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享受语文

  【内容摘要】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探究”被越来越多的引入课堂,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其实,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准确地把握住几个“度”,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通过展开想象、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而提出质疑,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 尺度

  一、把握适度,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对于课本上出现的每一篇课文,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偏好。所以,接触一篇新课文时,老师鼓励他们选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阅读。课堂上,有默读的,有速读的,有边自读边旁批的,也有互相交流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的,有分角色朗读的,还有运用参考书进行合作探究的……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都能各有所获。

  自主,是要求学生自己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是对每个个体积极性的调动。合作讨论则是对群体积极性的认同,是在自主地开启自我潜能的同时,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合力的作用下,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自主能导致探究的需求、渴望,“合作讨论”则使探究的需求、渴望逐步达到满足。

  但是,见到问题就讨论,动辄就合作的语文课是不可取的,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重要。例如,《背影》中“我”为什么要先后三次留下了眼泪,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完全可以在学生课前的预习环节中得到解决,是否一定要拿到课堂上讨论呢?没有在对文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或忽略文本存在的讨论交流,所获得的理解体验也往往流于表面,大而无当。我们要把握适度,对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的难易度、广度及深度要准确把握。

  二、紧靠尺度,让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阅读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部分有优美的意境,适时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但可以缩小书本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达到课标所提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与学生个性的双重发展。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源泉,而青少年时期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阶段,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切不可忽视孩子的想象潜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把他发现相对论归结于他童年时幻想乘光束遨游太空的启迪,可见,想象力在人类创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用好想象,让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

  但是,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阅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那只是自主学习的启动阶段,下面该驶向何方,到达什么目的地,这些都是教师应牢牢把握的。如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内容的理解有模糊不当之处,对文本的解读有偏差,甚至有明显的错误,老师要及时恰当的点拨、引导。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尺度,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学生是非不分。

  例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鲁提辖打死镇关西后畏罪潜逃,他是杀人犯呢,还是英雄呢?同学们经常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这时老师要明确,看问题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老百姓是有冤无处申,鲁达的行为是伸张正义、替天行道。这样紧紧把握鲁达是英雄好汉这个尺度,使学生对人物形象能进一步深入、正确的理解。

  由此可见,除了让学生自由的阅读讨论,老师也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使探究讨论的结果向作者创作的本意方面靠拢,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选准角度,让学生通过谈阅读感受来体验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情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如古人攻城略地一般,只要一点突破,便可土崩瓦解。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要选准讨论的角度,慎重筛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有讨论价值的内容,寻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避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空泛现象出现。

  如阅读了《长城》专题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激情豪迈地唱起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还不停地手舞足蹈,有的奋笔疾书,急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这样的教学,问题选的准,找到了情感的切入口,没有教前定下的框框了,也没有只是教师说了算的弊端了,尊重学生自我体验,张扬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四、增加梯度,让学生通过独立质疑来阅读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质疑并释疑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主动探求知识。在教学时我经常这样对学生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要问的吗?”、“你读懂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吗?”……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都应给予耐心的回答,视情况或在课堂上讨论,或课后单独讲解,或由其它学生回答或由教师亲自解答。

  正是在质疑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不过,有时侯,有的问题因与果之间相距很远,拐弯很多,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到位,在讨论时往往会出现冷场,陷入僵局。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帮助学生增加思维的梯度,衔接知识链,做到有梯加梯,无梯架梯。例如《社戏》的结尾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的豆也并不好吃。作者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往往会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架设这几个阶梯:那夜的人是谁?那夜的景怎样?那夜做了那些事?经过这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终于把疑问弄得水落石出。

  所以,恰当的运用这种方法,巧设一些梯度,是激起学生讨论探究热情,对文本深入感悟的一个好途径。

  总之,新课改是一个常新的课题,我们要积极实践、反复总结,才能找到更多更好的途径,将新课改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徐金国. 语文阅读课堂“讲什么”与“怎么讲”,《智慧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 冯碧芬. 把好“度”才能摆好渡,《中学语文(2009年第2期)》,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2009年版.

  【内容摘要】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探究”被越来越多的引入课堂,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其实,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准确地把握住几个“度”,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通过展开想象、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而提出质疑,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 尺度

  一、把握适度,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对于课本上出现的每一篇课文,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偏好。所以,接触一篇新课文时,老师鼓励他们选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阅读。课堂上,有默读的,有速读的,有边自读边旁批的,也有互相交流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的,有分角色朗读的,还有运用参考书进行合作探究的……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都能各有所获。

  自主,是要求学生自己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是对每个个体积极性的调动。合作讨论则是对群体积极性的认同,是在自主地开启自我潜能的同时,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合力的作用下,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自主能导致探究的需求、渴望,“合作讨论”则使探究的需求、渴望逐步达到满足。

  但是,见到问题就讨论,动辄就合作的语文课是不可取的,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重要。例如,《背影》中“我”为什么要先后三次留下了眼泪,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完全可以在学生课前的预习环节中得到解决,是否一定要拿到课堂上讨论呢?没有在对文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或忽略文本存在的讨论交流,所获得的理解体验也往往流于表面,大而无当。我们要把握适度,对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的难易度、广度及深度要准确把握。

  二、紧靠尺度,让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阅读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部分有优美的意境,适时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但可以缩小书本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达到课标所提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与学生个性的双重发展。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源泉,而青少年时期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阶段,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切不可忽视孩子的想象潜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把他发现相对论归结于他童年时幻想乘光束遨游太空的启迪,可见,想象力在人类创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用好想象,让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

  但是,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阅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那只是自主学习的启动阶段,下面该驶向何方,到达什么目的地,这些都是教师应牢牢把握的。如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内容的理解有模糊不当之处,对文本的解读有偏差,甚至有明显的错误,老师要及时恰当的点拨、引导。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尺度,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学生是非不分。

  例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鲁提辖打死镇关西后畏罪潜逃,他是杀人犯呢,还是英雄呢?同学们经常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这时老师要明确,看问题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老百姓是有冤无处申,鲁达的行为是伸张正义、替天行道。这样紧紧把握鲁达是英雄好汉这个尺度,使学生对人物形象能进一步深入、正确的理解。

  由此可见,除了让学生自由的阅读讨论,老师也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使探究讨论的结果向作者创作的本意方面靠拢,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选准角度,让学生通过谈阅读感受来体验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情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如古人攻城略地一般,只要一点突破,便可土崩瓦解。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要选准讨论的角度,慎重筛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有讨论价值的内容,寻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避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空泛现象出现。

  如阅读了《长城》专题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激情豪迈地唱起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还不停地手舞足蹈,有的奋笔疾书,急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这样的教学,问题选的准,找到了情感的切入口,没有教前定下的框框了,也没有只是教师说了算的弊端了,尊重学生自我体验,张扬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四、增加梯度,让学生通过独立质疑来阅读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质疑并释疑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主动探求知识。在教学时我经常这样对学生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要问的吗?”、“你读懂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吗?”……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都应给予耐心的回答,视情况或在课堂上讨论,或课后单独讲解,或由其它学生回答或由教师亲自解答。

  正是在质疑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不过,有时侯,有的问题因与果之间相距很远,拐弯很多,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到位,在讨论时往往会出现冷场,陷入僵局。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帮助学生增加思维的梯度,衔接知识链,做到有梯加梯,无梯架梯。例如《社戏》的结尾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的豆也并不好吃。作者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往往会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架设这几个阶梯:那夜的人是谁?那夜的景怎样?那夜做了那些事?经过这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终于把疑问弄得水落石出。

  所以,恰当的运用这种方法,巧设一些梯度,是激起学生讨论探究热情,对文本深入感悟的一个好途径。

  总之,新课改是一个常新的课题,我们要积极实践、反复总结,才能找到更多更好的途径,将新课改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徐金国. 语文阅读课堂“讲什么”与“怎么讲”,《智慧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 冯碧芬. 把好“度”才能摆好渡,《中学语文(2009年第2期)》,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2009年版.


相关内容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是一个洋溢着美的世界,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然而当今语文教学现实功利性太强,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表现在急功近利,过于强调理性知识的灌输,偏重显性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忽视了学生身心体验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想 ...

  • 学习语文是享受
  • 学习语文是享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 ...

  • 热爱书籍 享受经典201203
  • 热爱书籍 享受经典 --秋长中心小学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阅读是一次心灵之约,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为了进一步构建校园文化,体现华小课外阅读的特色,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学校将举行"走进读书林,采集聪明果&q ...

  • 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语言之美
  • 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语言之美 上传: 宋和路 更新时间:2013-1-6 16:11:41 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语言之美 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言,所以品味语言和领悟语言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如何引 导学生品味语言,帮助学生提高领悟语言的能力呢? 1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词语之美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q ...

  • 2013年小学教师家长会发言稿
  •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又是一年桂子飘香时.两年前的九月我们在这里相识,那时你们的孩子还带着幼儿园的稚嫩,排队还需要手搀手,有可能大字也不识几个的小朋友,到如今会识字会写字,从abcd逐个认识到音节声调的认识,从学拼音到学汉字,从铅笔书写的一笔一画到钢笔的撇捺有锋,从我们给他讲故事到现在畅通无阻 ...

  • 中学生如何提升阅读能力?名著读了不少为何成绩还是无法提升?
  • 大家都知道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而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这不仅是关系学生阅读能力能否得以培养的问题,实际上它还是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能否提高的问题. 就初中阅读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肢 ...

  • 语文教材分析
  •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解读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上教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提供丰盛的情感大餐 翻看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教材,顿感浓浓的情如不竭的泉源奔涌四溢:<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带着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研读自然,领略自然山 ...

  • 重视课外阅读积累444444445555555556666
  • 重视阅读积累,提高教学效益 平罗城关第一小学 李淑芳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只有在阅读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同时将大量的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落熟记于心,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流露于笔下.因此,语文课教学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精言佳句.精彩篇章 ...

  • 读书是一种享受
  • 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如品茶,似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戚继光有句名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的乐趣只有沉浸其间,方可体味得出其中滋味. 今天我看了一篇母亲教育儿子的文章,很让人感动,不得不惊叹这位母亲的伟大.第一次考试后.儿子的老师叫去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