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零售企业生存发展的三大问题和六项对策

作者:徐建峰

江苏商论 2006年07期

  在外资零售企业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之后,我国的中小零位企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问题一:企业规模与经营效益难以同比增长的问题。

  如果企业规模有限,竞争力自然难与“商界大鳄”匹敌;而扩大企业规模,效益却很难同步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市场的分流、商业地租快速增涨和开新店必然经历培育期等原因造成的。

  问题二:资金压力与物流配送的问题。

  企业规模扩大,资金压力必然也越大,继而往往会导致出现拖欠供货商贷款的情况,且拖延时间越来越长,以至于零供矛盾凸现;另外,新店的规模效应与效益显现很不平衡,再加上跨区域销售、布点不成线,造成的物流配送等问题,致使供应商的热情度和支持率下降。

  问题三:管理人才和优秀管理团队短缺的问题。

  随着网点不断增加,店长人选是否合适、能否建立有竞争力的优秀管理团队决定着网点拓展的成功与否,而现实是,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短缺,往往与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要求难以匹配。

  总之,当前的中小零售企业存在着企业规模没有对手大、技术没有对手强、人才没有对手多、效益没有对手好等各个方面的棘手问题;同时,市场占有率却直线下降,新店的培育期又相对较长以及调整过程中新增了关店成本等“死结”错综交织,真所谓“求发展,寻死;不发展,等死”,到底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只有“提升高度想思路,放开思路想出路”,重新检验企业经营的方向与重点,找“对的事情”去做,而不仅仅是“把事情做对”,才有可能摆脱困境,闯出新天地。作为经营者,不能“人云亦云”,全然不顾自己的长短项;必须清楚自己企业的优劣在何处,集中力量发挥企业现有的自身优势,不能盲目扩张,因为“大”不一定就“强”,“小”也并非“不强”。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规模、适合的时机、适合的方式先保存实力,再争取有所发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小零售企业不妨采用“六并法”作为对策,强身健体,苦练内功,增强企业的抗风暴能力。

  对策一:在生存发展上,要“战略”与“战术”并用。

  国际和国内零售大鳄的层层紧逼,零售业已步入“战国时代”,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资本、技术.中小型零售企业都无法与大企业抗衡,从体量和规模上讲,差距可能更直观更明显。虽然有些企业昔日曾经辉煌,但现今风光不再.所以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也必须重新审视市场和对手。首先要分析自身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虽然总体规模没有对手大,但是否可以做成区域第一或第二;或者近期还无法达到这个目标。

  假如已经是区域“老大”,那在主观上,我们就更不能有“未上阵,心犹败”的恐惧感,而要发扬“两军对阵勇者胜”的亮剑精神,从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要勇于否定自我,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其之短。零售业毕竟是本土文化行业,谁最了解顾客谁最优待顾客谁就是最后的胜者;同时,通过“门对门”的竞争,逐步提升自己的实际应战能力,形成比较优势。客观上,要充分考虑到零售业,尤其是超市“就近购买”的惯例,要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避免直接交锋,采用多样化的“游击战”、“迂回战”去争夺市场,要着重研究彼此的特点及长短项,细分市场,争取在某一项或某几项上与洋卖场形成错位,如侧商品侧重点错位、价格错位或服务错位等,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如若近期无法做到区域最强,那也不用怕,只要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同样可以通过在竞争中苦练内功,争取先做强,让别人重视你,然后采用靠大、联大的方法,使自己能活下来,以谋求今后活得更好。

  对策二:在经营管理上,要“开源”与“挖潜”并举。

  中小型零售企业大多已成立多年,虽曾经取得过不菲的业绩,也有整套管理体系,但与市场要求之间存在着现实落差,主要是与洋卖场在管理、环境、结构、服务等方面的落差和操作方法上过于传统守旧的落差。这些落差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进程和竞争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经营管理。

  首先要“开源”,争取有所突破,实现三大提升,才能做强。一是环境面貌有所提升,要彻底改变原有卖场相对较暗、较旧的现状,营造明亮洁净生动的购物氛围,让顾客有新鲜感;二是商品结构有所提升,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在部分商品品类或品牌上与外资零售业的重点商品形成错位,形成自身新的“闪光点”和“亮点”,让顾客有认同感;三是服务观念、形式和水准有所提升,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适应周边团体及个人的消费需求。如,可尝试“大宗团购商品送货”和“老客户服务型零星送货”的两套客服机制,形成与其他企业服务错位,让顾客有亲切感。从而稳定老顾客,吸引并发展更大的顾客群。

  其次,通过管理“挖潜”,争取在效益上有所提升。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外企、民企的精髓,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考虑和解决问题;二要以大局利益增效为原则,打破部门界限,发挥数据信息库作用,不断优化商品结构、商品布局、商品陈列等;针对不同贡献度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和结算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培育一些未被大型零售企业重视的供货厂商,争取更多新品进场、更多的通道费用和市场投入费用的支持;三要从简避繁,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尽最大可能方便顾客,彻底改变只顾企业方便,不顾顾客劳累奔波的利己性服务“老套路”;四要降低商品损耗,加强全员防损管理的组织及落实,对损耗大的品种实施重点监控或调整移位,尽力压缩易盗商品的损耗率。

  对策三:在绩效管理上,要“效果”与“效率”并重。

  在管理层中确立“想事,做事,做成事”的管理工作理念,不单讲求结果,同时也追求效率。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系统工作技能,提高对问题前瞻性的预测和计划的能力,逐步减少不必要的流失,尽可能简化不必要的环节,使管理环环相扣,把基础管理工作真正做成网状覆盖,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公司效率和业绩。着力提升整个销售团队的合作意识,强化“执行力”,要把“执行”与“效果”结合起来,以形成“公司的事大家想、部门的事大家帮”的工作网络,提升员工的工作主动性,进而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强化流程管理,讲究细节管理,在管理中突出流程的地位及作用,用流程来控制整体的经营管理,逐步完善并使之形成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规避传统的因人而异的管理带来的经营风险。

  对策四: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三合”与“三力”并求。

  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注重管理团队的建设,注重人才素质的提升。普通企业埋没人才,优秀企业发现人才。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制度的竞争,要建立良好的人才管理制度,使管理团队形成“三合三力”团队(“三合”即“合心、合力、合拍”,“三力”指“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这是企业今后顺利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在机制上,要将对内选拔骨干人才和对外广纳贤才相结合,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培养激励机制,打开人才上升的成长通道;在管理上,既要对现有管理岗位上的人才进行能力细分,尽可能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优势;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换岗位锻炼和培训,增强共融性和互通性,最终形成互补互助态势,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在技能上,要强化培训适合市场需求的岗位新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对策五:在商品管理上,要“品类”与“品种”并管。

  在商品结构调整中,要细分市场,要改变与大企业大卖场硬拼商品的做法,控制高知名度竞争性商品的比例,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高知名度的竞争性商品、二线品牌商品和一般商品”相结合的品类组合结构,使销售的商品形成销量梯度、价格梯度和利润梯度。改变一味与大卖场“针尖对麦芒”的价格竞争,摆脱作茧自缚的窘境,形成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横向商品架构”和“纵向商品架构”相结合的商品结构形式,“横向”即:一类商品创人气、做体量,二类商品求差异、促规模,三类商品做陪衬、求利润;“纵向”即:着力研究现有商品品类中的各品种占比,建立有效的高、中、低品类架构。压缩品类中的同档商品品种点数和人情商品品种点数,让出货架,引进不同档次、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商品,组建有效的商品组群,力争做大做足销售。同时,帮助中小供应商做大、做强,培育自己企业的销售大户、战略合作伙伴,从而提高企业的商品竞争能力和供应商的支持度。

  对策六:在营销管理上,要“整合性”和“准确性”并抓。

  我们发现,传统的营销活动大多效果不明显,如今的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直接利益点,更关注促销及价格的直接实惠,更关注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也更关注健康环保和快捷便利等,因而,我们要针对这一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一要增强市场的敏锐性。现在是“快鱼”胜“慢鱼”的时代,经营管理人员群体必须具有更强的市场敏锐性,以便先人一步制造亮点,提升市场形象。

  二要提升营销的整合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营销看作是营销链,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形成合力;营销活动要更注重对举办场地、整体氛围、时机主题等的选择,要更注重消费者购物氛围的整体设计和卖场生动化的管理,让顾客享受更多的购物乐趣。

  三要提高营销的准确性。要充分利用信息库、数据库,排查营销突破口,改变粗放式的“忽悠”,注重体验式或知识型营销方式的运用;抛弃程序中的复杂、繁琐,尽可能方便、直接,使促销更人性化、更有效果,让顾客能真正体会“招招出新意,次次有收获”。

  相信我们的中小零售企业通过苦练内功,重塑形象,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克服自身在资金、人力、管理、规模等方面的弱点,以自信的姿态面对新一轮的商业博弈,练就绝处逢生的本领,真正实现“与狼共舞”,并最终“笑傲江湖”!

作者:徐建峰

江苏商论 2006年07期

  在外资零售企业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之后,我国的中小零位企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问题一:企业规模与经营效益难以同比增长的问题。

  如果企业规模有限,竞争力自然难与“商界大鳄”匹敌;而扩大企业规模,效益却很难同步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市场的分流、商业地租快速增涨和开新店必然经历培育期等原因造成的。

  问题二:资金压力与物流配送的问题。

  企业规模扩大,资金压力必然也越大,继而往往会导致出现拖欠供货商贷款的情况,且拖延时间越来越长,以至于零供矛盾凸现;另外,新店的规模效应与效益显现很不平衡,再加上跨区域销售、布点不成线,造成的物流配送等问题,致使供应商的热情度和支持率下降。

  问题三:管理人才和优秀管理团队短缺的问题。

  随着网点不断增加,店长人选是否合适、能否建立有竞争力的优秀管理团队决定着网点拓展的成功与否,而现实是,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短缺,往往与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要求难以匹配。

  总之,当前的中小零售企业存在着企业规模没有对手大、技术没有对手强、人才没有对手多、效益没有对手好等各个方面的棘手问题;同时,市场占有率却直线下降,新店的培育期又相对较长以及调整过程中新增了关店成本等“死结”错综交织,真所谓“求发展,寻死;不发展,等死”,到底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只有“提升高度想思路,放开思路想出路”,重新检验企业经营的方向与重点,找“对的事情”去做,而不仅仅是“把事情做对”,才有可能摆脱困境,闯出新天地。作为经营者,不能“人云亦云”,全然不顾自己的长短项;必须清楚自己企业的优劣在何处,集中力量发挥企业现有的自身优势,不能盲目扩张,因为“大”不一定就“强”,“小”也并非“不强”。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规模、适合的时机、适合的方式先保存实力,再争取有所发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小零售企业不妨采用“六并法”作为对策,强身健体,苦练内功,增强企业的抗风暴能力。

  对策一:在生存发展上,要“战略”与“战术”并用。

  国际和国内零售大鳄的层层紧逼,零售业已步入“战国时代”,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资本、技术.中小型零售企业都无法与大企业抗衡,从体量和规模上讲,差距可能更直观更明显。虽然有些企业昔日曾经辉煌,但现今风光不再.所以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也必须重新审视市场和对手。首先要分析自身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虽然总体规模没有对手大,但是否可以做成区域第一或第二;或者近期还无法达到这个目标。

  假如已经是区域“老大”,那在主观上,我们就更不能有“未上阵,心犹败”的恐惧感,而要发扬“两军对阵勇者胜”的亮剑精神,从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要勇于否定自我,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其之短。零售业毕竟是本土文化行业,谁最了解顾客谁最优待顾客谁就是最后的胜者;同时,通过“门对门”的竞争,逐步提升自己的实际应战能力,形成比较优势。客观上,要充分考虑到零售业,尤其是超市“就近购买”的惯例,要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避免直接交锋,采用多样化的“游击战”、“迂回战”去争夺市场,要着重研究彼此的特点及长短项,细分市场,争取在某一项或某几项上与洋卖场形成错位,如侧商品侧重点错位、价格错位或服务错位等,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如若近期无法做到区域最强,那也不用怕,只要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同样可以通过在竞争中苦练内功,争取先做强,让别人重视你,然后采用靠大、联大的方法,使自己能活下来,以谋求今后活得更好。

  对策二:在经营管理上,要“开源”与“挖潜”并举。

  中小型零售企业大多已成立多年,虽曾经取得过不菲的业绩,也有整套管理体系,但与市场要求之间存在着现实落差,主要是与洋卖场在管理、环境、结构、服务等方面的落差和操作方法上过于传统守旧的落差。这些落差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进程和竞争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经营管理。

  首先要“开源”,争取有所突破,实现三大提升,才能做强。一是环境面貌有所提升,要彻底改变原有卖场相对较暗、较旧的现状,营造明亮洁净生动的购物氛围,让顾客有新鲜感;二是商品结构有所提升,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在部分商品品类或品牌上与外资零售业的重点商品形成错位,形成自身新的“闪光点”和“亮点”,让顾客有认同感;三是服务观念、形式和水准有所提升,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适应周边团体及个人的消费需求。如,可尝试“大宗团购商品送货”和“老客户服务型零星送货”的两套客服机制,形成与其他企业服务错位,让顾客有亲切感。从而稳定老顾客,吸引并发展更大的顾客群。

  其次,通过管理“挖潜”,争取在效益上有所提升。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外企、民企的精髓,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考虑和解决问题;二要以大局利益增效为原则,打破部门界限,发挥数据信息库作用,不断优化商品结构、商品布局、商品陈列等;针对不同贡献度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和结算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培育一些未被大型零售企业重视的供货厂商,争取更多新品进场、更多的通道费用和市场投入费用的支持;三要从简避繁,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尽最大可能方便顾客,彻底改变只顾企业方便,不顾顾客劳累奔波的利己性服务“老套路”;四要降低商品损耗,加强全员防损管理的组织及落实,对损耗大的品种实施重点监控或调整移位,尽力压缩易盗商品的损耗率。

  对策三:在绩效管理上,要“效果”与“效率”并重。

  在管理层中确立“想事,做事,做成事”的管理工作理念,不单讲求结果,同时也追求效率。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系统工作技能,提高对问题前瞻性的预测和计划的能力,逐步减少不必要的流失,尽可能简化不必要的环节,使管理环环相扣,把基础管理工作真正做成网状覆盖,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公司效率和业绩。着力提升整个销售团队的合作意识,强化“执行力”,要把“执行”与“效果”结合起来,以形成“公司的事大家想、部门的事大家帮”的工作网络,提升员工的工作主动性,进而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强化流程管理,讲究细节管理,在管理中突出流程的地位及作用,用流程来控制整体的经营管理,逐步完善并使之形成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规避传统的因人而异的管理带来的经营风险。

  对策四: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三合”与“三力”并求。

  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注重管理团队的建设,注重人才素质的提升。普通企业埋没人才,优秀企业发现人才。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制度的竞争,要建立良好的人才管理制度,使管理团队形成“三合三力”团队(“三合”即“合心、合力、合拍”,“三力”指“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这是企业今后顺利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在机制上,要将对内选拔骨干人才和对外广纳贤才相结合,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培养激励机制,打开人才上升的成长通道;在管理上,既要对现有管理岗位上的人才进行能力细分,尽可能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优势;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换岗位锻炼和培训,增强共融性和互通性,最终形成互补互助态势,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在技能上,要强化培训适合市场需求的岗位新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对策五:在商品管理上,要“品类”与“品种”并管。

  在商品结构调整中,要细分市场,要改变与大企业大卖场硬拼商品的做法,控制高知名度竞争性商品的比例,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高知名度的竞争性商品、二线品牌商品和一般商品”相结合的品类组合结构,使销售的商品形成销量梯度、价格梯度和利润梯度。改变一味与大卖场“针尖对麦芒”的价格竞争,摆脱作茧自缚的窘境,形成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横向商品架构”和“纵向商品架构”相结合的商品结构形式,“横向”即:一类商品创人气、做体量,二类商品求差异、促规模,三类商品做陪衬、求利润;“纵向”即:着力研究现有商品品类中的各品种占比,建立有效的高、中、低品类架构。压缩品类中的同档商品品种点数和人情商品品种点数,让出货架,引进不同档次、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商品,组建有效的商品组群,力争做大做足销售。同时,帮助中小供应商做大、做强,培育自己企业的销售大户、战略合作伙伴,从而提高企业的商品竞争能力和供应商的支持度。

  对策六:在营销管理上,要“整合性”和“准确性”并抓。

  我们发现,传统的营销活动大多效果不明显,如今的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直接利益点,更关注促销及价格的直接实惠,更关注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也更关注健康环保和快捷便利等,因而,我们要针对这一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一要增强市场的敏锐性。现在是“快鱼”胜“慢鱼”的时代,经营管理人员群体必须具有更强的市场敏锐性,以便先人一步制造亮点,提升市场形象。

  二要提升营销的整合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营销看作是营销链,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形成合力;营销活动要更注重对举办场地、整体氛围、时机主题等的选择,要更注重消费者购物氛围的整体设计和卖场生动化的管理,让顾客享受更多的购物乐趣。

  三要提高营销的准确性。要充分利用信息库、数据库,排查营销突破口,改变粗放式的“忽悠”,注重体验式或知识型营销方式的运用;抛弃程序中的复杂、繁琐,尽可能方便、直接,使促销更人性化、更有效果,让顾客能真正体会“招招出新意,次次有收获”。

  相信我们的中小零售企业通过苦练内功,重塑形象,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克服自身在资金、人力、管理、规模等方面的弱点,以自信的姿态面对新一轮的商业博弈,练就绝处逢生的本领,真正实现“与狼共舞”,并最终“笑傲江湖”!


相关内容

  • 教辅类图书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 中国教辅类图书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报告(2015年) 报告编号:151639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 ...

  • 海南金融2011年第2期摘要
  • 海南金融2011年第2期摘要 改革创新 以特区精神引领海南金融创新的构想 肖 毅,冯学敏,占云生 作者简介:肖 毅(1964-),男,江西新建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 行海口中心支行: 冯学敏(1950-),男,海南文昌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 海口中心支行: 占云生(1977-),男 ...

  • 我国超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经济问题探索12003年第11期 纛縻恕市炭羼窄存橇施禳鼹震瓣慕 罄敏悄为 (安徽财贸学院国际经贸系安徽蚌埠433000) 内窖提要:超市作为一种新的商品零售模式.九十年代以采,在我国快速发展.且日臻完善,它的健康发展 与居民生活酌关系已经越采越密切,而且越采越成为商业流通领域一生不可忽视的 ...

  • 电子商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编
  • 电子商务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编 1.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2.电子商务下企业营销模式 3.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探析 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需求链管理模式研究 5.商业信用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6.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理念变革 7.浅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中国交易类 ...

  • 2016年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小企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2022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小企业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9613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 ...

  •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题目
  • 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管理人员选拔与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3.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4."家族化管理"的效能分析 5.超市盈利模式新动向 6.传统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分析 7 关于对经理人员实行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思考 ...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汇总(参考) 电子货币的风险与研究 浅析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的应用 浅探网络品牌的误区 浅谈网上书店的顾客忠诚度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计算机行业中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电子商务下零售业顾客忠诚的建立 中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国内专 ...

  • 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ⅹⅹ公司营销渠道研究 2.ⅹⅹ公司部门绩效评价研究 3.ⅹⅹ公司员工激励模式研究 4.ⅹⅹ公司质量推到方法研究 5.ⅹⅹ公司流程改善研究 6.某企业品牌战略分析 7.某企业质量战略分析 8.某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9.某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10.某行业调研报告 ...

  • 从西班牙事件解读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 对华人一向友好的西班牙人,竟然放火烧了中国鞋商的货物."9.16"烧鞋事件和"9·23"大游行,使全世界为之一惊. 事发地埃尔切,距马德里约420公里,是西班牙巴伦西亚自治区第三大城市.这座人口只有20万的小城,素有"欧洲鞋都"的美誉.制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