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阅读

阶 段 小 测 试

提示:《隆中对》和《出师表》这两篇古文一直是复习的重点,尤其是《出师表》,是上册古文中最重要的篇章。2016年的中考中应作为关注点。

请阅读甲文《隆中对》和乙文《出师表》这两篇古文,解决下列题目:

1. 这两篇文章均选自《 》,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 。 (3分)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10分)

利尽南海__________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 猥

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

其咎__________ 3.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 .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 .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固以怪之矣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6. 【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表明刘备是个(2分)

7.阅读两篇选文,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2分)

8.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 (6分)

9.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分)

10. 《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战略方针。(4分)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2分)

11.. 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4分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2分)

答: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

14.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诗词及俗语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三个(句、对)。(3分)

答:⑴

15.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2分)

阶 段 小 测 试

提示:《隆中对》和《出师表》这两篇古文一直是复习的重点,尤其是《出师表》,是上册古文中最重要的篇章。2016年的中考中应作为关注点。

请阅读甲文《隆中对》和乙文《出师表》这两篇古文,解决下列题目:

1. 这两篇文章均选自《 》,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 。 (3分)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10分)

利尽南海__________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 猥

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

其咎__________ 3.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 .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 .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固以怪之矣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6. 【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表明刘备是个(2分)

7.阅读两篇选文,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2分)

8.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 (6分)

9.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分)

10. 《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战略方针。(4分)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2分)

11.. 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4分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2分)

答: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

14.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诗词及俗语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三个(句、对)。(3分)

答:⑴

15.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2分)


相关内容

  • 出师表_隆中对对比阅读
  •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题练习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 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 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 来 ...

  •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练习
  • <出师表>.<隆中对> 对比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 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2.把 ...

  •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 ...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相近.形式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阅读.有课文内容的比较.有词语意思的比较.有写作特色的比较.有文学常识的比较等.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

  • 三国对联大盘点
  • (2009-12-22 22:05:30) 有关三国的古迹很多,也有很多妙趣横生的对联,下面就对这些对联作一个大盘点,供大家收藏与欣赏. 一.荆州的三国对联 历代文人为荆州的三国遗址和祠庙题写了不少对联.现将采集到的二十副对联按所刻画的人物分述如下. 1.关羽联 荆州区关帝庙 该庙位于荆州古城 ...

  • 最全的[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
  • 最全的<出师表><隆中对>课外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13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 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 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

  • 初中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归纳
  • 初中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归纳(10个) 1.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

  • 隆中对78字词
  • <隆中对>-----<出师表>练习题 之. 出师表 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一.作家作品及解题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未完成一半,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1.司马光, 代著名史学家,字 ,他一.补充完整字音的 ...

  • 古隆中导游词
  • 古隆中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高兴.玩得开心.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