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族节庆活动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近年来广西各级政府兴起了一股组织和主办各种节庆活动的热潮。节庆活动对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举办民族节庆活动热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文章对广西主要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特点、各地举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效果、不足进行了评估,并就今后如何做大做强广西的特色节庆产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族;节庆;思考;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作者简介]梁晶晶,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陈路芳,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086-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生活着壮、瑶、侗、苗、京、回、彝、水、仫佬、仡佬、毛南等11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这些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是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凝聚了广西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各少数民族人民追求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民族节庆活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深深影响着广西各族人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因此,保护传承这些民族节庆活动,对于进一步增强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特点

  

   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庆活动概念简称“节事”,常把节日和特殊事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狭义的节庆则是指周期性(通常指一年)举办的节日等活动,但不包括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一次性结束的特殊事件。

  在广西广袤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的11个少数民族,除了春节、元宵、清明、中秋和重阳这些共同的传统节日以外,各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富于变化的节庆文化;其中以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瑶族的“盘王节”和“祝著节”、苗族的“苗年”和“斗马节”、侗族的“侗年”和“花炮节”、仫佬族的“依饭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回族的“古尔邦节”、京族的“哈节”、彝族的“跳弓节”、水族的“端节”最具有特色。

  广西社科院文史研究所副所长覃振锋将丰富多彩的广西传统节庆分为七大类――农耕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歌圩文化、礼仪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伦理道德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歌圩文化是广西传统节庆所独具、历史悠久的特色文化。据史料记载,歌圩文化的文字记载始于南朝,普遍流行于各壮族聚居地,在百色、田东、田阳、平果、德保、靖西、天等、崇左、龙州、凭祥、巴马、大化、都安、马山、宜州等县(市、自治县)最为常见。歌---圩一般于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行,主要活动为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抛绣球、演壮剧、抢花炮、唱师公戏或唱采茶等传统项目,现代歌圩还增加了经贸洽谈、物资交流等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意识的转变,广西少数民族人民在继承传统节日的基础上,与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创办了许多新型的节日庆典活动。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河池铜鼓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节、桂林资源河灯节、桂林兴安米粉节等等。这些节庆活动在广西甚至在全国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不但丰富了广西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广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向沟通。

  如今的广西民族节庆活动有如下特点:

  (1) 周期性举办。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是定期性举办的活动,间隔一年、两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举办一次。时间间隔的长短主要是由各少数民族庆祝的主题所决定,如武鸣三月三歌圩安排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在这天人们以歌会友,共同庆祝壮乡传统民间节日“三月三”。

  (2) 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随着现代节庆活动数量、规模大幅度增加,如今的节庆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种形式的展览、音乐会、文艺演出和娱乐性活动等。不少现代节庆都是从传统节庆延伸而来,是传统节庆的独特内容与现代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如宾阳炮龙节、资源河灯节等;而更多的现代节庆则是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出发,如中国,盟汽车拉力赛、凤山洞穴国际探游节等等。节庆活动目的的多重性与参与者的广泛性决定了活动的综合性,特别是广西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渐渐从民间走向官方,其综合化趋势正在加强。

  

  (3) 由政府主办向市场化运作发展。由于广西经济比较落后,民间组织不发达,故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源对节庆活动的介入力量不充足,且由于节庆活动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渐渐形成政府主办、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这也比较适合广西各地发展节庆活动的实际情况。如2010年武鸣“三月三”歌圩的文化活动,首次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委托广西南宁阳狮东方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全面策划和运作的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的经贸活动:淀粉酒精产品及新技术交易洽谈会、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商品展销交易会、旅游美食节、汽车农机展销会、房产交易会等,通过节庆活动为--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条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还通过举办当地农产品或者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直接为当地吸引外来投资,带动地方投资增长。

  

  (4) 集群化经营。广西节庆活动在运作方式上出现了集群化趋势,以节套节,节中有节。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YR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投资峰会同时举办,力图节约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推动节庆集群化发展;同时借助民歌节和博览会带来的旺盛人气来借势造势,于节前节后安排众多节会,如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流会、南宁房产交易会、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广西汽车博览会等等。在南宁区域发展热点的辐射和带动下,南宁周边乃至广西各地也纷纷在东盟博览会前后推动各类特色节庆活动。

  

  二、广西民族节庆活动的效果分析

  

  如何评估民族节庆活动的效果,是近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不过,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有人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有人从民歌艺术专业的角度等),甚至由于评价的主体不同(如作为政府官员或作为纳税人),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本文拟从社会观察者的角度,综合各方意见,把广西民族节庆活动的效果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功打造民族节庆文化品牌。推动了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广西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进行精心开发和成功运作,打造成了享誉区内外的节庆品牌,并以此为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带动了产业投资和巨大的商业消费,推动了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发展。

  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联合主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通过多年的运作,已成为广西的知名文化品牌,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第一个夺得IFEA全球节庆行业最高奖项的节庆组织;第一个与国家权威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携手前往国外进行重大演出推广的节庆组织;第一个成立专业化公司对节庆活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节庆组织;第一个开创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而且将民歌、民族、文化大戏唱得精彩的先例;第一个被邀请进国家著名高等学府进行节庆传播推广的节庆组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巨大的品牌效应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和投资者,他们通过参加民歌节认识南宁、了解南宁,并最终投资南宁。

  据统计,南宁市每年的GDP均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1999年南宁市的GDP只有40亿,而到了2008年达到了1316亿。在旅游经济方面,仅2002年民歌节期间,南宁共接待游客22,84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988人次;2006年接待的人数达到1800万人次,2008年甚至达到了23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38.5亿元。通过举办各种民族节庆活动,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对节庆活动举办地的餐饮、住宿、购物、旅游、交通、通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拉动效应,有效地刺激本民族地区各种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有实力有志向的投资者常常借参与节庆活动的机会考察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当地政府的政策环境等,以此作为其投资决策的基础,从而为当地经济提供潜在的巨大发展机遇。如2007年南宁引进内、外合同项目830个,合同引进资金563.72万元,同比增长23.61%。2008年,在南宁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南宁共签下54个项目,共引资128亿余元;2010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的国际国内经济合同签约仪式上,南宁共签下17个项目,投资额达到111亿元,总投资为492.74亿元。

  

  2.加大了媒体宣传力量。提高了举办地知名度

  政府在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节等节庆时都会充分运用与媒体紧密联系的有利优势,邀请中央驻桂各新闻媒体单位和区内新闻单位全程追踪节庆活动,聚焦节庆策划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对节庆活动的历史介绍,对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态度的采访等方式对外进行宣传和造势,引起人们的强烈好奇心,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和当地人民参与到节庆活动当中来。主办单位甚至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对节庆活动的进程和细节进行多方报道,并直播艺术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浓郁的地域风情、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热情、善良、诚挚、友善的民族情怀,这不仅增强了游客对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好感,提升了广西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而且民族节庆的成功举办还进一步提高了广西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凝聚力。

  

  3.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改善了旅游和投资环境

  为了更好地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和接待更多的游客,当地政府对举办地的公共交通、公用设施、绿化、环保和卫生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提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优良的环境和发展机遇。如南宁为成功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打造“中国绿城”品牌,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力度,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1999年到2002年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15.76亿元,完成建设项目524项;2002年南宁市实施“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的城市建设工程;为积极推进“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南宁市连续几年每年种树150万棵以上。2008年,区域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8.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29平方米。2010年,南宁市重点推进民航、铁路、黄金水道、公路、运输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完成投资额达到230亿元以上。随着一批园林景观大道路、公共绿地、广场和旧城改造工程建设的相继完成,南宁市连续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如今,?绿城”美誉深深烙刻在海内外游客心中,南宁的市容市貌变得更加亮丽,旅游和投资环境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4.进一步提高了举办地区的文明开放程度

  少数民族节庆是一个沟通交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为举办地人民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也为举办地人民与外地游客之间提供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眼界得到进一步开阔。在节庆的待人接物、迎来送往过程中,乐于奉献、热情好客、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增强,城市人民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民族节庆活动,也可以让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绚丽缤纷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走出去”,世界文明“迈进来”,这种双向互动大大地提升了举办地区的文明开放程度。

  

  5.提高了区域文化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固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软实力”论输赢。广西以众多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为“营养土壤”,经过辛勤耕种后结出了累累果实:出现了描绘广西山水景物而闻名全国美术界的“漓江画派”;成功创作并演绎了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新版歌舞剧《刘三姐》、民族歌舞诗《漓江诗情》等舞台精品剧;同时出现了一大批的广西青年作家创作的系列影视作品。广西丰富的节庆资源培育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广西”形象,提升了广西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三、民族节庆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事物都有两面,在节庆活动成功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民族节庆活动在政界、学界和群众中都存在着诸多议论,其中不乏对一些问题的中肯批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化的节庆运作效果与办节初衷存在着较大的冲突

  传统的民族节庆活动的目的概括起来说,就是通过节庆活动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使民族传统和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然而,现实中的节庆活动功利性很强,政府办节是希望通过节庆活动招商引资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无可厚非),但有些节庆活动存在过于功利化的倾向,处处着眼于GDP的增长,导致节庆的效果与办节初衷存在着较大的冲突。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不可否认,民歌节的举办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就民歌节原本是为发展和繁荣民族歌曲这一初衷而言,产生了民歌传承的现代性和原生态之争,或者说是市场化操作与民族艺术传承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歌节应该以民歌为主,但是,目前的民歌节却过多地邀请了大量的明星‘助兴’,使民歌节名不副实”。

民歌节变成流行歌曲大合唱。

  

  2.节庆开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大部分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举办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其他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加之缺乏重视,因而对少数民族节庆资源普查的财政投入不足。据悉,2005―2008年,广西14个地级市总投入的专项经费306万元。投入最多的柳州市达到109万元,投入最少的市只有2.5万元。14个市中有8个市的投入在10万元以下。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无力对少数民族节庆进行全面的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导致政府无法深入了解把握民族节庆活动的深刻文化内涵,进而产生以下后果:一是政府在策划节庆活动时缺乏结合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文化传承,出现各地节庆定位重叠、活动雷同现象,难有真正意义的创新。二是政府在开发节庆旅游资源时仅仅从某个村落或者城市出发,缺乏其融入所处的更大的社区环境中的考虑,更没有很好地协调节庆的文化功能与经济功能之间的冲突,在外来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导致当地人不支持民族传统节庆。

  

  3.浅层次开发节庆活动,对发展节庆文化产业重视不够

  广西许多少数民族节庆,如仡佬族的吃新节、京族的哈节、侗族的花炮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被视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但对这些节庆的开发仍属于低层次的开发,仅仅停留在简单而雷同的民族歌舞、饮食这些方面的开发上,而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文化、节庆活动纪念品、工艺品等的开发还很不足;其次缺乏对深入挖掘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资源的整合,没有形成节庆文化产业的观念,对发展节庆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发展不足。

  

  4.办节过度简单划一。“民俗”沦为“官俗”

  为了进行总体的规划建设和策划包装,加强当地政府的主导和组织管理,争取上级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有时会出现当地政府不顾民情人为地将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举办的节庆活动固定一个统一的时间,由当地政府共同举办的现象,硬生生把丰富多彩的“民俗”变成千篇一律的“官俗”。如京族三岛举办的哈节在时间、地点和所敬的神祗皆有所区别,有着浓厚的地域性,若政府为了做强做大哈节达到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将三节并为一节,对于讲究时间、空间以及所祭拜对象的民俗活动来说,这种不顾民情的做法会大大地伤害当地民众的情感和团结,挫伤民众参与节庆活动的积极性和民间社团组织的积极性。

  

  5.政府操之过多,民间组织参与不足

  目前,广西大部分节庆活动的举办仍在遵循政府投入为主的“官办”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一些节庆难以为继。许多节庆活动都过度依赖政府的投入和行政支持,节庆活动的设计、策划、组织、运作以及人、财、物力资源大都由当地政府承担,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将任务分摊给各个部门、企业和个人,民间资本引入和民间组织参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节庆行政色彩浓重的“官办”模式是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定律的,它容易造成政府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不高和资金浪费,容易出现政府为了权威和面子花重金邀请明星参加,或用公款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举办节庆活动的现象。众所周知,我们所要构建的政府应该是高效有限的服务型政府,因此政府不可能举办和承担节庆活动的全部职能,应将部分职能让位于市场和社会组织,这才是解决举办节庆所需庞大资金的途径。

  值得指出的是,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节庆活动发展速度快、数量多,但节庆活动文化内涵缺乏,同质化趋向明显,因而民众参与度低,多数节庆知名度低。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非广西所特有。

  

  四、对办好民族节庆活动的几点建议

  

  综观现在遍地开花的节庆活动,其运作模式已经渐渐地由政府主办向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转变,这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机制、体制等问题没有理顺,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讨。

  

  1.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庆文化传承的关系

  节庆活动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很强的对应关系,其成功举办能够促进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塑造主办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能够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推进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等等。政府举办节庆活动无非是想通过节庆这一平台实现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展。但在对节庆活动进行定位时,应当针对各地具体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在节庆定位上应有所侧重,目标应有所不同。如果是经济较为贫乏而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则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为主,其他的目标为辅;而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可把提高城市知名度、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或者提升城市文化消费水平作为目标策划节庆活动。广西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是比较低的,但拥有富足的不同于大都市的旅游资源、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在增加节庆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把发展举办地的经济作为侧重点;而沿海地区如上海这些大城市则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提高城市人民文化水平等为目标,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奠定“软”基础。

  

  2.组建节庆联动机构,科学谋划节庆活动

  各地节庆活动出现同质化、分散化、无序化、影响小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独立统管全区节庆资源,在遵循节庆活动自身特有的规律下指导主办城市科学谋划节庆活动。因而可以设立一个类似节庆活动委员会的联动机构作为全区节事的指导性和领导性机构,在节庆活动的前期调研、立项策划、组织安排等一系列环节中,站在全区节庆资源的战略高度上进行节庆谋划,科学地统筹和规划,从而提高节庆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还应注意两点:

  一是注意节庆联动机构的人员组成。节庆联动机构的人员构成应由节庆举办地政府领导挂帅,有旅游、民族、宗教、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民俗专家学者、当地民众代表和各精通节庆策划专业人才组成。构成人员的多样性,可以优势互补,如民俗专家学者可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政府决策提供学术建议和指导;当地民众代表的加入则可以吸收民间的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利于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举办地节庆活动当中。在这个联动机构中,政府部门可将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共同纳入发展规划,这样在规划节庆活动时能够树立全局观念,协调多方面的矛盾:如节庆活动举办的规模和档次是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何在节庆活动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多重冲突中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如何协调传统文化创新与当代群众文化需求的冲突,如何积极开发各地节庆活动与避免出现雷同重复等等。

  二是注意节庆联动机构的制度建设。联动机构的宗旨和目标在于遵循节庆活动特有的规律科学谋划节庆活动,形成举办节庆活动的合理布局。为此,各级节庆活动委员会首先要注意制定有关节庆活动的政策法规,加强对办节的指导和监督,为节庆活动向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设立举办节庆活动的评估标准,并以

这个标准作为节庆审批的准绳,从而避免节庆活动的同质化和过度包装、浪费现象的发生;再次要形成一套统一的工作程序:前期调研一活动选题、定位一申报一审批―组织运作―后期推广―评估总结。各地办节需按规章制度办事,不符合评估标准的办节活动申报一律不予以批复;最后对各地办节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力图在此过程中把握办节的规律。

  

  3.做好节庆文化普查工作,确保政府节庆资金有效使用

  政府要对各地节庆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必须是在全面了解和深刻把握节庆活动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做到节庆活动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而要做到全面了解和深刻把握就必须对节庆文化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建立完整的资料库,以供政府的决策参考。为此需要政府设立节庆普查基金专款专用,专门用于各地节庆民俗资源的普查、资料整理、保护、教学、研究、出版和普查人员的培训、现代设备的购买。同时,设立节庆基金的管理机构对基金进行规范管理和投资,确保政府节庆资金的使用效率。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可以是政府财政拨款,也可以吸收企业的赞助和社会的捐款。

  

  4.走社会化办节之路,扩大民众节庆参与度

  节庆活动长期由政府主办的发展模式产生了许多弊端,其中一点就是民众节庆参与度不足、不配合。政府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节庆文化的创造者和参与者,是节庆文化的主人。举办地节庆活动应在充分尊重原民俗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节庆文化中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因素进行强化和扩展,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提炼、包装和优化,并且注意在继承和发展中创新,切忌不顾原民俗的习惯或程序任意“创新”,避免出现群众对节庆活动的漠然和抵触心理,从而影响节庆活动的效果。

  

  5.遵循产业化和市场化原则,实现节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产业化原则是指节庆活动应结合当地的各种产业发展,在为其服务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形成节庆产业,把节庆活动过程作为一种产业来运营。而市场化原则是指在节庆活动的策划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对节庆活动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坚持市场化办节的思路。如宁波举办的中国开渔节对我们就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该节通过提供注册商标、出售冠名权、媒体广告宣传以及以知识产权方式将部分活动推荐给企业等有效模式,解决了节庆活动的大部分经费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仅仅关注如何为节庆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不仅节省了办节成本,又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办节当中来,促进节庆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节庆活动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某些节庆活动项目仍需要由政府向民众供给,不适宜全部进行市场化运作。应该怎样市场化和如何市场化,需要政府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转变政府在节庆活动中的角色。政府在节庆活动中应是服务者,在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在节庆前期,政府是营销者角色,主要任务是如何进行营销以促进举办地经济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节庆活动组织中,政府是协调者,综合协调主办方、赞助商、社会群众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与冲突;节庆活动过程中则需要政府发挥管理职能,确保办节期间各种公共设施的供给,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佳佳.现代节庆品牌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7.

  [2]广西少数民族主要节庆活动[EB/OL].省略,2009-04―16.

  [3]蒋锦璐.广西节庆发展路径: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节庆走向产业[N].广西日报,2009-03-03.

  [4]2010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再奏华章[EB/OL].http://www.gx.省略,2010-04-16.

  [5]刘莉玲,陈晓玲.浅谈民歌艺术节与南宁市开放氛围的营造[J].当代广西,2006,(14).

  [6]吴晓山.旅游节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产业观察,2010,(12).

  [7]蓝常周,龚莹.提高南宁城市竞争力的思考[J].桂海论,2009,(2).

  [8]王志伟.第五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开幕南宁引资128亿余元[N].中国企业报,2008-10-23.

  [9]黄滢,博览会举行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签约仪式南宁共签17个项目111亿元[N].南宁日报。2010-10--21.

  [10]兰铁民.特色节庚文化活动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3,(6).

  [11]中国绿城――南宁[EB/OL].http://cedv.省略/GB/120172/122725/10111532.html.2009―09―24.

  [12]曾永联.南宁投资230亿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N].广西日报,2010―02-26.

  [13]张弯.节庆资源:文化广西的土壤与花朵[EB/OL].ht_tp://www.省略.10/2006-08-22/[1**********]S.shtml,2006-08-22.

  

  [14]荣仕星.中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黄桂秋,黄燕熙.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责任编辑:霁月]

  [摘要]民族节庆活动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近年来广西各级政府兴起了一股组织和主办各种节庆活动的热潮。节庆活动对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举办民族节庆活动热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文章对广西主要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特点、各地举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效果、不足进行了评估,并就今后如何做大做强广西的特色节庆产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族;节庆;思考;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作者简介]梁晶晶,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陈路芳,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086-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生活着壮、瑶、侗、苗、京、回、彝、水、仫佬、仡佬、毛南等11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这些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是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凝聚了广西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各少数民族人民追求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民族节庆活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深深影响着广西各族人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因此,保护传承这些民族节庆活动,对于进一步增强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特点

  

   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庆活动概念简称“节事”,常把节日和特殊事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狭义的节庆则是指周期性(通常指一年)举办的节日等活动,但不包括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一次性结束的特殊事件。

  在广西广袤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的11个少数民族,除了春节、元宵、清明、中秋和重阳这些共同的传统节日以外,各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富于变化的节庆文化;其中以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瑶族的“盘王节”和“祝著节”、苗族的“苗年”和“斗马节”、侗族的“侗年”和“花炮节”、仫佬族的“依饭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回族的“古尔邦节”、京族的“哈节”、彝族的“跳弓节”、水族的“端节”最具有特色。

  广西社科院文史研究所副所长覃振锋将丰富多彩的广西传统节庆分为七大类――农耕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歌圩文化、礼仪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伦理道德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歌圩文化是广西传统节庆所独具、历史悠久的特色文化。据史料记载,歌圩文化的文字记载始于南朝,普遍流行于各壮族聚居地,在百色、田东、田阳、平果、德保、靖西、天等、崇左、龙州、凭祥、巴马、大化、都安、马山、宜州等县(市、自治县)最为常见。歌---圩一般于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行,主要活动为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抛绣球、演壮剧、抢花炮、唱师公戏或唱采茶等传统项目,现代歌圩还增加了经贸洽谈、物资交流等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意识的转变,广西少数民族人民在继承传统节日的基础上,与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创办了许多新型的节日庆典活动。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河池铜鼓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节、桂林资源河灯节、桂林兴安米粉节等等。这些节庆活动在广西甚至在全国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不但丰富了广西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广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向沟通。

  如今的广西民族节庆活动有如下特点:

  (1) 周期性举办。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是定期性举办的活动,间隔一年、两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举办一次。时间间隔的长短主要是由各少数民族庆祝的主题所决定,如武鸣三月三歌圩安排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在这天人们以歌会友,共同庆祝壮乡传统民间节日“三月三”。

  (2) 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随着现代节庆活动数量、规模大幅度增加,如今的节庆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种形式的展览、音乐会、文艺演出和娱乐性活动等。不少现代节庆都是从传统节庆延伸而来,是传统节庆的独特内容与现代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如宾阳炮龙节、资源河灯节等;而更多的现代节庆则是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出发,如中国,盟汽车拉力赛、凤山洞穴国际探游节等等。节庆活动目的的多重性与参与者的广泛性决定了活动的综合性,特别是广西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渐渐从民间走向官方,其综合化趋势正在加强。

  

  (3) 由政府主办向市场化运作发展。由于广西经济比较落后,民间组织不发达,故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源对节庆活动的介入力量不充足,且由于节庆活动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渐渐形成政府主办、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这也比较适合广西各地发展节庆活动的实际情况。如2010年武鸣“三月三”歌圩的文化活动,首次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委托广西南宁阳狮东方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全面策划和运作的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的经贸活动:淀粉酒精产品及新技术交易洽谈会、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商品展销交易会、旅游美食节、汽车农机展销会、房产交易会等,通过节庆活动为--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条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还通过举办当地农产品或者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直接为当地吸引外来投资,带动地方投资增长。

  

  (4) 集群化经营。广西节庆活动在运作方式上出现了集群化趋势,以节套节,节中有节。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YR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投资峰会同时举办,力图节约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推动节庆集群化发展;同时借助民歌节和博览会带来的旺盛人气来借势造势,于节前节后安排众多节会,如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流会、南宁房产交易会、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广西汽车博览会等等。在南宁区域发展热点的辐射和带动下,南宁周边乃至广西各地也纷纷在东盟博览会前后推动各类特色节庆活动。

  

  二、广西民族节庆活动的效果分析

  

  如何评估民族节庆活动的效果,是近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不过,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有人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有人从民歌艺术专业的角度等),甚至由于评价的主体不同(如作为政府官员或作为纳税人),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本文拟从社会观察者的角度,综合各方意见,把广西民族节庆活动的效果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功打造民族节庆文化品牌。推动了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广西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进行精心开发和成功运作,打造成了享誉区内外的节庆品牌,并以此为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带动了产业投资和巨大的商业消费,推动了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发展。

  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联合主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通过多年的运作,已成为广西的知名文化品牌,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第一个夺得IFEA全球节庆行业最高奖项的节庆组织;第一个与国家权威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携手前往国外进行重大演出推广的节庆组织;第一个成立专业化公司对节庆活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节庆组织;第一个开创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而且将民歌、民族、文化大戏唱得精彩的先例;第一个被邀请进国家著名高等学府进行节庆传播推广的节庆组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巨大的品牌效应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和投资者,他们通过参加民歌节认识南宁、了解南宁,并最终投资南宁。

  据统计,南宁市每年的GDP均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1999年南宁市的GDP只有40亿,而到了2008年达到了1316亿。在旅游经济方面,仅2002年民歌节期间,南宁共接待游客22,84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988人次;2006年接待的人数达到1800万人次,2008年甚至达到了23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38.5亿元。通过举办各种民族节庆活动,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对节庆活动举办地的餐饮、住宿、购物、旅游、交通、通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拉动效应,有效地刺激本民族地区各种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有实力有志向的投资者常常借参与节庆活动的机会考察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当地政府的政策环境等,以此作为其投资决策的基础,从而为当地经济提供潜在的巨大发展机遇。如2007年南宁引进内、外合同项目830个,合同引进资金563.72万元,同比增长23.61%。2008年,在南宁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南宁共签下54个项目,共引资128亿余元;2010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的国际国内经济合同签约仪式上,南宁共签下17个项目,投资额达到111亿元,总投资为492.74亿元。

  

  2.加大了媒体宣传力量。提高了举办地知名度

  政府在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节等节庆时都会充分运用与媒体紧密联系的有利优势,邀请中央驻桂各新闻媒体单位和区内新闻单位全程追踪节庆活动,聚焦节庆策划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对节庆活动的历史介绍,对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态度的采访等方式对外进行宣传和造势,引起人们的强烈好奇心,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和当地人民参与到节庆活动当中来。主办单位甚至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对节庆活动的进程和细节进行多方报道,并直播艺术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浓郁的地域风情、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热情、善良、诚挚、友善的民族情怀,这不仅增强了游客对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好感,提升了广西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而且民族节庆的成功举办还进一步提高了广西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凝聚力。

  

  3.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改善了旅游和投资环境

  为了更好地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和接待更多的游客,当地政府对举办地的公共交通、公用设施、绿化、环保和卫生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提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优良的环境和发展机遇。如南宁为成功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打造“中国绿城”品牌,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力度,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1999年到2002年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15.76亿元,完成建设项目524项;2002年南宁市实施“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的城市建设工程;为积极推进“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南宁市连续几年每年种树150万棵以上。2008年,区域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8.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29平方米。2010年,南宁市重点推进民航、铁路、黄金水道、公路、运输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完成投资额达到230亿元以上。随着一批园林景观大道路、公共绿地、广场和旧城改造工程建设的相继完成,南宁市连续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如今,?绿城”美誉深深烙刻在海内外游客心中,南宁的市容市貌变得更加亮丽,旅游和投资环境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4.进一步提高了举办地区的文明开放程度

  少数民族节庆是一个沟通交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为举办地人民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也为举办地人民与外地游客之间提供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眼界得到进一步开阔。在节庆的待人接物、迎来送往过程中,乐于奉献、热情好客、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增强,城市人民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民族节庆活动,也可以让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绚丽缤纷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走出去”,世界文明“迈进来”,这种双向互动大大地提升了举办地区的文明开放程度。

  

  5.提高了区域文化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固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软实力”论输赢。广西以众多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为“营养土壤”,经过辛勤耕种后结出了累累果实:出现了描绘广西山水景物而闻名全国美术界的“漓江画派”;成功创作并演绎了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新版歌舞剧《刘三姐》、民族歌舞诗《漓江诗情》等舞台精品剧;同时出现了一大批的广西青年作家创作的系列影视作品。广西丰富的节庆资源培育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广西”形象,提升了广西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三、民族节庆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事物都有两面,在节庆活动成功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民族节庆活动在政界、学界和群众中都存在着诸多议论,其中不乏对一些问题的中肯批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化的节庆运作效果与办节初衷存在着较大的冲突

  传统的民族节庆活动的目的概括起来说,就是通过节庆活动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使民族传统和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然而,现实中的节庆活动功利性很强,政府办节是希望通过节庆活动招商引资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无可厚非),但有些节庆活动存在过于功利化的倾向,处处着眼于GDP的增长,导致节庆的效果与办节初衷存在着较大的冲突。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不可否认,民歌节的举办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就民歌节原本是为发展和繁荣民族歌曲这一初衷而言,产生了民歌传承的现代性和原生态之争,或者说是市场化操作与民族艺术传承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歌节应该以民歌为主,但是,目前的民歌节却过多地邀请了大量的明星‘助兴’,使民歌节名不副实”。

民歌节变成流行歌曲大合唱。

  

  2.节庆开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大部分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举办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其他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加之缺乏重视,因而对少数民族节庆资源普查的财政投入不足。据悉,2005―2008年,广西14个地级市总投入的专项经费306万元。投入最多的柳州市达到109万元,投入最少的市只有2.5万元。14个市中有8个市的投入在10万元以下。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无力对少数民族节庆进行全面的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导致政府无法深入了解把握民族节庆活动的深刻文化内涵,进而产生以下后果:一是政府在策划节庆活动时缺乏结合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文化传承,出现各地节庆定位重叠、活动雷同现象,难有真正意义的创新。二是政府在开发节庆旅游资源时仅仅从某个村落或者城市出发,缺乏其融入所处的更大的社区环境中的考虑,更没有很好地协调节庆的文化功能与经济功能之间的冲突,在外来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导致当地人不支持民族传统节庆。

  

  3.浅层次开发节庆活动,对发展节庆文化产业重视不够

  广西许多少数民族节庆,如仡佬族的吃新节、京族的哈节、侗族的花炮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被视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但对这些节庆的开发仍属于低层次的开发,仅仅停留在简单而雷同的民族歌舞、饮食这些方面的开发上,而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文化、节庆活动纪念品、工艺品等的开发还很不足;其次缺乏对深入挖掘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资源的整合,没有形成节庆文化产业的观念,对发展节庆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发展不足。

  

  4.办节过度简单划一。“民俗”沦为“官俗”

  为了进行总体的规划建设和策划包装,加强当地政府的主导和组织管理,争取上级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有时会出现当地政府不顾民情人为地将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举办的节庆活动固定一个统一的时间,由当地政府共同举办的现象,硬生生把丰富多彩的“民俗”变成千篇一律的“官俗”。如京族三岛举办的哈节在时间、地点和所敬的神祗皆有所区别,有着浓厚的地域性,若政府为了做强做大哈节达到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将三节并为一节,对于讲究时间、空间以及所祭拜对象的民俗活动来说,这种不顾民情的做法会大大地伤害当地民众的情感和团结,挫伤民众参与节庆活动的积极性和民间社团组织的积极性。

  

  5.政府操之过多,民间组织参与不足

  目前,广西大部分节庆活动的举办仍在遵循政府投入为主的“官办”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一些节庆难以为继。许多节庆活动都过度依赖政府的投入和行政支持,节庆活动的设计、策划、组织、运作以及人、财、物力资源大都由当地政府承担,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将任务分摊给各个部门、企业和个人,民间资本引入和民间组织参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节庆行政色彩浓重的“官办”模式是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定律的,它容易造成政府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不高和资金浪费,容易出现政府为了权威和面子花重金邀请明星参加,或用公款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举办节庆活动的现象。众所周知,我们所要构建的政府应该是高效有限的服务型政府,因此政府不可能举办和承担节庆活动的全部职能,应将部分职能让位于市场和社会组织,这才是解决举办节庆所需庞大资金的途径。

  值得指出的是,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节庆活动发展速度快、数量多,但节庆活动文化内涵缺乏,同质化趋向明显,因而民众参与度低,多数节庆知名度低。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非广西所特有。

  

  四、对办好民族节庆活动的几点建议

  

  综观现在遍地开花的节庆活动,其运作模式已经渐渐地由政府主办向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转变,这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机制、体制等问题没有理顺,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讨。

  

  1.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庆文化传承的关系

  节庆活动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很强的对应关系,其成功举办能够促进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塑造主办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能够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推进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等等。政府举办节庆活动无非是想通过节庆这一平台实现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展。但在对节庆活动进行定位时,应当针对各地具体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在节庆定位上应有所侧重,目标应有所不同。如果是经济较为贫乏而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则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为主,其他的目标为辅;而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可把提高城市知名度、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或者提升城市文化消费水平作为目标策划节庆活动。广西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是比较低的,但拥有富足的不同于大都市的旅游资源、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在增加节庆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把发展举办地的经济作为侧重点;而沿海地区如上海这些大城市则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提高城市人民文化水平等为目标,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奠定“软”基础。

  

  2.组建节庆联动机构,科学谋划节庆活动

  各地节庆活动出现同质化、分散化、无序化、影响小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独立统管全区节庆资源,在遵循节庆活动自身特有的规律下指导主办城市科学谋划节庆活动。因而可以设立一个类似节庆活动委员会的联动机构作为全区节事的指导性和领导性机构,在节庆活动的前期调研、立项策划、组织安排等一系列环节中,站在全区节庆资源的战略高度上进行节庆谋划,科学地统筹和规划,从而提高节庆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还应注意两点:

  一是注意节庆联动机构的人员组成。节庆联动机构的人员构成应由节庆举办地政府领导挂帅,有旅游、民族、宗教、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民俗专家学者、当地民众代表和各精通节庆策划专业人才组成。构成人员的多样性,可以优势互补,如民俗专家学者可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政府决策提供学术建议和指导;当地民众代表的加入则可以吸收民间的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利于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举办地节庆活动当中。在这个联动机构中,政府部门可将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共同纳入发展规划,这样在规划节庆活动时能够树立全局观念,协调多方面的矛盾:如节庆活动举办的规模和档次是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何在节庆活动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多重冲突中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如何协调传统文化创新与当代群众文化需求的冲突,如何积极开发各地节庆活动与避免出现雷同重复等等。

  二是注意节庆联动机构的制度建设。联动机构的宗旨和目标在于遵循节庆活动特有的规律科学谋划节庆活动,形成举办节庆活动的合理布局。为此,各级节庆活动委员会首先要注意制定有关节庆活动的政策法规,加强对办节的指导和监督,为节庆活动向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设立举办节庆活动的评估标准,并以

这个标准作为节庆审批的准绳,从而避免节庆活动的同质化和过度包装、浪费现象的发生;再次要形成一套统一的工作程序:前期调研一活动选题、定位一申报一审批―组织运作―后期推广―评估总结。各地办节需按规章制度办事,不符合评估标准的办节活动申报一律不予以批复;最后对各地办节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力图在此过程中把握办节的规律。

  

  3.做好节庆文化普查工作,确保政府节庆资金有效使用

  政府要对各地节庆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必须是在全面了解和深刻把握节庆活动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做到节庆活动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而要做到全面了解和深刻把握就必须对节庆文化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建立完整的资料库,以供政府的决策参考。为此需要政府设立节庆普查基金专款专用,专门用于各地节庆民俗资源的普查、资料整理、保护、教学、研究、出版和普查人员的培训、现代设备的购买。同时,设立节庆基金的管理机构对基金进行规范管理和投资,确保政府节庆资金的使用效率。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可以是政府财政拨款,也可以吸收企业的赞助和社会的捐款。

  

  4.走社会化办节之路,扩大民众节庆参与度

  节庆活动长期由政府主办的发展模式产生了许多弊端,其中一点就是民众节庆参与度不足、不配合。政府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节庆文化的创造者和参与者,是节庆文化的主人。举办地节庆活动应在充分尊重原民俗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节庆文化中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因素进行强化和扩展,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提炼、包装和优化,并且注意在继承和发展中创新,切忌不顾原民俗的习惯或程序任意“创新”,避免出现群众对节庆活动的漠然和抵触心理,从而影响节庆活动的效果。

  

  5.遵循产业化和市场化原则,实现节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产业化原则是指节庆活动应结合当地的各种产业发展,在为其服务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形成节庆产业,把节庆活动过程作为一种产业来运营。而市场化原则是指在节庆活动的策划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对节庆活动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坚持市场化办节的思路。如宁波举办的中国开渔节对我们就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该节通过提供注册商标、出售冠名权、媒体广告宣传以及以知识产权方式将部分活动推荐给企业等有效模式,解决了节庆活动的大部分经费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仅仅关注如何为节庆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不仅节省了办节成本,又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办节当中来,促进节庆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节庆活动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某些节庆活动项目仍需要由政府向民众供给,不适宜全部进行市场化运作。应该怎样市场化和如何市场化,需要政府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转变政府在节庆活动中的角色。政府在节庆活动中应是服务者,在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在节庆前期,政府是营销者角色,主要任务是如何进行营销以促进举办地经济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节庆活动组织中,政府是协调者,综合协调主办方、赞助商、社会群众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与冲突;节庆活动过程中则需要政府发挥管理职能,确保办节期间各种公共设施的供给,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佳佳.现代节庆品牌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7.

  [2]广西少数民族主要节庆活动[EB/OL].省略,2009-04―16.

  [3]蒋锦璐.广西节庆发展路径: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节庆走向产业[N].广西日报,2009-03-03.

  [4]2010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再奏华章[EB/OL].http://www.gx.省略,2010-04-16.

  [5]刘莉玲,陈晓玲.浅谈民歌艺术节与南宁市开放氛围的营造[J].当代广西,2006,(14).

  [6]吴晓山.旅游节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产业观察,2010,(12).

  [7]蓝常周,龚莹.提高南宁城市竞争力的思考[J].桂海论,2009,(2).

  [8]王志伟.第五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开幕南宁引资128亿余元[N].中国企业报,2008-10-23.

  [9]黄滢,博览会举行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签约仪式南宁共签17个项目111亿元[N].南宁日报。2010-10--21.

  [10]兰铁民.特色节庚文化活动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3,(6).

  [11]中国绿城――南宁[EB/OL].http://cedv.省略/GB/120172/122725/10111532.html.2009―09―24.

  [12]曾永联.南宁投资230亿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N].广西日报,2010―02-26.

  [13]张弯.节庆资源:文化广西的土壤与花朵[EB/OL].ht_tp://www.省略.10/2006-08-22/[1**********]S.shtml,2006-08-22.

  

  [14]荣仕星.中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黄桂秋,黄燕熙.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责任编辑:霁月]


相关内容

  • 广西京族曲艺唱哈的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
  • [摘 要] 广西京族唱哈是一项极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民族文化资源.文章概述了京族曲艺唱哈保护性开发的总原则: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探讨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的具体对策:搭建平台,开展唱哈文化跨国研究:配合时代发展,创新唱哈表演新形式:合作互助,完善京族生态博物馆运作:营造氛围,建立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区:时尚创 ...

  • 瑶族传统舞蹈的现状及传承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瑶族传统舞蹈的现状及传承 作者:陈东云 来源:<学园>2013年第22期 [摘 要]瑶族传统舞蹈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历史的"活化石".笔者通过对广西贺州瑶族地区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对瑶族传统舞蹈的 ...

  • 文化旅游对经济的推动
  •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旅游发展的文化根基.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密不可分,而且从广义上理解,旅游本身就是一 ...

  • 关于瑶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考
  • 黑龙江 民族丛刊 ( 双月刊) 21 0 1年第 4期 ( 总第 13期. 2 ) 民族学 与人类学 关于瑶族文 化遗产保护 的创新思考 盘 淼 ( 贵州 民族学院 法学院 , 贵阳 502 ) 505 摘 要: 瑶族作为我 国南方典 型的山地 民族 , 曾创造了光辉灿烂 的古代文化 , 许多文化元 ...

  •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
  • 战线ZHANXIAN 思想SIXIANG 2007年第3期第33卷№13,2007Vol133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 晏鲤波 (香港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摘 要:程.,.民族传统文化是少.通向现代性的重要依托. 关键词:;传承机制;传承场;实现途径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 1008-4旅游节事活动策划
  • 旅游节事活动策划-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 梁玉桂 摘 要 节事活动最大的价值就在它的品牌以及品牌长期维护战略,那就要不断的的投入和创新,本文针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一品牌的长久发展战略,提些节事活动优化发展战略建议. 关键词:旅游策划 节事活动 民歌文化 一.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背景及定位 1.背 ...

  • 试论乡村旅游中的文化传承
  • ◆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乡村旅游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本文在分析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基础上,阐述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如何传承乡村旅游的文化提出对策建议,以便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体现文化意境. 关键词:乡村旅游 文化传承 对策建议 随着人类保护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乡村 ...

  • 2015广西公务员考试笔试真题及解析
  • 2015广西公务员考试笔试真题及解析 2015年广西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告丨时间汇总:2015年广西公务员笔试课程:http://bm.huatu.com/zhaosheng/gx/gwybs.html 2015广西公务员交流群 :392512576 2015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笔试真题及解析,广西华图会第 ...

  • 全国性传统节庆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分析
  • 第31卷第2期(2013年第2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No.2Vol.31No.22013 全国性传统节庆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