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答案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32页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课程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探讨历史课程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历史教学的实践,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等问题;需要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转换和应用于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怎样研制历史课程和如何组织有效的历史课程教学等技术性问题,所以,历史和教学论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11页

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探讨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的问题,而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探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41页

历史课程目标的拟定,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学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历史课程目标一定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围绕公民素养的培育这一社会要求,探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获得怎样的历史认识,养成我们所希望的公民素养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4页

这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拥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历史人文知识,透过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形成自我的历史意识,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思考;透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情感反应,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形成自信、进取、乐观、不断完善自我、爱憎分明的人文态度,进而形成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完美的个性;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坚持理性、实证、怀疑、民主、奉献等人文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它使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以及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理解人类社会,反省人类的行为,深化和发展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陶冶学生的公民意识。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科,借助于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批判、反省、包容、理解、欣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冲突等个性品格,进而养成责任心。具体包括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尊重本国传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等;道德教育:崇尚仁德、关心、宽容、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理解、坚毅勇敢、刻苦勤奋、立志敬业等;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文化意识、自觉践行社会的核心价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等。

4-1试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功能。93页

历史教科书是进行历史教育最基本的媒介材料,是历史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它需要有一下几种功能

1.历史认识的中介和客体功能:即学生可以通过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来认识历史的客体,教科书实际上就成为认识历史客体本质的一种中介。

2.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即开始教科书通过选择具体的教学材料,落实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纲要,提供具体的知识范围和数量,规范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

3.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即历史教科书在叙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传递着一定的思想、观点,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有着教育作用

4.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即历史教科书为展开学生的思维操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思维材料,教科书中的材料、问题,联系设计,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主体自学的功能,即历史教科书要符合自学的规律,具有自学的特点,便于学生的自学;

6.主体自我检测的功能,即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设计要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程度

7.复习巩固的功能,即教科书的设计要考虑到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总之历史教科书的功能和作用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来认识,这既是教科书编写者应该明确的,也是教科书的使用者要清楚的

1.能够提供学生学习的返利。教科书为顺利展开教学活动提供范例和素材,使师生能够以这些“范

例”为基础,积极主动的开展教学活动。

2.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科书应注重展现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联系学习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自主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科书应在课程内容选择上重视历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历史知识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4.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课改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促进和发展功能。

4-4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实现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是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奴仆”,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历史老师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动对历史教科书进行重组、优化和丰富,即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是历史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教科书不可能代替自己对历史学科知识和结构的思考,更不可能替代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只有历史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一位积极的思考者,才可能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用教科书”可以从下几点着手:(一)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二)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三)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四)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4-5历史主要有求真、经世、主善、唯美的功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应侧重于哪个功能?请谈谈你的看法。

5-2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有哪些?

(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

(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

(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

(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

(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

5-3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一)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

(二)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

(三)历史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所谓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而所谓选修课程,则是根据中学生不同的特点及兴趣,向学生提供的选学课程,允许学生进行选择

5-7作为一名新教师,你如何处理“学”与“教”之间的问题?112页

教师应懂得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及表达的能力,把学生的思考和经验当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获得认识、情感、道德等多方面的真实体验,这要求我们要

1.围绕教学目标,清晰地授课,教师首先要让学习者了解课时目标,尽量地使课堂内容与学习者的先前经验相联系,其次在教学中明确地发出指令,解释和强化重点,尽量适应学生的当前水平或略高于当前水平,注重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再次教学时要突出要点,明细地讲解重要概念,最后当课程结束时,要引导学习者及时进行回顾与总结。

2.科学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指向教训诶荣,将更多时间用于与教学相关的师生相互作用和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活动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教学计划,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3.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只有通过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才能更好的体会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应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有意义、有创建的阐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知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强调学生的学习,或只强调教师的教授,而是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历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把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看作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要特别注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其基本的学习行为和认识取向发生彻底的变化,落实在具体课程中就我们要求处理好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行为基本上可以区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形式,在接受学习中,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围绕学生学习形式的不同而展开的课堂教学形式也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教学为中心的直接教学样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间接教学样式

历史课程改革反对机械式的大量互动对话;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灵活调整学习内容;课堂上大量利用例证,从中引出特殊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按序列逐步呈现学习材料,使学习内容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注意学习内容渐进性与内在逻辑性;要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等。教师不是局限于对课本结构、层次、线索做一般性的梳理,然后照本宣科,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的整合之后,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认识。

直接教学无法解决高级学习中的问题,高层次的能力目标,老师是无法教给学生的,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或发现学习来获得。此次的历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学习等,学生的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主要通过间接教学的过程进行的,间接教学是教师利用教学中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等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教授学生掌握探寻和解决问题策略,间接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探寻,解决问题以及发现学习都是它的不同形式,能够巧妙的融合多种教学方式,间接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课堂探究模式主要分为指导性探究、开放性探究两种。所谓指导性探究是指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提供信息数据,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通过归纳得出答案、结论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开放式探究是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搜集数据资料,得出结论。目前历史课堂探究样式宜采用以指导性探究教学为主的样式,这时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定向探究学习样式。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主要教学样式应以有意义的直接教学样式为主,指导性探究教学样式为辅。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点,教师应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星界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处理好接受学习和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实现教学的首要目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

6-1请谈谈你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

(1)合规律。就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合规律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当前的的进步、发展,又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2)有效果。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

(3)有效益。有效教学既关注教学效果的有无,更关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

(4)有效率。由于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那么有效率,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人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及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

(5)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我们可以看出来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不同是:备课出发点是教师的“教”,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教学设计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设计属于广义的备课范畴,与传统的备课并不相同。备课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对教学的构想,教学设计则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对某课时教学的整体规划。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及阅读教学参考书等,一般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顺序;教师只能忠实地教教科书,无权更改教科书内容;教师没有根据相关学习理论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非教科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而且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以及客观条件制定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挑选教材内容;依据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并按照学习者的初始状态来评价教学效果;根据学习理论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重教轻学,只设计了教法,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教学设计则依据学习理论,由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习者的学法决定教学方法,教法与学法相呼应。

6-7在历史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什么问题?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历史概念的特征,二要对概念有明确的定义,三阐释历史概念要有实例做说明,四是讲解和运用历史概念要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五是注意学生对概念的运用及复习巩固。

7-6采用历史情境教学法注意哪些要求?179页

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凭借一定教学手段,模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进行历史体验,并围绕史料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材料应为教学目标服务 情境内容问题化并讲究实效 情境语言应有感染性 展现历史情境应考虑主体性,现实性

历史学科的特点

(1)存在形式的过去性。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用语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画面,让学生间接认识或感知历史。正是由于这样,历史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2)认知结构的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知途径灵活多变,不应从单一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事件,而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认识和思考。认知结构的多样性表现为整体性、因果性和发展性。

(3)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和灵活性。求异思维是针对常规定向思维而言的反向思维,是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它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信息处理能力是最主要的历史学科能力。应重视史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的真实解读的能力,以及思维与逻辑的严密性。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为鉴”的教育思想。 (4)学科联系的交融性。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

历史课程的特点是

1.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精选的学科基础知识内容,有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和发展

2.强调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

3.突出基本概念和事物的内部联系,力图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

缺点:

1.在教学内容上,容易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生活

2.在学习方法上,由于偏重知识的传授,导致死记硬背的倾向;

3.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学科内部的逻辑性,知识组织过细,其实施主要依靠师生的言语行动,强调教师的讲授,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历史课程内容的组织

7-8 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注意哪些要求?

(1)需要教师以及角色扮演者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掌握贯彻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的要求全面考虑,然后概括出历史角色扮演的中心议题。

(2)主题确定后,还必须仔细地琢磨采取此方法的价值何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在“角色扮演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身临其境”的确是一种主动参与、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但是“戏说”的度的把握尤为重要。

(4)总之,历史角色扮演法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与机会,但必须合理的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认识到他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简化重难点,切忌流于形式,本末倒置。

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质量,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选择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依据学生特征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

4.依据教师优势

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差异,即使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师运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是会有区别的。

8-2历史课堂上运用直观教具应注意哪些要求?

(1)明确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选择和使用媒体,不能为了用而用。

(2)立足于正确的媒体观:在选择、使用媒体时,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第一需要。

(3)注重教学媒体使用的规范性。

(4)体现教学媒体使用的创造性。

9-1影响历史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即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因素、学习的方法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等因素)。

(1)学习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增强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认知内驱力。就当前历史教学而言,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不强。

(2)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学习过程本身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是直接兴趣。学生对学习结果发生兴趣,就是间接兴趣。当前可以利用历史学科探究的特点,提升

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人的情感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变化,认识越丰富、越深刻,则情感也会越丰富、越深刻。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

(4)意志。任何人要想获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都要经受种种困难、挫折。这一点在历史学习中不强。

外部因素。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教师的知识素养,对历史教材的选择、组织、讲授,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的心理特征与品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

9-2怎样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219页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诊断预测、导向、调节、激励和鉴定选拔五个功能。如何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上述功能,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在学期或课程开始之前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的某一特定阶段,其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已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以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准备的具体历史教学目标和学习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使教学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诊断预测)

2、历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测验的内容能够有效的反映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并能体现历史学科有代表性的内容,如阅读分析史料、历史思维能力。(导向)

3、历史教师在学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几次测验,通过测验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教师将对前一阶段学生学习效果有直观认识,以此明确目前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可行,前期的教学目标是否圆满达成,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策略、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对原来的教学设计、学习方式做出适当的、及时的调节,以使教学过程实现自我调节和良性循环。

对学生而言,也可以通过测验明确自己哪部分学习内容尚未掌握或掌握不够,进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调节)

4、在教学评价时,不单单只注重评价的横向比较,即学生群体间的排名,也要关注评价的纵向比较,即学生当前学习效果同过去的学习效果间的比较。让成绩较落后的学生不至于失去学习的信心,而能从自己的进步中找到自信,而成绩拔尖的学生也不会因为“稳居第一”而骄傲自满,能够从自己的退步里得到警示。(激励)

5、在某一单元或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一次总结性的测验,以鉴定检测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或者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教师以后的工作潜力,另一方面判断学生能否进入高一学段或高一级学校的学习。(鉴定选拔)

9-3.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是教学评价的一个核心环节。 历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9-4、选择题应遵守怎样的命题规则?

①使用最有效、最简明的试题形式,尽可能采用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多项选择题。

②尽可能压缩各选项字数,把更多的内容放在题干中。

③尽量用肯定式题干,如使用否定式题干,则应予以形式上的强调,如黑体字等。

④尽可能使备选项构成题干的“尾句”或“后段”,不要插在题干中间。

⑤避免任何形式的暗示。

⑥错误或不理想选项有一定的似真性和典型性。

⑦随机改变正确答案的位置,一些有序列性的各选项则按序编排。

9-9238页

对于不同的学习目标,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为保证评价的效度,历史教师在评价时需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和制定确切的评价方法。选择性反应评价包括所有的客观试题和纸笔测验形式;论述式评价主要运用开放题,要求被评价者自我建构并作出书面回答;表现型评价则要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景中,设计相应的表现型任务让学生来建构答案或创作成品,并根据标准来判断;交流式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口头测验、面谈与学生直接沟通进行评价。归纳起来,主要是试题、作业、提问、表现型任务等4个方面,前两种任务主要是结果导向的,后两种是过程取向的。

9-11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1)指导者,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并让学生产生强烈且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指导学生进行符合科学规范和方法的历史学习。

(2)合作者。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是合作者。比如民主地开展学习讨论,提供多样的且有价值的学习资源等。

(3)开发者,主要包括改善课程设计、开发教学资源等。

(4)反思者,反思基于教学已经呈现出来的结果,对自己的教学做全面的解剖和反思。(同时作为传授者的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教师。)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32页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课程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探讨历史课程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历史教学的实践,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等问题;需要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转换和应用于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怎样研制历史课程和如何组织有效的历史课程教学等技术性问题,所以,历史和教学论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11页

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探讨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的问题,而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探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41页

历史课程目标的拟定,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学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历史课程目标一定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围绕公民素养的培育这一社会要求,探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获得怎样的历史认识,养成我们所希望的公民素养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4页

这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拥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历史人文知识,透过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形成自我的历史意识,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思考;透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情感反应,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形成自信、进取、乐观、不断完善自我、爱憎分明的人文态度,进而形成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完美的个性;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坚持理性、实证、怀疑、民主、奉献等人文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它使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以及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理解人类社会,反省人类的行为,深化和发展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陶冶学生的公民意识。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科,借助于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批判、反省、包容、理解、欣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冲突等个性品格,进而养成责任心。具体包括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尊重本国传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等;道德教育:崇尚仁德、关心、宽容、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理解、坚毅勇敢、刻苦勤奋、立志敬业等;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文化意识、自觉践行社会的核心价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等。

4-1试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功能。93页

历史教科书是进行历史教育最基本的媒介材料,是历史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它需要有一下几种功能

1.历史认识的中介和客体功能:即学生可以通过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来认识历史的客体,教科书实际上就成为认识历史客体本质的一种中介。

2.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即开始教科书通过选择具体的教学材料,落实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纲要,提供具体的知识范围和数量,规范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

3.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即历史教科书在叙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传递着一定的思想、观点,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有着教育作用

4.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即历史教科书为展开学生的思维操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思维材料,教科书中的材料、问题,联系设计,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主体自学的功能,即历史教科书要符合自学的规律,具有自学的特点,便于学生的自学;

6.主体自我检测的功能,即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设计要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程度

7.复习巩固的功能,即教科书的设计要考虑到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总之历史教科书的功能和作用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来认识,这既是教科书编写者应该明确的,也是教科书的使用者要清楚的

1.能够提供学生学习的返利。教科书为顺利展开教学活动提供范例和素材,使师生能够以这些“范

例”为基础,积极主动的开展教学活动。

2.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科书应注重展现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联系学习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自主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科书应在课程内容选择上重视历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历史知识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4.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课改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促进和发展功能。

4-4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实现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是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奴仆”,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历史老师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动对历史教科书进行重组、优化和丰富,即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是历史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教科书不可能代替自己对历史学科知识和结构的思考,更不可能替代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只有历史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一位积极的思考者,才可能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用教科书”可以从下几点着手:(一)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二)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三)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四)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4-5历史主要有求真、经世、主善、唯美的功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应侧重于哪个功能?请谈谈你的看法。

5-2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有哪些?

(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

(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

(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

(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

(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

5-3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一)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

(二)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

(三)历史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所谓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而所谓选修课程,则是根据中学生不同的特点及兴趣,向学生提供的选学课程,允许学生进行选择

5-7作为一名新教师,你如何处理“学”与“教”之间的问题?112页

教师应懂得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及表达的能力,把学生的思考和经验当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获得认识、情感、道德等多方面的真实体验,这要求我们要

1.围绕教学目标,清晰地授课,教师首先要让学习者了解课时目标,尽量地使课堂内容与学习者的先前经验相联系,其次在教学中明确地发出指令,解释和强化重点,尽量适应学生的当前水平或略高于当前水平,注重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再次教学时要突出要点,明细地讲解重要概念,最后当课程结束时,要引导学习者及时进行回顾与总结。

2.科学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指向教训诶荣,将更多时间用于与教学相关的师生相互作用和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活动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教学计划,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3.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只有通过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才能更好的体会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应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有意义、有创建的阐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知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强调学生的学习,或只强调教师的教授,而是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历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把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看作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要特别注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其基本的学习行为和认识取向发生彻底的变化,落实在具体课程中就我们要求处理好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行为基本上可以区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形式,在接受学习中,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围绕学生学习形式的不同而展开的课堂教学形式也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教学为中心的直接教学样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间接教学样式

历史课程改革反对机械式的大量互动对话;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灵活调整学习内容;课堂上大量利用例证,从中引出特殊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按序列逐步呈现学习材料,使学习内容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注意学习内容渐进性与内在逻辑性;要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等。教师不是局限于对课本结构、层次、线索做一般性的梳理,然后照本宣科,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的整合之后,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认识。

直接教学无法解决高级学习中的问题,高层次的能力目标,老师是无法教给学生的,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或发现学习来获得。此次的历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学习等,学生的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主要通过间接教学的过程进行的,间接教学是教师利用教学中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等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教授学生掌握探寻和解决问题策略,间接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探寻,解决问题以及发现学习都是它的不同形式,能够巧妙的融合多种教学方式,间接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课堂探究模式主要分为指导性探究、开放性探究两种。所谓指导性探究是指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提供信息数据,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通过归纳得出答案、结论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开放式探究是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搜集数据资料,得出结论。目前历史课堂探究样式宜采用以指导性探究教学为主的样式,这时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定向探究学习样式。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主要教学样式应以有意义的直接教学样式为主,指导性探究教学样式为辅。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点,教师应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星界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处理好接受学习和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实现教学的首要目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

6-1请谈谈你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

(1)合规律。就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合规律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当前的的进步、发展,又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2)有效果。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

(3)有效益。有效教学既关注教学效果的有无,更关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

(4)有效率。由于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那么有效率,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人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及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

(5)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我们可以看出来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不同是:备课出发点是教师的“教”,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教学设计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设计属于广义的备课范畴,与传统的备课并不相同。备课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对教学的构想,教学设计则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对某课时教学的整体规划。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及阅读教学参考书等,一般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顺序;教师只能忠实地教教科书,无权更改教科书内容;教师没有根据相关学习理论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非教科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而且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以及客观条件制定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挑选教材内容;依据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并按照学习者的初始状态来评价教学效果;根据学习理论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重教轻学,只设计了教法,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教学设计则依据学习理论,由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习者的学法决定教学方法,教法与学法相呼应。

6-7在历史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什么问题?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历史概念的特征,二要对概念有明确的定义,三阐释历史概念要有实例做说明,四是讲解和运用历史概念要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五是注意学生对概念的运用及复习巩固。

7-6采用历史情境教学法注意哪些要求?179页

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凭借一定教学手段,模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进行历史体验,并围绕史料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材料应为教学目标服务 情境内容问题化并讲究实效 情境语言应有感染性 展现历史情境应考虑主体性,现实性

历史学科的特点

(1)存在形式的过去性。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用语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画面,让学生间接认识或感知历史。正是由于这样,历史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2)认知结构的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知途径灵活多变,不应从单一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事件,而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认识和思考。认知结构的多样性表现为整体性、因果性和发展性。

(3)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和灵活性。求异思维是针对常规定向思维而言的反向思维,是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它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信息处理能力是最主要的历史学科能力。应重视史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的真实解读的能力,以及思维与逻辑的严密性。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为鉴”的教育思想。 (4)学科联系的交融性。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

历史课程的特点是

1.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精选的学科基础知识内容,有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和发展

2.强调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

3.突出基本概念和事物的内部联系,力图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

缺点:

1.在教学内容上,容易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生活

2.在学习方法上,由于偏重知识的传授,导致死记硬背的倾向;

3.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学科内部的逻辑性,知识组织过细,其实施主要依靠师生的言语行动,强调教师的讲授,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历史课程内容的组织

7-8 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注意哪些要求?

(1)需要教师以及角色扮演者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掌握贯彻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的要求全面考虑,然后概括出历史角色扮演的中心议题。

(2)主题确定后,还必须仔细地琢磨采取此方法的价值何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在“角色扮演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身临其境”的确是一种主动参与、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但是“戏说”的度的把握尤为重要。

(4)总之,历史角色扮演法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与机会,但必须合理的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认识到他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简化重难点,切忌流于形式,本末倒置。

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质量,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选择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依据学生特征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

4.依据教师优势

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差异,即使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师运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是会有区别的。

8-2历史课堂上运用直观教具应注意哪些要求?

(1)明确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选择和使用媒体,不能为了用而用。

(2)立足于正确的媒体观:在选择、使用媒体时,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第一需要。

(3)注重教学媒体使用的规范性。

(4)体现教学媒体使用的创造性。

9-1影响历史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即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因素、学习的方法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等因素)。

(1)学习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增强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认知内驱力。就当前历史教学而言,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不强。

(2)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学习过程本身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是直接兴趣。学生对学习结果发生兴趣,就是间接兴趣。当前可以利用历史学科探究的特点,提升

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人的情感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变化,认识越丰富、越深刻,则情感也会越丰富、越深刻。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

(4)意志。任何人要想获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都要经受种种困难、挫折。这一点在历史学习中不强。

外部因素。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教师的知识素养,对历史教材的选择、组织、讲授,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的心理特征与品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

9-2怎样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219页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诊断预测、导向、调节、激励和鉴定选拔五个功能。如何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上述功能,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在学期或课程开始之前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的某一特定阶段,其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已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以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准备的具体历史教学目标和学习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使教学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诊断预测)

2、历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测验的内容能够有效的反映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并能体现历史学科有代表性的内容,如阅读分析史料、历史思维能力。(导向)

3、历史教师在学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几次测验,通过测验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教师将对前一阶段学生学习效果有直观认识,以此明确目前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可行,前期的教学目标是否圆满达成,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策略、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对原来的教学设计、学习方式做出适当的、及时的调节,以使教学过程实现自我调节和良性循环。

对学生而言,也可以通过测验明确自己哪部分学习内容尚未掌握或掌握不够,进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调节)

4、在教学评价时,不单单只注重评价的横向比较,即学生群体间的排名,也要关注评价的纵向比较,即学生当前学习效果同过去的学习效果间的比较。让成绩较落后的学生不至于失去学习的信心,而能从自己的进步中找到自信,而成绩拔尖的学生也不会因为“稳居第一”而骄傲自满,能够从自己的退步里得到警示。(激励)

5、在某一单元或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一次总结性的测验,以鉴定检测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或者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教师以后的工作潜力,另一方面判断学生能否进入高一学段或高一级学校的学习。(鉴定选拔)

9-3.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是教学评价的一个核心环节。 历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9-4、选择题应遵守怎样的命题规则?

①使用最有效、最简明的试题形式,尽可能采用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多项选择题。

②尽可能压缩各选项字数,把更多的内容放在题干中。

③尽量用肯定式题干,如使用否定式题干,则应予以形式上的强调,如黑体字等。

④尽可能使备选项构成题干的“尾句”或“后段”,不要插在题干中间。

⑤避免任何形式的暗示。

⑥错误或不理想选项有一定的似真性和典型性。

⑦随机改变正确答案的位置,一些有序列性的各选项则按序编排。

9-9238页

对于不同的学习目标,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为保证评价的效度,历史教师在评价时需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和制定确切的评价方法。选择性反应评价包括所有的客观试题和纸笔测验形式;论述式评价主要运用开放题,要求被评价者自我建构并作出书面回答;表现型评价则要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景中,设计相应的表现型任务让学生来建构答案或创作成品,并根据标准来判断;交流式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口头测验、面谈与学生直接沟通进行评价。归纳起来,主要是试题、作业、提问、表现型任务等4个方面,前两种任务主要是结果导向的,后两种是过程取向的。

9-11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1)指导者,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并让学生产生强烈且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指导学生进行符合科学规范和方法的历史学习。

(2)合作者。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是合作者。比如民主地开展学习讨论,提供多样的且有价值的学习资源等。

(3)开发者,主要包括改善课程设计、开发教学资源等。

(4)反思者,反思基于教学已经呈现出来的结果,对自己的教学做全面的解剖和反思。(同时作为传授者的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教师。)


相关内容

  • 日本问题研究教学大纲2010
  • 日本问题研究2010 授课教员:归泳涛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开课学期:春季 周学时:3 学分:3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文献评述.专题研讨的方法理解当代日本的变迁,着重探讨二战以后至今日本的内政外交以及中日关系,同时涉及具有重要当代意义的日本近现代历史.本课程 ...

  • 历史学科优质课评选总结
  • 2011年的优质课评选历史学科集中在10月19、22、23日三天举行,现已经顺利结束。本次评选老师们重视程度高,参与踊跃,准备充足,涌现出了一些高水平的优质课,受到了评委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现将本次活动作简单的总结。 一、本次历史优质课评选的大体情况介绍 基本 ...

  • 初中议论文教学策略
  • 初中议论文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第一节 议论文教学概说 一. 我们怎样读议论文 长期以来,支撑和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的知识,老师们熟悉的议论文知识,有哪些? 多年来固化的议论文知识,最基本的有两点: 1.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 ...

  • 浅谈英语论文如何选题_李柳英
  •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浅谈英语论文如何选题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李柳英 [摘要]选题直接关系到英语论文撰写的研究方向,是写出高质量.有价值的优秀论文的重要保障.因此,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英语论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几个方面论述了英语论文选题的重要性及如何确定选题的范围,并提出英语论文选 ...

  • 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磨损刍议
  • 作者:朱成祥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0年01期 当今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理念甚多,模式也不少,莫衷一是.不管如何,有两条是绕不开的:一是所有理论都要经过实践来实现价值和得到验证:二是有效教学必定是教学管理者.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正如经济社会提倡节能降耗一样,降低或减少教学磨损是促 ...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 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 ...

  •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课例分析
  • <赤壁赋>是传统篇目,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名作,也是中国古代文赋的集大成之作,以此文为主构成的赤壁系列是苏轼人生和艺术创作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修订的高中语文教材把它安排在第三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要求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散文,鉴赏要求落在诵读.鉴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课文景 ...

  • 名著改编电影
  • 2011-1-3 22:132009-01-30 14:24:52添加 1. 现代启示录 Apocalypse Now 导演 : Francis Ford Coppola主演 : Marlon Brando/Martin Sheen/Robert Duvall/Frederic Forrest/Sa ...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
  •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3.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4.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 ...