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阅读以及答案

第二部分:

(一)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9.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3分)

10.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1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12.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3分)

13.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3分)

14.“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 。(3分)

15.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3分)

16.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3分)

《空城计》答案

1.《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2.略 3.《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4-6.略

7.一是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来;二是孔明身边只剩二千五百军士。 8.略 9.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10.由笑到疑到撤兵 11.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12.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13.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14.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15.略 16.略 17.语言描写(或对话描写) 18、“倾听”在这里是指用心灵去体验,而非用耳朵来听辨。 19、大师有意从音乐家的角度来开导他去倾听民意,做一个杰出的市长。 20、C(AB过于写实,D则过于消极。) 21、A、听到周围有什么声音;B、倾听那些听不到的声音;C、不只是听到阳光下的声音。 22、因为市长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用于自己的工作之中,而且成绩赫赫,所以称之为“音乐市长”。 23、我很愧疚自己没能使妻子和女儿过上富足的日子。 24、“假如要是能中呢?不就是二十元钱吗?只当是丢了;只当是自己买了烟抽了;只当碰碰即将到来的新千年的运气;只当„„”“那个梦想也许就在这次能够实现。”“妻子如花的笑脸,女儿的一生幸福。” 25、遇到;机缘;“这是一只报喜的幸运鸟。”“小鸟与彩票之间一定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26、我要捉它,窗户又关着。 27、中了三百万元巨奖的兴奋使人热血沸腾。

28、捕捉小鸟;捉到的小鸟 29、小喜鹊的不幸命运是促使作者后来放飞鸟儿的重要原因。

《空城计》阅读训练

语段一: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身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5字)

2.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请分点说明(至少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举文中实例阐述。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不少词语精练生动,或渲染情势,或描摹事态,或凸显性格。请选择两个,略加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他的故事流传甚广。除了“空城计”之外,请你用完整的一句话再写出一个故事名称。

[ 1、魏兵压境,诸葛亮布置空城计。(意近即可) 2、(1)敌我力量悬殊。(2)来势凶猛,没有任何准备。(3)身边无军事将领,众官“失色”。 3、智勇双全。大兵压境,他“登城望之”,果断地部署“空城计”,自己“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看出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的大智大勇。(意近即可) 4、如“忽然”:描绘出敌情突变,大兵压境,情势危急的状态,为“空城计”做了铺垫。“尘土冲天”:形象地描绘出魏兵压境时的气势和神速。“披”“戴”“引”等动词描画出了孔明的镇静自若。 5、(略)要求语句完整,无错别字。]

语段二: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1、“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如此模样”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2、司马懿“笑而不信”,他为什么“笑”?“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诸葛亮为什么笑?

3、由哪个词可看出司马懿的心理变化,并决定退兵?用原文回答,他退兵的原因是什么?

4、如果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还会用吗?用了还会成功吗?

5、根据语段,概括诸葛亮、司马懿的性格:

1.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2.这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在大军压境之时,会冒这么大的险。诸葛亮的笑是镇定自若的笑,面对强大的敌人,为了退敌而临危镇静、自信。

3.“疑”字可看出司马懿的心理变化。退兵原因,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4. 凭诸葛亮的智慧,以他对司马父子的了解,如果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诸葛亮可能会用别的计策,不可能再用空城计了,如果要用,空城计肯定会失败。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有可能会攻城,那么诸葛亮只能束手就擒。

5.诸葛亮: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出奇制胜

司马懿:老谋深算、狡诈多疑、自负草率

语段三: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2、选文第一段突出了军情的危急,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3、 文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大惊失色”好不好,为什么?

4、阅读选文第二段,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所施的“空城计”“空”在哪里?

5、城内军队已很少,诸葛亮为何还要下“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这样的命令?

1.司马懿兵临西城,诸葛亮临危施计。

2.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诸葛亮)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

3.不好,“尽皆“强调个个官员无一例外,更能突出情况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4.藏起军旗;隐蔽军兵;大开城门,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孔明只带两个小童在城头焚香操琴。

5.因为城越显得“空“,就越能让司马懿心中起疑,令其中计。

语段四:

1.选文情节发展脉络清晰,请分别概括一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画线的“笑”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拍手大笑 ②抚掌而笑 ③笑容可掬

3.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司马懿有大军十五万,远胜过诸葛亮,可他却不战而退,这是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司马懿是怎样的一个人?

4.京剧《空城计》唱词中有这样两句:①“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候你到此谈谈心”。②“既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豫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试从文中找出与这两句唱词内容相对应的句子。

5.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

(一)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9.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3分)

10.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1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12.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3分)

13.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3分)

14.“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 。(3分)

15.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3分)

16.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3分)

《空城计》答案

1.《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2.略 3.《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4-6.略

7.一是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来;二是孔明身边只剩二千五百军士。 8.略 9.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10.由笑到疑到撤兵 11.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12.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13.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14.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15.略 16.略 17.语言描写(或对话描写) 18、“倾听”在这里是指用心灵去体验,而非用耳朵来听辨。 19、大师有意从音乐家的角度来开导他去倾听民意,做一个杰出的市长。 20、C(AB过于写实,D则过于消极。) 21、A、听到周围有什么声音;B、倾听那些听不到的声音;C、不只是听到阳光下的声音。 22、因为市长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用于自己的工作之中,而且成绩赫赫,所以称之为“音乐市长”。 23、我很愧疚自己没能使妻子和女儿过上富足的日子。 24、“假如要是能中呢?不就是二十元钱吗?只当是丢了;只当是自己买了烟抽了;只当碰碰即将到来的新千年的运气;只当„„”“那个梦想也许就在这次能够实现。”“妻子如花的笑脸,女儿的一生幸福。” 25、遇到;机缘;“这是一只报喜的幸运鸟。”“小鸟与彩票之间一定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26、我要捉它,窗户又关着。 27、中了三百万元巨奖的兴奋使人热血沸腾。

28、捕捉小鸟;捉到的小鸟 29、小喜鹊的不幸命运是促使作者后来放飞鸟儿的重要原因。

《空城计》阅读训练

语段一: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身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5字)

2.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请分点说明(至少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举文中实例阐述。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不少词语精练生动,或渲染情势,或描摹事态,或凸显性格。请选择两个,略加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他的故事流传甚广。除了“空城计”之外,请你用完整的一句话再写出一个故事名称。

[ 1、魏兵压境,诸葛亮布置空城计。(意近即可) 2、(1)敌我力量悬殊。(2)来势凶猛,没有任何准备。(3)身边无军事将领,众官“失色”。 3、智勇双全。大兵压境,他“登城望之”,果断地部署“空城计”,自己“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看出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的大智大勇。(意近即可) 4、如“忽然”:描绘出敌情突变,大兵压境,情势危急的状态,为“空城计”做了铺垫。“尘土冲天”:形象地描绘出魏兵压境时的气势和神速。“披”“戴”“引”等动词描画出了孔明的镇静自若。 5、(略)要求语句完整,无错别字。]

语段二: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1、“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如此模样”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2、司马懿“笑而不信”,他为什么“笑”?“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诸葛亮为什么笑?

3、由哪个词可看出司马懿的心理变化,并决定退兵?用原文回答,他退兵的原因是什么?

4、如果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还会用吗?用了还会成功吗?

5、根据语段,概括诸葛亮、司马懿的性格:

1.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2.这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在大军压境之时,会冒这么大的险。诸葛亮的笑是镇定自若的笑,面对强大的敌人,为了退敌而临危镇静、自信。

3.“疑”字可看出司马懿的心理变化。退兵原因,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4. 凭诸葛亮的智慧,以他对司马父子的了解,如果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诸葛亮可能会用别的计策,不可能再用空城计了,如果要用,空城计肯定会失败。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有可能会攻城,那么诸葛亮只能束手就擒。

5.诸葛亮: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出奇制胜

司马懿:老谋深算、狡诈多疑、自负草率

语段三: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2、选文第一段突出了军情的危急,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3、 文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大惊失色”好不好,为什么?

4、阅读选文第二段,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所施的“空城计”“空”在哪里?

5、城内军队已很少,诸葛亮为何还要下“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这样的命令?

1.司马懿兵临西城,诸葛亮临危施计。

2.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诸葛亮)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

3.不好,“尽皆“强调个个官员无一例外,更能突出情况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4.藏起军旗;隐蔽军兵;大开城门,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孔明只带两个小童在城头焚香操琴。

5.因为城越显得“空“,就越能让司马懿心中起疑,令其中计。

语段四:

1.选文情节发展脉络清晰,请分别概括一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画线的“笑”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拍手大笑 ②抚掌而笑 ③笑容可掬

3.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司马懿有大军十五万,远胜过诸葛亮,可他却不战而退,这是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司马懿是怎样的一个人?

4.京剧《空城计》唱词中有这样两句:①“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候你到此谈谈心”。②“既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豫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试从文中找出与这两句唱词内容相对应的句子。

5.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关内容

  • 2010年中考名著复习题及答案:[红楼梦]
  • 这类题型的难度最低,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知识的再认,知识点主要有名著的作者及其国别或朝代,主要人物及其典型情节.若平时有浏览书籍或看影视,应该能很轻松地选出正确答案.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类题型将会更少. 1.(哈尔滨市)结合你的读书经历,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 ...

  • 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归纳与训练题
  •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归纳与复习 考题: 第一组: 1.<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 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_________粗中有细,豁达明理:_________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答案:鲁智深 ...

  • 2017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试题汇编
  • 2017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试题汇编 Llt32100 7.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后回答问题.(4分) 答案: 7.(共4分) (1)(共2分)答案:①华容道义释曹操(1分) ②关羽(1分)(2)(2分)答案示例:我今日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五关斩将之时,将军还能 ...

  • 浅谈[红楼梦][三国演义]在江苏高考名著阅读题中的重要性
  • 浅谈<红楼梦><三国演义>在江苏高考名著阅读题中的重要性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王葆姝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考查的十部名著分别是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老舍<茶馆>.沈从文<边城>.鲁迅< ...

  • 易中天品三国(上)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心平气和说空城(节选) 易中天 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令妇人守陴"是曹操出奇制胜的精心设计,还是他万般无奈的垂死挣扎?如果是前者,就是"空城计":如果是后者,就不是.但以曹操之"多谲",以及他对周边地形的熟 ...

  • 2013中考卷阅读题分类训练议论文附答案解析01
  • 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qu ...

  • 期末材料题
  • 七年级上 期末材料试题 1.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河姆渡人的劳动生活进行想像.小明作了如下的描述: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河姆渡人挥舞着手中各种各样的磨制石器,正忙着在农田里种植粟:在半地穴式的房屋旁边,一群年轻人在打井:在屋里,一些老人家正在做家务和教育小孩,屋里的地面上,摆放着许多 ...

  • [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
  • <三国演义>阅读资料 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 元末明初 代作者 罗贯中 .这是我国第一部 章回 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 名著 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 水浒传 . 红楼梦 . 西游记 .<三国演义>又叫 <三国志演义>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 忆读书__阅读答案
  • <1.忆读书>复习提纲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 , 代著名 作家, 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诗集 , ,译作有 . 2.与作者有关的古代诗词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 . 3.给下列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