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书法杂志 | 井上有一临[颜家庙碑]

《青少年书法杂志》内容精选·名家临帖井上有一临《颜家庙碑》文/黄晨

  井上有一1916年2月14日生于东京,是一位代表了20世纪后期日本的艺术家。1941年师从前辈上田桑鸠,学习书法。1952年正月,井上有一向上田桑鸠递交绝缘书,宣告与陋习不改的书坛决裂。

颜真卿逝世一千一百三十年后,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井上有一被颜真卿墨迹所迸发的朴茂雄浑之气所打动,写下:

不是这样,不是那样,当你为书法弄得心神不宁时,看到颜真卿的瞬间你会震惊不已,惊愕地瞬间被他牢牢吸住。你能抓住什么。但能抓住什么?我说不出来。若能说出,除非谎言。能抓住的只有“具体”。只抓住“气氛”不行,只抓住单纯的“形”也不行。“具体”不是语言,不是“气氛”,也不是形式,所以是“具体”。煞费苦心,死乞百赖地把它表现为“形”。是否叫临写无关紧要。

这正是井上有一崇尚颜真卿书法的真实写照。

  颜氏家庙碑(局部)

井上有一,1916年2月出生于日本东京,是一位代表了20世纪后期日本书法高度的艺术家之一。少时的井上有一就喜爱绘画,终因家境贫寒上不起美术学校转而进入国立师范学校学习,19岁时师范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41年,他拜上田桑鸠为师,十年临帖习字。而这十年正值日本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井上有一遭遇了美国对东京的大规模空袭,七个小时昏迷后死而复生,面对尸横遍野的东京,作为一名幸存者的井上有一决定记录这一惨状,1949年底他写下《法华经自我偈》受世人瞩目。直至战后恢复期,日本书坛重新恢复生气。

  井上有一临本(局部)

1952年,井上有一和森田子龙、江口草玄等人在京都的龙安寺院结成“墨人会”,主持《墨美》杂志,发誓迈出新生的步伐:“我们不是书法家,而是要为墨而生存,让墨迹生辉!”尔后井上有一的书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其力作《愚彻》应邀参加了圣保罗美术展,并被英国美术评论家赫伯特利德收入《现代绘画史》中。但井上有一仍旧坚持走自己该走的大愚大智、清贫孤寂之道,白天在小学当校长尽职尽责,晚上奋笔疾书做“书道之鬼”,心手双畅、乐在其中。1968年,井上有一写下了他看到颜真卿书法的时感动:“贝多芬说过巴赫是大河,颜真卿也是大河,是黄河。”

  颜氏家庙碑(局部)

井上先生尊崇颜真卿书法,晚年更是将颜真卿书法奉为圭臬。1978年有一不幸被诊断为肝硬变,他自知命不久矣,垂危之际写下自己的遗偈:守贫挥毫六十七霜,端自预知本来无法。1985年,特立独行、遗世傲立的书法艺术巨匠井上有一用其惊人的艺术实践、超然的人格魅力、传奇的人生经历为自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井上有一的挚友海上雅臣将井上有一的创作阶段分为七个时期:七个时期第一时期1950——1954年习作期第二时期1955年断绝期第三时期1956——1959年愚彻期第四时期1960——1965年混沌期第五时期1966——1969年简明期第六时期1970——1981年变异期第七时期1982——1958年绝笔期

从这七个时期不难看出井上有一的学书历程是孜孜不倦、不断推翻、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过程。在井上有一看来书法绝不是好玩的,书法是残酷的,它对书者的要求高得近乎刻薄。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井上有一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到了。

颜真卿所书《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从不阿于权贵的高尚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井上有一偏爱颜氏书风,或许是骨子里有着和颜真卿同样的革新思想。井上先生在他逝世的前两年,将他的感动之情以原尺寸通临《颜家庙碑》2880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令人震惊的是这部临书补上了原碑的缺字,完整严谨的临习令世人慨叹。在此之前井上一直临习颜氏书法,在他习书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学颜氏书法的刻苦与专注。

现摘抄如下:

井上有一|日记节选

当天记“不行。无深度。不圆转。应彻底重新认识,直接触及其灵魂,而不应只看技巧”。

十日,“颜家庙碑高于建中,无以捕捉,不轻浮,若能掌握其庄严之处则无以复加,仅有笔意,非形”。

十三日,“建中帖巧妙,而颜真卿楷书以颜家庙为最,恰似将泽庵石(腌萝匐的石头——编者注)一块块呆板地摆成一片。运笔速度成问题,要慢”。

二十八日,“对原本不得添枝加叶,只能一笔是一笔,扎扎实实”。

二十九日,“写得拙劣不论,张即之亦如此书之?”

三十日,“书写。换山马大笔后颜精神跃于纸上。要临其形,仿其笔法不可。要真正领会颜之真髓”。

从井上有一临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颜家庙碑》整篇的精神领悟之深刻,以及强调自我的创新思维,整篇雄浑“朴拙”之气跃然纸上。“拙”是自然形成的,也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学书的过程即回归天然的过程,井上有一对“守拙”的理解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

  井上有一临本(局部)

如若单字与原帖进行对比,井上有一临习过程不是单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给人一种初看是临习的《颜家庙碑》,仔细品味又有个人色彩,线条粗重多具篆籀之气,纸张虽打有界格,但由于每个字都饱满宽博,有些字还超出界格,在整体上形成穿插揖让之势,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宏伟壮阔。这种书写气魄需要书家有超然于外的胸襟与气度。

  左:颜氏家庙碑(局部)右:井上有一临本(局部)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在遥远的东瀛,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遗世傲立、守贫挥毫的书坛巨匠——井上有一,他和苏轼一样有着对颜真卿书法崇高的敬意与膜拜。井上有一一生不收学生,也从不卖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言:随心所欲地写吧,金钱难以束缚我,我要干我自己喜欢的事。

《青少年书法杂志》内容精选·名家临帖井上有一临《颜家庙碑》文/黄晨

  井上有一1916年2月14日生于东京,是一位代表了20世纪后期日本的艺术家。1941年师从前辈上田桑鸠,学习书法。1952年正月,井上有一向上田桑鸠递交绝缘书,宣告与陋习不改的书坛决裂。

颜真卿逝世一千一百三十年后,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井上有一被颜真卿墨迹所迸发的朴茂雄浑之气所打动,写下:

不是这样,不是那样,当你为书法弄得心神不宁时,看到颜真卿的瞬间你会震惊不已,惊愕地瞬间被他牢牢吸住。你能抓住什么。但能抓住什么?我说不出来。若能说出,除非谎言。能抓住的只有“具体”。只抓住“气氛”不行,只抓住单纯的“形”也不行。“具体”不是语言,不是“气氛”,也不是形式,所以是“具体”。煞费苦心,死乞百赖地把它表现为“形”。是否叫临写无关紧要。

这正是井上有一崇尚颜真卿书法的真实写照。

  颜氏家庙碑(局部)

井上有一,1916年2月出生于日本东京,是一位代表了20世纪后期日本书法高度的艺术家之一。少时的井上有一就喜爱绘画,终因家境贫寒上不起美术学校转而进入国立师范学校学习,19岁时师范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41年,他拜上田桑鸠为师,十年临帖习字。而这十年正值日本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井上有一遭遇了美国对东京的大规模空袭,七个小时昏迷后死而复生,面对尸横遍野的东京,作为一名幸存者的井上有一决定记录这一惨状,1949年底他写下《法华经自我偈》受世人瞩目。直至战后恢复期,日本书坛重新恢复生气。

  井上有一临本(局部)

1952年,井上有一和森田子龙、江口草玄等人在京都的龙安寺院结成“墨人会”,主持《墨美》杂志,发誓迈出新生的步伐:“我们不是书法家,而是要为墨而生存,让墨迹生辉!”尔后井上有一的书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其力作《愚彻》应邀参加了圣保罗美术展,并被英国美术评论家赫伯特利德收入《现代绘画史》中。但井上有一仍旧坚持走自己该走的大愚大智、清贫孤寂之道,白天在小学当校长尽职尽责,晚上奋笔疾书做“书道之鬼”,心手双畅、乐在其中。1968年,井上有一写下了他看到颜真卿书法的时感动:“贝多芬说过巴赫是大河,颜真卿也是大河,是黄河。”

  颜氏家庙碑(局部)

井上先生尊崇颜真卿书法,晚年更是将颜真卿书法奉为圭臬。1978年有一不幸被诊断为肝硬变,他自知命不久矣,垂危之际写下自己的遗偈:守贫挥毫六十七霜,端自预知本来无法。1985年,特立独行、遗世傲立的书法艺术巨匠井上有一用其惊人的艺术实践、超然的人格魅力、传奇的人生经历为自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井上有一的挚友海上雅臣将井上有一的创作阶段分为七个时期:七个时期第一时期1950——1954年习作期第二时期1955年断绝期第三时期1956——1959年愚彻期第四时期1960——1965年混沌期第五时期1966——1969年简明期第六时期1970——1981年变异期第七时期1982——1958年绝笔期

从这七个时期不难看出井上有一的学书历程是孜孜不倦、不断推翻、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过程。在井上有一看来书法绝不是好玩的,书法是残酷的,它对书者的要求高得近乎刻薄。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井上有一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到了。

颜真卿所书《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从不阿于权贵的高尚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井上有一偏爱颜氏书风,或许是骨子里有着和颜真卿同样的革新思想。井上先生在他逝世的前两年,将他的感动之情以原尺寸通临《颜家庙碑》2880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令人震惊的是这部临书补上了原碑的缺字,完整严谨的临习令世人慨叹。在此之前井上一直临习颜氏书法,在他习书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学颜氏书法的刻苦与专注。

现摘抄如下:

井上有一|日记节选

当天记“不行。无深度。不圆转。应彻底重新认识,直接触及其灵魂,而不应只看技巧”。

十日,“颜家庙碑高于建中,无以捕捉,不轻浮,若能掌握其庄严之处则无以复加,仅有笔意,非形”。

十三日,“建中帖巧妙,而颜真卿楷书以颜家庙为最,恰似将泽庵石(腌萝匐的石头——编者注)一块块呆板地摆成一片。运笔速度成问题,要慢”。

二十八日,“对原本不得添枝加叶,只能一笔是一笔,扎扎实实”。

二十九日,“写得拙劣不论,张即之亦如此书之?”

三十日,“书写。换山马大笔后颜精神跃于纸上。要临其形,仿其笔法不可。要真正领会颜之真髓”。

从井上有一临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颜家庙碑》整篇的精神领悟之深刻,以及强调自我的创新思维,整篇雄浑“朴拙”之气跃然纸上。“拙”是自然形成的,也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学书的过程即回归天然的过程,井上有一对“守拙”的理解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

  井上有一临本(局部)

如若单字与原帖进行对比,井上有一临习过程不是单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给人一种初看是临习的《颜家庙碑》,仔细品味又有个人色彩,线条粗重多具篆籀之气,纸张虽打有界格,但由于每个字都饱满宽博,有些字还超出界格,在整体上形成穿插揖让之势,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宏伟壮阔。这种书写气魄需要书家有超然于外的胸襟与气度。

  左:颜氏家庙碑(局部)右:井上有一临本(局部)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在遥远的东瀛,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遗世傲立、守贫挥毫的书坛巨匠——井上有一,他和苏轼一样有着对颜真卿书法崇高的敬意与膜拜。井上有一一生不收学生,也从不卖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言:随心所欲地写吧,金钱难以束缚我,我要干我自己喜欢的事。


相关内容

  • 碑林导游词
  • 碑林 孔庙(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大夏石马和景云钟→碑林广场(<石台孝经>)→第一陈列室(<开成石经>)→第二陈列室(<大唐多宝塔感应碑>.<颜氏家庙碑>)→第三陈列室(<肚痛贴>.<千字文>)→第四陈列室(< ...

  • 古代书法名家都有哪些
  • 古代书法名家都有哪些? 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俯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张米董: 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 ...

  • 广东增城小楼仙源导游词
  • 各位团友: 小楼仙源是增城八景之一,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有:历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庙.何仙姑纪念塔.观音山神仙洞.东南亚藤类之冠的盘龙古藤.另外,在参观过程中还可以体味一下三个至今未曾解开的谜:一是为什么何仙姑家庙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带咸味,唯独仙姑井水清纯甘洌?二是为什么仙桃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顶屋脊上,不 ...

  • 南安诗词学会:春游金英系列(二)
  • 英都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境内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各具特色,主要有:闽南古刹云从古室.宝湖岩.古竹岩.狮子岩.溪益馆(洪承畴读书处).洪承畴故居.洪氏家庙建筑群等文物景点,每年吸引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英都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农业基础扎实,被誉为南安的'粮仓',美称'金英 ...

  •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书法知识
  • 书法知识 一: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 ①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 颜行书名作:<祭侄文稿>( ...

  • [书法]108幅中国古代最著名书法作品简介
  •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项重要财富.其中不乏许多作品给人以书法艺术美之享受,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艺术的结晶,堪称"国之瑰宝". <泰山刻石> <云梦睡虎秦简> <马王堆帛书><西狭颂>& ...

  • 创建五星级学校申报材料
  • 根据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通知要求,我校按照《标准》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积极争创五星级学校,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地处宣化东郊,现有教师28名(包括3名支教教师),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名,占全体教师的56.7%,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有1 ...

  • 小学创建五星级学校申报材料
  •   根据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通知要求,我校按照《标准》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积极争创五星级学校,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地处宣化东郊,现有教师28名(包括3名支教教师),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名,占全体教师的56.7%,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教师学历全部达 ...

  • 鹿邑太清宫导游词
  • 鹿邑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为老子的诞生地.据史志记载,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始名老子庙.唐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渊为了便于对天下的统治,抬高家族地位,就听从吉善行的建议,认老子为祖宗,派人在汉老子庙的基础上予以扩建,规模如京城王宫,做为皇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