握建筑与环境、人文、

地理的协调性,营造和提炼农村住宅的建筑美,提高农村住宅的艺术品位。

2、尽快出台农村住房建设配套政策措施。制订出台符合全市实际而且统一的农村房屋建

设管理办法、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强化乡(镇)

在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明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在农村房屋

建设中的审批权限、管理责任和执法主体;建立考核验收机制,把农村房屋篇四:新农村建

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

一、调研目的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

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积极投身到学习领会“八荣八耻”重要

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投身到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节约型社会主义建设中,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此背景下我们对重庆市巴南区跳石镇圣灯山村新农村

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具体情况统计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问卷33份。

调查内容包括:

个人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食品支出、家庭

支出的主要项目;

家庭设施方面,如:家里是否用上自来水、是否有电视; 村民对当地政府情况的相关反映,如:对村干部的满意度、村里选举是否民主、村里的

党员能否代表农民的利益、反映农民的意见、村里的党员在实际行动中是否起带头作用、村

里的村务收支状况是否公开; 村民参加的活动方面,如:村民是否加入了医疗保险、每年有机会参加科技人员或者相

关专家的指导次数、村里有没有活动中心、每年参加村里举办活动的次数; 村民对政府开办活动的满意度及评价,如:村民对当地政府在农民增收上做出的努力的

评价、对村级公路况满意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满意度、对村的治安状况满

意度、对指导或者培训的满意度、对活动中心的的评价;村民会对新农村建设从调查反馈的

情况来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

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

群。 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家庭平均人口为5人左右。 家庭劳动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 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 调查中的相关问题有4道小题,在此引用两道小题,分别用表格形式展示: 例:1、您认为新农村建设除增收外还应从哪方面入手? 2、 瞧,那小河环绕的村庄,那片片绿荫中的小洋房,那穿梭于村道中的小轿车„„这巨大

的变化,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每一张笑脸中都充分体现。这是我对本村30户人家进

行了一次调查,一起来看看我的调查结果吧: 一:马路宽了,汽车多了 走进村庄,再也不见泥泞的小路,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马路伸到了家家户户门口。

汽车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人家。在被调查的家庭中,31%的家庭已买了车,26%的家庭已有了买

车的打算,23%的家庭正在考驾照或者准备考驾照,只有20%的家庭还得继续使用自行车、电

动车、摩托车等作为交通工具。 二:经济好了,新房多了 村庄里随处可见一幢幢“小洋楼” 、“小别墅”,排列整齐,美观大方,里面的设施空调、

彩电等一应俱全。听奶奶说这一带原来都是破破烂烂的矮平房,可现在已有63%的家庭住进

了这样的新房子,11%的家庭正在买房,9%的家庭正在建房,只有17%的家庭暂时还不能住进

新房。

三:生活好了,环境变了 以往农村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脏、乱、差”,然而今天村民们都开始重视环境的改善,村

里成立了“保洁队”,垃圾集中处理,条条村道干干净净,以往的垃圾满地,随地大小便等现

象再也看不到了。村绿化面积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 四:更加重视知识了

原先的农民,似乎只知道整天劳作。而今天的农民,开始懂得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在

被调查的家庭中,文化程度都有了普遍的提高,几乎100%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肓,21%

的家庭把孩子送进了所谓”贵族学校”,70%的家庭为孩子准备了充足的学习工具,如电脑、

学习机等。

五:风气大有改善

过去因为穷,村里失窃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有不少是本村人所为。而去年一年只有九户

人家被偷(据事后调查,全为外地人所为。) 现在全村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等现象已蔚然成风.

六:生活更有保障

全村100%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再也不用担心生病没钱医了。60岁以上的老人还

可享受每月150元的养老金呢!

(四)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与要求

1、希望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1)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希望各级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动农村结构调整既要有量

的扩张,更要抓质的提高。(2)希望加快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

业化的重要载体。而目前通元当地无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整个海盐的农业企业也屈指可数,

海盐希望各级部门能够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集中人力、财力,对有一定规模且科技含量高、

牵动力大的龙头企业进行扶强扶壮,尽快培植起一批以主导产业和骨干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

农产品加工企业,尽快改变目前这种“种菜无法卖,种粮无法加工”的局面。(3)希望着力

推进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4)希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以促进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2、希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好主导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

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据调查发现,65%的农民都迫切希望政府

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做好引导,在产业建设中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

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希望进一步加强村环境建设。目前道路硬化率仍然偏低,农民群众希望村级组织应从

关心热点问题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目前农

村河道常年淤塞,水质黑臭,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影响居民生活,反映强烈。

4、希望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5、希望各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希望各级党

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

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6、希望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

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

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7、希望以创建文明村为先导,塑造新风貌。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

化村容村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

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

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8、希望加强基层带头人和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

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户希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

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

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0、希望整顿农村药品市场,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

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

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五)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但是部分党员

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的村,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不同,在新农村

建设中又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使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各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2、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 一是个别单位存在着较为严重

的“等、靠、要”思想。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

际推进工作,不少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

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二是一些干部对

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

农村,有的提出全部拆除现有住房,实现村民的整体搬迁,老百姓最担心的是“大拆大建,

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3、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

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村级发展不平衡,各村差异较大。

4、农业增收压力大。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

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

巨繁重。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

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村农田水

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6、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

群体性事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

十分艰巨繁重。 7、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

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

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

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

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

和尚”、做“太平官”。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仅能维持正

常的办公费,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

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

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

(2)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

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

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三是建立党员帮扶制度。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加强对村级公路的管护及绿化,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

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 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三是大力发展农

村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

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

收入。一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

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 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丰

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

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

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

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

熏陶。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

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调研结果

从以上调查中发现祖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新农村也在飞速发展! 城乡差距正在缩小,

相信在党和国家美好政策的指导下我们新农村的建设会更加完善,明天的新农村会更美好!

篇五:关于某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调研报告

科学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是我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

要抓手。近年来,镇海区按照城乡一体化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住房集

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借鉴意义。

一、镇海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主要做法 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甬政

办发(2007)107号)和《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甬党(2009)

7号),镇海区制定出台了《镇海区农村新型居住区建设暂行办法》、《关于加快农村住房集中

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先后编制实施二轮《镇海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方案,将区域

村庄布局结构确定为“2016”形态,即在生态带内保留改造20个村民集居点,在城市规划建

设用地及备用地上建设16个集中居住区。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深化和完善原有

村庄建设性详规,做到“二规合一”,使规划落地。目前16个集中居住区,已有13个居住区

完成建设规划编制,20个村民集居点中,清水湖等10个集居点已完成建设性规划编制。“2016”

工程全部完成后,可节约土地400公顷。 根据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镇海区在实践中摸索了几种不同建设模式。

1、整体拆建。对于城中村、园中村、城郊村和规划撤并拆迁村,主要实施拆旧建新,建

设多层或高层住宅,实施社区化管理。如调研组实地考察的蛟川街道“银凤晓月”安置区,

该项目是为适应舟山连岛大桥、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需要

建设的,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规划,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30万㎡,安置15个自然村1070

余户拆迁户和住房困难户,可节约用地122.66亩。

2、集中改建。针对居住比较分散、宅基地占地面积偏大、整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潜力的规

划保留村,主要是拆并整合空壳自然村、小型自然村,按照农村社区标准进行集中改建,鼓

励建设多层住宅,因地制宜建设多户联排,严格控制单家独院,逐步实现人口集聚。如正在

建设中的清水湖村民集居点,将村庄改造与宅基地整理相结合,探索成本价购新拆旧,实行

集体土地住宅就地集中安置,把13个自然村逐步拆并整合为一个中心村,可节约土地100

亩。

3、特色创建。针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村庄,注重传承历史文脉,挖掘和开发乡村

自然和人文特色,巧借田园风光,塑造山水美景,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和个性风格的特色

乡村。如澥浦镇十七房村按照郑氏十七房景区开发建设需要,注重保护文化遗存和生态环境,

实施既有多户联排、又有多层住宅的集居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郑氏十七房建设拆迁户和住

房困难户的住房安置和村庄迁建等问题。

二、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主要成效 调研发现,通过四年多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镇海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

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群众建房难和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得到初步

解决。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现。全区农村集中居住区人均用地控制在50-60平方米,村

民集居点人均用地控制在90-110平方米,“2016”工程全部建成后,较好解决了农村宅基地

粗放式利用和农民居住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的问题。

3、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农村集中居住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建设标准参照城市居住小

区标准,同时统筹考虑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工作,推进“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务,使农民过

上“城里人”生活,农村新社区文明程度整体提高。

4、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农民拆建安置后,一套集体土地性质的旧房,可置换2—

3套有完全产权的等面积新房,可增加财产100-200万元,使农户得到了实惠。

在全省各地农村住房建设推进中,不约而同碰到土地、资金等各类问题:一是土地、资

金等要素制约。2011年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第一年,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影响

农村住房建设用地保障。同时,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影响,融资难度不断加大。二是总

体推进不平衡。区位条件好、项目带动型的集中居住区,推进较快;地域偏远、自筹平衡的

项目,受资金影响推进积极性不高。 三是征地拆迁难度不断增大。部分区块无法实现“清零”目标,延缓了项目建设进度。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镇海区在解决“谁来建”、“地哪来”、“钱哪来”等方面的做

法,具有操作性、可借鉴性。

1、要解决“谁来建”问题,需做到多方联动建设。镇海区在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

中,推进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建立了镇(街道)、村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的开发建设

体制。一是以镇(街道)为主体实施开发建设。由各镇(街道)成立协调小组,负责本区域

内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并成立农房集中建设投资公司,负责项目筹资、建设和管理。

如九龙湖镇成立了投资开发公司,负责“九龙新天地”集中居住区项目开发建设,总投资7.47

亿元,用地面积16.05万㎡,建筑面积29.38万㎡,两年内拆除勤山、河山、鸿岙桥3个自

然村,拆迁安置农户877户,整理盘活宅基地239亩。二是以行政村为主体实施开发建设。

需经区农村新型居住区建设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批准,如骆驼街道清水湖村集中居住点建设

就采用这样模式。三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实施开发建设。吸引区内一些实力资金雄厚的企业

参与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如庄市街道吸引镇海新城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开发建设建

筑面积为36万㎡、总房数为2600套的锦绣曙光集中居住区,主要用于安置庄市区域内的农

房集中改建拆迁户和新城各开发区块的拆迁户。 种方式落实农房集中建设所需土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通过规划整合获得土地。

在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调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对集中居住区和村民集居点周边的零

星土地进行合理归并和整合,为农房集中建设增加用地空间。二是通过土地改性生成土地。

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适时通过变更部分产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性质,由工业用地调整为农

村集中居住区用地,为农房集中建设用地拓展了空间。三是通过政策倾斜优先供地。对农房

集中建设项目用地,在土地用地指标分配中优先予以保障。

3、要解决“钱哪来”问题,需坚持多方投入,创新筹资模式。在农村集中居住区(点)

建设中,需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开发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镇海区除通过银行融资渠道,还

创造性地通过bt 代建,解决融资问题。“bt ”代建,即由企业全额投资建设,政府在未来几

年内分期分批回购,并支付一定额度的利息。镇海区通过bt 融资的农房“两改”资金已达

12亿元,蛟川街道的古塘丽景、银凤晓月、丰颐家园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采用这种模式,

全部建成后可安置农户4000多户、10000多人。 农村住房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住房建设后,各级政府还需重

视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民集居后续问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建设新农村 加速奔小康

----农村住房调查报告 摘要:

2009年7月,我们迎来了大学里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利用好暑假,也是我们大学生的必

修课。因此,我们土木工程系利用了短学期组织了实践活动,我们土木0801第二小分队的活

动名为“农村住房调查”,意在让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对农村住房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为未来专业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切身的体验。 我的家乡是浙江省丽水市,本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经济发展相

对于浙江省的其他市要有所靠后,但是丽水是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的天然大氧

吧,是个修身养息的好去处。 此次调查,是我单独进行的,观察了丽水市莲都区近郊的黄泥敦村,使用问卷调查的形

式了解了该村的大体住房状况以及环境、生活状况。 关键词:实践 农村住房 环境卫生 生活条件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

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专业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直来深受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今年,土木系领导组织安排我们土木专业的大一学生进行

农村住房调查的暑期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农村住房有所了解,对未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有

所帮助。紧密结合土木专业的同时,更让同学们对农村建筑,建设新农村等有所关注。通过

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锻炼了同学们的交流能力,又使广大学生加深了对社会、农村、群众

的了解。

一、农村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丽水市莲都区东郊的火车站附近。据该村村民介绍,进入90年代后,交通便利

多了,近郊的农村随着市区的发展也渐渐的发展起来,村民许多都去了市区打工赚钱,农产

品的销量也逐渐好起来,一些村民将祖先那留传下的土房子拆除,建起来新房。先富带动后

富,一些发家致富的村民调动了其他村民,开始种植越来越多的水果蔬菜,越来越多的人到

城里工作。村里的人们渐渐都富裕了,土房子越来越少,取代它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楼房。

而今,绝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舒适的房子,但是还是有很少一部分村民存在住房困难的问题。

二、房屋状况

走进村落,首先观察到房屋分布非常整齐,主干道两边各分部房屋,户与户之间的前后

间隔大约为5~7米。每户人家的房子都是三层楼的,很少看见有两层的住户。通过走访调查,

了解到一般农村一户人家都是4口人,有的孩子多的也有5、6个人住一户的。 据了解,该村大部分房屋是建于大约20年前的,由于那时候物价并不是很高,所以200

㎡以上的房屋造价也不过是17000元到20000元之间,一些装修材料好的也就20000多。那

时建成的房屋都是经过设计的,有的村民说设 计过的房子住起来安心且舒服,的确如此,有几户人家连顶层漏水都罕见。70%的住户的

住房是全屋装修的,他们住房的外墙大多数用的是瓷砖,但是也有少数是马赛克和瓷砖同时

使用,还有及少数是用砖。另外30%的住户外墙并没有经过特殊的装修,只是用水泥。 大部分的住户卫生间和室内地板均用瓷砖,根据他们所说的,瓷砖清洁起来比较方便,

而且价格也不是很高,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住户用的是水泥地。过去,他们在修建的过程中,

房屋楼板材料均用预制板,且房屋层高大多数用户都设计为3.2m ,每家每户都拥有两个或者

三个厕所,方便家庭成员的使用。

三、农村居住的环境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这是走进黄泥敦村的第一

印象,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村民处理垃圾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2003年以来,该村进行垃

圾集中处理,要求村民将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但那时很多人不习惯用垃圾桶,他们习惯

于将垃圾倾倒在自留地或是河边,有的村民甚至把垃圾扫到路上。为此,该村按照热爱家乡、

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创业致富、家邻和睦、生态绿化、勤俭节约、乐于奉献、

卫生整洁十项要求,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将村民中存在的陋习搬上广播进行曝光,让

村民在收听中提高文明意识,改变村民的思想,渐渐地,垃圾桶里满起来了。 垃圾桶越来

越满,带来的是村庄变得干净而整洁了。以前的黄泥敦,被形容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

差”,村民卫生意识极差,垃圾到处扔,污水随地流,村庄环境极为恶劣。而今,黄泥敦村发

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道路两边整齐有序,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眼下,“干净整洁”已成

为黄泥敦村民心目中衡量家庭文明的标准之一。

四、关于新农村建设

据新华社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10月26日发布《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提出我

国将在2010年初步解决并改善农村环境问题。 《行动计划》说,我国将在2010年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地区工

业企业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饮用水环境得到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

控制,新增一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

强,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我市坚持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制定住房规划和政策,搞好土地合理供应、

集约利用和管理,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

调节解决,坚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促进房产业的持续发展。健全廉租房制度,

加快廉租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资融资机制,综合

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加强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和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各个部门,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所以我认为,一定要

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原有的方针政策,总结经验、纠正不足,除此之外,我想还需要做到以

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方面,一定要继续提高农村办学质量,努力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在医疗方面,相关部门应多组织村民,居民体检,开展传染病的宣传防治工作;

3. 在收入方面,需要为百姓提供多方面的收入渠道,特别是需要扩大农产品市场,为农

民增收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也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一定作用。

4. 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坚持实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健全的社会

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空间”,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

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更加重视、强化这项工作。

5.在住房方面,要尽快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困难问题,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使危房

住户尽快新搬入新建住宅。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抓紧建立科学,合理的住

房保障体系。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

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

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

展。 参考文献:《都市快报》、丽水信息港篇二: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的调查报告 学号:*** 调查人:*** 指导老师:*** 时间:2013年10月02日——2013年10月03日 地点:*** 正文:

【关键字】

农村; 住房; 问题; 工作 根据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我利用国庆假期,选择自己的家乡,开展了以“农村住房建

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家乡的基本情况。我的家乡位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要按照“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1,家乡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地改善,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房屋

是村民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了钱,首先要盖房,是中国农民的传统。住房在

中国农民的心中有着较重的地位,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地解决住房建设问题是重中之

重。 农村住房建设中的问题:

一、村庄布局相对散乱, 旧村面貌有待改善。目前,农 村住宅由于分散建设,没有形 成一个整体的村庄形象。村庄 四周新房林立,村内破破烂烂, 布局散乱,形成了“空心村”。 旧村、空心村布局混乱,道路 不畅,配套缺乏,卫生较差, 与新农村建设极不相称。新农 村建设面临着“年年建新房,年年不见新农村”的尴尬局面。

二、农民正常建房需求量大,建房用地得不到保证。近年来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对

农村私人建房用地从严审批,而相应配套政策却未及时跟上,导致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的住房

困难户无法申请宅基地建房。而这些农户当中许多又属于无实力到集镇和城区购房,迫于无

奈在本来应该拆除整理复耕的旧村庄内,再次进行翻建加层,甚至未批先建,给村庄建设和

宅基地整理复耕工作带来极大的被1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1 / 4 动。

三、违章建筑势头难控,“一户两宅”情况普遍。近年来,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农村

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仍十分突出。部分农民

违章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企盼在今后旧村改造、征地拆迁中得到更多的补偿,从而使得

违章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农村建新不拆旧的情况十分普遍,部分农民建了新房不拆旧房。

四、农村建房用地困难,新农村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农村规划点集中建造村民住宅,

必然涉及农户之间宅基地调剂问题。由于群众“恋土”心态较为严重,村民补偿要求高等因

素的存在,使得村民之间难以达成调剂共识,导致土地征用、调剂难以实施,农民建房无法

供地,无形中加大了村民建房的难度。部分村民借土地征用之机,对拆迁安置提出过分要求,

不给满足就不让征地,阻碍建设,也是导致农村建房用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农村的建

设需要大量资金做好路、排、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房后基础设施配套

不及时,提供配套后相应设施不完善或档次不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进入新农村生

活 的意愿。

根据调查成果,结合老师的指导,我认为,农村住房建设作为加快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载

体,多层次推进农村住房集聚建设和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体系、机制。

特别是要加快完成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鼓励村庄整理,优化资源利用。加快改造步伐,允许以房屋置换土地,获取建房指

标,加大宅基地整理力度,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土地整理后增加的农用地要全部用于农民建

房,把节约出来的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农民社保和小区配套、物业管理资金以及发展壮大村集

体经济。

二是科学合理分配建房指标,加大帮扶力度。年度用地指标分配,优先考虑并保证一定

比例的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切实解决农民住宅建设难。对无力建房的困难户、危房户,

可通过村集体统一调剂农户新建住宅后闲置的部分旧房,安置一批无力建房的无房户、危房

户,确保其居住安全。

三是统筹协调,突破农民 住宅建设的规划制约。要在现 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 优化村庄规划点布局。坚持长 期性原则,为农村住房改造建 设和其他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统筹 考虑农村生产生活需要和公共 服务配套,方便群众的生活。 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公 寓的建设。坚持同步规划原则, 在编制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的同时,抓好旧村改造利用规划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规划,使

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宅基地复垦工作得以统筹有序推进。坚持节约用地原则,严格执行有

关政策法规,村庄规划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努力实现农村住房建设新增用地与建设用地复

垦土地总量平衡。

2 / 4 四是打造平安工程。坚持“凭图施工、内行人建房、凭合同审批”的工作要求,加强农

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加强施工队伍和施工环节管理,将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管理从土地使用

审批、登记延伸到建筑施工管理。加强农民建房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科学建房,提

高农村房屋防灾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村镇建筑

工匠的培训和资质管理,推行建筑许可证制度,坚持有图施工、持证上岗、按图施工,保证

农民住宅建设的安全与质量。 五是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及法律监督作用。避免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侵

犯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破坏土地资源。依托旧村落的现有规模进行改造,因地制宜,不搞一刀

切的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破坏土地资源,大

搞房地产开发的政府部门和其他人员,坚决给以严厉的打击。确保党的农村经济改革路线顺

利的进行下去。

最后,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

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2 十分

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新农村住房建设问题的背后是深植

于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农村经

济改革路线,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建设水平;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为城乡建设发展赢得空间;有利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农村跨越式

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案例应用版)[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2] 江华, 杨秀琴.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3] 韩俊. 中国农村土地问题调查[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

[4] 马艳敏. 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调研报告[r/ol]. [2013-11-9]. 附:实践日志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调查的实践日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 3 / 4 4 / 4 签名:篇三:农村住房调研报告(报纸发表)

【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材料】 酒泉市农村住房现状及发展对策 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 史 勇

(2009年4月5日) 农村住房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直观的反映,也是 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最集中的体现。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改造是全面实现小康、促

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是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能力和综合经济实力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我

市农村房屋建设和管理处于盲目无序状态,在当前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

破解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困境、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农村房屋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农村

各项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和科学化轨道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我市农村住房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市以新农村小康住宅示范点建设为龙头,大 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取得了较好成效。

1、人均住房面积明显上升。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群 众住房较为宽敞,基本上达到了“住有所居”的目标。全市农村现有住房2798.11万平

方米,户均住房面积174.77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6.78平方米,部分乡(镇)超过

50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近10平方米。

2、建设改造速度加快。2003年,我市全面启动新农村 建设以来,先后建成敦煌南湖乡、肃州上坝镇、玉门花海镇、金塔鼎新镇、瓜州环城乡

等一批样式美观、结构坚固、抗灾性能好的小康住宅示范点工程,农村住房条件发生了显著

变化。6年来,全市新建改建农村住房4万户,其中新建2.8万套,占总农户的19%。全市砖

木砖混结构的住房比重达到了33%,比2003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小康示范村农户砖木、

砖混结构住房比重达到63%。

3、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以新农村建设、 集镇建设和“村村通”道路建设为载体,通过饮水工程建设、沼气推广使用、厕所圈舍

改造、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使农村旧貌换新颜,逐步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居

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全市农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9%,居民点硬化率达到80.3%,有线电视入户

率达到97%,太阳能热水器用户突破2万户,沼气用户达到1.6万座。

4、住房大多以方便民生为主。我市大多农民都以土地 耕作为主,其住房一般都与耕地相邻,村民间住房分布相对零散,主要以方便农业生产

为前提。

二、农村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住房结构以砖土木、土坯房为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我市农村砖土木、土坯房

的比例占农村住房总面积的67.42%。该部分房屋建筑标准低、使用年限长、维修不到位,存

在严重的安全因隐患,防灾、抗灾能力极差。“5.12”汶川地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资料显

示,80%的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地震死亡人数90%也在农村。一旦发生地震,这部分房屋

就会大量倒塌,给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2、建房超标准占地,土地浪费严重。目前,国家实行 “一户一宅”的私人宅基地政策,农民大多各自修建庭院式住房,前房后圈,占地面积

较多。虽然我市规定宅基地使用面积最多一户不超过0.5亩,但实际上农村超标建房、违章

搭建现象十分严重,群众戏言“前有广场,后有操场”。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

而且还滋生了相互攀比的不良之风。

3、部分村庄布局不合理,村容村貌亟待改善。受地理 条件和传统风水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庄房屋随地势而建,还有的在住宅的布局上

论风水、讲朝向,有的村民建新房对上辈遗留下来的老宅舍不得拆除,致使村庄建设布局零

乱乱、土地利用率低,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整体居住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此外,受传统生

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习 惯于把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合二为一,住房和畜禽圈舍建在 一块,使大部分的村庄卫生条件无法改善,脏乱差现象严重。

4、使用功能不尽完善,配套设施不到位。长期以来,农村大多数建房是自己摸索着建,

外观虽一次比一次好,一家比一家强,但住宅设计不合理、质量无保证、设施不配套等现状,

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浪费严重。同时,道路、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

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建设滞后,配套性、共享性差,普遍不能适应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

活质量要求。

5、住房普遍没有规划设计,整体质量欠佳。目前,农 村修建住房一般都是凭借传统经验和建筑施工常识进行,整个建房过程缺乏科学的施工

管理、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认定。农民建房几乎都没有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

工匠组成,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专业水平低,工艺落后,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加

之部分农户建房用的是旧房子拆下的建筑材料,质量整体欠佳,抗灾能力较差。针对存在的

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生产收入不高, 经济支付能力有限,收入水平是制约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主要因素;二是因近年建材涨

价,建筑费用不断提高,造成修建房屋成本高,农民无力承受;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人 口逐年减少,加之,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部分有钱的农户不愿意在农村重新

修建房屋;四是住房规划缺乏指导,在住房建设上仍沿袭祖辈传统模式,风俗习惯难改,攀

比心理严重,贪大求阔,质量难以保证。

三、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管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民自建住房仍是农村住

房建设和供给的主要模式。因此,要结合农村住房建设实际和当地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科

学合理地编制乡(镇)、村住房建设规划,把农村建设纳入全市总体规划布局,统一规划管理,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严肃性。在具体操作中,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习性,在“节

能、节地、节材、环保”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现实需要、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农村未来发展

趋势,使实用性和前瞻性有机结合。同时,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把握建筑与环境、人文、

地理的协调性,营造和提炼农村住宅的建筑美,提高农村住宅的艺术品位。

2、尽快出台农村住房建设配套政策措施。制订出台符合全市实际而且统一的农村房屋建

设管理办法、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强化乡(镇)

在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明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在农村房屋

建设中的审批权限、管理责任和执法主体;建立考核验收机制,把农村房屋篇四:新农村建

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

一、调研目的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

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积极投身到学习领会“八荣八耻”重要

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投身到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节约型社会主义建设中,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此背景下我们对重庆市巴南区跳石镇圣灯山村新农村

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具体情况统计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问卷33份。

调查内容包括:

个人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食品支出、家庭

支出的主要项目;

家庭设施方面,如:家里是否用上自来水、是否有电视; 村民对当地政府情况的相关反映,如:对村干部的满意度、村里选举是否民主、村里的

党员能否代表农民的利益、反映农民的意见、村里的党员在实际行动中是否起带头作用、村

里的村务收支状况是否公开; 村民参加的活动方面,如:村民是否加入了医疗保险、每年有机会参加科技人员或者相

关专家的指导次数、村里有没有活动中心、每年参加村里举办活动的次数; 村民对政府开办活动的满意度及评价,如:村民对当地政府在农民增收上做出的努力的

评价、对村级公路况满意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满意度、对村的治安状况满

意度、对指导或者培训的满意度、对活动中心的的评价;村民会对新农村建设从调查反馈的

情况来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

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

群。 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家庭平均人口为5人左右。 家庭劳动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 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 调查中的相关问题有4道小题,在此引用两道小题,分别用表格形式展示: 例:1、您认为新农村建设除增收外还应从哪方面入手? 2、 瞧,那小河环绕的村庄,那片片绿荫中的小洋房,那穿梭于村道中的小轿车„„这巨大

的变化,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每一张笑脸中都充分体现。这是我对本村30户人家进

行了一次调查,一起来看看我的调查结果吧: 一:马路宽了,汽车多了 走进村庄,再也不见泥泞的小路,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马路伸到了家家户户门口。

汽车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人家。在被调查的家庭中,31%的家庭已买了车,26%的家庭已有了买

车的打算,23%的家庭正在考驾照或者准备考驾照,只有20%的家庭还得继续使用自行车、电

动车、摩托车等作为交通工具。 二:经济好了,新房多了 村庄里随处可见一幢幢“小洋楼” 、“小别墅”,排列整齐,美观大方,里面的设施空调、

彩电等一应俱全。听奶奶说这一带原来都是破破烂烂的矮平房,可现在已有63%的家庭住进

了这样的新房子,11%的家庭正在买房,9%的家庭正在建房,只有17%的家庭暂时还不能住进

新房。

三:生活好了,环境变了 以往农村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脏、乱、差”,然而今天村民们都开始重视环境的改善,村

里成立了“保洁队”,垃圾集中处理,条条村道干干净净,以往的垃圾满地,随地大小便等现

象再也看不到了。村绿化面积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 四:更加重视知识了

原先的农民,似乎只知道整天劳作。而今天的农民,开始懂得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在

被调查的家庭中,文化程度都有了普遍的提高,几乎100%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肓,21%

的家庭把孩子送进了所谓”贵族学校”,70%的家庭为孩子准备了充足的学习工具,如电脑、

学习机等。

五:风气大有改善

过去因为穷,村里失窃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有不少是本村人所为。而去年一年只有九户

人家被偷(据事后调查,全为外地人所为。) 现在全村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等现象已蔚然成风.

六:生活更有保障

全村100%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再也不用担心生病没钱医了。60岁以上的老人还

可享受每月150元的养老金呢!

(四)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与要求

1、希望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1)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希望各级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动农村结构调整既要有量

的扩张,更要抓质的提高。(2)希望加快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

业化的重要载体。而目前通元当地无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整个海盐的农业企业也屈指可数,

海盐希望各级部门能够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集中人力、财力,对有一定规模且科技含量高、

牵动力大的龙头企业进行扶强扶壮,尽快培植起一批以主导产业和骨干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

农产品加工企业,尽快改变目前这种“种菜无法卖,种粮无法加工”的局面。(3)希望着力

推进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4)希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以促进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2、希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好主导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

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据调查发现,65%的农民都迫切希望政府

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做好引导,在产业建设中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

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希望进一步加强村环境建设。目前道路硬化率仍然偏低,农民群众希望村级组织应从

关心热点问题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目前农

村河道常年淤塞,水质黑臭,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影响居民生活,反映强烈。

4、希望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5、希望各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希望各级党

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

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6、希望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

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

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7、希望以创建文明村为先导,塑造新风貌。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

化村容村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

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

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8、希望加强基层带头人和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

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户希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

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

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0、希望整顿农村药品市场,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

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

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五)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但是部分党员

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的村,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不同,在新农村

建设中又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使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各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2、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 一是个别单位存在着较为严重

的“等、靠、要”思想。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

际推进工作,不少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

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二是一些干部对

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

农村,有的提出全部拆除现有住房,实现村民的整体搬迁,老百姓最担心的是“大拆大建,

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3、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

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村级发展不平衡,各村差异较大。

4、农业增收压力大。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

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

巨繁重。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

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村农田水

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6、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

群体性事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

十分艰巨繁重。 7、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

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

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

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

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

和尚”、做“太平官”。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仅能维持正

常的办公费,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

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

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

(2)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

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

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三是建立党员帮扶制度。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加强对村级公路的管护及绿化,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

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 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三是大力发展农

村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

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

收入。一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

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 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丰

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

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

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

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

熏陶。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

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调研结果

从以上调查中发现祖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新农村也在飞速发展! 城乡差距正在缩小,

相信在党和国家美好政策的指导下我们新农村的建设会更加完善,明天的新农村会更美好!

篇五:关于某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调研报告

科学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是我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

要抓手。近年来,镇海区按照城乡一体化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住房集

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借鉴意义。

一、镇海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主要做法 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甬政

办发(2007)107号)和《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甬党(2009)

7号),镇海区制定出台了《镇海区农村新型居住区建设暂行办法》、《关于加快农村住房集中

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先后编制实施二轮《镇海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方案,将区域

村庄布局结构确定为“2016”形态,即在生态带内保留改造20个村民集居点,在城市规划建

设用地及备用地上建设16个集中居住区。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深化和完善原有

村庄建设性详规,做到“二规合一”,使规划落地。目前16个集中居住区,已有13个居住区

完成建设规划编制,20个村民集居点中,清水湖等10个集居点已完成建设性规划编制。“2016”

工程全部完成后,可节约土地400公顷。 根据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镇海区在实践中摸索了几种不同建设模式。

1、整体拆建。对于城中村、园中村、城郊村和规划撤并拆迁村,主要实施拆旧建新,建

设多层或高层住宅,实施社区化管理。如调研组实地考察的蛟川街道“银凤晓月”安置区,

该项目是为适应舟山连岛大桥、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需要

建设的,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规划,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30万㎡,安置15个自然村1070

余户拆迁户和住房困难户,可节约用地122.66亩。

2、集中改建。针对居住比较分散、宅基地占地面积偏大、整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潜力的规

划保留村,主要是拆并整合空壳自然村、小型自然村,按照农村社区标准进行集中改建,鼓

励建设多层住宅,因地制宜建设多户联排,严格控制单家独院,逐步实现人口集聚。如正在

建设中的清水湖村民集居点,将村庄改造与宅基地整理相结合,探索成本价购新拆旧,实行

集体土地住宅就地集中安置,把13个自然村逐步拆并整合为一个中心村,可节约土地100

亩。

3、特色创建。针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村庄,注重传承历史文脉,挖掘和开发乡村

自然和人文特色,巧借田园风光,塑造山水美景,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和个性风格的特色

乡村。如澥浦镇十七房村按照郑氏十七房景区开发建设需要,注重保护文化遗存和生态环境,

实施既有多户联排、又有多层住宅的集居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郑氏十七房建设拆迁户和住

房困难户的住房安置和村庄迁建等问题。

二、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主要成效 调研发现,通过四年多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镇海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

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群众建房难和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得到初步

解决。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现。全区农村集中居住区人均用地控制在50-60平方米,村

民集居点人均用地控制在90-110平方米,“2016”工程全部建成后,较好解决了农村宅基地

粗放式利用和农民居住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的问题。

3、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农村集中居住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建设标准参照城市居住小

区标准,同时统筹考虑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工作,推进“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务,使农民过

上“城里人”生活,农村新社区文明程度整体提高。

4、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农民拆建安置后,一套集体土地性质的旧房,可置换2—

3套有完全产权的等面积新房,可增加财产100-200万元,使农户得到了实惠。

在全省各地农村住房建设推进中,不约而同碰到土地、资金等各类问题:一是土地、资

金等要素制约。2011年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第一年,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影响

农村住房建设用地保障。同时,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影响,融资难度不断加大。二是总

体推进不平衡。区位条件好、项目带动型的集中居住区,推进较快;地域偏远、自筹平衡的

项目,受资金影响推进积极性不高。 三是征地拆迁难度不断增大。部分区块无法实现“清零”目标,延缓了项目建设进度。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镇海区在解决“谁来建”、“地哪来”、“钱哪来”等方面的做

法,具有操作性、可借鉴性。

1、要解决“谁来建”问题,需做到多方联动建设。镇海区在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

中,推进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建立了镇(街道)、村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的开发建设

体制。一是以镇(街道)为主体实施开发建设。由各镇(街道)成立协调小组,负责本区域

内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并成立农房集中建设投资公司,负责项目筹资、建设和管理。

如九龙湖镇成立了投资开发公司,负责“九龙新天地”集中居住区项目开发建设,总投资7.47

亿元,用地面积16.05万㎡,建筑面积29.38万㎡,两年内拆除勤山、河山、鸿岙桥3个自

然村,拆迁安置农户877户,整理盘活宅基地239亩。二是以行政村为主体实施开发建设。

需经区农村新型居住区建设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批准,如骆驼街道清水湖村集中居住点建设

就采用这样模式。三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实施开发建设。吸引区内一些实力资金雄厚的企业

参与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如庄市街道吸引镇海新城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开发建设建

筑面积为36万㎡、总房数为2600套的锦绣曙光集中居住区,主要用于安置庄市区域内的农

房集中改建拆迁户和新城各开发区块的拆迁户。 种方式落实农房集中建设所需土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通过规划整合获得土地。

在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调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对集中居住区和村民集居点周边的零

星土地进行合理归并和整合,为农房集中建设增加用地空间。二是通过土地改性生成土地。

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适时通过变更部分产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性质,由工业用地调整为农

村集中居住区用地,为农房集中建设用地拓展了空间。三是通过政策倾斜优先供地。对农房

集中建设项目用地,在土地用地指标分配中优先予以保障。

3、要解决“钱哪来”问题,需坚持多方投入,创新筹资模式。在农村集中居住区(点)

建设中,需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开发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镇海区除通过银行融资渠道,还

创造性地通过bt 代建,解决融资问题。“bt ”代建,即由企业全额投资建设,政府在未来几

年内分期分批回购,并支付一定额度的利息。镇海区通过bt 融资的农房“两改”资金已达

12亿元,蛟川街道的古塘丽景、银凤晓月、丰颐家园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采用这种模式,

全部建成后可安置农户4000多户、10000多人。 农村住房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住房建设后,各级政府还需重

视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民集居后续问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关内容

  • 解读十七大报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代表们在讨论中对于其中的"五个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说,这让人们看 ...

  • 赵海新乡农村改革试验区调查
  • 从分割走向统一 --新乡改革试验区调查 赵 海 内容提要:通过对新乡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调研发现,新乡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走的是一条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以农民就地城镇化为特征.以城乡居民权利平等为方向的改革道路.本文认为,新乡市城乡一体化道路总体符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对全国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 ...

  • 廊坊调研组关于农民工安居调研报告
  • 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调研报告 廊坊调研组 根据省总主席会议安排,10月25日至27日我们在廊坊就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廊坊市总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已于先期组织建设局.房管局.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大调研召开了协调会,对全市调研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 ...

  • 2016年山东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 2016年山东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山东省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山东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根据<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6年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6]97号),结 ...

  •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 xx年年11月5日至11日,我们前往重庆市九龙坡区和成都市温江区学习考察,重点学习两地区的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经验.两地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其成功经验对我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一.九龙坡区和温江区的做法 第一,探索"社会保障换 ...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调研报告
  • 按照局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近期,与相关同志一起,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情况对部分市.镇.村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找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引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步入依法.规范.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全市 ...

  • 浙江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我省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安排,11月份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为配合做好这项工作,省人大内司委于8月起草了有关工作方案,经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印发省政府办公厅和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方案确定了专项审议的主要内容是我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 制定住宅法的前提是修订[土地管理法]
  • 2007年9月19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透露,政府将研究制定<住宅法>.<住房保障条例>,对我国住房市场发展规划.管理机构.市场主体和市场运行的监督管理,以及住房保障制度等作出法律规定,使政府的保障住房政策实现制度法制化.规范化.努力以法制来保障居民的住房,这是 ...

  • 关于我市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 关于我市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工作的 调 研 报 告 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从9月下旬开始,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农经工委同志参加的调研组,对我市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分别在市农办.建设局.国土局及***等部门和乡镇进行了调研.座谈,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全面了解了宅基地置换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