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司马迁在_史记_中表现的民族观

决策管理

Policy & Management

专家论坛决策管理

Policy & Management

专家论坛

浅析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民族观

◇代文莉

摘要: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这一

巨著中表现出独有的进步的民族观。他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 平等友好,并且为少数民族立传。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民族观大一统平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的集中

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来源。中华民族要振兴,需要每一

个民族成员尽可能地认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司马迁在《史记》

中以超越前人的气魄和创新的才能,总结并反映了先秦以来至汉

武帝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理想追求。在其流传千古的过程中, 《史记》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影响,教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民族

的子孙。

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一统思想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我国长期封建诸

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到了汉

代,特别是武帝时期,中央集权日益巩固,经济繁荣,文化学术

比较发达,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司马迁就是生活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

他在《史记》中所表达的一个重要的民族思想便是“大一

统”。“大一统”一词出自《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

正月?大一统也。”所以“大一统”指统一事业。《史记·秦始皇

本纪》:“令陛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

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这里地“一统”即指全国统一的

意思。而《史记》创新了“大一统”思想,这实际包含两个意思:

中国是个统一的国家;中华各族尊黄帝为祖先。也即是“大一统”

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显地表述了主张国家统一发展、反对

分裂的观点。他在《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评价秦朝历史地位时 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认为秦朝统一中国事 业虽然依靠了暴力手段,但时代不同了,形势变了,却获得了巨 大的成功。可见,司马迁对秦统一中国事业的肯定态度。司马迁 对西汉兴建以来国家统一为社会带来的繁荣景象极为赞赏,在 《太史公自序》中又说:“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 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 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这是对西汉盛世的歌颂。这些都充分

体现了司马迁“大一统”的国家观。

在司马迁之前,民族的始祖是混沌的,多元的,民族发展的

脉络是不清的。是司马迁站出来,在纷乱繁杂中理出头绪,在多元

中选择一元,并将一条清晰可辨的黄帝子孙系列推到了人们面前。

顾颉刚先生指出:“历史系统是从黄帝开始的。司马迁的成

就在于,他毅然以黄帝为断限,黄帝以前一切付之不闻不问,他

在方士和阴阳家极活动的空气中排斥了许多古帝王,是怎样的有

眼光和有勇气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开篇明义,在《五帝本纪》中塑造了一

个聪明善良神话般的人物——黄帝。其他四帝颛顼、帝喾、尧、

舜都是黄帝的子孙。《史记·六国年表·序》记载:“禹兴于西羌”,

而为夏后氏之祖。又有,秦之祖先为大费,其子孙“或在中国,

或在夷狄”(《史记·秦本纪》)。《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

夏后世之苗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其

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夷狄,司马迁把他们的祖先都视为黄帝。他的

这种记述,再加上我国原本的黄土地、黄河、黄皮肤等地理环境

和人种的特色,才使得中华各民族最终形成了“炎黄子孙”的概 念。

这种观念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到今天也具有重大的 社会意义。

二、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战争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司马迁的时代,人

们的民族思想却是比较落后的,推崇“尊夏贱夷”,认为中原文

明高于所谓的“夷狄”。“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蛮,雕题叫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

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四夷与

华夏之间有不少共同处,“中国、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

宜服、利用、备器。”以此来形容周边少数民族。

但司马迁不同,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少数民族作列传:《南

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

传》..每一篇都渗透出他的民族平等的意识。而通观这些民族

史传,可以发现其内容并非单纯的夷夏分离的记述,它们相互之

间有着紧密联系。给人以各民族从来都是杂处、融合的印象。这

种“华夏同宗”的思想就充分说明了司马迁头脑中,各民族是生

而平等的,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轨道中是互相融合的。司马迁主

张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国家有一个相对安平的环境,让人们致力

于生产,致力于发展经济。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能否

富裕强盛这个基础上的,而这种富裕强盛不是表面上的轰轰烈

烈,而是实实在在的民殷国富。

他的这种不偏私不美化的史学态度,使他站在了一个相对公

平的立场,对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一视同仁。

三、首创民族史传的形式

在《史记》的五体结构中,本纪是提纲,它以王朝的更体为

体系,以编年的形式排比了一代大事。至于其他的人物、事件则

按照分别列入世家或列传。在《太史公自序》中,他说:“二十

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

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傥,不令己失时,立

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史记》一百三十余文中写到少数民

族事宜的有十多篇,这其中包括了像《楚世家》、《越王勾践世家》

这样的“世家”,更为边疆民族立传。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论述了写作这些列传的宗旨:“汉

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杨越以保南藩,纳贡职。作《南越列传》。” “燕丹散乱辽间,满收其亡民,厥聚海东,以集真藩,葆塞为外 臣。作《朝鲜列传》。”“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 受吏。作《西南夷列传》。”“汉既通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 乡,欲观中国。作《大宛列传》。”再加上《匈奴列传》、《东越列 传》,共记六篇列传。分别是按地区写出了北方、南方、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的民族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民族史。

这种编纂体例充分的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民族观,其创新的

思维更被其他史书所继承。

可以说,司马迁的这种民族观已经超越了他那个时代,为中

国民族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综上所述,在《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中,集中体现了伟大

史学家司马迁的进步民族观。他认为,中华是大一统的国家与民

族,华夷共为黄帝子孙;中华各民族是平等的,应该和平相处;

史学家要有为少数民族作传的思想与眼光。

(作者单位:巴蜀中学)

2009.No26 30

决策管理

Policy & Management

专家论坛决策管理

Policy & Management

专家论坛

浅析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民族观

◇代文莉

摘要: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这一

巨著中表现出独有的进步的民族观。他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 平等友好,并且为少数民族立传。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民族观大一统平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的集中

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来源。中华民族要振兴,需要每一

个民族成员尽可能地认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司马迁在《史记》

中以超越前人的气魄和创新的才能,总结并反映了先秦以来至汉

武帝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理想追求。在其流传千古的过程中, 《史记》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影响,教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民族

的子孙。

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一统思想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我国长期封建诸

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到了汉

代,特别是武帝时期,中央集权日益巩固,经济繁荣,文化学术

比较发达,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司马迁就是生活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

他在《史记》中所表达的一个重要的民族思想便是“大一

统”。“大一统”一词出自《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

正月?大一统也。”所以“大一统”指统一事业。《史记·秦始皇

本纪》:“令陛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

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这里地“一统”即指全国统一的

意思。而《史记》创新了“大一统”思想,这实际包含两个意思:

中国是个统一的国家;中华各族尊黄帝为祖先。也即是“大一统”

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显地表述了主张国家统一发展、反对

分裂的观点。他在《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评价秦朝历史地位时 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认为秦朝统一中国事 业虽然依靠了暴力手段,但时代不同了,形势变了,却获得了巨 大的成功。可见,司马迁对秦统一中国事业的肯定态度。司马迁 对西汉兴建以来国家统一为社会带来的繁荣景象极为赞赏,在 《太史公自序》中又说:“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 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 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这是对西汉盛世的歌颂。这些都充分

体现了司马迁“大一统”的国家观。

在司马迁之前,民族的始祖是混沌的,多元的,民族发展的

脉络是不清的。是司马迁站出来,在纷乱繁杂中理出头绪,在多元

中选择一元,并将一条清晰可辨的黄帝子孙系列推到了人们面前。

顾颉刚先生指出:“历史系统是从黄帝开始的。司马迁的成

就在于,他毅然以黄帝为断限,黄帝以前一切付之不闻不问,他

在方士和阴阳家极活动的空气中排斥了许多古帝王,是怎样的有

眼光和有勇气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开篇明义,在《五帝本纪》中塑造了一

个聪明善良神话般的人物——黄帝。其他四帝颛顼、帝喾、尧、

舜都是黄帝的子孙。《史记·六国年表·序》记载:“禹兴于西羌”,

而为夏后氏之祖。又有,秦之祖先为大费,其子孙“或在中国,

或在夷狄”(《史记·秦本纪》)。《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

夏后世之苗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其

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夷狄,司马迁把他们的祖先都视为黄帝。他的

这种记述,再加上我国原本的黄土地、黄河、黄皮肤等地理环境

和人种的特色,才使得中华各民族最终形成了“炎黄子孙”的概 念。

这种观念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到今天也具有重大的 社会意义。

二、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战争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司马迁的时代,人

们的民族思想却是比较落后的,推崇“尊夏贱夷”,认为中原文

明高于所谓的“夷狄”。“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蛮,雕题叫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

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四夷与

华夏之间有不少共同处,“中国、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

宜服、利用、备器。”以此来形容周边少数民族。

但司马迁不同,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少数民族作列传:《南

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

传》..每一篇都渗透出他的民族平等的意识。而通观这些民族

史传,可以发现其内容并非单纯的夷夏分离的记述,它们相互之

间有着紧密联系。给人以各民族从来都是杂处、融合的印象。这

种“华夏同宗”的思想就充分说明了司马迁头脑中,各民族是生

而平等的,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轨道中是互相融合的。司马迁主

张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国家有一个相对安平的环境,让人们致力

于生产,致力于发展经济。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能否

富裕强盛这个基础上的,而这种富裕强盛不是表面上的轰轰烈

烈,而是实实在在的民殷国富。

他的这种不偏私不美化的史学态度,使他站在了一个相对公

平的立场,对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一视同仁。

三、首创民族史传的形式

在《史记》的五体结构中,本纪是提纲,它以王朝的更体为

体系,以编年的形式排比了一代大事。至于其他的人物、事件则

按照分别列入世家或列传。在《太史公自序》中,他说:“二十

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

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傥,不令己失时,立

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史记》一百三十余文中写到少数民

族事宜的有十多篇,这其中包括了像《楚世家》、《越王勾践世家》

这样的“世家”,更为边疆民族立传。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论述了写作这些列传的宗旨:“汉

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杨越以保南藩,纳贡职。作《南越列传》。” “燕丹散乱辽间,满收其亡民,厥聚海东,以集真藩,葆塞为外 臣。作《朝鲜列传》。”“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 受吏。作《西南夷列传》。”“汉既通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 乡,欲观中国。作《大宛列传》。”再加上《匈奴列传》、《东越列 传》,共记六篇列传。分别是按地区写出了北方、南方、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的民族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民族史。

这种编纂体例充分的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民族观,其创新的

思维更被其他史书所继承。

可以说,司马迁的这种民族观已经超越了他那个时代,为中

国民族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综上所述,在《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中,集中体现了伟大

史学家司马迁的进步民族观。他认为,中华是大一统的国家与民

族,华夷共为黄帝子孙;中华各民族是平等的,应该和平相处;

史学家要有为少数民族作传的思想与眼光。

(作者单位:巴蜀中学)

2009.No26 30


相关内容

  • 司马迁的民族观
  • 浅析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民族观 内容摘要: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这一巨著中表现出独有的进步的民族观.他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平等友好,并且为少数民族立传.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民族观 大一统 平等 司马迁是西汉时代伟大的史学家.传记文学家和思想家. ...

  •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 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一.外国文学方向 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 2.论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 3.<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探析 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 5.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6.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例
  • 语言类(语言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一.古代汉语 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 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5.假借字与通假字 6.古今字 ...

  • 浅析秦国的崛起原因
  • 浅析秦国的崛起原因 肖营子高级中学 唐友 委身于西部边陲的小族群,崛起在春秋战国的纷乱中.作为中华大一统帝国的秦王朝,她的崛起,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一.秦族基因:血流不干,死不休战! 据<史记>:颛顼之女,女修在纺织时,捡玄鸟蛋而食,后怀孕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与禹 ...

  • 浅析[史记]和[汉书]
  • 浅析<史记>和<汉书> [摘要] <史记>和<汉书>是二十四史中前两部,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宏篇巨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资料.<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第一部断代体通史,记载了西汉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结束.& ...

  •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史记
  •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 摘要:本文将<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分为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两大类, 并就其不同特征进行了评析,同时对司马迁刻画悲剧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归 纳,以期在阅读中给予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 关键词:<史记>悲剧特色形象刻画 悲剧"构成 ...

  • 史记读后感1000字
  • 史记读后感1000字 史记>读后感1000字(一) 暑假,总比平时多了一点空闲,想读一读书柜中平时无暇顾及的书,一本<史记>映入眼帘,那是爸爸以前带回来的. 赤足踩在历史松软的沙滩上,俯身拾起一个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五颜六色的贝壳,细细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智慧之 ...

  •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毕业论文工作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凡未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2. 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坚决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论文中凡引用他人著述或学术成 ...

  • 浅析司马迁的生死观
  • 010813341 张蕾 从<史记>浅析司马迁的生死观 每一个生命都是历史的传承,高贵.低贱.正直.邪恶.伟大.平庸--生命存在的意义在哪里,这是每一个处在历史长河中的人们用毕生的实践所探讨的问题.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作为"无韵之<离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