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平分线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学生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证题时,不习惯直接应用定理,仍然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定理。对于原命题和逆命题,学生对条件和结论容易混淆,特别是没有明显的提示语言时,更易找不准条件和结论,这就成了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堂课围绕“以复习为基础,以过程为主线,以思维为中心,以训练为手段”开展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板演、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做好铺垫

新课引入前,作一个具体画图的练习:已知角画出它的角平分线;然后在平分线上任取一点,作出这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这样做一是复习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二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图形基础。

(2)主动获取

利用上面的图形,观察这两个距离的关系,并证明自己的结论。对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会很容易得出结论并能用文字叙述出来。对基础稍差一些的同学生得出结论并不难但让他们用文字叙述出来可能不是很准确,此时教师要做指导。这一环节的教学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主动提出此定理。

(3)激荡思维

在上面定理的基础上,让学找出此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并交换条件与结论得到一个新的命题,然后验证此命题的正确性如何?学生通过推理证明不难得到是一个真命题。此时顺理成章地引出教材中的定理2。最后注意强调:两个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及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方法步骤。这一环节完全是由学生给出定理的文字表述及证明过程。

(4)推向深入

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解,然后进行有层次阶梯性训练,以达到熟练地运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时让学生总结积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见方法。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2)能够运用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3)能够判定两个命题是否为互逆命题,并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判断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难点 :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1)画一个;

(2)在这条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标出P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3)说出这两段距离的关系并证明。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出定理的内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距离相等。

强调说明:

(1)、定理的条件及结论的符号表示;

(2)、定理的作用:直接证明两线段相等。使用的前提是有,关键是图中是否有“垂直”。

3、运用逆向思维,导出定理的逆定理

问题:将定理的条件与结论“换位”得到一个新命题,说出这个新命题的内容,并判断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学生分析、讨论用文字叙述内容,老师作必要的提示。

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上。

强调:a逆定理的作用:证明角相等

b、二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性质定理说明了角平分线上点的纯粹性,即:只要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它到此角两边一定等距离,而无一例外;判定定理反映了角平分线的完备性,即只要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一定在角平分线上,而绝不会漏掉一个。实际应用中,前者用来证明线段相等,后者用来证明角相等(角平分线)

4、原命题与逆命题

a、概念

b、写出互逆命题的关键。

c、原使命与逆使命的真假性并无一定的依存关系。

5、定理的应用(投影四个例题)

例1、已知:如图1,△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学生先分析,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投影显示学生的证明过程,师生共同纠正补充完善。

投影规范的书写格式:

(见书中例题)

此题设想:(1)语言要规范。例“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足为D、E、F”这一段话一定要在证明中写出。

(2)几何证明中,常见“同理”二字,讲清“同理”适用的条件以免以后乱用。

例2、已知:如图2,PB、PC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P在∠A的平分线上

证明:(略)

设想:(1)证明“点在线上”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一般解题方法”的运用

(3)投影显示学生的书写步骤,检查学生数学语言是否规范。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如果,那么;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例4、已知:如图3,PB⊥AB,PC⊥AC,PB=PC,D是AP上一点

求证:∠BDP=∠CDP

证明:(略)

设想: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2)二定理的关系;

(3)一般解题方法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5、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80#9

(b)思考题: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ABC.

求证:∠A+∠C=

(2)求证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如图,公路南有一学校在铁路的东侧,到公路的距离与到铁路的距离相等,并且与两路交叉处O的距离为400米,在图上标出学校的位置,并说明理由(比例尺1:10000)。

提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把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

解:把公路、铁路看作两条相交直线,画出它们交,在上,从顶点量出表示实际400米长的线段便可确定学校的位置。表示实际400米长的线段为:0.04米=4cm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学生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证题时,不习惯直接应用定理,仍然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定理。对于原命题和逆命题,学生对条件和结论容易混淆,特别是没有明显的提示语言时,更易找不准条件和结论,这就成了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堂课围绕“以复习为基础,以过程为主线,以思维为中心,以训练为手段”开展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板演、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做好铺垫

新课引入前,作一个具体画图的练习:已知角画出它的角平分线;然后在平分线上任取一点,作出这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这样做一是复习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二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图形基础。

(2)主动获取

利用上面的图形,观察这两个距离的关系,并证明自己的结论。对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会很容易得出结论并能用文字叙述出来。对基础稍差一些的同学生得出结论并不难但让他们用文字叙述出来可能不是很准确,此时教师要做指导。这一环节的教学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主动提出此定理。

(3)激荡思维

在上面定理的基础上,让学找出此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并交换条件与结论得到一个新的命题,然后验证此命题的正确性如何?学生通过推理证明不难得到是一个真命题。此时顺理成章地引出教材中的定理2。最后注意强调:两个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及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方法步骤。这一环节完全是由学生给出定理的文字表述及证明过程。

(4)推向深入

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解,然后进行有层次阶梯性训练,以达到熟练地运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时让学生总结积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见方法。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2)能够运用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3)能够判定两个命题是否为互逆命题,并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判断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难点 :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1)画一个;

(2)在这条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标出P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3)说出这两段距离的关系并证明。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出定理的内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距离相等。

强调说明:

(1)、定理的条件及结论的符号表示;

(2)、定理的作用:直接证明两线段相等。使用的前提是有,关键是图中是否有“垂直”。

3、运用逆向思维,导出定理的逆定理

问题:将定理的条件与结论“换位”得到一个新命题,说出这个新命题的内容,并判断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学生分析、讨论用文字叙述内容,老师作必要的提示。

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上。

强调:a逆定理的作用:证明角相等

b、二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性质定理说明了角平分线上点的纯粹性,即:只要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它到此角两边一定等距离,而无一例外;判定定理反映了角平分线的完备性,即只要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一定在角平分线上,而绝不会漏掉一个。实际应用中,前者用来证明线段相等,后者用来证明角相等(角平分线)

4、原命题与逆命题

a、概念

b、写出互逆命题的关键。

c、原使命与逆使命的真假性并无一定的依存关系。

5、定理的应用(投影四个例题)

例1、已知:如图1,△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学生先分析,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投影显示学生的证明过程,师生共同纠正补充完善。

投影规范的书写格式:

(见书中例题)

此题设想:(1)语言要规范。例“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足为D、E、F”这一段话一定要在证明中写出。

(2)几何证明中,常见“同理”二字,讲清“同理”适用的条件以免以后乱用。

例2、已知:如图2,PB、PC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P在∠A的平分线上

证明:(略)

设想:(1)证明“点在线上”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一般解题方法”的运用

(3)投影显示学生的书写步骤,检查学生数学语言是否规范。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如果,那么;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例4、已知:如图3,PB⊥AB,PC⊥AC,PB=PC,D是AP上一点

求证:∠BDP=∠CDP

证明:(略)

设想: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2)二定理的关系;

(3)一般解题方法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5、布置作业 :

(a)书面作业 P80#9

(b)思考题: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ABC.

求证:∠A+∠C=

(2)求证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如图,公路南有一学校在铁路的东侧,到公路的距离与到铁路的距离相等,并且与两路交叉处O的距离为400米,在图上标出学校的位置,并说明理由(比例尺1:10000)。

提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把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

解:把公路、铁路看作两条相交直线,画出它们交,在上,从顶点量出表示实际400米长的线段便可确定学校的位置。表示实际400米长的线段为:0.04米=4cm


相关内容

  • 角平分线练习题(1)
  • 角平分线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如图1,B E,C F是△ABC的角平分线,B E,CF相交于D,若∠A=50°,则∠BDC=( ) A.70° B.120° C.115° D.130° 2.已知:如图2,△ABC中,AB = AC,BD为∠ABC的平分线,∠BDC = 60°,( ) 则∠A ...

  • 角平分线的判定
  • 塔甸中学 2011-2012 学年教案 备课时间:第 5 周 星期二 2012 年 9 月 25 日 上课时间:第 5 周 星期三 第 3.4 节 课题 角平分线的判定 知识与能力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掌握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各种证明
  • 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对于掌握定理以及定理的证明并不存在多大得困难,这是因为在七年级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经历探索.猜测过程,能够运用公理和所学 ...

  • 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逆定理同步练习
  • 24.8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逆定理 1. 如图,△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DF⊥AC,E.F为垂足,在以下结论中:①△ADE≌△ADF:②△BDE≌△CDF:③△ABD≌△ACD:④AE=AF:⑤BE=CF:⑥BD=CD.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 ...

  • [角的平分线]教案
  • <角的平分线>教案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角平分线的逆定理的证明. 3. 定理的应用.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实践能力 ...

  •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 年级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判定定理,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能够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并会熟练地写出已知.求作和作法,可以说明为什么所作的直线是角平分线. 教学重点: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 ...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参考教案1
  •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 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 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与逆定理及其的应用 难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的理解 ...

  • 角平分线的性质导学案用
  • 12.3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运用 2.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 二.[重难点] 重点: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难点:会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三.学习步骤 [复习] 在∠AOB 的两边OA 和OB 上分别取OM=ON,MC ⊥OA ,NC ⊥OB .MC 与NC ...

  • 初中数学定理证明
  • 数学定理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雨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角 ...

  • 角平分线的判定 导学案
  • 12.3.2 角平分线的判定 导学案 设计 王新平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会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2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能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 [重点难点] 能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 [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