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

抓住学生每一次的精彩

——剖析与反思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奉化市莼湖尔仪小学 鲍娈琼

我们知道“机会”、“机遇”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一句朴实的语言“把机会那留给学生”体现了新课程的学生观,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课堂是教师的讲台——组织、引导学生一起参与,但它更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以知识为载体,思考、尝试、探索、交流、欣赏和纠错。一位成功的教师往往把一个个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本人结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部分教学片段想与同行作点交流。

一、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

片段1、 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操作)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1:12-5=7(只)

生2:13-5=8(只)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2:因为左边这一排有13只鸡,右边被抓了5只,(这时有许多小朋友开始摇头,还有的踊跃举手)

生3:我觉得第二个同学是错的。他把鸡妈妈也当作小鸡计算了。我们在玩老鹰抓小鸡游戏中,老鹰是不能抓鸡妈妈的。(当这个小朋友在说的时候我微笑看着他,他回答的声音就更响亮了)

(剖析与反思):作为新授课的数学运用,本人出示了这样一道有生活情景、很有意义的实际问题,难度也很适中。在操作中本人先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再让学生思考本题如何列式?使我为之眼前一亮的是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可以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实践也表明:学生亲身经历的问题,印象深刻,效果好。椐悉现在的中小学生害怕解答应用题,我们是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解答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给学生真正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片段2 教师出示“超市购物”,橡皮:0.5元 铅笔:0.8元 练习本:1.00元

问题:小明带了3元钱,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操作)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带着3元钱去售货员那里买这些东西。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先用一个五角的买了一块橡皮。然后拿一块的买了一支铅笔找回2角,同样的再买一支铅笔找回2角,这时候我手里还有9角钱,所以是不够的。

生2:我觉得先买练习本和橡皮简单,买好后我还有1元五角,所以是不够的。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我买了这三样东西。我跟第一个同学一样想买练习本的时候就不够1角了,可是我很喜欢那本练习本,于是我跟售货员还价,他就买给我了,所以我恰好。(教师跟学生一起鼓掌)

(剖析与反思):在学生答题有困难,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时,教师就要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让这些原本较复杂的连加题简单化。联系生活,让“一般”情形联想“特殊”情形,回归生活。几位学生反馈后,大家在体会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写在小朋友的脸上,从学生多种角度的表达看,这样的合作很有价值,很有成效,教师把机会留给学生,有意识地让他们实质性地参与讨论、思考,促进他们在合作交流氛围中的锤炼自己、分享同伴的智慧和快乐,而教者“该出手时才出手”,起组织、引导的作用。

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回味的余地

从我平常的教学和部分听课反馈:课堂的教学容量太满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就少。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问题一呈现,教师就开始分析讲解,结论一出来,我们就问学生:记住了吗?这是我们青年教师的通病,为了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多获得知识,就存在了“多讲一题比少讲一题好”的想法,以致与学生忙于解题,思考的时间就少了。按辩证法的观点,外因(老师)必须通过内因(学生)才能起到一定作用,而解决问题是需要时间的,那种未经过学生思考,以自我讲解为主的教学,实践证明其效果往往不佳,更不用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片段3、在“比一比”教学过程中,我(出示表格)提问: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下

A D18-16=2(个)

(操作)师:先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找出了。再说一说怎样的问题可以使其余几个答案变的正确。

(学生开始安静)

(我知道对于第一个问题小朋友大多数是可以做出来的,但第二步测验他们逆向思维的能力,对于新授课来讲就有些困难了,所以要稍做提示)

师:A 他给我们的信息是哪两个?

生:篮球和足球

师:那么现在谁会说了?(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知道从给我们的信息数入手再根据加减法提出问题)

(剖析与反思):这两个问题给出的形式很类似,第一个重在问题的解决,第二个重在解决后的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辨析,再仔细观察。并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样,一堂课就要腾出3—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多一点 时间消化和感悟(静1—2分钟)再给学困生提出自己

的想法和疑问,在课堂上,还有时间我们可以作出提示,若时间紧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这种留有余地、布点空白的设计,不仅使紧张、动态的探究可课堂平添一份宁静,和谐,提高作业的效率, 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四、给学生评价的权利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片段4 在课堂练习中,出示这样一道题:小名7:15从家里出发到,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他走了23分钟,问题:小名到学校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并在钟面上画出来。

(操作)我先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解答,学生解答后,我不点评,而把这机会让给学生(请同组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否正确)课堂显示:第一组时间计算正确7:38,但在画时针是恰好指着7。第二组完全正确。第三组时间计算错误30:15。第四组钟面画错。当学生准备评价时,第四组板演练习的同学很想说话,我及时的发现了,说:“我把这个机会留给某某同学本人,同学们觉得如何?”结果这位学生自己改正了错误,获得一阵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既给了这位学生发现错误,获得成功的鼓励,也给了我。

( 剖析与反思):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围绕着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而设计,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独立和合作),不仅结论,过程让学生探索,而且对、错、好、差、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当然,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情况,逐步实施。

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都能给学生一次次成功的机会,他们又怎么能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又怎么会不理想呢?

抓住学生每一次的精彩

——剖析与反思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奉化市莼湖尔仪小学 鲍娈琼

我们知道“机会”、“机遇”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一句朴实的语言“把机会那留给学生”体现了新课程的学生观,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课堂是教师的讲台——组织、引导学生一起参与,但它更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以知识为载体,思考、尝试、探索、交流、欣赏和纠错。一位成功的教师往往把一个个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本人结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部分教学片段想与同行作点交流。

一、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

片段1、 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操作)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1:12-5=7(只)

生2:13-5=8(只)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2:因为左边这一排有13只鸡,右边被抓了5只,(这时有许多小朋友开始摇头,还有的踊跃举手)

生3:我觉得第二个同学是错的。他把鸡妈妈也当作小鸡计算了。我们在玩老鹰抓小鸡游戏中,老鹰是不能抓鸡妈妈的。(当这个小朋友在说的时候我微笑看着他,他回答的声音就更响亮了)

(剖析与反思):作为新授课的数学运用,本人出示了这样一道有生活情景、很有意义的实际问题,难度也很适中。在操作中本人先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再让学生思考本题如何列式?使我为之眼前一亮的是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可以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实践也表明:学生亲身经历的问题,印象深刻,效果好。椐悉现在的中小学生害怕解答应用题,我们是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解答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给学生真正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片段2 教师出示“超市购物”,橡皮:0.5元 铅笔:0.8元 练习本:1.00元

问题:小明带了3元钱,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操作)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带着3元钱去售货员那里买这些东西。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先用一个五角的买了一块橡皮。然后拿一块的买了一支铅笔找回2角,同样的再买一支铅笔找回2角,这时候我手里还有9角钱,所以是不够的。

生2:我觉得先买练习本和橡皮简单,买好后我还有1元五角,所以是不够的。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我买了这三样东西。我跟第一个同学一样想买练习本的时候就不够1角了,可是我很喜欢那本练习本,于是我跟售货员还价,他就买给我了,所以我恰好。(教师跟学生一起鼓掌)

(剖析与反思):在学生答题有困难,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时,教师就要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让这些原本较复杂的连加题简单化。联系生活,让“一般”情形联想“特殊”情形,回归生活。几位学生反馈后,大家在体会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写在小朋友的脸上,从学生多种角度的表达看,这样的合作很有价值,很有成效,教师把机会留给学生,有意识地让他们实质性地参与讨论、思考,促进他们在合作交流氛围中的锤炼自己、分享同伴的智慧和快乐,而教者“该出手时才出手”,起组织、引导的作用。

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回味的余地

从我平常的教学和部分听课反馈:课堂的教学容量太满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就少。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问题一呈现,教师就开始分析讲解,结论一出来,我们就问学生:记住了吗?这是我们青年教师的通病,为了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多获得知识,就存在了“多讲一题比少讲一题好”的想法,以致与学生忙于解题,思考的时间就少了。按辩证法的观点,外因(老师)必须通过内因(学生)才能起到一定作用,而解决问题是需要时间的,那种未经过学生思考,以自我讲解为主的教学,实践证明其效果往往不佳,更不用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片段3、在“比一比”教学过程中,我(出示表格)提问: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下

A D18-16=2(个)

(操作)师:先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找出了。再说一说怎样的问题可以使其余几个答案变的正确。

(学生开始安静)

(我知道对于第一个问题小朋友大多数是可以做出来的,但第二步测验他们逆向思维的能力,对于新授课来讲就有些困难了,所以要稍做提示)

师:A 他给我们的信息是哪两个?

生:篮球和足球

师:那么现在谁会说了?(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知道从给我们的信息数入手再根据加减法提出问题)

(剖析与反思):这两个问题给出的形式很类似,第一个重在问题的解决,第二个重在解决后的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辨析,再仔细观察。并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样,一堂课就要腾出3—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多一点 时间消化和感悟(静1—2分钟)再给学困生提出自己

的想法和疑问,在课堂上,还有时间我们可以作出提示,若时间紧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这种留有余地、布点空白的设计,不仅使紧张、动态的探究可课堂平添一份宁静,和谐,提高作业的效率, 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四、给学生评价的权利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片段4 在课堂练习中,出示这样一道题:小名7:15从家里出发到,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他走了23分钟,问题:小名到学校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并在钟面上画出来。

(操作)我先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解答,学生解答后,我不点评,而把这机会让给学生(请同组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否正确)课堂显示:第一组时间计算正确7:38,但在画时针是恰好指着7。第二组完全正确。第三组时间计算错误30:15。第四组钟面画错。当学生准备评价时,第四组板演练习的同学很想说话,我及时的发现了,说:“我把这个机会留给某某同学本人,同学们觉得如何?”结果这位学生自己改正了错误,获得一阵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既给了这位学生发现错误,获得成功的鼓励,也给了我。

( 剖析与反思):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围绕着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而设计,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独立和合作),不仅结论,过程让学生探索,而且对、错、好、差、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当然,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情况,逐步实施。

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都能给学生一次次成功的机会,他们又怎么能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又怎么会不理想呢?


相关内容

  • 大学生家教工作汇报发言
  • 我叫***,是一名某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三的学生,很早就成为了大学生家庭教师的一员.感谢大学生家庭教师给我提供的这次机会,在这里我想谈谈做家教留给我的一些深切感受和思考,愿能够与大家相互交流,在广阔的社会兼职舞台上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带着几分失落.几分忧郁也带着几分憧憬来到了沈阳,我渴望着

  • 成功人士访谈记录表
  • 成功人士访谈录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作业 姓名 访谈对象 访谈对 象简介 主题 班级 学号 访谈时间 学生会副主席 成功者的心路 问:你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答:积极向上,乐观,我相信假如我是丑小鸭,就算没 有白天鹅的命运,我也会生活的很快乐. 问:假如 ...

  • 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_1200字
  •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当处在不如意的时候,不要灰心,顽强拼搏,积极备战,因为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题记 高考那年我不幸落榜,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父母劝慰我,建议我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化工厂上班.听说那边的工资待遇还是不错的.我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决定前往,相信那里也有我 ...

  • 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
  • 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用这句话来激励经受过许多次挫折,自尊心麻木,情感淡漠,认知结构还不够完善的学困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慰呢? 我觉得首先要做到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

  • 2011年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
  • 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用这句话来激励经受过许多次挫折,自尊心麻木,情感淡漠,认知结构还不够完善的学困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慰呢? 首先要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 ...

  • 大学生创业案例与启示
  • 大学生创业案例与启示 有一句话叫做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大学生创业也一样,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人并不多,而行动起来并坚持下去的人更少,取得成功的人微乎其微,所以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只要行动,坚持下去,总有 ...

  •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早做准备造成功!|周讯
  • 订阅"MBA智库商学院",MBA不是成功人士的专属! ◆ ◆ ◆ ◆ ◆ MBA备考本周看点 "考研党"最紧张的初试已经过去,"学生党们"的寒假已经到来,你也开始放松了吗?千万不要!虽距离2月中旬查分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期间除了等待初试成绩的 ...

  • 畅想未来--演讲稿
  • 畅想未来--我的未来我做主 当今社会失业人数增加.下岗职工再就业率持续走低.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大学生竞争激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有忧患意识.我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过很多的思考:毕业时,最想进的企业?第一份工作的月薪?自己被录用的理由?被弃用的理由?还有,面试时,我该如何应对?„„ ...

  • 超级成功学
  • 超级成功学 2014 (上海站) 随堂笔记 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欧邦管家编辑,翻版必究 5月19日-5月21日 12位营销大师的巅峰对决 <超级成功学>课程笔记 第一课 地 点:上海市奉贤区绿地逸东(华)酒店二楼大礼堂 时 间:2014.5.19 9:00am-14:20pm 主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