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附加之呐喊复习

高三文科附加之《呐喊》复习(四)

主备人:张婉琳 使用时间:2016年10月28日

重点提要

《阿Q 正传》

1、故事梗概

《阿Q 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作者创作这部小说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写出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作品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集中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Q 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于落后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胸臆。

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日。阿Q自尊又自卑,对受居民尊敬的赵太爷和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阔”,就是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却了,调戏小尼姑更觉晦气全消。但这却勾起了他的欲望,尽管严守“男女之大防”,但又压不住自然的本能,就对吴妈叫着“我和你困觉”,被秀才的大竹杠打了一顿,阿Q的爱情梦被打破,随即生计又成问题,于是打定进城。回来曾获得村里人一时的敬畏,但人们探听底细后又对他“敬而远之”。得知革命党进村,本是“深恶痛绝”,但一看举人和村里人都怕他们,便有些神往,然而阿Q一直没弄懂革命,直到被抓、被杀。临死前的遗憾是画押的圈不圆。

小说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

2、主要人物:阿Q

卑怯(阿Q 是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 ,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保。)

精神胜利法(阿Q 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善于投机(阿Q 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革命,阿Q 看得眼热,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但阿Q 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于革命意义,实丝毫没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

夸大狂与自尊癖(阿Q 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 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但为了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未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了”。)

《端午节》

1、故事梗概

《端午节》说作于1922年,其最为显著的特色是作者那非凡的讽刺手法。本篇写了政府欠薪和教员索薪,“索薪”的时间从年关提前到端午节前,还从教员索薪写到官员索俸,这是对当局莫大的讽刺。作者的笔法从容有致委婉含蓄,在不露声色的描述中,暴露了政府的腐败。对政府的官员,如方玄绰之流的小官僚,作者也加以无情的讽刺。方玄绰自私自利,自命清高,他的“差不多”一说挟带私心,但偏要戴上忧国的花环。他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太嚷嚷,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方玄绰口头上责备太太提出的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方玄绰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的惟妙惟肖。

2、主要人物:方玄绰

方玄绰是一个懦弱、自私、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一味逃避现实的知识分子形象。

《白光》

1、故事梗概

《白光》作于1922年,此文通过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落第知识分子陈士成听信祖宗传言,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终于坠湖而死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知识分子的毒害,控诉了封建制度吃人的阴鸷。

为揭露这种阴鸷,作者营造了一个阴冷,诡秘的气氛,并在阴森森,凄惨惨的氛围中展开情节,描述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作者通过四个方面来描写小说独特的氛围:一是陈士成的幻觉,这种幻觉极易感染读者;二是环境描写,月光的阴冷,默认的静谧,都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三是祖母讲的故事。富有神秘感;四是白光的描写,白光将陈士成一步步导向死路,白光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的形象化身。

2、主要人物:陈士成

陈士成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酸腐气味的旧式文人形象。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白光》内容阐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 、 《白光》中共出现了两次“这回又完了”,体现了陈士成的失望和悲惨。

B 、 鲁迅的《白光》,描写了陈士成跟着一道白光死去。在死去之前,鲁迅紧紧抓住陈士成科考入仕的死因,一笔一笔地把他的心灵煎熬,托出水面。

C 、 从文章最后几节可以看出,陈士成的死因是“那道白光”。

D 、 陈士成的考试,场场落选,以致心理变态,梦想发财,他的性格完全被封建社会给扭曲了。

E 、 鲁迅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命运大致相同,几乎都十分凄苦,大都在贫病和欺辱

中悲惨死去,如本文的陈士成。

2. 对《白光》赏析,下列解说错误的两项是( )

A 、 五十岁的陈士成共参加了第十六次科考。说明他被封建思想毒害之深。

B 、 这“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一笔将陈士成此时此刻绞痛的心,挖出来,托给了读者,托给了整个社会,谁看谁不心寒。

C 、 “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乡试,不但没有给他点希望,反而成了勒在他身上的一根致死的铁链。

D 、 没有考上,连家禽都不敢见。没有进入仕途,连月亮都怕。茶不喝,饭不思。作者目的主要是批判陈士成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E 、 “他坐下了,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说明不仅科举害了陈士成就连小孩也成了帮凶。

3. 下列对《阿Q 正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 《阿Q 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他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B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它包含几个因素,首先是懦弱,其次是恼恨,再就是自欺, 最后是健忘,阿Q的这种性格到死才得以改变。

C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相因袭,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 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

D 阿Q 政治上承受着沉重压迫,经济上遭受着残酷剥削,精神上蒙受着长期毒害,人格上忍受着种种屈辱。

E 《阿Q 正传》写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麻木、沉睡的民众。

4. 下列对《阿Q 正传》艺术手法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 鲁迅是想在阿Q身上画出整个民族的精神病态,他实际上就是把阿Q当作了一个象征。象征的形式成为贯穿整部《阿Q正传》的一个基本的因素。

B 阿Q 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他的下场令人同情,令人感叹,这一切是通过阿Q 日常生活中富有悲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C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在作品中,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将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D 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调侃。或反话,或夸张;或小词大用,或庄词谐用。其最终目的,就是撕下假面,揭露真相。

E 既然鲁迅要借用一个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普遍的精神病态,就势必得运用夸张的手法,不但在他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要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如精神胜利法。

5. 《端午节》中对方玄绰“清高”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

A 方玄绰的不思反抗是由于他的清高;他的开始“略恨”政府,也由于他的清高。 B 清高是他“与世无争”的根据,清高又是他不满现实的动力。

C 清高是一种战斗的武器,因此,方玄绰的不满现实大概会发展成反抗现实的。

D 方玄绰的清高的性格没有用来对付政府,是用来对付同僚的。

E 方玄绰既缺乏行动,又不看对象,以清高为标尺,待人处世,他不可能有所作为。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

A 《端午节》一文是鲁迅先生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的辛辣讽刺。

B 缺乏反抗的行动是方玄绰的致命弱点,但值得肯定的是他至少还有不满现实的思想。可是以清高自许的方玄绰最后连不满现实的思想也渐渐泯灭了。

C 鲁迅塑造了一位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以清高自居,又因清高自误的知识分子形象。

D 方玄绰是一位对自己切身利益不到非不得已也懒得开口的人。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像他这样的人也不会萌动了不满的情绪。

E 方玄绰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这个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圆滑世故,应付自如.

二.简答题:

1. 《阿Q 正传》里作者经常站出来进行一番议论,这种议论是杂文式的,看似多余其实大有深意,试举一例简要赏析之。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零零,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然而我们的阿Q 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赏析:按照传统小说的写法,这是多余的;然而鲁迅写来却让人倍感深刻、贴切,以此讽刺精神胜利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端午节》题为“端午节”有什么深刻含义?

(1)故事发生在端午节前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节气;(2)“照旧例,近年是每逢节根或年关的前一天,他一定须在夜里的十二点钟才回家,一面走,一面掏着怀中,一面大声的叫道,‘喂,领来了!’于是递给伊一叠簇新的中交票,脸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谁知道初四这一天却破了例,他不到七点钟便回家来。”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政府拖欠薪水,方玄绰失去了生活来源,节日必然过得凄惶。作者故意用节日的气氛来衬托方玄绰的自私以及假清高真无能。

3. 结合《白光》全文,请你谈谈对“白光”的理解。

“白光”在结构上,作为情节线索构建全篇,白光一直在**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白光的象征意义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升官发财的**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这就是作者所要抨击的罪恶的科举制度。

答案:

1.A C (A :出现三次“这回又完了 ”C :死因是罪恶的科举制度)

2.D E (D :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要抓住中心/E:是害了小孩而不是小孩是帮凶)

3.A 辛亥革命前后

B 直到死都没有改变

4.B 通过阿Q 日常生活中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D 大词小用

5. CD (清高不是一种战斗的武器,方玄绰的不满现实也不会发展成反抗现实的。)(方玄绰的清高的性格既用来对付政府,又用来对付同僚。)

6.DE (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像他这样的人也会萌动了不满的情绪。)(这个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高三文科附加之《呐喊》复习(四)

主备人:张婉琳 使用时间:2016年10月28日

重点提要

《阿Q 正传》

1、故事梗概

《阿Q 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作者创作这部小说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写出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作品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集中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Q 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于落后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胸臆。

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日。阿Q自尊又自卑,对受居民尊敬的赵太爷和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阔”,就是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却了,调戏小尼姑更觉晦气全消。但这却勾起了他的欲望,尽管严守“男女之大防”,但又压不住自然的本能,就对吴妈叫着“我和你困觉”,被秀才的大竹杠打了一顿,阿Q的爱情梦被打破,随即生计又成问题,于是打定进城。回来曾获得村里人一时的敬畏,但人们探听底细后又对他“敬而远之”。得知革命党进村,本是“深恶痛绝”,但一看举人和村里人都怕他们,便有些神往,然而阿Q一直没弄懂革命,直到被抓、被杀。临死前的遗憾是画押的圈不圆。

小说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

2、主要人物:阿Q

卑怯(阿Q 是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 ,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保。)

精神胜利法(阿Q 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善于投机(阿Q 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革命,阿Q 看得眼热,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但阿Q 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于革命意义,实丝毫没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

夸大狂与自尊癖(阿Q 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 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但为了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未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了”。)

《端午节》

1、故事梗概

《端午节》说作于1922年,其最为显著的特色是作者那非凡的讽刺手法。本篇写了政府欠薪和教员索薪,“索薪”的时间从年关提前到端午节前,还从教员索薪写到官员索俸,这是对当局莫大的讽刺。作者的笔法从容有致委婉含蓄,在不露声色的描述中,暴露了政府的腐败。对政府的官员,如方玄绰之流的小官僚,作者也加以无情的讽刺。方玄绰自私自利,自命清高,他的“差不多”一说挟带私心,但偏要戴上忧国的花环。他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太嚷嚷,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方玄绰口头上责备太太提出的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方玄绰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的惟妙惟肖。

2、主要人物:方玄绰

方玄绰是一个懦弱、自私、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一味逃避现实的知识分子形象。

《白光》

1、故事梗概

《白光》作于1922年,此文通过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落第知识分子陈士成听信祖宗传言,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终于坠湖而死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知识分子的毒害,控诉了封建制度吃人的阴鸷。

为揭露这种阴鸷,作者营造了一个阴冷,诡秘的气氛,并在阴森森,凄惨惨的氛围中展开情节,描述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作者通过四个方面来描写小说独特的氛围:一是陈士成的幻觉,这种幻觉极易感染读者;二是环境描写,月光的阴冷,默认的静谧,都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三是祖母讲的故事。富有神秘感;四是白光的描写,白光将陈士成一步步导向死路,白光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的形象化身。

2、主要人物:陈士成

陈士成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酸腐气味的旧式文人形象。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白光》内容阐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 、 《白光》中共出现了两次“这回又完了”,体现了陈士成的失望和悲惨。

B 、 鲁迅的《白光》,描写了陈士成跟着一道白光死去。在死去之前,鲁迅紧紧抓住陈士成科考入仕的死因,一笔一笔地把他的心灵煎熬,托出水面。

C 、 从文章最后几节可以看出,陈士成的死因是“那道白光”。

D 、 陈士成的考试,场场落选,以致心理变态,梦想发财,他的性格完全被封建社会给扭曲了。

E 、 鲁迅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命运大致相同,几乎都十分凄苦,大都在贫病和欺辱

中悲惨死去,如本文的陈士成。

2. 对《白光》赏析,下列解说错误的两项是( )

A 、 五十岁的陈士成共参加了第十六次科考。说明他被封建思想毒害之深。

B 、 这“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一笔将陈士成此时此刻绞痛的心,挖出来,托给了读者,托给了整个社会,谁看谁不心寒。

C 、 “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乡试,不但没有给他点希望,反而成了勒在他身上的一根致死的铁链。

D 、 没有考上,连家禽都不敢见。没有进入仕途,连月亮都怕。茶不喝,饭不思。作者目的主要是批判陈士成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E 、 “他坐下了,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说明不仅科举害了陈士成就连小孩也成了帮凶。

3. 下列对《阿Q 正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 《阿Q 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他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B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它包含几个因素,首先是懦弱,其次是恼恨,再就是自欺, 最后是健忘,阿Q的这种性格到死才得以改变。

C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相因袭,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 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

D 阿Q 政治上承受着沉重压迫,经济上遭受着残酷剥削,精神上蒙受着长期毒害,人格上忍受着种种屈辱。

E 《阿Q 正传》写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麻木、沉睡的民众。

4. 下列对《阿Q 正传》艺术手法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 鲁迅是想在阿Q身上画出整个民族的精神病态,他实际上就是把阿Q当作了一个象征。象征的形式成为贯穿整部《阿Q正传》的一个基本的因素。

B 阿Q 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他的下场令人同情,令人感叹,这一切是通过阿Q 日常生活中富有悲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C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在作品中,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将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D 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调侃。或反话,或夸张;或小词大用,或庄词谐用。其最终目的,就是撕下假面,揭露真相。

E 既然鲁迅要借用一个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普遍的精神病态,就势必得运用夸张的手法,不但在他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要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如精神胜利法。

5. 《端午节》中对方玄绰“清高”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

A 方玄绰的不思反抗是由于他的清高;他的开始“略恨”政府,也由于他的清高。 B 清高是他“与世无争”的根据,清高又是他不满现实的动力。

C 清高是一种战斗的武器,因此,方玄绰的不满现实大概会发展成反抗现实的。

D 方玄绰的清高的性格没有用来对付政府,是用来对付同僚的。

E 方玄绰既缺乏行动,又不看对象,以清高为标尺,待人处世,他不可能有所作为。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

A 《端午节》一文是鲁迅先生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的辛辣讽刺。

B 缺乏反抗的行动是方玄绰的致命弱点,但值得肯定的是他至少还有不满现实的思想。可是以清高自许的方玄绰最后连不满现实的思想也渐渐泯灭了。

C 鲁迅塑造了一位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以清高自居,又因清高自误的知识分子形象。

D 方玄绰是一位对自己切身利益不到非不得已也懒得开口的人。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像他这样的人也不会萌动了不满的情绪。

E 方玄绰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这个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圆滑世故,应付自如.

二.简答题:

1. 《阿Q 正传》里作者经常站出来进行一番议论,这种议论是杂文式的,看似多余其实大有深意,试举一例简要赏析之。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零零,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然而我们的阿Q 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赏析:按照传统小说的写法,这是多余的;然而鲁迅写来却让人倍感深刻、贴切,以此讽刺精神胜利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端午节》题为“端午节”有什么深刻含义?

(1)故事发生在端午节前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节气;(2)“照旧例,近年是每逢节根或年关的前一天,他一定须在夜里的十二点钟才回家,一面走,一面掏着怀中,一面大声的叫道,‘喂,领来了!’于是递给伊一叠簇新的中交票,脸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谁知道初四这一天却破了例,他不到七点钟便回家来。”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政府拖欠薪水,方玄绰失去了生活来源,节日必然过得凄惶。作者故意用节日的气氛来衬托方玄绰的自私以及假清高真无能。

3. 结合《白光》全文,请你谈谈对“白光”的理解。

“白光”在结构上,作为情节线索构建全篇,白光一直在**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白光的象征意义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升官发财的**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这就是作者所要抨击的罪恶的科举制度。

答案:

1.A C (A :出现三次“这回又完了 ”C :死因是罪恶的科举制度)

2.D E (D :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要抓住中心/E:是害了小孩而不是小孩是帮凶)

3.A 辛亥革命前后

B 直到死都没有改变

4.B 通过阿Q 日常生活中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D 大词小用

5. CD (清高不是一种战斗的武器,方玄绰的不满现实也不会发展成反抗现实的。)(方玄绰的清高的性格既用来对付政府,又用来对付同僚。)

6.DE (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像他这样的人也会萌动了不满的情绪。)(这个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相关内容

  • 2014为高三"一模"加油(演讲稿)赵秉乾
  • 为2014届晓社高三加油 上周四.周五,广州市进行了高三一模考试,同学们知道,一模考试是除高考外的最大的一次考试.我校在高三师生的努力之下,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因时间仓促,据初步统计的数据表明: 从总均分看,我校获得荔湾区理科总均分.文科总均分第一名: 从单科平均成绩看:我校获荔湾区第一名的学科有: ...

  • 中学视导情况汇报
  • 我们一行五人受市局领导的委托,本着观摩学习与探索研究之目的,走进了江苏省高邮第一中学.通过参观校园.领导交流.随堂听课.查看资料.教师座谈.家长和学生问卷等多种形式,经过近两天紧张地工作下来,我们已经对学校的高三教育教学管理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下面,我就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做一扼要地汇

  • 高二学生关于高考的演讲稿
  •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xx年六月十七日,对于准高三的我们只剩下最后的三百五十五天了.如暴风雨前最后宁静沉闷的空气里,日益沉重的压力,不是准高三的号角,不是陆续开始的总复习,而是时间,时间--时间的紧张,时间的飞快流逝,时刻在提醒着我们,高三的岁月其实如浮云,在不经意间,便从我们身 ...

  • 2012年27中高三语文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 2012年高三语文备考工作交流材料 各位老师:下午好! 非常感谢陈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来代表我们二十七中高三语文备课组老师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们的一些做法.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一.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建立阶段目标意识 针对我校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的现实情况,我们把高考的复习分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 ...

  • 2012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 湖北省2012年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的四大变化 2011年湖北高校的录取分数线 2012高考考试日期 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武汉教科院给四月调考"号脉"(长江商报) 四月调考试卷部分学科解析(金报)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四大变化 2 ...

  • 高三文科复习计划
  • 篇一:高三文科生,比较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表 学习 安排表 篇二:高三文科学习计划 高三 文科学习计划 文综: 1.把课本看熟,基 础打牢.注意,是用心看熟,而不要死记硬背-这是强化提升的基础. 2. 为什么要背目 录呢,因为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都是按观点给分,比如一道题目12分,要答4个观 点 ...

  • 如何学好文科
  • 如何学好文科 谁能在"会学"上取得突破,谁就能将自己的学习潜能转变为现实的成绩: 谁现在就开始行动,谁就能笑在明年七月. ----作者手记 也许是上帝的有意赐予,上大学前的文科学习,笔者几乎是完全*自学完成的:在大学学习期间,老师们又逼着我学会如何学习:站在中学讲坛上十多年,学生 ...

  •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整理)
  •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 最近有几个高三的文科学生到学大报名,我发现他们都算是刻苦努力的学生,之所以目前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对于文科的学习方法掌握的不好.我特意上网找了一些高中文科的学习方法文章. 这些文章有各地各年的高考文科状元的现身说法:有在教育一线老师的宝贵经验:有正在学习者的切身体会."它山 ...

  • (全文实录电子版)高三理综怎么学
  • 高三理综怎么学? 第一轮复习打基础非常重要 摆脱题海战术先得跳进海里 记者 张娜 徐斌 高三理综怎么学?昨天,快报家长学校第三场活动,请来杭高.杭二中三位一线教师,从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为高三学生接下来一年学习理思路. 早上7点,就有学生赶到学校.一位爸爸带着儿子从海宁赶过来,说活动很贴心,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