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的面积计算

《圆周长》 案例

李桂琴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师老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师老师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 “是啊,行吗?”A组的同学陷入了沉思。

接着,B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己小组的做法:“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

“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师老师称赞道。这话在B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

停顿片刻,师老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里掠过,C组的同学发言了:“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断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很有创意,师老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很了不起。但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球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潮。 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规律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点评:师老师善于创造绚丽的思维波澜景观,她总是恰到好处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浪花。

《圆环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李桂琴

同学们,例3这道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3.14×52-3.14×42

你对这种算法,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这算法是第一种分步计算的综合式

能用综合算式是一大进步,谁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3.14×(52-42)

多简便,只用两步,你们知道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

这里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这种算法是第二种方法的简便计算。 你真会学运用知识,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齐:同意) 我还有一种好办法!(学生很兴奋地) 3.14×(5+4)!

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是看出来的,52-42=5+4

我们验证一下。

是不是其他的算式也有这样的规律,请你验证下,比如:62-52是否与6+5相等;102-82是否与10+8相等

我们试了,第一题行,第二题是不行的

我们看出,两数相差1时,行的,差2就有行了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表达上有问题,应该说当两数相差1时,两个算式相等,当两数相差2时,两处算式不相等,我们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那么,请大家算一算,多少?

102-82等于36

36与10、8有什么联系?

36=(10+8)×2

2与10、8有什么联系?

10减8等于2 师写公式,你能举例说明吗?我们写了几个算式能证明这处算式成立,52-32=(5+3) ×(5-3) 122-82=(12+8) ×(12-8)

大家是不是都认为这样的算式是成立的?(齐:同意)

那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所发现的规律!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圆的面积,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平方差公式推导验证的过程,这本来是初中的数学知识,可是无意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生成了,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了一回发现数学,生成数学的感受。

《圆周长》 案例

李桂琴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师老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师老师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 “是啊,行吗?”A组的同学陷入了沉思。

接着,B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己小组的做法:“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

“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师老师称赞道。这话在B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

停顿片刻,师老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里掠过,C组的同学发言了:“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断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很有创意,师老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很了不起。但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球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潮。 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规律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点评:师老师善于创造绚丽的思维波澜景观,她总是恰到好处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浪花。

《圆环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李桂琴

同学们,例3这道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3.14×52-3.14×42

你对这种算法,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这算法是第一种分步计算的综合式

能用综合算式是一大进步,谁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3.14×(52-42)

多简便,只用两步,你们知道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

这里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这种算法是第二种方法的简便计算。 你真会学运用知识,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齐:同意) 我还有一种好办法!(学生很兴奋地) 3.14×(5+4)!

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是看出来的,52-42=5+4

我们验证一下。

是不是其他的算式也有这样的规律,请你验证下,比如:62-52是否与6+5相等;102-82是否与10+8相等

我们试了,第一题行,第二题是不行的

我们看出,两数相差1时,行的,差2就有行了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表达上有问题,应该说当两数相差1时,两个算式相等,当两数相差2时,两处算式不相等,我们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那么,请大家算一算,多少?

102-82等于36

36与10、8有什么联系?

36=(10+8)×2

2与10、8有什么联系?

10减8等于2 师写公式,你能举例说明吗?我们写了几个算式能证明这处算式成立,52-32=(5+3) ×(5-3) 122-82=(12+8) ×(12-8)

大家是不是都认为这样的算式是成立的?(齐:同意)

那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所发现的规律!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圆的面积,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平方差公式推导验证的过程,这本来是初中的数学知识,可是无意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生成了,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了一回发现数学,生成数学的感受。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 教学内容: 圆环的面积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以圆环,掌握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 ...

  • 5圆环的面积
  • 五.圆环的面积 [学习目标] 1.掌握圆环和"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环的面积. 2.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自己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提示] 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教具 ...

  • 圆环的面积
  • 圆环的面积 榕欣小学 张丽华 圆环的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页例题2 圆环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环形,理解和掌握计算环形面 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逻辑思维及 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 ...

  • [圆环的面积]评课
  • <圆环的面积>评课 吴宇峰 <圆环的面积>是"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中的一课."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是这部分内容教育的目的.<圆环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圆 ...

  • 圆环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 <圆环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方城杨集乡中心小学 刘延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环形,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及动手使学生了解环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环形的计算方 ...

  • 六年级_圆的知识点梳理
  • 圆的知识点梳理 1. 圆的特征: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 圆规画圆的方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 固定在一点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绕这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3. 圆各部分的名称:圆心用O表示 ...

  • 2015年六年级数学(上) 圆的基础知识讲解
  • 一. 圆的认识 1. 日常生活中的圆 2. 画图.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1) 实物画图 (2) 系绳画图 3. 对比,感知圆的特征: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都是曲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归纳]: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二. 圆的各 ...

  • 最新小学数学[圆环的面积]评课稿
  • 最新小学数学<圆环的面积>评课稿 此篇<圆环的面积>评课稿为江北市教学竞赛优秀评课稿. 六年级陈老我们展现的是一节朴实无华但具有一定教学效果的课.陈老师给我的教学启示是: 1.教学重难点拿捏准确.一开始复习圆的面积公式为整节课设下铺垫,因为圆环的面积也就是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 ...

  • 圆与三角形
  • 初三数学 温故班 第一期 第五天 圆与三角形 一.知识回顾 1.确定圆的条件有哪些? (1).圆心与半径:(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 2.什么是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有哪些性质? (角平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左图中△ABC与⊙O有什么关系? (△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O是△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