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怎样过语文关

怎样过语文关

张志公

热望学好语文的几位青年朋友:

《中国青年》编辑部把你们写给编者的信和一些稿子交给我,要我跟大家谈谈信里提出的问题:怎样把语文学好,特别是,怎样提高写作的能力。

从你们的来信可以知道,你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了语文这个工具的重要性。为了做好工作,学好科学技术,你们希望把语文学好。这个愿望是正当的。因此,我十分愿意把自己一点浅薄的经验介绍出来,尽管这点小经验未必能给你们多少帮助。

先说个小故事。一个高中学生刚刚读了杨朔同志一篇散文《茶花赋》。我问她:“都懂了吗?”她说:“懂了。”我问:“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她回答:“通过对昆明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我再问她,文章里主要写了些什么具体的事情?写了作者一些什么感想?她都能说出来。我要她把文章中“擅长丹青”的“擅长”写一下。我发现,她不会写“擅”字,也不会讲“擅长”是什么意思,更不会用。我又发现文章里的“沉吟”两个字,她也不会讲;并且,由于她不懂这个词的确切含义,这一句以下的那段文章的意思,她没有体会出来。 请想一想:她是否真正把文章读懂了?她这样读文章,能够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吗?答案是很清楚的。她没有懂。她觉得懂了,实际上只是模模糊糊地懂了个大意,没有逐字逐句地懂透。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原来不会写的字,仍旧不会写,原来不会用的词,仍旧不会用;并且,由于对文章的意思理解得不真切,体会得不深刻,对文章写法的好处自然也就领略不到,更加学不来。

海岩同志的信上说:“有的同志说:‘写作并不难,平常多看些书就行了。’我看的书也不少,可就是写不好。”好几位同志的来信都有这样的话。我要请同志们自己想一想,平常读书是怎样读的?是不是或多或少地像那个女孩子?如果是,那我就要郑重地说:这正是写作能力提高不快的一个主要原因。

善于写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好,头脑清楚;一是基本功练得好。有了这两条,一定能够写,即使还写不出漂亮的文学作品,至少可以写出能够如实地表达思想、适应工作或学习需要的通顺明白的文章。缺了这两条,无论如何也

写不好。

思想好,头脑清楚,要靠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总之,那不单是学语文的事。

基本功是什么呢?就是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

首要的是字。认得的字少,或者虽然认的不少但掌握得不充分,那就无法把文章写好。掌握足够的字,才能正确地写出要用的词,才能写出各种句子。你们的来信,好几封里有错别字。不要以为写错一个字无所谓,它能使整个的句子不通。一位同志的信上说:“把我解剖至到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至到”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的信上说:“在写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删看别人的文章?”“删看”是什么意思?这些字写错了,整句话也就让人不懂了。掌握的字少,就意味着掌握的词少;掌握的词少,就是语言贫乏,不够用。请想,语言不够用,能够写好文章吗?

汉字,不是很容易掌握的,非下点功夫不可。头一样,汉字得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学会一个算一个。读书作文,经常要用的字有五六千个,其中最常用的有三千多个。这个数目很可观,可是打不得折扣。没有充分掌握那三千多最常用的字,读书作文就经常遇到困难和发生错误。数量大是一个问题,用法复杂是另一个问题。一个字表示几个不同的意思,有几种不同的用法,这种例子多得很。就说这个最简单的“一”字吧,《新华字典》就注了八条解释。另一方面,好几个字表示的意思非常相近,而又有区别,非细心分辨不可,这种情形也不少。例如:声,音,响;存,放,置,搁,摆,撂;强,壮;小,细,微。用这种意义相近而有差别的字组成的词,也得细心分辨。例如“加强”和“增强”,两个词有一个“强”字相同,另一个字“增”和“加”意义相近,所以说到“信心”的时候,“增强”“加强”都能用,“增强信心”“加强信心”都是对的。可是说到“训练”“管理”的时候,用“加强”,不用“增强”;说到“体质”的时候,用“增强”不用“加强”。不注意这种差别,就常常会写出不合习惯或者表达不确切的句子来。

汉字学着费力,但是掌握汉字有了一定的基础,又会有很大的便利。例如,上边举过一个“细”字,如果你知道这个字除去表示“粗细”的细那个意思之外,还表示周密的意思,那就可以更确切地理解和运用“细心”“细致”“精细”这些

词;如果再知道它还表示琐碎、不重要的意思,就又可以更确切地理解和运用“琐细”“细节”这些词。这就表示,充分掌握了每个字的意思对于读书读得透,写作写得好,很有帮助。

掌握得不够,不行;掌握得好,大有用处。所以说,字是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关。

其次是句。必须熟悉各种句子的构造和用处。要非常熟悉;熟悉到一张口、一下笔就能造出完整通顺的句子,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各式各样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你们的来信中有不通的句子。前边举的有“至到”的那个句子就有毛病——“都充满了„„”,没有头。谁(或者什么)“都充满了”?这是个结构残缺的句子,意思不明白。另一位同志的信上说:“不能设想,如果一个师范生将来毕业后,既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写作技巧,又没有生动、完满、确切的表达能力,只有一些死硬的概念和理论,要想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是绝不可能的。”这个74个字的长句子毛病很多。“不能设想,„„那是绝不可能的。”这个话恐怕跟所要说的意思恰恰相反。原意应该是“不能设想,如果„„还能够„„”,如果要保留“那是绝不可能的”,就得删去前边的“不能设想”。此外,什么是“生动的表达能力”和“完满的表达能力”?什么是“死硬的概念”和“死硬的理论”?都不好懂。不能熟练地运用句子,造的句子不通顺,就无法写出好文章来,因为文章无非是用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句子不通,文章怎么会通呢?

充分地掌握句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个句子的正误优劣,决定于四个因素。一是事理,就是说,要看这个句子的意思说得对不对;一是情味,就是说,要看它的语气、色彩合适不合适;一是声音,就是说,要看它念着顺嘴不顺嘴,听着悦耳不悦耳;一是规矩,就是说,要看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共同习惯。在这几个因素之中,事理是最重要的。有位同志的文章里说:“有一次他带领了大队人马、干粮去支援水利建设。”“干粮”怎么能“带领”呢?这样说不合事理。另一位同志的文章里说:“每天要学习政治理论,已经变成和他不可分的伴侣。”谁和他成了伴侣?是“学习政治理论”,还是“政治理论”?这句话不完整,不合规矩。并且,无论说“学习政治理论成了他的伴侣”,或者说“政治理论成了他的伴侣”,都不恰当,把这些事情说成“伴侣”,是不合事理、不合规矩的。 要自己写的每个句子都合乎事理,合乎规矩,情味对头,声音和谐,就得用

心推敲,仔细琢磨:词用得恰当不恰当,虚字眼用得准确不准确,词的位置摆得合适不合适,有没有不可省而省了的字,有没有当省而没省的字。

句子是文章的骨干。必须一个一个的句子都通顺,明白,全篇文章才能通顺,明白。一篇文章有上若干不通的句子,无论如何不会是一篇好文章。另一方面,只要把句子掌握好了,句句都通,意思、情味、声音都好,希望一篇文章作到语言流畅,并不是一件难事。

再其次是篇章结构。篇章结构就是说话的条理,说话的条理反映思考的步骤。想事情想得清楚,理出了头绪,说话就能顺理成章,有条不紊,写下来就成为层次清楚、结构严密的文章。掌握篇章结构也不是很容易的。你们的来信,在这方面的毛病就不少。有的把话说得颠倒重复,整篇说了几点意思,眉目很不清楚;有的前一段说了这么一个意思,下一段又说了那么一个意思,中间毫无联系。篇章结构掌握不好,也写不成好文章。

学字,学句,学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功练不好,肯定写不出好文章来。所以,字,句,篇章,可以说是学写文章的三道关口。你们感到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够,依我看,主要原因就在没有闯过这三关。从来信看,你们对于这一点是认识不足的。好些封来信要求编辑部介绍写作的方法,讲讲写作的技巧。我认为这是舍本逐末。思想好,头脑清楚,基本功好,方法技巧是容易学的;否则,讲多少方法技巧也是徒然。比如打篮球,如果跳不高,跑不快,投篮不准,运球不稳,传递不灵敏,怎么讲究方法技巧也打不好。比如唱戏,如果嗓子没练好,台步没走稳,武功没练熟,再讲方法技巧也唱不成一出好戏。忽视基本功,学任何技能都学不好。学写作也不例外。

字,句,篇章,这三关怎么过法?只有两条笨方法,没有什么窍门。一条是认真地读,一条是好好地练。二者缺一不可,而前者是基础。

学字,从哪里学?当然不能念字典,只有从所读的文章里学。学句,从哪里学?当然不能背诵语法书,只有从所读的文章里学。学篇章,从哪里学?当然也不能背诵讲写作方法的书,也只有从所读的文章里学。这里要回到开头讲的那个故事了。如果读书都像那个女孩子那样读法,读来读去也不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为了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在基本功还没练好,三关还没过的时候,必

须选定一些文章,认真地读,细细地读,一个字都不放过,一句话都不马虎。一定做到透彻地理解,确确实实地、毫不含糊地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尽可能充分地理解字句里边含蓄的意思,以及文章前前后后的联系照应,结构层次。读一遍不行,再读一遍,该查的查,该问的问,不读透了决不罢休。读透了,读熟了,该记住的东西就得记住,该学着用的词和句子就要自己写一写,用一用。总之,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嚼烂了,吃下去,消化了,变成自己的。这样做,不免艰苦些,然而不吃这点苦是不行的。

要时常练习写。要写,就得严肃认真地写。起了稿,誊写清楚,逐字逐句逐段地推敲琢磨,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用错写错了,有哪个句子不通了,哪一段跟前后不连贯了,哪些话说得不恰当了,细细改一遍,再誊写清楚,放起来。过上一些时候,再拿出来看看,这时一定又会发现问题。再改,再誊。这样反复几次。在这中间一定会不断有所提高,逐渐发现自己写作上的缺点,逐渐认识并且巩固学习中的所得。也可以这样办: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写的事情了,例如,需要写个报告,或者需要给家里写封信,马上写好,作为底稿,另抄一份发出去,然后把底稿当作一篇作文,照上边说的办法,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这样做,也不免艰苦些,然而吃吃这样的苦头也是必要的。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这句话,我相信你们每一位都会背。可是,是否切切实实地这样做了呢?做得够不够呢?请容许我坦率说一句:从来信看,你们有好些位是做得不够的。不说别的,单拿写字一项来看,你们就没下苦功去练。好几位的信写得很潦草,看起来非常吃力。有位同志信末署名之中有个字,又像“珍”,又像“玲”,我看了好半天到底也没看清楚。字一定要练。可以练练毛笔字,也可以就用钢笔练。不求练得多么好,更不求成家成体,只要写得整整齐齐、清清楚楚就行。写字写得草一点,可以,但是一定要合乎一般草字的习惯写法,不能任意挥洒,让人不认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纯化自己的语言,一旦写作,提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有作笔记、札记,以至抄书的习惯。要注意工人农民口头上说的一些生动优美的

须选定一些文章,认真地读,细细地读,一个字都不放过,一句话都不马虎。一定做到透彻地理解,确确实实地、毫不含糊地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尽可能充分地理解字句里边含蓄的意思,以及文章前前后后的联系照应,结构层次。读一遍不行,再读一遍,该查的查,该问的问,不读透了决不罢休。读透了,读熟了,该记住的东西就得记住,该学着用的词和句子就要自己写一写,用一用。总之,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嚼烂了,吃下去,消化了,变成自己的。这样做,不免艰苦些,然而不吃这点苦是不行的。

要时常练习写。要写,就得严肃认真地写。起了稿,誊写清楚,逐字逐句逐段地推敲琢磨,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用错写错了,有哪个句子不通了,哪一段跟前后不连贯了,哪些话说得不恰当了,细细改一遍,再誊写清楚,放起来。过上一些时候,再拿出来看看,这时一定又会发现问题。再改,再誊。这样反复几次。在这中间一定会不断有所提高,逐渐发现自己写作上的缺点,逐渐认识并且巩固学习中的所得。也可以这样办: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写的事情了,例如,需要写个报告,或者需要给家里写封信,马上写好,作为底稿,另抄一份发出去,然后把底稿当作一篇作文,照上边说的办法,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这样做,也不免艰苦些,然而吃吃这样的苦头也是必要的。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这句话,我相信你们每一位都会背。可是,是否切切实实地这样做了呢?做得够不够呢?请容许我坦率说一句:从来信看,你们有好些位是做得不够的。不说别的,单拿写字一项来看,你们就没下苦功去练。好几位的信写得很潦草,看起来非常吃力。有位同志信末署名之中有个字,又像“珍”,又像“玲”,我看了好半天到底也没看清楚。字一定要练。可以练练毛笔字,也可以就用钢笔练。不求练得多么好,更不求成家成体,只要写得整整齐齐、清清楚楚就行。写字写得草一点,可以,但是一定要合乎一般草字的习惯写法,不能任意挥洒,让人不认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纯化自己的语言,一旦写作,提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有作笔记、札记,以至抄书的习惯。要注意工人农民口头上说的一些生动优美的

话,听见精彩的东西,就把它记下来。记日记是个很好的办法。书桌上一定要摆一本字典,不论读书作文,随时翻翻它,请教它,决不偷懒。„„一句话,必须下点笨工夫,苦工夫。如果你们希望找个窍门,这就是窍门。

也许你们会说:“这太难了!”我说,不难。这是最容易的办法,完全操之于己,是下个决心就能生效的办法。只要你肯这样做,半年有半年的效果,一年有一年的效果,坚持下去,保证达到目的,如果不肯,写作却真的成了件难事,再搞个三年五载,还是不行。

再见,亲爱的朋友!信里有些话说得不大客气,相信你们不会责备我这种由于真挚热诚而产生的某些粗鲁。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告诉我,帮助我改正。

祝你们

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张志公

1962年11月20日

怎样过语文关

张志公

热望学好语文的几位青年朋友:

《中国青年》编辑部把你们写给编者的信和一些稿子交给我,要我跟大家谈谈信里提出的问题:怎样把语文学好,特别是,怎样提高写作的能力。

从你们的来信可以知道,你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了语文这个工具的重要性。为了做好工作,学好科学技术,你们希望把语文学好。这个愿望是正当的。因此,我十分愿意把自己一点浅薄的经验介绍出来,尽管这点小经验未必能给你们多少帮助。

先说个小故事。一个高中学生刚刚读了杨朔同志一篇散文《茶花赋》。我问她:“都懂了吗?”她说:“懂了。”我问:“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她回答:“通过对昆明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我再问她,文章里主要写了些什么具体的事情?写了作者一些什么感想?她都能说出来。我要她把文章中“擅长丹青”的“擅长”写一下。我发现,她不会写“擅”字,也不会讲“擅长”是什么意思,更不会用。我又发现文章里的“沉吟”两个字,她也不会讲;并且,由于她不懂这个词的确切含义,这一句以下的那段文章的意思,她没有体会出来。 请想一想:她是否真正把文章读懂了?她这样读文章,能够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吗?答案是很清楚的。她没有懂。她觉得懂了,实际上只是模模糊糊地懂了个大意,没有逐字逐句地懂透。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原来不会写的字,仍旧不会写,原来不会用的词,仍旧不会用;并且,由于对文章的意思理解得不真切,体会得不深刻,对文章写法的好处自然也就领略不到,更加学不来。

海岩同志的信上说:“有的同志说:‘写作并不难,平常多看些书就行了。’我看的书也不少,可就是写不好。”好几位同志的来信都有这样的话。我要请同志们自己想一想,平常读书是怎样读的?是不是或多或少地像那个女孩子?如果是,那我就要郑重地说:这正是写作能力提高不快的一个主要原因。

善于写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好,头脑清楚;一是基本功练得好。有了这两条,一定能够写,即使还写不出漂亮的文学作品,至少可以写出能够如实地表达思想、适应工作或学习需要的通顺明白的文章。缺了这两条,无论如何也

写不好。

思想好,头脑清楚,要靠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总之,那不单是学语文的事。

基本功是什么呢?就是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

首要的是字。认得的字少,或者虽然认的不少但掌握得不充分,那就无法把文章写好。掌握足够的字,才能正确地写出要用的词,才能写出各种句子。你们的来信,好几封里有错别字。不要以为写错一个字无所谓,它能使整个的句子不通。一位同志的信上说:“把我解剖至到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至到”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的信上说:“在写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删看别人的文章?”“删看”是什么意思?这些字写错了,整句话也就让人不懂了。掌握的字少,就意味着掌握的词少;掌握的词少,就是语言贫乏,不够用。请想,语言不够用,能够写好文章吗?

汉字,不是很容易掌握的,非下点功夫不可。头一样,汉字得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学会一个算一个。读书作文,经常要用的字有五六千个,其中最常用的有三千多个。这个数目很可观,可是打不得折扣。没有充分掌握那三千多最常用的字,读书作文就经常遇到困难和发生错误。数量大是一个问题,用法复杂是另一个问题。一个字表示几个不同的意思,有几种不同的用法,这种例子多得很。就说这个最简单的“一”字吧,《新华字典》就注了八条解释。另一方面,好几个字表示的意思非常相近,而又有区别,非细心分辨不可,这种情形也不少。例如:声,音,响;存,放,置,搁,摆,撂;强,壮;小,细,微。用这种意义相近而有差别的字组成的词,也得细心分辨。例如“加强”和“增强”,两个词有一个“强”字相同,另一个字“增”和“加”意义相近,所以说到“信心”的时候,“增强”“加强”都能用,“增强信心”“加强信心”都是对的。可是说到“训练”“管理”的时候,用“加强”,不用“增强”;说到“体质”的时候,用“增强”不用“加强”。不注意这种差别,就常常会写出不合习惯或者表达不确切的句子来。

汉字学着费力,但是掌握汉字有了一定的基础,又会有很大的便利。例如,上边举过一个“细”字,如果你知道这个字除去表示“粗细”的细那个意思之外,还表示周密的意思,那就可以更确切地理解和运用“细心”“细致”“精细”这些

词;如果再知道它还表示琐碎、不重要的意思,就又可以更确切地理解和运用“琐细”“细节”这些词。这就表示,充分掌握了每个字的意思对于读书读得透,写作写得好,很有帮助。

掌握得不够,不行;掌握得好,大有用处。所以说,字是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关。

其次是句。必须熟悉各种句子的构造和用处。要非常熟悉;熟悉到一张口、一下笔就能造出完整通顺的句子,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各式各样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你们的来信中有不通的句子。前边举的有“至到”的那个句子就有毛病——“都充满了„„”,没有头。谁(或者什么)“都充满了”?这是个结构残缺的句子,意思不明白。另一位同志的信上说:“不能设想,如果一个师范生将来毕业后,既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写作技巧,又没有生动、完满、确切的表达能力,只有一些死硬的概念和理论,要想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是绝不可能的。”这个74个字的长句子毛病很多。“不能设想,„„那是绝不可能的。”这个话恐怕跟所要说的意思恰恰相反。原意应该是“不能设想,如果„„还能够„„”,如果要保留“那是绝不可能的”,就得删去前边的“不能设想”。此外,什么是“生动的表达能力”和“完满的表达能力”?什么是“死硬的概念”和“死硬的理论”?都不好懂。不能熟练地运用句子,造的句子不通顺,就无法写出好文章来,因为文章无非是用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句子不通,文章怎么会通呢?

充分地掌握句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个句子的正误优劣,决定于四个因素。一是事理,就是说,要看这个句子的意思说得对不对;一是情味,就是说,要看它的语气、色彩合适不合适;一是声音,就是说,要看它念着顺嘴不顺嘴,听着悦耳不悦耳;一是规矩,就是说,要看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共同习惯。在这几个因素之中,事理是最重要的。有位同志的文章里说:“有一次他带领了大队人马、干粮去支援水利建设。”“干粮”怎么能“带领”呢?这样说不合事理。另一位同志的文章里说:“每天要学习政治理论,已经变成和他不可分的伴侣。”谁和他成了伴侣?是“学习政治理论”,还是“政治理论”?这句话不完整,不合规矩。并且,无论说“学习政治理论成了他的伴侣”,或者说“政治理论成了他的伴侣”,都不恰当,把这些事情说成“伴侣”,是不合事理、不合规矩的。 要自己写的每个句子都合乎事理,合乎规矩,情味对头,声音和谐,就得用

心推敲,仔细琢磨:词用得恰当不恰当,虚字眼用得准确不准确,词的位置摆得合适不合适,有没有不可省而省了的字,有没有当省而没省的字。

句子是文章的骨干。必须一个一个的句子都通顺,明白,全篇文章才能通顺,明白。一篇文章有上若干不通的句子,无论如何不会是一篇好文章。另一方面,只要把句子掌握好了,句句都通,意思、情味、声音都好,希望一篇文章作到语言流畅,并不是一件难事。

再其次是篇章结构。篇章结构就是说话的条理,说话的条理反映思考的步骤。想事情想得清楚,理出了头绪,说话就能顺理成章,有条不紊,写下来就成为层次清楚、结构严密的文章。掌握篇章结构也不是很容易的。你们的来信,在这方面的毛病就不少。有的把话说得颠倒重复,整篇说了几点意思,眉目很不清楚;有的前一段说了这么一个意思,下一段又说了那么一个意思,中间毫无联系。篇章结构掌握不好,也写不成好文章。

学字,学句,学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功练不好,肯定写不出好文章来。所以,字,句,篇章,可以说是学写文章的三道关口。你们感到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够,依我看,主要原因就在没有闯过这三关。从来信看,你们对于这一点是认识不足的。好些封来信要求编辑部介绍写作的方法,讲讲写作的技巧。我认为这是舍本逐末。思想好,头脑清楚,基本功好,方法技巧是容易学的;否则,讲多少方法技巧也是徒然。比如打篮球,如果跳不高,跑不快,投篮不准,运球不稳,传递不灵敏,怎么讲究方法技巧也打不好。比如唱戏,如果嗓子没练好,台步没走稳,武功没练熟,再讲方法技巧也唱不成一出好戏。忽视基本功,学任何技能都学不好。学写作也不例外。

字,句,篇章,这三关怎么过法?只有两条笨方法,没有什么窍门。一条是认真地读,一条是好好地练。二者缺一不可,而前者是基础。

学字,从哪里学?当然不能念字典,只有从所读的文章里学。学句,从哪里学?当然不能背诵语法书,只有从所读的文章里学。学篇章,从哪里学?当然也不能背诵讲写作方法的书,也只有从所读的文章里学。这里要回到开头讲的那个故事了。如果读书都像那个女孩子那样读法,读来读去也不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为了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在基本功还没练好,三关还没过的时候,必

须选定一些文章,认真地读,细细地读,一个字都不放过,一句话都不马虎。一定做到透彻地理解,确确实实地、毫不含糊地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尽可能充分地理解字句里边含蓄的意思,以及文章前前后后的联系照应,结构层次。读一遍不行,再读一遍,该查的查,该问的问,不读透了决不罢休。读透了,读熟了,该记住的东西就得记住,该学着用的词和句子就要自己写一写,用一用。总之,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嚼烂了,吃下去,消化了,变成自己的。这样做,不免艰苦些,然而不吃这点苦是不行的。

要时常练习写。要写,就得严肃认真地写。起了稿,誊写清楚,逐字逐句逐段地推敲琢磨,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用错写错了,有哪个句子不通了,哪一段跟前后不连贯了,哪些话说得不恰当了,细细改一遍,再誊写清楚,放起来。过上一些时候,再拿出来看看,这时一定又会发现问题。再改,再誊。这样反复几次。在这中间一定会不断有所提高,逐渐发现自己写作上的缺点,逐渐认识并且巩固学习中的所得。也可以这样办: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写的事情了,例如,需要写个报告,或者需要给家里写封信,马上写好,作为底稿,另抄一份发出去,然后把底稿当作一篇作文,照上边说的办法,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这样做,也不免艰苦些,然而吃吃这样的苦头也是必要的。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这句话,我相信你们每一位都会背。可是,是否切切实实地这样做了呢?做得够不够呢?请容许我坦率说一句:从来信看,你们有好些位是做得不够的。不说别的,单拿写字一项来看,你们就没下苦功去练。好几位的信写得很潦草,看起来非常吃力。有位同志信末署名之中有个字,又像“珍”,又像“玲”,我看了好半天到底也没看清楚。字一定要练。可以练练毛笔字,也可以就用钢笔练。不求练得多么好,更不求成家成体,只要写得整整齐齐、清清楚楚就行。写字写得草一点,可以,但是一定要合乎一般草字的习惯写法,不能任意挥洒,让人不认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纯化自己的语言,一旦写作,提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有作笔记、札记,以至抄书的习惯。要注意工人农民口头上说的一些生动优美的

须选定一些文章,认真地读,细细地读,一个字都不放过,一句话都不马虎。一定做到透彻地理解,确确实实地、毫不含糊地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尽可能充分地理解字句里边含蓄的意思,以及文章前前后后的联系照应,结构层次。读一遍不行,再读一遍,该查的查,该问的问,不读透了决不罢休。读透了,读熟了,该记住的东西就得记住,该学着用的词和句子就要自己写一写,用一用。总之,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嚼烂了,吃下去,消化了,变成自己的。这样做,不免艰苦些,然而不吃这点苦是不行的。

要时常练习写。要写,就得严肃认真地写。起了稿,誊写清楚,逐字逐句逐段地推敲琢磨,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用错写错了,有哪个句子不通了,哪一段跟前后不连贯了,哪些话说得不恰当了,细细改一遍,再誊写清楚,放起来。过上一些时候,再拿出来看看,这时一定又会发现问题。再改,再誊。这样反复几次。在这中间一定会不断有所提高,逐渐发现自己写作上的缺点,逐渐认识并且巩固学习中的所得。也可以这样办: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写的事情了,例如,需要写个报告,或者需要给家里写封信,马上写好,作为底稿,另抄一份发出去,然后把底稿当作一篇作文,照上边说的办法,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这样做,也不免艰苦些,然而吃吃这样的苦头也是必要的。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这句话,我相信你们每一位都会背。可是,是否切切实实地这样做了呢?做得够不够呢?请容许我坦率说一句:从来信看,你们有好些位是做得不够的。不说别的,单拿写字一项来看,你们就没下苦功去练。好几位的信写得很潦草,看起来非常吃力。有位同志信末署名之中有个字,又像“珍”,又像“玲”,我看了好半天到底也没看清楚。字一定要练。可以练练毛笔字,也可以就用钢笔练。不求练得多么好,更不求成家成体,只要写得整整齐齐、清清楚楚就行。写字写得草一点,可以,但是一定要合乎一般草字的习惯写法,不能任意挥洒,让人不认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纯化自己的语言,一旦写作,提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有作笔记、札记,以至抄书的习惯。要注意工人农民口头上说的一些生动优美的

话,听见精彩的东西,就把它记下来。记日记是个很好的办法。书桌上一定要摆一本字典,不论读书作文,随时翻翻它,请教它,决不偷懒。„„一句话,必须下点笨工夫,苦工夫。如果你们希望找个窍门,这就是窍门。

也许你们会说:“这太难了!”我说,不难。这是最容易的办法,完全操之于己,是下个决心就能生效的办法。只要你肯这样做,半年有半年的效果,一年有一年的效果,坚持下去,保证达到目的,如果不肯,写作却真的成了件难事,再搞个三年五载,还是不行。

再见,亲爱的朋友!信里有些话说得不大客气,相信你们不会责备我这种由于真挚热诚而产生的某些粗鲁。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告诉我,帮助我改正。

祝你们

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张志公

1962年11月20日


相关内容

  • 小故事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 1. 不熟悉我的学生希望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 熟悉我的学生介绍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 学生自己探讨语文课应该怎样学上. 4. 探讨什么是语文. 5. 探讨怎样学好语文. 6. 协商布置作业. 教学实录选萃: 一. 不熟悉我的学生希望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师:我是本学期大家的语文老师,将和大 ...

  • 中学语文教师面试100问
  • http://www.zsbd.cn 语文教师面试100问 1.如何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进行有效深入的阅读? 2.语文教师要具有哪些学科知识? 3.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要从哪几方面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4.你认为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阅读能力? 5.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哪些方面的写作能力? 6.作 ...

  • 怎样让中学生学好语文
  • 摘要:语文对于我们学生来说, 语文是我们所要学的知识宝库之精华,那是我们祖先传承,几千年的经典之一.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来说,那就要一翻开语文课本就要是一个学识渊博, 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的老师,玩文字与掌间.把自己的语文所学教授给学生们,让中学生学好语文. 关键词:语文 中学生 精华 个性 魅力 语 ...

  • 高中语文起始课--怎样学好高中语文课
  • 教学目标: 1.让老师了解学生,让学生了解老师.师生之间形成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系统. 2.初步明确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培养学语文的兴趣,掌握并运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 3.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同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学好语文,充满自信,学好语文. 教学重点. ...

  •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演讲稿
  •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何谓语文素养呢?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 ...

  • 怎样学好语文
  • 怎样学好语文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 ...

  • 浅谈简简单单教语文
  •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语文教学工作的保障.但语文到底怎么教,教什么?如何贯彻"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教者轻松,学习者快乐,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实践证明,简简单单教语 ...

  • 谈怎样学好高中语文
  • 谈怎样学好高中语文 作者:王伟良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02期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子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 ...

  •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语文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5年 15期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语文 刘世华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十二中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相比,基础知识增多,学习容量加大,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心理负担加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思路.掌握学习方法,才能 ...

  • 怎样让初中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 怎样让初中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怎样让初中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力 曾几何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