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好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乐之

中国妇女 2008年09期

  想做好父母,首先要修好自己

  张德芬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做一个好人,很开心的人,内在的智慧也会出来,才有能力教育孩子。修好自己,心境转,外境不会不转,好的转变就是这么来的。

  张德芬从来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我必须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了解周围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修炼自己的心灵,都必须从学习开始。我发现,在我心情很不好的时候,也是儿子情绪焦躁的时候,我在影响他。”

  有一天早晨,张德芬听见儿子大声叱责他妹妹,让她赶快出门,语气充满了不耐烦和怒气。张德芬很不高兴,想出言阻止儿子。但是,她立刻又察觉到:这是谁教他的?谁以身作则地教他对人不耐烦和愤怒时如何表达?谁让他一大早就怒气冲冲地出门?这不正是自己一贯以来对他的态度吗?因此一念之转后,那一刻,她体会到的是一个惭悔母亲的感受。

  张德芬的肠胃不好,深受便秘之苦,正因为这种紧张恐惧心理,让她很重视孩子的如厕习惯,早晨排便成了每天不可少的规矩。她觉得这样不仅对健康有好处,而且也减少了外出时找厕所的麻烦。为此,她每天都会对孩子监督、唠叨提醒。但是有一次,她发现女儿骗她,一下子让她大发雷霆。

  冷静了之后,张德芬想,为什么“固定时间如厕的规矩”对有的妈妈来说,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可对她来说,却“格外重视”?这其实都是缘于自己的过度忧虑。

  当她看到了这些,放下自己的担忧,也意识到上厕所也是管不来的。女儿所以撒谎,是出于对妈妈的防备。很多时候,我们借“管教孩子”之名,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美其名为“对他好”,但是却伤害了孩子的心。你对孩子的付出,可能超过他们所需,因此宠坏了他们;防止他们受到危害的动机,也可能会变成过度保护,并且妨碍了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和尝试不同事物的需要。告诉孩子何者该为、何者不为,最后可能会演变成控制、压抑。

  “孩子总有做不对的时候,教总得教吧?当然,孩子绝对需要界限,否则他们会非常迷失的,而且感觉不被爱。但是,重点在于管教时的态度。如果,孩子的行为和言语没有触动你自己内在的旧伤或是情结的话,你管教他的态度和品质是截然不同的。”张德芬说。

  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

  张德芬出身于一个家教严谨的家庭,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在严格的约束之下,她学习好样样优秀;不幸的是,她也因此丧失很多童年、少年的乐趣。

  从小,母亲给了张德芬很多担心:去游泳,妈妈说不许去,淹死怎么办;爬山,妈妈说不许去,摔死了怎么办;张德芬喜欢吹笛子,妈妈说吹笛子对肺不好,坚决反对……

  “我父母非常爱我,相对的管教就很严,对我的约束比较多,所以那时候,我看到别人家的小孩有很多自由可以做这做那,不知道有多羡慕。”现在,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就给了他们较大的空间,享受一个孩子该有的自由和玩乐。

  “妈妈爱我,但是不知道怎么照顾我。她真的投入了全心在爱她的小孩。她自己也感慨地说:只知道养,不知道教。我现在只有理解她,原谅她,才不会重蹈她的覆辙。”长大之后的张德芬,日渐明白: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但我们却拼命投射担心的能量在我们所爱的人身上,而美其名为“我爱你,关心你”。而我们之所以会担心,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去承受、接纳自己对未来无名的恐惧,只好投射出来在别人身上,以为这样自己可以好过些。受害的却是我们所爱的人。张德芬相信,接纳当下便是最直接的修炼,比如:当她担心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她看到的是自己的不安全感、自己的焦虑,而真实的情形是小孩子们都知道保护自己,安全度过是生命的本能,“我应该放下担忧”。

  有一次,儿子回家心情很不好,很焦虑的样子。张德芬温柔地问孩子是否身体不舒服。这时候,他从书包里拿出一张老师的留言条给妈妈。上面说,他白天在学校和同学打架,骂脏话。儿子很怕妈妈骂,一直担心着,没敢拿给妈妈看。

  这时候的张德芬没有责怪孩子,反而安慰起他:“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很后悔,你要原谅你自己。”张德芬知道,这时候,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全心接纳,让他感知到父母一直站在他这一边,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包容,和他一起解决问题。

  在张德芬看来,孩子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失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坏就坏在父母对这些孩子身上自然流动能量的态度。

  当孩子有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大人不是想办法帮助他立刻消除(买糖果给你吃,别哭了/再买一个给你就是了,别伤心/明天我带你出去玩,别气了),就是否定他的情绪(还有什么好哭/好气/好怕的),要不然就是打压(不准哭,再哭就揍你/不准发脾气,小孩子凭什么生气)。无论采取以上任何策略,孩子的情绪从来没有被认可、被接受,自然那些自然生命能量也从来没有离开。

  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会不会宠坏孩子?

  张德芬说,不会的。这样只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阻止或是否定,但是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比如,小孩子在吃饭前要吃糖,你不给他,他生气地在地上打滚。这时候,你把他抱起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那个糖真的很好吃,妈妈也想吃,但是现在要吃饭了,吃饭以后,妈妈和你一起吃”,孩子如果还继续哭闹,你可以说“哦,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气,好伤心,我们让你摸摸它,跟它打个钩钩,说好吃完饭就吃它好不好?”这样,孩子的情绪可以充分地被理解,而且他也可以自由地发泄情绪了。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了用替代品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还有那些工作狂。如果你去压抑孩子,那样更不好了。

  现在,儿子对张德芬一点不设防,什么心事都愿意告诉妈妈。她也非常满意这样的母子关系,不像她小时候,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给妈妈讲,因为妈妈总是在事后数落不停。

  做一个快乐的人最重要

  张德芬不同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人生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做一个快乐的人最重要。“你让他念哈佛大学、取得很高的职位、赚很多钱……但是他人际关系很糟糕,身体不好,患有抑郁症……有什么用呢?”

  所以,张德芬总是对自己的孩子讲:只要求他做到三件事——要快乐、要健康、要负责任。做一个有生活的智慧,懂得爱自己,爱别人,能享受生活的人。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孩子做到。当你在逼迫孩子要上进、要出人头地时,应该要检讨一下自己的动机。你是否想透过孩子来证明你自己是谁?自己不够优秀,希望在孩子身上弥补遗憾?还是你觉得自己很优秀,所以孩子也要和你一样免得丢你的脸?

  张德芬讲了一个台湾老妈妈的故事。老妈妈亲戚的孩子学习成绩好,都去美国念书了,现在只剩下老两口孤独地养老。而老妈妈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好,没有考上大学,后来,儿子开了一间豆浆早餐店,女儿开了一家美容院。现在,她早晨去儿子的店里吃早点,看看孙子,聊聊天,到了下午去女儿的美容院里做美容,帮帮女儿的生意,每天日子好得不得了。非要孩子出人头地,干吗?孩子不是你的财产,让你把握;也不是泥人,任你捏。

  张德芬说儿子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他升高年级后第一次拿成绩单回家,上面全是C和D(国际学校的评分法),儿子自己都在掉泪,张德芬却一点也没有生气,只是告诉他,妈妈觉得你没有尽全力。她问儿子,对学业和功课负责了吗?儿子自己承认说没有。现在他上课就比较专心,功课也认真做了。“我虽然不要求孩子学习好,可是生活上我对他们有很多要求,这些要求很多也是我自己的投射,希望孩子以我的标准过生活,所以一路上来,我也是不停地在犯错误!”

  同样的一件事:孩子成绩不好,不爱读书,每个家长的反应不相同,可见得问题是出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但可怜的孩子常常做家长的投射板,随父母的要求和喜好而起舞,违背了他们的天性,剥夺了他们的快乐,也种下日后他们一生性格上,心态上的一些问题。“只要不把孩子当成父母的投射板,孩子多半就会有个快乐的童年。不要再让孩子替你圆梦,不要再给孩子过多的苛求,不要……不要……太多的不要。”

  爱孩子,做妈妈的尊严也要在,恩威并施,才是一个民主的好妈妈。明白了这些之后的张德芬,从此享受着天伦的快乐。

作者:乐之

中国妇女 2008年09期

  想做好父母,首先要修好自己

  张德芬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做一个好人,很开心的人,内在的智慧也会出来,才有能力教育孩子。修好自己,心境转,外境不会不转,好的转变就是这么来的。

  张德芬从来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我必须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了解周围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修炼自己的心灵,都必须从学习开始。我发现,在我心情很不好的时候,也是儿子情绪焦躁的时候,我在影响他。”

  有一天早晨,张德芬听见儿子大声叱责他妹妹,让她赶快出门,语气充满了不耐烦和怒气。张德芬很不高兴,想出言阻止儿子。但是,她立刻又察觉到:这是谁教他的?谁以身作则地教他对人不耐烦和愤怒时如何表达?谁让他一大早就怒气冲冲地出门?这不正是自己一贯以来对他的态度吗?因此一念之转后,那一刻,她体会到的是一个惭悔母亲的感受。

  张德芬的肠胃不好,深受便秘之苦,正因为这种紧张恐惧心理,让她很重视孩子的如厕习惯,早晨排便成了每天不可少的规矩。她觉得这样不仅对健康有好处,而且也减少了外出时找厕所的麻烦。为此,她每天都会对孩子监督、唠叨提醒。但是有一次,她发现女儿骗她,一下子让她大发雷霆。

  冷静了之后,张德芬想,为什么“固定时间如厕的规矩”对有的妈妈来说,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可对她来说,却“格外重视”?这其实都是缘于自己的过度忧虑。

  当她看到了这些,放下自己的担忧,也意识到上厕所也是管不来的。女儿所以撒谎,是出于对妈妈的防备。很多时候,我们借“管教孩子”之名,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美其名为“对他好”,但是却伤害了孩子的心。你对孩子的付出,可能超过他们所需,因此宠坏了他们;防止他们受到危害的动机,也可能会变成过度保护,并且妨碍了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和尝试不同事物的需要。告诉孩子何者该为、何者不为,最后可能会演变成控制、压抑。

  “孩子总有做不对的时候,教总得教吧?当然,孩子绝对需要界限,否则他们会非常迷失的,而且感觉不被爱。但是,重点在于管教时的态度。如果,孩子的行为和言语没有触动你自己内在的旧伤或是情结的话,你管教他的态度和品质是截然不同的。”张德芬说。

  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

  张德芬出身于一个家教严谨的家庭,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在严格的约束之下,她学习好样样优秀;不幸的是,她也因此丧失很多童年、少年的乐趣。

  从小,母亲给了张德芬很多担心:去游泳,妈妈说不许去,淹死怎么办;爬山,妈妈说不许去,摔死了怎么办;张德芬喜欢吹笛子,妈妈说吹笛子对肺不好,坚决反对……

  “我父母非常爱我,相对的管教就很严,对我的约束比较多,所以那时候,我看到别人家的小孩有很多自由可以做这做那,不知道有多羡慕。”现在,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就给了他们较大的空间,享受一个孩子该有的自由和玩乐。

  “妈妈爱我,但是不知道怎么照顾我。她真的投入了全心在爱她的小孩。她自己也感慨地说:只知道养,不知道教。我现在只有理解她,原谅她,才不会重蹈她的覆辙。”长大之后的张德芬,日渐明白: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但我们却拼命投射担心的能量在我们所爱的人身上,而美其名为“我爱你,关心你”。而我们之所以会担心,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去承受、接纳自己对未来无名的恐惧,只好投射出来在别人身上,以为这样自己可以好过些。受害的却是我们所爱的人。张德芬相信,接纳当下便是最直接的修炼,比如:当她担心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她看到的是自己的不安全感、自己的焦虑,而真实的情形是小孩子们都知道保护自己,安全度过是生命的本能,“我应该放下担忧”。

  有一次,儿子回家心情很不好,很焦虑的样子。张德芬温柔地问孩子是否身体不舒服。这时候,他从书包里拿出一张老师的留言条给妈妈。上面说,他白天在学校和同学打架,骂脏话。儿子很怕妈妈骂,一直担心着,没敢拿给妈妈看。

  这时候的张德芬没有责怪孩子,反而安慰起他:“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很后悔,你要原谅你自己。”张德芬知道,这时候,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全心接纳,让他感知到父母一直站在他这一边,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包容,和他一起解决问题。

  在张德芬看来,孩子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失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坏就坏在父母对这些孩子身上自然流动能量的态度。

  当孩子有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大人不是想办法帮助他立刻消除(买糖果给你吃,别哭了/再买一个给你就是了,别伤心/明天我带你出去玩,别气了),就是否定他的情绪(还有什么好哭/好气/好怕的),要不然就是打压(不准哭,再哭就揍你/不准发脾气,小孩子凭什么生气)。无论采取以上任何策略,孩子的情绪从来没有被认可、被接受,自然那些自然生命能量也从来没有离开。

  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会不会宠坏孩子?

  张德芬说,不会的。这样只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阻止或是否定,但是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比如,小孩子在吃饭前要吃糖,你不给他,他生气地在地上打滚。这时候,你把他抱起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那个糖真的很好吃,妈妈也想吃,但是现在要吃饭了,吃饭以后,妈妈和你一起吃”,孩子如果还继续哭闹,你可以说“哦,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气,好伤心,我们让你摸摸它,跟它打个钩钩,说好吃完饭就吃它好不好?”这样,孩子的情绪可以充分地被理解,而且他也可以自由地发泄情绪了。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了用替代品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还有那些工作狂。如果你去压抑孩子,那样更不好了。

  现在,儿子对张德芬一点不设防,什么心事都愿意告诉妈妈。她也非常满意这样的母子关系,不像她小时候,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给妈妈讲,因为妈妈总是在事后数落不停。

  做一个快乐的人最重要

  张德芬不同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人生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做一个快乐的人最重要。“你让他念哈佛大学、取得很高的职位、赚很多钱……但是他人际关系很糟糕,身体不好,患有抑郁症……有什么用呢?”

  所以,张德芬总是对自己的孩子讲:只要求他做到三件事——要快乐、要健康、要负责任。做一个有生活的智慧,懂得爱自己,爱别人,能享受生活的人。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孩子做到。当你在逼迫孩子要上进、要出人头地时,应该要检讨一下自己的动机。你是否想透过孩子来证明你自己是谁?自己不够优秀,希望在孩子身上弥补遗憾?还是你觉得自己很优秀,所以孩子也要和你一样免得丢你的脸?

  张德芬讲了一个台湾老妈妈的故事。老妈妈亲戚的孩子学习成绩好,都去美国念书了,现在只剩下老两口孤独地养老。而老妈妈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好,没有考上大学,后来,儿子开了一间豆浆早餐店,女儿开了一家美容院。现在,她早晨去儿子的店里吃早点,看看孙子,聊聊天,到了下午去女儿的美容院里做美容,帮帮女儿的生意,每天日子好得不得了。非要孩子出人头地,干吗?孩子不是你的财产,让你把握;也不是泥人,任你捏。

  张德芬说儿子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他升高年级后第一次拿成绩单回家,上面全是C和D(国际学校的评分法),儿子自己都在掉泪,张德芬却一点也没有生气,只是告诉他,妈妈觉得你没有尽全力。她问儿子,对学业和功课负责了吗?儿子自己承认说没有。现在他上课就比较专心,功课也认真做了。“我虽然不要求孩子学习好,可是生活上我对他们有很多要求,这些要求很多也是我自己的投射,希望孩子以我的标准过生活,所以一路上来,我也是不停地在犯错误!”

  同样的一件事:孩子成绩不好,不爱读书,每个家长的反应不相同,可见得问题是出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但可怜的孩子常常做家长的投射板,随父母的要求和喜好而起舞,违背了他们的天性,剥夺了他们的快乐,也种下日后他们一生性格上,心态上的一些问题。“只要不把孩子当成父母的投射板,孩子多半就会有个快乐的童年。不要再让孩子替你圆梦,不要再给孩子过多的苛求,不要……不要……太多的不要。”

  爱孩子,做妈妈的尊严也要在,恩威并施,才是一个民主的好妈妈。明白了这些之后的张德芬,从此享受着天伦的快乐。


相关内容

  • 重遇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 重遇未知的自己 文前部分 前言 回首来时路(1) www.59in.cn 小说排行榜 回首来时路,一晃<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出版已经四年了.回顾这四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人生旅程的丰富多采,更是对生命充满了感恩.<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一书就记载了我 ...

  • 张德芬语录
  • 篇一:张德芬精彩语录 张德 芬精彩语录 在不断的反省中, 我突然明白了,不是你拜过多少老师,上过多少灵修课,读了多少本书,念了多少万遍的咒 语,磕了多少头,做过多少大礼拜,或是静坐可以双盘多少个小时,你就能够脱胎换骨般的 开悟.最终你要面对的,还是自己心里的那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 我们必须为进 ...

  • 张德芬经典语录3
  • 张德芬经典语录3 最美妙的人生 ------你完全可以让家人更幸福 一.怎样才算是真正有魅力的女人? 1.21世纪是宝瓶座的世纪,是人类心灵发展进化的一个重要时机,这个时代进化的动力是由女性来主导的.女性的特质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的:"上善若水",水无坚不摧,但 ...

  • 张德芬经典语录
  • 张德芬曾经的台湾电视知名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MBA,20xx年开始,她受到启发和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课程以及心理治疗方法,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请用心去体会这位很幽雅女人语录的道理,你会从中发现许多惊喜。 01、我们人所以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 ...

  •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心得吴丽媚
  • 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有感 我承认,一开始我是被这本书的封面打动的,一位妈妈牵着小男孩穿梭在公园里,妈妈依旧优雅恬淡,小男孩独立又依赖,母子各自独自又互相亲密.但细读它,却是我儿子调皮.捣蛋.恶作剧之后喊不听依旧故我,而我也发现,我用不停的大声呵斥,用言语威胁 ...

  • 好书分享 --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桂林人论坛]
  • 好书分享 --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07705130_6_1.html 感谢朋友给我推荐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真是一本好书!希望与更多的朋友们分享.生动的小说方式,浅显易懂的表 ...

  • 张德芬语录集锦
  • 1.我们人所以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2.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3.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 ...

  • [遇见未知的自己]经典名言
  •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得很难看.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是谁?" --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 ...

  • 中学生爱看的六部心理学书籍
  • 中学生爱看的六部心理学书籍 Top1:<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着or韦秀英 着 推荐理由: 彩星蓝旅: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