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案

《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 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理解丰碑的含义。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体会红军战无不胜的原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你知道“丰碑”是什么意思?文章写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课文中“丰碑”指什么?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生找出第13自然段)

4、课件2(大屏幕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画面,下面出示重点句: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质疑问难、激发探究欲望。

5、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

6、引导质疑:此时的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学生问题预设: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为什么说是晶莹的丰碑?)

四、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品读“丰碑”内涵。

7、引导学生自主释疑:其实这些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你一定会弄清楚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捧起书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并画下最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释疑;教师参与讨论)

五、 汇报交流、感情朗读、解读“丰碑”内涵。

8、读了文章,你觉得哪个地方你最受感动?你能读一读,再把你的理解说出来,最后再做一个小结吗?这叫“一读二讲三结”。你感受到哪段对你有触动(感受最深)你就读哪段,好吗?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一)、抓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衣着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课件3(课文插图,旁边配有第7自然段文字)

A .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9、(指名读、齐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句子中突然有个词儿跳出来,跳到你的眼前来,再读一读,看看哪个词突然跳到你的眼前来。(齐读)

10、(学生问题预设)为什么用“帖”而不用“穿”?“紧紧地”说明了什么?军需处长的棉衣呢?在这种情况下把棉衣给别人,这意味着什么?更何况他是专管军需用品的军需处长呢!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11、(学生问题预设)“安详”什么意思?军需处长牺牲前为什么还能安然、镇定呢?(学生讨论)

12、此时此刻,老战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想法。

13、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好吗?(生练习朗读、配乐读、齐读)

14、多好的战士啊!多么伟大的军需处长啊!我们仿佛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在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二)、抓将军的神态、心理变化,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读描写将军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

15、抓“抽动”、“抖动”,体会将军“心情沉重”到“悲痛、愤怒之极”的变化。

16、抓“吼、红着眼睛、发怒的豹子”体会将军难过、激动、悲愤的心情。

17、紧扣“愣住了”体会将军内心的复杂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

当有人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又有什么表现呢?(生读第12自然段)

将军为什么又愣住了?你从愣住了体会到什么?(指导生读出将军复杂的心情)

18、此时,如果你是将军,你会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19、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来看看这位伟大的军需处长吧!(生再读第7自然段)(重放课件3)

20、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吗?”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

21、当将军举手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刹那间,他还会担心队伍是否经受得住考验吗?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读最后自然段)

22、“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换个说法怎么说?

23、是谁这样肯定地告诉将军“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怎样的脚步声?为什么说是“沉重的”,又为什么说是“坚定的”?这些脚步声是谁发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能发出这样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样的队伍”是怎样的队伍呢?

24、师包含激情地:课件4(大屏幕展示红军向雪山挺进,身后留下一串脚印的画面)

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所以红军战士坚信(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所以将军坚信(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更因为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所以我们坚信(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六、 小结全文、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25、不仅仅是军需处长他那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高大形象与碑相似,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激励了战士们,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丰碑,也成了你、我心中的丰碑。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26、此时此刻,我相信你们的心情和我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此刻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的心情呢?——请拿起笔在课文插图下面题写你

心中之最吧!

(板书石碑及碑文)

27、红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社会腾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精神,更要发扬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七、 延伸课外:课件5(推荐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长征》)

课后反思:

《丰碑》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采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宜以深情朗读、想象感悟为主,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的理念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境为辅 境中激情

由于课文所叙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完全可能会因为情感不足,知识储备有限而难以“入境”。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领悟。为了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设计教学时,我颇费了一番苦心:我以诗歌《长征》导入新课,为了突出红军战士在军需处长那自我牺牲精神的鼓舞下而充满信心,我播放了红军艰难翻越雪山的录像片段:从而让学生迅速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高贵品质做好了情感铺垫。辅以画外配音,再现故事情景,为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营造氛围。在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情感得到升华的基础上,适时地利用文章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积累,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他们的感情激动了、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活了;此刻,无论是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还是文章撼动人心的语言文字都以深深刻入学生的心灵,理解“丰碑”内涵这一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可谓水到渠成。

二、以人为本 疑中导思

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感受走向课文,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展示自己,明确自己是自己的学习主人。去联系生活体验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情与思与文中的故事情景系在一起,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丰碑》一课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将军情感的变化来衬托军需处长精神的崇高。着眼于将军情感变化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我设计了自学思考题:将军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学生圈画有关词句。然后分别读议:将军为什么“愣了一下”,为什么“脸色严峻起来”,为什么“两腮的肌肉抖动着”,又为什么“愣住了”?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体味将军复杂的内心活动,从而引起共鸣。

三、以读为主 读中悟情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语文教学要植根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新课程改革一直在呼唤“读”的回归。《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丰碑》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感情浓烈,是一曲深沉的悲歌,又是对红军战士的热情赞歌。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整篇文章都是以将军的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第七自然段要读的悲壮感人,我指导学生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朗读八至十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斥责、威严的口气。读十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得深沉、庄重,在教学中,我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和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来实现真正的“以读为本”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

四、以情为线 说中抒怀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体会课文情感的同时,不能忘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情最浓,意最切,爱最深处时我设计了三处说话训练,二处是围绕军需处长的为人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英勇,让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屹立在灵魂深处。另一处是战士们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那种士气激昂,敢于挑战任何困难的信心,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走出作者的情感,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构筑起不朽的丰碑!这三处说话训练,达到一种由“形象”转化成“语言”的飞跃,通过用自己的语言对形象进行捕捉和加工,来促进学生在增长精神的同时,习得言语,学生在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时得到内化迁移。学生的生命在求知中沉淀,更在体验中得到提升。

《丰碑》这篇课文以其特别的悬念、鲜明的形象、醇厚的情感引人入胜,感人至深,我们只有抓住这些特点设计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效,让学生吸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丰碑》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 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理解丰碑的含义。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体会红军战无不胜的原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你知道“丰碑”是什么意思?文章写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课文中“丰碑”指什么?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生找出第13自然段)

4、课件2(大屏幕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画面,下面出示重点句: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质疑问难、激发探究欲望。

5、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

6、引导质疑:此时的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学生问题预设: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为什么说是晶莹的丰碑?)

四、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品读“丰碑”内涵。

7、引导学生自主释疑:其实这些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你一定会弄清楚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捧起书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并画下最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释疑;教师参与讨论)

五、 汇报交流、感情朗读、解读“丰碑”内涵。

8、读了文章,你觉得哪个地方你最受感动?你能读一读,再把你的理解说出来,最后再做一个小结吗?这叫“一读二讲三结”。你感受到哪段对你有触动(感受最深)你就读哪段,好吗?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一)、抓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衣着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课件3(课文插图,旁边配有第7自然段文字)

A .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9、(指名读、齐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句子中突然有个词儿跳出来,跳到你的眼前来,再读一读,看看哪个词突然跳到你的眼前来。(齐读)

10、(学生问题预设)为什么用“帖”而不用“穿”?“紧紧地”说明了什么?军需处长的棉衣呢?在这种情况下把棉衣给别人,这意味着什么?更何况他是专管军需用品的军需处长呢!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11、(学生问题预设)“安详”什么意思?军需处长牺牲前为什么还能安然、镇定呢?(学生讨论)

12、此时此刻,老战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想法。

13、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好吗?(生练习朗读、配乐读、齐读)

14、多好的战士啊!多么伟大的军需处长啊!我们仿佛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在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二)、抓将军的神态、心理变化,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读描写将军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

15、抓“抽动”、“抖动”,体会将军“心情沉重”到“悲痛、愤怒之极”的变化。

16、抓“吼、红着眼睛、发怒的豹子”体会将军难过、激动、悲愤的心情。

17、紧扣“愣住了”体会将军内心的复杂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

当有人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又有什么表现呢?(生读第12自然段)

将军为什么又愣住了?你从愣住了体会到什么?(指导生读出将军复杂的心情)

18、此时,如果你是将军,你会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19、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来看看这位伟大的军需处长吧!(生再读第7自然段)(重放课件3)

20、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吗?”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

21、当将军举手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刹那间,他还会担心队伍是否经受得住考验吗?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读最后自然段)

22、“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换个说法怎么说?

23、是谁这样肯定地告诉将军“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怎样的脚步声?为什么说是“沉重的”,又为什么说是“坚定的”?这些脚步声是谁发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能发出这样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样的队伍”是怎样的队伍呢?

24、师包含激情地:课件4(大屏幕展示红军向雪山挺进,身后留下一串脚印的画面)

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所以红军战士坚信(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所以将军坚信(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更因为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所以我们坚信(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六、 小结全文、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25、不仅仅是军需处长他那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高大形象与碑相似,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激励了战士们,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丰碑,也成了你、我心中的丰碑。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26、此时此刻,我相信你们的心情和我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此刻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的心情呢?——请拿起笔在课文插图下面题写你

心中之最吧!

(板书石碑及碑文)

27、红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社会腾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精神,更要发扬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七、 延伸课外:课件5(推荐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长征》)

课后反思:

《丰碑》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采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宜以深情朗读、想象感悟为主,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的理念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境为辅 境中激情

由于课文所叙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完全可能会因为情感不足,知识储备有限而难以“入境”。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领悟。为了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设计教学时,我颇费了一番苦心:我以诗歌《长征》导入新课,为了突出红军战士在军需处长那自我牺牲精神的鼓舞下而充满信心,我播放了红军艰难翻越雪山的录像片段:从而让学生迅速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高贵品质做好了情感铺垫。辅以画外配音,再现故事情景,为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营造氛围。在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情感得到升华的基础上,适时地利用文章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积累,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他们的感情激动了、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活了;此刻,无论是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还是文章撼动人心的语言文字都以深深刻入学生的心灵,理解“丰碑”内涵这一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可谓水到渠成。

二、以人为本 疑中导思

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感受走向课文,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展示自己,明确自己是自己的学习主人。去联系生活体验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情与思与文中的故事情景系在一起,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丰碑》一课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将军情感的变化来衬托军需处长精神的崇高。着眼于将军情感变化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我设计了自学思考题:将军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学生圈画有关词句。然后分别读议:将军为什么“愣了一下”,为什么“脸色严峻起来”,为什么“两腮的肌肉抖动着”,又为什么“愣住了”?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体味将军复杂的内心活动,从而引起共鸣。

三、以读为主 读中悟情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语文教学要植根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新课程改革一直在呼唤“读”的回归。《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丰碑》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感情浓烈,是一曲深沉的悲歌,又是对红军战士的热情赞歌。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整篇文章都是以将军的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第七自然段要读的悲壮感人,我指导学生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朗读八至十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斥责、威严的口气。读十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得深沉、庄重,在教学中,我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和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来实现真正的“以读为本”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

四、以情为线 说中抒怀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体会课文情感的同时,不能忘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情最浓,意最切,爱最深处时我设计了三处说话训练,二处是围绕军需处长的为人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英勇,让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屹立在灵魂深处。另一处是战士们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那种士气激昂,敢于挑战任何困难的信心,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走出作者的情感,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构筑起不朽的丰碑!这三处说话训练,达到一种由“形象”转化成“语言”的飞跃,通过用自己的语言对形象进行捕捉和加工,来促进学生在增长精神的同时,习得言语,学生在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时得到内化迁移。学生的生命在求知中沉淀,更在体验中得到提升。

《丰碑》这篇课文以其特别的悬念、鲜明的形象、醇厚的情感引人入胜,感人至深,我们只有抓住这些特点设计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效,让学生吸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相关内容

  • [丰碑]备课教案
  • <丰碑>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提示准确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描写军长和军需处长的语句,体会表达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4. 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军需处长的表现,产生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军需处长的语句,体会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 ...

  •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 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案参评教案 申报单位:大红沟乡教育辅导站 学科: 小学语文 科目: 五年级语文<丰碑>第二课时 学校: 天祝县大红沟乡大红沟小学 作者: 张发和 2006.9.15 <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名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十册 使用年级:五年级 ...

  • 赵志超优质课教案我的战友邱少云
  • 我的战友邱少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情感. ...

  • 军需处长教学反思
  • 军需处长教学反思 篇一:军需处长>教学反思 <军需处长>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采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根据课文的特点, ...

  •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2
  • 课题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相关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通过对材料的学习与积累,提高分析能力,并能将材料恰当的运用到写作当中. 培养勤观察.勤积累.及时记录的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并积累材料. 教学难点 分析并运用材料. 教学方 ...

  •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案
  • 形的空间及质感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绘画表现空间的透视.遮挡.明暗等知识,了解艺术家打破常规思维 方式,运用各种方法构建新的视觉形象的理念.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借鉴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和理念,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情感,创作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导入: 空间的概念:(课件:冷军<丰碑& ...

  • 小学语文教案桥
  • 感悟文本情 尽品语文味 --人教版第十册<桥>教学设计 执教人 王梦颖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埃菲尔铁塔沉思(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中"虚"与"实"的关系,掌握由"实"入"虚"   的阅读散文的技巧,并适当应用于写作中去.2.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对照文本分 ...

  •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备课
  •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的三维目标 语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