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反思 民权--[淮南子]视阈中的秦末陈胜起义

第14卷第4期 2015年7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CHumani t ies & Social Sciences )

V ol . 14 No . 4 Jul .

2015

记忆反思民权

《淮南子》视阈中的秦末陈胜起义

高旭

(安徽理工大学楚淮文化研究中心,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对秦末剧烈的农民起义,《淮南子》有着深刻的历史记忆,痛切认识到秦王朝暴政对民众生存利益所造成 的破坏性影响。着眼义为兵本、民为国本与君为政本等三个方面,《淮南子》反思和批判秦王朝统治者极欲主义的 治国实践,认为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其“积怨在于民也”的必然结果,具有内在的正义性。《淮南子》在政治上虽 然坚持尊君立场,但其并未抨击贬斥秦末陈胜起义,而是从民众利益出发,既批判专制君权的消极性,也强调民众 所应具有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面向暴政的反抗权,这种鮮明的传统民权意识彰显出《淮南子》积极的“民本”政治精神。

[关键词]《淮南子》陈胜起义;秦王朝;道家;法家;民本[中图分类号]K 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1-6973(2015)04-0062-07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在中国古代史上, 秦王朝的建立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之一,对后世中 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治影响深远。但秦王朝的历 史发展极盛骤衰,二世即亡,并未如其创建者所愿: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1]236,而是在暴政中激起声势浩大的陈胜、 吴广起义,随之迅速走向败亡,成为著名的短命王 朝。“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 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墨、曾子之贤,陶朱、 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 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 俗已乱而政不脩”[1]2956,在汉人看来,秦末农民起义 不可遏制的产生,虽因陈胜、吴广等人的领导作用, 但更源于广大民众的政治意愿和诉求。正是在“一 人唱而天下应之”(《兵略》)[2]1065中,局部地域产生 的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使秦王朝彻底覆灭。加 之,由于西汉王朝乃代秦而立,本源自秦末农民起 义,因而汉代思想家对陈胜为代表的起义领袖,多 能从反抗秦王朝暴政的立场出发,表达同情态度, 并给予历史肯定,而不是片面维护统治者的政治利

益,贬斥否定前者。汉代思想家这种进步的历史理 性,在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所著《淮南子》中,得到 极为突出的思想体现" 。虽然《淮南子》仅在《兵略》 与《人间》中直接论及陈胜起义,但却能显示其对这 场农民起义的深刻认识,发散出强烈的阐扬民本, 反抗暴政的人文主义政治精神。

一、《淮南子》对秦末陈胜起义

史事的历史记忆

《淮南子》一书虽然产生于西汉景、武时期,距 离秦王朝之覆灭,已隔半个多世纪,但其并没有淡 忘秦末政治的残苛、动荡,对因暴政而生的陈胜起 义仍然记忆犹新。在《淮南子》看来,这场规模空前 的农民起义,始作俑者乃是秦王朝的统治者,正因 其穷兵黩武、享乐纵欲的治国实践,致使广大民众 难以维系基本的生存发展条件,陷于水生火热之绝 境,被迫奋起反抗。基于这种认识,在《兵略》与《人 间》中,《淮南子》对秦末战争的残酷性、民生的凋敝 性和统治者的暴虐性,以及随之产生的陈胜起义的 广泛性、剧烈性,都表现出深切的历史记忆。

[收稿日期]2014 — 09 — 20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哲社规划课题项目“《淮南子》中的礼乐文化研究-A H S K Y 2014D 126)

[作者56]高旭(1979 —)男,陕西延安人,讲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62

首先,不论《兵略》,抑或《人间》,在提及秦末风 起云涌的陈胜起义时,都将其产生的缘由,与秦始 皇及二世胡亥时期的兵役之兴密切关联,认为秦末 持续不断的战争行为,日益成为社会民众难以承受 的政治负担,迫其濒于经济的破产境地,甚至于生 命不保。

“秦皇挟录图,见其传曰%亡秦者胡也。’因发 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属流沙,北 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郡挽车而饷之。又利越 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 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 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 而越人皆人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 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 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人间》)[2]1288—1290, 在《淮南子》看来,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在政治上 非但不致力于安定民生,反而变本加厉,继兼并六 国的战争之后,向北胡南越之地展开大规模的军事 扩张,以满足自身的私利私欲。事实上,正由于秦 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延续秦人迷信武力的战争思 维,加之法家极欲主义的思想促动,使得秦王朝走 向罔顾民生、滥用民力的黩战歧途,以至于造成“男 子不得修农亩,妇人不得剡麻考缕,羸弱服格于道, 大夫箕会于衢,病者不得养,死者不得葬”(《人 间》) &' 290的社会惨景。秦二世胡亥在位之际,并未 从始皇之政中迷途知返,施行止战安民的政策转 变,而是“兴万乘之驾,而作阿房之宫,发闾左之戍, 收太半之赋”,更加“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完 全“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兵略》)[2]1062。秦王 朝统治者这种唯“战”是务、大兴徭役的治国实践, 对长期处于战争重负中的社会民众而言,无益雪上 加霜,成为最终压垮民力民心的直接因素,“戍卒陈 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为大楚,而天下响应” (《兵略》)[2]1063。由此可见,秦王朝的迅速败亡,始 于“戍卒”起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秦始皇及二世胡 亥“黩武”政策的必然结果。可以说,秦王朝兴于 “战”,却又亡于“战”。

其次,对《淮南子》的作者们而言,忆及秦末陈

胜起义时,最为深感痛切的是秦末社会经济的严重 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民生的凋敝性。因为,战争 的发动,损耗的是国力,但根本上确是民力。

“为 之

, 在

民。

民之

, 在

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 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诠言》)&' 97,《淮南子》 认为统治者在治国上应始终以“安民”为本,保障社 会民众从事农业生产的日常条件,在经济发展上利 民富民,使其解决衣食问题,得以“足用”。但在《淮 南子》看来,秦王朝的政治发展显然与此相悖。“秦 王之时,或人菹子,利不足也”(《齐俗》)[2]826,《淮南 子》认为在秦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广大民众早已饱 尝兼并战争之摧残,衣食成忧,生存困难。秦王朝 建立后,广大民众仍然无法摆脱战争和苛政的桎 梏,又因统治者的极欲主义实践,终归难逃“天下敖 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慘” (《兵略》) &' 063的生存困境。正是秦王朝统治者这 种漠视民生,与民争利的政治暴行,成为促使广大 民众铤而走险,奋起反抗的社会经济内因。虽然时 过境迁,《淮南子》的作者们与秦末政治相隔数十 年,但显而易见,对广大民众深受秦王朝暴政之害, 民不聊生的历史惨遇,这些身处西汉兴盛时期的思 想家们仍然感触深刻,由衷表达出对秦王朝统治者 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秦末社会民众的哀悯之情。

再次,秦末政治的残虐发展,之所以会激起来 势凶猛的陈胜起义,《淮南子》认为根本上还是由于 统治者法家化的极欲主义理念及实践,秦始皇及二 世胡亥对此都有着充分体现。

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新的中央集权王朝,成 为“千古一帝”,但其始终长于武功,文治乏力,在政 治上不休兵戈,大兴土木,享乐纵欲,严刑酷法,虽 然统治期间也曾有过“缓刑罚,薄赋敛-1' 561的政策 表现,但终归是昙花一现,并不持久。秦二世即位 之后,对始皇时期的弊政不仅没有改弦易辙,反而 更进一步的推行和强化,“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 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 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 恤。然後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

①关于秦末陈胜起义研究,学界成果主要有两类:一是考证陈胜的乡里、故籍、出身及陈胜起义的国号等,如苏诚鉴《陈胜故籍和出身》 (《安徽史学》1986年第5期),张耀政《陈胜乡里阳城新考》(《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2期),张天社《陈胜出身及有关问题的考辨》 (《唐都学刊》2012年第4期),周乾溁《关于陈胜农民政权“号为张楚”的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等;二是探讨陈胜 起义的政治内涵及历史影响,如赵捷民《陈胜吴广起义与知识分子的作用》(《历史教学》1981年第8期),曾祥文《陈胜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 报(社科版)》1988年第5期),王灿《被摇摆于“王-盗”之间—论陈胜及其起义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形象和地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 版)2014年第1期》)等。但现有成果对《淮南子》与陈胜起义的关系,却少有深人探讨,仅有偶引《淮南子》史料者,拙文即试图对此有所弥补, 丰富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内涵*

63

第14卷第4期 2015年7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CHumani t ies & Social Sciences )

V ol . 14 No . 4 Jul .

2015

记忆反思民权

《淮南子》视阈中的秦末陈胜起义

高旭

(安徽理工大学楚淮文化研究中心,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对秦末剧烈的农民起义,《淮南子》有着深刻的历史记忆,痛切认识到秦王朝暴政对民众生存利益所造成 的破坏性影响。着眼义为兵本、民为国本与君为政本等三个方面,《淮南子》反思和批判秦王朝统治者极欲主义的 治国实践,认为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其“积怨在于民也”的必然结果,具有内在的正义性。《淮南子》在政治上虽 然坚持尊君立场,但其并未抨击贬斥秦末陈胜起义,而是从民众利益出发,既批判专制君权的消极性,也强调民众 所应具有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面向暴政的反抗权,这种鮮明的传统民权意识彰显出《淮南子》积极的“民本”政治精神。

[关键词]《淮南子》陈胜起义;秦王朝;道家;法家;民本[中图分类号]K 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1-6973(2015)04-0062-07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在中国古代史上, 秦王朝的建立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之一,对后世中 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治影响深远。但秦王朝的历 史发展极盛骤衰,二世即亡,并未如其创建者所愿: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1]236,而是在暴政中激起声势浩大的陈胜、 吴广起义,随之迅速走向败亡,成为著名的短命王 朝。“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 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墨、曾子之贤,陶朱、 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 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 俗已乱而政不脩”[1]2956,在汉人看来,秦末农民起义 不可遏制的产生,虽因陈胜、吴广等人的领导作用, 但更源于广大民众的政治意愿和诉求。正是在“一 人唱而天下应之”(《兵略》)[2]1065中,局部地域产生 的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使秦王朝彻底覆灭。加 之,由于西汉王朝乃代秦而立,本源自秦末农民起 义,因而汉代思想家对陈胜为代表的起义领袖,多 能从反抗秦王朝暴政的立场出发,表达同情态度, 并给予历史肯定,而不是片面维护统治者的政治利

益,贬斥否定前者。汉代思想家这种进步的历史理 性,在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所著《淮南子》中,得到 极为突出的思想体现" 。虽然《淮南子》仅在《兵略》 与《人间》中直接论及陈胜起义,但却能显示其对这 场农民起义的深刻认识,发散出强烈的阐扬民本, 反抗暴政的人文主义政治精神。

一、《淮南子》对秦末陈胜起义

史事的历史记忆

《淮南子》一书虽然产生于西汉景、武时期,距 离秦王朝之覆灭,已隔半个多世纪,但其并没有淡 忘秦末政治的残苛、动荡,对因暴政而生的陈胜起 义仍然记忆犹新。在《淮南子》看来,这场规模空前 的农民起义,始作俑者乃是秦王朝的统治者,正因 其穷兵黩武、享乐纵欲的治国实践,致使广大民众 难以维系基本的生存发展条件,陷于水生火热之绝 境,被迫奋起反抗。基于这种认识,在《兵略》与《人 间》中,《淮南子》对秦末战争的残酷性、民生的凋敝 性和统治者的暴虐性,以及随之产生的陈胜起义的 广泛性、剧烈性,都表现出深切的历史记忆。

[收稿日期]2014 — 09 — 20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哲社规划课题项目“《淮南子》中的礼乐文化研究-A H S K Y 2014D 126)

[作者56]高旭(1979 —)男,陕西延安人,讲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62

首先,不论《兵略》,抑或《人间》,在提及秦末风 起云涌的陈胜起义时,都将其产生的缘由,与秦始 皇及二世胡亥时期的兵役之兴密切关联,认为秦末 持续不断的战争行为,日益成为社会民众难以承受 的政治负担,迫其濒于经济的破产境地,甚至于生 命不保。

“秦皇挟录图,见其传曰%亡秦者胡也。’因发 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属流沙,北 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郡挽车而饷之。又利越 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 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 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 而越人皆人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 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 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人间》)[2]1288—1290, 在《淮南子》看来,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在政治上 非但不致力于安定民生,反而变本加厉,继兼并六 国的战争之后,向北胡南越之地展开大规模的军事 扩张,以满足自身的私利私欲。事实上,正由于秦 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延续秦人迷信武力的战争思 维,加之法家极欲主义的思想促动,使得秦王朝走 向罔顾民生、滥用民力的黩战歧途,以至于造成“男 子不得修农亩,妇人不得剡麻考缕,羸弱服格于道, 大夫箕会于衢,病者不得养,死者不得葬”(《人 间》) &' 290的社会惨景。秦二世胡亥在位之际,并未 从始皇之政中迷途知返,施行止战安民的政策转 变,而是“兴万乘之驾,而作阿房之宫,发闾左之戍, 收太半之赋”,更加“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完 全“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兵略》)[2]1062。秦王 朝统治者这种唯“战”是务、大兴徭役的治国实践, 对长期处于战争重负中的社会民众而言,无益雪上 加霜,成为最终压垮民力民心的直接因素,“戍卒陈 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为大楚,而天下响应” (《兵略》)[2]1063。由此可见,秦王朝的迅速败亡,始 于“戍卒”起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秦始皇及二世胡 亥“黩武”政策的必然结果。可以说,秦王朝兴于 “战”,却又亡于“战”。

其次,对《淮南子》的作者们而言,忆及秦末陈

胜起义时,最为深感痛切的是秦末社会经济的严重 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民生的凋敝性。因为,战争 的发动,损耗的是国力,但根本上确是民力。

“为 之

, 在

民。

民之

, 在

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 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诠言》)&' 97,《淮南子》 认为统治者在治国上应始终以“安民”为本,保障社 会民众从事农业生产的日常条件,在经济发展上利 民富民,使其解决衣食问题,得以“足用”。但在《淮 南子》看来,秦王朝的政治发展显然与此相悖。“秦 王之时,或人菹子,利不足也”(《齐俗》)[2]826,《淮南 子》认为在秦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广大民众早已饱 尝兼并战争之摧残,衣食成忧,生存困难。秦王朝 建立后,广大民众仍然无法摆脱战争和苛政的桎 梏,又因统治者的极欲主义实践,终归难逃“天下敖 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慘” (《兵略》) &' 063的生存困境。正是秦王朝统治者这 种漠视民生,与民争利的政治暴行,成为促使广大 民众铤而走险,奋起反抗的社会经济内因。虽然时 过境迁,《淮南子》的作者们与秦末政治相隔数十 年,但显而易见,对广大民众深受秦王朝暴政之害, 民不聊生的历史惨遇,这些身处西汉兴盛时期的思 想家们仍然感触深刻,由衷表达出对秦王朝统治者 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秦末社会民众的哀悯之情。

再次,秦末政治的残虐发展,之所以会激起来 势凶猛的陈胜起义,《淮南子》认为根本上还是由于 统治者法家化的极欲主义理念及实践,秦始皇及二 世胡亥对此都有着充分体现。

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新的中央集权王朝,成 为“千古一帝”,但其始终长于武功,文治乏力,在政 治上不休兵戈,大兴土木,享乐纵欲,严刑酷法,虽 然统治期间也曾有过“缓刑罚,薄赋敛-1' 561的政策 表现,但终归是昙花一现,并不持久。秦二世即位 之后,对始皇时期的弊政不仅没有改弦易辙,反而 更进一步的推行和强化,“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 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 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 恤。然後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

①关于秦末陈胜起义研究,学界成果主要有两类:一是考证陈胜的乡里、故籍、出身及陈胜起义的国号等,如苏诚鉴《陈胜故籍和出身》 (《安徽史学》1986年第5期),张耀政《陈胜乡里阳城新考》(《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2期),张天社《陈胜出身及有关问题的考辨》 (《唐都学刊》2012年第4期),周乾溁《关于陈胜农民政权“号为张楚”的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等;二是探讨陈胜 起义的政治内涵及历史影响,如赵捷民《陈胜吴广起义与知识分子的作用》(《历史教学》1981年第8期),曾祥文《陈胜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 报(社科版)》1988年第5期),王灿《被摇摆于“王-盗”之间—论陈胜及其起义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形象和地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 版)2014年第1期》)等。但现有成果对《淮南子》与陈胜起义的关系,却少有深人探讨,仅有偶引《淮南子》史料者,拙文即试图对此有所弥补, 丰富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内涵*

63


相关内容

  • 从芒砀到丰沛_汉高祖刘邦起兵发微
  • 从芒砀到丰沛:汉高祖刘邦起兵发微 刘磐修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从丰西纵徒到夺取沛县,刘邦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活动史书多有阙失.从零散资料发微表明,其间刘邦在芒砀山制造舆论.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为起兵反秦做准备工作.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刘邦距张楚 ...

  • 决定历史走向的那些起义口号
  • 决定历史走向的那些起义口号 口号是个好东西,口号取得好,有很强的煽动性,比如现在很多广告那就是在喊口号,比如某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比如某脑某金:年轻态,健康品,还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些口号都郎朗上口,极大的宣传了公司或者赛事,对于业务发展和宣传起着不可估量 ...

  • 陈涉世家人教版九年级上
  • 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2.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4.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使用工具书,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 ...

  • 论[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的英雄形象
  • 论<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的英雄形象 姓名:欧楚君 专业:13汉语言师范二班 学号:[1**********] 摘要:<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文中塑造的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历史给予很高的评价.陈胜,是一个志向远大.自强不息.智勇双全.勇于抗争的乱 ...

  •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焚书坑儒.繁重徭役和残酷法律等暴政. ②知道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秦的覆灭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①分析"焚书坑儒"事件的背景和后果. ②搜集有关秦兵俑的材料,浏览"秦始皇兵马俑博 ...

  • 21陈涉世家第二课1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能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必然性. 2.通过品味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能把握人物性格. 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与哪一个字相通. 1 苟富贵,无相忘.( 通 ) 2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通 ) 3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 ...

  • 秦末农民起义
  • 秦末农民起义 1.知道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口号.过程.结果: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史实间的因果关系. 2.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会区分一手资料 ...

  •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4
  • [分析教材]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教版初语第六册第三单元的基本篇目<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 ...

  • 秦帝国的兴亡
  •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作者: 北京十一学校 司琳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讨论,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及结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4.通过阅读秦朝疆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